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方案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讯方案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讯方案作者:王进新冀小斐纪秀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总结了智能变电站特点及基于 IEC61850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和功能,介绍了智能变电站通信标准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分层网络的数据交换模式,讨论了通信网络的构建原则和简化方案。
关键词IEC61850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通信网络中图分类号: F6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热点技术之一,目前新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多采用面向间隔、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设计的分层分布式结构模式,该模式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站控层和间隔层两层。
由于缺乏统一和先进的通信标准,以及受高压电气设备非数字化的制约,现有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要求。
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动下,利用通信网络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传输的智能变电站试点应用逐渐成熟。
1.1 智能变电站概述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在IEC61850通信协议基础上分层构建,能够实现智能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间隔层和站控层的设备及网络接口和通信模型发生了变化,过程层由传统的电磁型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设备以及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电缆连接,改变为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光纤连接等内容。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图1:智能变电站2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和功能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构建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基础,实现站内外信息的高速、可靠传输。
(2)变电站IED(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智能电子设备基于IEC61850标准构建,并以此作为站内外信息交互的标准。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方案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方案1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总体结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采用IEC 61850国际标准,IEC 61850标准将变电站在结构上划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并通过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之间的网络称为变电站层网络,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网络称为过程层网络。
变电站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承载的业务功能截然不同。
为了保证过程层网络的实时性、安全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变电站层网络应与过程层网络物理分开,并采用100M及以上高速以太网构建。
通讯在线保护及故障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GOOSE视频监视终端信息管理兼操作员站2兼操作员站1远动远动联动服务器子站工作站1工作站2变电站层MMS/GOOSE网变电站层网络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其他智能电能保护故障间隔层设备计量测控录波SMV网光缆过程层网络GOOSE网合并智能单元单元过程层光缆电缆电子式开关设备互感器(主变、断路器、刀闸)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基本构架示意图2 变电站层网络技术方案功能:变电站层网络功能和结构与传统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基本类似,全站信息的汇总功能(包括防误闭锁)可依靠MMS/GOOSE网络实现。
拓扑结构选择:环形和星形拓扑结构相比,其网络可用率有所提高(单故障时两者均不损失功能,少数的复故障环形网可以保留更多的设备通信),但是支持环网的交换机和普通星型交换机相比价格大大提高。
国内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装置普遍具备2~3个独立以太网口, 星型网络在变电站实际应用有着更加丰富的使用经验。
国内220kV及以上变电站层网络一般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110kV及以下变电站层网络一般采用单星型拓扑结构。
变电站层双星型网络结构示意图系统服务器兼操作员站远动工作站变电站层变电站层网络变电站层交换机2变电站层交换机1保护测控保护测控保护测控保护测控间隔层变电站层双环型网络结构示意图3 过程层网络技术方案功能:过程层网络分为SMV采样值网络和GOOSE信息传输网络。
基于流量控制的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提升方案
基于流量控制的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提升方案智能变电站网络的传输可靠性的提升,是应对新能源混合运行带来的复杂电网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建设“计算机网络、智能交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有效提升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可以有效促进电网运行安全,实现电网可靠、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发展。
一、基于流量控制的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提升方案1、强化网络可靠性管理。
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如实施网络可靠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更新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以及进行网络可靠性统计报告、评估和分析等。
2、构建服务器架构,利用服务器架构来共享应用程序、资源以及应急备份。
可以使用在线备份技术,以及基于LAN/WAN分布式存储系统以及网络硬盘等多种技术,保障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增加存储容量,采取远程数据分发、缓存备份技术等方法将数据保存到安全可靠的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从而保证数据的可辨性和安全性。
4、使用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控制策略,通过分布式物联网模型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实施预防性维护,避免由网络故障带来的通讯和服务中断,以确保网络传输可靠性。
