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论文.doc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经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2期.张军.施少华.[2].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2期.王灿.陈吉宁.邹骥.[9].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挑战和对策研究综述.《财经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张国.[10].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稳增长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任保平.宋文月.二、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19492011年中国经济通史研究的发展.作者:冯雪.史常理论及史学史扬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2].批评隐喻视角下中国经济隐喻的历时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 作者:钟佳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浙江工商大学2014(学位年度)[3].股份制改革和分税制下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和测度.作者:王贵东.国民经济学中国海洋大学2013(学位年度)[4].“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测度研究.作者:蒋微青.统计学河北经贸大学2014(学位年度)[5].基于1979年2008年数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研究.作者:张宇.管理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6].国际原油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叶茜.金融学武汉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7].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作者:米胜超.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8].从关系过程看美国大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一项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作者:齐佩.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9].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萧条的传导、影响以及应对.作者:张晓宇.经济史南开大学2011(学位年度)[10].论市场在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作者:张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西南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经济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flationaryeffectofcoalpricechangeontheChineseeconomy. ZhanMingChen《Applied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Feb.[2]EmergybasedecologicalaccounttortheChineseeconomyin2004.M.M.JiangJ.B.ZhouB.ChenG.Q.Chen 《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10[3]GrowthandstructuralchangeinChina'senergyeconomy. FredrichKahrlDavidRolandHoist《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7[4]IdentifyingtheenvironmentalsupportandconstraintstotheChineseec onomicgrowthAnapplicationoftheEmergyAccountingmethod. BoLouSergioUlgiati《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5]Vehicletechnologies,fueleconomypolicies,andfuelconsumptionrate sofChinesevehicles.HongHuoKebinHeMichaelWangZhiliangYao《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Apr.[6]BiofuelDevelopment,FoodSecurityandtheUseofMarginalLandinChina. Qiu,HuanguangHuang,JikunKeyzer,MichielvanVeen,WimRozelle,ScottFisher, GuentherErmolieva,Tatiana.《JournalofEnvironmentalQuali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7]EnvironmentalSupplyChainCooperationandItsEffectontheCircularEc onomyPracticePerformanceRelationshipAmongChineseManufacturers. QinghuaZhuYongGengKeehungLai《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3[8]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9]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10]EnergyconservationandcirculareconomyinChina'sprocessindustrie s.HuiquanLiWeijunBaoCaihongXiuYiZhangHongbinXu《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1四、中国经济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西方媒体为何又转而“唱衰中国经济”?.王东,2012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2]“中国经济派”考论.吴敏超,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术讨论会[3]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经济的延续和变迁.朱荫贵,2012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4]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巫,2012“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李欣广,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6]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趋势与驱动机制.赵作权.宋敦江,2010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7]试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构建.马先标,2011第十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8]日本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刘忠波,2014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9]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范剑平,20122012年宏观经济与汽车市场形势高级研讨会[10]全球低碳框架与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倪晓宁,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
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产生严重的冲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利益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靠性增强。
”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对此,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
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某些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形成高潮。
这有其历史必然性。
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的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以苏联为榜样的走计划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改弦易辙,转入了市场经济体制。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当代中国经济论文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当代中国经济论文当代中国经济论文篇1谈谈当代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摘要】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不应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是西方经济学,而是立足本国国情,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由中国经济学家理论创新所得的、能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中国经济理论”。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西方经济学为主,以方便学生以后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当代中国主流经济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经济理论的发展仍然滞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对当代中国主流经济学的认识不清。
究竟什么是当代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说法很多,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学必须“与国际接轨”,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应当是中国经济学的主流。
