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 吴南京 的怎样学习《黄帝内经》 全身震颤抖动

合集下载

奇妙的颤抖养生功

奇妙的颤抖养生功

奇妙的颤抖养生功
一日抖三抖,能活九十九。

古往今来,人们通过拍打、抖动、颠簸等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治愈了许多慢性疾病,增强了体魄。

下面两种中医颤抖养生功,如果坚持每天练习,会感到精神饱满,活力增加。

(1)颤抖功。

基本要领是先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眼睛微闭,面带笑容,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手心向里,然后双腿上下颤抖,带动全身有节奏地抖动起来。

每次颤抖10~15分钟,每天进行1次,可于早晨在空气新鲜的草坪或树林里进行,没有这个条件的,也可在自家的阳台上进行。

(2)颤抖操。

具体操作是:先喝1杯开水,仰卧于床上,枕头不可太高,全身放松,双手放在体侧,掌心向下,双脚靠床伸直。

然后,双手向上举起,与身体垂直,各指轻轻分开;接着,双脚也向上举起,尽量与身体垂直。

此时,双手和双脚同时轻轻颤抖,每天早晚各练1次,每次2~3分钟。

颤抖操通过手、脚上举和颤抖,激活四肢的毛细血管,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

练习颤抖养生功时,抖动的频率和时间因人而异,只要没有不适之感,抖的快慢和持续时间长短,都不会产生副作用,更没有什么偏差。

益寿延年颤抖功

益寿延年颤抖功

益寿延年颤抖功俗话讲得好,百练不如一走,百走不如一抖。

晒抖功是民间正骨医师崔同兴先生传授的养生小功法,有补阳气、祛寒湿、舒筋脉的作用,可使经脉气血通畅,适合于阳气不足、寒湿偏重的人群,也适合于颈肩腰背不适的“久坐族”。

晒抖功中的抖动法与八段锦中的“背后七颠百病消”有些类似,单纯抖动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踮脚抖动同时晒太阳,借天之阳气补人之阳气,养生保健作用更为强大。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决定着人体的生死。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人体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行动敏捷、身体强壮。

阳气充足,人就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在损害着人体的阳气。

过食寒凉、夏天过多吹空调、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使得现在阳气不足、寒湿偏重的人们越来越多,其表现有身体疲乏困重、精神体力不好、白天犯困、晚上则失眠多梦;经常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或黏腻、容易腹泻;女性白带增多、痛经;四肢关节疼痛、颈肩腰背酸痛、小腿抽筋等症状。

晒抖功可畅通气血、益寿延年“万物生长靠太阳”,温暖的阳光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

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还可以促进对维生素D 的吸收,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通过晒和抖,人体接受阳光的普照和恩赐,把身体的寒湿排出去,把失去的阳气补起来。

这个方法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晒太阳补阳气也不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脚趾是足三阴(肝、脾、肾)和足三阳(胆、胃、膀胱)经交汇的地方,操作时两脚十趾抓地,可刺激脚趾部位的阴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活动并改善其功能。

人的腿部肌肉发达,肌肉中又有大量血管,在上下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紧一松。

中医 吴南京 的怎样学习《黄帝内经》 全身震颤抖动

中医 吴南京 的怎样学习《黄帝内经》 全身震颤抖动

中医吴南京的怎样学习《黄帝内经》全身震颤抖动怎样学习《黄帝内经》转载自中医吴南京中医学史上,按《汉书》的记载还有《白氏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等书,但都已失传,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医学专著只有《黄帝内经》一书,可以说《黄帝内经》是现存中医典籍中最早的一部专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精典之一,它形成于战国时代,积累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医学精华,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历代医家所必读的一部医学巨著。

本书以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把天文、地理以及生理、解剖、诊断、病理、治疗等知识编著而成,建立了中医学的基础体系,成为了中医学两千年的基础理论,也是每一个中医学者进步的必学之书。

但由于《黄帝内经》的文字深奥,内容庞杂,读起来非常难懂,确有注释的必要。

由于所以历代名医都认真的研究过本书,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还在认真的研究本书。

从历代对《黄帝内经》研究专著的书籍来看,最为著名的有如下。

隋代名医杨上善,对《黄帝内经》有着较深研究,他取《黄帝内经》的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一书,共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是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

《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

本人曾买了一本,但没有花多大精力去学习,只是看过一遍。

现在流行的《内经》是唐代王冰所注,但从时间上来说,杨氏是隋代人,出生比王氏早,所以杨上善所编的《黄帝内经太素》可以说是现在最早的《内经》了。

大学教材《中国医学史》以及其它诸多论述,说到了元代名医罗天益在其师李杲授意下,将病症及其治疗按照《内经》的理论体系,予以分经类编成书《内经类编》,但已佚,我们现在不能见其貌了。

明代名医李中梓,他一生精研《黄帝内经》。

他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抓住了《黄帝内经》的重点,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

