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对电气设备及网络的一些要求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化变电站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也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在智能化变电站中,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对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气设备安装1. 安装前准备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前,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外观质量、附件使用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明确安装的位置和方向、制定安装方案,并准备好所需的安装工具和材料。
2. 安装过程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靠,设备的外壳和引线不受损坏,接线端子连接正确,接地正常。
还需要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 安装验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外观质量、接线连接、设备固定情况等。
只有经过验收合格的设备,才能进行后续的调试工作。
1. 调试前准备在进行电气设备调试前,需要对设备进行预验收。
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调试工具和仪器,明确调试的步骤和方法,以及调试的要求和标准。
2. 调试步骤(1)电气连线检查在进行电气设备调试时,首先需要对设备的电气连线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接地情况、绝缘情况等。
必要时,还需要对接线进行整理和标识。
(2)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电气设备调试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功能测试时,需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逐步测试设备的各项功能,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保护测试保护测试也是电气设备调试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保护测试时,需要对设备的各项保护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
通过保护测试,可以发现设备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三、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A 组网方案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导则规范,考虑南方电网公司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规划,当前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1)采用光纤点对点与GOOSE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国网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装置是“直采直跳”,即点对点采样、点对点跳闸,亦存在“直采网调”的保护构架,集中在南网的数字化变电站;(2)采用光纤点对点、采样值网络与GOOSE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保护装置是光纤点对点的模式,而就测控、计量、故障滤波则是从采样值网络获取相关信息;(3)采用过程总线方式,即采用交流采样(SMV)和GOOSE组网的方式,其中又分为共网或分网模式;(4)采用完全过程总线方式,即交流采样9-2、IEEE 1588 和GOOSE 统一组网。
方案四与方案三实际的运行方式相似,方案三用IEEE1588进行对时处理,而方案二是用国际流行的B码对时。
现对上述三种方案做简要阐述及评价:方案一的结构与现行常规变电站的网络结构模式是一致的,只是规约由IEC60870 改为IEC 61850,在这一点上3个方案是一致的。
在方案一中,过程层采用光纤点对点与过程总线相结合的方式,即交流采样合并单元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将交流实时数据用光纤传输至保护、测控、计量、录波,这样采样数据独立传输,跳合闸等开关量信息采用GOOSE网络方式,为保证动作的可靠性,GOOSE 网必须保证一定冗余,即按照双网方式组建,且必须同时工作于主机方式。
在目前100 M以太网技术成熟的条件下,采样数据独立传输虽然有需要敷设大量光缆的缺点,但其优点是能够保证数据响应实时性。
方案二的结构同方案一类似,不同之处则在于测控、计量、录波等二次设备是通过采样值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该方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光缆的铺设,并促进数据信息的共享互用。
方案三的特征点在于采样值和GOOSE信号均组网传输,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化。
在采样值和GOOSE共同组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GOOSE报文的实时性,可以利用VLAN技术将过程层划分为一些功能子网,启用交换机分级服务质量提供优先传输机制,保证重要报文优先传输,减少重要帧的排队延时。
浅谈智能变电站组网方案
浅谈智能变电站组网方案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连接发电站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一个关键所在。
目前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此产生了智能变电站。
文章首先介绍我国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同时对智能变电站架构体系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智能变电站组网优化方案。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组网方案;电力系统;发电站;电力用户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5-011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5.059 常规变电站主要指的是变电站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通信平台,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和二次电子设备间均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间的相互操作。
而智能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数字化、智能设备网络化、基础数据完备化、信息交换标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信息展示可视化、分析决策在线化、保护控制协同化、设备安装就地化等特点。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能实现很好的低碳环保效果,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使用不但提高了电网体系运行质量与效率,而且对于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1 我国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我国智能变电站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2009年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开始试点规划,到2010年底我国就已建成110~750千伏智能变电站18座,在建56座,同时在23个城市核心区建设智能配电网。
2011年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起步,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智能变电站5000座。
到2015年为止,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国家电网将能够支撑9000万千瓦风电和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的接入和消纳。
同时对于大家关心的智能电网的安全性问题,国家电网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发布企业级标准267项、行业标准39项、国家标准20项、国际标准7项。
Q/GDW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及讲解
