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1
宋之问的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的唐诗题大庾岭北驿《题大庾岭北驿》由宋之问创作,该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题大庾岭北驿》作者: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对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
此:指大庾岭。
殊未已:还没有停止。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复归来:再回来。
潮初落:潮水刚落下去。
初:刚刚。
瘴:南方湿热天气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
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韵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讲解】这是诗人流放时途经大庾岭之作。
全诗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物,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传说中雁南飞至大庾岭而北回,而自己却行程无尽头,不知何日能归。
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后四句写大庾岭黄昏的凄迷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故乡何在?明晨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悲苦和乡思在此一露无遗。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大庾岭前的所见所感:“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标签唐诗三百首、思乡、地名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赏析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
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
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此诗也把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及注释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及赏析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及赏析题大庾岭北驿原文: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唐代〕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拼音解读: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
wǒ xíng shū wèi yǐ,hé rì fù guī lái 。
jiāng jìng cháo chū luò,lín hūn zhàng bù kāi 。
míng zhāo wàng xiāng chù,yīng jiàn lǒng tóu méi 。
相关翻译十月,大雁就要南飞,传说飞到大庾岭就会北返。
我也到了这里,却还没停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大潮刚落,江面很平静,林间光线昏暗,瘴气驱不散。
明天,我登高回望故乡,但愿能看见,岭上红梅开放。
相关赏析宋之问在武后、中宗两朝颇得宠幸,但在睿宗执政后,却因依附张易之而成了谪罪之人,被发配岭南。
这首诗就是他被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而作。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因岭上多生梅花,故又名梅岭,古人往往将其视为南北分界,有十月北雁至此不再南飞的传说。
而岭南区域,更是被视为人烟隔绝的荒凉僻远之地。
阴历十月,诗人看到南飞的大雁,想到它们到了大庾岭就飞回的传说,想起自已还在流徒的途中,不知何日可以回去。
两相比照,自然带出人不如雁能北回的嗟伤。
五、六两句描写了眼前大庾岭北驿的景色,暮色降临,江上潮水初落,水面平静;林间瘴气遮蔽,一-片迷蒙,仕途的`失意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更让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觉得凄凉悲苦。
唐诗: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西汾阳市)⼈,初唐时期的诗⼈,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下⾯是分享的唐诗:宋之问《题⼤庾岭北驿》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题⼤庾岭北驿》原⽂ 唐代:宋之问 阳⽉南飞雁,传闻⾄此回。
我⾏殊未已,何⽇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 阴历⼗⽉的时候,⼤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不进,我却⾏程未⽌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退落了,江⾯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林昏暗暗,瘴⽓浓重散不开。
来⽇我登上⾼⼭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庾岭:在江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
北驿:⼤庾岭北⾯的驿站。
阳⽉:阴历⼗⽉。
殊:还。
“我⾏”句意谓⾃⼰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湿热⽓候下⼭林间对⼈有害的毒⽓。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指站在⼤庾岭处。
陇头梅:⼤庾岭地处南⽅,其地⽓候和暖,故⼗⽉即可见梅,旧时红⽩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赏析】 ⼤庾岭在今江西⼤庾,岭上多⽣梅花,⼜名梅岭。
古⼈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北雁南归⾄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头,悲切之⾳脱⼝⽽出:“阳⽉南飞雁,传闻⾄此回。
我⾏殊未已,何⽇复归来?”意谓:阳⽉(即农历⼗⽉)雁南飞⾄此⽽北回,⽽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但不能滞留,还要翻⼭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庾岭,再返故乡和亲⼈团聚!由雁⽽后及⼈,诗⼈⽤的是⽐兴⼿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鲜明对照,把诗⼈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深切感⼈。
⼈雁⽐较以后,五六两句,诗⼈⼜点缀了眼前景⾊:“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宋之问(656?—713?),一名少连,字延清,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与沈佺期同为上元二年(675)进士。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召与杨炯在洛阳分直习艺馆。
后任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
中宗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参军。
逃归洛阳,因告密有功,擢升鸿胪主簿,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
迁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
后因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
睿宗立,配徙钦州。
玄宗先天中,赐死徙所。
两《唐书》有传。
宋之问人品不足取,但能诗,与沈佺期齐名。
《新唐书•宋之问传》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沈、宋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律诗的发展,到了沈、宋,才真正进入自觉的阶段。
正如赵翼所说的:“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于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
”(《瓯北诗话》卷十二)沈、宋并称,但各具千秋。
胡应麟曰:“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
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
”(《诗薮•内编》卷四)现存诗二百余首,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行世。
【原文】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 [1] ,传闻至此回 [2] 。
我行殊未已 [3]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4]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5] 。
【注释】[1]阳月:农历十月。
《尔雅•释天》:“十月为阳。
”[2]“传闻”句:谓传说雁南飞至大庾岭而北回。
[3]未已:未尽,未完。
[4]瘴:指南方深山密林间湿热郁蒸致人疾病之气。
[5]陇头梅:相传南朝宋时,陆凯在江南寄梅花一枝与长安友人范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原文及鉴赏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原文及鉴赏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大庾岭北驿》古诗原文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出处】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意思】可是我却偏要不停地南行,什么时候才能来归?【全诗】《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据沈德潜云疑作“岭” 字。
【解题】宋之问曾两次贬谪岭南,一在神龙元年(705)二月贬泷州参军,一在景云元年(710)六月流钦州。
此诗未有再次被贬之意,当为神龙元年所作。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境,为五岭之一,是赴岭南必经之地。
驿:驿站、驿亭,供邮传人和过往官员住宿以及提供交通工具之所。
诗中以雁至此北回反衬自己南行无已,想到南方的艰苦环境,末以陆凯寄梅典故预拟乡思,馀味无穷。