2024/1/15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2024/1/15
中医内科学
辨证要点
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 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瘀 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 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 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多为实证;颤抖 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 遇烦劳而加重者,多为虚证。但病久常标 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
2024/1/15
中医内科学
治疗缓则以治本为主,急则以治标为主。治 本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治标 予熄风,祛痰,化瘀。
临床各种证型均可适当配伍熄风止颤之品。 风阳内动者,宜潜阳;痰热动风者,宜清热 化痰熄风;气血亏虚者,宜补益气血;髓海 不足者,宜填精益髓;阳气虚衰者,宜补肾 温阳。
对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灵 活变通。本病为难治病证,部分患者呈逐年 加重倾向,因此,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 调摄。
2024/1/15
中医内科学
常用药 熟地、当归、白芍、人参、白术、黄芪、茯 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肉桂助阳,鼓舞 气血生长;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止 颤;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
加减 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应化痰通络止颤, 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 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 仁、柏子仁; 气虚血滞,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 丹参、桃仁、红花。
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
人战振,宜定振丸。”中肯地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
20点24/1/、15 预后和治疗。
中医内科学
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 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 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 外又指出:“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 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清上 补下”。 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 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 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I临床实践,对 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 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 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 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医学典籍,其中以黄帝为代表的伟大的养生家观念,在今天仍然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之中。

而该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首先,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关键思想是“以气开山为主”。

黄帝说:“有气无形,乃四时之所致,有形无气,乃六气之所支。

四时所致者,即先天之气,为人之本,六气所支者,即后天之气,为人之命。

先天之气既然而已,后天之气又若何?后天之气,即人人保养自身气机及对外界环境气机的变化调节。

”也就是说,一个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包括调节人体内外气机,需要定期、系统地做运动。

其次,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方法是“调遣散步”。

黄帝认为,步行是循环、调节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他说:“散步宜有节制,节制即以三节为一,即行三步停三步。

行三步,提气上升,停三步,气可纳于丹田。

”这里的“提气”指的是呼吸;“纳于丹田”意思是把呼吸的气体归入丹田,以此调节身体的状态。

此外,他还强调了运动时的频率、节奏、阻力、热量等必须适度,要视人的体质而定,而不是一视同仁。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不但有效、可行,而且深入浅出,涉及实践中的诸多细节,是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学说。

它认为,要想获得身体健康,必须注重气机的调节,因此它强调散步练习和提气,以防一时缺乏锻炼而引发疾病,提倡养成每日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延缓衰老。

此外,在中国古代,运动养生不仅仅是指运动,而是一种完整的养生科学,括体操、武术、舞蹈、钓鱼、游泳等全方位的身体活动,除了重视身体卫生,还重视心理卫生,注重心态平和。

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健康养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若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坚持每日定期运动,并坚持适度的原则。

若是夏天,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主要以散步、慢跑等轻柔运动为主;若是冬天,建议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但也要坚持适度原则,以免运动量过大影响身体健康。

学习《黄帝内经》五步法

学习《黄帝内经》五步法
D0I : 1 0 . 1 6 4 6 6 / j . i s s n 1 O 0 5 — 5 5 0 9 . 2 0 1 6 . 1 0 . 0 1 7
F i v e S t e p s L e a r n i n g Me t h o d o f I n n e r C a n o n o f Hu a n g d i Z h e n g Ho n g b i n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C o l l e g e o f B a  ̄ i c Me d i c l a S c i e n c e s ( 3 1 0 0 5 3 ) A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e p r i m a r y o b j e c t i v e o f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e a r n i n g me t h o d o f I n n e r C a n o n o f H u a n I g d i a n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s t u d y i n g c l a s s i c s o f T C M. 【 Me t h o d s ] T o s u mm a r i z e t h e e x p e i r e n c e f o t e a c h i n g a n d p a t r i c i p a t i n g i n q u i z o f I n n e r C a n o n o f Hu a n g d i ; t o c o n c l u d e r e a d i n g ,

从中医角度带你认识特发性震颤

从中医角度带你认识特发性震颤

从中医角度带你认识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从中医角度看其发病主要累及肝、肾、经脉,肝肾阴虚是发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风、火、痰、淤疾病之标的根源所在;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的范畴。

颤证的主要发病原因有:肝风内动、肝郁气滞、气血亏虚等情况。

“肝风内动”是颤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风”擅动而不拘,“颤”就是一直在动,而这类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动摇不定的,有时候身上还有麻木感,还有时会有虫行的感觉,而这些症状的类型和自然界的“风”有相似的地方,按照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就称之为“风”。

而这种“风”又是由于机体内部所引起的类似动风的现象。

而肝主经脉,《内经》上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这一类的症状我们将它归纳于:“肝风内动”的范畴。

又因肝风内动主要是由于阴虚与血虚有关。

肝主经脉,经脉在动,所以是肝脏阴虚,肝属木,而肝脏的阴虚又是由于长期的肾阴虚所引起的,即阴虚是由于肝肾阴虚所致。

而这类患者多操劳过度,长期操心劳神又暗耗心血,所以造成了血虚。

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虚的人常常伴有气虚,所以就造成了气血亏虚。

不论是气血亏虚还是肝肾阴虚都会导致人体的经脉失养,经脉失氧就会导致经脉的震颤,经脉的震颤表现在体表就会出现类似于肢体震颤,麻木或者是虫行的症状。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滋补肝肾、气血双补,从而使得经脉能够等到阴液、气、血的正常濡养,当经脉得到正常濡养之后也就不会抖动了,即达到熄风止痉的目的。

