《古诗两首(悯农》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原文、译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

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

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

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

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

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

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 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

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居相位4年。

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

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

悯农古诗 白居易原文及翻译

悯农古诗 白居易原文及翻译

悯农古诗原文及翻译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原文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李绅,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祖籍安徽亳州,中书令敬玄曾孙。

父辈定居无锡梅里,幼年丧父,少时就读于惠山。

宪宗元和初进士,擢翰林学士,补国子助教。

因触怒权贵下,狱。

武宗即位,徙淮南。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辞位。

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逝世,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元稹一起,号称“三俊”,是当时诗坛较有现实意义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

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录其杂诗为一卷。

其中《悯农》二首,较有名。

另有《莺莺歌》残段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与宜兴蒋诫修好,蒋诫亦喜诗文,常在一起吟诗。

一日,李绅又到蒋诫家,蒋诫子防是年18岁,绅见其敏慧,李绅当即让其赋《鞲上鹰》,蒋防即席作答:“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

”李绅叹其才智,遂向朝廷推荐。

后蒋防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蒋防是著名文学家,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李绅,喜爱宜兴山水,曾游历宜兴善卷寺、善卷洞,并留下《别泉石》诗篇:“晴沙见底空无尘,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动松风涵淅沥,细浮竹月透轻盈。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注释]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

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

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译诗]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

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悯农》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原作】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二、【注释】悯农:同情农民。

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

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三、【古诗今译】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四、【赏析】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

他力主抗金,刚直敢言,后因忤权相韩某,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

他的诗同情民疾,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

他的诗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杨万里由临安(今浙江杭州)暂返故乡吉水,这首诗作于这年冬天。

这一年天旱且又早霜,收成不好,偏又赶上这年闰十一月,因此才诗中才有“闰添长”之语。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稻”字后边附着一“云”字,说明了稻田面积之大。

“不多黄”,意思是说,绝大部分都没成熟,即收成极为不好。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共两首。

其中第二首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1. 首句“锄禾日当午”,以农民在烈日下的劳作开篇,直接展示了农民的辛苦。

2. 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进一步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汗滴如同珍珠般落下,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付出。

3.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通过对日常饮食的描述,引出人们对食物来源的思考。

4. 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点出了每一份食物都包含着农民的辛勤努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唤起了人们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视,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传达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批判。

先来看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以极其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

“锄禾”指的是给禾苗除草,这本身就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太阳高悬,酷热难耐。

在这样的高温下,农民们依然在田地里劳作,汗水不停地滴落,融入到脚下的土地中。

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他们的辛勤付出,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劳动的艰辛。

这两句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劳苦。

再看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是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发出了疑问:有谁真正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如此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呢?这是一种对人们不珍惜粮食行为的质问,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呼吁。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付出。

这句诗不仅仅是在说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懂得感恩和尊重劳动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它以朴素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底层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民却饱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批判和抗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则是对人们浪费粮食行为的反思,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价值。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直接描绘出农民劳作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古诗《悯农二首其一》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悯农二首其一》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悯农二首其一》注释及译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注释及译文
悯农二首·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悯农诗词朗读《悯农》【作者】李绅【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悯农诗词,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悯农诗词,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1][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悯悯农诗词:怜悯。

这里有同情悯农诗词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古诗两首之悯农

古诗两首之悯农

春种一粒粟,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
秋收பைடு நூலகம்颗子。
秋天收到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夫 饿死
四海
指四海之内 表示全国
无闲田

没有荒地
还是
四海无闲田,
全天下没有一块荒地,
农夫犹饿死。
农民还是有活活饿死的。
春种
农民的辛苦
秋收 万颗子 犹饿死
一粒粟 无闲田
社会的不公平
我们要爱惜粮食,
不浪费农民伯伯用辛勤 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自学方法:
1、正确地朗读古诗,并画出节奏。 2、借助词语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3、你的疑问有哪些?
粒 ,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 粮食的种子 子 成熟的庄稼
万颗子 万颗粮食
悯农两首(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粒 饿


