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5 6 - 2 = 54 - 2
4 3 - 2 0 =23
- 20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6-4= 2
9-5= 4
7-3= 4
8-2= 6
26-4= 22 49-5= 44
87-3= 84
38-2= 36
30-10= 20
50-20= 30
38-10= 28
57-20= 37
70-40= 30 76-40= 36
60-50= 10
69-50= 19
57-3= 54 99-8= 91
65-4= 61 48-6= 42
89- 7= 82 26-2= 24
37-5= 32 75-4= 71
63-20= 43 46-3= 43
37-4= 33 72-50= 22
59-30= 29 28-7= 21
84-4= 80 96-60= 36
68 - 5 = 63 (箱)
从一共摘的68箱里 去掉剩下的5箱,就 是运走的。
解答正确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 这道题怎样 什么? 解答?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p71第5~6练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复习导入
口算。 35+4= 39
35+40=75
42+3= 45
42+30= 72
5+21= 26
50+21= 71
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 说说35+40 4你是 你是 么相同的地方吗? 怎样计算的。 5+ 440 =9 , 先算30 + = 70, 都是把相同数位上 30+5 9=75 39。 再算70 的数直接相加。
这两道题计算时 我是这样想的。 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烂熟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烂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优良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新课伊始由购物情境图导入,新知教学过程分三步完成。
一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操作中感悟新知;二是通过指名说、相互说、集体说口算方法的形式掌握新知;三是通过比较新知的异同点,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为后面持续性学习垫基础。
为促进新知内化,练习设计避免口算题的单一性,力求设计多样性、趣味性。
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合作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推理归纳能力,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
3、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磁带、录音机、写有算式的26个大苹果、六棵智慧树、写鸭和鹅比赛题的小黑板2块,评价学生“合作星”6枚,小红旗1面,鸭和鹅的头饰各5个,一张写有思考题的智慧王国图。
学具:写有口算题的练习纸(每人1张),每组准备一块小黑板,用来进行自评、互评的小“红五星”印章6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屏幕上出示例1的情景图,并让学生观察。
(如下图,图上两个小朋友说的话暂不出示)提问: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从图上能知道哪些信息?生:……2、你能具体说说每种玩具的名称和它们的价格吗?生:……3、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看到玩具价格后在说什么呀?(屏幕上同时出示两个小朋友说的话)4、买了一个大象玩后还剩多少钱?右边的小朋友说:“我有20元钱,想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左边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生:用减法计算(让学生口头列式)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购物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从静止的图片中获取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材64页。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1课时备课时间:2017年5月8日授课时间:2017年5月9日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授课人:马俊清课标要求:1.根据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数的运算。
2.能计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本课着重解决的是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把计算方法最后抽象到“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这一算法,以便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好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
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如何将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数学的抽象逻辑思维有机过渡,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的教育理念,我围绕“把握教材变化,创设有效数学活动”的主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优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那就是学生学新课之前已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也就是说学生能类推出本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劣势:但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
所以,赋予课堂生动的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成了教师的难点。
而且还会有几位学生还需要教师不时进行引导和提示,通过多次的实践慢慢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小学人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评课稿
小学人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评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听了某位老师教授小学人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这节课,感受颇深。
在此,我想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点评。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做得非常出色。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为学生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各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
再次,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尤其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我想对这节课提出一点建议。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总之,这节课是一堂精彩纷呈、充满活力的数学课。
教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希望今后能够听到更多这样优秀的数学课,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小学人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评课稿(二)在小学人教版数学课程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小括号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围绕情境展开,化难为易。
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由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减”的算理,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3.在对比练习中,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进行演绎,巩固了小括号的意义。
使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运算顺序,巩固新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铺垫1分钟口算比赛。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 10-6+2=12+6-5= 18-9-9=18+9-9=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
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有二,其一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二是采取比赛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无意注意有效地转移到有意注意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的意义。
(1)游戏探索一: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预设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够列出正确的
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0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一共有几名同学走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从10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师板书“10-2+3”,并引导学生思考。
预设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0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来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形象地演绎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的抽象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为解决改变运算顺序的教学难点作铺垫。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思考。
师:“10-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2)同桌讨论。
师: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画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预设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经过老师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这个难点,采取老师引导,小组合作以及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境图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10-2-3=5和10-(2+3)=5在计算时的区别是什么?不明白的同学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
(出示课堂活动卡)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这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的再次交流,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一些学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