又因为这种疾病的时间往往都比较长,也就常常伴有血瘀和痰瘀,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佐以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

百草熄风饮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将将“颤证”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先控制病情不继续发展,避免了病情持续发展带来的危害。

避免引发焦虑症、抑郁症、书写困难,喉肌受累影响正常说话和发音第二步,调节脏腑功能循环机制运行,药物持续作用修复损伤的脏腑功能,使之逐步恢复至正常工作运转。

[转载]抖动功

[转载]抖动功

[转载]抖动功抖动功--瞬间强身强肾秘法(治肾虚的不传之秘)“一日抖三抖,活到九十九”。

此功最早源自于佛家秘禅功法和道家养身功法。

基本姿势是站立,挺胸,两眼微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以脚跟和膝盖为轴,发动浑身上下各部位的肌肉和内脏的颤抖。

双手握拳,拳心虚空,拳背轻贴腰眼肾俞穴(利用抖动按摩穴位),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通过全身抖动,能使内脏运动,增强全身气血流通;双拳按摩肾俞,又能激发肾气,起到补肾的作用。

在过去,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

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

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

此法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可以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最好选择早上起床后,或午后,或临睡觉前锻炼。

一天2~3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

如晚上睡前做,还有利于睡眠。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练习。

地点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草坪,或路旁闲地,如果没有条件,也可在自家阳台上,或空气流通的室内,也可听些舒缓的音乐进行练习。

另外,练习抖动时两手可做一些其它的动作,例如双手自然下垂、双手侧平举、双手上举、双手摩小腹等。

不同的动作健身作用也不同。

双手握拳,拳背轻贴腰眼肾俞穴主要是利用抖动按摩肾俞穴,激发肾气,起到补肾的作用。

抖动的频率可快可慢,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

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细胞有磁场,叫做“生物磁”。

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磁,排列是有序的,经络是顺畅的。

若人生病时,其生物磁就会杂乱无章,经络也会变得不顺畅。

当你有意识地上下抖动时,体内杂乱无章的生物磁,很快被更强的地磁场磁化,形成有序化排列,导致经络顺畅,起到治疗疾病、健身壮体的作用。

抖动功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肾气。

抖动功对谁最管用?恰恰是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

黄帝内经中的气功修炼与身心调理

黄帝内经中的气功修炼与身心调理

黄帝内经中的气功修炼与身心调理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气功修炼与身心调理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气功修炼是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意念调节等方法,以达到调理身心、增强体质的目的。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中的气功修炼和身心调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黄帝内经中的气功修炼气功修炼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意念调节等方法,以达到调理身心、增强体质的目的。

其中,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气功修炼方法,如下所述:1. 调整呼吸:黄帝内经中提到了“调息法”,即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缓急、长短等来调节身心。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增加氧气供应,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2. 运动身体: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运动身体的方法,如“五禽戏”、“六字诀”等。

这些方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结合呼吸和意念调节,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 意念调节: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意念调节的方法,如“意守一”,即通过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使意念集中在一个点上。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增强意志力。

二、黄帝内经中的身心调理黄帝内经中强调了身心的统一,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因此,身心调理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一些身心调理的方法,如下所述:1. 调整饮食: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饮食宜节”,即饮食要适量,不可过量或过少。

合理的饮食可以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 调整作息:黄帝内经中提到了“起居有常”,即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合理的作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预防疲劳和失眠等问题。

3. 调整情绪: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情志和调”,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合理的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增强抵抗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气功修炼与身心调理的意义气功修炼与身心调理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颤抖3分钟,气血遍全身(实修参考知识)

颤抖3分钟,气血遍全身(实修参考知识)

颤抖3分钟,气血遍全身(实修参考知识)师兄们好!在5月6日的佛医堂养生禅修课上,教学了“昆达里尼静心”的练法,弘南老师特别讲解了一些抖动练功的原理。

本文也是相关的参考知识,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抖动身体的意义。

俗话说:“百练不如一步,百走不如一抖”,这是有道理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国家级名中医陈意独创的养生操——“抖抖”操。

“抖抖”操是全身运动,有氧运动,不需要工具,也不要固定场所,只要有容纳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就可以了。

简便易学,且效果非凡。

对于这个颤抖养生绝技,有专家评估说:“只要颤抖3分钟,气血津液就自脚底传遍全身,洗理去除多年积存体内的瘀污,10分钟后,立感身体轻松舒适。

长期坚持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全都有下降,腰酸背痛失眠消失了,头痛、便秘、痔疮等全部得到缓解,甚至痊愈。

”颤抖10分钟,相当于慢跑5公里颤抖是神奇的有氧健身,感受10分钟相当于慢跑五公里的运动量。

每天一次,仅30分钟,一个月感受三年的气功效果,有效改善人体20种疑难杂症。

天、地、人的精华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您一定健康、长寿。

1、能增强肌骨功能增强人体肌肉活动力,增强各关节的功能。

2、能疏通经络经过颤抖活动,首先疏通了经络,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枢纽,疏通经络,有利于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作与协调,促进气血物质循环;经络畅通,气行血畅,气血通达,增强体质。

