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
人际关系心理学总结
人际关系心理学总结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其中心理过程的学科。
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
本文将对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1. 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的了解。
自我认知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我们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能力等。
自我价值感则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心。
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自信和积极的形象。
2. 情绪智力与情绪管理情绪智力是指我们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的表达和管理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和质量。
学会控制情绪、正确表达情感以及倾听他人的情绪需要培养情绪智力。
3. 同理心和倾听技巧同理心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表达出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可以增进双方的亲近感。
同时,倾听技巧也是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给予适当的回应和支持,可以建立信任和亲密感。
4. 冲突管理与解决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矛盾。
了解有效的冲突管理和解决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和化解人际冲突,维护良好的关系。
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关注对方的感受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基础。
5. 社交网络和社交支持社交网络和社交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建立和维系积极健康的社交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缓解压力和孤独感。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人际网络,提供帮助和支持他人都是建立社交支持的途径。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己在社交中的能力和满意度。
朋辈心理知识点总结
朋辈心理知识点总结在人际关系中,朋辈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朋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关系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朋辈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对朋辈心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1. 社交认知理论社交认知理论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如何进行信息加工和决策的理论。
在朋辈关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决策模式。
有些人可能更注重逻辑和理性,而有些人可能更注重情感和直觉。
了解自己和朋辈的社交认知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
2. 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和价值观等。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和尊重。
在朋辈关系中,自我概念和自尊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对待他人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朋辈关系。
3. 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所具有的身份和认同感。
群体归属感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归属和归属感。
在朋辈关系中,我们会对自己所在的朋辈群体产生认同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和归属感会影响我们对朋辈的看法和对待朋辈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朋辈群体。
4. 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情感表达是指个体对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方式。
在朋辈关系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朋辈交流和沟通。
5. 冲突处理和问题解决在朋辈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和问题。
了解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以合作和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用理性和情感的方式处理冲突。
总结起来,朋辈心理知识点包括社交认知理论、自我概念和自尊、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以及冲突处理和问题解决。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朋辈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美国学者(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考题):(一)公众距离:3、6m以上,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公共事务中的人际距离(二)社交距离:1、2m~3、6m商业交往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特点是开放性、公众性、语言性、正式性。
(三)个人距离:0、5m~1、2m 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其特点是半封闭性、私人性、语言性、非正式性(四)亲密距离:0~0、5m这是亲人、夫妻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距离。
其特点是:封闭性、私人性、非语言性、非正式性、传递情感信息。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自尊和受尊重,产生信心)归属与爱的需要(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要求)安全需要(免除恐惧、焦虑)(保险、福利)生理需要(最重要,只有它得到满足才谈得上其他需要)人际交往原则:1、诚信的原则2、平等、尊重的原则3、交换的原则4、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5、情境控制的原则6、宽容的原则7、适度的原则1)交往的范围要适度2)交往的时间要适度3)交往的程度要适度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且遵守共同行为规范的个体的组合。
群体三要素: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系成整体;有共同目标或利益。
为什么加入群体:因为,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的满足:(1)安全需要(2)情感需要(3)尊重和认同需要(如地位权力等)(4)完成任务的需要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命令型、任务型)非正式群体: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的群体。
(利益型、友谊型)命令型群体与任务型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并直接向某个上级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的群体。
由组织结构确定的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在一起工作的人构成的群体。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通过了解其中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初次见到一个人时,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对他的初步印象,而这个印象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们对他的看法和态度。
然而,第一印象并不总是准确的,它可能会受到我们的主观偏见、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及当时的情境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尽量避免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他人做出过度的评价和判断,而是要通过后续的接触和了解来不断修正和完善对他人的认知。
另外,晕轮效应也是人际认知中常见的一种偏差。
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有了良好或不良的印象后,往往会倾向于据此推断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比如,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很聪明,就可能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反之,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不诚实,就可能会觉得他在其他方面也不可靠。
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很容易导致我们对他人的误解和误判,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全面地评价他人。
在人际关系中,人际吸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与那些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因为相似的人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之间的共同点能够为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基础。
