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富意蕴又缥缈不定的诗歌意象——浅析《再别康桥》的意象美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接下来,为您带来“再别康桥意象解读”,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金柳:读出了柳树在夕阳下金灿灿的,就像新娘一样美丽,还仅仅是读到了七八分。

何以是新娘,而不是姑娘,女郎?想象一下迎新的场面吧,新郎见到穿着新嫁衣的新娘,是何等新异惊喜!诗人此番虽是再别,却睹旧如新,心中有一种初见乍逢的甜蜜的感觉,这一层感受,多半很快就能读得出来。

但是,这一诗节的重点是在三四两句,诗的意象,准确地说,不是金柳,而是金柳在“波光里的艳影”,她已经不是实物,不是客体,而是投影,是幻象,或者不如说,是时光流逝后遗留在诗人心头的幻影。

然而她依旧美丽、浓艳,似幻亦真,往往复复,抹之不去。

波光,既是康河的水,又是时间的流,时光带不走的,值得忆念的,何止是一草一木?新娘的艳影,也许更容易联想到人事,人物。

比如,有一个曾在康桥和诗人几乎朝夕相伴的人,此时已经离去,而且远嫁了;也许还有无数的离去、逝去、失去的,……那么,在睹无思旧,触景伤怀时,在康河的波光里,就不会叠印出她或他的影子吗?“波光”二字,融进了岁月流迁的无限怀想,“荡漾”一词,又是何等的柔情婉转、温馨缠绵啊!是的,在七个诗节里,写到水的就有四个诗节,这就不能不使人想起一个常见的比喻:“柔情似水”。

那么,朗读这一首诗就一定要“柔读”,要读得很温情,很轻柔,很浪漫才是。

彩虹:课堂上,不知为什么,竟很少听到师生一起品味那个“彩虹似的梦”。

多半是平平带过,仅只说到这是诗人昔日美好理想和对康桥美好回忆的比喻或象征,却没有注意到这个“梦”是如何呈现在诗人笔下的。

“梦”原是“天上虹”,是“天上虹”的“沉淀”。

“虹”是美丽的,然而短暂,虽然短暂,却也能幻化为永久,因为她会在“潭”(融入清泉)中“沉淀”。

在“水”中沉淀,也就是在“时光”中永存,哪怕已经“揉碎”。

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下面小编为你带来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篇1《再别康桥》这首诗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吟成了宛如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般的抒情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

1、动静相衬中见深情美:“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诗人离开无限眷恋的康桥,内心同样是沉重而压抑的,但这首诗总体上诗情的表述是含蓄的,有节制的,用词遣句尽力轻巧,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

不仅如此,诗人使用了绚丽多彩的语言,如“云彩、金柳、夕阳、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使诗在轻盈飘逸中浸染了诗人的缕缕情思。

诗人还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静谧清幽中给人以流动感,既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也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2、虚实结合间见离情美:诗人实写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康河如此美丽,怎不让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怎不让诗人“心头荡漾”,纵情想像?于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美梦“揉碎在浮藻间”,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诗人追忆往昔美好的“理想”,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欢迎阅读!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1】《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康桥性灵”滋养的结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再别康桥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再别康桥赏析一《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赏析二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国。

本来是准备去那里拜剑桥大学的罗素为师。

但他到了英国才知道罗素已不在英国,而到中国讲学去了。

而且,罗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剑桥大学除名。

后来,徐志摩经英国作家狄更生介绍,才得以进入剑桥大学读书。

此间,徐志摩认识了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他开始苦苦追求这位美貌年轻的才女。

为此,徐志摩解除了与前妻张幼仪的婚姻。

但不幸的是,后来的林徽因还是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结成了婚姻。

于是,一首《再别康桥》,把徐志摩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充分显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巨匠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首诗歌描绘了徐志摩在康桥与情人分别时的感慨,诗中表现出了浓厚的诗意美。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再别康桥》所呈现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在景物描写上展现出了诗意美。

徐志摩用了生动、细致的语言描绘了康桥春日的迷人景色,如“柔柔的白云,静静的浮在水中”、“那影子,静静的看着,又说着”。

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感。

与此他还通过对康桥如画般的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康桥的眷恋之情,使得整首诗笼罩着一层唯美的诗意。

