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原因探析

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原因探析

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原因探析【摘要】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原因,在于儒家思想的明确性、合理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过程中,借鉴儒家思想的理论及其传承之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内在原因;意义中国传统社会自汉代至清中叶,长期稳定地发展,且一直居于世界文明的领先地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主要得益于其长期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

它不仅在乱世成为拯救社会人心的精神支柱,而且在盛世成为一种信仰和追求。

甚至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形成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这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汇集了先秦诸家思想的智慧,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共同形成了国民的精神核心。

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原因来看:其一,在于统治者的提倡。

儒家学派自春秋时孔子创立,经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便开始实施。

虽然此时的“儒术”已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但仍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的。

而到了宋代的科举考试,尤其自真宗以后,其内容由诗赋、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家经典,诸子之书不合儒学的都不能采用。

这种要求到明清时期更加严格。

这使儒学被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所接受和认同成为可能。

其二在于学校教育。

儒家学派的创立源自孔子的设坛讲学,广收弟子,有教无类。

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并代代相传。

而孟子也以这样的方式传播思想以求实现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

到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学校教育不仅有私学而且设立了公学。

汉武帝时期,朝廷置博士官,立太学。

成帝时,太学弟子三千人,东汉后期太学生多达三万人。

汉代经学教育为儒学的普及和传承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代学校教育树立了典范。

儒家“修齐治平”思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儒家“修齐治平”思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儒家“修齐治平”思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作者:张琳敏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5年第04期摘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活”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关键词:儒家;修齐治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中国古代历来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个人的价值准则,齐家是社会的价值取向,治国、平天下是国家的价值总目标;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精神契合,秉承和升华了其当代价值,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力量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精髓相契合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概念的提出到内涵的凝练,都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和丰富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一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优秀成果相承接,凝聚我们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决定了它的基本理念必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因为中华文化和文明本身是没有割裂和中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已经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之中。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儒家学说以现实精神和世俗取向为立场,具有强大的济世作用与社会功能,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团结、治国安邦的主流话语和社会基石,其价值意义在危机四伏的当代社会尤应深刻发掘。

儒家学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用理性的道德教育替代了狂热的宗教信仰,避免了中国社会陷入宗教狂迷和分裂,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团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崇高气节与高尚操守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人维护正义、爱国爱民的精神传统。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1、博爱思想与注重整体利益的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和谐)为目标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注重事物关系的整体融通和谐,不以小利为取,而以大用为宗。

因此,它可以有效地化解因小利形成的社会冲突,抑制个人欲望,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人性境界,将社会引向整体融洽的大同目标。

2、注重道德修养的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主张通过对人的心性陶冶和道德塑造去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

这种博爱利他的精神与当今社会人欲横流、道德丧失、危机四伏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实践证明,中国古代能够历经二千多年而统一完整,与儒家思想博爱利他思想的浸润整合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要重塑道德力量、增强社会凝聚力,让当代社会走出欲望困境,重拾儒家思想是一剂良方。

3、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的思想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

当代社会在工具理性影响下则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薄,个人意识甚嚣尘上,人们在物质主义重压下变得本能强大,精神枯竭,具体表现就是公民意识模糊、个人素质低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紧张。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弘扬儒家精神是不二选择。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公司工程部的施工运作标准。

为使加盟商对工程部的施工运作方面的工作具有更直接的了解,特提供工程部相关的施工管理表格,以供实际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源远流长,深受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注重仁爱和礼义,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共生和平等发展。

法家提倡法律治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观念提供了借鉴。

佛家强调慈悲与智慧,启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仁爱和普遍利他。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提供了哲学基础。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佛家思想、儒释道三教合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传承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源远流长,其根基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思想。

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塑造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仁义礼智信的优良品德教育,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仁爱公平协调民主法治等一脉相承。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的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共生、平等协调提供了借鉴。

