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合集下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林业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而造林技术作为林业的核心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存在着造林质量不高、成活率低、树种适应性差等问题。

一些地方在造林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快速完成任务,而忽视了造林质量,导致了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严重影响了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2. 面临的环境挑战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造林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干旱、强风、酸雨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和成活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林火事件更是给造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缺乏科技支撑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缺乏科技支撑,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造林技术阶段,缺乏科技创新和引进,限制了林业的发展。

一些创新的林业科技成果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4. 人力资源短缺造林技术需要人才支撑,而当前我国林业人才短缺严重,造成了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

一些基层单位对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也存在不足,这对于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改善措施1. 提高造林技术水平为提高我国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林木选择、培育、栽植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工程技术,提高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等工作,改善森林生长环境,提高林木成活率和抗逆能力。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减少人为破坏和林火事件,保护好培育的林木。

3. 科技支撑我们应该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领域对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论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岗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

论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岗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

论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岗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肖正东(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合肥 230031)摘 要 针对占江淮分水岭地区82%的农用岗地,将其部分调整为经济林、混农林业,牧草等,增加森林覆被率,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达到“把水留住”目的。

本文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经济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其不利因素提出了有效对策。

提出适宜发展和引进的树种、品种。

针对土壤粘重板结、通透性差、肥力低等现状,提出了全面深翻或沟槽整地、覆埋作物秸杆、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采用生草覆草制的土壤管理制度,改变清耕制、覆膜制,以改良土壤和促进果树早结实。

选择适宜的牧草新品种,发展牧业,过腹还林;利用当今视作“废物”而燃烧的作物秸杆,采取客草覆盖技术,促进养分再循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果园投资投工,使果树实现优质丰产,从而达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江淮分水岭;岗地;经济林;品种;可持续发展 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属生态脆弱区,位于安徽省长江、淮河之间,土地面积17538km2,占全省面积的1216%。

本区年均降水量不低(900-1100mm),但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有效水资源缺乏,旱灾频繁发生。

根据该地区48年的统计资料,发生不同程度旱灾33年,其余15年为微旱年份。

干旱已成为农林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造成“易旱”的原因与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有密切关系。

水的截持成为该区域的关键,增加森林覆被率对截持和保蓄有效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岗地经济林发展的可行性111 改善易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森林覆被率为1516%,发展岗地林业是提高该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唯一途径。

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宜林荒山已基本绿化,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浅山宜林地多在“五八绿化”期间进行了人工造林。

近期的“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已基本将区域内的12条主要交通干线两侧1km范围内林带、林网及城镇、村庄进行了绿化。

海拔40-90m的岗地在本区域内分布面积为14456km2,占总土地面积82%。

对我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调研与思考

对我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调研与思考

对我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调研与思考陈怀远丁宏培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实施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本文通过对我省江淮分水岭地区近十年治理开发成就的总结及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提出下一步治理开发思路和主要对策,为我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生产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等提出自己浅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调研与思考江淮分水岭,又称江淮丘陵,为秦岭、大别山向东延伸部分,是长江与淮河的分界线。

分水岭处于安徽省中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100--300米之间,包括霍邱、寿县、肥东、肥西、长丰、明光、定远、凤阳、天长、全椒、来安等县,是古代吴楚相连之地。

该地区易旱、缺水且土壤贫瘠。

所以,长期以来,该地区农业生产基础相对薄弱,又频繁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成为我省较为贫穷的地区。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回顾并客观分析十多年来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综合治理开发状况,对我们进一步理顺治理开发思路,促进该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淮分水岭地区自然条件状况分析江淮分水岭地区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年均降水量在900~1 000mm之间,雨量相对充沛;但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年内与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少,仅在部分地区作为人畜饮水之源。

区内地形顺大别山东麓延伸,西高东低,地势起优,地形破碎,低山残丘连绵,沟壑纵横,很多地区岩石裸露。

沿分水岭岭脊一线及两侧,尽管降水总量尚丰,却因地势高亢、耕层浅、土壤板结、森林植被率低等原因,难以大量蓄用,停滞难,流失多。

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林业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以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活动。