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Protection for Smart Substation2010-04-26发布2010-04-26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Q /GDW 441—201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45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配置原则························································································································46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77继电保护信息交互原则··································································································································128继电保护就地化实施原则······························································································································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支持通道可配置的扩展IEC 60044-8协议帧格式···················································14附录B (资料性附录)3/2接线型式继电保护实施方案················································································26附录C (资料性附录)220kV 及以上变电站双母线接线型式继电保护实施方案······································36附录D (资料性附录)110(66)kV 变电站实施方案..................................................................................41编制说明. (45)Q /GDW 441—2010II前言为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和效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特制定《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以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
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和管理
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和管理在当今电力系统的发展中,智能变电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实现电力高效传输、优化分配和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日益复杂,其运维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传统变电站,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智能设备和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更精确的监测和控制。
其次,智能化的系统使得数据采集和分析更加高效,为运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然而,这些优势的背后也意味着更高的运维和管理要求。
在运维方面,对设备的状态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绝缘性能等,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例如,变压器的油温过高可能预示着内部故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智能组件的维护也不容忽视。
这些组件包括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它们的正常运行对于整个变电站的智能化功能至关重要。
另外,二次设备的运维也是关键之一。
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其软件和逻辑的正确性需要定期进行校验。
由于这些设备的复杂性,运维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维护。
在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基础。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运维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智能变电站的发展需求。
此外,安全管理也是重中之重。
智能变电站涉及到大量的电气设备和复杂的网络系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
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了提高运维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中发现潜在的规律和问题,为运维决策提供支持。
引入智能化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工单管理、缺陷管理等功能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摘要:电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智能化变电站在硬件方面具有设备功能集成化、扩展方便、接口规范和安装模块化的特点,软件方面具有通信可靠、信息共享、控制灵活和网络一体化等特点。
在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中,要加强对主变压器、断路器、室外高压隔离开关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
在电气设备调试环节中,要重视对保护装置、启动调试、断路器的调试。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引言智能变电站具有自我监控、信息共享、传感监测的功能,可以使各种基础设施形成一个庞大的电网系统,时刻监测这些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降低成本投入,减少检修养护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
另外,智能变电站具有继电保护作用,确保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益。
现阶段,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
因此,电气设备进入了不断更新的重要阶段,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1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概述智能变电站是提供电能的主要核心组成部分,是由许多电气设备构成的。
这些设备安装的位置不同,主要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会有不一样的电气设备,不同的电气设备构成一个庞大的电气系统,这就是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智能化变电站是数字化运行,运行情况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展现,通过核对可以直观地看出变电站出现问题的地方,有力地保障了电力企业的正常供电。
1.1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主要指防误闭锁、继电保护、测量控制、故障录波、通气操作等装置,要使智能化变电站一直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就要保证这些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智能化设备安装过程中,不需要重新安装I/O现场结构,只要应用网络技术就可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共享,使变电站的运行更稳定,安全性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智能变电站通用规程-智能设备部分
8.智能二次设备8.1 合并单元8.1.1概述合并单元(MU)是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
合并单元可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是一个分立单元。
合并单元作为数据采集同步共享信息中心是一次设备向二次设备延伸的重要环节。
500kV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与合并单元配合方式,因此合并单元配置在就地智能控制柜中,以电缆方式采集常规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电压,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后,以光纤输出将间隔的电流、电压、母线电压信息综合后以IEC61850-9-2规约接入间隔层设备,为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系统、网络报文分析系统提供采样值。
8.1.1.1 功能要求:1)按间隔配置的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入接口,接收来自本间隔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信号;若间隔设置有电压互感器,还应接入间隔的电压信号;若本间隔的二次设备需要母线电压,还应接入来自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的母线电压信号。
