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博士论文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要求。本文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突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而且现今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国民经济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碳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这就意味着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任务尤为艰巨。由此看来,现阶段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经济增长,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起步较晚,但进程较快且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以下将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2.1政治环境
2006年,我国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为此,我国先后制定与完善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工业耗能设备与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等能效标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并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执政理念,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行动上积极落实。
2007年9月,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2010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将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将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降低10%,单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17.3%。
2.2经济环境
由于我国工业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决定了我国工业的能耗和能效都偏低,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减排空间是巨大的,也表明低碳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国家对于“绿色行业”的的资金投入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在全行业总投资份额中占据19%的位置。2007年,我国五大银行工业效率项目贷款达1063亿元人民币,而项目融资单项则达到108亿美元。据统计,2008年我国政府提供的4万亿经济激励计划中,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成为重点投资领域。为配合国际社会对我国低碳环境大型产业环保要求,中国相继淘汰了一大批炼铁、炼钢、水泥、焦碳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同时还解决了一大批相关企业转产、职工就业的问题;通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7.5%提高到目前的将近9%;此外,中国的森林
覆盖率也从18.2%提高到了20%。
国外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也在逐渐加深环保理念的认识程度,这就促使我国近年来不断增加对低碳经济的投资总量。即使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也没有放松对节能减排的努力,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当中,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方面相关的投资就达到了5800亿元,专门用于环保的是2000亿元。并且,我国的环境保护累计总投资在“十一五”期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计2.16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较之于国际上一些对发展低碳经济高度重视的发达国家,不仅在绝对数量上差距仍然明显,而且这一资金投入额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
2.3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后我国碳排放增长迅速,从而导致我国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纵览世界各国的历史排放,预测到2030年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持续增加。
近年来,恶劣气候环境导致的自然灾害使我国遭遇前所未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耗,这些不仅直接挑战到我国民众的生存安全,甚至滞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原本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较多的碳排放,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仍属于生存型排放。可见,除了自然因素可导致气候不可抗力的变化,人为影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更强,过量使用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等行为,促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因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社会众望所归的结果。
2008年1月,清华大学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也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自己的观点。学者牛文元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为现有企业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提供便利,我国从2008年至今,很多城市开始尝试搭建排放权交易平台,纷纷建立了环境交易所。山西吕良节能减排项目交易服务中心是最早成立的一家,成立于2008年7月21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则相对具有较大的规模,巧合的是,武汉、天津均同时成立于2008年8月5日。长沙、昆明、广州、深圳以及其它各地都先后纷纷成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所,从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社会各界环境污染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提前三年完成了全区“十一五”SO2排放量削减任务,全区生态建设工作逐步呈现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自主节能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受国家有关能源、污染物收费等方面的政策体制不健全的影响,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自主在节能即是节约成本、减排即是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仍然没有树立。
2.4技术环境
作为技术发展利用的大国,我们意识到提高电力设施效率、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等举措可以使能耗有效降低。实际表明, 2005~2009年GDP 能源强度下降 15.6%,,技术节能起到主导性作用,各行业技术在减排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即使非石化能源比重由2005年6.8%上升到15%,要实现我国202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GDP能源强度就要下降35%~45%,节能贡献率需要在80%左右。经过努力,1990到2009年我国单位GDP源强度下降53%,碳强度下降55%。2009年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41吨标准煤下降到0.293吨标准煤,累计下降30.90%,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节能减耗是我国对低碳技术经济提出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