应当承认,产生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文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无疑起到了有益的重要作用[1]。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当时的中国经济学家往往是在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仅仅充当了政府经济政策的宣传者。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出现了像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做出了建设性的工作,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日渐衰微,在高校的经济学的教学中,两种理论并举,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处于弱势地位,西方经济学处于强势地位。
本文探讨的当代中国主流经济学问题,是为了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教学提供参考,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理论界对主流经济学的认识还有争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论》为经典的政治经济学,传入我国后,被作为指导计划经济的理论,虽有发展,但终究没有形成学派。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
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
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
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大学生应该着眼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社会一同进步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篇1浅谈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从2003年起,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时,近十年来,我国的GDP在快速增长,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基于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影响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国1999年大学实施扩招,2003年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到今年2012年大学毕业生已经增长到680万人,这个数字相比2003增长了2倍多。
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的直接影响便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研究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经济发展促使大学生就业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就业者,所以说经济发展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规模。
自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每年的GDP增长率都保持在8%-10%之间,经济发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也要超常规的快速发展,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2003年第一批扩招大学毕业的人数为212万人,此后每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飞速增长,2003—2012年的大学毕业生分别为212、280、338、413、495、559、611、631、660、680万人,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小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
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
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
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3000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3000字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的崩坏化,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和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各个方面下面我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想一想我的学习心得。
经济篇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是世界各国它地区在经济发展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各国、各地区的民航业在世界上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世界经济并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经济大型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既互相依赖有矛盾斗争的有机整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社会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
二战后,在兴科技革命的深化下,世界经济跨入了崭新阶段。
冷战后,振兴经济政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突显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战后年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以至于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排排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
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军事行动膨胀起来,不远离战场使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腐蚀,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拟定的农产品弹出了销路。
到1945年,美国沃苏什卡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工业的60%,战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
这些压倒是的优势,为美国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经济领域,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5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发计划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既世界银行。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4
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着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然而事物都具有着两面性。
它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大国,带来了机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单从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出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我们中国也一定要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和有益的对策来。
那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可持续发展前言: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全球的经济联系起来,而与此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注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个经济大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实质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
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
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有所放缓,从双位
数增长逐渐趋于单位数增长。
这部分原因可以归因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中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变。
此外,中国还在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效益,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
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往的节衣缩食转变为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
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尤其是在高端消费品和服务领域。
然而,消费市场的潜力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决策。
另一个挑战是中国的外贸环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但在国际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面临了一定的压力。
美国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关税,这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扩大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促进自主创新等措施来稳定外贸形势。
此外,中国还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等。
这些问题需要长期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定向降准”政策,以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期。
中国政府需要稳定经济增长、加强消费市场和外贸环境,同时解决结构性问题,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
有关当代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有关中国经济政治1000字论文,欢迎阅读。
中国经济政治1000字论文篇一:《浅析中国经济与环境平衡的路径》【摘要】中国的经济腾飞是伴随着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失衡,而调整失衡需扭转居民意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环境政策,并在意识和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关键词】环境;经济;平衡路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腾飞。
