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表征:信息呈现与意义建构

合集下载

博物馆阐释的四种方法

博物馆阐释的四种方法

博物馆阐释的四种方法
1. 文物展示和解读:博物馆通过收集、保管和展示文物来阐释历史、文化和艺术。

这种方法重点展示文物本身的物理特征,并通过展板、标签、导览员等方式解释文物的背后故事、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科教育:博物馆可以通过专题展览、学术讲座和教育活动来阐释学科知识,如自然科学、人类学、考古学等。

这种方法旨在向观众传递专业知识,提供深入的学术研究和讨论机会。

3. 互动体验:为了增强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博物馆可以采用互动展示方式,如触摸、试验、模拟等。

观众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来了解文物的使用方式、复原历史场景,并深入了解相关主题。

4. 社会反思和对话:博物馆可以利用展览和活动来促进社会对话和反思。

通过展示具有争议性的主题、展品或观点,博物馆可以引发公众对历史、时事和社会议题的深入思考,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组织社区参与项目、座谈会和研讨会,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与对话。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和通俗性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和通俗性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和通俗性博物馆是人类文明与历史的宝库,是展现国家文化底蕴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它既需要有知识性,又需要通俗性。

知识性是指陈列展览内容需要具备专业性、科学性和学术性,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

而通俗性则是指陈列展览需要通过生动、简洁、易懂的展示手段,让观众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知识性和通俗性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双重要求,只有在两者相辅相成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和传播作用。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在陈列展览的设计和策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观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选择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展品,通过详实的文字介绍、专业的解说员、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向观众传递深入、系统的知识。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还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在陈列展览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要考虑到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完整性,避免片面、浅显的陈列内容,要求陈列展览能够代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思想。

仅仅强调知识性还不足以达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目的,因为很多观众并非专业人士,对于过于专业化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较为困难。

通俗性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同样不可或缺。

通俗性是指陈列展览需要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内容,采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说,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为了保证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通俗性, 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设计上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意和设计水平。

通过设计展示空间和展架、采用生动形象的展示手段(如场景再现、模型制作、多媒体展示等),将抽象的知识呈现出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博物馆还需要在解说员和文案的编写上花费心思,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例子,让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展品的意义和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陈列展览中,通俗性还需要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通过现代人们熟悉的语言和概念,让观众更加贴近文物,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数字+博物馆”:元宇宙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

“数字+博物馆”:元宇宙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

“数字+博物馆”:元宇宙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常 青,丁红菊,秦振宇[摘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既是国家历史文化的时代缩影,也是国际传播的“金色名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中华文化诠释者的重要角色。

元宇宙作为集合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媒介产物,不断刷新人们的技术想象,也为文博领域的发展拓宽了技术空间。

由此,文章根据“数字+博物馆”的逻辑,聚焦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个例,分析其国际传播的价值与掣肘,发现其在元宇宙技术的加持下,可尝试通过沉浸化虚拟空间搭建、数字化藏品信息建档、交互化虚拟数字人设计和受众个性化定制四种途径来提升数字文化传播力,为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关键词]博物馆;元宇宙;国际传播;南宋官窑;中国故事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然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在数字时代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而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体验范式,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展示馆藏资源和讲述故事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与博物馆的结合成为业内新的探索方向,如何在这一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业界研究的关键。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馆藏文物和艺术品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印证,还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象征,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国家历史文化,感知文化魅力。

同时,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当代博物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对实现博物馆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具有积极作用。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1]。

各类数字资源的综合运用使得我国博物馆融合VR、AR等新兴技术的速度加快且成效良好。

然而,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据相关统计数据,尽管我国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十分可观,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展示,国家级博物馆的藏品展出率仅为1%,省级博物馆的藏品展出率仅为4%,这显然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悖。

数字博物馆名词解释

数字博物馆名词解释

数字博物馆名词解释数字博物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以虚拟形式向人们展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满足社会公众了解科学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的需求,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活动。

数字博物馆(Digital Museum)是一种创新性的信息资源库和知识服务系统。

它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博物馆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物、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方式全面介绍人类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让人们在参观中获得文化熏陶和思想启迪。

数字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有: 1、全面展示世界各地文明古国的艺术精品; 2、多角度反映古今中外风土人情、政治军事及经济贸易活动; 3、充分体现人类的创造力,艺术的感染力和时代的进步。

2、数字博物馆应当采用具有通用性、普适性的标准来规范它的运行,以提高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服务质量,使数字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得到最佳的发挥。

3、数字博物馆的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和沉淀,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升级和维护,所以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对其管理和运行进行持续改进。

4、数字博物馆在硬件设备、网络系统、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上都应该达到国际领先或者国际先进的水平。

