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4)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2.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与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和《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相关史料、PPT 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货币,包括贝壳、铜钱、铁钱、白银、黄金等。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自主探究: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导入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你早有所闻。

其实,早在唐代,曾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就对苏杭的美景极尽赞美之词。

晚年回到北方的他,在《忆江南》中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眷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描述过江南的美丽与富足。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

唐宋时期为什么会对江南有这么多美好的描述?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新课讲解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师: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列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列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①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②通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下面让我们来观赏一副作品,该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去了解北宋经济的发展。

环节二:整体感知问题探究: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经济格局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表格问题的答案。

答案提示: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秧马、复种技术;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教师指导: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

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

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复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实行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因而成倍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问题探究:从材料可知,宋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什么农作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农作物有哪些优势?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讲人时间40分钟课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技术提高与商业、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讲述法等、图解法、归纳法媒体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目的导入新课:今天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卷(在多媒体播放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流传下来的传世巨作,主要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的景象。

同学们告诉我刚才都看到了什么?那么这幅图画直接反映了什么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经济是如何的繁荣。

学习目标: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

自学指导: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5分钟,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古代经济分为哪几部分?2.宋代哪种粮食作物的产量居首位?还种植了哪些经济作物?3.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何时何地?叫什么?①视频导课,把学生引入期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学环节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第一部分:宋代经济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宋代农业的发展。

讲农业之前请同学们先猜几个谜语,这些也是和本课相关的农作物。

1.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2.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3.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先来看宋代农业的表现,一共三点:①占城稻传入,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②棉花种植的推广;③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这幅《耕获图》描绘的是宋代南方一座地主庄园里,农民从耕种到收获的情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宋代时期的经济状况,了解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了解宋代时期的商业贸易状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认识绍兴市场的兴起与特点。

4.了解宋代时期的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概述。

(2)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绍兴市场的兴起和特点。

(4)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方法:(1)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2)阅读法: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思考、阅读、理解中掌握商业贸易和绍兴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3)比较法:教师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猜谜题。

(1)出谜面:·我是一种发现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中央政府一定数量的钱币。

·人人来使用我,可我有重量、大小、资料等不同。

·我的正面上写着圣贤名言和时代吉祥语,背面上刻着我的价值和当权者姓名。

(2)提示:当然,这不是硬币,而是一种古代货币。

(3)解答:这是古代的纸币。

2.阅读活动:分组阅读《宋朝社会经济概述》。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3-5人,各小组阅读相应章节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掌握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明确宋代时期商业运作方式和其特点。

3.总结讨论:学生围绕宋代时期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进行总结和讨论。

(1)教师提问:·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哪些特点?·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学生回答:·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贸易集中在市场,市场商人垄断经济。

②富户经商比例高,使得商人阶层得以壮大。

③商业贸易节节发展,保障了商品的流通。

·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以下重要变化:①货物经营范围扩大,网络较片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

了解宋瓷在宿松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

通过参观我县博物馆,了解古老的松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宿松的情感,树立为宿松服务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教学难点:本节课篇幅长,知识点多,分析的地方也多,因此大量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时间的关系处理是教学中的三、教学方法学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小文章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生主持“开心小词典”节目,投影谜语三则,列举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提问农业发展的原因。

在南迁的人民中,出现了许多的技术精湛的工匠,使得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2.投影手工业的成就。

重点说明宋代是瓷器史的光辉时代。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使剩余产品增多,一部分流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贸易,从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南方商业的发展:投影《清明上河图》“都市街景”部分,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为它配上一段生动的解说词。

教师简述两宋都市比唐时的进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投影《宋朝海外贸易路线图》。

提问: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有哪些?中国的商船到达了哪些地区?为什么宋朝的海外贸易会如此发达?学生小组讨论组织答案。

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宗贸易的出现,铜钱铁钱无法应付,纸币应运而生。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叫什么4.投影《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分析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明确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高分上岸】初中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试讲稿+说课稿

【高分上岸】初中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试讲稿+说课稿

【高分上岸】初中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试讲稿+说课稿《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丝织、瓷器、造船为主的手工业发展和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

理解宋朝经济的繁荣以及经济上出现的南重北轻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养成历史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朝经济的繁荣景象,感知五大名窑的灿烂的瓷器文化,了解宋朝海外贸易的繁盛景象,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历史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占城稻的推广,宋代五大名窑,北宋商业贸易发展。

三、教学难点理解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名画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对于图片描述的场景你有什么感触?”学生欣赏名画后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触。

老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宋朝商业的繁荣,由此引入《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感知历史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经济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

学生阅读后了解到课本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展开的。

活动二:整合历史知识教师分组,引导每组学生分别寻找农业、商业、手工业中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在黑板上列出表格请小组代表填写。

学生分组寻找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填写表格。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补充。