法家强调法治和权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民主提供了借鉴。

佛家强调解脱生死、慈悲为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公无私、和谐包容提供了启示。

儒释道三教合一则充分融合了各家学说的优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传统文化深厚的渊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结合,必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以国家主权、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为根本,以和平、发展、稳定、公正、民主、法治、思想自由、社会秩序为原则,以友谊、团结、爱国、敬业、诚信、自强、进步为基本文艺观的核心价值体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从历史上看,儒家思想曾经深
刻影响过中国的社会秩序、政治格局和文化传统,它在中国主要的政治文化中发挥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重视“仁爱”这一理念。

在儒家文化背景下,“仁爱”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
而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基本精神,即人要拥有友善、爱心、仁慈、尊重
他人等品质。

其次,儒家思想倡导“天道”,强调实现天象下“天道”的意义。

而中国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着类似的思想,那就是要依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实践,让人们秉持正义、尊重秩序,勇于创新,实现进步。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无可辩驳,它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思想基础,对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形成令人瞩目的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道法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道法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道法墨儒家道德对中国传统社会模式影响至深,以致今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其影响。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还需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所以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儒家道德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很有必要。

在该问题的研究上,现代的学者多是对儒家道德进行整体性分析,未将被后儒篡改过的儒家道德与原始儒家的道德理论区别开来,进而把具有浓烈专制色彩的汉儒、宋儒所谓的“道德”作为儒家道德的主体,这显然有失偏颇。

另外,儒家道德本身所包含的消极因素是其初创时期就存在的,今人在汲取儒家道德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消极作用的批判。

本文拟从儒家道德的源头出发,探讨儒家道德本真之义,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将其积极因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有助于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理念的重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儒家道德的本真之义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到明清实学、现代新儒学,儒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

因此,要探讨儒家道德的本真之义,需从儒学的开端——先秦子学入手。

第一,道德起源于政治需要。

儒家道德观念并非由孔子提出,其政治渊源可谓由来已久。

道德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与政治谋略,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在远古时代,“德”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大约起源于商周之际。

学者韦政通认为,卜辞里没有“德”这个文字,道德观念起源于周初。

[1](P65)学者侯外庐也认为,从周初文献中可以寻找到道德起源的痕迹。

[1](P67)但是,商朝占卜卦辞中虽没有“德”这个文字,并非意味着商代就没有道德意识。

因为一般刻在卜辞中的文字多是占卜解卦之辞,而“德”这个字似乎与解卦并无太大关联。

虽然“德”这个字具体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但是道德观念确因政治需要而产生,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渊源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渊源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渊源探究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指导实践中提
出的一系列价值观,它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深深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渊源。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仁”的重要性,认为“仁”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
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儒家思想强调“仁”的重要性,也强调“义”的重要性,认为“义”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人们追求的境界。

儒家
思想还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人们
追求的境界。

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爱国”是“仁”的体现,“敬业”是“义”的体现,“诚信”是“礼”的体现,“友善”是“智”的体现。

这些价值观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

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

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重要渊源。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儒家的哪些思想对现代有借鉴意义?儒家思想又被人们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

儒学最初只是指的司仪,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思想体系,并且将尊卑等级的“仁”作为该体系的核心。

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是他们看待、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归纳起来,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肯定人的现实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在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之前,对人的现实价值持完全肯定态度的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

在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中,人生存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得到了充分肯定,儒学认为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是中心。

中国古代的“天命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上天安排的结果,体现了上天意志。

这种说法虽然与宗教的“上帝创世论”相似,但是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儒家思想中的“天”主要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虽然也有神的含意和成分,但不是主要的。

而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天命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不是要求人们为“天”献身和殉道,或者去追求“天国世界”,而是借助“天”来证明在现实世界行为的合理性和按照天的意志(即客观规律)办事,以达到天为人服务的目的。

第二、主张顺应和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不同的文化流派中,对人类本性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差别巨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人类的本性给予了肯定和承认,提出应该对人的欲望予以合理的满足,而不是采取诅咒式的态度。

