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六大理论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
国际经济学名词:1、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等.2、绝对利益: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3、比较利益: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双方都可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
世界也因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5、贸易乘数:在开放的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公式为:dY=[l/(dM/dY)] dX。
(2003)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7、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成员国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二)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1) (2) (3) (4)A. 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B. 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 同向变动。
(5) 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6) 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 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一一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 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2. 收入效应: A. 正效应--- B. 负效应--- 正常商品--- 特殊商品--- 吉芬商品--- 炫耀效应---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与需求相反!(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价格; (2) 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 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负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J 。
方向一致 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f 。
方向相反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
满足需求规律。
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J 。
就不买价格上涨f,需求量增加f 。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5) 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 (一) 需求弹性1. 定义: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第一篇: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
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
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
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
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
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第六版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第六版知识点总结篇一:国际经济学第六版是一本综合性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掌握国际经济关系的复杂性。
以下是该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优势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式。
- 大众贸易理论:国家在不同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新贸易理论: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驱动力。
2. 国际货币体系:- 固定汇率制度:国家的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不变。
- 浮动汇率制度:国家的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 货币联盟:多个国家共同使用同一货币。
3. 国际金融市场:- 外汇市场:用于交换不同国家货币的市场。
- 资本市场:用于交易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市场。
- 衍生品市场:用于交易期权、期货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的市场。
4. 国际投资:- 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境外购买或建立子公司的行为。
- 间接投资:通过购买外国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进行的投资。
5. 国际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国际经济状况。
-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国际经济状况。
6. 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议:- 世界贸易组织(WTO):负责监督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监督和协调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 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经济发展。
总体而言,国际经济学第六版包含了广泛的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和挑战。
这本教材对于经济学、国际关系以及商业等领域的学生和从业人士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篇二: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学科。
第六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是对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更新,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应用。
经济学六大公式
经济学六大公式经济学作为一门关于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下面我将介绍经济学中的六大重要公式,并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1.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指出,随着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换句话说,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越多的商品并不一定会给人们带来越多的满足感。
这个原理在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会做出选择,并且在决策中权衡利弊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的组合。
它体现了资源有限性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通常是凸型的,显示了生产两种产品之间的权衡关系。
通过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我们可以判断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产出是否最优,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
3. 供给和需求曲线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描述市场交易的基本工具。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交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供需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预测价格变动以及评估政策的影响。
4.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时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时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理性的决策者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停止增加产量。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决策的精准性。
5. 税收和福利税收和福利是经济学中关于公共政策的重要公式。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税收,政府可以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然而,税收也会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福利是指社会福利或个人福利的总和,税收和福利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6. 投资和经济增长投资和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的核心议题之一。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二:简答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答:(1)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②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③剥削。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亚当·斯密六大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六⼤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六⼤经济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5⽇(受洗)-1790年7⽉17⽇),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
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由贸易、资本主义和⾃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
1723年亚当斯密出⽣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前⼏个⽉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
亚当斯密⼀⽣与母亲相依为命,终⾝未娶。
1、曾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学逻辑学教授,后来改任为道德哲学教授;2、《国富论》是其最具影响⼒著作,系经济学所发⾏过最具影响⼒著作;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受益于其理论,其著作被⼴泛引⽤。