《再别康桥》中的意境描写也展示了诗意美。

徐志摩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细节的刻画,勾勒出了一幅美丽多情的画面。

他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花无数”,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痛苦,让人感到无比的唏嘘和惋惜。

诗中还隐藏着深层的情感,如“拍手阑干问青天,六十年后又会是谁的归期”,透露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命运的迷惘,给人以百转千回的悲凉之感,这样的诗意美让人感到心灵深处的敏感和柔情。

《再别康桥》中的音韵美也给人一种诗意美的感觉。

徐志摩的诗行整齐,用韵工整,音调和谐,格调高远,语言流畅。

例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两句古朴自然、婉约抒情,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整首诗既有简单朴素的语言,又有高远大气的意境,让人不能自拔。

《再别康桥》以其诗意的文学风格,以深邃的内涵和多重的象征意义,给人一种意蕴悠长、华美婉转的诗意美感。

这首诗将康桥的风景、情感的琴弦以及离别的伤痛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美丽而悲壮的画面,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正是通过这种优美的诗学表现得以彰显。

再别康桥诗歌评论

再别康桥诗歌评论

《再别康桥》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唯美的语言描绘了徐志摩在留学英国期间离开康桥的感受和离别的伤感。

这首诗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从语言和形式上来看,《再别康桥》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朴素的形式,通过抒发离别的伤感和留恋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一共七节,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其次,从感情表达上来看,诗中蕴含着作者对英国康桥的怀恋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的真挚、深刻和具有共鸣力,是《再别康桥》得以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此诗是徐志摩因物而发抒写了再别康桥时的依恋之情。

全诗一共七节,总的说来,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此外,《再别康桥》既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感情,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文学现实。

例如,“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诗,正是25岁的徐志摩在离开康桥时的真实心情写照。

总的来说,《再别康桥》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喜爱。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别康桥》意象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一、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

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

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

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

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

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

物我一体,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虚实结合,以实衬虚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

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大有东坡泛舟赤壁时那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

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再别康桥》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绘画感与意境美是本诗的最大特色。

诗中意象众多,皆鲜明艳丽。

“物”与“我”、情与景和谐互渗,创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

所谓意境,即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

诗人为了创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强调了描写上的形象性与画面感。

诗中的夕阳、星辉、波光、艳影、榆荫等突出了光线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招摇、揉碎、荡漾、漫溯等又呈现出意象的动感。

诗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画,组合在一起则是整体和谐的艺术空间。

诗人在追求绘画美的同时还出色地把“我”与“康桥”糅合在一起叙写。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这里,“我”的依依惜别的形象始终在康桥的风姿中伫立。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康桥的波光艳影也无时无刻不印在“我”的心中。

这种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无分离造作之感的技巧,营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渗的氛围,达成含蓄冲淡、柔美婉约的古典式意境。

本诗的比喻奇异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

徐志摩曾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没了你的灵性。

”这话道出了诗人为何一再在本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原委。

诗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为物,以表达自己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如“我”与康桥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闪闪的康河。

这些比喻因缘而起、随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众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来的想象性联系又给人新鲜感。

此外,“河畔的金柳”与“夕阳中的新娘”,“悄悄”与“别离的笙萧”,他们之间的比喻关系却唤起陌生化的新鲜审美感觉,不落俗套且贴切自然。

诗意的自然描写再别康桥中的意象与描述

诗意的自然描写再别康桥中的意象与描述

诗意的自然描写再别康桥中的意象与描述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诗中情感浓烈,描写了作者对离别后的康桥的深深留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

本文将通过分析再别康桥中的意象与描述,展示其中蕴含的诗意的自然描写。

首先,再别康桥这首诗的开头就揭示了作者对康桥的追忆与思念。

作者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这种“轻轻”形容词的运用,使整首诗的氛围显得十分温和柔美。