凭借GDP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中国在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经济腾飞的同时,环境也以更快的速度恶化。
工业的粗放增长造成空气和水质的污染,落后的农业特别是不合理地使用肥料也造成极为严重的土地污染。
淮河水质恶化、生物灭绝、极端天气、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凸显。
人们创造了新的文明,却也在破坏存在了数千年的人与自然的秩序。
目前所存在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地也不存在单一的解决途径,追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注定只能是雾里看花。
对于经济利益和环境友好追求的失衡必须得到扭转,而扭转是对居民的意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环境政策进行的扭转。
经济社会中的参与者同时又都是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意识和机制的双重作用才能扭转这种平衡关系。
一、国际合作地球因为动物的迁徙和大气、洋流的循环等途径,是一个整体。
南美的热带雨林不仅是多种生物的家园,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的温室气体的消化;北极冰山的融化不仅影响北欧和俄罗斯,它关乎每一个沿海城市的未来。
所以环保需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除了共享的地球环境作为外部压力之外,国家间对于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效率不同也造就了国际合作的内生需求。
如清洁发展机制,它是指一个发达国家通过用技术和资金投入的方式与一个发展中国家合作实施其温室气体减排的项目,其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给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义务。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论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专业:财务审计班级:111 学号:1151068王文杰二〇一四年一月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
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而新一轮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 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
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三大态势。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依然“乱象不减”,金砖国家作用突出。
自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后,美、欧、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下降明显,由2010年的5.1%和2011年的3.8%进一步下滑至2012年的3.3%。
其中,美国继续被高失业率、低速增长困扰,欧盟成员国则大范围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更是没任何起色。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连推货币宽松等“治病药方”,但疗效不佳。
同样,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从横向比还算不错,但纵向比则整体放缓。
总体上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的突出代表,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面,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则面临“选举后”新问题,大国关系进入调整期。
2012年堪称世界“选举年”,70多个国家进行了政府更迭或换届选举,中、美、日、朝鲜半岛等多国及地区几乎都在同一年完成了这一过程。
然而“选举政治”在许多国家盛行,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平添了复杂因素,不少国家的政治选举和政府更迭往往伴随着国内局势动荡。
特别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景气,许多国家出现政治保守化、民粹主义上升的局面,并导致地区局势持续紧张。
与此同时,大国相互合作借重,相互牵制竞争这一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一方面,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另一方面,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
关于形式与政策小论文【九篇】
形式与政策小论文1【摘要】本文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与宏观经济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并进一步对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金融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一、目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的关键任务1、从出口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出发,目前人民币不能贬值。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如果人民币也像周边国家那样大幅度地贬值,出口增长速度可能比现在高一些。
但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增加出口是为了什么。
我们不应为出口而出口,出口的目的之一是要赚钱。
我们赚钱的本事如何所赚的钱与出口的增加成正比吗我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已经是最便宜的了(比如我国出口美国的许多商品,价格不仅大大低于“四小龙”,甚至低于“四小虎”),许多东西已经在地摊上出售,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通过本币大幅度贬值来增加出口吗总不能发展到白送吧所以,对目前的中国外贸来说,提高竞争力不能再靠货币贬值,而要靠品牌,靠提高产品质量,靠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附加值。
从事外贸工作的人还应该向发达国家搞外贸的同行学习从事国际贸易的本事,而不能一味地要求或寄希望于本币的贬值。
2、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扩大出口的作用不大。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第一,出口的增长不完全决定于汇价,还取决于进口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内需求增长状况。
在目前的国家经济形势下,无论我们想出什么高招、采取何种政策,我们的出口也绝不可能达到1997年那么高的增长速度,因为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东南亚和日韩的经济深陷泥潭,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也在放慢,其进口需求都在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使人民币贬值,由于并不能因此而增加相关国家的国内购买力进而增加进口需求,对我们扩大出口作用不大。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那么多(大多超过50%),出口与经济增长未见起色甚至出现负增长就是有力证明:1997年上半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对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1%,而货币大幅度贬值后的下半年,相反却下降为负8.7%;到1998年5月,这些国家对日出口下降就更厉害了:与1997年同期相比,泰国下降23.4%,马来西亚下降32.1%,印尼下降32.7%。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分析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分析(大纲)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现状,主要聚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城乡差距、环境问题等方面。
论文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综述和分析,对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及挑战以及政府政策进行评估和反思。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成功帮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也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论文将较为全面地讨论中国社会现状,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1. 经济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提高质量和效益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2. 社会矛盾突显:人口老龄化、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严峻,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社会压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品质。
3.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
消费升级对企业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人口结构及其影响1. 人口老龄化: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倡导家庭支援和养老服务改革,确保老年人的福祉。
2. 劳动力市场变化:随着人口红利逐渐降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应出现失衡。
政府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四、城乡差距与相关政策1. 城乡之间的收入与基础设施差距仍显著。
政府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2. 农民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
政府需要完善户籍制度、住房政策等,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五、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污染:快速工业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关于当代经济的政治论文1000字