互补性也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当两个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时,也可能会产生吸引。
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能会被一个性格外向的人所吸引,因为他们可以从对方身上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
除了相似性和互补性,外貌也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虽然我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外貌在初次交往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知识点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知识点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的学科领域。
在人际关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交心理学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在不同场合中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社交情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知识点。
一、社交认知社交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过程中对他人和自己的思维和态度的感知和理解。
社交认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它包括自我认同、自尊和自我效能等。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影响其对他人和社交情境的认知和反应。
2. 公众自我公众自我是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现。
个体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和社会规范而进行的自我呈现,会对其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产生重要的影响。
3. 人际推断人际推断是个体基于观察和分析他人行为来推测对方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了解人际推断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预测他人的行为和反应。
4. 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指个体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二、人际吸引力和亲近行为人际吸引力和亲近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如何吸引他人和建立亲近关系。
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人际吸引力和亲近行为。
1. 相似性相似性是指个体在知觉和认知上与他人的共性。
人们更容易与那些和自己在兴趣、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人建立关系。
2. 互惠理论互惠理论认为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给予他人同等或相应的回报。
了解互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互动模式。
3.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是指描述个体在亲近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依恋和归属需求。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了解人们的亲密关系和依赖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际冲突和解决人际冲突是指个体之间在观念、利益、需求和期望等方面产生的争执和矛盾。
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际冲突。
1.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总结(通用5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总结(通用5篇)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总结篇1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认为在大学学习中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恰恰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必备的一项,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走进社会最强有力的条件。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我将在这里对我们所学习的人际交往心理学浅谈一点心得和体会。
经过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学习,从中收获了很多,作为大学生的我深刻的意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令我很高兴,我将对我所学知识做一个总结。
人际交往的功能人际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个人与他人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情感上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作用。
社会关系制约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用(正反向)于社会关系。
人际交往是个体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个体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个体自我认知的有效方式,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剂。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太复杂的过程,但为什么有很多人还是觉得无法与周围人交往呢?这是因为在人认知事物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人们每天都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往往与真实情况不径相同,而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些“效应”.了解人际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我们可以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以下是部分“效应”的内容: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这种交往情景下,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就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际交往必知的1.门槛效应“得寸进尺”的好方法,可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2.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
3.蝴蝶效应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整件事情无法预料的结果。
4.迁移效应先行学习的内容、方式等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5.木桶效应团队管理中应用。
6.首因效应第一次见到某人或某事后,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认识人或事物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对以后认识这些人或事物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
7.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对我们的认知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
8.破窗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詹森效应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10.从众效应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事情,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定正确,我不一定适合自己。
11.巴纳姆效应星座预测。
要克服巴纳姆效应,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
12.月晕效应在生活中我们就不该轻易去评判一些人、一些事,同时也要学会不在意他人的错误判断。
13.定位效应把一个人自己选定的角色位置不因其他因素而发生太大的变化的现象。
14.三明治效应批评的艺术。
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批评者愉快的接受。
15.多看效应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
16.责任分散效应三个和尚没水喝。
17.标签效应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18.出丑效应一个有缺点的人才显得更为完美一些。
19.阿伦森效应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20.鸡尾酒会效应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某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声。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人际关系的定义与范畴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3、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4、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5、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6、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效应7、提升人际关系质量的策略1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范畴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