3、能调整人体磁场地球大磁场,人体小磁场,经过颤抖,调整人体小磁场,使细胞成为有序化排列,强化体质。

调整人体磁场,有利于气血循环,新陈代谢。

这么好的“颤抖操”,应该如何做呢?跟名中医一起来学习吧!名中医独创“抖抖”操“这是我自己独创的,要诀是全身一起抖。

两只手同时向前抖抖、向左抖抖、向右抖抖,分别抖100次。

这样可以让全身肌肉放松,不限场地,只要疲劳了就能抖。

”陈意说,10多年前,自己工作非常忙,没时间走路,就想出了这么一套动作,自己觉得这么多年“抖”下来,身体也好了不少,而且男女老少都能学。

肉跳手抖中医治疗方案

肉跳手抖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肉跳手抖,中医称之为“颤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了肉跳手抖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一、引言肉跳手抖,是一种以肌肉不由自主地跳动、颤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心理负担。

中医学认为,肉跳手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病证,治疗时应注重整体调理,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肉跳手抖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脾虚湿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则水湿内停,湿邪上犯清窍,导致肌肉跳动、手抖。

2. 肝风内动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引起肌肉跳动、手抖。

3. 肾精不足肾藏精,主骨生髓,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不能滋养筋骨,导致肌肉跳动、手抖。

4. 气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导致筋脉失养,出现肌肉跳动、手抖。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健脾利湿法方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加减:若湿盛明显,可加苍术、泽泻;若脾虚明显,可加山药、黄芪。

(2)平肝息风法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加减:若肝火旺,可加龙胆草、栀子;若肝阴不足,可加白芍、当归。

(3)补肾填精法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加减:若腰膝酸软明显,可加杜仲、牛膝;若头晕耳鸣,可加枸杞子、菊花。

(4)活血化瘀法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加减:若瘀血明显,可加三棱、莪术;若兼有气虚,可加黄芪、党参。

2. 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主穴:百会、神门、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配穴:根据病情加减,如肝风内动者加太冲、阳陵泉;脾虚湿盛者加脾俞、胃俞;肾精不足者加肾俞、太溪。

(2)操作方法每次选3-5个穴位,用毫针刺入,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震颤中药治疗与调养方法

震颤中药治疗与调养方法

震颤中药治疗与调养方法一、震颤震颤是一件令人非常烦恼的事情,因为这种病的特点是缠绵难愈、进行性加重,而且,越是着急紧张,颤得越厉害,很多人都不敢出门,不愿意和别人讲话。

从治疗上讲,没有什么可靠有效的药物,病人的病情基本上是一年比一年重,绝大多数病人处于无可奈何、破罐破摔的状态。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中医在治疗震颤方面是有很多办法的,对于比较严重的震颤,至少可以做到3点,第一是阻止进展,第二是减轻症状,第三减少西药用量。

二、震颤原因事实上,震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到现在还不是十分清楚,它的发生和大脑椎体外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称为椎体外系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舞蹈病、多动秽语综合征等。

根据《黄帝内经》,震颤的根本原因就是“肝风内动”。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如果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就会引发肝阳上扰化风,出现肝风内动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有两种,一是眩晕,另外一个就是震颤。

所以中医治疗震颤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三、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是中医里面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重要方剂,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张方子对治疗震颤有独特的疗效。

之所以叫镇肝熄风汤,是因为这张方子里面用了不少味重镇的药物,比如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

张锡纯认为,肝为木脏,内藏相火,如果肝肾阴虚,不能涵养肝木,就会导致相火上冲、肝阳上亢,同时带动胃气、冲气一并上逆,整个人体气机处于一种往上冲的状态,人的感觉是上盛下虚,头重脚轻,这时候,必须要用重镇的药物才能压得住。

这张方子最妙的药物是用了麦芽和茵陈。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猛,如果单纯用药强制,会激发它的反动力。

就像个性格刚强的男子汉发起怒来,如果硬是和他对着干,恐怕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麦芽有春意生发之气,而茵陈为青蒿的嫩芽,初春收采,与肝木同气相求,用这两味药物条达肝性,才能使上亢之肝阳顺服。

镇肝熄风汤不但治疗震颤有效,对一切上盛下虚,肝阳上扰的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性的障碍疾病,手部和头部会出现震颤,特别是在精神紧张和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容易加重病情,要及时治疗,中医对于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效果很好。

1、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肝肾阴亏,虚风内动”的范畴,阴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肾之阴精更是生命之根本。

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代表人物的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难成而易亏。

很多内伤杂病的形成都与阴精的耗伤有关,因此在治疗内伤杂病时,特别注意护阴养阴,以致后世中医学界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治疗外感伤风宗张仲景,治疗内伤杂病宗朱丹溪。

朱丹溪的养阴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震颤病症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