2)母线电压应配置单独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入接口,接收来自母线电压互感器的电压信号。
3)对于双母线接线,母线合并单元宜同时接受两段母线电压。
接入了两段及以上母线电压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母线电压并列功能宜由合并单元完成,合并单元通过GOOSE 网络获取断路器、刀闸位置信息,实现电压并列功能,电压切换功能。
4)合并单元应能保证在电源中断、电压异常、采集单元异常、通信中断、通信异常、装置内部异常等情况下不误输出;应能够接收电子式互感器的异常信号;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
合并单元应能够输出上述各种异常信号和自检信息。
8.1.1.2 配置情况:1)500kV 3/2接线方式:按断路器配置两套电流合并单元,按线路(或主变)配置两套电压合并单元,母线配置两套电压合并单元。
满足智能变电站500kV线路、母线、断路器保护及电抗器电量保护均为双重化配置的要求。
2)主变压器高压侧配置两套电压合并单元,中压侧配置两套电压、电流合并单元,低压侧电压、电流合并接入MU,配置两套合智一体装置。
智能变电站规范要求
南方电网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2011年6月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总则 (2)4变电站设计 (3)4.1站址选择 (3)4.2电气一次部分 (4)4.3电气二次部分 (9)4.4土建部分 (14)5输电线路设计 (18)5.1电气部分 (18)5.2结构部分 (26)6施工要求 (28)6.1一般要求 (28)6.2场地环境保护 (28)6.3大气环境保护 (29)6.4噪声影响控制 (29)6.5水污染控制 (30)6.6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措施 (30)附录本指导意见用词说明 (31)前言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绿色电网的任务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简称cccgp,即3C绿色电网,下同)。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基建一体化管理推进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制定了《南方电网公司“3C绿色电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技术标准的建立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将智能、绿色、节能等理念逐步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中,不断提高公司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电网建设向“3C绿色电网”建设的逐步转变。
为规范开展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设,统一建设原则,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提出、归口、组织编写并解释。
本指导意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指导意见主要起草人:徐达明、李品清、邓恩宏、陈兵、周健、黄志秋、廖毅、游复生、简翔浩、侯婷、刘宝英、蔡田田、施世鸿、李涛、谭可立、吴琛、徐中亚、王咏莉、池代波、汪晶毅、龚有军、林方新、刘万群、张帆、赵雪竹。
1 范围本指导意见作为3C绿色电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示范工程建设的技术原则。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交流110kV~50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示范工程,其它类型的输变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近年来,我国电网不断引入先进的新技术,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发展。
智能电网的实现以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的结合为基础,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智能化变电站采用先进的、集成的智能设备,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并实现了主要设备的在线监测,有利于资源共享,有效地控制力设计成本,并减少了后期的维护工作任务,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文章以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作为出发点,针对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做出讨论。
标签:变电站;智能化;安装与调试1 确保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性现阶段,变电站所使用的智能化电气设备主要由电气主接线、变压器、厂用电、智能化元器件等设备所组成。
变电站之所以会确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由于变电站在操作运行中输出的电压较高、电流也比较大,而传统的电气设备不具备承受强电压与强电流冲击的能力,因此只有选择智能化发展,并保证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才能保证变电站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否则智能化电气设备在变电站运行中将难以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2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2.1 主变压器的安装作为变电站系统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变压器安装质量好坏将对整个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有着直接作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安装主变压器时必须严格地以相关的安装规范作为操作依据,而且在安装之前,必须通读主变压器设备安装说明书,从而确保编制的主变压器设备安装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主变压器的安装。
2.2 室外高压隔离开关的安装在安装室外高压隔离开关设备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全面检查设备内部的组件,以保证绝缘子的固定及瓷件完好,同时确定两个开关之间的距离误差保持在10mm以内,并确保安装高压隔离开关时保持杆位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将误差控制在2mm之内。
其次,需要将绝缘子固定在支柱上,并保证三相V型夹角具有一致性,位于同一侧的瓷柱在安装时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在当今电力系统的发展中,智能变电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智能变电站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网络架构。
智能变电站的网络架构,简单来说,就是将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和共享,从而保障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和智能化控制。
要理解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首先得知道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
站控层就像是整个变电站的“大脑”,负责对全站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
它包含了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等设备,通过高速以太网与间隔层设备进行通信。
在这里,各种数据被汇总、分析和处理,运行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并下达控制指令。
间隔层则像是各个“器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由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组成,一方面与站控层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过程层的设备进行交互。
间隔层的设备能够对本间隔的电气量进行测量、保护和控制,实现了对不同间隔的独立管理和协同工作。
过程层是最接近“一线”的部分,包括了互感器、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设备。
它直接与一次设备相连,负责采集电气量、开关量等实时数据,并将控制命令传递给一次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在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中,通信网络是关键的“桥梁”。
目前,常用的通信协议有 IEC 61850 标准。
这个标准就像是一套通用的“语言”,让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相互理解和通信。