全诗感情真实,自然秀美,为之问五律代表作。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写诗人遭贬途中忧愁和思念故乡的诗。
往钦州途中,十月过大庾岭,写下此诗。
前四句言十月雁南飞,来春可北还;而诗人却不能停步,还得翻山越岭,走向瘴疠之地,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回归,与亲人团聚?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言人不如雁,形成鲜明对照,将诗人遭流放的忧愁、痛苦、哀怨以及思乡念亲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第三联写景:傍晚江潮初落,水面显得平静;林间一片昏暗,瘴气迷蒙缭绕。
出句以“江静”反衬心潮之不静,对句以“林昏”正衬心境的.愁苦迷茫。
故乡何在? 亲人何在?前途何在?这里用景物渲染,烘托其悲苦之情,更添遭贬的忧伤,思亲的痛苦,失意的凄凉。
真可谓瞻念前途,不寒而栗,人何以堪? 结联抒情。
明晨登岭,遥望故乡,见到岭上早梅,我多想摘取一枝寄给亲人啊! 结句用典,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更显得情致凄婉,悠然绵长,令人遐思不已。
唐诗赏析-《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译文及习题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译文及习题'《题大庾岭北驿》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看看吧。
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一(1)诗歌以“比兴”开头,从触发出的情感。
(2)哪两句诗由写景转为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作者为什么期待在“明朝望乡处”要看见“陇头梅”?(4)“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1)南飞雁思乡(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抒发了怀乡情切之情。
(3)采寄亲人,以表衷情。
(4)“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
(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忧伤和悲戚。
(3分)(5)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迷蒙瘴气缭绕。
(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被流放的忧伤和思乡的愁苦。
(2分)二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2分)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颈联描写了诗人凄凉孤寂的气氛。
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雾气弥漫,林间瘴气缭绕,暮色渐浓。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1《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注释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
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
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题大庾岭北
(4)联系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8分) ①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了维护生命 而付出代价的人的高贵的灵魂。热烈奔放的玫瑰花是生 命的体现和昭示,也是老人生命与灵魂的载体。(2分) ②正因如此,尽管有不少辛勤劳动的人为之嫉妒,也有 不少爱花者风闻而来以期求得一朵两朵以满足自己的愿 望与喜好,可他从未摘过一朵送人,即使地位显赫的美 貌夫人,因而他招来许多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 于这些满不在乎,对别人“把他看成疯子谁也不再去理 睬他”的窘状也不放在心上。(4分) ③对生命的讴歌和对对生命呵护的美好心灵的赞颂。我 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珍爱生命,用心体会生命中的 每一个美好的时刻,通过努力,让生命更加完美,并为 追求美好的事物尽心尽力。(4分)言之成理即可。
(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当玫瑰 开花的时候”?(6分)
①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思考:全文围绕着玫瑰 花来写,可以说标题也是线索 ②从主题的角度思考:玫瑰花的开放隐喻 人生的美好的完美存在,人们应该象喜爱 玫瑰花一样,呵护我们的人生。 ③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思考:玫瑰花也是老 人的化身,美好,喜爱美好,又经不起有 意无意的伤害。(每点2分)
8.“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 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 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到那 荒远的瘴疠之乡,(2分) ②“南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 分); ③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凉处境。(2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 两联进行赏析。(6分)
(2)试分析“老园丁”这个人物形 象。
①孑然一身,曾是一个富有.健壮.英俊.忠厚的 年轻人,辛勤劳动,做事细心,“他像蜜蜂似地 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 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他谈起玫瑰花细致 入微,了解她的每一部分。 ②热爱美好的事物,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 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 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 ③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这些新 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不送给任何人玫瑰花, 不采任何一朵玫瑰花适当地解说即可。(三点并 解说,每点2分)
赏析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赏析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庾岭北驿站时的思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首句“阳月南飞雁”,用“阳月”代指农历十月,此时正是大雁南飞的时节,暗示诗人即将远离家乡。
“南飞雁”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客行悲故乡”,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游子,在远行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哀愁。
一个“悲”字,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两句,诗人以桃花、江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并未给诗人带来愉悦,反而让他更加思念故乡。
因为在诗人的眼中,这美景已经失去了故乡的韵味。
最后两句“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诗人想象着明天驿使出发时,自己将穿着征袍,踏上远行的路途。
这里的
“絮征袍”,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以“悲”字贯穿全诗,将思乡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答案】(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
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
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分析】⑴。
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
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
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⑵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
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
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_唐诗三百首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
作者: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
1、阳月:阴历十月。
2、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3、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韵译】: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1/ 2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评析】:
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
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
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2/ 2。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此诗也把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及注释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注释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唐代]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末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