5、基于流量控制的网络安全措施。
采用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避免网络中恶意流量的进入,增加网络安全性;同时,采用流量监控技术,进行流量控制,来源控制,功能控制,阻断控制等,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性。
二、结论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是安全运行电网的重要保障条件,确保信息安全和信息可靠地传输到工程领域是实现传输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因此,推行基于流量控制的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提升方案,将有助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网络传输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改善电网的运行状况,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决方案
智能变电站平台
提供统一的平台,实现变电站 的监控、控制、保护、计量等 功能。
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
智能变电站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包括电压、 电流、功率等参数。
数据处理
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电网运行状态 监测、故障诊断和预警等功能。
智能变电站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环保 等特点,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
智能变电站定义
技术特点
技术优势
01 提高运行效率
智能变电站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减少人工干预, 提高运行效率。
02 增强安全性
智能变电站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 的安全隐患,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03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运维成 本
智能变电站减少了 人工干预,降低了 运维成本,提高了 经济效益。
促进绿色发 展
智能变电站采用环 保技术和节能措施, 有助于减少能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促 进绿色发展。
06
智能变电站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方向
智能化升级
智能变电站将向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化转型
谢谢
智能变电站技 术解决方案
目录
01 智能变电站概述 0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03 智能变电站系统架构 04 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 05 智能变电站应用案例 06 智能变电站发展趋势
01
智能变电站概述
定义与特点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 技术,实现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信息 化和互动化。
04
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
浅议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摘要:目前,由于电力行业的扩张,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下文主要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综述了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分层以及实现。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中图分类号:tm631+.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页码)-页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跨入网络时代,网络通信也已成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下文主要就是介绍智能变电站中的网络通讯技术,仅供参考。
1.通信网络现状一般而言,其专用通信网络现已建设成为以光纤通信为主干网的通信线路,覆盖各地区的变电站、电厂。
电力系统数据通信网络不仅能够支持 ems、远动、实时数据通信等业务,而且还能支持基本语音通信业务,如行政及调度电话等。
当前,我国电网自动化系统现场局域网对不同电压等级分别采用了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控制,如 rs485 总线、can、互联网等等。
近些年,伴随着智能开关及电子互感器的问世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电网中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无缝集成变为可能。
2.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2.1体系分层a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1)过程层。
过程层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及其所属的智能组件以及独立的智能电子装置。
(2)间隔层。
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测控装置、监测功能组主 ied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
(3)站控层。
站控层包括自动化站级监视控制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2.2网络结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的网络架构应合理,可采用以太网、环形网络,网络冗余方式宜符合 iec61499及 iec 62439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A 组网方案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导则规范,考虑南方电网公司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规划,当前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1)采用光纤点对点与GOOSE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国网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装置是“直采直跳”,即点对点采样、点对点跳闸,亦存在“直采网调”的保护构架,集中在南网的数字化变电站;(2)采用光纤点对点、采样值网络与GOOSE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保护装置是光纤点对点的模式,而就测控、计量、故障滤波则是从采样值网络获取相关信息;(3)采用过程总线方式,即采用交流采样(SMV)和GOOSE组网的方式,其中又分为共网或分网模式;(4)采用完全过程总线方式,即交流采样9-2、IEEE 1588 和GOOSE 统一组网。
方案四与方案三实际的运行方式相似,方案三用IEEE1588进行对时处理,而方案二是用国际流行的B码对时。
现对上述三种方案做简要阐述及评价:方案一的结构与现行常规变电站的网络结构模式是一致的,只是规约由IEC60870 改为IEC 61850,在这一点上3个方案是一致的。
在方案一中,过程层采用光纤点对点与过程总线相结合的方式,即交流采样合并单元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将交流实时数据用光纤传输至保护、测控、计量、录波,这样采样数据独立传输,跳合闸等开关量信息采用GOOSE网络方式,为保证动作的可靠性,GOOSE 网必须保证一定冗余,即按照双网方式组建,且必须同时工作于主机方式。
