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通常指的是医院感染,以下是一些关于院感的基本知识:
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3. 危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侵入性医疗操作、长期住院、抗生素滥用等。
4. 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患者等。
5. 监测与报告: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医院感染,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消毒、调整抗生素使用等。
7. 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院感知识要点
院感知识要点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感染的一种特殊感染。
院感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声誉损失。
因此,了解院感知识要点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院感防控措施1.1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时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接触污染物后等情况下。
- 应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正确使用洗手液或者洗手剂,正确揉搓双手各个部位,以及正确使用手消毒剂。
- 应注意手卫生的时机,包括在特定操作先后、接触患者先后、接触环境污染物先后等情况下。
1.2 建立有效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清洁与消毒制度,包括对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 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清洁和消毒剂,确保其对常见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
- 应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确保清洁和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1.3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应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包装和储存,确保其不会对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 应定期清理医疗废物,避免其滋生细菌和病毒。
- 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二、院感病原体的传播途径2.1 飞沫传播-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释放携带病原体的飞沫,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 医疗机构应提供足够的防护设施,如口罩、护目镜等,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 应加强患者的咳嗽礼仪教育,避免飞沫传播的发生。
2.2 接触传播- 医务人员和患者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感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 应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
- 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病床等接触面,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2.3 空气传播- 某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给他人,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等。
- 医疗机构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过滤效果。
院感知识要点
院感知识要点引言概述:院感知识是指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感染控制知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一、感染传播途径:1.1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如握手、护理等。
此外,还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等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者黏膜的情况。
1.2 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味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1.3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在空气中能够长期存活,他人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后感染。
常见的空气传播疾病包括结核病、麻疹等。
二、感染预防措施:2.1 手卫生:正确、规范的洗手是最基本的感染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2.2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2.3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等需要时常进行消毒,手术室等需要无菌操作的场所也需要严格控制。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3.1 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3.2 感染报告: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3.3 感染预警: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感染疫情或者高危病例,及时发出预警,协助采取应对措施。
四、院感培训与教育:4.1 院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知识、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技能。
4.2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如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4.3 经验分享与交流: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整体的院感管理水平。
结论: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控制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与质量。
巧记院感小常识
巧记院感小常识标题:巧记院感小常识引言概述:院感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传染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预防院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记的院感小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院感。
一、加强手部卫生1.1 经常洗手: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术前后、进食前后、厕所后等关键时刻洗手。
1.2 使用洗手液: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1.3 避免长指甲: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因此应保持指甲短修剪。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定期清洁卫生间:医疗机构的卫生间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需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2.2 消毒工具:医疗器械、床单、手术服等需要经常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3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1 戴口罩: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细菌。
3.2 戴手套:进行手术、接触患者体液等操作时应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3.3 穿护士服: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护士服,避免细菌通过衣物传播。
四、加强教育宣传4.1 培训医务人员:定期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4.2 宣传患者:向患者宣传院感防控知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医疗服务。
4.3 强化管理:建立院感防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院感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定期监测评估5.1 定期检查:定期对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5.2 统计分析:对院感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院感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5.3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院感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结语:院感防控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工作之一,大家都应该重视。
通过加强手部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加强教育宣传和定期监测评估,可以有效预防院感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些巧记的院感小常识,共同为院感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院感知识目录
院感知识目录一、院感概述院感是指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
它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成本。
因此,了解院感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二、院感分类1. 根据感染部位分类:- 表面感染:指感染发生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如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
- 深部感染:指感染发生在组织或脏器内部,如肺部感染、血液感染等。
2. 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患者自身,如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感染。
- 外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医疗环境或医务人员,如手术器械不洁、医务人员手卫生不规范等。
三、院感预防措施1. 患者管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
- 做好感染病例的隔离管理,确保感染源不扩散。
-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2. 医务人员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 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3. 环境管理:- 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等重点区域。