在别离的瞬间,徐志摩将目光投向了身旁的自然景观。

作者通过描写康桥河水的清澈、古桥上的回荡响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

他写道:“康桥的河水,清澈透明,康桥的古桥,回荡的是,我倚柱而望的人们。

”这些描写使读者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水的澄澈与桥上回荡的欢声笑语。

接着,再别康桥中的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将自然景观与人情相融合。

他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这些描述不仅呈现了自然界的美丽,还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康桥停留的片刻,通过欣赏自然景色而沉浸在宁静和快乐中。

另外,再别康桥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作者写道:“尽管眼泪,湿透了衣襟,可我的心,却依然是欢喜的。

”这句意象深远的描述突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离别的思考。

尽管眼泪滂沱,但作者仍能从自然中获得安慰和欢乐。

这种借助自然景观以减轻内心痛苦的表达方式,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仰和对生命的肯定。

进一步观察再别康桥中的意象与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通过自然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依赖。

作者写道:“我曾经跨过这片土地,只要这片土地,我就永远属于逝去的岁月。

”这句描述强调了作者与康桥的深刻联系,通过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最后,再别康桥中的意象与描述还呈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无常。

作者写道:“长云暗起风声,萧萧下雨,而你,笑的如花。

”这句描写不仅展示了风雨交加中自然界的多变,也通过对“你”的赞美,将自然界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

《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分析

《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分析

《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分析作者:荆含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9期摘要:情和景相结合的心理画面,就是意象。

《再别康桥》感情真挚,意境丰富。

通过分析意境,揣摩感情,就可以领悟到作品的深厚内涵,体会到作者对康桥淋漓尽致的眷恋之情。

关键字:赏析意境情与景抒情诗歌中,情和景一般是不可分离的。

这情和景相结合的心理画面,就是意象。

它是抒情诗歌的第一位构成要素,是抒情诗歌的根基。

对抒情诗歌的分析,也应当从分析作品的意境入手。

徐志摩的重要代表作品《再别康桥》,感情真挚,意境丰富,生动鲜明,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尝试着从这部作品中作者独具匠心塑造出的那些独特的意境出发,曲径探微,抽丝剥茧,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细腻感情,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邃内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按常理,应该是先“来”,然后才会“走”;作者为什么却先说“走”,后才说“来”?为什么不说“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了”?我理解,首先,作品题目是“再别”,抒情的立足点是“别”,所以把“走”句放在了首位,起强调和引领的作用;同时,作者“走”时的感情,经过了重返母校的回味和酝酿,比“来”时更深沉、更复杂、更醇厚,所以更强调走。

从语法上讲,“正如”一词,表明后一句是状语,是前一句的附属部分,是为前句做补充、修饰和比较的。

怎样理解“轻轻”?无论是“来”还是“走”,都不愿打破康桥宁静温馨的气氛,都期望稍稍压抑自己激动的心跳,不愿让冲动的感情干扰领略康桥的心境。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作别”,即是告别。

但是,用“挥手”或“摆手”,不是更准确吗?招手,是召唤的动作,而不是分别的体态。

“招手”,哪里是告别,分明是召唤,在召唤康桥,在召唤康桥永远陪伴自己,永远印入自己的身心;永远陪伴自己,陪伴自己走遍海角天涯。

既是告别康桥,为何不是向康桥招手,而是向“西天的云彩”招手?“西天的云彩”,自然应该是康桥的象征。

可为什么这样比喻?夕阳西下,晚霞绚丽,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浅谈《再别康桥》诗中的意象

浅谈《再别康桥》诗中的意象

浅谈《再别康桥》诗中的意象浅谈《再别康桥》诗中的意象引言:诗人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篇浅谈《再别康桥》的意象及它的艺术形式,欢迎大家来阅读和评价!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

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

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逐节讲析并评价: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

《再别康桥》意象选择的古典美

《再别康桥》意象选择的古典美

《再别康桥》意象选择的古典美《再别康桥》意象选择的古典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是一首现代诗,但意象的选择却充满古典韵味,这些蕴含着独特含义的意象不仅为本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浸透了诗人无限眷恋的情感。

诗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草、星辉、沉默等意象的选择独具特色,既传统又有创新,营造了一种唯美的离别氛围。

