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回顾旧知,思考问题——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维新派鼓吹变法图强,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以上活动的结果如何?中国的前途在哪里?(学生回答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于是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找学生朗读《学案》中“教学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生边阅读,边填空,师巡视一、阅读课文第一个子目——“《新青年》的创办”,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完成填空。
(学生介绍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再回答填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3、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及其论著:陈独秀《警告青年》,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孔子与宪法》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教材“引言”部分及“小字”内容,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四位代表人物加深印象;学到“鲁迅”这一代表人物时,联系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同时简介《狂人日记》,加深学生对重点人物及作品的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强调记忆,并指导背诵,当堂抽测,强化课中训练。
教学设计6: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2.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高度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
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10、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师: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请做出客观评价。
学生通过观看,初步理解: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杂志。
听老师讲解了解《新青年》的 及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稍加讨论,由于学生的理论基础低,难以理解,因此,主要听老师讲解这部分內容。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近代中国怎样才能走上富强之路?接着利用多媒体虚拟三个人物发言:左宗棠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说,发扬民权;孙中山说,实行共和。使学生初步认识:他们的愿望都没实现。加深印象,有助理解
★投影“武昌起义形势图”使学生观察并了解起义的经过。加深印象,形象直观。
★投影“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致敬”图片。形象直观,激起学生的想象。
2.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听老师点评、归纳。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7.某历史学习小组要查阅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下列刊物中,他们应选择的是( )
①《青年杂志》②《民报》③《新青年》④《每周评论》 ⑤《中外纪闻》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学生独立完成
多媒体展示
5板书设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主要内容。
前进(四)探究学习“新世纪的曙光”
引导学生观看《新青年》封面
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杂志?
讲解: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三方面:
(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对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产生了强烈影响。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课讲授: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 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 联系具体内容, 分析其作用与影响, 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 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三、教学策略1. 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 贯穿讲授法、讨论法,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 创设教学情境, 打通时空隧道, 再现历史抉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 撰写教案, 制作多媒体课件。
4.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三、教学策略1. 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 贯穿讲授法、讨论法,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 创设教学情境, 打通时空隧道, 再现历史抉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 撰写教案, 制作多媒体课件。
4.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1.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2.简讯他们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妇女解放, 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 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2.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为下面的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 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主要内容;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2.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3.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新文化运动有了解吗?你们觉得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主要内容;2.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3.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研究的代表人物。
四、整合讨论(15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介绍;2. 学生就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影响展开讨论;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意义?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文化运动;2.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和感悟。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和整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3)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思想大解放运动,感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胡适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鲁迅: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教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怎样的态度?
学生: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
教师:这种态度科学吗?
学生:不科学。
教师:对待不同文化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学生:促使人们向传统思想和文化发起了进攻。
教师:除了提倡民主和科学以外,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还从哪些方面向旧的文化发起了挑战和斗争?
学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展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蔡元培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胡适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教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宣传的?
学生:李大钊。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创办了《每周评论》。
教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三、不停探索不断进步
学生: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导入:播放《兰花草》,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欢快、清新、朗朗上口的兰花草,是上世纪初由胡适先生填词、谱曲的,今天我们听来仍简明清晰,可是在这之前无论是正式生活中的交流还是学校学习,都是文言文。
这样的改变,源于一场运动——新文化运动。
(板书:第9课新文化运动)二、推进新课师: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断破坏共和。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愈演愈烈。
文化领域里他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在他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里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同学们想一想,袁世凯为什么重新把儒家思想搬出来呢?(总结:自西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已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他这样做是为实现其专制、独裁,甚至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见小字部分)袁世凯诋毁民主共和,倒行逆施,妄图让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一时间复古思想到处泛滥。
当时的中国人愿意见到这种景象吗?人们会支持吗?()师: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向往的是民主。
所以袁世凯的行为是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的。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再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首先: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
其次,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
再次,(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阵地等知识吗?
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以谁的贡献最大?请说出他的主要成就。
5.出示材料:“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请回答:
①此文选自什么文章?作者是谁?
课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授课教师: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
二次备课
情境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价:积极意义
局限性
教后反思
优:学生听课认真积极,课堂效果较好,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缺: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理解不够到位。
补: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自主
探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时,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教学设计5: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在近代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人物,你知道有哪些是安徽籍的吗?学生思考回答今天我要重点给大家介绍两位人物幻灯2:陈独秀、胡适陈独秀,安徽怀宁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胡适。
安徽绩溪人,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生获得30多个博士头衔。
他们俩参与、领导了我国近代一次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今天,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脚步走进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走进新文化运动。
幻灯3:第9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是相对于旧文化而言的,是对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形成的封建文化的批判。
那么,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何要发动新文化运动?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1从这段视频中尼获得了那些信息?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再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2看了这段视频,尼认为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过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被广大的青年学生所接受,而我们的国民思想依然很陈旧;于此同时,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新旧两种思潮同时出现,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背景1.1 清末的社会背景在清朝末年,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西方文化的入侵、封建制度的腐朽以及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社会充满了危机和矛盾。
1.2 五四运动的启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文化的追求。
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动力。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1 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主张推翻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倡导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观念。
许多思想家和学者通过发表文章、组织讲座等方式积极宣传这些新观念。
2.2 倡导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现实、民主的文学思想,追求文学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著名作家鲁迅以及其他一些文学家通过创作小说、散文等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2.3 推动女权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平等、自由的性别观念,积极推动女性的解放。
一些女性运动家和作家通过文字和行动,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1 打破旧的思想体系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打破了旧有的思维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3.2 促进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对社会变革的追求,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进程。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者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3 培养了思想启蒙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人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对文化的敏感性,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实践和影响。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二、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中国近代社会的矛盾和危机;(2)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陈独秀、胡适、鲁迅等;(2)代表作品:《新青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3.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1)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2)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课堂讲授(1)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或代表作品进行研究;(2)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 课堂讨论(1)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展开讨论;(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 总结(1)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学习能力等。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2.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3.了解鲁迅、李大钊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4.结合课文中《新青年》的创办及其宣传、文学革命的发动及其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结合文言文的学习,与白话文进行比较,探讨白话文的兴起对文化传播和发动民众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经验出发,来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灵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随后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从历史角度,具体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避免片面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空泛议论,培养求真求实的学习风尚。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授课时,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同学能力差一些,学习兴趣不浓,学生知识视野狭隘,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02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鉴别理解: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 9 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第 9 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盛行的历史背景,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盛行的标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要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的锋芒瞄准孔教?
学法指导:以“背景-标记-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
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升梳理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
学习过程 :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虑达成以下问题: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
景:;;。
2、新文化运动盛行的标记:年;代表人物:、、
、。
旌旗和;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有:
;
;
;。
认真阅读第二个子目的内容思虑达成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
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
(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后播放影片)。
看完影片后,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杂志》、《新青年》,并简单介绍。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欢迎,先请四位做自我介绍。
然后我们请这几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
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读新文化运动的主旨。
(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
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回答。
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
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救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宣誓。
全体起立宣誓: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应当学习和继承他们那种敏锐的政治眼光、为维护祖国的进步,积极创造新事物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大国家!
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老师总结了一首歌谣,帮助同学们来记忆这一课的内容。
出示歌谣: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