它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设备之间的交互规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为了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智能变电站通常采用多种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的有星型、环形和总线型。
星型结构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这种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
环形结构则将设备连成一个环形,数据沿着环进行传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网络扩展相对困难。
总线型结构则是所有设备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成本较低,但容易出现数据冲突。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承担着重要的电力输送任务,具有硬件模块化、设施性能集成和接口标准等功能,一方面能够提升电力输送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电力输送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电力技术不断更新,完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以智能化变电站为切入点进行探析。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引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电力需求量不断提升,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较之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技术在发电、变电站、输配电工作中的应用日益深入,推进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不仅是变电站的建设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1.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概述在信息化时代下,诸多行业的建设和管理都面临全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不仅体现出我国电力行业的与时俱进,也体现出电力行业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电力行业和现代智能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电气设备不断更新和优化,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智能化变电站能够借助相关设备,完成电力设备信息的收集和获取,随后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对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和处理。
借助变电站的智能调节和多角度监控,能保障变电站系统的稳定运行,智能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化变电站中的核心,与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有着紧密联系。
结合智能化变电站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可以细分为变电站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以继电保护、防误闭锁和故障录波等装置为主,相关设备的应用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一次设备以控制驱动回路、检测信号回路为主,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光电技术和微处理技术,提升继电器的性能,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需要采取不同的安装和调试方案。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智能变电站是指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电力设备,能够实现对电网设备的监测、预警、分析和控制,提高了电网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是保证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下面我们将探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稳定。
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必须高度重视。
合理的管理方案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还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设备的日常监测和维护。
定期对智能变电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设备的电气接触、防护装置、标志标牌、绝缘检查等进行全面检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设备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和预测系统。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寿命等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做好预防措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设备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制定合理的运行方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设备的保养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保养工作,以及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
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中,需要按照设备的保养手册和规程进行操作,并保证维护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人员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的更新和提高。
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的相关思考
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的相关思考摘要: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选型及优化配置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基于传统220kV变电站电气主设备的选型及优化配置的相关思考,结合智能变电站“五大系统”(电网一次系统、电网调度数据中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智能设备管理)、“三大功能”(运行控制功能、安全防护功能和信息交互功能)等关键技术,提出了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的选型及优化配置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优化配置策略前言智能变电站是基于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集成的智能化变电站,它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电网中所有的电力设备和生产过程进行信息共享,同时可以实现电网对电力生产和输送的全程监控,实现无人值班智能化变电站。
本文将以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探讨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22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一)电气设备的选型与优化配置缺乏相应的标准一是我国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建立,目前存在着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和《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实施细则》两个技术规范,由于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这两个标准在电气主设备选型与优化配置方面存在着不一致和冲突。
如《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中没有规定油断路器和开关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
在《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中,则明确规定了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同时也规定了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但对于主接线图以及相关的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的配置等却没有具体规定。