在目前100 M以太网技术成熟的条件下,采样数据独立传输虽然有需要敷设大量光缆的缺点,但其优点是能够保证数据响应实时性。
方案二的结构同方案一类似,不同之处则在于测控、计量、录波等二次设备是通过采样值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该方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光缆的铺设,并促进数据信息的共享互用。
方案三的特征点在于采样值和GOOSE信号均组网传输,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化。
在采样值和GOOSE共同组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GOOSE报文的实时性,可以利用VLAN技术将过程层划分为一些功能子网,启用交换机分级服务质量提供优先传输机制,保证重要报文优先传输,减少重要帧的排队延时。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已经成为了当前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趋势。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的一种方案。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将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方式进行升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的实施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通信网络建设、智能设备应用、数据管理与处理、安全保障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是通信网络建设。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需要对变电站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改造,而通信网络是信息化改造的基础。
传统的变电站通信网络通常是基于专用线路或者局域网,通信范围有限,易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则需要建设覆盖范围更广、传输速率更高、稳定性更强的通信网络。
目前,常见的通信网络技术包括以太网、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
这些技术能够为变电站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通信服务,为智能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其次是智能设备应用。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的核心在于利用智能设备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
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终端单元、智能保护装置、智能控制器等。
这些设备通过与通信网络连接,能够实现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远程控制、远程监测和自动化运行。
智能设备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出相应处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三是数据管理与处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的实施将使得变电站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环境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理,以便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化网络方案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能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智能变电站通信及信息系统配置方案分析
( 总第 1 2 3 期)
信 息 通 信
I NF ORM ATI ON & COM M UNI CAT1 0NS
2 0 1 3
( S u m .N o 1 2 3 )
智能变 电站通信及信 息系统配置方案分析
李 玲
( 西安供电局信 息通信公 司, 陕西 西安 7 1 0 0 3 2 )
按照 国家 电网公司智能 电网建设规划精神指 示,陕西省 电网建设 自2 0 1 2 年起 , 需要达到新建变 电站 3 0 %一 5 0 %智能化 现该站通信光 缆实时监测与 管理 , 局通 信调度 中心建 设光缆
监测主站系统 ( 包括服 务器、 地 理信息系统 、 网络设备等 ) 。 实 现光缆监测 后 , 市政 府变整个通信 系统, 包括 光设备 、 P CM、
及调控一体 网络组织需求 ,线路采 用至少 2 条不 同路径 的光 缆, 光缆芯数采用 2 4— 3 6芯, 根据线路情况选择光缆类型 , 敷设方式为点对点 。
2 . 2设 备配 置方 案
设备配置应综合考虑对测站点、 通信系统主汇聚节点、 第 二汇 聚节 点等 网络 接入需求 。 本站采用智 能光设备 , 1 0 G b i t / S 平台, 2 5 Gb i t / s 光板 2块 , 主控 系统 1+ 1 配置, 根据需 要 配置 1 0 Mb i t / s 、 1 0 0 Mb i  ̄ s 或 1 0 0 0 Mb i t / s以太 网接 口板 。根 据 需要扩 容各接入 站点的设备 或光板 、 2 M 板等 。配置智 能 P CM 终端 2台 ( 其中智 能变 电站 、 西安地调各 1台) 。综 配 1台 , 根据需 要扩 容各相应 站点 的配 线设备或模 块 。综合 网 管子站系 统 1 套, 根据 需要扩容主 站 。 根据需要 配置光缆 监 测子系统 , 实现站 内和站 外保护 、 通信用光缆 的远程监 测 , 根
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智能化方案
水利水电124 2015年17期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智能化方案王菲王军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53摘要:通过将SCD文件中报文的订阅关系转化为报文的传输路由,实现报文的免VLAN的逻辑隔离,组播报文的定向传输,网络报文延时的可测。
关键词: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智能化中图分类号:TM76;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7-0125-02引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的构建以报文的实时性、可靠性为目标,但目前智能变电站用交换机采用的仍是不确定交换技术,未针对电力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无法保证上述目标。
本文介绍了一种过程层网络智能化方案,通过交换机解析SCD文件,实现报文的线速精确识别,免VLAN的逻辑隔离,组播报文的定向传输,网络报文延时的可测。
1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现状1.1VLAN划分工作量大智能变电站过程层SV、GOOSE报文均属于组播报文,如果不划分VLAN,则每帧报文会发送到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每个端口均需对报文进行识别处理,若划分VLAN,则会发送到VLAN包含的每一个端口。
为了限定报文的组播范围,减少网络流量、抑制网络风暴,过程层网络均划分了VLAN。
而当划分VLAN后,设备接入过程层交换机就受到了限制,当端口故障时,设备不能直接接入备用端口,必须重新划分VLAN才可启用备用端口。