锄禾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两首(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 农
可怜 农夫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
悲惨生活,体会当时社会的不公平。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 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 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 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 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 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 《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 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悯农诗歌鉴赏

悯农诗歌鉴赏

悯农诗歌鉴赏《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一、作品原文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二、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⑻皆:都,都是。

三、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3]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这组诗是李绅为向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吕温求荐而作,可推定大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4-5]四、作品鉴赏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悯农类 七言诗

悯农类 七言诗

悯农类七言诗
1. 《悯农二首·其一》
- 作者:李绅
-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悯农二首·其二》
- 作者:李绅
-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 《悯农》
- 作者:杨万里
- 原文: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 《桂源铺》
- 作者:杨万里
- 原文: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5. 《晓行望云山》
- 作者:杨万里
- 原文: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一》
- 作者:杨万里
- 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 作者:杨万里
- 原文: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8. 《插秧歌》
- 作者:杨万里
- 原文(节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古诗《杨万里·悯农》诗词注释与赏析

古诗《杨万里·悯农》诗词注释与赏析

古诗《杨万里·悯农》诗词注释与赏析
杨万里·悯农
稻云①不雨不多黄②,荞麦③空花④早著霜。

已分⑤忍饥度残岁,不堪岁里闰⑥添长。

【注释】
①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广大。

②不多黄:结实不多。

③荞麦:植物名,种子磨粉可制饼或面,是食粮的一种。

④空花:看似有花,实际无花。

⑤已分:已经分配好每天的定量。

⑥闰:即闰年,此年有闰月。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农民因久旱不雨、寒霜早降,以至于水稻收成锐减,荞麦未能扬花。

他们只能精打细算,忍饥挨饿度过年底。

更糟糕的是偏偏又遇着闰年,令艰难的日子更加漫长。

自古农民种粮都是看天吃饭,遇上好年景还罢了。

若是遇到自然灾害,那就只有认命的份了。

但人常说祸不单行,本来就严重欠收的灾年,偏偏赶上了闰年。

生存尚且如此,再加上官府的赋税,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诗人用他的诗给予了广大农民深切的同情,当然更希望事以诗传,让当权者知道灾民的遭遇,减免灾民的租赋。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夫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夫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教案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疼惜粮食,喜爱劳动,喜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学生预备:访问农夫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预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日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怜悯农夫。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留意听清晰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记号1、不熟悉的字,请大家帮帮助(抽学生上台展现)。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示小朋友们留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留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留意区分“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舞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情愿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沟通,学会积存词语。

教师总结:平常留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存词语。

四、再读诗句,留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作品原文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词句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作品鉴赏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组五言古诗,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李绅通过这首诗,揭示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他们辛勤劳动成果被上层阶级所占有的不公现象。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

尽管天下的土地都在耕种,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的丰富与农民生活的贫困,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诗中的“四海无闲田”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而“农夫犹饿死”则揭示了他们劳动成果被剥削的残酷现实。

李绅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ǐn 《悯农》 可怜的 作者:李绅
shēn 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 绅
sòng 写的,他的诗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谁还记得《锄 禾》这首古诗?能 给大家背一背吗?
要求: 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
划出来多读几遍。 2、想想古诗的意思,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 同桌 。
实用文档
四海:全中国 无:没有 闲:空着
犹:还是
春种一粒粟,
秋天收获很多粮食
秋收万颗子。全中国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庄稼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农民还是全部饿死了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为什么农民 还会被饿死呢?
分析
• 农民虽然辛勤劳作,但免不了饿死的命 运,造成农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是封建社 会的的剥削制度。这是诗人对农民悲惨 命运的真实描写,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 会现实的无比愤慨。

wàn shōu xián
万nóng f收ū 闲 农 夫
实用文档
mǐn 悯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我看见(
收:收获 万颗子:很多粮食
粟:种子
)。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实用文档
思想感情:
• 作者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剥削 制度的憎恨。
实用文档
看动画背诵古诗
实用文档
比,
读一读,比一
看看谁是“小诗人”。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写农民可怜生活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