5、要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同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数字博物馆的深度和广度。

6、为了加快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这是数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7、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规划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并充分认识到数字博物馆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8、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共建数字博物馆。

9、逐渐完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促进数字博物馆的健康稳定发展。

10、大力培养专门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包括既懂技术又熟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他们的存在,才能确保数字博物馆良好的运营。

博物馆与文化认同:博物馆在塑造与传承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与意义

博物馆与文化认同:博物馆在塑造与传承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与意义

博物馆与文化认同:博物馆在塑造与传承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与意义摘要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知识传播的场所,在塑造和传承文化认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在文化认同塑造与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展示文物、开展教育活动、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式,博物馆能够激发公众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知、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凝聚力。

同时,博物馆也面临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平衡与包容不同文化认同的挑战。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社会凝聚力,跨文化交流引言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对其自身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历史的认知、理解和情感认同。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和研究机构,通过收集、保护、研究和展示文物,向公众传递文化知识、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和传承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博物馆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在文化认同塑造与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

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机制1. 文物展示与文化记忆博物馆通过展示文物,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体验,使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能够唤起公众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知和认同。

2. 教育活动与文化传播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引导公众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公众对文化传统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的形成。

3.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博物馆通过举办国际展览、开展跨文化交流项目等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这种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打破文化隔阂,推动文化融合与发展。

4. 社区参与与文化认同构建博物馆通过鼓励社区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区参与能够促进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博物馆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公众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现状与改进方法分析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现状与改进方法分析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现状与改进方法分析作者:黎婕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0期摘要:我国内有众多博物馆,它们以展示馆藏文物为工作重心。

文章重点分析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现状,并提出科学的改进方法。

借助具体的设计案例,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馆藏文物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发展现状;改进方法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0.027如今,我国许多公立博物馆对于展示馆藏文物的环节越来越重视。

然而,一些中小规模的博物馆存在馆藏文物陈列不够合理的问题。

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样的陈列和展览方式,可以展示出这些文物的功能和价值。

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文物的关注逐步增加,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来展示馆藏文物。

1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概述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和展览设计是展示与传达馆藏文物价值的重要手段。

陈列展览的内容广泛而复杂。

陈列展览首先要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其次,必须充分展示文物的宣教功能。

考虑到博物馆不仅是文物保护、收藏和展示的场所,还承担文化推广和艺术教育的重大使命,展览陈列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物的特殊需求。

各类文物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藝术价值,对环境要求也有所差异。

运用展览陈列技巧可以充分展示馆藏文物的特色和特征,单纯的陈列摆放策略应尽量避免使用。

2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现状分析2.1 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文物保护不到位现象,这是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共性问题。

文物陈列展览是发挥基础性功能的主要媒介,但除了部分大型博物馆以外,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存在文物保护不到位情况。

不同类型的文物,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展柜多数不具备恒温恒湿的功能。

多数博物馆不太重视温度和湿度的保护事项,也没有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文物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工作相互独立。

2.2 陈列展览形式基本一致现代审美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馆藏文物罗列出来,就会使文物的观赏价值降低。

博物馆学概论期末测试及答案

博物馆学概论期末测试及答案

一、单选题1、首先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是()。

A.2000年《里斯本战略》B.1845年《不列颠博物馆法案》C.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D. 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正确答案:D2、私人藏品向陌生人开放的现象首先在()出现,这一变化最初可能是无意识的。

A.南美洲B.欧洲C.北美洲D.亚洲正确答案:B3、1924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A.9月9日B.7月7日C.10月10日D.8月8日正确答案:C4、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考古学家先后找到了从440万年到700万年之间的古人类化石,包括(),从而填补了大自然地层之书的缺页。

A.蓝田人B.尼安德特人C.千禧人D.乍得沙赫人化石托麦正确答案:C5、1974年约翰逊(D.C.Johanson)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发现了一具完整性达到40%的古人类化石,他们给这位“年轻妇女”起名()。

A.DaisyB.LucyC.NancyD.Tracy正确答案:B6、就类型而言,以下什么类博物馆展览的单位造价最高?A.历史类B.科技类C.自然类D.艺术精品类正确答案:B7、调查研究/前置评估属于以下博物馆展览营建哪个核心步骤的环节?A.制作规划B.细部设计C.初步设计阶段D.可行性阶段正确答案:C8、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同时提供两套文字说明系统,是()。

A.装置分众B.标签分众C.教育分众D.路径分众正确答案:B9、1897年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费赫奈尔(G.T.Fechner)首次在博物馆中采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反应?A.跟踪调查B.问答C.小组访谈D.问卷正确答案:B10、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是()。