在林业造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如树木生长缓慢、幼苗死亡率高、生态环境恢复效果不佳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资源的恢复,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林业造林主要的质量问题包括:一、树木生长缓慢由于土壤贫瘠、水源不足、气候不利等因素影响,造成树木生长缓慢,长势差,导致林木品质不佳,也影响了整个林区的生态环境。

二、幼苗死亡率高由于病虫害的侵袭、气候条件的不稳定、栽培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了幼苗死亡率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造林的实效。

三、生态环境恢复效果不佳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林业造林密切相关,但目前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并不明显,存在恢复缓慢、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林业造林的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优化土壤环境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因此优化土壤环境是提高树木生长速度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施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湿润等措施,提升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减少幼苗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幼苗的健康生长。

三、科学管理造林过程加强对造林过程的科学管理,包括科学选址、科学配置树种、科学施肥等,可以有效提高造林的成功率和生长速度,降低幼苗死亡率,从而提高造林的质量。

在进行林业造林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尊重自然规律,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恢复,避免环境的破坏和干扰,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林业造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技术和方法,提高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相信林业造林的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也将得到促进。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条件: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及含水量对于营造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土壤贫瘠,缺乏养分,则无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支撑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展。

解决对策:进行土壤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料、石膏等,以提高土壤肥力;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2. 树种选择:选择适宜的树种对于林业工程的成功非常重要。

如果选择的树种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就很难保证其生长的良好。

解决对策:进行科学的树种选择,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效益好的树种。

3. 幼苗质量:幼苗的质量对于林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质量的幼苗容易生长缓慢,抗逆性差,容易受到害虫和病毒的侵害。

解决对策:选用优质幼苗,包括健壮的幼苗、生长周期短的幼苗以及良好状况下的幼苗。

4. 植株配置:植株的间距、密度等配置对于林木的生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过密的植株容易互相竞争养分和光线资源,导致林木生长不良,而过疏的植株则会浪费资源,影响林木的经济效益。

解决对策:根据树种的特性和地理环境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植株间距、密度等,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光线资源,并且方便管理和经营。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林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展。

解决对策: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保护林木的健康生长。

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壤条件、树种选择、幼苗质量、植株配置和病虫害防治等。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对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提高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质量。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随着国家对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视,营造林的工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因素容易影响到营造林的质量,下面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包括海拔、坡度、下垫面等,它们会对水分的输送和土壤的保存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特别是在山区的营造林工程中,地形因素占据了非常重要
的地位。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开垦垂直梯田、修建留水塘等措施,以实现营造林工程
的顺利进行。

二、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防病。

例如在雨量不足的地区,可以在植物栽种前进行地下水的探测和地下水的利用,以便保证
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土质因素
土质因素是指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土壤水分等,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
因素。

例如,有些土地过于薄弱,可能需要采取施肥、增加有机质等方式来改善土质,以
利于植物的生长。

四、病虫害因素
病虫害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因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以提前安排好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在栽植植物前,进行土地
处理和药物喷洒等方式。

综上所述,营造林的质量对于国家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在实际操作
中结合地形、气候、土质和病虫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营造林的
成功进行。

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林业是国家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林业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在长期的林地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因为滥伐和乱砍滥伐,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2.林产品加工技术滞后,降低了林产品附加值。

林业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产品的开发利用,降低了林产品的附加值。

3.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了林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4.林业经济效益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

林业资源开发不得当,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1.加强生态保护,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大对滥伐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好每一片绿色的森林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林产品加工技术水平。

要大力推动林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高林产品的加工附加值,逐步实现林业产业的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发展。

3.加强质量管理,稳定林产品市场价格。

加强对林产品市场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在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稳定产品价格,增强林业经济的稳定性。

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林业资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措施

谈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措施

谈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措施1.树种问题中国森林资源庞大,但由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一些地区在造林时缺乏正确的树种选择,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从而使这些地区的造林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有些地区的树种选择比较单一,种下了大量同一种类的树,缺乏生态多样性,影响森林的植被结构。