只有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才能熄风止颤。

2、熄风止颤丸正是以《内经》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宗承朱丹溪滋阴思想,以滋养肝肾之阴精为根本宗旨,在沿用数百年的古方之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及当今中医药研究成果之精华,并结合个人数年来医疗实践经验体会,科学组方,精选地道上等中药材组的纯粹中药配方,绝对不含任何西药成分。

本方所选药材药性平和,长期服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产生,不仅手颤、头摇、强直等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巩固可靠,而且还有一定的延年益寿的保健抗衰作用。

对特发性震颤可对抗遗传基因对小脑齿状核的破坏,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精细调节功能,可显著改善病人的手颤头摇症状。

总之,该方对震颤病症具有治根治本的独特作用,这和西药的对症治疗是完全不同的。

手抖,头摇,风为百病之始,倪海厦讲内经

手抖,头摇,风为百病之始,倪海厦讲内经

⼿抖,头摇,风为百病之始,倪海厦讲内经⽳俞以闭,发为风疟那俞⽳本⾝我们所有的背后的俞⽳,膀胱经的俞⽳,我们是肺呀、⼼呀,⼼俞,我们就说肝胆脾胃⼼焦肾,这些俞⽳,都是阳⽓⾛的地⽅,前⾯的暮⽳是阴⽓⾛的地⽅,所以阴和阳两个本⾝是连贯的,互相制衡的。

那如果说阳⽓这个俞⽳的⽓,阳⽓不⾏的时候,发为风疟,所谓风疟,就是因为阳本⾝要发散出来,那你⽑孔闭塞住了,阳⽓不能⾏,风就是动,风本⾝风是动,所以你看那个⼈抖抖抖那就是风嘛,抖就是动,本来应该不动了,他现在为什么动?那就是风的症状。

【抖,动,⼿抖;风为百病之始】那中医是⽤⼀个字来形容⼀个症状,那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有的是去风的药,⽼师我要开去风的药,所以这有助于我们以后选择⽤药的时候我们会采取它。

【祛风的药;祛风除湿,祛风法之⼀。

是⽤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关节等部位,出现游⾛性疼痛症状时的⽅法。

常⽤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等药。

】祛风的中药常⽤的有荆芥、防风、蝉蜕、羌活、独活、桂枝、⿇黄等,这些药物通常⽤于荨⿇疹、湿疹、⽼年性⽪肤瘙痒等瘙痒性⽪肤病的治疗。

但是单纯应⽤这些药物的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是不会好的。

因为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风有可能夹湿、夹寒、夹热,所以在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些祛湿、散寒、清热的药物进⾏综合调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肝风内动指不因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眩晕、抽搐、动摇等风动之症。

有虚症、实症之分。

虚者称虚风内动,实者称热盛动风。

《黄帝内经素问·⾄真要⼤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动风,⾎虚⽣风;实证有肝阳化风,热极⽣风。

“中医认为是由于肝阳上亢⽽导致的肝风内动,常⽤的药物是天⿇钩藤饮颗粒,主要的药物成分有天⿇,钩藤,栀⼦,⽯决明,黄芩,⽜膝,杜仲,益母草,桑寄⽣,⾸乌藤,茯苓。

主要的功能是平肝息风,清热安神,⽤于由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导致的眩晕,⽿鸣,眼花,失眠,震颤以及临床常见的⾼⾎压…”肝风内动需要⽤平肝熄风,清⽕的药物治疗。

古法颤抖功:打通全身气血、疏通经络之妙法!

古法颤抖功:打通全身气血、疏通经络之妙法!

古法颤抖功:打通全身气血、疏通经络之妙法!不受场地、时间、气候限制的养生大法——“一日抖三抖,能活九十九”,颤抖健身对养生大有帮助。

抖动身体可以活络身体的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器官组织的保健功效,其中振动手、脚效果更明显。

保健专家认为,抖动可预防及纾缓怕冷、头痛、胃肠功能不佳、便秘、神经痛等身体不适。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凡是身体各部位经络气血畅通者,就不会感到疼痛。

身体的经络就像水流,要经常疏通,才不会生病。

疏通经络的方法有很多,颤抖就是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

颤抖健身法动作轻松、温和,又没有场地、气候限制,最适合中老年人做为日常保健操,尤其是下列疾病患者或高危险群者,如高血压、心肌梗塞、狭心症、老年痴呆症、白内障、支气管炎等,不妨每日抽空做一做抖动身体的颤抖健身操,以保健防病。

现代人生活与工作压力大,容易紧张疲劳,保健专家建议,每天抖一下身体,也可消除身心疲劳,为身体充电。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

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

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头抖,手抖,全身抖,帕金森发出的信号?试试这个千古名方

头抖,手抖,全身抖,帕金森发出的信号?试试这个千古名方

头抖,手抖,全身抖,帕金森发出的信号?试试这个千古名方今天小叔跟大家聊一聊颤抖这个症状。

如果出现身体抖动这个症状,去医院检查一般会认为是帕金森或者帕金森综合征。

这是一种严重的老年病,不亚于老年痴呆。

所以很多人一听到帕金森三个字就很害怕,看到自己手抖的时候就疑神疑鬼,是不是自己也得了帕金森。

其实大不可必担心。

手抖这个事太寻常了。

我们生气的时候,紧张的时候,激动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受寒的时候,挨饿的时候都会出现手抖或者全身颤抖。