活动三:深化历史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宋朝经济的发展南方要优于北方,教师提出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出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稳定;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生产力高;生产工具进步;政府支持以及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其维度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品评与总结,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稳定;宋朝政府支持;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大量人口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应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3、[提出问题]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北宋时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引进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强,得到了推广种植,南方的农民培育许多优良品种,耕作技术提高和新农具运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4、[提出问题]宋朝的粮食主要产自那些区域呢?[呈现图片]宋代粮食主要产区图[教师]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苏州与湖州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便有“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5、[呈现图片]隋唐时期的粮食主要产区[提出问题]观察两幅地图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6、[呈现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镜)[呈现图片]宋朝茶、棉花种植区域图(标注)[教师]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集中在广东、福建,并逐步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四川一带。

害V、灌溉、扬场、舂米、劳动者多)4、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预设:苏州、湖州)5、对比图片,回答问题。

(预设:由黄河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史料及教材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形成比较问题的分析能力。

过渡语:南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势必带动手工业的兴盛。

走进揭秘的第二篇章,赏《清明上河图》揭秘手工业,何以衣覆天下。

二、揭秘手工业,何以衣覆天下1、[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动态图(局部)[提出问题]视频中呈现最多的手工行业是什么?[追问]宋朝时期造船业兴盛于那些地区?[教师]北宋东京郊外还建有世界现存最早的船坞,所造的海船上配有指南针,在当时的世界造船、航海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3、[追问]我们大胆猜想下船只上会运载哪些货物?[呈现图片]宋代《耕织图》、《清明上河图》(局部)、五大官窑瓷器[呈现地图]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示意图[教师小结]宋朝时期手工业兴盛的区域已经集中在南方,四川的蜀锦,江浙一带的丝织业生产超过北方,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纺织工具;江1、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预设: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指南针)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预设:粮食、茶、棉花、丝绸、瓷器)接连设问环环相扌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并轻易理解宋朝手工业的兴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线索,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采用情景及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国经济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9课。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丰富的朝代,它处于我国经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而宋朝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生活、文化韵味也非常浓。

所以说,它对于研究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有着重大作用。

2、学情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较以前也多了。

就课堂而言,已不满足于老师无论多么生动的讲解,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主动参与中学得知识与智慧、获得情感与体验。

所以在设计中,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宽松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掌握新知。

另外初一学生对于经济这类较为抽象的历史,兴趣相对淡薄。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淡化某些抽象概念的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不自觉地构建和巩固新知。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设备说明。

(1)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传授。

(2)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引导、讲解相结合。

(3)教学设备: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通过概括、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图”,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大量史料、视频,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

难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平常在购物的时候会选择你熟悉的品牌还是你没听说过的牌子?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这些品牌的呢?学生回答。

总结:现在的广告铺天盖地,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那个时候经济的发展又有哪些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出示图片: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商标广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通过这张广告,你会了解到这家店铺的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店铺的标志、质量、售卖方式等信息。

教师补充:这张广告笔欧洲最早的印刷广告早了三四百年。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的出现只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来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农业的发展学生:阅读课本41页和42页的内容,总结宋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

展示:1、农业发展的表现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粮食作物的种植:引进与推广占城稻;培育出许多优良稻种;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经济作物的种植: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学生:在《中国历史地图册》上标出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至淮水,由此,学生知道,南方农业比北方发达。

论从史出:材料一:耕地面积从959年占国家领土面积的2.5%增加到1021年的13%,这对宋代的繁荣起到了保障作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中心难移的情况,包括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使学生明白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南北经济对比表,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提高依据历史图表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艺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的水平。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提问:宋金议和的内容和影响?学生:主要内容为:①南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③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运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北)交纳;④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二月,宋派使节进誓表于金,表示要世代向金称臣,和约正式生效。

意义: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教师:在两宋之际,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南方。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农业手工艺、商业有哪些成就?海外贸易发展情况如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经济重心南移:是指经济重心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南方得到开发,最终在经济实力上超过北方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篇章一、“稻花香”-------南方农业的发展1、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原因有哪些?出示材料: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岗子中学导学方案年月
年级科目
初一
009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梁淑娟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步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4.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制瓷业中心的是【C】
A.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
5.(2016•泉州市)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A】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安西都护府
6、(2017·江苏苏州·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D】
3.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知
4.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5.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6.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二、合作探究、展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解读耕获图,宋代瓷器图,提炼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相关的信息;观察清明上河图,货郎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水平。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的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二、学情分析因为所授课学生是七年级学生,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学科,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历史这门学科识记的东西比较多,一些专业的术语也比较难理解,有些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燥,所以在讲课时我尽量设计一些相关的材料,或联系一些实际问题,来降低学习难度,当然也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导入——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耕获图,宋代瓷器图及清明上河图的图片,结合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繁荣程度,从而导入本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观察图片这样能以比较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宋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充分地体会到宋朝经济的繁荣。