在诗歌的第二节,诗人写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把柳树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夕阳下的柳树的美好姿态,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浓烈而温柔的爱。

在这里,诗人选取“柳”意象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古诗中的传统意象,被赋予了“离别”的特定含义。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便是士卒回忆当初离家时,庭院、村落细柳飘飞的景象:当征人与亲人都沉浸在离别之中时,路边的杨柳似乎也变得善解人意起来,那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柔枝,仿佛正张开温情的翅膀,想再与征人握手或拥抱,希望他能再多停留一会,杨柳依依正寓含征人不忍与亲友分别的依恋之情。

自此,这一含有依恋、留别内涵的“杨柳”意象,遂成为后代文学作品中描写亲友离别时常用的专有名词。

甚至到了唐代,还发展成为一种“折柳赠别”的习俗,“柳”因与“留”谐音,所以,亲人、朋友离别常攀折杨柳,以“折柳”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生命常在、早归故里的情感和愿望,通过攀折杨柳来抒发离别之痛,诉相思之苦,道平安之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通过夜中听《折杨柳》曲,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其中的灞桥柳色是年年送别的见证人;无名氏的《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烟柳织成愁”写出了离别的轻愁;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伤别名句……可见,在古诗中,“柳”是书写离愁别绪必不可少的“背景”或“道具”。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篇极具文学艺术欣赏的佳作,通过阅读体味全诗的情感表达,品悟出诗中所蕴含的推及平凡生命的博爱,尊重独特命运的自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因其语言洗练清丽,审美效应宽泛,意蕴丰赡动人等诸多特点被誉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引人注目。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与接受的最高层次是哲理层面的悟解,而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实就是对人生真相的窥破①。

我们试图通过阅读体验全诗的情感脉络,欣赏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起始语“轻轻的”词语轻缓、平和又抚人心弦,足见作者同“对象”的熟悉和亲近。

简单的“走”却能使读者即刻触动,一下子便联想起人生的际遇—“分别”的场景。

“正如”一词回转话意到“来”,通过对比,更反衬出“走”的百感交集。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招手”饱含“归来后”又将久别地内心表白,进一步铺陈出难以言表的眷恋。

硕士论文,人生意蕴。

“作别”勾起人生离别时无限的情愁,“西天的云彩”定然是作者在离别处看到的自然景象,太阳正慢慢的落去,留下那即将被黑暗湮没的余晖中飘散的多彩云朵;读者便会下意识的联想到在怅然若失中对美好事物无奈中地难以挽留的依恋,也能读出作者对作别对象的倾慕和挚爱。

作为全诗的首节,“轻轻的”采用复沓,清淡无奇却如蜻蜓点水,点拨得读者的思绪延绵,油然地顺着一字一字产生了与作者在情感融通中的“共鸣”。

作者开语就势点题,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能体味到离别者的丝丝愁绪,隐隐哀伤,牵绊得离别者(作者)是那道不明“来”后要“走”《再别康桥》的复杂情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河畔的”把景物一下由首节的“西边的云彩”远景拉到了近前,让开放的思绪聚焦在了“作别对象”上来。

“金柳”表明在斜阳中的柳枝都光彩四溢。

“夕阳”陪衬出了“新娘”的曼妙多姿、纯贞无暇、富有生机的气质。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分析《再别康桥》的意象

分析《再别康桥》的意象

分析《再别康桥》的意象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素以情思和意境之美为人称道,诗人是如何来描写的呢?抒情诗歌中,情和景一般是不可分离的。

这情和景相结合的心理画面,就是意象。

它是抒情诗歌的第一位构成要素,是抒情诗歌的根基。

对抒情诗歌的分析,也应当从分析作品的意境入手。

徐志摩的重要代表作品《再别康桥》,感情真挚,意境丰富,生动鲜明,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尝试着从这部作品中作者独具匠心塑造出的那些独特的意境出发,曲径探微,抽丝剥茧,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细腻感情,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邃内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按常理,应该是先“来”,然后才会“走”;作者为什么却先说“走”,后才说“来”?为什么不说“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了”?我理解,首先,作品题目是“再别”,抒情的立足点是“别”,所以把“走”句放在了首位,起强调和引领的作用;同时,作者“走”时的感情,经过了重返母校的回味和酝酿,比“来”时更深沉、更复杂、更醇厚,所以更强调走。