A.中国西部博物馆B.徐家汇博物馆C.故宫博物馆D.南通博物苑正确答案:D11、()首次提出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划分,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理论。

A.罗伯特·普洛特,《牛津郡自然史》B. 汤姆逊,《斯堪的那维亚古物指南》C.彼得·冯·门施,《博物馆学研究的目的》D.威廉·约翰·汤姆斯,《世界民俗学》正确答案:B12、博物馆展览接受公众和社会的检验,如果存在许多问题,那么总结评估就会变成()。

museums of fine art and their public解析

museums of fine art and their public解析

museums of fine art and their public解析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中,博物馆扮演着促进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角色。

作为一个容纳丰富艺术品和文化遗产的场所,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去欣赏、学习和探索各种艺术形式。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博物馆艺术品及其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艺术品对公众教育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探究博物馆艺术品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将介绍博物馆的定义和作用,务求为读者提供对博物馆背景和目标的基础认识。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讨论艺术品对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博物馆如何通过提供教育服务来满足公众需求。

第四部分将专注于导览和解读服务在公众参观体验中的重要性,并阐述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论点和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议,展望博物馆艺术品及其公众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博物馆艺术品及其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艺术品对公众教育的作用。

通过分析博物馆提供的教育服务和导览解读服务,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实践案例,以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博物馆活动,并为博物馆发展和公众参与提供一些建议。

2. 博物馆艺术品及其公众2.1 博物馆的定义和作用博物馆是一种具有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艺术品和文化遗产的机构。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给公众一个学习、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空间。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博物馆能够扮演着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角色。

2.2 艺术品在博物馆中的展示方式博物馆将艺术品按照不同主题、时期或风格进行分类展示。

这种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每件艺术品的背景与内涵。

此外,博物馆还会使用不同形式的陈列手段,如灯光效果、布局设计等来增加观赏者对作品的感官体验。

2.3 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且紧密联系的关系。

博物馆需要公众参观与支持,而公众则通过博物馆获取知识、文化与美感享受。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作者:杜欣阳许传宏来源:《设计》2021年第23期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117-03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考古事业的大力投入与行业的不断发展,遗址博物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公众了解遗址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递历史文化与活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證,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以及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发展,遗址博物馆需要突破传统的展览思维与展览模式,不仅要做到对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更需要关注遗址及展品的阐释与文化传播工作。

如何活化遗址并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感,叙事作为一种可选择方法引入遗址博物馆空间设计中。

通过借鉴文学叙事思维,提出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策略,为遗址博物馆的发展与变革探寻新的途径。

一个有深度与内涵的文化空间,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也影响着观众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

一、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与叙事学的关联性遗址博物馆是指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

随着公众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遗址博物馆由“收藏导向”逐渐向“教育导向”与“体验导向”转变,期望以讲故事的方式满足观众的情感体验并驱动文化消费。

虽然文学叙事与博物馆叙事有着不同的载体与媒介,但是二者在叙事本质上类似。

美国叙事学者西摩·查特曼(Symour Chatman)将叙事分为故事与话语两个层次。

他认为故事是叙事表达的内容,话语是叙事表达的形式。

下文将基于查特曼叙事理论提出的故事与话语两个视角剖析遗址博物馆与叙事学之间的关联性与共性特征。

(一)二者的本质都是讲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够扣人心弦,获得情感的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叙事的本质是讲故事,是通过一系列体验来获取知识的方式。

博物馆的意义

博物馆的意义

博物馆的意义博物馆是为了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和传承文化遗产而设立的公共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还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

以下将从教育功能、提供文化娱乐、促进社会团结和传承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博物馆的意义。

首先,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作为一座开放给公众的知识殿堂,不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更扮演着教育人们历史、艺术、科学等领域知识的角色。

博物馆通过展览、讲解、导览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知识,丰富人们的学识,启发他们的智慧。

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博物馆是他们了解历史、培养审美情趣和拓宽视野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博物馆,他们能够深入了解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其次,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娱乐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娱乐已经产生疲倦,而博物馆作为一个富有艺术和人文气息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

在博物馆中,人们可以通过观赏艺术品、品味文化遗产、欣赏自然之美等方式来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杰作。

这样的文化娱乐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能够让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享受。

因此,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功能。

博物馆还具有促进社会团结的作用。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

在博物馆中,人们有机会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增进相互了解和团结。

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这种跨文化的互动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友谊,进而构建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

最后,博物馆的意义还在于承载和传承文化遗产。

博物馆不仅是收藏文物和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

通过对文物的收集、保护和研究,博物馆为后代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博物馆充当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让我们能够了解祖先的文化智慧,传承他们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意义