如对人类“性”的理解,儒家认为“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们的这种本能的欲望应该得到合理的满足。

第三、“仁者爱人”,充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基本权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的基本会归纳起来就是人们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论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 儒 家 伦 理 在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建 构 中 的地 位 与 作 用
迟 成 勇
( 南京铁道职 业技术 学院 社科部 ,江 苏 南京 20 1) 10 5
摘 要 :儒 学在本质 上就 是 以伦理道德 为核 心 的学说。儒 家伦理 包括 传 统文化 的儒 家伦 理与 文化传统 的儒 家伦理 。 儒 家伦理作 为一种客观 的既定的存在之 于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 体 系建构 的地位具 有根 源性、 民族 性、母体 性、前提 性和不
第2 8卷第 4期
21 0 0年 7 月
贵州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U N L O UZ O U I E ST ( oilS i cs O R A F G I H U N V R IY Sca ce e ) n
V0. 8 No 4 12 .
jl. 0 0 uy 2 1
值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


传统 文 化 的儒 家 伦 理 与 文 化传 统
存在的既定伦理 文化 ,体现为元典儒学、汉唐儒 学 、宋 明理 学 、 明 清 朴 学 等 理 论 形 态 ,它 们 以文 献典籍 、典章制度、器物庙 宇等设施 的形式流传 下来 ,是古人的生存样态 ,是 中国历史文 明的积 淀。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伦 理可以理解为形而下
为 此 ,首 先必 须厘 清儒 家伦 理 在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伦理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文 明演化 而汇集成的一种 反映中华 民族伦理特质 和道德风貌 的民族伦理文
化。
Hale Waihona Puke 有的学者从文化传 统和传统文化的视 角将儒 家伦理区分为传统文化 的儒家伦理与文化传统 的 儒家伦理。传统文化 的儒家伦理 ,是指一种 已经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儒家文化强调仁爱,以及以仁爱为核心的社会关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以人为本”是一致的,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其次,儒家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强调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思想是一致的,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指导。

此外,儒家文化强调“以义为先”,强调“义”的重要性,这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思想是一致的,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以博学多才著称,并最终以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集大成者名世。

他的思想主张不仅伟大而且能跨越时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而纵观其一生奋斗的轨迹,却以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为第一要务。

春秋时期是崇尚武力和刑罚的时代,据鲁史《春秋》记载,当时列国间的军事行动达到四百八十三次,这些行动都是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以兼并和勒索贡赋为直接目的,倚强凌弱,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暴力倾向和人民痛疾的现实,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为政》里面提到自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一样,稳居其所而众星拱卫。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伟大政治主张在现世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崇尚德治,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理念,虽然中国有军队,也进行军事演练,但是中国还是奉行德治的理念,坚持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主张,给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快速而稳定地发展。

反观伊拉克、以色列等国家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让人民终日生活在战火中,惶恐中。

这样的做法,让国家怎样能繁荣富强?要实现以德治国,孔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意见。

首先,孔子提出正身的理念,孔子对“正身”的重视,是因为他知道为政者的影响力对国家和百姓有多么直接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就是说,领导人的品德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这就是“上行下效”。

正身的理念在当代社会也得到重视,国家领导人和下属官员都应做到“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为政者端正自己为下属和社会做出榜样,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信服,颁布的政策才能顺利的实施。

如今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可见,他们不重视正身问题,不能好好地约束和要求自己,让私欲冲昏了头脑,成为欲望的奴隶。

