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概要教学文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1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入。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仞、摩”等四个字。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谁来背一背呢?2、指名学生背诵。
3、(过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描绘了边塞地区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一批批充满豪情壮志、斗志昂扬的戍边战士们的形象,通过诗人的描写,让我们心中涌起对这样一群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的敬佩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来感受他的爱国之情。
二、理解诗题1、这首诗的诗题足足有11个字,但却概括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谁来找一找,诗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才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呢?2、学生回答。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欣赏和创作出富有情感的诗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诗句深层含义和诗歌背景方面,学生们普遍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意境:把握整首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朗读技巧: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举例:诗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中的“潭影”和“物换星移”是重点,需要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传达的感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句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另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文有较高的兴趣和天赋,而有些学生则感到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我需要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注重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三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建都这段历史为背景所写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忧国、爱民思想;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表现力。
2.使学生认会两个二类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
3.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查找作者的资料和古诗的背景。
教学时数:一课时。
基础知识:岳(yuè)(五岳)(岳父)(岳母)教学过程:一、朗诵古诗,感悟诗歌形象美。
1.读通全诗,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准确了再读几遍。
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再播放音频资料,再师生共读。
2.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蕴涵诗中的思想感情。
质疑问难,重点解答诗人“感”什么,为什么“感”。
这是爱国诗。
1192年,陆游虽退居家中但不忘国家人民,诗中寄托了他对沦陷区内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饱含愤怒的强烈控诉。
教学时相机穿插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书中所给的图片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句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原文与诗意比较朗读。
结合作者的遭遇介绍,告知学生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课外合作收集陆游的爱国诗,进行编报等相关语文活动。
延伸课外再读诗,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案例与教案分享
教学案例与教案分享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围绕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经典诗歌进行教学案例与教案分享,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教学案例分享1.案例背景学校举办了一次朗诵比赛,我负责指导学生朗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歌。
这首诗歌是李白的名篇,通俗易懂,是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好材料。
2.教学目标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掌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文学素养。
3.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步,教师先通过朗读、背诵、解读等方式让学生读懂这首诗,理解它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特点。
第二步,让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这首诗歌,掌握其结构、语言表达和意义内涵等方面。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诵演示,让他们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文学艺术的美感,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音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评选出优秀朗诵作品并组织比赛,通过评审、晋级等形式激励学生,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就感和自信心。
4.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在比赛中呈现出了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稳健的情感表达,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朗诵水平,还从中感受到了诗歌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情感和人文内涵。
二、教案分享1.教学内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解读与朗诵2.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文学特点;2)通过学习与朗诵,加深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理解和印象;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独白能力。
3.教学过程与方法Step1.课前导入1)先针对学生的已知知识,过渡到本课的主题。
2)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朗诵,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文学特点。
Step2.自学阅读1)由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初步理解。
2)课堂上重点讲解文本意义、艺术特点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3)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分析诗歌的形式、意义、形象和语言特点等。
Step3.朗诵演示1)基于独白与朗诵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美好情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 教学重点:(1)古诗文背诵与朗读。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
(2)古诗文的鉴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介绍诗人陆游,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秋夜”、“篱门”、“凉风”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诗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节奏。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古诗文背诵与朗读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文的理解与感悟。
6.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古诗文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秋夜将晓篱门凉风思乡忧国悲秋感慨六、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秋天的小作文。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表达技巧。
3.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古诗《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句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表达技巧。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1. 《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2. 语言特色:简练、意境深远3. 形象描绘:夜晚、篱门、凉风、家乡4.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古诗《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的内容,分析了古诗的语言特色、形象描绘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教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秋夜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对自然的观察力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1. 复印秋夜相关的诗歌、散文或赏析文章。
2. 准备笔记本、纸和笔给学生记录心得。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秋夜主题: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秋天的体验,感受秋夜带来的凉爽和宁静。
2. 引起学生对秋夜的思考:询问学生秋夜的感受和想象,激发学生对秋夜的情感与思考。
步骤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5分钟)1. 简要介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背景和情感体验。
2. 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听写,并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情感内容和意境,分析作者通过诗句营造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写作训练-感悟秋夜(30分钟)1. 给学生留写作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夜的体验和感受,完成一篇短文。
2. 提供写作思路:秋夜的景色、声音、气息等,以及对秋夜带来的情感与思考。
3. 鼓励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感官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使之更加生动和贴近读者。
步骤四:分享与评价(15分钟)1. 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文章,并展示文章的亮点和特色。