2.地形地貌问题山岳地区虽然绿色植被茂密,但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很难实现平整化,也给造林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这些地区造林,常常会因地形问题而导致植树难度增加、成活率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造林的质量。

3.人工管理问题由于林业造林的投入较大,常常需要进行科学的人工管理。

然而,由于很多地方缺乏人工技术力量和技术支持,导致人工管理水平不一,从而影响了林业造林的质量。

此外,由于低效的人工管理,一些造林项目还存在浪费资金、危害生态环境等问题。

1.加强树种选择合理的树种选择对于林业造林至关重要。

为此,要加强对树种的研究和选育工作,避免单一的树种选择,鼓励生态多样化的树种植物,保证森林的植被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建立科学的人工管理制度为提高造林质量,建立科学的人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在人员合理安排之上,要重点关注人工对病虫害、自然灾害等林业生态环境的干预管理,提高林业造林科技研发水平等方面。

3.发挥技术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林业造林中也渐渐融入了科技成果。

例如,航拍技术、遥感技术等都可以成为增强林业造林质量的有效手段。

此外,新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提升造林质量的一项重要选择。

4.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在应对地貌复杂的山区造林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地形地貌特点,适当改变林地地形,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难度。

例如,可以通过大量修建沟渠、绿化景观带等方式,实现将陡坡变缓坡的目的,从而降低植树造林的难度。

综上所述,林业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事业,也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要加强树种选择和科学的人工管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地形地貌特点。

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种植策略

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种植策略

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种植策略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找到优化种植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壤侵蚀问题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土壤侵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林地的土壤往往会遭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表裸露等问题。

2. 物种多样性下降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着单一树种种植的情况,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下降。

这种现象不仅使得林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也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 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一些地区的林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比如缺乏水源、道路、防火设施等,给林业种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病虫害防治不足问题病虫害对于林木生长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在一些地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充分,导致林木的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优化种植策略1. 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针对土壤侵蚀问题,需要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种植草本植物等方式,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 多样化种植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进行林业种植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种植策略,不仅可以增加林地的生态效益,还可以提高林地的生态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源保障系统、道路建设、防火设施建设等,提高林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为林木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包括加强病虫害监测,实施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

三、总结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综合施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优化种植策略方面,需要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多样化种植树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从而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林业是我国资源极为丰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森林破坏和退化加剧、生态保护力度不足等等。

本文就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辽阔,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方面,在某些地区,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有些地区却饱受木材资源短缺的困扰。

主要原因是:一是政策措施不合理,导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二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建议: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调控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应该完善林业法规,制定林业开发规划,明确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度。

在资金上加大对于资源贫困的地区的扶持力度。

二、森林破坏和退化加剧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热潮涌动,土地开发加速,污染的影响也越来越难以避免。

特别在一些富裕的城市地区及周边,由于维护和发展的人口压力不断增加,使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和稳定,环境因此而退化,着手对森林等的破坏加剧。

建议:首先,应该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视。

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对于林业基础工作的管理,对于违法开发、砍伐和盗采等行为给予重罚。

同时,加强人工造林,加快森林生长速度,恢复森林生态环境。

此外,强化环保部门的监管,鼓励民间投入环保基金,共同为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做出贡献。

三、生态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调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护环节。

但从全局来看,生态保护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对于生态景观的建设和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很多不当行为,生态保护力度不足。

建议:首先,在行政管理上应该加强规范行为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以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林业工作短板及补救措施

林业工作短板及补救措施

汇报人:2023-12-02contents•林业工作现状及短板分析•补救措施目录•具体实施方案•预期效果与影响01林业工作现状及短板分析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不高非法砍伐和盗伐部分地区的森林质量较低,树种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

部分地区存在非法砍伐和盗伐现象,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

030201林业资源保护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企业规模小林业企业多以小型企业为主,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技术水平落后林业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

