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1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是最早提出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循环经济的发展展现出法律体系健全、发展模式先进、经济扶持力度大等特点。
而我国正处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认识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启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本;循环经济;启示1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起步于二战后,目前已形成法律体系健全、发展模式先进、经济扶持力度大等特点。
①法律体系健全。
日本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分为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层次。
基本法指2000年颁布的《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该法从法律上明确了未来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综合法指《废弃物处理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这两部法律对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给予了法律指导;专项法包括《容器包装回收再利用法》等五部法律,其明确指出了日本政府、企业和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环保义务。
这种覆盖面广、责任明确、层次清晰的法律体系,为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发展模式先进。
日本拥有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模式。
企业层面,日本要求在企业内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寻求新型生产模式,在企业间形成“上家废料成为下家原料”的闭合产业链条;区域层面,日本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社区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其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如对全国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企业均给予财政支持;社会层面,日本选择废物处理领域为突破,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模式,在全社会树立了“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新型发展理念。
③经济扶持力度大。
日本还在税收、奖励、金融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经济支持。
如日本规定,对于在使用年度内的废塑料再生设备,除普通退税外,还按价格给予14%的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装置,还可退还3年的固定资产税;日本还在许多城市设立了资源回收奖,如大阪市规定,市民回收100个铝罐可获得100日元的奖励;日本政策银行还为“新阳光计划”等节能环保项目提供长期低息融资,这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循环经济技术项目的研发。
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本文以循环经济发达国家日本为例,总结了绿色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支出性财政政策及绿色税收、一般废弃物处理收费及预付押金等收入性财政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同时又分别从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支出性财政政策与收入性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了对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循环经济日本收入性支出性财政政策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相对领先的国家,日本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支出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绿色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另一类是收入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一般废弃物处理收费政策及预付抵押金政策等政策。
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日本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经验(一)支出性财政政策1.绿色政府采购1995年,根据环境基本法和环境基本计划,日本政府制定了《国家作为事业者和消费者,率先实施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规定国家在政府采购、政府消费、政府建筑物建设和管理领域,都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计划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同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绿色政府运作法案》,制定了有关绿色政府采购的原则,并拟定出了具体时间表,要求必须在2000年以前付诸实施。
2001年4月,日本政府实施了的《绿色采购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等单位或部门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的义务,并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措施:一是实行环境标识制度,建立完善的绿色政府采购信息网络;二是规定绿色政府采购商品的品种以及评判标准,绿色政府采购商品品种以办公设备、文具和汽车等为对象,数量由2001年的101种扩展到了2005年的201种,在此基础之上,又指定了与公共事业相关的55种绿色政府采购商品;三是要求国家各机关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绿色政府采购,公布年度绿色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并赋予环境大臣对这项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的权力。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引言:二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十分萧条,工业几乎崩溃,农业生产也只有战前的一半。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曾经断言:“如果没有长期不断的,没有限制的外援,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长期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
”但就是这样一个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战败后的日本,却用三十年的时间,超越英法德苏,爬上了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位置。
战后的日本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如此迅速的成长不得不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不可否认,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朝鲜战争和冷战时期的种种有利因素造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日本内部不断改革的结果。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吸取有利的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正是我们如今需要做的事。
摘要: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一直是人们讨论和分析的热门话题,而究其原因,其中不仅仅有美国对其的大力扶植和在美国占领和军事庇佑下的稳定的国内局势和周边环境,同样也离不开日本对其自身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发展启示一、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1.美国的大力扶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国对其实行了长达7年的占领。
正是在这七年里,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和法制为主的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并对日本长期持续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行政体改革,使日本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在战后初期,日本农业萧条,甚至不能满足国民的基本温饱问题,美国对日本实施援助,提供大量的食物,以解决日本的饥荒问题。
同时也保障了日本国内的安全局势稳定,为日本战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遏制以中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美国将日本作为远东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转而大力扶植日本,主动提出缓和战争赔款,为日本发展生产,稳定国内经济局势提供了条件。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当中国从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三十年前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
当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本文将通过对日本经济成长和衰退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经济的类比,反思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到一些处理经济问题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的成长1.1日本经济崛起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单从经济发展立场来考虑,按照罗斯托《经济成长的过程》中的界定,日本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五年里就已经进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
那些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成功的进入了经济成熟阶段。