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意义

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意义近年来,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项目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不仅能够向公众展示宝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还能为参观者提供知识、启迪思考,甚至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的意义,并说明其对个体、社会以及文化传承方面所起到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知识领域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和主题的展览活动,使公众能够深入了解并学习到各个领域的知识。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而独特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展品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亲眼目睹、亲自接触这些展品,参观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的魅力和深度。

博物馆展览不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机会,更激发了人们对于知识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在博物馆展览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互动参与环节,如触摸区、体验区等。

这些环节通过模拟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记忆更加深刻。

例如,在科技类博物馆中,通过亲自操作科学实验设备,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且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因此,博物馆展览通过拓宽知识领域和提供实践经验,为人们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其他未知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启迪思考与审美价值博物馆的展览作为一个视觉、声音等多元感官刺激的场所,在帮助公众获得各种文化资讯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思考。

艺术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以及世界观。

通过观看和欣赏艺术品,人们可以思考作者的创作动机、背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样一来,人们能够提升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并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

除了审美价值之外,博物馆展览还具有启迪思考的功能。

一些特别设计的展览布置和呈现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参观者的思考能力。

例如,透过展品之间的关联或错位,引发参观者对于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方面多面角度的思考。

这样一来,博物馆展览不仅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场所,也是一个鼓励人们探究问题并思辨的平台。

建设博物馆 文明城市 意义

建设博物馆 文明城市 意义

建设博物馆文明城市意义
建设博物馆对于建设文明城市具有很大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意义:
1. 传承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通过展览和收藏文物、艺术品、历史资料等,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 教育与研究功能: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展览场所,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和研究的功能。

通过举办讲座、课程和研究项目等活动,使得人们能够深入学习和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3. 促进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博物馆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名片,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当博物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展品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4. 社会教育和文化传媒: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历史和文化的场所,也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传媒的平台。

通过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娱乐的机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5. 保护环境与可持继发展: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继发展的原则,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

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举办环境保护主题的展览和活动,促进公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引导人们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总之,建设博物馆有助于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形象,推动文化教育和研究,促进旅游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方面和意义。

博物馆的研究意义

博物馆的研究意义

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一、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现,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

通过这些文化展示,能够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辉煌成绩,并且以此作为激励,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从而为中华崛起而奋勇向前。

二、有利于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品格作为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结晶,博物馆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能够帮助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国观念还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学生树立一种求索的精神品格,并且通过文化展览及介绍,帮助他们建立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渴求历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

对于其人生规划和精神归属都有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正是有了博物馆的存在,才有了青少年对一种希冀的文化家园的建构。

三、有利于拓展视野博物馆是一种严肃、庄严的圣地,因为博物馆中所有展品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历史积淀所证实的财宝。

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人类文明足迹都印刻在文物之中,观览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视野、拥抱文化生活的方式,博物馆对文物的陈列,能做到声情并茂、图文共现,并且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观看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积淀的崇拜感和自豪感。

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从艺术到科学,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民族文化到异域风情,涉及到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人类及各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所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凝结,在这种文化体认下,必然能够催生出一种探索、创新的自我意识,这对其创新精神培养意义重大。

博物馆已经成为一部人类“百科全书”,博物馆作为一个获取无限知识的大讲堂,以史为鉴、以文明为基石,不断的开拓进取,培养深厚的创新精神。

博物馆个性化用户画像的构建及其应用

博物馆个性化用户画像的构建及其应用
用户画像的核心是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用户典型特征、完 成用户原型的标签化。博物馆场景下的数据源比复杂,包 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因此常用的短文本单模态 用户画像无法满足博物馆数据分析需求,需要建立多模态的 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作用流程通常包括用户数据采集、数 据预处理、用户画像建模以及数据可视化 [6],数据预处理的 准确度和用户画像建模的精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算 法的选择和优化,本文着重讨论博物馆用户数据的采集以及 数据的可视化。
3 适合博物馆环境的人体行为识别技术
图 1 博物馆用户画像静态数据 领域维度静态数据囊括了领域内能够反映出与用户相关 的其他实体属性和特征的数据 [9]。博物馆中与用户密切相关 的实体包括藏品、文创产品和基础服务设施等。藏品的名称、 出土地、时代、材质、器类、工艺、文化背景、展出位置、 参展经历、相关研究文章等是构建博物馆展品知识图谱的重 要信息要素,由展品衍生的文创产品的品类、功能、价格、 购买渠道等要素同样可以加入其中。 2.1.2 动态数据 通过注册信息获得的静态用户属性过于简单,结合实时 更新的多数据源动态用户数据能够构建更完整的用户画像。 动态数据主要是指由用户做出的具体行为产生的数据,博物 馆动态数据包括线上动态数据和线下动态数据两部分。 线上动态数据是将用户在博物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官方商城等移动端上的行为数据纳入数据集合, 信息要素包括预约、浏览、查询、评论、点赞、分享、购买 等线上行为发生的时间、内容、对象等。线下动态数据则主 要通过用户行为获取信息,涵盖了用户在博物馆建筑主体内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 100006 [ 基金项目 ] 本论文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 年馆级科研项 目《基于馆藏铜镜研究的微信小程序展示交互设计方案研究》 (项目编号:GBKX2019Y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符号知识:历史博物馆中的文化符号表达与展示