二是在《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中,对断路器的选型原则和参数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开关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却有相应的规定,这两个标准在电气主设备选型与优化配置方面存在着不一致和冲突。
智能化变电站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智能化变电站安装调试注意事项摘要: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变电站起着发电、配电与输电的功能,它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对整个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与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对于整个电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其出现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到电网的质量和效率。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具体包含了综合自动化设备、电量计量等,其二次自动化设备数据收集的调试与控制也在持续地进步与发展,其中包括了智能终端、时间同步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以及通信系统等在变电站中的调试与运维。
针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其运维中存在的缺点,持续地进行改进,尤其是对调试技术及其方法的应用,在运维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与现代化智能变电站的改革与创新相适应,从而让其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电网的长远发展有了更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1.智能变电站的现状目前,数字化变电站和传统变电站是国内变电链的两种基本模式。
然而,这两种传统的变电链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缺点和不足。
数字化变电站在相关的标准规范上还存在不足,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可靠性不确定,设备不能稳定,相关的评估体系和手段等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压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实用化的阶段。
光伏、风电等新出炉的能源在电力建设中持续地出现,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必然要求着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着智能电网和变电站要有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常规变电站存在着采集资源的重复时间过长,系统设计、厂站设计不统一,调试方式复杂,操作互动性太差,规范标准化严重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
上述种种,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运行效率,这对于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要求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电模式,即智能化变电站。
智能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比较快,这也就带动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的发展。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2.2.3 电磁兼容性要求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计算机监控系统间隔
层装置不应误动作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 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应达 到表 1 的等级要求。
序号
表 1 计算机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等级要求
2.2.10 交换机设备的结构、外观及其他要求 1) 交换机可以根据用户要求采用前出线或后出线方式,为便于安装和运行维护,现场 安装宜采用后出线方式。 2) 交换机的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 3) 为便于安装,在变电站内核心层交换机建议采用标准 19 英寸机箱,高度采用 1U 的整数倍,深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他环境应用交换机暂不作规定,可以采 用机架式安装或者导轨式安装。 4) 交换机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具有可靠接地端子,并应有相 应的标识。 5) 交换机背面接线端口应标明端口序号或名称,电源端子上方应标注接线说明。 6) 交换机前后均设有按端口序号排列的指示灯。 7) 交换机应采用自然散热(无风扇)方式。 8) 一个屏柜中交换机数量宜小于 6 个,最多不超过 8 个。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摘要: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量的增加及数字化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智能化变电站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具有拓展方便和模块化安装的优势,能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功能,同时可以利用信息共享控制变电站合理的配送电力。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环节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变电站早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为了能够向社会各个行业供应更多的电量,智能化变电站受到了社会各行业和区域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设备也逐渐向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和改变。
而变电站也正是由于这些设备的改进,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实行实时、监控自主的传感监测,并时刻向工作人员传达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帮助监管人员更加有效的检修和维护电气设备的运行。
在当前的时代下,智能化变电站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它的使用,减少了我国在电力方面的成本支出,为相关的电力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1.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发展背景及作用1.1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所谓的智能变电站主要由多种类的电力设备相组合,这些电力设备的性能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这三个层次共同维持智能变电站的正常工作运行,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所需求的电量。
而过程层是主要由车站的设备以及智能组件所组成的智能设备,它就是所谓的设备层。
这一层次主要负责变电站的合理配电以及信息共享和数据的传输,对变电站的日常运行进行测试,这一层次在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确保了变电站的正常运转。
而所谓的间隔层主要属于二级设备,它包含了继电保护装置和真空装置。
间隔层将变电站和智能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的设备相联系,共同构成通信装置。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提升措施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提升措施智能变电站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正常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智能变电站也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如设备故障、通信故障、数据异常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电网的运行和电力供应。