⼀、分⼯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的起源是由⼈的才能具有⾃然差异,那是起因于⼈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假定个⼈乐于专业化及提⾼⽣产⼒,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为,促使个⼈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社会⽣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独⽴⼯作,不专习⼀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制造⼆⼗枚针,说不定⼀天连⼀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由适当分⼯合作⽽制成的数量的⼆百四⼗分之⼀,就连这数量的四千⼋百分之⼀,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促进劳动⽣产⼒的原因有三:第⼀,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进;第⼆,由⼀种⼯作转到另⼀种⼯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的基础上⽅才可能。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一、单项选择(1’×10=10’)1.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
A.是一种双赢行为 B. 对其中的强国有利C.对其中的弱国有利 D. 是一种零和行为2.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假定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代价是()。
A.递增的 B. 递减的C. 不变的D. 不确定的3.如果说一国的资本要素比较丰裕,就意味着()。
A. 该国的资本要素总量较多B. 该国的W/R的值较大C. 该国的K/L的值较小D. 该国的生产中较多使用技术4.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的受损者为()。
A. 进口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B. 进口竞争部门的流动要素所有者C. 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D. 出口部门的流动要素所有者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明国的新产品出口()。
A. 在产品问世的时候即已开始B.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C. 是一个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的过程D. 以上三者都正确6.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与小国相比,大国征收关税的主要不同在于()。
A. 保护效应更明显B. 消费效应更明显C. 能够改善贸易条件D. 对政府税收没有影响7.如果一国在征收进口税时,对最终产品征收的关税低于中间产品,则可以使关税的实际保护效果()。
A. 增大B. 变小C. 没有影响D. 无法判断8.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
A. 粘性价格的存在B. 货币数量理论C. 马歇尔-勒纳条件D. 一价定律9.根据吸收分析法,贬值一定会()。
A. 导致国内总收入的增加B. 改善国际收支C. 促使国内货币供求重新平衡D. 上述说法都不对10. 根据斯旺图示,用来调节外部均衡的手段是()。
A. 支出转换政策B. 支出调整政策C. 本国的货币政策D. 本国的财政政策二、多项选择(1’×10=10’)1. 能够解释二战以后国际贸易流向新格局的理论包括()。
A.规模经济理论 B. 产业内贸易理论C.产品差异化理论 D.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E.要素禀赋理论2. 对里昂惕夫之谜进行解释的学说包括()。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五个核心理论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五个核心理论1.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它主要强调市场的作用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供求关系决定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该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应该尽量减少,以允许市场的自发运作。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解释了个人和企业在做决策时如何权衡利益和成本。
边际效用指的是多消费或多生产一个单位商品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会不断进行边际效用的比较,力求达到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3. 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研究生产中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对产出的贡献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要素理论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概念,用于描述生产要素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对于解决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解释生产要素的边际效应。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或减少程度。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当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为正时,应增加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当边际收益为负时,则应减少其使用量。
5.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用于解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成本。
成本理论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决策的效益和可行性。
根据成本理论,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无论产量多少都要支付的成本,而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经济学专业导论的五个核心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成本理论。
这些理论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工具,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掌握这些理论对于深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出口倾销是大型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2、财政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其税率往往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的。
一般保持较低水平。
3、期汇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照所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的约定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4、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现有的可以无条件地用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它可以是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当地的公司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联合投资建立合资企事业或合作企业。
6.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8.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9.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解释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解释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
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
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
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
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
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
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
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19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
WTO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关税 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 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 减让以及透明公平的贸易政策, 减让以及透明公平的贸易政策 , 来达到推动世界 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WTO由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部长会议下设的 由部长级会议, 由部长级会议 总理事会, 专门委员和秘书处等机构组成. 专门委员和秘书处等机构组成 . 它管辖的范围除 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全新确定的货物贸易外, 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全新确定的货物贸易外 , 还包 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 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 , 投资措 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 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 WTO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 具有法人地位, 具有法人地位 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 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 济全球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济全球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4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二,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 理论概要: 理论概要: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 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 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或 比较成本.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 比较成本. 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 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 于在其他国家生产改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 于在其他国家生产改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 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 优势. 优势.
5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二,比较优势理论 分析的前提: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 分析的前提 : 处于劣势,而另一国则都是优势. 处于劣势,而另一国则都是优势. 比较利益论比较圆满的说明了开展国际贸 易的一般基础, 易的一般基础 , 比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更具 普遍的意义. 普遍的意义 . 但其所揭示的使一种短期利 益 , 即静态效应, 而且没有解决国际贸易 即静态效应 , 的交换价格是如何确定的问题. 的交换价格是如何确定的问题.