-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院感监测与报告1. 院感监测:-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医疗机构内的院感情况进行监测。
- 采集相关数据,如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等,用于分析和评估院感状况。
2. 院感报告:- 及时上报院感情况,包括发生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等。
- 根据报告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类似感染再次发生。
五、院感培训与宣传1. 医务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院感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 强调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重要预防措施的正确操作方法。
2. 患者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向患者和家属传达院感知识和预防措施。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标题:院感知识培训重点引言概述: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院感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匡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院感管理。
一、院感知识的基础知识培训1.1 院感概念和分类:介绍院感的定义、分类和常见感染病原体。
1.2 院感传播途径:详细介绍院感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1.3 院感预防原则:强调院感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洗手、消毒、隔离等。
二、院感感染控制的重点培训2.1 洗手和手卫生:详细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手卫生要求,强调洗手在院感控制中的重要性。
2.2 感染控制措施:介绍院感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包括隔离、消毒、无菌操作等。
2.3 应急响应和处理:培训医护人员在院感感染爆发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措施、病例报告等。
三、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清洁消毒培训3.1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介绍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医疗设备消毒维护:详细介绍医疗设备的消毒维护方法,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3.3 医疗废物处理:培训医护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防止院感病原体传播。
四、环境卫生管理培训4.1 病房清洁消毒:介绍病房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和频率要求。
4.2 空气净化管理: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维护空气质量。
4.3 床单、衣物处理:详细介绍床单、衣物的清洁消毒方法,防止院感传播。
五、院感监测与报告培训5.1 院感监测指标:介绍院感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包括感染率、细菌培养等。
5.2 院感报告流程:培训医护人员正确填写院感报告表格,及时上报院感病例。
5.3 院感调查与分析:详细介绍院感病例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匡助医疗机构改进院感管理措施。
结论:通过对院感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可以匡助医疗机构提高医护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护士必背)
院感(护士必背)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护士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从院感的定义、院感的危害、院感的预防措施、院感的处理方法和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院感的定义1.1 院感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卫生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1.2 院感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链。
1.3 院感包括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等多种类型,严重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二、院感的危害2.1 院感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2.2 院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对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2.3 院感还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和生理压力,增加工作负担,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护士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等基本感染控制措施。
3.2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3.3 医院要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保持医院内部的清洁卫生。
四、院感的处理方法4.1 一旦发现院感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院感应急预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和检测。
4.2 医院要对院感事件进行溯源调查,找出感染源头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3 医院要对院感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完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5.1 护士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参与院感培训和教育,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5.2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事件,配合医院进行院感控制工作。
5.3 护士要保护好自己,遵守感染控制规范,防止院感事件在医院内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结语院感是医院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护士来说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积极参与院感防控工作,为医院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一、培训目的和背景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感染而导致的不良事件。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减少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本次培训旨在向医务人员传授院感知识,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能力。
二、培训内容1. 院感基础知识a. 院感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什么是院感,以及常见的院感分类,如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等。
b. 院感流行病学:介绍院感在医疗机构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c. 院感传播途径:详细介绍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
d. 院感预防措施:介绍院感预防措施的基本原则,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用品等。
2. 院感风险评估与监测a. 院感风险评估:介绍院感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工具等。
b. 院感监测:详细介绍院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包括感染指标、监测频率、监测报告等。
3. 员工健康管理a. 员工健康检查:介绍员工健康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包括体检项目、体检频率等。
b. 员工接种疫苗:详细介绍员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常见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4. 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a. 医疗器械分类:介绍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要求,包括一次性使用器械、可重复使用器械等。
b. 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详细介绍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要求,包括清洁消毒、定期维护等。
5. 感染控制措施a. 手卫生:介绍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消毒等。
b. 防护用品使用:详细介绍不同场景下的防护用品使用要求,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c. 环境清洁与消毒:介绍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的要求和方法,包括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6. 院感事件管理a. 院感事件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院感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感染事件、暴发事件等。
b. 院感事件报告与处理:介绍院感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方法,包括事件报告、调查分析、预防措施等。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标题: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引言概述:
院感知识培训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医务人员在感染控制和预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院感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可以提高对感染病原体的认识,学习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基础知识培训
1.1 学习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
1.2 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3 了解院内感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二、手卫生培训
2.1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
2.2 掌握使用手消毒剂的正确步骤