当变电站改扩建时,新增交换机也必须划分VLAN,而且必须对原有交换机进行VLAN更改配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误配置,给过程层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1.2报文延时不确定“网采网跳”在采样和跳闸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增加了交换机环节,由于交换机本身的存储转发机制问题,数据从合并单元输出到交换机输出给保护时,时延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保护需依赖于外部时钟系统对不同电压等级采样数据的同步,一旦时钟异常则直接影响保护功能实现,甚至造成误动,这对于继电保护而言无疑增加了不确定环节,限制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通信方案
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通信技术方案摘要:配电通信网是发展智能配电网的基础条件,随着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站和智能用户的接入,配电通信网的业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分析了智能配电网各部分(高级量测体系、高级配电运行、高级输电运行、高级资产管理)通信业务需求,并初步给出了主要采用配网光纤、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实现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方案,为进一步智能配电网通信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高级配电运行(ADO)、高级量测体系(AMI)、智能配电通信网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gramHuangsheng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Abstract: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the base of the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the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distributed new energy stations and smart user access, 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rvices requirement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AMI,ADO,ATO,AAM)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d a preliminary paper mainly uses distribution Grid optical fibe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Program, in order to further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Keywords: Smart Grid,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ADO, AMI, Smart Grid 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1.前言1.1 智能电网与智能配电网近来国外和国内的“智能电网”的研究很热[1-3]。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及管理系统方案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及管理系统方案本文主要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及管理系统方案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
分析过程中,主要立足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管理特点以及功能需求,对电信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
并结合关键技术内容,提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框架形式。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智能变电站网络运维能力以及减少网络运维成本。
标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方案;前言:通信网络作为智能变电站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过程中主要承担着传输数据、发布指令等信息任务。
结合当前运行情况来看,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可以针对采样值传输、断路器分合状态以及时钟同步信号等信息内容进行全方位整合与处理。
智能变电站会根据通信网络整合的数据内容,对当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避免出现运行故障问题。
目前,为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运行效率,研究人员对传统通信网络状态监测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了积极克服。
并主动结合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手段,实现对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运行工作的全面监测与管理。
1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分析1.1总体框架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下文统一简称网管系统)通过借助直观、合理的界面形式,初步实现了各网管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般来说,网管功能主要围绕设备配置管理拓扑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功能作用进行合理展开。
其中,网管系统通过连接一端的接口实现对各管理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同时,通过连接另一端的接口实现对电力系统上层服务的对接管理。
对于交换机网络而言,可以通过网管系统实现对多个业务网的划分管理,完成对不同业务网配置信息的隔离过程[1]。
如此一来,通信数据以及通信质量基本上不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影响而出现隐患问题。
除此之外,专用于网管数据传输的网络(可以理解为零号网络)可以通过利用交换机端口提供可使用的带宽。
最重要的是,网管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部署规划方案进行运行操作。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方案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方案1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总体结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采用IEC 61850国际标准,IEC 61850标准将变电站在结构上划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并通过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之间的网络称为变电站层网络,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网络称为过程层网络。
变电站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承载的业务功能截然不同。
为了保证过程层网络的实时性、安全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变电站层网络应与过程层网络物理分开,并采用100M及以上高速以太网构建。