只要平时不抖就可以了。

如果平时也抖,在情绪平稳的时候也抖,就需要引起注意了,不过也不要担心就是帕金森,可能是身体的阴阳失调,中医把这个叫做风动之症。

比如大自然吹来一股风,地上的果皮纸屑都有可能被风吹起来,树木也会摇动,这个就是风动。

不过身体颤抖这个风动并不是外界的风,而是身体里面的风,身体内部的风。

啥风呢?风五行属木,肝五行也属木,对了,就是肝风,肝风内动导致的颤抖。

既然知道是肝风内动,那我们就息风好了。

今天小叔分享一个解决颤抖,解决头抖手抖全身抖的千古妙方,解决肝风内动的妙方,那就是吴鞠通的大定风珠。

白芍18克地黄18克阿胶9克五味子6克生龟板12克鳖甲12克麦冬18克火麻仁6克牡蛎20克炙甘草12克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大定风珠到底是如何把肝风定住的,到底是如何解决颤抖的。

这个方子的名字告诉我们,它定风的力度很大。

我们且看吴鞠通大师出招。

首先要解决肝血肝阴的问题。

之所以有肝风内动,就是肝血肝阴不足了,风为阳,动也是阳,如何来制约阳呢?自然是阴了。

所以这里用阿胶与地黄来补肝血,用白芍来柔肝养肝阴,尤其是白芍是让肝温柔的一味药,是让肝不着急的药,一切的情绪紧张都可以用白芍来安抚。

白芍与后面的炙甘草组合就是酸甘化阴,一方面滋阴,一方面还可以缓急。

肝风内动,颤抖,就是身体的一种紧急状态,白芍与甘草就可以缓急。

五味子呢,则是固精的,补五脏之精,五味子有五种味道,可以入五脏,其中酸味最重,酸入肝,所以可以补肝血,收敛肝精。

中医看手抖的是什么原因?【一点资讯】

中医看手抖的是什么原因?【一点资讯】

中医看手抖的是什么原因?【一点资讯】
中医看到手抖是一种不安分、不稳定的症状表现,好像大自然中的风吹树木一样,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掉风诸眩,皆属于肝”其中的“掉”,就是抖动,颤抖的意思,因此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多与肝相联系。

《肝肾同源论》中提出“肝肾同源于精血,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若肾虚日久耗伤精血则使得肝阴受损,血虚生风而发为手抖。

李东桓的《脾胃论》认为脾胃在人体中至关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若脾虚日久则五脏皆虚,不能充分的滋养筋脉,使得筋脉失养发为手抖。

手抖在辩证上主要分为虚实两种,实以风火上扰,肝风内动为主,虚以肝肾不足,虚风内动为主。

虚实之辨:病史短,年龄轻,手抖重,幅度大,频率快,舌红苔黄者,多为实证;病史长,年龄大,手抖轻,幅度小,频率慢,舌红少苔者,多为虚证;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在治疗手抖上比西医更具优势,中医学是很严谨的,药材什么时间收,与别的药物配合能入哪条经络,能发挥多大的功效,这些都是很有讲究的,也考验一位中医大夫在这方面的造诣够不够深厚,因此找到一个对此病有研究、有经验的大夫,成为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黄帝内经经络拍打操作方法

黄帝内经经络拍打操作方法

黄帝内经经络拍打操作方法
经络拍打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轻拍按摩经络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气血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经络拍打的操作方法,以下是一般的经络拍打步骤:
1. 找准经络位置:根据黄帝内经中所述经络的路径和穴位位置,用手指轻轻按压经络沿线,找到相应的穴位。

2. 调整姿势:站立或坐姿舒适放松,让受拍打的部位能够自然暴露在拍打者的手部。

3. 调整呼吸:深呼吸放松自己,保持舒缓的呼吸节奏。

4. 轻拍按摩: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拍打经络沿线或穴位,频率适当,力度轻缓均匀。

5. 适时转换:根据个人感受,适时转换拍打的位置或部位,全面覆盖所需拍打的经络及穴位。

6. 结束放松:拍打结束后,深呼吸,放松身体,让经络得到全面放松。

需要注意的是,经络拍打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损伤自身。

另外,孕妇、
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在进行经络拍打时也需要特别谨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吴南京的怎样学习《黄帝内经》全身震颤抖动中医吴南京的怎样学习《黄帝内经》全身震颤抖动怎样学习《黄帝内经》转载自中医吴南京中医学史上,按《汉书》的记载还有《白氏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等书,但都已失传,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医学专著只有《黄帝内经》一书,可以说《黄帝内经》是现存中医典籍中最早的一部专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精典之一,它形成于战国时代,积累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医学精华,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历代医家所必读的一部医学巨著。

本书以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把天文、地理以及生理、解剖、诊断、病理、治疗等知识编著而成,建立了中医学的基础体系,成为了中医学两千年的基础理论,也是每一个中医学者进步的必学之书。

