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年月2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2实验课题:研究杠杆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和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现象观察: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1.3实验课题:天平的使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和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现象观察: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1.4实验课题:研究轮轴作用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1.5实验课题: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2.组装动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3.把两次的读数进行对比。

现象观察:用定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大。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小。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方法2. 生命与遗传3. 物质与变化4. 力与机械5. 电与磁6. 地球与宇宙详细内容如下:1.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

2. 生命与遗传:基因、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

3. 物质与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4. 力与机械:力的作用、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5. 电与磁:电路、电流、磁场、电磁感应。

6.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了解生命与遗传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理解物质与变化的现象,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4. 学习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5. 掌握电与磁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实验能力。

6. 认识地球与宇宙,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遗传与变异、质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电路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实验器材、电路元件。

2. 学具:实验报告、练习册、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案例、新闻、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分层次书写,清晰明了。

3. 图表:绘制相关图表,形象直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2)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3)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4)力的作用有哪些?(5)简单机械有哪些?(6)电路的组成是什么?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科学家的故事。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奇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2. 健康生活健康饮食个人卫生3. 物质的奥秘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过程,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教学重点: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图谱健康饮食宣传册物质性质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健康饮食计划表实验报告册天文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生命的奇迹实践情景引入:参观动植物园,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

随堂练习:填写生物观察记录表。

2. 健康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例题讲解:讲解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知识。

随堂练习: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3. 物质的奥秘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

例题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随堂练习:进行物质性质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4. 地球与宇宙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星空,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随堂练习:使用地球仪和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奇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2. 健康生活健康饮食个人卫生3. 物质的奥秘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奇迹:生物观察报告健康生活:个人健康饮食计划物质的奥秘:物质性质实验报告地球与宇宙:天文观察记录2. 答案:健康生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物质的奥秘:学生完成实验后,填写物质性质实验报告。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1节)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2节)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第3节)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1节)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第2节)宇宙的探索(第3节)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新能源的认识(第3节)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5. 掌握简单电路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6. 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球与宇宙、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简单电路、新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命的奥秘: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与宇宙: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能量与能源: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导入新能源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生命的奥秘: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分享宇宙探索的趣事。

能量与能源: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宇宙的探索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简单电路新能源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奥秘:描述一种你熟悉的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动植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分类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 地球表面的变化4. 能量与机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五种动植物,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举例说明能量在生活中的传递与转化。

答案:(1)例:蝴蝶(昆虫类)、猫(哺乳类)、蛇(爬行类)、松树(植物类)、牵牛花(植物类)。

(2)答案略。

(3)例: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动植物、开展环保活动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相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明确区分教学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探索宇宙第1节:宇宙的奥秘第2节:太阳系与银河系第3节:人类对太空的探索2. 第二章:生活中的材料第1节:材料的分类与性质第2节:金属的特性与用途第3节:合成材料的应用与环保3. 第三章:电与磁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掌握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组成。

2. 学会分类和识别生活中的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掌握简单电路的原理,理解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宇宙知识、材料分类与性质、简单电路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系模型、各种材料样品、简单电路实验装置等。

2. 学具:放大镜、磁铁、导线、电池、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系模型,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引出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

a. 让学生观察星系模型,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宇宙知识。

2. 新课导入:a. 第一章:探索宇宙第1节:宇宙的奥秘实践情景引入:观看宇宙探索视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

例题讲解:什么是宇宙?宇宙中有哪些星系?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宇宙星系图。

第2节:太阳系与银河系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太阳系模型,了解太阳系成员及其特点。

例题讲解:太阳系有哪些行星?银河系是什么样的?随堂练习: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

b. 第二章:生活中的材料第1节:材料的分类与性质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材料样品,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例题讲解:如何对材料进行分类?各种材料有什么性质?随堂练习:学生分析并分类日常生活中的材料。

c. 第三章:电与磁第1节:简单电路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电路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电路的构成。

例题讲解:什么是电路?如何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随堂练习: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一节植物生长的条件,第二节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简单机械的原理,第二节太阳能的利用;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二节星座与星空;4. 第四章《环境与保护》: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掌握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2.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简单机械和太阳能的利用;3. 认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星座与星空;4.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与繁殖方式,环境污染与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简单机械模型、太阳能电池板、地球仪、星空图等;2. 学具:放大镜、种子、花盆、剪刀、尺子、纸杯、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如观察植物生长、制作简单机械等;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2. 板书内容:包括新课知识点、典型例题、解题步骤等;3.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体现教学逻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2)举例说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3)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标注重要星体;(4)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提出防治措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章“物质与材料”中的第1节“物质的状态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以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状态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难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水、冰、蜡烛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质,思考它们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讲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状态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 固态→ 气态;气态→ 液态→ 固态吸热和放热现象: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七、作业设计1. 描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

答案:固态:如冰、石头;液态:如水、牛奶;气态:如氧气、二氧化碳。

2. 列出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 固态→ 气态;气态→ 液态→ 固态。

原因: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3. 举例说明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答案:吸热现象:冰雪融化、水沸腾;放热现象:冰雪融化、水结冰。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掌握材料的分类、性质与用途,了解材料循环利用的意义,提高资源利用与环保意识。

