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经济学常识专题四.1

合集下载

高三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知识点归纳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制定和分配资源的学科,为我们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高三经济学习中,我们需要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对高三经济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同学们进行复习备考。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小团体的经济行为,着重于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1.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供给是指卖方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需求是指买方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

1.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不同买卖双方的数量和影响力,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1.3 成本与收益成本是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支出,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是企业生产或销售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或非货币回报。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现象和关系,主要涉及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的内容。

2.1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2.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水平,主要通过增加投资、改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途径实现。

2.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主要由货币供应量过大、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2.4 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状况的指标之一。

3.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3.1 比较优势与贸易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相对成本比其他国家低,从而具备贸易优势。

3.2 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关税、配额等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无障碍地进行的贸易活动。

高三经济知识点

高三经济知识点

高三经济知识点经济知识点概述一、经济学基础概念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在高三的经济学课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价格弹性等。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并能够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则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下,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生产、分配和价格决策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与之相对的是计划经济,其中政府或中央计划机构对生产、分配和价格进行控制和规划。

高三学生需要理解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研究它们如何做出生产、消费和资源配置的决策。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高三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理解它们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四、货币与银行体系货币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银行体系则是货币经济的核心,通过存款、贷款和货币创造等功能,影响着经济的资金流动和整体稳定。

学生需要了解货币的职能、银行的运作机制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

五、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贸易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通过学习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高三学生可以了解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金融部分则关注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管理,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运作以及金融市场的作用。

六、经济政策与调控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目标。

财政政策涉及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决策,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实施。

高三经济学四个单元知识点

高三经济学四个单元知识点

高三经济学四个单元知识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在高中课程中备受关注。

高三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也对经济学的四个单元知识点有着相当的了解。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单元知识点。

第一个单元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了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同时也掌握了供给曲线对市场均衡的决定作用。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来预测市场的供求变动,进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第二个单元是宏观经济学,它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同时,他们也会了解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还会涉及经济增长理论和政府的经济政策。

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的运行规律,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个单元是国际经济学,它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外汇市场和汇率的浮动、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等内容。

通过学习,他们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国际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还会了解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世界,把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机遇。

第四个单元是经济思维与方法论,它研究的是如何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决策。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等。

通过学习,他们可以培养经济思维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决策能力。

此外,学生还会了解到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估等。

掌握经济思维与方法论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问题和挑战。

高三经济常识一轮复习

高三经济常识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
经济常识
高 一 经 济 常 识
经济常识 基本理论
(1、 (1、2课)
经济
经济 经济 (3、4课) 、 课
基 本
(5、6课) 、 课 (7课) 课
经济
(8课) 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 品 生 产 商 品 商 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基本属性 商品价值量 产生和本 基本内容 遵循 价值 作用
商品和商品 经济
商 品 生 产 商 品 商 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基本属性 商品价值量 产生和本 基本内容 遵循 价值 作用
商 品 经 济
产生和
2011高考动态 考 点 展 示
1.商品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 和发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练习:(天府一线) 第 题 练习:(天府一线)P7第10题 :(天府一线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考点归纳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天府一线)P4 天府一线)
商品和商品 经济
商 品 生 产 商 品 商 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基本属性 商品价值量 产生和本 基本内容 遵循 价值 作用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知识归纳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的含义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属性 (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 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 (天府一线)P3 天府一线)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人教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经济常识》部分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一、高考考点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 商品的基本属性;3. 商品的价值量。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5. 货币的职能;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9. 价值规律的作用。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准确把握商品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整个经济常识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

考生必须对它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准确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例如空气、阳光等。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

③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弄清“用于交换”。

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后。

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产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的产品)都属于商品。