通讯在线保护及故障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GOOSE视频监视终端信息管理兼操作员站2兼操作员站1远动远动联动服务器子站工作站1工作站2变电站层MMS/GOOSE网变电站层网络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其他智能电能保护故障间隔层设备计量测控录波SMV网光缆过程层网络GOOSE网合并智能单元单元过程层光缆电缆电子式开关设备互感器(主变、断路器、刀闸)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基本构架示意图2 变电站层网络技术方案功能:变电站层网络功能和结构与传统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基本类似,全站信息的汇总功能(包括防误闭锁)可依靠MMS/GOOSE网络实现。
拓扑结构选择:环形和星形拓扑结构相比,其网络可用率有所提高(单故障时两者均不损失功能,少数的复故障环形网可以保留更多的设备通信),但是支持环网的交换机和普通星型交换机相比价格大大提高。
国内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装置普遍具备2~3个独立以太网口,星型网络在变电站实际应用有着更加丰富的使用经验。
国内220kV及以上变电站层网络一般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110kV及以下变电站层网络一般采用单星型拓扑结构。
变电站层双星型网络结构示意图系统服务器兼操作员站远动工作站变电站层变电站层网络变电站层交换机2变电站层交换机1保护测控保护测控保护测控保护测控间隔层变电站层双环型网络结构示意图3 过程层网络技术方案功能:过程层网络分为SMV采样值网络和GOOSE信息传输网络。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在当今电力系统的发展中,智能变电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智能变电站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网络架构。
这一网络架构就像是变电站的神经系统,确保了各种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递,实现了电力的稳定供应和智能化管理。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的构成要素丰富多样。
首先,站控层网络是整个架构的“大脑”,它负责变电站的整体监测、控制和管理。
这一层级的设备包括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等,通过高速以太网与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进行通信。
间隔层网络则像是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者,由保护测控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组成,实现对本间隔一次设备的保护、控制和监测,并与站控层和过程层进行信息交互。
过程层网络则是与一次设备直接相连的“末梢神经”,包含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设备,负责采集和传输实时数据,执行控制命令。
在网络架构中,通信协议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通信协议有 IEC 61850 标准。
IEC 61850 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统一的通信规范,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它定义了数据模型、服务接口和通信映射,确保了信息的准确、高效传输。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的拓扑结构也有多种形式。
常见的有星型拓扑、环型拓扑和总线型拓扑。
星型拓扑结构以站控层设备为中心,各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通过独立的链路与之相连。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管理和维护,单点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通信。
但缺点是布线成本较高,对中心节点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环型拓扑结构则将各个设备连接成一个环形,数据在环上单向或双向传输。
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当某段链路出现故障时,数据可以通过反向链路传输。
然而,环型拓扑的扩展性相对较差。
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共享通信介质。
其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扩展,但缺点是容易出现冲突,通信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的可靠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冗余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通过设备冗余、链路冗余等方式,即使在部分设备或链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智能变电站中的通信安全技术
so pn n o ig的交 换 机 在 收 到 1 GMP报 文 后 进 行 分 析 , 交 换 机 内建 立 或 删 除 组 播 MAC地 址 与 端 在 口的对 应 关 系 , 换 机根 据 该 映射 关 系 进行 数 据 交
转 发 如。
通 过 设 置 静 态 组 播 或 动态 组 播 , 智 能 变 电 使 站 中的 组播 报 文 不 再 以广 播 形 式进 行 泛 洪 , 而 从
3 组 播 技 术
智 能 变 电站 中很 多 l D 都会 发 送 组 播 报 文 , E
对 于 目的地 址 未 知 的组 播 报 文 , 换 机 一般 的处 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 方 式 为 广 播 形 式 泛 洪 , 样 会 对 网 络 上 其 他 这
I D造 成 极 大 冲击 , E 因此 使用 组 播 技 术 可 避 免 网
・
7 ・ 2
电 力 孽 锯 c 秸 亟
分 VL N 的情 况下 , A 交换 机 的每个 合 并 单元 端 口 将 收 到 其 他 合并 单 元 泛 洪 的 5 is 量 的 报 5Mbt 流 / 文 , 个非 合并 单元 端 口收到 1 每 2台合并 单元 泛 洪 的 6 is 量 , 些 流 量 对 该 交 换 机 上 的 每 0Mbt 流 / 这 个 智 能 电 子 设 备 (nel e t l t ncD vc , Itlg n e r i e ie i E co I D) 成 巨大 冲 击 , 果 该 交 换 机 与 其 他 交 换 E 造 如 机 级 联 , 严 重威 胁 整 个 网络 系 统 的 安全 性 。如 则 果 每 台合 并单 元 在 独立 的 VL AN 中 , 则其 发 出 的 S V组播 不会 向其 他 VL AN 内泛洪 。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关键技术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向和发展速度。
通信网络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动化业务的传输与交换平台,同时满足站内外对于保护、测控和计量业务信息的通信需求。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引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大力支持。
通信网络是智能变电站(下文简称智能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实时和可靠传输采样值、断路器分合状态,甚至是跳闸命令、时钟同步信号等关键信息的重任,通信网络管理在智能站运维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特点分析通信网络(CommunicationNetwork)简称CN,是实现信息交换的链路。
目前,国内的智能变电站基本上都是以CN作为平台,对一、二次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传送,以此来实现全站的自动化运行。
由于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传输,如数据、信号等等。