2.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优点,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秋夜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秋夜的感受、情感和思考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秋夜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写作训练。
2. 组织学生参观秋夜的实地考察,增强对自然的感知与观察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秋夜写作比赛或组织校园文学演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秋夜的题材,结合文学赏析与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秋夜诗词和散文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细腻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全文,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朗读、背诵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谈谈自己喜欢的诗句。
1.2 介绍诗人: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1.3 揭示课题:展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题目。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2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大意。
3. 合作探讨3.1 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讲解与示范4.1 讲解诗句:对诗句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4.2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5. 练习与巩固5.1 填空练习:根据诗句内容,完成填空题。
5.2 朗读、背诵: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 板书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意字迹工整。
2. 结合诗句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秋夜景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1】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结合书下注释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单元爱国诗的第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谁来解释一下题目。
请学生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给一分钟让学生识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识记“岳和摩”两个字。
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二、探究新知(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古诗。
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二)小组汇报诗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汇报并进行评价。
(三)教师引导学生具体理解诗意和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第1句。
“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理解第2句。
“五千仞”也是虚指。
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
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可以通过大声读,小声读,闭上眼睛想象读,带着动作读来充分体会祖国河山的壮美,陆游那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
“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利用关键字词,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2.多种方式诵读古诗,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意象;3.利用对比,感知古诗的诗歌本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利用,感受不同的表达1.依次出示,让学生选择:看到这张图画,你是选择说:(诗句和平常的话语)2.试着用“平常的话语”所提示的语气来读诗句3.引导思考: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4.板书:诗5.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诗”应该长成什么样?二、出示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关的,感知“诗”。
1.出示2.出示两种不同风格的诗歌(现代诗和古诗)3.引导思考:你觉得哪一个是“诗”的描述?为什么?4.你觉得这首诗表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三、析题,深入感受诗人的感情1.导语: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这么长的题目,它的意思是是什么?2.出示两张图,与学生一起考量:哪一张图更适合题目所言?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平平淡淡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想到的和看到的不一致呢?4.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首诗?5.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接入预设:现代的方式与吟诵的方式四、改诗,入情入境。
1.导语:古诗是古人的表达的方式,我们现代人其实有现代人的表述方式。
刚刚我们看到的那首现代诗,其实是现代人的表述方式。
我们试着给它改一下,变成诗的样子。
2.课件出示:3.师生共同讨论:我们需要改什么?教师注意引导:“诗”该是什么样子的?允许学生添加或者删改。
特别提示:先改字词,再改语气与感情。
4.自己尝试修改,说说原因五、总结学习1.教师导语:我们读过很多诗,背过很多诗,但“为什么是诗?”“诗跟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是初步来感知了。
2.布置作业:试着去看看,诗还会长成别的什么样?〖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领悟诗文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
2.2 诗文解析: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逐句解析,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2.3 诗文欣赏: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解析和意境的感悟。
3.2 教学难点: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诗文韵律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4.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5.3 课堂讲解: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解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诗文的意境。
5.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默写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七、作业设计布置作业时,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认真对待。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重点的补充和说明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 诗文内容的准确理解: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诗文的意境、情感和主题,这包括对诗中描绘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诗人情感变化的把握。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对于创作背景的关联,教师应提炼关键信息,简明扼要地介绍,避免过多的历史细节使学生混淆,确保学生能够抓住与诗歌内容紧密相关的主要背景信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是否曾经感受过清凉,想过为什么会那么凉爽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陆游是如何在诗中表达秋夜的感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知识、陆游的诗歌创作背景以及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古诗,以及它如何传达情感。古诗是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哲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陆游是如何通过描绘秋夜景象来表达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在这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以提问方式引入课堂话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意识到问题的设置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最后,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语言表达也非常重要。我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同时,我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与背诵: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景物描写理解: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理解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情感。
-重点词语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中的重点词语,如“篱落”(指篱笆)、“银河”(比喻夜空中的星光)、“夜凉”(夜晚的凉爽)等。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的部分,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在引导讨论时,我有时可能会过于关注时间分配,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内容不理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篱落”、“银河”、“夜凉”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意象与情感的关联,我会通过对比现实中的相似情景和诗人的生平背景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教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篇诗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加深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
通过诗歌的鉴赏,促使学生感受到秋夜带来的凉爽和对生活的无限执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领悟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分析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感受并抒发诗歌中的凉爽氛围。
2. 分析诗歌表达情感及采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展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全文和注释。