儒家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儒家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安排,社会一片繁荣团结的景象,这也是 我们国家要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心价值观
(一)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 度凝练及抽象概括,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 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它是我国一项 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主要涉及到了社会、 国家、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是最精准 的价值尺度,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的美丽中国梦的发展和延伸。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即在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富强,既要实现国家的富强, 又要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裕,而实现人民 的生活富裕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前提, 国家的富强则是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 证,二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共同富 裕。民主,就是指人民民主,本质就是要 让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 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 位一体的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和 谐,我国一直倡导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 国家,跟孔子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思想是一 致的,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更要处理好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睦
3. 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 :爱国、敬 业、 诚 信、 友 善。 爱 国, 是 个 人 对 祖 国 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儒家要求家国一体, 忠君爱国,这便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敬业, 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个人做好本 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尽最大的努 力去完成,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 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诚信,是对人们 道德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或者 一个领域里立足的根本,一个没有诚信 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友善, 对人友好和善是与人交往的根本要求,只 有个人对自身的要求提高了,国家才能 够更加和谐和稳定。

《论语》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语》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细究《论语》,亦能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

研究《论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研究并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二十四字价值观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论语》经世致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方面分析其内涵。

前四词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可从物质层面看,在经济基础上要建设“富强”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和谐”的“富强国家”;中间四词可从上层建筑看,建成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上层建筑。

最后四词关照社会意识中人的意识形态,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提升自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而完善自我。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想层面、道德层面、价值层面等层面描绘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美好蓝图,指明整个国家当前及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努力的方向。

为了践行好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寻找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更好的发展依据,需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

纵观二十四字价值观,与《论语》确有渊源关系。

二、二十四字价值观与《论语》的渊源关系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富强”在《论语》中多有体现,孔子及其弟子讨论“千乘之国”之治理方略,体现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伺坐篇,子路治国之策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求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对“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若治理“千乘之国”必须“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短短几句,集治国之精华,含富国之精髓,又言仁爱、节俭、诚信、民本等治国之意。

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经验 。
关键 词 :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 儒家; 文化
目前我 国在经济建 设上取 得 了显著 的成就 , 经济 总量 已雄 居世界第 三位 。但 在经济发 展的 同时 , 精神 领域也 出现 了精 神危机 、 信仰危机 以及道德危 机 的征 兆 。意识形态领域 出现 了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和多种 社会思 潮并存 的复杂局 面。在这种情 况下 , 中共 中央 及 时地提 出了要进行开展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学 习 教育活 动 , 这是非 常必要 的 , 这对 于增强社会 主义意识 形 态 的吸 引力 和凝 聚力 , 团结 、 引领 全 国人 民在思 想 上、 道德上共 同进 步 , 具有重 大意义 。 儒家思想的发 展路径 起于 人类 历史 轴心 时期 的儒 家思 想 历经 春秋 战 国, 但是 在汉初并 没有成 为主流思想 , 西 汉初年 , 汉高 祖 不喜儒 学 , 使儒家 的学 术源 流几 乎断 绝 。文 、 景时 期, 主张清静无为 的黄老思想 已不能满足政治需要 , 儒 家 的春秋大一统 思想 , 仁 义思想和 君臣伦理 观念显然 与武 帝时所 面临的形势 和任务相适 应 。于是 , 在思想 领域 , 儒家终 于取代 了道 家的统治地位 。汉 武帝 时期 , 儒 术完全成 为封建王朝 的统治思想 , 在 中国文化 中居 于 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走 向主流 , 固然有 其维护大 一 统 迎合 了汉 朝统治者 尤其是汉武 帝 的心理 , 但是从 中 我们也 可以寻找到一些 值得借 鉴的经验 。儒家思想之 所 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汉朝 的 儒 家思想 已经博采众长融合 了其他思想的精华 。董仲 舒 时期 的儒 家 思想 已非 春秋 战 国时期儒 家 思想 的原 貌 。而是 掺杂道家 、 法家 、 阴 阳五行 家的一些 思想 , 是 种 与时俱进 的新 思想 , 是其成 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传 统文化 的正统和 主流思想 的基础 。二是儒家 思想 的弘 扬 与一批儒生 即当时 的文化精英 的贡献分不 开的。三 是 儒家思想从 细微之处 人手 , 逐渐 深入人 心 。四是 儒 家 的道德 审判让 人明辨 是非 。

