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协助创办非营利性组织
在本项研究开始之前我们已拥有500余份大学生就业的毕业跟踪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了实现研究内容,我们课题组于2008年6月,采用自编的量表,在湖南大学2006、2005、2004级在校生学生生进行的调查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纸质的问卷,共计发放了4个不同方面的问卷,分别是关于职业价值观、职业气质、EQ、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问卷。以职业价值观问卷为例,采用的的里克特量表五级量表的分类,有13个大类共52个指标。不同的问卷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模型提供依据。
4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成果及时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进行试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研究内容
1
对用人单位、学校、大学生、职业中介组织进行调查,了解不同主体的认知、偏好差异,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2
基于调查数据构建职业胜任力的就业能力模型,并对其测评指标体系、权重分配、数据处理方法和实用工具进行研究。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Professional competence;Employability assessment;Employability training model
ຫໍສະໝຸດ Baidu一、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院校大范围扩招,许多大学毕业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如此,在人才的需方和供方之间就形成了就业鸿沟。我们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便是,期望从企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着手,探索为改善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而提出理论主张和实际性建议。
(二)调查研究的有效性
问卷调查方面,我们一共收集了1200余份问卷,。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是百分百;我们的样本数是至少变量数的5倍以上,符合研究的要求,其中被调查的同学,涉及全校26个院系,60个专业,其中男生约占54%;女生约占46%。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个案调查,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取了工商管理学院05级工商管理(投资理财、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毕业方向(保研、考研、找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15位同学作了历时一年的跟踪调查。
五、结语10
六、参考文献11
七、致谢13
八、附录14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自2003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转换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择人期望形成一条就业鸿沟,而且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关注力度不够。本课题综合运用了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实验法等全新的研究方法,力图从学校、企业、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入手,探索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理论主张和可行性建议,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模型及其测评体系。从而构建一套良性的人才流动和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形成比较成熟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大学生就业实际上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带有市场的一般特征: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调节供求平衡机制。
1
劳动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反映的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不同的劳动者,其劳动能力既在量上存在差异,也在质上有较大的差别。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对劳动力价值的判断不能用劳动时间这一简单尺度来衡量,只能用劳资双向选择这一市场途径来间接实现。因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存在着双向选择。
3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对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压力缓解问题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意义上的研究。
4
构建胜任力的就业能力模型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升就业能力而实现人才有向、高效流动,这就要求本项研究还需涉及人才的供方与需方对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5
本课题将着重研究不同主体在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目标和作用,并对各利益主体的演进博弈过程和相应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力求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复合多元化的就业能力培养途径。
(三)研究方法
1
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和学生就业、用人单位的选才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2
主要用于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之间的就业能力等的对比,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对比研究等。
3
主要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就业能力培养模式、途径与成功就业关系研究,就业行为特征、就业政策取向等问题的研究。
2
有市场必有竞争,劳动力市场也同样存在竞争。劳动者个体为了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必然竞相追逐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最能满足其生存、发展和享乐的岗位,而需求方为了招聘到具有较高素质而又成本低廉、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力,相互之间也会有竞争。
3
商品的供求总是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具有这一特点。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动力中实现相对平衡。因此,劳动力的供求不平衡是常态,而平衡则是暂时的,相对的。
起止年月:2007.5
填报日期:2009.5.10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1
(二)研究现状1
(三)研究方法1
(四)研究内容2
二、调查研究方案2
(一)调查研究的可行性2
(二)调查研究的有效性3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
三、研究成果概述3
(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3
(二)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及其测评体系构建4
(三)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压力缓解问题的关系5
(四)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6
四、就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与建议7
(一)基于个人就业能力构面出发的层次培养探究7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8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9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课程研究9
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来实现毕业生这部分最优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即就业市场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的战略调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成熟。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业市场化”是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体现。市场化配置社会资源一方面是为了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人的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无论是就业市场化还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都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是就业市场化的反映,因而要想认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内涵就必须先把握就业市场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本身,进而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中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运用了判别分析的方法。为了进行判别分析我们进行了适用性检验,包括判别变量之间互不相关的假设检验(可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法,病态指数法),已知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检验;判别变量是否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运用了包括x量Q—Q图检验法,主成分检验法等进行检验;同时也作判别效果检验,包括均值向量相等的假设检验(两总体均值向量相等的假设检验,多个总体均值向量相等的假设检验),判别效果评价(错判慨率,真实失误率和表观失误率,后验概率,错判代价等)。
(二)研究现状
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在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来临之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关注的学者并不多。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就业能力”这一研究课题开始受到比较多的关注,在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论文数量上也有很大的增加,但在研究主题上没有提出“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和被广泛接受的就业能力测评方法和工具,对“就业能力”实践的培养途径也缺乏深入的探讨。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在问卷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作了分析。
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别的影响,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我们用了标准化变换对原始数据进行处里,然后再作相应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其中因子分子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些多维的指标进行分组归类,使不同性质的指标归于不同的组或类,而且在同组的各个指标用一个公共因子表达出来。因子分析是实质在损失很小的信息量的情况下对高维信息进行降维处理。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Xp=ap1F1+ap2F2+…+apmFm+ep。每个样本的综合得分为:F=w1F1+w2F2+…十wnFN,一般上我们只采用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主要因子。其中进行因子分析时,若一个因素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越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胜任力;就业能力测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Studies on employability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bstract
Since the expans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2003, undergraduates are bearing growing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many of the students are facing quit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conversion process from higher education to employment. The ga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recruitment expectations of companies has formed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oretical study of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tarts late and gains inadequate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We 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new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case study an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ry to explore theoretical ideas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of tr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aspects of schools, businesses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build competence-based employ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build a healthy flow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mploym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form a relatively mature training model for job-related skills.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521611039
项目名称: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彭唯婧
项目成员:孙志浩、常成、邓少钢、黄巧端、张生剑、赵菁
指导老师:朱国玮
所在单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Email&手机:gwzh@163.com1387314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