关于当代经济的政治论文1000字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准,经济的发展是人们都在关注的焦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的政治1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经济的政治1000字论文篇一:《试谈经济共和主义》内容摘要:“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不仅应该体现在政治生活中,还应该体现在经济生活中,它要求实现一种非排斥的经济,包含了共有、共治与共享三层含义。
经济共有意味着在坚持“天下为公”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条件,处理好公有与私有的比例,实现一种平衡的混合经济。
经济共治意味着减少经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排斥现象,经济体系应该将尽可能多的公民容纳进来,尽量减少失业。
同时,参与这个经济体系的公民不应该被另外的公民所支配,努力消除垄断。
经济共享意味着共和国的公民共同创造出来的财富应该由他们共同分享,首先保证每个人能够有一些基本的好处,其次在合理的不平等分配中贯彻机会公平原则。
关键词:共和主义;人民共和国;共有;共治;共享分工协作,各守本分,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来。
[4]共和主义的确认为,私有财产的正当性是需要证明的,为了公共的利益,私有财产是需要受到限制的。
现在为私有财产的正当性提供证明的自由至上主义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给人们带来幸福,这与共和主义论证思路没有太大区别,不过,这种思路恰恰可以证明私有财产是一种工具,如果阻碍了人们的幸福,就需要受到限制;另一种思路则要追溯它原始出身的正当性,认为私有财产最初是通过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的占有来获得的,像基本人权一样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随后通过自己的创造或自由交换生长出更多的私有财富,这些财富同样具有不可侵犯的性质。
学经济学的人喜欢将这种逻辑追溯到亚当·斯密,其实,斯密的私有观没什么创造性,它是来源于洛克的。
洛克是怎么说的呢?他其实相信这个世界是人们共同拥有的,因为根据圣经,上帝“把地给了世人”,给人类共有。
[5]既然如此,那怎么又私有了呢?洛克自然也像亚里士多德一样认识到了这种共同所有的弊病,提出了私有化的限制条件:在这些共同所有的资源中,你可以随意占有一份,但你必须在占有物中加入自己的劳动,并以自己的需要为限,同时不使他人的日子变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确立的,距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文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它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更有自己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以计划为指导,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的市场经济。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公有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确立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济理论研究也趋于活跃。
在这个时期,经济学界开展了多方面的大讨论,出现了改革国家所有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念主张。
但当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还占统治地位,经济理论的整体突破还没有完成,代表者有李震中和姚耐的“计划经济说”:还有的学者认为商品经济子虚乌有,代表者有张理智;正因如此,1978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最大的禁区,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基础。
从1992年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以1992年“南方讲话”为标志,“三个有利于”观点的提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由此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它的基本特点或内在要求,就在于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现如今,世界经济都在发展,我国经济已告别超高速增长期,进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房地产》[摘要]近些年,房地产成为人们生活最为关注的焦点,随着GDP 指数的不断上涨,房价问题日益突出,房价的泡沫给我国的GDP蒙上了阴影。
同时,房价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
当前经济形势下,地产行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对当前经济下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前;房地产;开发;调控一、前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包括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理的控制,对购房者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止房地产产业中泡沫产生,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中国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房地产需求仍将持续上升,但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过去,而且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逐步显现。
城市化所创造的住宅“刚需”将完全无法挽救房地产走向的颓势。
未来10年,所谓“刚需”也就是每年城镇首次置业的新房需求年均大约是2.7亿~3.2亿平方米,假设刚需在全部新房成交中占35%的比重,则可以推算出全国每年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至多是7.8亿-9.2亿平方米。
这样的销售量即便与2011年的销量相比,降幅也达5%-20%。
可见,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仅靠所谓“刚需”根本无法推动全国住宅销量的持续增长。
当前,全国住宅库存积压已达3亿平方米,2012-2014年住宅市场已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
预计到2017年,中国住宅市场才能重新恢复供求平衡,但不久之后中国房地产很快将走向2020年后的需求下滑年代。
从中长期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由热闹浮躁的卖方市场转向平淡冷静的买方市场,黄金增长年代恐将一去不复返了。
住宅市场的属性将从“商品时代”转为“商品时代”与“产品时代”并重。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中国与大国关系
中国与大国关系摘要: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处于深刻的调整和变动之中,冲突与合作并存,在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又在涉及到各自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这样的局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把握大国关系,制定正确的外交策略和发展路线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准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分量。
关键词:大国关系机遇挑战战略一、古代中国外交总体来说我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对外开放的,秦朝张骞出使西域架起了与欧洲友好往来的关系;隋唐时期我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家有较频繁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进入最繁盛时期,亚洲、东欧、非洲海岸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撰写《马可波罗游记》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西亚和欧洲。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但清朝末年,国家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导致了落后。
由此可见,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与国家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交往的越多,机遇和挑战越多,进步也就越多,实力自然越强大,地位自然越高。
二、现代的世界大国关系当我们说到世界大国时,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首当其冲,但我们同时也不会忽略中国、印度等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世界格局千变万化,因为一方面,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另一方面,多个新兴大国发展迅速。
这两种进程相互交错发展,使现行国际体系处于一种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状态,各种力量在互动中不断寻求平衡。
这就导致各国之间相互牵制,互利共生,这些联系的加强使我们面临很多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现代大国关系的特点是:1、“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
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形式与政策经济论文7篇
形式与政策经济论文7篇形式与政策经济论文7篇教案计划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形式与政策经济论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形式与政策经济论文篇1本学期第九周形势与政策课开课,课程内容安排是就今年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回顾和分析。
虽然这门课开课比较晚,但很值得期待。
第一次上课前,我坐在阶梯教室的左翼第二排,离正式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便环顾了教师一周。
教室虽没有全满,但人数已经多得出乎了我的意料。
目光回到眼前,我发现正前方坐着的就是这门课的老师。
开学第一周拿着课表时就觉得此人的名字颇有意思,上海有个清口相声演员周立波,没想到这儿还有一个立波,于是,主观上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而当终于熬到第九周,对这课表看了半学期的“邱立波”三个字后,真人此刻就坐在我的面前,虽然看不见正面,但从他正在看的洛茨基传记《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来看他应该是一个颇具学术味的人吧,至少眼镜必不可少。
上课铃响,立波起身,顺势将书合上了。
当他第一次面对“观众”,我也看清了他的面庞,皮肤有点黑,鼻梁上架着一副金属框眼镜,表情冷而不酷,不能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立波在给我们讲完他的“悲惨”遭遇后,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自从来到东华大学后,每年都被学生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而我心里暗自为选对了老师感到庆幸并对他接下来的讲话提高了兴趣,当然,那种奇怪的感觉也在消逝。