从语法上讲,“正如”一词,表明后一句是状语,是前一句的附属部分,是为前句做补充、修饰和比较的。

怎样理解“轻轻”?无论是“来”还是“走”,都不愿打破康桥宁静温馨的气氛,都期望稍稍压抑自己激动的心跳,不愿让冲动的感情干扰领略康桥的心境。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作别”,即是告别。

但是,用“挥手”或“摆手”,不是更准确吗?招手,是召唤的动作,而不是分别的体态。

“招手”,哪里是告别,分明是召唤,在召唤康桥,在召唤康桥永远陪伴自己,永远印入自己的身心;永远陪伴自己,陪伴自己走遍海角天涯。

既是告别康桥,为何不是向康桥招手,而是向“西天的云彩”招手?“西天的云彩”,自然应该是康桥的象征。

可为什么这样比喻?夕阳西下,晚霞绚丽,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这迷人的意境,实指当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自己此时此刻变幻摇曳的心情。

为何用“西天”,而不用西方或西边?“西天”一词在中国不仅表示方位,而是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专有名词,在佛教净土中象征着极神圣、极高尚的境界,是让人的精神和灵魂依的归宿,是人人都向往的极乐世界,是天堂的代名词。

论《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作者:谢昊运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8期摘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要想加深对其诗的理解,分析诗中意象是关键。

本文通过介绍云彩、金柳、笙箫、青荇、波光以及天上虹这些意象,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情感意义,为《再别康桥》的读者加深理解本诗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再别康桥》意象象征意义诗歌中的象征对于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着重要的意义,读者要想全面地、透彻地了解一首诗,要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1]这首诗除了遵循“三美”主义外,还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意象美。

读者通过对《再别康桥》中意象的仔细分析,可以体会当时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

对于意象,无论是客观的意象,还是主观的意象,它都暗含着诗人的情思,具有艺术生命。

《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应用的意象有云彩、金柳、笙箫、青荇、波光、天上虹,通过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利于读者全面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云彩在这首诗中,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都提到了“云彩”,其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象征着飘逸和洒脱。

[2]诗人在第一小节中,写到“我轻轻地招手/作别天边的云彩”,这句表面显示了作者的洒脱之情,但是,通过阅读全诗,读者可以看出诗人心里浓浓的不舍。

表面的洒脱与内心的不舍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惆怅。

诗人曾经说过“我的眼是剑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诗人与康桥告别不仅仅是与母校告别那么简单,他是要与康桥理想告别,与康桥文化告别。

试想,给了他如此影响的康桥,诗人又怎么可能那么潇洒。

“云彩”这一意象,表面上让人看到诗人的潇洒,实则反衬出诗人的不舍。

二、金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诗人应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康桥的美景。

夕阳下,柳枝随风轻轻摇摆,柳树倒映在波光闪闪的河面上,像一位娇媚的新娘。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看出在诗人的眼里,康桥的一景一物都是动人的,这样的美景,这样的地方,诗人又怎么舍得离开。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再别康桥》是中国近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这首诗,徐志摩向读者展现了他对康桥的深情眷恋,并运用了丰富的诗意美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作以其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诗的结构、语言、意象和意境等方面来解读《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

徐志摩通过《再别康桥》中完整的结构展现了诗意美。

整首诗共分为四段,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首段描写了诗人告别康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不舍;第二段描绘了在康桥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和留恋;第三段描绘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冀和向往;最后一段则是诗人离开康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永远的怀念和眷恋。

整首诗通篇七言诗,每句诗都平仄相间,字字押韵,表现了诗人的思绪跌宕流连,情感的起伏变化。

这种起伏跌宕的结构使得诗意美得以得到充分展现,给人以深刻而细腻的感受。

徐志摩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意美。

《再别康桥》中的语言表达十分考究,富有诗意美。

诗中用词优美,语句流畅,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眷恋。

“清晨入村鸟唱晨”、“余音袅袅”、“钟声一过扁舟儿”、“还似去年春风里”,这些诗句都运用了富有音韵和节奏感的词语,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通过这些语言的运用,徐志摩成功地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真情流露。