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
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建立,代替旧的主导部门,国民收入中有10%~20%稳定地用于投资。
经济成长所依靠的是对工业设备部门的投资,并由此带动了经济成长。
在这个阶段里,对外贸易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加强,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
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即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日本已经达到了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
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技术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阶段有一定提高;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了,因而为它之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2日本经济的崛起1.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
1956~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这与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日本清洁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清洁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清洁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引言: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其政策和实践经验对其他国家有很多启示作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日本的清洁能源政策,然后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的清洁能源政策1.政策背景日本是一个缺乏矿产资源的国家,对能源依赖严重,近年来尤其是福岛核事故后,加速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此外,日本政府还非常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发展。
2.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日本政府设定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包括:(1)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22~24%;(2)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50%以上;(3)持续发展国内可再生能源技术。
3.清洁能源政策工具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来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包括:(1)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层面上,日本制定了《新能源政策基本法》、《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竞争力强化特别措施法》、《智能电网推进法》等,加强了政府的介入和推动力度;(2)财政支持:政府提供了广泛的财政支持措施,包括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提供了减税、补贴和贷款等金融支持;(3)发电权购买制度:政府通过设置固定购买价格,鼓励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和发展;(4)技术研发支持:政府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5)宣传教育和培训:政府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清洁能源的认识和参与度。
二、日本清洁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启示1.政策一体化日本清洁能源政策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政策一体化的做法。
日本政府在立法、财政、市场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加大政策一体化的力度,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多元化的经济激励措施为了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激励措施,包括减税、补贴、贷款等。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姓名:赵文华学号:2009011427 班级:09广电(1)班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是作为战败国的一方生存在世界上,国土也吃了两颗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表面上看日本陷入奔溃。
然而,如今事实并非如此,战后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经济迅速崛起,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借鉴意义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受了重创,其领土相比于中国纯粹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却在战后迅速崛起,堪称“经济奇迹”,尽管在2011年中国GDP排名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日本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些是中国无法与其相比较的,由此可以看出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重大的。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方更是认为是20世纪的“奇迹”。
(一)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
1、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经济政策。
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
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日本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主要得益于建立起完备的环保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实施倾斜性的产业技术政策,中央和地方积极共建环保城,建立科技园区培育先端产业以及公众及民间组织的配合与努力。
这些经验为经济发展模式艰难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了借鉴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艰巨。
日本在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曾遇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强度不断上升的矛盾,但最终还是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了重化工业生态化转型,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基本摆脱了资源环境压力。
2009年笔者参加了日本财团法人组织的资源循环型经济研修项目,从法律保障体系、产业支持政策、市场诱致措施、园区典型示范、公众组织参与等诸多方面,对日本以资源循环产业为中心的环保产业的发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全面了解。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发展的5大经验一、建立起完备的环保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日本在环保产业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果,首先应该归功于政府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
1971年,日本出台了废物处理法,之后又出台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2000年颁布和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6部法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环保及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如表所示,从效果看,法律对产业发展的强制保障作用明显。
一是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协会、公众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各方开展资源循环利用。
比如法律规定企业有对资源进行恰当处理的产出者的责任,产品、容器等的设计研究、回收、循环利用等扩大生产者的责任,为建立回收、处理、再资源化网络体系提供了保障?二是强制收费制度使得回收处理企业可以盈利。
据介绍,报废汽车处理工厂在《汽车再利用法》实施前,盈利比较困难,主要靠出售部分较好的零部件获利。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以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高度的科技创新而闻名于世。
作为亚洲经济体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成功可以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借鉴。
在日本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值得中国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高度的自我要求和持续不断的改进。
日本企业对于自身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以“客户至上、不断改进”的原则为导向。
这种自我要求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高度的创新精神。
日本企业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在高速市场环境中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种创新态度可以激励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
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注重人才培养的观念深深融入其中。
企业不仅会对于员工进行工作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还会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使员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作为。