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科研投入相对较低,缺乏持续的科研创新支持。

科研投入不足林业科技人才短缺,制约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技术人才短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困难,难以实现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难林业科技水平低1 2 3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业信息资源分散,缺乏共享和整合,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信息共享不足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缺乏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滞后林业信息化程度低02补救措施03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猎捕、采集、贩卖野生动植物的打击力度。

0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02严格保护和管理林地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防止非法占用林地和破坏森林资源。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特色林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多元化林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市场开拓,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高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发展现代林业产业01加大对林业科研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02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高水平的林业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的整体素质。

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林业造林是指为了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条件而对土地进行栽植树木的活动。

在实际的林业造林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两个方面来阐述林业造林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 树种选择过于单一在林业造林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树种选择过于单一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限制,导致了栽植的树种种类过于单一,造成了植被的单一化。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增加了森林病虫害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

2.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林业造林地点的选择和管理不当也是造成造林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在进行林业造林时,没有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治理,导致了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 管理不善二、林业造林的改善建议针对树种选择过于单一的问题,应该在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多样化的树种进行造林。

通过多样化的树种选择,可以增加植被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的遗传资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森林的质量。

2. 合理选择造林地点在进行林业造林前,应该对造林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造林。

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地区,应该进行地面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针对林业造林后的管理不善问题,应该加强对造林地的后期管理工作。

及时对树木进行修剪和保护,保持林木的密度适中,增加森林的更新能力和生长速度,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科学利用林地在进行林业造林时,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进行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将林地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实现林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造林的质量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们共同努力来加以改善。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林业是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木材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森林破坏、乱砍滥伐、林区生态失调等,这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破坏是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森林破坏不仅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还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非法砍伐和滥伐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乱砍滥伐是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的表现。

乱砍滥伐不仅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导致了生态灾难,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林业开发计划,设立保护林地和经营林地,鼓励林业从业者采用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方式,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林区生态失调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林区生态失调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会破坏林区的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林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大对林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调查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开发项目的评估和审批,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林业从业者采用生态友好的经营方式。

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林业部门的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与应用不够、木材流通和监管存在漏洞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对木材流通和监管的管理力度。

要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林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林业管理水平。

企业应该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推行可持续经营,注重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林业发展的理解与支持,参与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是重要的资源产业,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林业在可持续发
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滥伐和非法采伐:一些地区存在大规模滥伐和非法采伐现象,导致原始森林采伐
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 森林资源管理不善:一些地区由于缺少有效的林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导致森林资
源管理不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规范,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生态保护措施不足:一些地区存在生态保护措施不足的现象,一些有林区域被过
度占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一些地区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地方种植品种
重复,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对于滥伐和非法采伐,应该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

对于违
法行为,应该严格处罚,并承担相应的环境修复责任。

2. 加强林业管理:加强林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建设,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对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监管,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3. 强化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严禁过度开发和占用有林区域,推进生态保
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4. 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避免种植品种重复,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使
用效益。

总之,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推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秀丽的省份。

林业生态建设是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林地资源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部分林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农田扩大,导致林地资源减少。

2. 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安徽省出现了一些非法砍伐林木和非法采石的现象,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 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生态环境,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4. 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和当地居民缺乏环保意识,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乱砍乱伐、乱排乱倒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立法保护:制定严格的林业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砍伐和破坏林地的治理力度,保护林地资源。

2.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生态价值明显、生态环境重要的地区,进行生态补偿,增加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

3.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尊重自然、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4. 拓展林业产业: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增加林业经济收益,提高农民对于保护林地的积极性。

5.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林业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各级林业管理者的管理和保护能力,促进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治理湿地、植树造林、草原保护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7. 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砍伐、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

通过上述对策的推行,可以有效解决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徽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为全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在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本文将从地理、
经济、政策等多个因素来分析和解释这种差异性,并探讨其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因素是导致区域林业经济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利
用等地理特征对不同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合林
木生长,因此南方地区的林业经济一般较为发达;而北方地区则因气候寒冷而限制了林木
的生长,从而林业经济相对较弱。

土地利用的差异也影响了各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

一些
地方政府重视林业发展,将一部分土地用于森林种植和保护,进一步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区域林业经济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产业
结构不同,直接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发达地区一般拥有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能够
积极推动林业的发展。