徐志摩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意美。

《再别康桥》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诗中的草色、莺声、春风、梧桐树等自然景物,以及钟声、扁舟等人文景物,都成为了诗人情感表达的意象化载体。

这些意象丰富而深刻,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徐志摩成功地唤起了读者内心最深处的共鸣,使得诗意美得以得到充分展现。

徐志摩通过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意美。

整首诗以诗人离别康桥的情感为主线,辅以对康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意境丰富。

在诗中交织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

深富意蕴的意象之美

深富意蕴的意象之美

深富意蕴的意象之美作者:陈少兵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3期摘要:《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对多种意象的细腻描绘,使诗歌营造出了一种柔美淡雅、细腻缠绵、飘逸洒脱、深富意蕴同时又略带伤感出的梦幻般意境,给读者一种迷醉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意象意蕴美审美体验意象是我国诗学的重要概念,并在抒发情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不管意象是客观物象还是主管情意,它都已不是一般的物象,而是渗透着诗人情思、具有了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作为徐志摩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是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有些带有刻意性质的追求。

他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并使生活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他的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而诗中的意象更是诗人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正是诗人独特意象的选取,以及对多种意象的细腻描绘,诗歌营造出了一种柔美淡雅、细腻缠绵、飘逸洒脱、深富意蕴同时又略带伤感出的梦幻般意境,给读者一种迷醉的审美体验。

在诗歌之中出现了“云彩”、“金柳”、“青荇”、“虹”、“星辉”、“笙箫”、“夏虫”等多种意象,这些都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这些虚化的意象与诗人心中真实的情感,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

通过情感化赋予客观物象以感情色彩,使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而全诗更显得飘逸而具有灵气。

在诗歌的首尾两节中,诗人借助与“西天的云彩”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

“云彩”这个意象的选择可谓独具匠心。

“云彩”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象征着自由闲适、飘逸洒脱,同时又带有些孤独落寞。

《再别康桥》意象分析

《再别康桥》意象分析

《再别康桥》意象分析《再别康桥》意象分析《再别康桥》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再别康桥》意象分析,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金柳:代表柔美,在古语中表里别之意。

这里充分体现了他对康桥的依恋。

潭水:作者把他比作天上虹,正是对此潭水的赞美,也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星辉 :表示诗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新中国充满希望而后来“但我不能放歌”把整首诗从美好带入失落,哀伤。

说明现实与理想有很大差距,从而显示作者的感情。

最后“悄悄的我走了”与前面“轻轻”产生对比。

“轻轻”是指动作方面。

而“悄悄”是作者心境的表达。

离别对于历代文人墨客而言,多以述说悲伤情绪为主,例如:柳永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王实甫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维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骆宾王有“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现代诗人徐志摩试图从离别的悲伤情绪中解脱出来,他在诗句的意象选择上显得独具特点。

其一,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

“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流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其二,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却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具有轻轻飘动并且速度很慢的特点,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由徐志摩所作。

它是徐志摩在离开剑桥前对康桥的告别之作。

这首诗以洒脱自然的笔触写下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缅怀,表达了失去爱情后的无限思念与痛苦,从而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美,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自然而然的笔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自然洒脱的诗,写景、抒情、议论自然融为一体。

徐志摩以饱满的情感和自然的调子,借助自然的意象和自由的艺术理念,将描绘康桥的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融入于同一个构架上,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缅怀。

首先是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徐志摩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充满了少年时的奔放和自由。

如“狂风卷起层层浪”,“牵牛花会挂满枝”,“横楣十里”的描写,皆富于生活气息,有朝气、有活力。

每一个意象都洋溢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诗歌配合自然条件随意流畅的节奏,具有浓郁的自然情感,和诗歌自由灵动的风格完美贴合,共同构成了这首优美的诗歌。