这种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国。
第四,没有将眼光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面向全球。
日本的企业大多在全球市场拥有竞争力。
他们能够迎合全球市场需求,适应各个国家的文化和消费习惯,将自身的产品推向世界。
这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提高。
日本的企业间存在激烈竞争,这种竞争鼓励企业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高。
这种合作和竞争的方式使得日本的产业链更为先进。
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中国可以在自己的发展中快速实现现代化,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面对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加强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人才流动和有序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国的产业链更为系统完整,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旅程中,日本的成功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国外循环经济经验与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经验与启示摘要:国外的循环经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可以从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概括为四种发展模式: 即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区域层面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社会层面上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又称DSD模式)和循环型社会模式。
它们给刚开始走循环经济道路的中国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字:循环经济国外模式启示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其相同之处, 但又各具特色, 每种模式对循环消费的重视程度和循环消费模式研究都不尽相同。
很多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更偏重于工业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循环利用, 重视循环消费中的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而对旧物的循环利用研究比较少。
基本都是被动的末端治理模式。
如德国的包装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双元回收模式、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模式、法国的行业协会推进模式、日本的立法推进模式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一)、美国模式——循环消费模式美国的旧货交易模式在循环消费方面更具有典型性, 由于循环消费观念的普及和循环消费社会制的发展, 旧货交易已成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主要形式有庭院甩卖、旧货市场、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的旧货买卖, 成为西方社会很典型的循环消费模式, 对许多国家发展循环消费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循环消费模式的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满足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均衡和结构等价, 将生产剩余与消费剩余维持在资源的供给能力与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 人与自然和谐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消费剩余的消纳服从: ( 1- E1 ) E ciBi + ( 1-E2 ) ( d1P+ d2M) < E, 式中, Ej ( j = 1, 2) 分别为微生物、人工治理、资源回收技术和自然力消解废弃物的能力系数, ci ( i= 1, 2 , n) 依次为不同营养级动植物的废物排放系数, dk ( k= 1, 2) 分别表示人均生活消费排放系数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 三废0 排放及引起水土流失、沙化等方面的单位数量或产值损害系数,M为物质生产总量, E 为环境消解能力。
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
中国对发展循环经济相对是滞后的,这与我国环境与资源恶化及短缺状况极不相称。
但党和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面对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应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循环经济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框架下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解决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将循环经济引向深入。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验;启示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1.1制定强制性法律法规作保证,立法过程循序渐进发达国家法律具有充分的严肃性,是各种法规得以产生效果的前提。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由立法机构和政府制定一系列强制性的法律和政策规则,规范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几乎都是由废弃物处理处置法开始,在所有的国家中,当推德国和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最具代表性。
德国在立法方面先在有关具体领域实施循环经济思想,然后建立系统整体的循环经济法规。
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但当时强调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
1986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改称为《废弃物限制处理法》,发展为从“怎样处理废弃物”提高到“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强调避免废弃物产生和循环利用废弃物。
1996年10月,颁布施行《物质闭路循环与废物管理法》,这一法令被认为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真正将废弃物的处理提高到循环经济的高度上。
该法律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保证垃圾得到最大限度的再利用。
在《物质闭路循环与废物管理法》的框架下,德国还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促进各行业垃圾再利用的法规,使饮料、废铁、矿渣、废旧车辆、废1日电子商品等都变废为宝。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缓和,人们对于日本泡沫经济也开始重新关注起来。
那么,日本泡沫经济到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呢?本文将从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市场经济等方面详细探讨。
一、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方面,日本曾经采取了一系列导致泡沫经济泛滥的政策,比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低息贷款等。
这些政策虽然一时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随后泡沫经济的出现,导致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政策制定必须谨慎,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
同时,在日后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应该注重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放弃短视的心态。
二、社会结构对于中国而言,在社会结构方面,日本的泡沫经济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日本曾经以家庭为单位,高度重视家族企业的长期稳定性和贡献。
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家族企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力,强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到家庭与企业之间的分离,实现现代化管理。
三、市场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不仅是对经济政策和社会结构的考验,更是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历史中发现,市场经济需要充分的竞争和监管。
要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唯有推行市场化改革,深入促进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监管也必须同时跟进,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市场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日本泡沫经济对于中国而言,固然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其历史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更加顺畅、稳健和可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尼桑企业循环经济实践带来的启示以及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一、尼桑企业循环经济实践对我们的启示:尼桑汽车公司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厂家,于1933年在神奈川县横滨市创立,目前,拥有包括日本在内的分布于全球20个国家与地区的生产基地,为16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商品及相关服务。