如何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质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运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提升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的常见问题1. 设备故障智能变电站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多种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可能会出现断线、短路、漏电、过载等故障。
设备故障会严重影响电网的运行和稳定性,甚至引发事故,因此需要及时排查和处理。
2. 通信故障智能变电站中的设备需要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下发,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出现通信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通讯,无法获取或传输数据。
这会影响监控和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3. 数据异常智能变电站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获取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数据,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异常,如误差较大、数据丢失、漂移等现象,这会影响监控系统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准确判断和分析,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控制。
4. 安全隐患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操作失误等,这些隐患可能会引发事故,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性。
二、提升智能变电站运行质量的措施1. 设备健康监测针对智能变电站中的各种设备,可以采用健康监测技术,通过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实时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预警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处理和维修。
2. 通信网络优化针对智能变电站中的通信网络,可以采用网络优化技术,对网络结构、设备布局、信号传输等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通信故障的发生率。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1. 引言1.1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简介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是电力系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变电站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复杂,安装调试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流程包括:设备验收、基础安装、设备吊装、电气连接等。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调试步骤一般包括:设备检查、接线检查、设备调试、系统测试等。
调试过程中需要关注设备连接是否准确,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确保设备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安装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设备故障、接线错误、系统不稳定等,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在安装调试中需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操作、设备保护、质量检查等,确保安装调试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重要性体现在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效率、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
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安装调试流程和要求,才能保证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标。
【字数:257】2. 正文2.1 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流程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流程:1. 设备验收和准备工作:在安装之前,需要对所需的电气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准备好安装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安装设备基础:首先需要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并进行基础施工。
确保设备底座平整稳固,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安装主要设备:根据设备的安装图纸和说明书,进行主要设备的安装工作。
每个设备都有特定的安装方式和要求,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安装,确保设备安装正确。
4. 连接设备电缆:接下来是设备电缆的连接工作。
根据电缆接线图进行连接,确保每根电缆接线正确,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对电气设备的一些要求2014/6/51 术语和定义1.1 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ation•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2014/6/51.2 智能终端Smart Terminal•其是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
2014/6/51.3 电子式互感器Electronic Instrument Transformer•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2014/6/51.4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EC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适用条件下,其二次转换器的输出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流,且相位差在联结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
2014/6/51.5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EV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适用条件下,其二次电压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压,且相位差在联结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
2014/6/51.6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electronic current & voltage transformer;ECV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由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组合而成。
2014/6/51.7 合并单元merging unit;MU•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
合并单元可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是一个分立单元。
2014/6/51.8 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即制造报文规范,是ISO/IEC9506标准所定义的一套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
MMS规范了工业领域具有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智能控制设备的通信行为,使出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
2014/6/51.9 GOOSE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是一种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
主要用于实现在多IED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传输跳合闸信号,具有高传输成功概率。
2014/6/51.10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来自同一或不同制造商的两个以上智能电子设备交换信息、使用信息以正确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1.11 IED实例配置文件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CID文件•每个装置有一个,由装置厂商根据SCD文件中本IED相关配置生成。