其次是诗歌中自由的艺术理念。

徐志摩极力追求自由的艺术语言,在诗歌中尽显了自己的风采。

他舍弃了俗套的文学语言,以一种自然又深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伟大的情感。

在这种音乐般的悠扬流畅的诗句中,看似没有修辞,实则各种艺术手法巧妙地应用其中,诗人的自由语言其实是雅俗共赏的,没有孤立,又不失真切,与读者的心理反应达成了一致。

二、深情而痛苦的思念《再别康桥》的主题是“离别”,这是因为徐志摩即将背井离乡,离开康桥回国,这样离别的感触深深地植根于诗歌之中。

因此,这首诗充满了深情和痛苦的思念。

徐志摩将思念和痛苦嵌入到康桥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唤起自己对康桥的牵挂,从而表达出了失去爱情后的无限思念与痛苦之情。

诗歌中“泪眼”、“相逢”、“多情”等词语,表达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深情厚爱,同时也出现了离别的感触。

这样的抒情表现使人产生一种深情的感受,在情感层面上,我们仿佛也能感触到徐志摩的伤感之情。

三、独特的诗意美《再别康桥》在表现自然、情感和思念痛苦的同时,还有一种独特的诗意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 诗 学 的 重 要 概 念 ,在 占代 诗 人 就 已经 非常 注 意 意 象 的创 飘 逸洒 脱 的情 怀 ,诗人 离开 康 桥 ,轻 轻挥 手 向西 天的 云 彩作
作 、意 境 的营 造 了 。例 如 杜 甫 的 《旅 仅 I}j怀 》 “细 草 微 风 别 ,表 面 体现 出洒脱 的 情怀 ,但 是 诗 人真 的 能没 有感 伤地 放
迹板 桥霜 ”。这 些 诗歌 通过 意 象 的叠加 、跳跃 、缀连 ,营造 人 》 )的诗 句 吧 。诗人 在 剑桥 的留 学经 历对 他 的人 生影 响很
出优 美 的意境 。徐志 摩 精通 古 典诗 文 ,在现 代诗 歌 的创 作 中 大 ,他在 剑 桥 受到 了西方 浪漫 主 义 、唯 美主 义 诗歌 的影 响 ,
《再别 康桥 》 中 l上I现 了 多个 中 国传统 诗 歌 的原 型意 象 ,
“三 美 ”理 论主 张外 ,还 体现 出 了诗 歌 的意 象 、意境 美 。袁 像 云意 象 、柳 意 象 、笙箫 意 象 、青 荇意 象 等 ,它们 柔 美淡雅
行霈 先 生在 《中 国诗歌 艺术 研 究 》中 说 : “意象 是融 入 了 主 而 义深 富 意蕴 。
也 深 受传 统诗 学 影 响,注 重 意象 美 。 《再 别康 桥 》 中的物 象 开始 创 作诗 歌 ,并 _Ij_在 剑 桥树 立 了 自己的人 生理 想 、政 治理
融 入 了诗 人主 观 的情 思 ,创造 出 了更为 优美 新颖 的意 象 。这 想 。他 曾说过 :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
岸 ,危 樯独 夜舟 ”;Fra bibliotek陆游 的 《 俐 贸》 “楼般 夜雪 瓜 洲渡 , 铁 下 ~一切 ,潇洒 地 离 开吗 ?笔 者 认为 诗人 眼 望 艏天 的云彩 时,
马 秋风 大散 关 ” :温庭 筠 的 《商 【JJ 仃 》 “鸡卢 茅店 ,Lj, 人 可 能会 想 到李 白 “浮 云游 子 意 ,落 日故 人情 ” (李 白 《送 友
观 情 意 的客 观 物 象 或 者 是借 助 客观 物 象 表 现 出 来 的 土 观 情
(一 )云意 象