后来他解释学生喜欢他的原因是他上课从来不点名,恍然大悟的同时几乎在座的每一位都为他的幽默笑出了声来,而我也开始注意到这位老师的丝丝“叛逆”,美特斯邦威?随后他的话更让在座的每位瞠目结舌,公然的在课堂上以一位教师的身份谩骂东华的其余老师以及辅导员老师。
我开始觉得“叛逆”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位老师了,正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时,他又好心劝诫我们不要把课堂上他讲得内容拿到课堂外讲,说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特别是不要讲给老师听,因为他们的智商接受不了。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浅述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浅述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当代世界经济正经历着许多变化和挑战。
以下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些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1. 多极化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当代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多极化。
以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经济上,这些国家正在成为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中心,政治上,它们正在逐渐增强其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
2. 数字化
数字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许多国家正在投资数字化基础设施,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3.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生产和管理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开始渗透到工业制造、零售、金融、医疗等各个领域。
智能化经济的发展将会改变传统经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4.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环境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各国都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现在,许多企业都开始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当代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多极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促进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要素禀赋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并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获得最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符合各地区的现实状况,并且引导要素进一步从过剩向稀缺地区集中。
张秀生和陈慧女(2008)认为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使沉淀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实现最优配置,而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理论的。
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策略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总量,充分验证了
这一点。
第二,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减小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国情的复杂,我国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
这个渐进不仅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实质是以发展速度的稍微减慢获得了较低的改革风险,符合风险最小化的方式。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肩负着为后进地区探索改革经验,提供开放窗口的任务,同时也相应获得了更高经济水平的“风险溢价”,这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
第三,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是区际分工和竞争的基础。
各个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并为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
这是因为后进地区的经济主体不甘于较低的分工水平和不利的交易条件,必然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
而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面对后进地区的竞争和追赶,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也不会放下前进的脚步。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使区际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并加剧了区际经济在竞争中发展。
消极效应
第一,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法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就成为了地方政府利己动机的必然结果。
于潇和范力达(1998)认为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与区域不平衡扩大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加剧的条件下,各地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将纷纷采取地方保护政策,限制商品自由流通,最终阻碍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第二,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固定汇率并且资本账户管制下,发达地区在获得贸易收益的同时也可能输入通货膨胀并提高要素报酬水平。
当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时,随着流动要素过度流向发达地区,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地由发达地区向后进地区传导,而后进地区滞后的收入水平加剧了后进地区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使国民经济发生停滞和动荡。
第三,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经济差距过大将不可避免地使后进地区失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要素和技术基础,并进而使发达地区失去升级产业结构的动力。
张军扩和冯杰(2006)认为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传统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历长期快速增长后,增速回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理性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负面的,但长期来看,则有利于促进这类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面对如今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作为国家能够为这一现状做出何种努力呢?
1.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制度因素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在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进行,政府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
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
程度低,这是制约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体制性原因。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要改变目前的落后状态必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突破束缚西部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尽快形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动力机制。
中西部尤其要努力学习东部在体制创新方面的经验,消除阻滞市场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信用意识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为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
2.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投入。
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
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仅仅依靠劳动、自然资源、资金等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必须伴随着人力资本储存量的增加。
国家和中西部政府应在中西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的职业教育投入和增加对西部人员培训资本的投入。
3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
当前,技术落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西部地经济大多属传统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受到落后技术的制约。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大量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
首先要加速中西部地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品创新和结构创新;其次,与东部地区联合,加快产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引
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再次,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传统设施的建设,二是进行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