3. 掌握能量转化和能源利用的基本原理,形成节能减排的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与演化、能量转化与能源利用、地球宇宙知识。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材料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生物、材料、能源等现象,引出各章节主题。

2.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过程。

(2)举例说明材料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意义。

(3)分析节能减排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答案:(1)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的海洋,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生物多样性。

(2)例如: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如:使用节能灯泡、空调温度设定合理、出行选择公共交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开展材料循环利用创意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组织能源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篇一: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知识点,特别是关于生命如何从简单形式发展至现今多样性的过程。

2. 材料的循环利用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认识不同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地球的力量:了解地震、火山、山川等地理现象。

2. 生命在变化中成长植物的生长:学习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动物的发育: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无处不在: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实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4.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命的神奇。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现象图片、地球仪、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能量转化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土壤、浇水工具等。

学生个人实验器材: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气象现象、植物生长等。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学习各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内容:各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四章:《生物的进化》;2.五章:《地球的运动》;3.六章:《物质的性质》;4.七章:《能量与机械》。

具体详细内容包括:1.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生物的适应性;2.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与火山;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状态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4.能量与机械:简单机械、功与能量、能源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进化、地球运动、物质性质和能量机械的基本概念;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3.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理论、地球的运动与内部结构、物质的化学性质、能量转化与守恒;2.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学具:实验包、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新知讲解:详细讲解章节内容,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充分理解;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4.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章节;2.关键词汇;3.重要概念;4.典型例题;5.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生物的进化:解释自然选择理论,举例说明生物的适应性;(2)地球的运动:描述地球自转与公转,分析地震与火山的原因;(3)物质的性质: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4)能量与机械: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计算简单机械的功。

2.答案:依据教材内容,给出准确、详细的答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繁殖方式。

2. 第2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能量守恒定律。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太阳系、恒星与行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能量转化和地球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的转化,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能量转化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2. 学具:显微镜、植物种子、土壤、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植物种植、能量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2. 能量的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电能3.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公转,恒星与行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3)介绍地球的结构及太阳系。

2. 答案:(1)图示: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1.2 常见物体的性质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2.1 植物的生长2.2 动物的适应3. 第三章地球的秘密3.1 地球上的水资源3.2 地球的内部构造4. 第四章光与能量4.1 光的传播4.2 能量的转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光的传播和能量的转换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挂图、实物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温度计、电能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植物、动物模型等学生个人学习材料:笔记本、画图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词等2. 教学过程: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结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等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科学第一节:身边的科学第二节:科学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二节:生物的基本特征3. 第三章:人体的秘密第一节:人体的外衣——皮肤第二节: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关注人体健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

人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录音机、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与科学:身边的科学科学在我们身边2. 生物的奥秘: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3. 人体的秘密:人体的外衣——皮肤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习题1、2、3。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生物观察、环保志愿者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1.1生物的分类,1.2生物的特征,1.3生物的多样性。

2. 第二章《环境和生物》:2.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第三章《光和影》:3.1光的传播,3.2影的形成,3.3光的反射。

4. 第四章《电和磁》:4.1电流的产生,4.2磁场的性质,4.3电和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特征和多样性;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影响;理解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掌握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及在生活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图表、模型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光的传播和反射,电和磁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电和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模型,光和影实验器材,电和磁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手电筒,磁铁,电池,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讲解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奥秘。

(4)组织学生进行电和磁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电和磁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 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3. 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4. 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填空题(2)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选择题(3)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的应用题(4)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的实验报告2. 答案:详见附页。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应关注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知识拓展。
1.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活动可包括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2.动物的行为与适应
-行为类型:觅食、防御、攻击、繁殖、迁徙
-适应性特征:形态、生理、行为
3.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自转:自西向东,昼夜更替
-公转:绕太阳转动,四季更替
-构造与板块运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教学效果
1.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进步。
2.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生评价
1.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2.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使用复杂、冗长的句子。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
2.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要充足,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最新版,第二章“多样的生物世界”的第三节“生物的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意义、分类的方法、生物的分类体系;重点学习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分类及常见种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 了解生物的分类体系,认识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类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分类。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体系的理解,对常见生物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植物、动物标本或图片)。

学具:生物分类学习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多样性,提出问题:“生物种类繁多,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分类呢?”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分类的意义,介绍分类的基本方法(形态、生态、遗传等)。

3. 实践活动:分发生物分类学习单,让学生观察、分析实物或图片,进行生物分类。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的意义与分类方法2. 生物分类体系植物界动物界七、作业设计(1)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覆盖鳞片。

(2)具有根、茎、叶,进行光合作用。

(3)胎生,哺乳,体表被毛。

答案:动物界的鱼类、植物界的种子植物、动物界的哺乳类。

2. 拓展作业:请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分类的更多信息,并完成一篇关于生物分类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独立进行生物分类。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

3. 对生物分类的拓展延伸,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分发生物分类学习单,让学生观察、分析实物或图片,进行生物分类。

2.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最新版,第二章“环境和生物”的第三节“生物的适应性”。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难点:生物如何适应和改造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图片等)、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2. 实例分析3. 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2)请分析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答案:1.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儿有翅膀适应飞行,鱼儿有鳍适应游泳等。

2.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等。

3. 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六上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第二课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