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与理论
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与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探究了社会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的经济行为。
经济学的核心原则和理论是指导经济活动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准则和概念。
下面将介绍经济学的核心原则和理论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边际效应原则边际效应原则是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认为当一个人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时,产生的额外效果是递减的。
例如,当一个人吃第一块蛋糕时,会感到非常满足,但随着蛋糕逐渐增多,每块蛋糕的边际满足感会逐渐变小。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进行最优的决策。
2.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探讨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求理论认为,当供给量增加或需求量减少时,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相反,当供给量减少或需求量增加时,商品的价格会上涨。
这个理论对于市场参与者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前提,它认为人们会在经济活动中对成本和利益进行理性分析,并做出最优决策。
理性人假设的背后是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它衡量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在理性人假设下,个体会根据边际效用和成本来做出购买和投资的决策。
4.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两个主要学派。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外生增长理论则以外部因素,如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政府政策的变化等来解释经济增长。
5. 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本与收益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它考虑了资源的有限性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基本原则是比较各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选择对个体或社会来说效益最大的方案。
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可以帮助个体和组织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生产和消费决策。
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eazx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1、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 2、基本思想 – 3、案例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一)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 (二)理论体系:
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 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 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 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四、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 从一种理论长成一棵理论大树。
国家竞争力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 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 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 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 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 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
技术差距理论
•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 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 就某个国家而言,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其需求水平也必然有差异。 因此一国专门生产某一个代表性需求层次上的商品,就意味着它不能 满足本国其它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消费。国际贸易可以解决 各国生产者在某个层次产品的生产上达到规模经济和满足不同收入消 费者消费需要的矛盾。即各国可以专门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产品,并 出口这种产品,同时分别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用来满 足本国其他收入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经济学六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六大基本原理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货币和财富的流动,还研究人类如何在面临有限资源时做出决策。
为了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了解经济学六大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这些基本原理涵盖了经济学中的核心原则和模型,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面临有限资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损失与收益之间的权衡。
例如,在个人生活中,一个人可能需要在购买某件奢侈品和存钱之间做出选择。
在企业决策中,企业需要在投资新产品和扩大市场份额之间做出权衡。
二、成本与效益决策制定者需要评估决策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可以是金钱、时间、机会成本等等。
效益则是指决策带来的价值和利益。
这个原理指出,人们应该在考虑决策时权衡决策的成本与效益,以达到最大化效益和最小化成本的目标。
三、理性人假设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常常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
理性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他们个人的利益和知识,以达到最大化效益的目标。
这个原理在经济学的模型中被广泛应用,以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人们的行为。
四、边际变动的原理边际变动的原理认为,当个人或企业做出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的收益,而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的成本。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五、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这个原理,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跌。
市场供求关系对于理解市场机制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六、市场的效率市场的效率指市场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
市场的效率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效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效率是指资源的分配是满足社会各方利益的一种方式,而社会效益最大化则是指市场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佳利益的分配。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
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六个基本原理经济学是一个混乱的理论世界。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
我希望自己的思考可以给自己一些安慰。
有人说想得清楚才能写的清楚,可惜我还不能说自己想清楚了。
但是我希望可以慢慢来。
我并不试图直接证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也不是在阐述现存的主流经济学的知识,更不用说好为人师。
确切地说,我只是试图整理自己认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思想,在自己也忍不住指点江山、与人争论的时候,先说明自己的出发点和立场。
欢迎有兴趣的同仁指点。
先讲一个经典故事: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
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