文化符号知识:历史博物馆中的文化符号表达与展示

文化符号知识:历史博物馆中的文化符号表达与展示历史博物馆是文化符号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文化符号的一个平台。

在历史博物馆中,文化符号是通过展品、展陈、解说和场景布置等多种手段表达和展示的,其中体现了文化符号知识的重要性。

一、文化符号在历史博物馆中的表达历史博物馆展示的是历史文化的物质遗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

首先,文物是文化符号的重要形式之一。

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有很多种类,如器物、书籍、图像、衣物、工具等等。

它们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文化符号的具体化。

通过这些文物,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气息,从中感受到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和生命力。

其次,展陈是文化符号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又一种表达方式。

展陈是对文物进行选择和布置,以展示历史文化的一种手段。

在历史博物馆中,展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构建历史场景的一种方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通过展陈,观众可以感受到文化符号的视觉、形态和情感特点,从而更好地领略历史文化的内涵。

再次,解说也是文化符号在历史博物馆中的表达方式之一。

解说是对文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注释和阐释的一种方式,也是展示文化符号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历史博物馆中的解说有很多种方式,如文字解说、音频解说、视频解说等。

通过解说,观众可以了解文物和历史事件的背景、内涵,以及文化符号所具有的种种象征含义。

解说不仅让观众了解文物本身,更是让观众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场景布置也是文化符号在历史博物馆中的表达方式之一。

不同的场景布置可以呈现不同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从而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历史文化。

例如,在仿古建筑的展厅中,可以通过布置传统家具、饰品等展品,展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气息。

场景布置不仅是一种风格展示,也是一种文化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好地领略文化符号的魅力所在。

二、文化符号知识在历史博物馆中的重要性历史博物馆是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符号知识的重要平台。

对博物馆展陈文本设计的认识

对博物馆展陈文本设计的认识

对博物馆展陈文本设计的认识
1.内容策划:展陈文本设计的核心是内容策划,其中包括展品的选择、展示
顺序、信息呈现等。

内容策划要遵循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同时要考虑到观众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语言风格:展陈文本的语言风格应当简练、易懂,尽量避免过于专业或生
僻的词汇。

同时,语言风格还要与展览主题和氛围相符合,以营造出更好的观展体验。

3.图文设计:展陈文本的图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字与图片的排版、
字体、颜色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考虑。

设计要尽可能地符合展览主题和氛围,同时也要考虑到观众的阅读习惯和视觉感受。

4.信息呈现方式:展陈文本的信息呈现方式应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和
图片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互动展示等方式。

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更新与维护:博物馆展陈文本设计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展览主题、
展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

这不仅可以保证展览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张华的博物志解读历史文化的智慧之旅

张华的博物志解读历史文化的智慧之旅

张华的博物志解读历史文化的智慧之旅博物志(Museum Chronicle)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张华的巨著,该书以博物馆文物为线索,深度解读了历史文化的智慧之旅。

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类文物,张华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本文将介绍张华的博物志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展示其中蕴含的智慧。

第一章:开篇序言在博物志的开篇序言中,张华提出了解读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智慧结晶。

通过博物志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张华呼吁人们在博物馆中广泛学习与参观,以拓宽视野,增强历史文化的认知。

第二章:从陶器中读懂古代社会风貌陶器作为古代生活用具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张华通过对博物馆中展出的陶器进行解读,揭示了古代社会风貌的智慧。

例如,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图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

又如唐代的三彩陶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饶。

通过陶器的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第三章:雕刻艺术中的历史变迁雕刻艺术是历史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表现着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更蕴含着一段段历史的变迁。

张华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刻作品进行解读,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例如,北魏时期的石窟雕刻以佛教故事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信仰与推崇。

而明代的石碑雕刻,则是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通过雕刻艺术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和发展。

第四章:纺织品中的社会制度纺织品作为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展示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物。

张华通过对博物馆中展示的纺织品进行解读,揭示了古代社会制度的智慧。

例如,辽代和元代的刺绣作品,展示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

而明清时期的绢帛,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蕴含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通过纺织品的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