人际关系不仅包括情感方面的联系,还涉及到信息交流、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等多个层面。
11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和生活满意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强自信心、促进个人成长,并为个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112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这使得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2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21 个人特质个体的性格、情绪稳定性、亲和力、自信心等特质会影响他人对其的接受程度和交往意愿。
122 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倾听技巧、非语言沟通等方面。
123 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往往更容易与具有相似兴趣、价值观和经历的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互补的特质也能促进关系的发展。
124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社交场合等外部因素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13 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
131 清晰表达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
132 积极倾听给予对方充分的关注,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打断、不急于评判。
133 反馈及时给予对方适当的反馈,表明自己对其话语的理解和关注。
134 非语言沟通注意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语言信号,它们有时比语言更能传达真实的情感和态度。
14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感悟
人际关系之我见一直以来,人际关系都是与成功息息相关的因素,古语里关于成功的三要素有“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强调的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用诚实,宽容和谅解的原则,树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不断赢得他人和社会赞誉,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
在本学期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与别人交往,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因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里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表现,每个人的成长与以后的发展都与你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它是人成功的命脉。
大学四年,我们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是寝室关系问题。
比如,一个寝室有六个人或者是八个人,可就是有那么个别的同学做的特别差,从不扫地,从不扔垃圾,从不整理内务,不仅懒,还常常要享受。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室长或室友会帮着多做一些,可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
又或者,在一个混合寝室里,另一个本专业的同学和另一个专业的同学关系很好,但是我行我素,不管其他人,从不参加寝室的活动。
一个寝室七八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和睦相处,总有那么一两人缺乏集体责任感,总会有两三个人发生冲突。
人际关系可以因为冲突,从亲密的、坦诚的、安全的、和睦的、友好的,转为疏远的、隐秘的、害怕的、愤怒的、仇恨的,可以使一个原本善良温和的人,成为一个散布谣言,破坏他人名誉的人,因为他无法宣泄内心的情绪,只好向外人发泄与诉苦。
由于外人的不知情而盲目同情,更增加了多变性关系的不和谐。
因此在处理人际冲突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时当地解决冲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受,能够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能够获得长久稳定的友谊和爱情,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知识点
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知识点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合作和冲突等关系。
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知识点,有助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互动关系。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交场合,我们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感,促进心理健康。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获取资源、获得支持和发展个人能力的重要渠道。
三、有效沟通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是关键。
以下是几个提高沟通技巧的知识点:1. 倾听技巧:积极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尊重对方的意见。
2. 非语言沟通:关注自己的姿态、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保持开放的姿态,表达友好和尊重。
3. 清晰表达: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避免产生歧义,尽量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
四、人际冲突的解决人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学会有效解决冲突,避免冲突升级。
以下是几个解决冲突的知识点:1. 冷静分析:冲突发生时保持冷静,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各方利益关系。
2. 倾听沟通: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并理解对方的立场。
3. 寻找妥协: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双方可以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并进行妥协。
五、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努力。
以下是几个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的知识点:1. 社交技巧: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参与社交活动,扩展社交圈子。
2. 共情能力:理解并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共情能力,建立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3. 建立信任:保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树立信任感。
六、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机制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了许多心理机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机制:1. 亲和力:个体对他人的好感和吸引力程度。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如果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它的枝干之一。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区别。
这表现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学科,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的,但不能相互代替。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2)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第二,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Y 式传递。
(针对正式群体)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
(针对非正式群体)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人际关系心理学笔记
人际关系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
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
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
人际关系心理学笔记自己整理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笔记自己整理的人际关系最先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在本世纪初提出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1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2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群关系理论是1933年梅奥创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1莱维特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2 纽科姆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3 梅奥对人们法工作积极性的研究米德的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的社会互动理论舒茨的人际特质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海德和凯利的归因理论弗罗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皮得罗夫斯基的人际关系层次理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按人际关系的内容分类:1按内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信仰关系文化关系2按状态:正常关系竞争关系协作关系障碍与冲突关系封闭状态关系3交往频率高、关系密切的为首属关系;交往频率低、关系疏远的为次属关系4关系媒介: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按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分类:1需求性质:情感关系、工具性关系2喜欢程度:吸引性关系、排斥性关系3双方的地位:支配性关系、平等性关系4关系存在的时间:长期性关系、临时性关系人际关系的网络层次:1,社会关系2,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3,心理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学科框架有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组成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1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