2014/6/51.12 一致性测试Conformance Test•检验通信信道上数据流与标准条件的一致性,涉及到访问组织、格式、位序列、时间同步、定时、信号格式和电平、对错误的反应等。
执行一致性测试,证明与标准或标准特定描述部分相一致。
一致性测试应由通过ISO9001验证的组织或系统集成者进行。
1.13 交换机switch•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
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
2014/6/51.14 分布式保护distributed protection•分布式保护面向间隔,由若干单元组成,功能分布实现。
1.15 就地安装保护locally installed protection•安装在一次配电装置场地内的继电保护设备。
2014/6/51.16 IED能力描述文件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ICD文件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IED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IED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
ICD文件应包含模型自描述信息,如LD和LN实例应包含中文“desc”属性,通用模型GAPC和GGIO实例中的DOI应包含中文“desc”属性,数据类型模板LNType中DO应包含中文“desc”属性。
ICD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2014/6/52014/6/51.18系统规格文件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 ;SSD 文件•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SCD 文件中。
1.17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 ;SCD 文件•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所有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
SCD 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2 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2.1 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要求2.1.1 线路纵联保护、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应适应常规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混合使用的情况。
•2.1.2 保护装置采样值采用点对点接入方式,采样同步应由保护装置实现,支持IEC60044-8或IEC61850-9-2规约,在工程应用时应能灵活配置。
2014/6/52 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2.1.3 保护装置应自动补偿电子式互感器的采样响应延迟,当响应延时发生变化时应闭锁跨间隔保护。
保护装置的采样输入接口数据的采样频率宜为4000Hz。
•2.1.4 保护装置的交流量信息应具备自描述功能。
2014/6/52 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2.1.5 保护装置应处理MU上送的数据品质位(无效、检修等),及时准确提供告警信息。
在异常状态下,利用MU的信息合理的进行保护功能的退出和保留,瞬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延时告警,并在数据恢复正常之后尽快恢复被闭锁的保护功能,不闭锁与该异常采样数据无关的保护功能。
2014/6/52 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2.1.6 当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时,保护装置应针对电子式互感器特点优化相关保护算法、提高保护性能;•2.1.7 保护装置应采取措施,防止输入的双A/D数据之一异常时误动作。
•2.1.8 除检修压板可采用硬压板外,保护装置应采用软压板,满足远方操作的要求。
检修压板投入时,上送带品质位信息,保护装置应有明显显示(面板指示灯和界面显示)。
参数、配置文件仅在检修压板投入时才可下装,下装时闭锁保护。
2014/6/52 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2.1.9 保护装置应同时支持GOOSE点对点和网络方式传输,传输协议遵循IEC61850-8-1。
•2.1.10 保护装置采样值接口和GOOSE接口数量应满足工程的需要,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在接口数量较多时可采用分布式方案。
•2.1.11 保护装置应具备MMS接口,与站控层设备通信。
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及保护设备参数的显示、打印、整定应能支持一次值,上送信息应采用一次值。
2014/6/52 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2.1.12 保护装置内部MMS接口、GOOSE接口、SV接口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接入网络。
•2.1.13 保护装置应具备通信中断、异常等状态的检测和告警功能。
2014/6/52.2 对网络及其设备的要求•a) 继电保护与故障录波器应共用站控层网络上送信息。
•b) 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组网方式应采用三层结构两层网络。
2014/6/52.2 对网络及其设备的要求•c) 电子式互感器、MU、保护装置、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交换机等设备之间应采用光纤连接,正常运行时,应有实时监测光纤连接状态的措施。
•d) 站控层网络: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应采用双网星型结构,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宜采用单网星型结构。
2014/6/52.2 对网络及其设备的要求•e) 过程层GOOSE网络: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应采用双网星型结构;110kV电压等级宜采用双网星型结构。
•f) 过程层SV数据应以点对点方式接入继电保护设备。
2014/6/52.2 对网络及其设备的要求•g) 继电保护设备与本间隔智能终端之间通信应采用GOOSE 点对点通信方式。
•h) 继电保护之间的联闭锁信息、失灵启动等信息宜采用GOOSE网络传输方式。
•i) 交换机的VLAN划分应采用最优路径方法。
2014/6/52.2.2 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保护信息处理系统应满足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2.2.3 对网络时延的要求传输各种帧长数据时交换机固有时延应小于10μs。
2014/6/52.2.4 网络交换机,应满足以下要求:a) 应采用工业级或以上等级产品;b) 应使用无扇型,采用直流工作电源;c) 应满足变电站电磁兼容的要求;d) 支持端口速率限制和广播风暴限制;e) 提供完善的异常告警功能,包括失电告警、端口异常等。
2014/6/52.2.5 交换机的配置使用原则a) 根据间隔数量合理分配交换机数量,每台交换机保留适量的备用端口;b) 任两台智能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路由不应超过4个交换机。
当采用级联方式时,不应丢失数据。
2014/6/52.3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要求•2.3.1 电子式互感器内应由两路独立的采样系统进行采集,每路采样系统应采用双A/D系统,接入MU,每个MU输出两路数字采样值由同一路通道进入一套保护装置。
•《IEC60044‐8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标准》对电子式互感器的定义如下: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压或电流传感器组成,用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在数字接口的情况下,一组电子式互感器共用一台合并单元完成此功能。
2014/6/52.3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要求•2.3.2 电子式互感器(含MU)应能真实地反映一次电流或电压,额定延时时间不大于2ms、唤醒时间为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延时不大于2TS(2个采样周期);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复合误差应满足5P级或5TPE级要求,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复合误差不大于3P级要求。
2014/6/52.3.3 采样及数据输出,应满足下列要求:a) 罗氏线圈电子式互感器•1) 每套ECT内应具备两个保护用传感元件;每个传感元件由两路独立的采样系统进行采集(双A/D系统);两路采样系统数据通过同一通道输出MU;•2) 每套EVT内应由两路独立的采样系统进行采集;每路采样系统应采用双A/D系统,双A/D通过同一通道输出数据至MU;2014/6/52.3.3 采样及数据输出,应满足下列要求:•3) 每套EVT内应由两路独立的采样系统进行采集;每路采样系统应采用双A/D系统,双A/D通过同一通道输出数据至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