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赏析及鉴赏答案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赏析及鉴赏答案《题大庾岭北驿》是由宋之问所创作的,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小编精选了一些《题大庾岭北驿》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题大庾岭北驿》唐朝: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简介《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被贬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旨在写“愁”,全诗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题大庾岭北驿》翻译/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注释⑴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阴历十月。
⑶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⑷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初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译文及注释
初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创作时间约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
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
初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翻译: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题大庾岭北驿》由宋之问创作,该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作者: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去。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下,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对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
此:指大庾岭。
殊未已:还没暂停。
殊:还。
"我行"句意指自己想去的贬谪之地还离,所以自己还无法停下来。
复归来:再回来。
潮初落下:潮水刚踩碎。
初:刚刚。
瘴:南方湿热天气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遥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为上开梅花。
旧时白白梅长街,故存有梅岭之表示。
陇头:即为为“岭头”。
【韵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已经开始南飞,据传飞至大庾岭,它们就全部先往。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和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烈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传授】这是诗人流放时途经大庾岭之作。
全诗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物,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传说中雁南飞至大庾岭而北回,而自己却行程无尽头,不知何日能归。
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后四句写大庾岭黄昏的凄迷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故乡何在?明晨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悲苦和乡思在此一露无遗。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下诗人荣登大庾岭前的亲见所感:“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 精英。 • ①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 《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 的特点;②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 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 格特征;③从受到批斗上看,在“牛棚”里依然 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 特点。
俞平伯
•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 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 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 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 人、散文家享誉文坛。他积极参加五四新 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 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 情操的知识分子。
• 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 理由要点: • ①在《牡丹亭》演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 主动和领导打招呼;②对于高官的问话不 能有礼貌的回答;③对于送工资的人,不 说感谢,反而刁难。 • 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 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2)①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 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 ②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 “与他的爱情相关”给1分); ③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 (每点2分)
(3)①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 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 昆曲的喜爱;②通过这些事情突 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 性格特点。③与下文俞平伯耿介 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每点2分)
忆 一 有了两个橘子, 一个是我底, 一个是我姊姊底。 把有麻子的给了我, 俞平伯 把光脸的她自己有了。 “弟弟,你底好, 绣花的呢。” 真不错! 好橘子,我吃了你罢。 真正是个好橘子啊!
12 (1) 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 分;答A、D不给分。A项应该是 “新红学开拓者之一”;D项原因解 说错误。C项“贪腐黑暗”说得有点 重。
②诗人以“应见陇头梅”作结,含有不少潜 台词,请展开联想,加以发挥: 【答】诗人想象明天岭上看到的将是盛开的 红梅,多想折一枝寄给家人以报平安,但能 逢上“驿使”吗?即使逢上驿使,恐怕也不 愿意为迁客逐臣带上一枝梅远去。 【解题指要】在诗词创作时,必须骑上联想 的骏马,驰骋于广袤的时间和空间,鉴赏也 应这样。在回答这道题时,还应结合诗人当 时的遭遇何心境,这样才能“想”得合情合 理。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 在被贬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此诗 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 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 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 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 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诗旨 在写“愁”,全诗却未着“愁”字, 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 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 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 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 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 返回,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 (2分)
(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 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 间迷蒙瘴气缭绕。 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 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 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 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 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 哀心情。(2分)
• • • • • • • •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 ①这首诗抒发的是羁旅行役之愁,但全诗不见一 个“愁”字,诗人究竟将“愁”藏在哪儿呢? • 【答】诗人把“愁”藏在南飞的大雁里,藏在江 潮里,藏在森林里,藏在梅花里。 • 【解题指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诗词 创作中称此类为“虚”,因此不能以虚为虚,必 须化景物为情思,这也是诗词鉴赏的一把钥匙。 所以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到诗人所写的景物中 去寻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