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

一种产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换关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如何判定物品是否是商品?(1)从概念上判断: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从商品的两个属性上判断: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从所在的领域判断:必须处在流通领域中。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见下图:(3)、商品与其它非劳动产品的物品的区别和联系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常识部分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常识部分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之 间的关系: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 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 期,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所以,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思考
有人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重要;有人说,个别劳动时间重 要。你认为呢
个别劳动时间对具体商品生产者的影响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盈利)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或不亏不盈
B、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 但由于没有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C、只有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才是商品,因而有价值。
辨析 对错
辩析三: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 品,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 : “有用性” (2)并非商品所特有,
为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3)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表面属性 人
自然 (4)是需要交换的原
因(5)是买者的目的之所在(6)可以有多种,是逐
渐被发现的
2、商品的价值
高三政治复习(第一轮)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部分
专题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
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商品经 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职能、纸币和通货膨胀、价值 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 律的作用。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3)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有关现实问题一、名牌战略(或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①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信誉和形象(无形资本)→更容易实现价值,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巨大的经济效益,重大的社会影响。

②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知识链接: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结合“劣质奶粉”事件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

应加强法制性;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

也是属于不当竞争;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产品越来越便宜(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创造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盈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经济常识》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经济常识》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经济常识》1. 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经济是指人们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的活动。

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劳动、物质资料、工具和环境。

2.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征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阶段。

传统经济是指原始社会或落后社会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经济活动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劳动力主要靠家庭自给自足。

计划经济是指国家政府通过计划来组织和引导经济活动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生产主要由国家计划安排,资源配置和价格由政府决定。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调节下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生产和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价格由供求关系形成。

3.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所采用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体制是指市场调节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4.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某个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收入、消费者偏好和相关物品的价格。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政府政策和预期利润。

供需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和供求平衡。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升。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参与者数量的组合。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四种。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卖方或少数几个卖方,它具有高度的市场垄断力。

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存在少数几个卖方,由于其市场份额较大,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但由于产品特性不同,相对独立地操作。

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很多卖方和买方,产品同质化,市场交易完全自由和透明。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学常识专题四.ppt1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学常识专题四.ppt1
【答案】 (1)这段文字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基本方针和政策,即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2)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 矛盾的关系,明确了当时国内外存在的积极因素。这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指 明了方向。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 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 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 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 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 和利用。
这段文字的表述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积 极意义?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此内容是毛泽东在《论 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然后再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阶级采用不同策略的意义 即可。
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 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 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再把计划作为资源 配置的唯一手段,而主张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计 划发展商品经济。列宁的主张是一种“有限计划调 节”,即通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一种有限干预,实现 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的相融和统一。 (3)列宁没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把其 当作一个权宜之计,所以使其认识具有了局限性。
材料三 列宁在1922年3月召开的第11次党代会上强 调:“我们已经退了一年。我们现在应当代表党宣 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 时期就要结束或者已经结束。”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列宁对商品货 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高三经济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复习知识点归纳1. 市场经济体制- 定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来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 特点: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由、竞争、效益和激励等特点。

- 组成:市场主体、生产要素、市场机制和政府等。

2. 市场需求与供给-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商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的关系。

- 市场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不同价格下愿意供应的数量的关系。

- 市场均衡:市场需求与供给相等的状态,确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和数量。

3. 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可以控制价格和数量。

- 寡头垄断:市场上有几个供应商,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和数量控制。

- 竞争:市场上有很多供应商,不存在价格和数量控制。

- 垄断竞争:市场上有多个供应商,但每个供应商的产品稍有差异。

4. 国民经济核算- 定义: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的总体活动进行统计,以了解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情况。

- 组成: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国家收入和支出等。

- 功能:国民经济核算可以衡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5. 货币与通货膨胀- 货币职能: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备资金和支付手段等。

-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物质产品增长速度,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6. 贸易与世界经济- 贸易形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 贸易壁垒: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 贸易自由化: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7.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改善。

8.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分配。

- 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式,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权益。

9. 税收与财政政策- 税收:通过向纳税人征收税款来获取财政收入。

-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税收、支出和借贷等手段,达到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高三必备经济学知识点