2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的产物。
3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与社会心理学联系最为密切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二,有效调整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平等地对待身边 的每一个人
01
身体语言 定律
02
真笑还是 假笑
03
从面部表 情看对方 的内在情 绪
04
慧眼识 人——眼 睛透视内 心
05
隐藏在眼 睛里的喜 怒哀乐
06
用你的手 势获得更 多的认可
手臂传达的信 1
号
2
小心腿脚暴露 你的性格
3
穿出来的性格
4 从喂养的宠物
看对方的脾性
5 从读书种类看
对方的思想情 操
第四编 守护感情的心 理学
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的匮乏会导致一个人离群索居,孤独自闭,无法体验到 社会生活的乐趣,影响其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游刃有余地参与社交活动呢?本 书从认识自己、情绪控制、了解他人、职场必修、婚姻恋爱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帮助读 者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02
适当包装 好自己, 使自己成 为“同类 人”
03
背后说好 话,给同 事设下一 个“甜蜜 陷阱”
04
适当表达 你的喜欢
05
提高你的 出镜率— —多看效 应
06
机会总是 留给积极 主动工作 的人
积极加入团队中 去
想好你要说什么, 开玩笑要适度
与同事相处千万 不要太情绪化
恰到好处地给出 你的赞美
做事脚踏实地, 他人的功劳勿抢
及时调节情绪上 的波动——蝴蝶 效应
01
心态的魔 力
02
坦然面对 生活中的 起与落
03
选择困 难——布 里丹毛驴 效应
04
不要试图 控制你身 边的人
06
别让妒忌 毁了你的 生活
人际关系心理学基础知识
人际关系心理学基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的相处,都涉及到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互动。
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人际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是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让我们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关爱,从而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其次,在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效率,促进职业发展。
再者,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拥有丰富和支持性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更容易应对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人际关系中的认知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认知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会影响我们与他们的互动方式。
第一印象是我们在与他人初次接触时形成的快速而初步的判断。
尽管第一印象往往是片面和不准确的,但它却对后续的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对某人产生更多的好感和期待,也可能因为一个不佳的第一印象而对某人持有偏见。
刻板印象也是常见的认知偏差。
它是我们对某一类人群的固定看法和预期。
例如,认为工程师都是严谨刻板的,或者认为销售人员都是善于言辞的。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的判断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此外,我们在认知他人时还容易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
如果我们认为某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就可能倾向于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反之,如果我们发现某人在某个方面存在不足,就可能对他的整体评价降低。
三、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情感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如喜欢、厌恶、感激、愤怒等。
喜欢和爱是人际关系中积极的情感。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人际关系心理学这门学问啊,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人际关系。
就拿我之前在学校里观察到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有一次课间休息,班上的小明和小刚因为抢一个篮球闹得不太愉快。
小明觉得小刚太霸道,二话不说就把球拿走了;小刚呢,则认为小明太小气,一个球而已,一起玩多好。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简单吧?但处理不好,小冲突能变成大矛盾。
在人际关系心理学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第一印象”。
就像我刚认识小李的时候,他那天穿着整洁的校服,面带微笑,主动跟我打招呼,我一下子就觉得这孩子挺有礼貌,挺友善的。
后来的相处中,虽然他也有一些小毛病,但最初那个好印象一直影响着我对他的看法。
所以啊,咱们在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可得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再说说“社交距离”。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公交车上,如果旁边的人靠得太近,你会不自觉地往旁边挪一挪?这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当别人侵犯了这个区域,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
比如说在教室里,同桌之间如果距离太近,可能会因为不小心碰到对方的胳膊或者书本而产生小摩擦。
还有“沟通技巧”。
有一回,我看到小王和小刘在讨论一道数学题,小王一直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笨,这都不懂!”小刘的脸色马上就不好看了,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其实小王要是能换种说法,比如:“这道题是有点难,我刚开始也不太明白,咱们一起再想想。
”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同理心”也特别重要。
我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小红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
其他同学有的在旁边说风凉话,有的漠不关心。
只有班长走过去,轻轻拍拍小红的肩膀说:“我知道你这次没发挥好,心里肯定不好受,咱们一起找找原因,下次肯定能进步。
”班长的这种同理心,让小红感到特别温暖,也让大家对班长更加佩服。
“赞美和批评”也是人际关系中的大学问。
比如说,老师表扬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可能效果不大。
但要是具体地指出“你的作文这次立意很新颖,描写很生动,继续保持”,学生就会更清楚自己哪里做得好,更有动力。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绪论●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什么是人际关系:狭义: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关系。
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几层含义:1.亲密性、融洽性、和谐性——心理关系2.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心理成分构成3.是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现起来的,积极的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20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强调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下属之间的交往关系,强调生产中人的因素,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认知成分——理性条件情感成分——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
●人际关系的分类:从心理学角度分四类:1.按需求性质:工具性关系2.按欢喜程度: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3.按双方相互地位: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4.按关系存在的时间: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本质上人际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是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为诞生奠定了基础。
