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2018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习目的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诵心得,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领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领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教案第一课时一、回顾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讴歌祖国河山,揭发社会黑暗和歧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绮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习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宏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大志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高采烈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盛的想象力。

b.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忽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互相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心得诗情①老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诵,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相互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3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3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课题(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小学教学案设计3.古诗二首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学会诗中出现的8个生字。

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2.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课时安排教学准备2课时课时目标及重、难点课件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随记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了解作者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学生自读课文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教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教案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21 古诗二首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古诗二首》是第六单元第一课,《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作品。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

通过对雪天苍茫、寂静的景象描写,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通过多读领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知。

教学目标1.认识“砚、墨”等 7 个生字,会写“淡、墨、夸、唐、径、孤、翁”7 个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背诵的程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州。

在永州,他无职无权,有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寺庙借宿;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母亲过世,女儿夭折,他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但是,他在给朋友的信上写道: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内:柳宗元的内心、思想、志向。

)《江雪》中的渔翁就是诗人的化身。

渔翁没有被寒冷征服,在冰冷的世界里他迎风抗雪,孤舟独钓,诗人的心就像这茫茫白雪一样,纯洁高尚,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2.学习转述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图片等。

3.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例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就到了。

童的喜爱之情。

)6.练习背诵。

四、阅读平台(丰收园)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知道吗,葡萄叶也有自己的梦,丰收园里为我们准备的是一首诗歌——《葡萄叶的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语文S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

《绝句》这首诗是作者从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背诵默写古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

2、背诵默写古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播放《早发白帝城》,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设计意图】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和着优雅的古筝,学生吟诵着李白的诗歌,如《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歌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现过,同学们已经会背诵,有的在学前班学过,所以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整体感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苏教版第 1 课时教学案教学流程学情预设及教师应对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杨万里写的《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的诗,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2.自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节奏以及生字写法。

(“采”、“踪”为平舌音,翘舌音“撑”,前鼻音“莲”,后鼻音“艇、萍”;指导“迹、萍”写法:“迹”为半包围结构,“萍”是上下结构。

)3.齐读古诗,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语文S版
-教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情感教育,文化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课后拓展,提高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古诗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深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家长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的内容,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拓展作业:
-收集与《古诗二首》中第一首古诗相关的文化资料,如诗人的其他作品、古诗的赏析文章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尝试创作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现代诗,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古诗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3.小组作业: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表演,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古诗二首》的阅读报告,包括古诗的作者简介、内容概括、修辞手法分析、个人感悟等方面。
4.预习作业:
-预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提前了解生字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思考并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
5.家长评价:
-家长在作业完成后,对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语文三年级上册21诗二首 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21诗二首  教案

21 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会写《夏日绝句》。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诗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课前准备:了解诗人写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

夏日绝句教学目标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苏教版

西关小学平行路校区语文科备课表(一)备课组:三年级执教人:焦阳课题古诗二首第一单元第 3 课总课2《古诗二首》传神地刻画出了天真可爱地农村小孩形象。

《池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述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形,用朴素的语言表教材剖析天真无邪。

《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展现了一童行歌捕蝉图,刻画了一个开朗灵巧、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1.学会“偷、迹、浮”等8 个生字,认识“艇、莲”等 5 个生字。

2.能流畅、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课目的3.理解古诗的粗心,能领会“解、樾、欲”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形,意会古诗的境界,感觉农村孩子朴素、单纯1.学会“偷、迹、浮”等8 个生字,认识“艇、莲”等 5 个生字。

教课要点2.能流畅、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图文联合和生活实质,认识古诗粗心,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形,意会教课难点感觉农村孩子朴素、单纯的心灵。

教师 :制作课件,准备教课设计教课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采集诗人资料(资料收集)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牧童黄牛板书设计不解浮萍开天真无邪林樾创新设计西关小学平行路校区语文科备课表(二)第 1 课时教教案教课流程学情预设及教师应付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杨万里写的《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季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贫穷,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认识。

他写了好多揭穿统治者的豪侈腐化的诗,即闻名的“嘲讽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许多描绘山川光景的小诗。

他的诗朴素自然,平常易懂,老小能读。

2.自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节奏以及生字写法。

(“采”、“踪”为平舌音,翘舌音“撑”,前鼻音“莲”,后鼻音“艇、萍”;指导“迹、萍”写法:“迹”为半包围构造,“萍”是上下构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二首 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二首 语文S版

21 古诗两首江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指导朗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三班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预备】1、我国闻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同学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特别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同学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同学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沟通: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同学读生字,并援助正音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假如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肯定会读得更好!同学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高校联系课文中说明,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同学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沟通。

⑶在全班沟通: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老师范读,同学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久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

同桌相互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设计,教学反思,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教学目标:1.会认“砚”“墨”等生字,会写“淡”“墨”等生字。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画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明白得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观赏观赏,你觉得画得如何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

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

看着题目,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古诗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⑴教师范读⑵指名学生读。

⑶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明白得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点。