因此,CN的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
这就要求智能变电站的CN应当具备如下特点:(1)CN应当能够实现站内所有智能电子设备的互联互通,同时对于抗干扰要求较高的系统应当为其配置独立的子网络,并采用集中分布式的组网方案。
(2)可将双星型作为智能变电站CN的拓扑结构,两个网络可以互为备用,CN的核心部分则可采用网状结构,这样可以减少节点环,能够有效防止数据跨节点传输影响通信性能的情况发生。
(3)CN在逻辑上应具备对资源进行划分的能力,可为一些重要程度相对较高的功能开辟出独立的逻辑网络。
(4)应当对时延测量等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来确保数据通信的实时性。
2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2.1主要功能模块智能网络集中管控平台包括了业务管理、拓扑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系统管理、维护管理和统计管理等功能模块。
拓扑管理以物理拓扑自动构图关键技术为基础,实现自动发现网元和设备间段的光纤链接,即拓扑、段和保护环的自动发现,简化网络构建操作。
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
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众所周知,智能变电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化等特征,与传统的变电站模式相比,智能化变电站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下文从智能变电站理念和基本功能着手,对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相关内容作了总结介绍。
标签: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通信网络功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电力企业要想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企业必须综合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提供技术保障。
智能化变电站是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中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提高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智能变电站的组网方式主要包括分层组网和全站式统一组网两种形式,其中,全站统一式组网与分层组网形势下相比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要想对智能变电站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明确智能变电站的概念的基本功能,才能对智能变电站通信协议以及通信网络的运行进行研究分析。
1 智能变电站概念及基本功能1.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智能变电站综合了电网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基本功效,以IEC61850通信规范为依据,实现变电站内部智能电器设备之间信息共享和互相操作等基本要求。
现代化智能设备均具有先进性、可靠性、集成性以及低碳和环保等特点,信息共享标准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全站信息数字化是电力企业智能变电站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条件。
总之,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十分注重变电设备数字化发展,在综合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先进设备的同时,具有针对性地建立了能够采集、传输以及处理全站所有信息的平台,为满足变电站自动运行、设备状态检修以及智能分析决策等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1.2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功能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功能的多元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上。
智能变电站基本功能主要有:第一,提高电压质量,减小谐波和振荡对电网产生的影响;第二,控制平台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点,控制系统以自动控制模式为主;第三,通信体系规范性较强,通信速度快、效果良好以及质量高是智能变电站通信的主要特点;第四,监视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电源模式以安全兼容分布式为主。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技术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技术1引言随着IEC61850变电站网络与通信协议标准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变电站实现了全站信息的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标准化。
IEC61850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功能逻辑上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层结构。
过程层是智能变电站区别于传统变电站的特点之一,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设备易受干扰、高低压无法有效隔离、信息不能共享等缺点。
但是由于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数据量庞大,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时性要求很高,过程层又大量应用了新设备、新技术,而相关设备和技术的运行业又不是很成熟,因此随之产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2-3]。
本文提出了几种典型的过程层网络构建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了其中的关键性技术。
2过程层组网设计方案2.1方案一本方案又被称为常规互感器方案,即是利用采集单元帮助常规互感器实现采样值的数字化。
下面以线路保护为例来进行说明。
该方案的实现与传统变电站的电缆连接方式相似,点对点采用光缆直连,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整个过程层网络的设计基于IEC61850标准,采集单元独立配置是本方案的优点,这方便后期工程进行改造,同时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不必经过交换机直接进行采样,可通过GOOSE网络直接跳断路器,启动断路器失灵、重合闸。
但是本方案有个缺点,就是增加了采集单元,这提高了过程层网络的结构复杂度,同时常规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不易解决。
2.2方案二本方案建立在IEC61850标准基础上,电压、电流互感器采用电子式。
优点是传输延时固定,由继电保护装置利用插值法对数据进行同步,可以不依赖于外部时钟。
采样值和信息传输采用网络模式,按电压等级进行组网分类。
本过程层组网方案采用IEEE1588或IRIG-B码方式对时,所有的保护都要求配置主后备功能。
另外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变压器中性点的电流和间隙电流要并入相应侧MU;跳母联、分段断路器及闭锁备自投和启动失灵等变压器保护采用GOOSE网络传输。
智能化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应用
关键词:网络通讯技术;智能化;变电站;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也广泛应用在了变电站中,开启了无人智能变电系统模式。
无线通讯技术以可靠高效的特点被应用在智能电网的信息收集中。
智能电网的关键中心是智能变电站。
