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月月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月月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新的2B铅笔长度约18m
B.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小时60次
C.成人手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1cm
D.成人的手臂长度约为1d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根2B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
故B不
符合实际;
C、钢笔杆直径约0.7cm,成年人手指指甲盖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大约是1cm。
故C符合
实际;
D、成年人的步幅约70cm,成年人的手臂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60cm=6dm左右。
故D不
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4)根据声调、响度、音色的不同特点做出判断。
解: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故B错误;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们对声音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特征的判断等,属声学综合题意。
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分析】(1)由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较多,如日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等;
(2)我们之所以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
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瞄准器等。
所以A、B、C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所以选项D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掌握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
4.“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
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飞船B.地球C.月亮D.太阳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
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5.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分析】此题无非是在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区分并进行判断,就要理解“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句话的含义。
解: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照射时,由于大理石表面比较光滑,光线会发生镜面反射将大部分的光射向墙面,从而在光滑的地面上形成一个很暗的光斑;
当平行光束被反射到粗糙的墙壁上时,不再平行,会射向各个方向,从而形成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这是漫反射的缘故;
综上可知:只有B最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平行光束经反射后是否仍然平行,是两者的最大区别所在。
6.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7.一同学从距竖直平面镜前10米的地方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地沿平面镜法线方向向平面镜走去,经5秒后,该同学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A.5米B.10米C.20米D.15米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和实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实体到镜面的距离就等于所成的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当同学经5秒后,走过的距离为1米/秒×5秒=5米,即现人到镜的距离为10﹣5=5米,
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5米,则人与像的距离就为物距与像距之和为5+5=10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8.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
B.将凸透镜向左移,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蜡烛和光屏互换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得到清晰像,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且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
A、观察图示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u=26cm>2f,解得f<13cm,故
A错误;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C错误;
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
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今后学习光学,研究光现象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并注意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9.(2分)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被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
是指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填“太阳”或“地球”)
【分析】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相对地球的位置不变。
解: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其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因此,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地球。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应知道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相对地球静止。
10.(4分)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填“凸”或“凹”)。
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填“实”或“虚”)。
【分析】(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视网膜上。
(2)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凹;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以及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1.(6分)渔民在叉鱼时,看到的鱼的虚像在真实的鱼的斜上方,这是因为鱼反射出的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渔民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民,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①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
①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
我们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到的位置要深,我们看到的鱼的虚像在真实的鱼的斜上方。
②渔民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民,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上;反射;折射;可逆。
【点评】光的反射和折射都可以成像,反射只能成虚像,折射还可以成实像;无论折射还是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12.(2分)李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
17.86cm、17.88cm、17.68cm、17.87cm、17.8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17.87cm。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平均值求取的时候,小数的位数还应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1)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7.68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应去掉。
(2)物体的长度:≈17.87cm。
故答案为:17.87cm。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平均值的求取及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13.(4分)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照相机(选填“照
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解:如图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物距u=25cm,凸透镜的像距是v=10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为使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相距应减小,所以同时将光屏也向左移动,遵循:物近像远,物远像近。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左。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
14.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物理道理吗?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答: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是根据不同的西瓜其内部结构不同,则在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听声音的音色可挑选质量优的西瓜。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5.请说说电影银幕为什么用白色粗布的道理。