日产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为公司愿景,除了通过提供产品服务来创造价值,还希望通过全球的所有事业活动,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而其中在保护地球环境这一块,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人、车、自然共生"是尼桑公司所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尼桑一直努力实现着1992年发布的环境理念,深知汽车或企业活动给地球环境带来的负荷,因此也一直在努力地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给地球未来尽可能减少痕迹,尼桑将"在企业活动或车辆的整个寿命中,将环境负荷或资源利用控制在自然可吸收的水平"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
通过对尼桑汽车公司的循环经济案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启示:1、环境保护的根本之道——理念的贯穿尼桑公司作为一家车企,一直体现着环境保护的理念。
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从资源到产品再到治理,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而对于出现的环境问题,只是在出现的时候治理,是一种事后效应。
而要真正去做好循环经济,不能只是当问题出现时再着手处理,需要的是一种事前的规划。
尼桑公司将环境保护作为其终极目标,并将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计划、产品开发、产品生产、销售、回收利用整个过程。
从车型的设计、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等等一直到尼桑公司参与的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说尼桑公司将环保从自身的企业层面扩展到了社会层面。
这种理念,是根本,只有有了这种理念的支撑,企业才能真正的做好循环经济,保护我们的环境。
2、从小到大的环保设计——从零件到整体机型的可回收性设计在开发阶段,尼桑公司运用可回收性设计,包括运用可回收材料的选用以及开发便于回收的结构。
从大的车型到小的一个零件结构,尼桑公司都很注重循环经济。
日本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日本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论文-经济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日本农业;经验;借鉴1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日本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05hm2,境内多山地和坡地,农业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漫长过程。
“二战”前,农业土地占有制度和农村产业结构都有细微改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低。
“二战”后,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农业经济发生了相应变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猛增长,经济实力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高度重视生化技术,广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人才教育,为本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
日本农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与本国国情特点相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小,专业农户少,农业集约化水平高,单位耕地面积固定资本额大,农业基础设施好,农业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等。
农户平均拥有农业固定资本额快速增长,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地改良,很多农村实现了田园化,土地生产率高,农产品质量好。
农户与产前、产后部门紧密联系,可以在生产方面得到有关机构的支持,日本从中央到町村建立了各种为农户生产生活服务的农业协同组合,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
2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做法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包括贸易保护政策、价格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进口数量逐渐增多,政府采取保护农产品生产政策,将重要农产品指定为国家贸易项目,不实行自贸,限定农产品贸易项目,严格限制进口数量。
由于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率高,日本农业投入大,只能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农业。
日本现行农品价格政策主要有管理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基金制度等。
农产品价格制度弊端较多,但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府重视农业投资,各级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速很快,用于农业直接投资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发放补助金,对不同种类主体费用负担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日本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特点及其启示
一
、
日本 循 环 经 济政 策 产 生 的 背 景
( ) 一 经济增 长与 资源短缺 的“ 需矛盾 ” 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作为战败国的 日 , 本 为了改变一 贫如洗 的窘状 , 国内的各个 领域 在 实施一系列改革。其 中, 在经济方面实施了“ 追赶型” 赶超型” 与“ 的发展 战略。此战略 的实施 , 使 得日 本经济迅速崛起 。到 2 世纪 6 0 O年代末 , 日本 国民生产总值 已跃居世界前列 。可 以说 , 战后 日 本取得 了巨大的经济成 就。但 是另一方面 , 由于 日本是一个 国土面积狭小 , 自然资源匮乏的 且 国家, 根本无法承受经济持续增长 过程 中资 源的大量 消耗。因此 , 日本虽 然是一个 工业发 达 国 家, 但是其绝大部分 资源和多种 工业原料必须依 靠进 口解决 , 例如石油 、 炭 、 等 。可以说 , 煤 矿石 日本 国内经济 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了国际原料市场 的牵制 。因此 , 大力发展 以资源 的高 效 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 , 并推出相应 的政策及各项有效 的法律法规体系 , 自然就 成为 日 本政府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 供需矛盾”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 ( 环境污染的加剧 与国民维权意识的增强 二) 在“ 追赶型” 赶超型” 与“ 的经济发展 战略实施过程 中, 日本 为了尽快缩短 与发 达国家之 间的 差距 , 采取了“ 生产优先” 的经济政 策 , 味片面地追求工业化 。虽然 日本取得 了巨大经济成 就, 一 但是政府却忽视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可以说 , 日本 2 世纪 6 0 0年代 的高速经济增长 , 以 是 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 、 破坏 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为代价 的。这种疯狂 的“ 大量生产、 大量消 费、 大 量废弃” 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 最终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日本各地河流、 大气 、 土壤污染及各 种公 害问题频繁发生 , 尤其是从工厂 、 山排 出的微量重金 属造成 了多起社 会悲剧 。如 15 矿 93— 15 96年的熊本县水俣病事件、9 4 95 的新渴县 阿贺野川流域 的有机水银 中毒事件均给其 16 —16 年 当地居 民带来 了无尽的痛苦 。不仅如此 , 由于工业废液和污水的大量排放 , 河流及其沿岸流域的 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 靠捕鱼为生 的渔民们无法进行 捕捞作业 , 生活失去保 障。为 了自己能有一个 安全 、 舒适 的生活环境 , 为了 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了自己能有一个稳定 的经济收入来源 , 为 日本国民对 于公害问题 的意识 与关 心不断高涨 , 民的维权意识逐步增 强。这使 得政府在制定 居 “ 招商 引资” 收优惠政 策 的同时 , 税 也不 得不考虑 如何有效 解决人 口一资源一环 境之间 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 , 如何建设资源一 产品一 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型社会并保 障其顺利实施 , 必然成为 日 本政府制定政策法规之际需考虑的头等大事 。 (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 三) 2 世纪 9 0 0年代 , 全球推行可持续发展 战略 , 各国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环境 和保护资源 , 使环 境与发展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在这种形势下 , 作为二氧化碳第 四排放大 国的 日本 , 面对较大 的国 际压力 , 根本上改善经济体系 , 从 构建循环经济社会就成 为如何解决承担国际义务 与促进 国内经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这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经历过的问题。
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都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时期,以各自策略有效地化解了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日本经验做法比较典型。
本文对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产能过剩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C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3一、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历史经验二战以来,日本在经济恢复性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产能过剩周期和危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日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从1946年的10%左右迅速提高到1960年的38.8%。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启动内需来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适时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消化过剩产能,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入了“最低工资制”,扩展了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等,启动内需成为消化产能的重要渠道;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大规模海外投资,将国内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