二、讲授新课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给学生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根据课本来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学生们整理出知识点后,一些重要的地方老师需要着重强调,如1.农业上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这说明南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超过北方。

2.水稻,茶树,棉花的种植范围由南向北不断根据课本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点,并思考相关问题:1.结合货郎图和最早的广告图认识宋代商业的繁荣及当时人们的创新精神?2.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图思考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宋代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与秦汉时期的统治者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图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让他们形成思维定式。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优秀教案
通过宋有财逃难到南方的人物故事设置教学情境。在同学们帮助宋有财解决生存困境的同时,教师利用史料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宋代水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发展情况。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耕地面积的扩大、新物种的引进,以及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宋代南方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通过宋有财学手艺,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宋代手工业在纺织业、造船业和制瓷业方面的突出成就。适当运用丰富的图片和史料加深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配音:出海贸易果然很赚钱啊,现在的我已经吃穿不愁了!可是啊,每天背着很重的银两实在是不方便,这该怎么办呢?
生:使用纸币,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师:相比于金属货币,有哪些优呢?
生:纸币的制造成本更加低廉并且携带方便。
合作探究一: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师出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如下:
课堂检测
请学生代表上台完成三道相关题目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课堂小结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代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伴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传到了南方,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具体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大部分;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了最终的南移。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进一步提升和促进学生对我国宋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板书
生:广州、泉州、明州等地。
师:造船业主要是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并且造船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还建有当时世界上最早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船坞。并且南宋时期还配备了指南针来准确辨别航向。
(配音:都有哪些著名的瓷窑呢?到哪个瓷窑最能学到各家之长呢?)生:汝窑、哥窑、官窑、均窑和定窑和江西景德镇。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公元960年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从他开始一个跨越了整整3个世纪,历经了十八位皇帝的帝国巍然耸立于世界东方,然而他一开始“重文轻武”国策的王朝面对强敌入侵表现的极其软弱,连战连败。

多年来宋都是以一个弱爆的形象尴尬的存在于世人的眼中,他既无大唐帝国宾服天下的赫赫威名,更无明清时期的辽阔疆域,留在人们心中的仿佛只有“靖康之耻”的弥天大辱和奸臣秦桧对抗金将领的无情打压。

那么宋真的一无是处吗?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板书课题。

二、授课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农业的发展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粮食: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1.图片展示。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1、内容要点: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认知提示: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解读: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

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婁心南移完成。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2、教学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四、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先看几个关键词,根据你自己预习的情况,说一说你的了解的大体内容。

占城稻、景德镇、市舶司、交子。

找学生回答,然后导入新课。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2、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学者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材料二、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师提问:他们为何如此向往宋朝?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先进,人才辈出------【新课探究】(一)农业的发展【多媒体展示材料与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材料、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师提问: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生(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生(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生(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师:阅读教材41--42页,归纳宋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介绍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等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对唐朝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

(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日本为2010 上海世博会建造的遣唐使船》
视频中提到的遣唐使是怎么回事,同一时期,唐朝还与哪些国家或地区有所往来?
二、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1.什么是遣唐使?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日本遣唐使为什么要乘船来中国?(规模、目的)
次数多、规模大、学习内容广泛。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除遣唐使外中日文化交流还有哪些人物?留学生和留学僧。

3.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制度上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上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筑方面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今天的奈良);文化方面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活风俗方面,饮食、服饰、茶道、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二)鉴真东渡
1.教师出示有关鉴真、唐招提寺等图片,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查阅讲述鉴真东渡的故事。

问题: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2.学生继续讲述鉴真到日本后的故事。

问题: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为国宝,为什么(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出示《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想一想,他所走过的路线经过了今天的哪些国家和
地区?最终到了哪个国家?目的?
学生介绍,教师指导反馈
2.玄奘的贡献?
西行取经,天竺游学,回国后译经,为中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他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中亚、印度半岛、西域等地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
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历史上的玄奘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都去西天取经,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同:唐僧一路上有 4 个徒弟的陪伴,玄奘是独自一人去的;
玄奘到天竺取经、游学,住了14 年。

唐僧只是去取经书,拿到后回到唐朝才授课;玄奘去印度时那里用的是竹简,唐僧拿的经书是用纸做成;
唐僧由释迦牟尼佛所教,玄奘由一位90 岁高龄的戒贤法师所教;
唐僧碰到的阻碍主要是妖怪,玄奘的阻碍主要是路途遥远,艰辛;
唐僧有懦弱无能,胆小如鼠,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听信谗言等弱点,玄奘则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4.唐僧与玄奘的不同,提醒我们学习历史应注意什么?
要学有所成,就要像玄奘学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有大量虚构的成分。

历史与文学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小说当历史,历史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

四、小结
唐朝以统一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国情吸引了各国来华。

又以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为各国来唐交流提供了可能。

发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则为中外往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板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2.目的3.影响
二、鉴真东渡
1.经过2.贡献
三、玄奘西行
1.经过2.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