2.3 了解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培训
3.1 学习医疗设施的清洁和消毒标准
3.2 掌握不同消毒方法的适合场景和注意事项
3.3 了解环境清洁与消毒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四、个人防护培训
4.1 学习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的方法
4.2 掌握正确佩戴和脱除个人防护用品的步骤
4.3 了解个人防护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培训
5.1 学习院内感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5.2 掌握感染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5.3 了解感染监测与报告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结论:
通过全面系统的院感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可以提高对院内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因此,医院应该重视院感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确保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新发感染。
院感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对于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新发感染。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时间,院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术后感染: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深部组织感染等。
2. 呼吸道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3. 尿路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尿路感染,如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4. 血液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血液感染,如败血症、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等。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接触传播: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被感染物体而引起感染,如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患者之间的接触等。
2. 飞沫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而引起感染,如咳嗽、打喷嚏等。
3.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悬浮颗粒传播而引起感染,如结核病、麻风病等。
4. 水源传播:指通过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而引起感染,如水源污染引起的肠道感染等。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院感的发生,医院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1. 严格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都需要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监测、感染防控培训、消毒灭菌等。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需要定期对医疗设备、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院感50条应知应会相关知识
院感50条应知应会相关知识1.什么叫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
半年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相关知识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 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 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 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 物尸体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 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 染(入院48h以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 根据检查或检验结果,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 在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 登记表”上报院感科
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3、尽量避免使用各种侵入性的操作,进行操作
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4、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有呼吸道症状时应避免
进入病房 5、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控制)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活动。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和技能,医疗机构通常会开展院感知识培训。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原则、手卫生的正确方法、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以及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法规。
一、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原则:1.1 严格执行手卫生:手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的时机、方法和步骤,如何正确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以及如何佩戴和摘除手套等。
1.2 管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对于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分类、包装和标识的要求,以及医疗废物存放和运输的规范。
1.3 控制医疗器械感染:医疗器械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
二、手卫生的正确方法:2.1 洗手的时机:培训内容应包括洗手的时机,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洗手方式,如何在接触患者先后、接触体液或者污物后、接触病房环境先后正确洗手。
2.2 洗手的步骤:培训内容应包括洗手的步骤,如何正确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如何按照正确的手部清洁顺序进行洗手,以及如何彻底清洁手指尖、指间和手背等部位。
2.3 手消毒的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手消毒的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如何按照正确的手部清洁顺序进行手消毒,以及如何彻底清洁手指尖、指间和手背等部位。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3.1 病房清洁的要求:培训内容应包括病房清洁的要求,如何正确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房区域选择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床单、被罩和毛巾等物品。
3.2 医疗设备清洁与消毒: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设备清洁与消毒的要求,如何正确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设备清洁与消毒,如何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选择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清洁和消毒后的设备。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标题:最新院感知识培训引言概述:院感知识培训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院感知识的不断深化,最新的院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最新院感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一、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1 最新院感知识最新院感知识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政策、院感防控流程、院感监测与报告等内容。
医院需要定期更新院感知识,使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院感防控措施。
1.2 院感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了解院感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对于院感防控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应包括不同病原体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3 院感事件处理与应急预案在医院中难免会发生院感事件,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院感事件,并熟悉医院的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二、院感知识培训方法2.1 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院感知识培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和便利性。
2.2 线下培训定期组织院感知识培训班,邀请专业院感专家进行授课,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使医护人员深入了解院感知识。
2.3 实地演练通过实地演练,模拟不同院感事件的处理过程,让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掌握处理院感事件的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院感知识培训效果评估3.1 考试评估通过定期考试评估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2 实际操作评估观察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性和效果,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指导。
3.3 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院感知识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四、院感知识培训的重要性4.1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4.2 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院感知识培训不仅可以保护患者,也可以保护医护人员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院感知识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材一、手卫生l、手卫生: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用皂液(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消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应具有持续抗菌洁性。