2. 素材:准备几张秋夜的图片,以及其他秋天的相关素材,用于情感引导。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热身(5分钟)展示秋天的图片和相关素材,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秋天时的感受和体验,以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介绍作者和背景(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全文和注释,简要介绍作者杜甫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Step 3:朗读诗歌(5分钟)老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Step 4:情感引导(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秋天时的感受和情感,共同探讨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和特点。
鼓励学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
Step 5:诗歌分析(15分钟)1. 示范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用词、意象和句式等,帮助学生抓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分析: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析方法,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出具体的内容。
Step 6: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意。
Step 7:诗歌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自由创作一首有关秋天的诗歌。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课上学到的修辞手法,以丰富诗歌的表达。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人民疾苦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2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通过古诗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出诗人的情感基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跟读,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3.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
•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4 感悟情感•组织学生讨论诗人通过古诗表达的情感,如忧国忧民、对国家的关切等。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3.5 拓展延伸•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引导学生搜集并欣赏其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进行对比学习。
3.6 课堂小结•总结《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强调学习古诗对于了解历史文化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收集其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或故事,准备下节课的分享交流。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诗意,还感受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感。
通过朗读、理解和感悟等环节,学生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的背景、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词。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欣赏和创作美丽的诗词。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词的字词解释:晓、篱、迎、凉等。
3.诗词的朗读与节奏划分
4.诗词意境的体会与描绘
5.诗词主旨的探讨:感悟作者对秋夜清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2.教学难点
-字词理解:对“晓”、“篱”、“迎”、“凉”等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它们在诗词中的含义和作用。
-诗词的深层解读: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面意义深入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意图,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诗词创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在理解对仗、押韵等手法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情感共鸣与表达: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情感,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诗词中的难点,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中的“冷”字,通过对比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容易产生共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个性化的辅导。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相关资料】注释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同《示儿》诗一样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很富有爱国感情的作品。
作者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
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
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
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两句诗是诗人对南宋饱含强烈愤怒的控诉。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
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
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
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 教师朗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
(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范文3篇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我骄傲五年级作文热度:生活万花筒作文五年级五百字热度:生活万花筒五年级优秀作文热度:五年级上册作文我的理想优秀范本热度: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朗读、背诵。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感到?(民族自豪感)出示诗歌的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句诗中的河、岳指的就是黄河和华山,从诗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出它们的雄伟壮观?请同学们找找看。
交流,边交流边释义。
重点:三万里五千仞摩个别读,齐读祖国的山河如此的壮美,(板书)可它却曾被践踏在金人的铁蹄之下。
播放视频。
从这段影片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多请几位同学来交流。
金兵入侵北宋时的场景让大家……。
你们知道吗?北宋后期,民不聊生,那是因为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金”大举出兵,一举攻下了都城汴州,掠去皇帝及大量财物,最终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后来赵构称帝,迁都临安(杭州),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
边说边出示地图。
北宋的皇帝大臣南迁了,北方的老百姓能跟着南迁吗?不能,这些留在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就被称为“遗民”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这句诗。
那么诗中的胡尘又是指什么呢?交流。
“胡”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主要是指金兵,“尘”呢是灰尘,灰尘怎么来的?骑马扬起的,就像大家刚才在影片中看到的,想象一下,当时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如何?和同桌交流,之后再回答。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夜美景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意境解读。
(2)通过诗文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准备生字词的教学材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查找生字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秋夜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提问学生对秋夜的感受,引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
2. 诗文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诗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解读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5. 课堂小结:(2)学生做好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运用诗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秋夜的短文。
3. 思考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其他描写秋夜的诗句,如《静夜思》、《秋夜曲》等,探讨不同诗人对秋夜的不同感受和描绘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河:黄河。 岳:高大的山,这里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接触。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 朝百姓。 胡尘: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河: 岳: 摩: 遗民: 胡尘:
黄河。 高大的山,这里指西岳华山。 触摸,接触。
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豪
情
1192年 陆 游 67岁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人陆游 生活的南宋 时期,正是金 兵大举南下 之时.1126 年,也就是陆 游出生的第 二年,金兵大 举进犯宋朝.
靖康二年四月 金军攻破东京,在 城内搜刮数日, 掳徽宗,钦宗二 帝和后妃,贵族 等数千人后北撤, 东京城中公私积 蓄为之一空。北 宋灭亡。史称靖 康之难。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示儿
遗 愿
1210年 陆游 86岁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明
观大散关图有感
志
陆游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 五十犹臞儒。
坎
坷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愤 恨
书
愤
1186年 陆游 62岁作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下的金兵 如狼似虎,所到 之处,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不到 半年时间,大半 个中原沦为金 人的铁蹄之下。 百姓们流离失 所,家破人亡,缺 衣少食。
1、南宋世世代代称臣于金; 2、东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中间唐邓两州都属于金国; 3、每年向金交纳银25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概要
示儿
1210年 陆游 86岁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认识并会写两个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3、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 4、背诵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