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对罐头施以动量,使其表层疲劳而断裂。
”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将罐头加热,使它膨胀以至破裂。
”经济学家则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罐头的起子……。
”一个经济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帕雷托最优点”的时候,就先给出了一系列的前提与假设。
一位同学耐不住问了一句:“老师,能不能没有这么多的假设啊?”老师正色曰:“这是经济学课堂。
没有假设,那是会计学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假设出发的理论模式。
我所知道的例外是马克思,他建立的经济学理论是从商品出发的,他并没有任何的前置的假设条件。
2回顾一直以来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从人开始。
西方传统经济学预设了“经济人”的前提。
一条是从物开始的。
马克思将政治经济学建立在“庞大的商品堆积”的分析之上。
由此开始,经济学发展出两大几乎完全不兼容的道路,到今天依然是个问题。
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在马克思之后数百年间,已经空前的庞大和复杂。
但我相信,人们都会同意:人类社会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改变。
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到第三条道路:将人和物结合起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将经济主体(传统的“人”)和客体(传统的“物”)结合起来,将对研究“物”的本质特征和对“人”的经济活动表现规律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二)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数学表示:
在绝对优势模型中,如果满足下列条件:
(3)商品和劳动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
(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证明:
表A
国别
A国
B国
X的劳动投入量
3
12
Y的劳动投入量
6
4
表B
国别
A国
B国
X的劳动投入量
1/3
1/12
Y的劳动投入量
1/6
1/4
在表a中,A国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量是3个单位,B国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量是12个单位,因此,A国X的生产成本小于B国X的生产成本;而A国Y的生产成本(为6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则大于B国Y的生产成本(为4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在表b中.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则是在X的生产上,A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的劳动生产率;在Y的生产上,B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的劳动生产率。为此.我们说A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串高于对方;而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生产成本低于对方,或劳动生产率高于对方。
< ,或1/ >1/
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上述关系式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8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概括为一句话,所谓绝对优势,系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串更高。
同样地,如果 < ,或 ,则B目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表C
A国
B国
世界生产净变化
X
+2
-1
+1
Y
-1
+1.5
+0.5
在第二个例子中,A国虽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依照比较利益,A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X产品,B国则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Y产品,以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分工后,X,Y的世界产量都较以前提高了,如表C所示。
如果两国仍按1:1的国际比价进行贸易,那么,在同等代价下.A、B两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商品数量均要比自己直接生产更多。由此可见贸易对商国均有好处。
(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很显然,李亲图的学说比斯密的见解更进了一步。一个国家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即使劳动成本皆高于他国.但只要在劳动投人量上有所不同,则亦可进行贸易。每个国家只要比较劳动投入量的相对水平.即可决定比较利益之所在,进而决定贸易的方向。
表C
A国
B国
世界生产净变化
X
+2
-1
+1
Y
-1
+3
+2
若A、B两国依据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即A国专门生产与出口X,B国专门生产与出口Y.则两国的资源配置均要调整。对于A国来说.劳动就会由生产Y的部门转移到生产X的部门,而B国生产X的部门的劳动则转移至生产Y的部门。这样一来,两种产品的生产均发生变化,A国X生产增加、Y生产下降,而B国正相反。
(四)评价
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因为亚当.斯密假设参与贸易的各国都拥有一个处于绝对优势的生产部门。但假如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那该怎么办呢?亚当.斯密的分析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直到大卫.李嘉图对国际贸易基础作了更为确切的论述后,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由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两国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表C放弃1个单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产品的生产为例,说明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如表C所示,A国每减少1个单位的Y的生产,可以释放出6个单位的劳动.这6个单位的劳动用于生产X,则可生产出2个单位的X;同样,B国减少1个单位的X的生产所释放出的劳动(12个单位),可生产出3个单位的Y。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国际分工后.虽然世界劳动总量并没有任何增加,但X和Y的总产出则分别净增1个单位和2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后,两种产品的世界生产均增加了。
上述表达式中, 、 、 、 均为正的常数,分别表示A、B两国的x部门和Y部门的单位产出所得耍的劳动投入量,它们的倒数就是劳动生产率。
假设前提:
(1)产品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不能流动;
(2)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量在生产中保持不变,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即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
另外,假设两国按1:1的国际比价进行交换.那么,A国用放弃1个单位Y生产的劳动所生产出的X与B国交换,可得到2个单位的Y,这要比自己直接生产Y更为有利可图;同样,B国比牺牲1个单位的X为代价,通过国际贸易可得到更多的X(3个单位)。因此,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后,世界和各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三)证明
表A
国别
A国
B国
X的劳动投入量
3
12
Y的劳动投入量
6
8
表B
国别
A国
B国
X的劳动投入量
1/3
1/12
Y的劳动投入量
1/6
1/8
表A和表B所给出的两国生产技术差异的例子,A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优于B国,因此,A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但两种产品的绝对优势程度并不相同,其中,在X产品上A国的生产成本是对方的1/4,或劳动生产率是对方的4倍,而在Y产品上A国的生产成本只是对方的3/4.或劳动生产率只是对方的4倍。相比之下.A国X的生产成本相对比对方更低,或A国X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更高,即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论
(一)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二)内容
假设前提:
(1)产品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不能流动;
(2)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量在生产中保持不变,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即劳动生产
率是固定不变的;
(3)商品和劳动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
(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