)2 . 教师点拨前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①指名试读。

②明白得字义: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奇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那个地点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这首是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能够看出?④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⑤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能够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如何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如此一个特点吗⑥明白得诗句的意思。

⑦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天地。

3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①指名试读。

②明白得字义:清气:幽香的气味。

那个地点指纯洁的运气,高尚的节操天地:天地,人间。

③诗句的意思。

(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幽香充满人间。

)④进一步明白得:墨梅还有什么特点?(幽香的气味)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颂扬。

4、学生讲解整首诗的意思5、指导诵读(1)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试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21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理解古诗的意思。

,1.背诵古诗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 难点3.,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了解诗歌的大意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两课时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观画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

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梅》。

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学习生字墨mò)3.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华光和尚,的所谓墨梅。

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

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学习生字二注意读准字音。

1.指名读全诗,自学诗中的生字。

2. 认读生字。

3. àntaikuājiǎngy 奖夸砚台 :][来源分清字形。

4. 上下结构的字:夸砚独体字:齐读古诗。

5.初读古诗三齐读,读准确。

1. 指读,读准确。

2. 再读,读出节奏来。

3. ,读出节奏。

4.教师指导淡墨痕花开/个个洗砚吾家//池头树,/ 满乾坤清气只流好颜色,人夸不要// //四理解诗意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1) “吾家洗砚池头树”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头:边上。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

(2) “个个花开淡墨痕”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

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

[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不要人夸好颜色“”(3). 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只流清气满乾坤” (4)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

)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

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

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在交流中理解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清气”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读了这首诗,梅花屋主”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等,浙江诸、梅花屋主~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王冕(1287年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卷。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2逸生活之作。

有《竹斋集》3卷,续集田园隐画梅。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明史》有传。

]学科网:学§科§网][来源:[来源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之意。

”“清高””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不《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表露了自己不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是的,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

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8.五、拓展延伸”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2.ZXXK]学科网:来源[ 梅花其一林下见清真,草衣如野人。

开花冰雪里,岂是不知春?梅花其九冷艳凝轻露,清香度晚风。

如何冰玉质,却学小桃红?梅花其三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

独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梅花十一湖上春何在?罗浮梦已空。

清香入书屋,不是杏花风。

梅花其四故人江海去,相隔万重云。

岁晚思无已,梅花可寄君。

3.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

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

愿同学们背诵古诗六墨梅墨梅———借物喻人———王冕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清气使学并谈谈自己观察图画后的感受,1.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安排学生欣赏梅花图,等词语的理解,生对梅花有了初步理解。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淡墨痕”“清气”学生才真正从进一步感受梅花坚贞不屈、乐于奉献的品质。

后通过诗人和梅花之间的联系,贞不屈的品格。

中体味到了诗人那种鄙薄流俗,只流清气满乾坤”坚“不要人夸好颜色,古诗教学介绍王冕其他一些描写梅花的诗,最后安排了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

课中我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还有描有关于梅花的名句积累,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

有诗人的背景资料,写梅花的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还应通过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除利用好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讲诗意,自己感悟情境,自己解答疑难。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动权,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诵,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产生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情景。

1. ,理解古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的生字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了解古诗的诗中有画、诗言志的特点,全诗。

雪景图。

生字卡片,导入课文题目一唐代诗人柳?1.同学们,你们喜欢雪景吗你们看见过一个人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弄懂“江雪”的意思。

(“江雪”就是江上的雪景。

,2.出示雪景图结合课文,想象画面初读感知,二,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读准字音。

轻声自由读古诗,读。

)(1轻声朗认读生字。

)2(liǔzōngyuánzōngjìxiǎojìnggūzhōulǎowēng柳宗元踪迹小径孤舟老翁(3)理解字义。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径:小路。

人踪:人的脚印。

踪:踪迹;足迹。

孤:孤零零。

蓑笠:蓑衣和笠帽。

蓑衣是用草或棕制成的雨具。

笠帽是用竹篾、箬叶或棕皮等编成,可以遮阳、防雨。

独:独自。

3.请学生朗读古诗,教师小结,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上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山上的鸟儿已不见踪影,人的脚印也被大雪覆盖了。

江面上,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钓鱼。

)5.指导书写。

(1)“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彳”的第一撇短而重,第二撇稍轻、舒展一些,走向基本平行。

下撇顶上撇腰部起笔,垂露竖短而直。

(2)“踪”“孤”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翁”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瓮”。

三进入情境,深入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

1.(1)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同学可以试着说一说。

(2)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3)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

(1)说。

①播放音乐,请同学描绘。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鸟儿在飞,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这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中,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②集体评价。

刚才这位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③你有什么补充?(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学生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老师适时指导,读好停顿、节奏。

③全班练习朗读。

④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⑤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四总结全诗,指导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老师进行总结。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冰天雪地里独自钓鱼的渔翁形象。

诗人通过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寄托了自己被贬永州的失意和冷落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倔强孤高、不向世俗屈服的凛然又有衬托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