但由于《黄帝内经》的文字深奥,内容庞杂,读起来非常难懂,确有注释的必要。

由于所以历代名医都认真的研究过本书,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还在认真的研究本书。

从历代对《黄帝内经》研究专著的书籍来看,最为著名的有如下。

隋代名医杨上善,对《黄帝内经》有着较深研究,他取《黄帝内经》的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一书,共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是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

《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

本人曾买了一本,但没有花多大精力去学习,只是看过一遍。

现在流行的《内经》是唐代王冰所注,但从时间上来说,杨氏是隋代人,出生比王氏早,所以杨上善所编的《黄帝内经太素》可以说是现在最早的《内经》了。

大学教材《中国医学史》以及其它诸多论述,说到了元代名医罗天益在其师李杲授意下,将病症及其治疗按照《内经》的理论体系,予以分经类编成书《内经类编》,但已佚,我们现在不能见其貌了。

明代名医李中梓,他一生精研《黄帝内经》。

他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抓住了《黄帝内经》的重点,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

说到对《黄帝内经》的专著最全面的要数明代名医张景岳了,对《黄帝内经》进行了30多年研究,根据前人的经验和个人体会,花40年时间,对《黄帝内经》以类分门,撰成《类经》一书。

《类经》集前人注家的精要,加以自己的见解,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

现代名医秦伯未,对《黄帝内经》有很深的研究,当时的医界称他为"秦内经"。

秦氏对《内经》病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内经》病证方面的内容整理成《内经类证》一书。

本书将《内经》病证分为50类,列35余证,附条文1200余条。

作者条分缕析,探本求源,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很有帮助。

本人学习《黄帝内经》,开始是从大学教材开始学习的,先也觉得和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差不多,只是觉得教材的编者把《内经》中的一些条文拿出来,加以阐述而已,觉得没有必要去学习。

但是大学教材《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的所有名医,都对《内经》有很深入的研究,我才觉得《内经》是一本必须花时间去研究的书。

于是我根据《中医各家学说》中所提到的书名,到书店去买来看。

特别是张景岳的《类经》,书中内容的丰富,看了真的是大开眼界,使我确切的认识到自己对中医一些根本性知识的不足。

我们现在学中医比以前人方便多了,一是教育的普及,都能看得懂书,经济上面的问题也好解决,总能买得起书。

更有的是对于一些古文基础不太好的人,现在有很多关于《黄帝内经》的白话文翻译,虽说很多白话文的翻译很牵强,也很多不合理。

这主要的原因是这些翻译者不懂医,很多译者不是医生,没有临床实践的知识,所以翻译出来的内容,对于临床上面没有太多的价值。

所以书多了,反而会让读者的思绪进入了一个混乱的境地,反而对《黄帝内经》产生了怀疑。

本人对《黄帝内经》稍有些了解,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于学习方面也找出了点规律。

医学基础差的人,学习起来是很难的,因为书中的内容面很广,对相关的内容没有很系统的整理,给人一种很很混乱的感觉。

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可以选择秦伯未的《内经类证》为学习的主纲,对每一种病的条文,可以再结合先贤的论述参悟学习。

对《内经类证》中所提到的病种,每一病种中所例的《内经》条文,结合名医的论述以及现在大学教材,就能对《黄帝内经》中关于这一病种的论述有一个很深入的理解,也能很好的结合临床。

比如"咳嗽"一病,《内经》中对咳嗽一病有那些论述,提到的五脏六腑都会让人咳嗽,可以结合张景岳、朱丹溪、张玉璐、等名家的论述,以及现代大学教材中的分型论治综合起来学习,这样不仅对《内经》的这些条文有很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咳嗽这病也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大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

这样让病证和《内经》中的理论能更好的结合起来学习,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临床医生的诊诊治水平。

对于古文基础好点的,也可以拿张景岳的《类经》为重点学习的书。

本人对《内经》的学习,就是直接以《类经》为核心来学习的。

但医学是在发展的,张景岳是明朝的人,总有他的时代局限性,比如张景岳在他《景岳全书》中所提到的"十问歌",到了清代的王猛英,他在《重庆堂随笔》中就对这"十问歌"提出了很多的纠正。

古代因为对自然科学的不了解,所以医学是和巫术相连在一起的。

《黄帝内经》虽说是去讲人体内生理、病理、用药治疗、针灸以及人和大自然的相关变化规律等客观科学的内空为主体,但这书总是在2000年前成书的,有些内容和现在的观点是不至,我们可以保留。

我觉得观点不一至的没有必要去否定,我们现在的水平理解不了,不见得后人的水平就理解不了,以保留的态度为好。

对于《黄帝内经》的学习,还要时时留意身边的一切,比如天气、饮食、情绪等等内容。

《黄帝内经》中讲到春夏养阳而秋冬养阴,因为人要顺应大自然,大自然的变化不对了,很多人就不适应了,于是也就会生病。

2010上半年金华大多是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大自然的阳气相对不足,于是人体的阳气也就相对的不足了,于是就会产生了阳虚见症的病。