5、洗手六步法(严格完成每个步骤,不强求顺序)内外夹弓大立6、外科洗手顺序(严格按此顺序执行)先清水洗手,擦干后再用免洗手消毒液按6步法揉搓2遍至上臂下l/3处。
7、洗手时间是多少:揉搓时间>15秒。
8、手卫生的基本原则1)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或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采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当手部无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9、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WHO):(记住关键词“2前3后”)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2)进行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前;3)接触患者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5)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10、手卫生的合格标准1)卫生手消毒≤10cfu/cm2;2)外科手消毒≤5cfu/cm2。
3)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1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义WHO认为,严格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
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l、“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1)医院: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部门:成立有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3)科室:建立有科室感染控制小组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1)严格执行医院感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掌握的院感知识
医务人员应掌握的院感知识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方案㈠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第一责任人(院内报告)。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主管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后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记录备查;⑴临床医生短时间内发现3例及3例以上临床症候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⑵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等。
3.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4.当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调查证实后医院应当于12小时内向昌吉州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经调查证实后的以下情况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⑵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在2小时内向昌吉州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对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情形,按医院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㈡医院感染暴发院内报告流程临床科室科主任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教部---上报分管院长---上报院长㈢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措施1.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并确定后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应急处理措施,起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责任科室立即组织医护人员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积极实施救治。
3.医院管理办公室积极进行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监测等,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掌握的院感知识
医务人员应掌握的院感知识一、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工作职责1.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2.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加强管理。
3.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并积极协助调查。
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7.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二、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三、昌吉州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1.各科室按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已确定是院内感染病例的信息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
2.特殊医院感染及发生暴发情形时所发生科室应立即通过电话向医院感染管理办或医院总值班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2916615)。
3.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医院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提出的要求应当于12小时内向昌吉州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4.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2小时内)(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5.医院感染监测专职人员要做细致的调查分析工作,并将全院感染信息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长。
6.全院各科室发现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或环境有严重病原污染时要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
7.门诊及临床科室对诊治的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并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预防保健科。
院感基础知识
院感基础知识院感基础知识是指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
它是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基础,对于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者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它包括患者在医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感染和与医疗活动有关的其他人群感染。
二、原则1.预防为主:院感管理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
通过加强感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和易感人群防护,减少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2.科学合理:院感管理应基于科学依据,根据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
3.综合管理:院感管理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形成科学、系统、综合的管理模式。
4.持续改进:院感管理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方法,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三、方法1.感染监测:通过对院感的监测,了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感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和易感人群防护。
感染源控制主要是针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进行感染源的控制,如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3.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器械是院感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对医疗器械的选择、清洗消毒和维护管理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4.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环节,他们需要具备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管理水平。
四、技术1.手卫生:手卫生是院感管理的基础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手卫生。
2.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操作。
3.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4.环境清洁: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是预防院感的重要环节,应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医疗机构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全球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医疗机构感染而死亡。
门诊院感培训
门诊院感培训引言概述:门诊院感培训是指针对门诊医务人员进行的院感知识和技能培训,旨在提高门诊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的认识和能力,减少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发生。
门诊院感培训内容涵盖院感基础知识、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等方面。
一、院感基础知识1.1 了解院感的概念和危害门诊医务人员应了解院感是指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危害包括对患者、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
1.2 院感传播途径培训内容应包括院感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以及院感的预防控制措施。