儒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儒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儒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作者:刘辉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10期刘辉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其诸多思想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

《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儒家所倡导的“士志于道”、“仁民爱物”、“厚德致远”、“自强不息”、“知耻之心”和“是非之心”,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基础。

一、“士志于道”与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在儒家哲学中有多重内涵,包括天道、地道和人道,“立志于道”是儒家学者的毕生追求。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作为君子应终身求道、谋道,一生以弘道为己任,不可须臾离道。

儒家强调立志于道不仅要持之以恒,更要有“乐道”精神,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孟子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求道不仅能够实现人生的社会政治理想,而且可以获得精神与情感的愉悦。

古今中外历代学者皆倡导立志有恒,儒家学说则突出强调“乐道”精神,将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内化为人的精神情感需求,强调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只是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更可以使人得到精神家园的构建和心灵安顿,对于教育和激励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二、“仁民爱物”与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摘要】儒家文化是当今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与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上有很大的贡献,在现代也有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它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精神的丰富和改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仁政教育文化【目录】一、儒家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二、儒家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其中仁学体系和教育理念等思想观念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其仁政德治、以民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观念对当前国计民生,和谐社会的稳健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意义。

当今世界大行“孔子学府1”,原因在于2l世纪的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

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那么,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1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2张友民:《吸取孔子的智慧发展人类现代是文明》,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22页。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姜卉
【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
【年(卷),期】2018(034)007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着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即对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引领本国社会成员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二十四个字的基本要求中,都能从儒家文化中找到丰厚资源或元素.我们既要从儒家文化中汲取智慧,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同时要发挥儒家文化的育人作用,推动当代国民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页数】7页(P27-33)
【作者】姜卉
【作者单位】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 辽宁大连 116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2.儒家文化中的“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3.儒家文化对民营企业的借鉴意义
4.儒家文化对民营企业的借鉴意义
5.析论优秀儒家文化对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作者:周晓莹来源:《世纪桥》2014年第08期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如何在国民教育中很好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便更好的进行青少年的教育,从而促进青少年整体价值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可以从儒家的学术发展中借鉴相关的经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儒家;文化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三位。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领域也出现了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以及道德危机的征兆。

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和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复杂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要进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引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路径起于人类历史轴心时期的儒家思想历经春秋战国,但是在汉初并没有成为主流思想,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

文、景时期,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政治需要,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时期,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走向主流,固然有其维护大一统迎合了汉朝统治者尤其是汉武帝的心理,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汉朝的儒家思想已经博采众长融合了其他思想的精华。

董仲舒时期的儒家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

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是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的基础。

二是儒家思想的弘扬与一批儒生即当时的文化精英的贡献分不开的。

三是儒家思想从细微之处入手,逐渐深入人心。

四是儒家的道德审判让人明辨是非。

二、儒家思想的借鉴意义实际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混乱都是他们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不足,丧失了信仰,进而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二千多年前,儒家学派的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广大青少年的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从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得出了以下的借鉴。

(一)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文化传播要依靠精英力量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的专制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也曾存在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儒家在历经了几千年之后仍然在现代社会深深影响着社会发展。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自我完善。

儒家在整个专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结合每个时代的具体情况进行内容上的整改。

从最早孔子提出“仁政”的儒家核心思想,历经孟子,荀子,最后在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家”思想中确立了其正统地位,也使儒家思想最终深入人心。

我们说儒家思想的传播首先要使统治者接受,所以儒家思想在不断地思想发展中根据各个时代的社会民生情况进行调整,从最初的“仁政爱民”,到之后的“君权神授”可以说都是直接与统治者的利益相关联的。

除了统治者的接受,儒家思想还根据人民的具体情况进行其思想的改制,从“君舟民水”到之后的“天人感应”都切实的考虑到了人民的切实利益。

在儒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紧紧围绕“仁”这一核心观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整。