变电站需要收集各类信息以及调控电力,人为完成这类工作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变电站采用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把变电站的信息数字化,实现自动监测管理和遥控保护等功能。
1网络通讯技术的现状网络通讯技术由于部署方便,减少了系统综合布线,使变电站自动化控制越来越简便[1]。
应用在智能变电站中的无线通讯技术有:光无线通讯技术、毫米波通讯技术和物联网通讯技术[2]。
目前在智能电网中使用较多的网络通讯技术是物联网通讯技术,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把互联网和信息设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延伸的网络,用户在延伸端就可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对物品的监控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可以全方位追踪和控制目标物体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物联网还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全方位地了解目标的相关信息。
物联网技术还可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出有意义的信息和无用信息,依据有价值的信息继续实现对物体的跟踪监控,从而建立智能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建设智能化变电站。
智能化变电站无需人工操作,整个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通信技术来检测和管理。
监管人员虽然减少,但是视频监控、环境监控、防误系统、灯光控制等业务量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多样化的数据信息,再加上不统一的通信方式,使系统间的联通也变得复杂[3]。
2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智能变电站指变电站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对变电站的设备和电路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4]。
近年来,我国主要采用的智能变电站控制系统的逻辑是:在变电站的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间使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再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设计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网络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之一,它能够实现变电站内部各种设备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同时还可以与上级电力系统和远程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构成。
站控层是智能变电站的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变电站内部各种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维护管理。
站控层包括监控主机、工程师站、维护服务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间隔层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层,主要负责各个设备的控制和保护。
间隔层包括各种智能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或串行接口连接,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
过程层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层,主要负责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
过程层包括各种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继电器等。
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或串行接口连接,实现与站控层和间隔层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采用高可靠性设备和通信协议,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冗余设计,确保在设备故障或通信故障时,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实时性是关键性能之一。
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需要采用高效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技术,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减少通信延迟和数据拥塞。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是设计的必要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使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需要采用可扩展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方便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方案1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总体结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采用IEC 61850国际标准,IEC 61850标准将变电站在结构上划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并通过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之间的网络称为变电站层网络,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网络称为过程层网络。
变电站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承载的业务功能截然不同。
为了保证过程层网络的实时性、安全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变电站层网络应与过程层网络物理分开,并采用100M及以上高速以太网构建。
通讯在线保护及故障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GOOSE视频监视终端信息管理兼操作员站2兼操作员站1远动远动联动服务器子站工作站1工作站2变电站层MMS/GOOSE网变电站层网络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其他智能电能保护故障间隔层设备计量测控录波SMV网光缆过程层网络GOOSE网合并智能单元单元过程层光缆电缆电子式开关设备互感器(主变、断路器、刀闸)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基本构架示意图2 变电站层网络技术方案功能:变电站层网络功能和结构与传统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基本类似,全站信息的汇总功能(包括防误闭锁)可依靠MMS/GOOSE网络实现。
拓扑结构选择:环形和星形拓扑结构相比,其网络可用率有所提高(单故障时两者均不损失功能,少数的复故障环形网可以保留更多的设备通信),但是支持环网的交换机和普通星型交换机相比价格大大提高。
国内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装置普遍具备2~3个独立以太网口, 星型网络在变电站实际应用有着更加丰富的使用经验。
国内220kV及以上变电站层网络一般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110kV及以下变电站层网络一般采用单星型拓扑结构。