高三必备经济学知识点

高三必备经济学知识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作为高三学生,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高三必备的经济学知识点。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关键作用。

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来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重视市场竞争和自主决策,而计划经济则强调政府的指导和计划。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方案。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选择多种行动,而每个选择都会有机会成本。

了解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确保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或服务时所产生的额外效果。

了解边际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某个决策是否值得进行,以及最佳决策点在哪里。

5. 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用于衡量需求或供应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或供应弹性大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时需求或供应的变化较大;而弹性小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时需求或供应的变化较小。

6.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引起。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7. 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方面的长期改善。

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经济的复杂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最新-高三政治课件人教版原创政治科高考第一轮复习经

最新-高三政治课件人教版原创政治科高考第一轮复习经

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我国农业
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3、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 (1) 首先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2) 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 还必须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尤其是在农
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更要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减免农业 税,让农民休养生息 。
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 。 社民会经稳济定全、局国,家没自有立农的业基的础现。代农化业就没关系有国整 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原因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不断增加是其 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我国是农业大 国和人口大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国情)
本框知识体系
三大产业划分及比重的表示

农业业关源自是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国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作用


基础地位薄弱表现及原因
整 个 国 民 经
的 基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根本途径:“两高一优”道路
济 的

具体措施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与本框有联系的其他知识点
经济: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农业走“两高一优”道路和价值规律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商品的基本属性 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和 价值规律作用 增加农业投入和国家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 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1、原因
这是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出现的问题

高三经济学专业知识点

高三经济学专业知识点

高三经济学专业知识点在高三学习阶段,经济学作为一门有关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益关系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高三经济学专业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有限资源的利用与分配。

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福利最大化。

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包括经济运行规律、市场机制、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

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资源的配置由市场主导,价格和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式。

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计划安排的经济模式。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3. 稀缺性和选择成本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社会的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需要进行选择。

选择某种需求就意味着放弃其他需求,这就是选择成本的概念。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选择成本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边际分析和边际效用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或消费量所引起的效果变化。

而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消费量对个体满足程度的改善程度。

边际分析和边际效用可以帮助人们在决策中更好地衡量和权衡利益。

5.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过程中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了解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

6. 国民收入和经济指标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GDP、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等进行度量。

经济指标包括物价水平、失业率、通胀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7. 市场供求和价格形成市场供求是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基本力量之一。

供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平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化。

高三经济知识点

高三经济知识点

高三经济知识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如何管理资源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学科。

在高三经济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经济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在将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经济学中常见的知识点。

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决策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而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决策则是由政府指导和计划安排的。

2.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生产要素市场是指购买和出售生产要素的市场,如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

3. 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会下降,而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会上升。

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此时市场价格稳定。

4.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而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企业和家庭的决策。

5. 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在满足需求时所做的选择和决策。

生产者行为研究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服务时所做的选择和决策。

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6. 货币与银行货币作为经济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提供储蓄、贷款和支付等服务,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7. 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购买和出售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易实施的政策,如关税和配额等。

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对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深远影响。

8.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更加综合,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9.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高三经济知识点复习

高三经济知识点复习

高三经济知识点复习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备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离不开经济这一重要领域的运行和发展。

在高三阶段,经济学作为一门文理综合科目,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需要对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本文将对高三经济知识点进行全面回顾,帮助同学们温故知新。

1. 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和运用资源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而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机制对资源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分配。

而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主导,计划和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各有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生产关系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包括所有权、劳动分工、经济利益分配等。

4.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等。

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和,而市场供给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或供应商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于做出准确的经济预测和决策非常重要。

6. 价格与效益价格是市场交换商品或服务时所形成的交换比率,它既反映了商品或服务的稀缺程度,也是供求关系的表现。

效益是指个体或企业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合理的价格与效益分析对于制定市场政策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物质财富总量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