博物馆数据监测的重要性

博物馆数据监测的重要性

博物馆数据监测的重要性引言:博物馆是保存、研究和展示人类文化、自然历史和艺术品的场所,承载着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的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依托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博物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数据检测是博物馆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将探讨博物馆数据监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一、博物馆数据监测的定义和内容博物馆数据监测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和解读博物馆内外部的数据,以获取有关博物馆活动、资源利用、访问者反馈等方面的信息。

数据监测的内容通常包括博物馆的运营数据、参观者数量、参观者画像、展览评估、数字化资源使用等。

二、博物馆数据监测的重要性及价值博物馆数据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博物馆展览评估: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策划、组织和开展展览活动。

数据监测可以帮助博物馆管理者了解参观者对不同展览的反应,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评估展览的质量和效果,为未来的展览策划提供参考。

3. 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利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将文物、艺术品等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向公众提供便捷的访问渠道。

数据监测可以了解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情况,如用户数量、访问时长、访问路径等,帮助博物馆了解公众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和喜好,调整和优化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4.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数据监测可以了解博物馆的经济收入、观众参观的消费行为、参观者的满意度等信息,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数据监测的基础,包括问卷调查、访客计数器、网络数据采集等,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在线调查、信息系统等多种方式进行。

2.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等,可以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

电视节目的视觉修辞实践研究——以《国家宝藏》为例

电视节目的视觉修辞实践研究——以《国家宝藏》为例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电视节目的视觉修辞实践研究----以《国家宝藏》为例舒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南武汉《〇〇74 )本文微信网页版摘要: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视觉修辞是指借助图像 和影像符号向受众传递劝服性信息和话语,以达到心理认知 层面上意义的生产与建构的传播行为。

本文以电视节目《国家 宝藏》为研究对象,采用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认同观”理 论,从舞美设计、视觉符号和影像叙事的三个维度来探讨视觉 景观上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对受众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电视节目 国家宝藏 视觉修辞 文化意象 文化认同〈国家宝藏》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 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至今已播出两季的内 容,前后共有17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加盟合作,参与展览演 出的文物多达54件。

凭借‘‘明星护宝”搭配“前世表演+今 世解读”的节目形式,〈国家宝藏 > 完美地杂糅了应用纪录片 和综艺的叙事特征,凸显出其形塑与固化视觉符号及文化意 象的艺术手法,让观众在感受国宝"生命”文化传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建构起对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一、视觉修辞:修辞学的视觉转向古希腊认为修辞,即策略性地使用语言,从而达到说服 或劝服的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修辞学得到了新的发 展,肯尼斯•伯克指出修辞在本质上应当是一种关系和规则 的建立,修辞不仅意味着使用意义规则,更意味着"创造”意义规则。

之后以伯克为首的新修辞学派便将修辞理解为一 种传播行为,所关注的对象已经超越了语言文字,它真正关 注的是一切符号的象征行为,包括语言表达和图像表达。

回顾我国修辞学发展的历程,笔者发现大多数的研究 都局限于语言符号交际或传播,较少关注其他符号的修辞交 际,尤其是图像符号传播。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像以 及其他视觉符号的传播在人类信息交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 越大。

博物馆的含义及文化意义

博物馆的含义及文化意义
长河中铅华的重 现,更是对人们审 视现代社会现实, 掌握未来方向, 具有跟重要的意义。
Page 11
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所体 现的重叠的展示空间与公园一体 化形成的地下一层的水和石的步 道,形成了象征这块土地的原风 《江户的河与山》。 现代主义艺 术风格雕塑对人们追求艺术的脚 步又增添了无限的遐想,无疑又 缩短人们对于艺术殿堂的距离感。
真正的艺术殿堂所展现的文化
意义在于它是历史的时代的精华, 真正吸引人们对之趋之若鹜是它 本身的博大精深。它对于现代文 学,绘画,建筑,音乐等多个领 域都有建设性作用,其原因不过,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二者存 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只有掌握 好传统艺术的精华,才能创造出 更优秀的物品。传统艺术的精华 又大部分被包括于博物馆文化中, 所以,归根结底,博物馆文化对 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Page 4
Page 5
如果从美术史学的角度出发,将一件重要的艺术作品 (比如古代的纪念性雕塑作品)从某种特定的基座乃至关系 颇为紧密的环境空间中搬离,纳入装饰的、人工的成分十分 明显的博物馆中的做法具有一种移位的甚至反历史的特点的 话,那么,从另一方面看,博物馆又确是对艺术作品的文化 能量的独特集结。同时,对艺术品的理想化的设定也是不切 实际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亲临实地鉴赏艺术品的原初风 貌,即使是美术史学者本人也未必能例外。博物馆以其公共 的乃至国家的性质集中地展示重要的艺术品正是一般观众接 近精英文化的一种现实途径。而且,当不同的艺术品一起汇 集于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时,其单个的文化属性就与其他的作 品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融合、互动和互补的关系,从而有可 能焕发出特别鲜明的光彩。
词源:希腊语Mouseion “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 缪司(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等的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 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Museum 才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我国古代没有博物馆之说。19世纪中期以来,到过西方的 中国人开始接触外国博物馆,他们把Museum译成“博物 馆(博物院)”。自此以后,博物馆之称逐渐通行于中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学】Museology在哲学领域,现象与本质是一对重要的基本范畴。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文化机构,可以说首先是作为一种现象而存在。