而相对贫困的地区由于资金有限,往往无法给予林业经济足够的支持,导致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产业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差异性。

一些地区由于
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林业经济在整体经济中占比较小,发展较为困难。

而一些地方则将
林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得林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特点。

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些因素,才能够有效地推动
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问题探讨

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问题探讨

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问题探讨
夏培中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22(16)24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林业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森林防火管理面临重大挑战。

为深入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管理方针,保障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介绍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该地区林业资源监管中面临的问题,从完善林业资源监管机制、完善地区森林防火管理的基础设施、全面落实林业保护追责制度、加大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地区防火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强林业资源监管的有效对策。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夏培中
【作者单位】六安市金安区林业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2.3
【相关文献】
1.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2.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3.基层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探讨
4.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5.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治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r——基于滁州市岭区的考察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治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r——基于滁州市岭区的考察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治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r——基于滁
州市岭区的考察
李晓春;李应青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26)005
【摘要】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经过近20年的综合治理,取得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缺少系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岭区农业灌溉设施不完善、缺乏高端农业品种和完整的产业链、岭区空心村现象严重、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等.分水岭地区政府需要根据农业特点,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完善以下措施:构建乡镇发展规划体系;建设农业灌溉系统;打造农业高端品种和完整产业链;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资.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李晓春;李应青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科技处,安徽滁州 239000;滁州学院科技处,安徽滁州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从根本上治岭致富——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十年历程解读 [J], 程炎
2.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讨——以滁州市岭区为例 [J], 李晓春;李应青
3.滁州市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 [J], 王秋龙
4.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旅融合研究
——以滁州市为例 [J], 郭爽;王钦安;朱燕
5.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旅融合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J], 郭爽;王钦安;朱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 、 实 , 柿 、 栗、 等造成 减产。另外 , 结 给 板 桃 由于 初 霜 期
从 事 外资 造 林 项 目的 引 进 工 作 。
收 稿 日期 :0 20 —6 2 0 -8 1
早, 南方树种常受冻害 。
维普资讯
安徽 农业科 学
20 02生
1 5 气 温 .
是典 型的低产林分 。林下植 被少 , 蓄水保水能力
差 , 之 过度 樵 采 , 地 有 机 质 含 量 极 低 , 有 逆 向 演 替 加 林 已
’ 的趋势 , 这种林分 , 生态功能差 , 防护效益低 。详见表 2 。
13 农 田林 网标 准 不 高 .
该 区农 田建网率低 , 且发展 不平衡 , 刚刚 达到国家规
该地 区年极端高温 4  ̄ 而且初 夏多雨 , 2C, 对一些 喜温 暖干旱 的树 种生长 不利 , 高温 、 在 高湿 下 , 北方 型杨树 生
林地 中, 材 林 占 7 %, 于全 省平 均 水 平 , 用 6 高 经济 林 占
2 .% , 24 而非 常 重 要 的 防护 林 只 占 16 . %。 该 区 针 阔树 比
定的淮河 以南 7 %的最 低标 准 , 0 比江淮地区其他 县( ) 市 建网率都低。同时, 网所用树木 品种单一 , 林 绝大部分是 杨树 , 而且树龄偏小 , 部分林网树木病虫害严重 。
水 岭 易旱 地 区综 合 治 理 开 发 ” 一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 明 确 这 并 提 出把 林业 建 设作 为 综合 治理 开 发 的一项 重 要 内容 。 1 林业 生 产 中存在 的 问题
岗地带 , 水资源 贫乏 , 水保水 能力差 , 之年 与年 之间 蓄 加 降水分布不均 , 造成 “ 十年九旱 ”故 这一地 区又称 之谓江 ,
维普资讯
安徽 农业科学 ,0 23 ( )79—82 20 ,0 5 :9 0
J u n lo n u g iu trlS in e o r a fA h iA r l a ce c s c u
江淮 分 水 岭 地 区林 业 生产 的不 利 因素 及对 策
平均 60m ) 人 均 占有林 地 面积 20m ( 省平 均 53 8 2 , 2 2 全 3 m )人均拥有活立木蓄积 0 8m ( 2, . 3全 6 全省平 均 3 9 , . %( . %) 人 均林业总产值 4 . 元( 2 5 全省 7 . 元 ) 25 。详见表 1 。
淮 分 水岭 易 旱 地 区 。该 区 土地 面 积 和 人 口数 量 均 占全 省
1 1 林业资源少 。 . 经济效益低
全 区林 业 用 地 面 积 1 万 h z 占 国土 面积 99 ( 7 r, n .% 全
省 2 .%) 00年林木覆盖率 1 .%( 9 7 。20 5 6 全省 2 .%)是 89 ,
对滞后 , 城乡差距 较大。为 了尽 快改变该地 区面貌 , 确保 顺利实施 安徽省跨世纪发展 战略 目标 ,97年安徽省委 、 19
省 政府 及 时做 出了 以综合 治 理 干 旱 为 重 点 的“ 快 江淮 分 加
表 1
林 业基 本 情 况
12 林种 树 种 结 构 不 合理 . 根据安徽省 1 7 森林资源年报 , 区 1 万 h 2 9 年 9 全 5 m 有
1 .%。由于受地形 、 26 地貌 、 地质 、 土壤 、 候等 自然条件 气 的限制及历史人为因素 的影 响 , 致使生态环境 十分脆弱 , 干旱灾害频繁发生 , 农业 生产 极不稳定 , 农村经 济发展相
全省最低地区之一 。其 中四旁树木折算面积 占 7 1 实 .%, 际森林覆被率只有 8 5 .%。人均 占林业用地 23m ( 5 2全省
王桂琴 (徽 林 厅合 30 安 省 业 ,肥20) 01
摘要 江淮 分水岭 地 区 , 受地 形 、 貌 、 地 地质 、 土壤 、 气候 等 自然条 件 的 限制 , 态环 境 脆 弱 , 生 干旱 灾 害频 繁 , 致 林 业 生 产 滞 导 后 。笔者通 过 对该地 区林 业生 产不 利 因素 的分 析 , 并根 据 科 学考 察 和 对 实践 的 总结 , 出对 策 , 求尽 快 改 变该 区林 业 落后 提 以
14 土壤 粘 重 、 结 、 薄 、 . 板 瘠 易旱
例为 9: , 叶 树 中 黑 松 竞 占 7 %, 积 量 只 有 l 1针 3 蓄 6
m3 r2 /hn