【分析】白色可反射所有的色光;当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
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答:电影银幕一般用粗糙的白布制作。
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而黑色是吸收所有的光,银幕不反射的话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二是白布表面粗糙(不光滑)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
【点评】本题考查了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16.中国高铁世界领先,可是高铁列车停站上下旅客很浪费时间,你能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分析】可以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思考使高铁不用停靠就可以使旅客上下车的方法。
答:在高铁站附近建设另一条轨道与高铁轨道并行,让另一列列车与高铁同向并行,当高铁驶入时,使两者速度相同,保持相对静止,这样就可以实现在高铁不停靠的情况下让旅客顺利上下列车了,可节省上下车的时间。
【点评】能利用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特点来做出解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7.(2分)作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C’
【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成的像是虚像,且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做出A、
B、C三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就是物体ABC在镜中的像。
解:分别作A、B、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C′,然后用虚线连接A′、B′和B′C′,就是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如图所示:
【点评】作平面镜成的像,注意留下的作图痕迹,对应点连线要用虚线,像要用虚线,连线与镜面之间一定要垂直。
18.(2分)作出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OM、ON依次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线
【分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所有的反向延长线都会过S的像;连接像点S′S″,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即可。
解:
由题知,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OM、ON依次反射后经过A点,即发生两次反射后的光线会通过A点;
分别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OM的对称点S′,A点关于平面镜ON的对称点S″,
则S′、S″分别为S点、A点在平面镜OM和ON中的像;然后连接S′S″,分别交平面镜OM于点O′、O″;再连接SO′、O″A,则SO′为入射光线,O′O″为反射光线,也为入射到平面镜ON上的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来完成光路。
一定要注意物与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19.(2分)眼睛在A点看到水下发光点S的像S’点,请画出这条光线
【分析】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发光点S的像S’点,比光源的实际位置要浅一点,故可
先连接AS′,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入射点和S,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解:
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像点S′,是由于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为水→空气;
发光点S的像S′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直接连接AS′(即为折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由于人看到的虚像S′比S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S在S′的下方,据此找出S点的大致位置;连接S点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是一道光学作图的基础题型。
注意法线要用虚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也要用虚线。
20.(2分)作出一条单色光线通过三角形玻璃砖的大致光路图
【分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
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发生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于玻璃砖的左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先过O′点垂直于玻璃砖的右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应首先明确在介质转换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情况,确定光线是远离还是靠近法线,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五、实验探究题(每题9分,共27分)
21.(9分)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4cm/s。
(2)小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做加速(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小刚学认为做实验时斜面的倾角不能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斜面的倾角越大,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4)在实验前要熟练掌握使用停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F的平均速度将会偏大(选填“偏大”、“偏小”、“一样”)。
理由是: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小车的位置A B C D E F
距A点距离/cm0.010.020.030.040.050.0小车运动时间/s059121415
【分析】(1)由表中数据得出从B到F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2)比较小车在各段通过的额路程和所用时间得出结论;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解:(1)从B到F的距离:
S=50cm﹣10cm=40cm,
所用的时间t=15s﹣5s=10s,
小车的平均速度:
v===4cm/s。
(2)由表格数据可知,小车在AB、BC、CD、DE、EF各段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越来越少,根据v=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做加速运动;
(3)斜面的倾角越大,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角应较小,不宜太大;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记时间偏小,根据公式v=知求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4;(2)加速;(3)斜面的倾角越大,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4)偏大;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
22.(9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虽是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但小明在实验中却用平板玻璃代替了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认物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玻璃板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如何判断平板玻璃与水平面是否垂直(写出具体的判断依据):如像与物不能重合,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是不垂直的。
(3)玻璃和蜡A的位置不动,当玻璃放得不竖直(玻璃倾斜)时,蜡烛在B点不能(填“能”或“不能”)和A所成的像重合根据这一实验结论,请说明小轿车驾驶室前的挡风玻璃倾斜放安装的理由是:如果挡风玻璃竖直,车内人通过玻璃在司机前方呈现虚像,干扰司机正常的判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分析】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故目的是:便于确认物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是垂直的,如像与物不能重合,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是不垂直的;
(3)将玻璃板不竖直,倾斜了一定角度,像的位置会上升或下降,使蜡烛A的像和蜡烛B 不能完全重合。
小轿车身高度低,如果挡风玻璃竖直,车内人通过玻璃在司机前方呈现虚像,干扰司机正常的判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所以小汽车的挡风玻璃需要倾斜45度角安装。
故答案为:(1)便于确认物像的位置;(2)大小;如像与物不能重合,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是不垂直的;(3)不能;如果挡风玻璃竖直,车内人通过玻璃在司机前方呈现虚像,干扰司机正常的判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23.(9分)(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光具座的30m处时,在另一侧的7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选填“放大”
或“缩小”),根据这一原理做成了照相机。
(3)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把蜡烛移至光具座1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根据这一原理做成了投影仪。
(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烛焰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将的像是放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