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儒家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奠定了其正统的思想地位。

从儒家的发展中我们看到,要在国民教育中很好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几个基本点,不断地进行具体思想的落实。

在思想成熟时,我们要利用社会中的权威人士,领导人士进行传播与发展,在儒家思想的传播中,一批核心领导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这些士大夫阶层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他们通过讲学,游说,收门徒,编写书籍,开学堂等种种方式进行广泛的传播,从而使社会中的儒家信仰者不断地增加,在这种具有规模性传播方式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除了这种权威知识分子的传播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策推行,在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确立之后,董仲舒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入科考范围”这些政策的推广,使得儒家思想得以在社会中广泛传播。

在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我们要学习儒家,借助知识分子,权威人士以及国家政策的推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推行,我们可以利用广大的网络媒介平台进行传播与宣传,并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借助广大的权威人士知识分子阶层,以讲学为主要途径进行广泛的传播,逐步在传播中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基础,并且利用国家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实,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广泛群体道德意识。

(二)文化传播应从日常生活层面入手儒家思想注重从小事做起,从个体做起。

“人则仁义”是儒家思想的生命价值基础,不仅是为人的基本价值标准,也是个体行为实践的价值准则,在儒家学者看来,“仁”是支撑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义”是人之所以存在的基本行为准则。

这正如儒家所主张的:“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义者,宜也。

”儒家学者之所以将仁义看得如此之重,是因为其理论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仁者爱人”。

一方面,儒家仁学的“爱人”思想把握了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要素,在儒家看来,无爱人无所以构建起和谐社会,正如孔子所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从最基础的爱人开始关注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强调以礼待人,以利与人;不强奸民意,不强民所为;勤政勤劳,不悔不怨。

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我们也要秉持最基本的以人为本,从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出发,关注于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发展。

加强对个人的教育,从每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提高上着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国民教育逐渐融入到整个社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从关注人这一基础出发,在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孝道”“非义不居”这些日常小事上着手,进行具体的规定与详细的规范,儒家思想强调诚信,认为不讲诚信,一个人就不具有良好的品格,也就不能实现自身真正的发展,不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要想做到心中有仁,必须要诚实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必须在追求和谐的心境中,做到至诚至信、至真至善。

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我的飞跃。

儒家思想弘扬孝道,认为“孝”产生于家庭血缘关系相连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之上,孝是最真挚的情感,也是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衡量标准。

在儒家看来,做到孝道,才会心中有仁,这对于社会的安定、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儒家十分强调道德的力量。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德不仅可以引导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一个国家的不断发展。

儒家认为道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一切,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在这些小事上进行了各方面的规范,可以说事无巨细,在这种不断地积累过程中,逐步深入。

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在国民教育中,从每一件小事出发,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具体的事物中,要学习儒家思想,循序渐进,不断地进行积累与进步,从不断量变地积累中逐渐达到质变,在不断地进步中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三)价值判断需深入文化建设的内核儒家思想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始终以道德为标准,扎根于周礼,形成了一套理论规范,以此来束缚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整个社会运行指引方向,无论儒家思想如何发展,儒家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固定不变的,在朝代的更迭中,始终围绕这一标准进行事物的评判,从而使儒家文化能够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价值观的评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重要的方面之一,我们要建立好一个评判的标准,确立好事物的属性定义,从而在事物的不断地发展中确立好事物发展的方向,在国民教育中进行贯彻落实。

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对行为的评判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根据这些具体的评判标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有了行为规范,就有了参考标准,衡量标准。

这样我们就可以去衡量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及时规定自己的行动路线,及时纠正自己的思想方向,及时进行自我的调整。

只有依照必要的价值评判标准,才能在实践落实中更好的落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据价值体系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包括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社会思潮引领、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和实践体验。

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责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尤其要通过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的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青年学生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1]冯建业.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9).[责任编辑:胡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