但另一方面,这种机构缘何存在,其功能何在,其本质和建构意义是什么,便会涉及到本质层面。

尤其是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而言,既有对展品基本信息的呈现,又有对展览主旨的升华,是在通过展览传达和表述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意即展览的表征和意义建构。

1 博物馆内涵与发展所谓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其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

之后国际博协进一步强调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将教育放至博物馆功能的首位。

博物馆作为一种能够适应多元文化形态、具备普世价值的理念与实践,其宗旨是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及其多彩环境。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公共博物馆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以理性、秩序、民族国家、公众教育等要素为特色的启蒙精神和以艺术、文学、地方、民间习俗等要素为特色的浪漫主义一直伴随着博物馆的历史发展[2]。

一方面,博物馆具有收藏和展示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作为“接触地带”(contact…zon s)的博物馆又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不断诠释和表征着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的意涵。

正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所蕴含的意义类似,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既反映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态势,也表现了当年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体概貌及社会热点,对世界各国博物馆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比如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就主题鲜明地强调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 信息呈现与表征策略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是文化主体,同时又是文化的对象。

文化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符号的创造。

所谓文化,究其本质乃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亚里士多德所谓“人是逻各斯的动物”可以理解为人是符号和文化的动物。

表征一方面涉及到符号自身与意图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又和特定语境中的交流、传播、理解和解释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表征呢?简言之,表征是通过语言生产意义。

《牛津英语简明辞典》给出了此词的两个相关意义:表征即描绘或摹状它,通过描绘或想象而在头脑中想起它;表征还意味着象征[3]。

这一方面显示了符号自身诸如大小、形状等本来含义,另一方面又与符号所在的社会情境以及人际交往有关,这也如同巴尔特所言的直接意指与含蓄意指。

因此,这里符号的原本含义也即直接意指的信息呈现,而与社会情境相关的文化意涵则对应了含蓄意指的表征。

对于博物馆而言,收藏与展示是博物馆的两大基本职能。

一方面,通过征集入藏使物品转换为博物馆藏品;另一方面,通过陈列展览又使藏品转换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展品。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博物馆作为主体,决定着某一物品是否入藏,以及如何展陈;另一方面,博物馆又会作为客体,在观众参观的过程中建构自己博物馆展览的理解。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是一种叙事,一种区别于文本叙事的实物叙事,是通过展品的排列组合来阐释和表达某一思想内涵。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展品首先有其基本的信息诸如名称、质地等,而展品背后的隐喻则是其意义阐释部分。

诸如新闻是在呈现事实信息,但新闻事实在厚度和纵博物馆表征:信息呈现与意义建构冯正国(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6)摘 要:博物馆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储藏载体,收藏和展示是其基本的功能。

一方面,要对藏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研究,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艺术或科技价值;另一方面,在藏品研究的基础上亦要对陈列展览进行深入研究,从意义建构的角度理解展览主旨。

从而结合博物馆观众进一步理解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理解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文章拟从博物馆藏品、展览及观众出发,在其基本信息呈现的基础上,试图探析其隐喻意义和表征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表征;意义建构作者简介:冯正国(1981—),男,山东日照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114Vol.128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深上远远不够,现代世界还需要社会科学对事实的呈现,把琐碎的现象勾连起来成为社会图像,在社会过程中理解人与文化,借以深刻地理解整个社会与文化[4]。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是如此,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展品基本信息的介绍上,而是通过对展品的排列组合对整个展览进行深刻的意义阐释,从展品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及科技等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展览主旨,诠释展览的思想内涵。

3 藏品与展品表征博物馆,从名字上看,便具有对物的属性的重视。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收藏的记录和反映人类社会及自然世界发展历程的实物证据,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

当然文物藏品也有局限,一是遗存零散,必须汇集才能得窥全貌;二是内涵不语,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正确解读。