借势日元升值,日本国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泡沫经济破裂后,提出了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知识密集产业。
(一)第一阶段: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面对战后国内需求疲软的现状,日本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重点是煤炭、钢铁、化工等原材料工业。
在此期间,推行了以增进本国重化工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贸易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对外征收结构性关税,严格限制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及机械等产品的进口;对内则采取鼓励出口的优惠融资制度,实施出口振兴税收制度和出口保险制度,积极协助日本重化工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资源贫国到资源强国: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经验及启示
资源贫国到资源强国: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经验及启示日本是一个拥有少量资源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资源来维持国家经济的发展。
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长期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以“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型社会理念。
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日本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日本在资源减量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的生产。
通过推行能源节约政策,日本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日本还实施了严格的废弃物管理政策,推行了废弃物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日本在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再生产。
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循环利用体系,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进行废弃物的再生产利用,推动产业的循环发展。
通过推行循环利用政策,日本成功实现了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利用,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
资源贫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资源减量化。
资源短缺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资源贫国可以发挥技术优势,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贫国可以通过开展资源再利用工作实现资源的再生产利用。
资源枯竭并不意味着资源的消失,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再利用,资源可以被再生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
资源贫国可以通过促进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资源贫国可以通过建立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废弃物的再生产利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产。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有着重要的启示。
资源贫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信在各国共同努力下,未来可以实现资源贫国向资源强国的转变,共同建设一个资源充裕、环境友好的美好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
摘要: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
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
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由此得到启示,中
国应从健全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突破
技术瓶颈、贯彻“5R”原则、培养全民意识
入手来发展循环经济。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 60年代中期在《宇宙飞船经济学》一文中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也得以延续和变革。循环经济可以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科学
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从而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的经济。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工业化都是循环经济理念的
体现,循环经济是已露端倪的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日本走在前列,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一)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居世界前列,国民高收入导致了其“大量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造成大量废弃的后果,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已经成为日本面
临的主要国内环境问题之一。在废弃物处理上,日本一直采用焚烧和最终填埋的方
法 ,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占用了土地,
同时,大量废弃物的焚烧和填埋也是资源的
浪费,因为世界上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
有无价值的垃圾。
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发
展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成
为日本的优先选择。将已产生的废弃物重新
利用再资源化,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
又具有环保意义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口号,并集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00年,日本召开了“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
了多项环保法规。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害加
剧并存的博弈过程中,日本逐步建立了一套
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法
律体系,保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
环产业有法可依,有利可图,有后续发展能力。目前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
最完备的,在立法体系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
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这是日本成为资源
循环利用率最高、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
的最重要保证。
日本是自上而下的制定综合性循环利
用法,然后向具体领域推进。具体可分为三
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即《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有《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层面是针对循环经济这一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物质输出端,即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如《促进容器和包装物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车辆再生法》、《绿色采购法》等。这些法律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相继付诸实施。
(三)有力的政策扶持
由政府出面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
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较为典型的政策有:
1.政府奖励政策。日本设立资源回收奖,这种奖项旨在激发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
极性。该奖项实施后在日本许多城市收到良好的效果。
2.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
就的企业,日本政府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凡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皆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3.价格优惠政策。如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
4.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扶持社会“静脉产业”。在绿色消费中,贴有政府认可的环境标志的商品可出售,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日本产生了一种新的环保产业的形式——“静脉产业”,它是那些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产业的总称,因为这些产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日本政府将“静脉产业”作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力军,通过减免税收,增加投资等方式来大力扶持,旨在形成整个社会范围内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的经济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