意 。 ”不 管意 象 是客 观物 象 还是 主观 情 意 ,它 都 不是 一般 的
诗 歌 首尾 处 ,在 诗 人 向康桥 告 别 时都提 到 了 “云彩 ”。
物 象 ,它渗 透 着 诗人 的情 思 ,具 有 艺术 生 命 。意象 是 我 国传 云意 象 是 中 传 统 诗歌 中的原 型 患象 ,它 象 征着 自由闲 适 、
鬃 中觥当 文 硼
深 富 意 蕴 又 缥 缈 不 定 的 诗 歌 意 象
一 一 浅析 再 别康桥 的意 象 美
。潘 丽娜 谢 灵
摘 要 : (《再 别康 桥 》在 继 承 中 国传统 诗歌 的意 象创作 方 法 的 同时 又有 所创 新 ,创造 出 了柔美 淡 雅 、深 富意 蕴和 迷 离闪烁 、缥缈不定的意象,为诗歌 营造 出细腻缠绵的梦幻般 意境 ,给读者一种迷醉的审美体验 。 关键 词 : 《再 别康 桥 》 意象 关 深 富 意蕴 缥缈 不定
《再别 康桥 》 是我 国现 代 著 名浪 漫 主义 诗人 徐 志摩 的 代 些意 象 或柔 美 淡雅 、深 富意 缔 或迷 离 闪烁 、缥缈 不 定 。
表 诗作 。 诗人 一 生追 求 “爱 、 自由、美 ”,他 的诗 作 无不 体
一 、 柔美 淡 雅 、深 富意 蕴 的 意象
现 出对 美 的追求 , 《再别 康桥 》 也不 例外 。这 首诗 除 了遵 循
得 到最 终 确立 ,成 为 自觉 的生 命哲 学 。
[2]穆 旦 : 《穆旦诗 丈集 第二 卷 ,北 京:人 民文学 出版社 ,
不妨 这样 认 为 ,1976年 的 《春 》是 比早 年的 《春 》 “更 2006年 版 ,第 41—4 2页。
广 大 的综合 ”,是 其 内在 生命 诗 学在 历尽 沧 桑后 的 守与积 【3]周 珏 良 : Ⅸ穆 旦 的诗 和 译 诗 》 , 一 个 民 族 已 经起 来 :怀
淀 、深化 ,也是 在 缪斯 的眷 顾 下 ,他 生命 的季 候 感对 其 最后 念诗人翻 译 家穆 旦 , 南京 :江 苏人 民 出版社 ,1 9 8 7年版 ,第
~ 个轮 回 的浓 烈 而 “悒郁 ” 的诗 意启动 。周 珏 良 《穆 旦 的诗 2 5页 。
和 译 诗》 这样 谈到 穆 旦 晚年 诗作 : “历 尽沧 桑 ,不 无 悒郁 , [4】穆旦 : 《穆旦诗 文集》 第二卷 ,北京:人 民文学 出版社 , 但 决 不颓 唐 ,格 律 更严 谨 ” , “颇 有 悲 剧崇 高 之 美 。 ”t3 这 2006年 版 , 第 5 6页 。 种 似 乎 “无意 问 ”没 再刻 意 区分 现代 与 传 统 的提法 透 露 了
还烧 着一 点火 ,/且 让我 们暖 暖地 聚会 。 ”意志 在这 毁灭 的边 的 生 命体 验 面 向 世 界 、面 向诗歌 , “ ‘机 智 ’ 的 渗入 ”和 缘看 到 了 自 己的不 可穷 尽 ,显 然是 “我悒 郁 地珍 惜 这生 之进 “感情 的完令 的抒 放 ” 存 这 已经 是 盐之 于 水 。 攻 ” 的结 果 ,是 对 生命的 完令 肯 定,包 括其 中必 然的 难 和
种微 妙 的信 息 :纯 粹 以丰 富 (当然包 含着 它 的痛 苫:)而 深 厚
毁灭 。尽 管穆 旦 早年 就 曾 以季 节 (自然 ) 苦说生 命 ,但 通过 注 释 : 上 面 的梳 理 可 以看 出 ,只 有 剑 了晚 年 , 这 种 “生 命 的 季 候 [】]穆旦 : 穆旦 诗文 集》第二卷 ,北京:人 民文 学出版社 , 感 ”、这 种意 志抗 衡 命运 追 求 自由的生 命 诗学 才成 为 系统 , 2 006年 版 ,第 92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