藏品成为博物馆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于藏品本身所承担的价值[5]。

一件物品能够被博物馆征集入馆成为藏品,是因为此器物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与博物馆的发展定位相吻合,比如出土文物会满足历史类博物馆的征集要求,重大的科技发明创造更会符合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定位等。

当然,这只是物品或藏品自身所具有的基本价值信息。

而一旦入藏博物馆或参加展览,与展览的主旨相匹配,经过与不同展品的排列组合后又会表征和建构出不同的意义。

如前所述,一件物品能否成为藏品,对于博物馆而言要看其是否符合此博物馆的职责定位和发展规划。

物品进入博物馆成为文物藏品就会脱离其本来的存在环境,从大千世界进入了馆舍天地,这种物品存在情境的改变,会影响对其意义诠释的变化。

尤其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而言,由文物库房里的藏品转化为展品,对于文物藏品而言就是一个去情景化与再情景化的过程,意即脱离物品本来的环境而进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社会情境。

博物馆在筹备陈列展览过程中,对藏品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把握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更要对展览宗旨、线路、展品组合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进而能够从策展人的角度做出高质量的展览。

以一般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为例,一方面会有文物藏品的基本信息介绍;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文物展示,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会进一步地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这便是通过展品的组合陈列,通过物品存放情境的改变,由藏品基本信息的呈现表征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器物通过征集进入博物馆,进一步成为展览中的展品,对于器物本身而言就是一个情景再造或再情景化的过程。

所谓情景的改变,不仅仅是器物存在情境的改变,还会涉及一系列现代展陈技术的运用及展陈空间的再造。

情景化在展览中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手段,这种情景化表现的手段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而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

设计者要根据展览内容信息、历史脉络,争取每一处设计都有理有据[6]。

这种情景化的再造,既与展品自身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及科技价值有关系,也与博物馆自身的定位有关系,还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及策展人的知识背景、社会阅历等有关系。

4 公众与观众表征社会大众走进博物馆参观展览,转变为博物馆观众。

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观众作为主体,对展品及展览进行认知理解和知识构建。

另一方面,从策展的角度来看,策展人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引导观众进行参观和理解展览,从而又转换为客体。

在这种主客体的转化过程中,一方面会有展品及展览所本来呈现出的信息,另一方面又会有策展人及观众的理解和知识构建,从而将展览表征为不同的意义角度。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方式亦不仅仅是单向的静态学习,而是更加注重人与展览之间双向的动态交流,这也与新博物馆学理论所强调的由注重物向注重人的转变不谋而合。

表征以展品在博物馆空间中意义的再现实现了观众对展品的理解和解释,并建构了博物馆空间秩序。

观众是这种内外空间表征最直接的接触者与承受者,也是博物馆空间物品表征意义呈现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者。

一方面,观众在其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通过对展品的凝视实现了展品表征的作用;另一方面,观众将自身置于由展品的表征所建构的博物馆空间中,观众成为博物馆空间的型构者之一。

这种过程是展品意义生产与消费的过程,这种创造是展品意义叙述与实现的创造,而观众的存在,使得这种过程与创造结合在一起,通过系统化的表征,将物品以新的形态呈现在博物馆空间中[7]。

展览作为博物馆功能表达的主要方式,其所呈现在观众面前或是权威性的叙事,或是知识的表现和建构,也都会在观众的参观过程中进行重新的解构和重构。

5 博物馆与社会表征博物馆首先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具有收藏和展示的基本功能。

关于文化空间的理论,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探讨维度。

有国内学者指出,文化空间是人的特定活动方式的空间和共同的文化氛围,兼具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8]。

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博物馆一方面收藏和呈现了社会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表征了社会发展的秩序1152018.03(上)【博物馆学】Museology与逻辑。

通过博物馆所收藏的器物,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以史为鉴,从而为当下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借鉴。

与此同时,在熟知过去和当下良性运行的基础上,又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进而体现出博物馆所具有的文化性与时间性。

功能主义认为,某一事物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尤其是现代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信息呈现角度看,博物馆首先表现为一个收藏和展示人类文化遗存的建筑物或公共空间;从意义构建的视角看,博物馆则会因定位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意义表征。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肩负着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职责,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明魅力、传播世界文明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9]。

显然,不同的博物馆由于其职责定位的不同,从意义构建的视角看其价值诠释也会不同。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重要内容[10]。

博物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自然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结语综上,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的空间场所,博物馆场域亦是社会的缩影,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和运行逻辑。

一方面,博物馆收藏了人类历史的物证,以物证史进而明晰了人类的过去;另一方面,博物馆亦展示了社会的文化与价值偏好,继往开来进而预示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