变电站层双星型网络结构示意图系统服务器兼操作员站远动工作站变电站层变电站层网络变电站层交换机2变电站层交换机1保护测控保护测控保护测控保护测控间隔层变电站层双环型网络结构示意图3 过程层网络技术方案功能:过程层网络分为SMV采样值网络和GOOSE信息传输网络。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流、电压交流量的上传;后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开关量的上传及分合闸控制、防误闭锁等。
SMV采样值传输协议:IEC60044-7/8标准:传输延时确定,可以在接收端实现插值同步,有利于差动保护同步的实现,但协议私有程度较高,各厂家装置间配合较困难,且不能应用于对采样率要求较高的场合。
IEC 61850-9-1标准:沿用IEC60044对合并单元功能和输出数据格式的定义,延时有较小的抖动范围、需依靠同步信号实现同步,协议较通用,各厂家装之间配合较容易,但不符合IEC61850发展趋势(IEC 61850标委会已不再修订9-1,未来将逐渐被IEC 61850-9-2标准取代)。
IEC 61850-9-2标准:是从IEC 61850模型配置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采样数据共享协议,其优势在于采样值数据的自由配置和共享,代表IEC 61850未来发展趋势,但合并单元与保护测控装置之间的数据匹配过程复杂,网络带宽和CPU编解码的开销较大,延时抖动范围较大,现阶段实现难度较大。
SMV采样值网络结构:方案一:点对点方式,协议采用IEC60044-7/8或IEC61850-9-1/2标准。
对于保护双重化要求的间隔,网络按照双重化配置,物理上做到相互独立;对保护单重化要求的间隔,网络按照单重化配置。
(目前ABB公司在欧洲已投运试点站中采用过点对点方式的IEC 61850-9-2LE,运行情况良好)方案二:网络方式,协议采用IEC 61850-9-2标准。
对于保护双重化要求的间隔,网络按照双重化配置,物理上做到相互独立;对保护单重化要求的间隔,网络按照单重化配置。
(目前国内、国外正积极试点网络方式下IEC 61850-9-2LE的采样值传输)点对点方式优点为:延时较确定、投资较小、实现较容易。
缺点为:设备间连接较复杂、设备接口数量较多、信息共享性较差。
组网方式优点为:设备间连接简单清晰、设备接口数量较少、信息共享性好、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缺点为:延时不确定(对差动保护影响大)、交换机投资大(分间隔配置时)、继电保护可靠性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外试点站考虑到安全性、可靠性因素,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SMV采样值网络一般采用点对点方式,极少站点实现部分间隔组网;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SMV采样值网络不少采用了组网方式,并采用了IEC 61850-9-2LE通信。
另外,目前还有研发厂商正在试验SMV采样值网络和GOOSE网络共网传输模式。
GOOSE网络:方案一:间隔内采用点对点方式,跨间隔(如:主变、母差、录波等)采用星型以太网组网方式。
对于保护双重化要求的间隔,建议GOOSE网络按照双套单网配置,两套GOOSE网络物理上应做到相互独立;对保护单重化要求的间隔,建议GOOSE网络按照单网配置。
此方案以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为前提,尽量降低交换机故障给保护带来的影响,但装置的接口、连接介质的数量较多,接线较复杂。
方案二:全站GOOSE均采用星型以太网方式,GOOSE交换机可以按照电压等级配置,以220kV、110kV、35kV、主变为单位分别组网,并采取合适的网络处理机制(例如划分VLAN,设置优先级)。
对于保护双重化要求的间隔,建议GOOSE网络按照单网配置,两套GOOSE网络物理上应做到相互独立;对保护单重化要求的间隔,建议GOOSE网络按照双网配置,保证在任意单重网络故障或单套交换机检修的情况下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不造成影响。
此方案着眼于GOOSE的信息共享,交换机投资大于方案一,但装置的接口、连接介质的数量较少,接线较简单。
目前国内试点变电站两种GOOSE网络配置方案均有采用。
系统服务器兼系统服务器兼远动工作站1操作员站2操作员站1远动工作站2GOOSE/MMS网A网B网双重化220kV线路间隔220kV线路保护测控1220kV线路保护测控2至故障录波器至220kV母差GOOSE交换至220kV母差GOOSE交换电能表机2(同时去录波器)机1(同时去录波器)至220kV母差2至220kV母差1智能合并智能单元1合并单元1单元2单元2220kV母220kV母线PT合线PT合本间本间并单元2线路线路线路线路并单元1隔断隔断PTCTCTPT路器路器及刀及刀闸闸220220220220kVkVkVkV1M2M1M2MPTPTPTPT220kV线路间隔过程层网络典型方案一(采样值、GOOSE均点对点)系统服务器兼系统服务器兼操作员站2远动工作站1操作员站1远动工作站2GOOSE/MMS网A网B网双重化220kV线路间隔220kV线路保护测控1220kV线路保护测控2至220kV母差1至220kV母差2至故障录波器至故障至故障录波器GOOSE交换机录波器GOOSE交换机电能表至220kV220kV GOOSE220kV GOOSE母差2交换机1交换机2至220kV母差1智能合并智能单元1合并单元1单元2单元2220kV母220kV母线PT合线PT合本间本间线路并单元2线路线路线路并单元1隔断隔断PTCTCTPT路器路器及刀及刀闸闸220220220220kVkVkVkV1M2M1M2MPTPTPTPT220kV线路间隔过程层网络典型方案二系统服务器兼远动工作站1系统服务器兼远动工作站2操作员站2操作员站1GOOSE/MMS网A网B网双重化220kV线220kV线路保护测控1220kV线路保护测控2路间隔至220kV母差SMV 交换机1至220kV母差1至220kV母差2至220kV母差至故障录波器SMV交SMV交SMV交换机2GOOSE交换机至故障录波器换机1换机2GOOSE交换机220kV GOOSE220kV GOOSE交换机1至电能表交换机2至故障录波器智能智能SMV交换机单元2合并合并单元1单元1单元2本间本间220kV母隔断线路线路线路线路隔断设SMV路器PTCT220kV母PTCT路器及刀交换机2设SMV及刀闸交换机1闸220kV线路间隔过程层网络典型方案三 GOOSE单网、双网的机制:对于保护双重化配置的间隔(如:220kV、主变),设置双重化的GOOSE单网。
智能单元、保护测控装置设置GOOSE单网口,每个GOOSE网络设置单套GOOSE交换机,两个GOOSE网络物理上完全独立。
此方案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遵循了继电保护一一对应的原则。
对于保护单重化配置的间隔(如:110kV),设置GOOSE双网。
智能单元、保护测控装置设置GOOSE双网口,GOOSE网络设置双套冗余的GOOSE交换机。
对于智能单元上传的信息,保护测控装置采用“单帧数据确认方式”,即两个通道中以任意先到的GOOSE信息为准;对于保护测控装置下行的合闸命令、联闭锁信息,智能单元采用“单帧数据确认方式”;对于保护测控装置下行的分闸命令,智能单元采用“双帧数据确认方式”,即同一通道或不同通道中不同时刻接收到的GOOSE分闸命令在数据帧一致的情况下才执行。
此方案在保证了保护单重化间隔网络的可靠性,在任意单重网络故障或单套交换机检修的情况下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不造成影响,降低网络信息流量的措施:按实际间隔的信息流向划分VLAN,实现对无关信息的隔离和过滤。
目前交换机对VLAN端口的设置有人工静态配置和交换机自动配置两种。
前者工作量较大,但配置固定、不易出错;后者实现自动配置,但配置灵活、出错几率大。
4 同步对时网络技术方案同步对时网络方案比较方案优点缺点基于硬接线的,,,技术成熟,精度可以达需要额外的信号电缆或光,,B码或秒脉冲对到微秒级缆时基于网络方式的SNTP采用以太网传输方式,精度只能达到毫秒级协议实现简单,不需要额外的电缆基于网络方式的IEEE 采用以太网传输方式,支持IEEE 1588(V2)版的1588(V2 )标准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交换机很少,保护、测控、技术先进,且不需要额过程外的电缆。
层设备厂家的装置也需要同步开发。
国内试点变电站均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组合,即硬接线和,,,,网络对时方式相结合(缺点是光缆电缆连接线多,且当过程层采用组网方案时,可靠性受到影响( 目前研发厂商正在积极开发应用基于IEEE 1588(v2)标准网络对时方式的装置和交换机,该方式对时精度高,硬接线连接少,在智能变电站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