1.3 院感防控政策法规门诊医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院感防控政策法规,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确保遵守规定进行工作。
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2.1 个人防护门诊医务人员应学习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保障自身安全。
2.2 感染控制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染控制的方法,如消毒灭菌、环境清洁、医疗器械使用等,确保门诊环境清洁卫生。
2.3 患者管理门诊医务人员需要学习患者管理的方法,包括发热患者的隔离管理、病人就诊流程的调整等,减少院感传播的风险。
三、医疗废物管理3.1 废物分类门诊医务人员应学习医疗废物的分类方法,按照规定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2 废物处置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方法,如封闭式垃圾桶的使用、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等,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废物处理流程门诊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医疗废物处理的流程,包括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理等环节,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四、手卫生4.1 洗手方法门诊医务人员应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水洗手和无水洗手的步骤,确保彻底清洁双手。
4.2 消毒液使用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浓度、接触时间等要求,确保消毒效果。
4.3 手卫生宣教门诊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宣传手卫生知识,引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洗手,减少院感传播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院感知识1、本科室消毒制度▲要掌握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2、要掌握本科室相应的器械和物品清洗消毒程序▲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级?▲艾滋病职业暴露分为3级。
⑴一级暴露:暴露源为血液、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必要时预防用药。
⑵二级暴露:暴露源同上;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预防用药。
⑶三级暴露:暴露源同上、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强化用药。
4、HIV/AIDS处理流程▲医务人员发现疑似HIV/AIDS第一时间报告保健科网络直报初筛实验室留取标本病房登记(本院检验科)初步诊断阳性市或省确认实验室5、职业暴露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2)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碘酊、酒精等消毒剂),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报告科室负责人排除请专家组会诊院感科(班外时间报告行政总值班)核实预防用药必要的检查7、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洗手?▲(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
8、手消毒指征是什么?▲(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9、手消毒的方法?▲(1)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1-3分钟。
(2)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10、什么叫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1、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⑴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⑵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⑶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⑷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⑸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12、锐器刺伤如何预防感染?▲(1)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注射。
13、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与措施是什么?(注意事项)▲(1)本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如科室需要必须向设备科申购,不得自行购入。
(2)一次性医疗用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顶≥50cm。
(3)做好一次性医疗器具的保管工作,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无菌有效期”及包装上未注明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用于临床。
(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外包装箱不得进入无菌室。
(5)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6)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如发生感染,热原反应或有关医疗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科,必须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
登记事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种类、受害者临床表现摘要、结局、所涉及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
(7)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格分类放置,按医疗废物统一回收处理。
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4、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16、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如何处理?▲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17、非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如何处理?▲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18、传染病隔离种类及标志有哪些?▲严格隔离——黄色标志、接触隔离——橙色标志、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抗酸杆菌隔离(AFB隔离)——灰色标志、引流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19、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0、感染率、漏报率、Ⅰ类切口感染率应控制在多少以内?▲感染率和漏报率≤10%,Ⅰ类切口感染率≤0.5%。
21、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37种。
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2、哪些属于法定传染病?(能说出甲类传染病名称以及10种以上的乙类传染病名称)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3、对乙类传染病中哪些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4、甲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法定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5、乙、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法定时限?▲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以及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均为24小时。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要求?▲2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网络直报。
27、灭菌物品有效期一般为多少天?▲7天28、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几小时?▲不超过24小时29、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多长时间后不得使用?▲2小时30、何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何种情况,应当于12小时内上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部门?▲(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2、医疗机构发生何种情况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3、何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4、对伤口的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何种顺序?▲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35、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如何包装?▲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36、病房患者的安置原则应是?▲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7、医疗废物分类有哪些?医疗废物如何交接?▲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5类。
医疗废物院内交接登记。
38、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如何处理?▲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39、医疗废物的“五防”是什么?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
40、盛装的医疗废物不可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3/441、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多少?30cm×30cm×50cm42、锐器废弃物如何处理?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43、含氯消毒剂有什么特点?高效消毒剂,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消毒液不稳定等。
44、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45、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
46、何谓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
47、医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的指标为?控制在50%以下。
48、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什么要求?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