该 区林业用地 8 %以上为粗 骨土 、 0 黄棕壤性 和石灰 土等低产土壤 。由于土层浅 薄 , 石砾 含量 高 , 缺磷 少氮 , 地力差 , 生长 的大多 是耐 瘠薄 、 干旱 的黑 松 、 抗 马尾 松。 详见表 3 。
状态, 实现 生态环 境 的 良性 循 环 。 关键 词 江淮分 水岭 ; 业 生产 ; 林 制约 因素 ; 策措 施 对 s 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0 1 — 6 1 2 )I 79 o 5 7 6 1 (0 0 —09 一 4 5 中 图分类 号
安 徽 省 江淮 分 水 岭 地 区 , 指 六 安 市 的金 安 区 、 安 是 裕 区 。 肥 市 的肥 西 、 东 、 丰 县 , 州 市 的定 远 、 阳 、 合 肥 长 滁 凤 明 光市 等 8个 县 ( 、 ) 市 区 。这 个 由大 别 山脉 向 东 延 伸 的 丘
作 者 简介 : 桂 琴 (9 8 ) 女 , 徽 省 桐 城 市人 , 士 , 业 工 程 师 , 王 16 一 , 安 硕 林
分水岭一线年极端 低温常在 一1 6~一2 ℃, 0 樟树 、 棕 榈、 苦楝等 常发 生 周期 性 冻害 。春 季 天气 多变 , 温 ≤ 气 1 ℃的连阴雨天气经常 出现 , 2 致使 果树 不能正常抽梢 、 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