2010年上半年阴雨天较多,气温一直升不上来,《黄帝内经》对这种情况称为"至而未至",也就是说,从时间上来说,季节是到了,但气候上还没有到。

六月份,夏天到了,天气应该很热了,但气温还没有上来,大自然和人的阳气就会升发不足,阳气相对来说会弱。

到了2010年的冬天(特别是冬至过后)连续的阴冷,金华的气温是几十年来相对较冷的。

到了大寒季节和立春季节之间时,内在的阳气开始动起来,而外面的气温又很冷。

这时的伤寒治疗起来就特别的难好,金华就有很多病人感冒咳嗽的,发烧退了,但咳嗽反复难好,总是觉得有一点点痰粘在里面咳不出来,这是过年前那次感冒所留下来的一个普遍现象。

治疗时就得考虑到这一年来的天气变化,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了。

因为外过寒,内热不能外散,所以内动的阳气会更上升太过。

用药上得扶阳宣肺为主体,但考虑到大寒季节过后阳气的升发,治疗上就有必要加些宁肺清肝的了。

讲到学习,得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和眼界,心胸得开阔,这样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

我们看历代的大家,比如孙思邈、苏东坡、傅青主、刘守真、刘庸,纪晓岚等等,都是一些博学多才的人,他们以一个点立足,旁及各家学说,这样人的知识基础才能扎实,才能做到真正的大家。

对于《黄帝内经》的理解和学习方面也一样,比如《内经》中讲到的"惊则平之",大多医家是从"心主神志",治疗以镇心、清心来治,有效果,说明了这些医家对《内经》中的理论理解正确。

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对这"平"字,理解成为平常的意思,让病人对这惊的事物形成平常化,而再不会感觉到惊,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张子和这种思维开阔性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的眼睛别死盯着一个点上。

上次和一个同行"国医斋"前辈谈医,他说到了现在有些人,对"经方"过度的迷信,觉得治疗得以一模一样的处方来治病,这才是真正的用经方。

我对于现在感冒治疗的一些观点,比如用六君子汤和麻黄汤合用治疗体虚伤寒的病人等等,也有人来说这说那,说我用的不是经方中的麻黄汤。

其实我们学习中医,是在学习先贤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而不是叫我们去套方治病的机械套路。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才是符合中医学中的"辨证论治"精神。

我觉得别去迷信别人的惊人之语,一个医生的目的是把病人的病治好。

横店集团医院吴南京全身震颤抖动转载自中医吴南京朱某,女,77岁,金华孝顺人。

患者年青时一直务农,长期在水田里作业,40来岁时起见四肢抖动,后来越来越严重,看过很多医院,中医西医全治过,没效果,后来患者女儿听说我善于治疗疑难病,于是电话联系好,2010年12月1号左右(我现在手头留下最早的处方是2010年12月21日的,前面还有三诊处方没找到)来找我治疗。

见患者行动迟缓,神疲无力,面色灰暗,讲话低沉无力,讲话时见其嘴唇也在抖动,口水不时的流下来。

因为我听不懂孝顺话,第一次来是患者的儿子带来看,她儿子翻译,说是患者四肢、腰、颈都酸痛无力,特别是颈部僵直。

头晕,口渴不思饮,夜尿频,大便虎头蛇尾,10天一行。

舌淡暗,多津,一开口看舌头则会有口水滴下来,舌苔厚而滑腻。

脉沉细弱无力,左关尺虚甚。

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方现找不到,现在只是找到第四诊起的处方。

2010年12月21日,脉沉涩稍数,头晕。

生黄芪100苍术30炙甘草20茯苓30干姜20炮附子20山萸肉50炒白芍20乌梅20石菖蒲15鸡血藤50香附30独活30威灵仙30桑叶30。

7剂。

2010年12月27日,天气下雨,患者的脖子僵直严重,夜尿频严重。

生黄芪80苍术30炙甘草20茯苓30厚朴15陈皮15藿香30干姜20鸡血藤50石菖蒲15独活30威灵仙30葛根30炮附子20菟丝子30覆盘子30钩藤20吴茱萸5。

7剂。

2011年1月1日,头晕严重,不时有呕吐感。

生黄芪100苍术30茯苓30炙甘草20厚朴20陈皮20藿香30干姜20鸡血藤50吴茱萸5石菖蒲15独活30威灵仙30葛根30炮附子20菟丝子30炒白芍15桂枝15钩藤20。

7剂。

2011年1月10日,夜尿好转,抖动明显好转,舌转红,苔滑腻,但已薄多了。

生黄芪100苍术30茯苓30厚朴20陈皮20姜半夏20藿香30炙甘草20干姜20炮附子20独活30威灵仙30石菖蒲15葛根30菟丝子30山萸肉30鸡血藤50桂枝15钩藤20。

7剂。

201年1月10日是病人最后一次来换方。

中药提价了很多,现在中药的价钱很贵,患者心疼钱钱,看到我所开的处方大同小异的,带着某一个处方去抓药吃,这种情况很多见。

很多患者病不见好,到处治的,来治时会说尽好听的话,一等到有效果了,就会觉得花钱心疼,这也是人之常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