●米德——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社会互动理论修茨——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归因理论弗鲁斯——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现场研究法等。
测量法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彼得罗夫斯的参考测量法。
●人际关系心理实际上乃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体会培训资料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体会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体会这个学期很有幸选修课选学的是人际交往心理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步自我反思,在人际交往方面领悟了不少,我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学,是一种心理学。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那就必然会与社会、与人建立联系。
人际交往那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那也必将产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具有一定的心理互动。
通过这半学期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与同学、老师、父母的沟通方法与技巧,人是社会性动物,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
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现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
其主要群体是大一新生,刚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应的感觉和问题。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重任。
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他们顺利走入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奉献力量。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篇一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有时候累了,就会从潜意识里认为别人都比自己生活得舒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人总是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家庭生活更美满,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也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挣的更多,恰恰相反的是认为自己是最苦最累的,感觉命运对你自己不公,可是你真设身处地的去考虑过吗?去感受过别人的处境吗?我来告诉你,事实上你想错了,你只看到别人表面风光潇洒,却没有看到他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也没有看到他背后为了自己家庭还有生活的圆满付出的辛酸和劳累,你感觉自己苦累,是拿自己内心上的累,和你眼睛看到的别人表面上的风光作对比,最终你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最苦最累的,再加上偶尔心情不好,遇到点小挫折,就更让你坚信这一点,于是你就恶性循环,让你更感悲伤。
阿龙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这个家庭充满了暴力,他爸妈经常在一起吵架,并且偶尔还互相打得头破血流,另外因为家里穷,阿龙很小就辍学出去干活打工挣钱,这让阿龙小时候内心里埋下了阴影,他总是认为自己的生活是最不幸的,没有人比他自己的生活更苦更累了,这让他长大后也是变得非常内向,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甚至后期想到了自杀,直到后来有一次他坐出租车,遇到了同龄人王孔,才改变了他的看法。
王孔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有一次阿龙坐他的车,聊了起来,阿龙感觉王孔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就认为他的家庭生活状况一定会很好,可听王孔说完他自己的经历,阿龙才感觉自己其实跟他比起来是很幸福的。
原来王孔在六岁的时候,爸妈就因为车祸去世了,于是跟着仅在世的爷爷生活,而爷爷经常出去打麻将,偶尔输了钱喝点酒,回来还打骂他,在王孔12岁的时候,爷爷像往常一样,喝点酒往回家走的路上摔了一跤,摔到脑神经了,从此瘫痪在床,于是王孔12岁开始,他就担负起了照顾爷爷的任务。
他每天去田地里干活,还要回家做饭,照顾生病的爷爷,也是命苦的不行。
不过由于他乐观努力,而且有孝心,被一个隔壁村的有钱人家看上了,把姑娘下嫁给他,后来才开上了出租车,现在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全面剖析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全面剖析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过程、行为模式、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规律。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人际冲突、人际支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剖析。
首先,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一些特定的因素所吸引,从而产生互相吸引之感。
研究表明,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貌、性格、才华、智力等多个方面。
外貌吸引是指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倾向于选择外貌上吸引人的人。
性格吸引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对方性格的认同和倾向。
才华吸引则是指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倾向于选择具备某种特殊才华或技能的人。
智力吸引是指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倾向于选择智力水平高的人。
人际吸引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际关系形成的原因,还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其次,人际沟通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在相互交流时所采用的语言、非语言和行为方式。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交流双方会通过发送和接收信息来实现交流。
然而,人际沟通时常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例如,语言表达不清、语言误解、非语言信号的解读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人际沟通的效果。
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沟通过程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以及倾听、理解、表达等技巧。
它旨在帮助人们提高沟通效果,并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
此外,人际冲突也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人际冲突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利益、需求等方面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
人际冲突不仅会给交往双方带来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关系和合作。
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了冲突的产生原因、冲突解决的方式、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它致力于为人们的冲突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绪论●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什么是人际关系:狭义: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关系。
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几层含义:1.亲密性、融洽性、和谐性——心理关系2.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心理成分构成3.是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现起来的,积极的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20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强调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下属之间的交往关系,强调生产中人的因素,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认知成分——理性条件情感成分——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
●人际关系的分类:从心理学角度分四类:1.按需求性质:工具性关系2.按欢喜程度: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3.按双方相互地位: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4.按关系存在的时间: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本质上人际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是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为诞生奠定了基础。
●米德——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社会互动理论修茨——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归因理论弗鲁斯——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现场研究法等。
测量法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彼得罗夫斯的参考测量法。
●人际关系心理实际上乃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或不满足、好感与恶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际关系心理学具有指导意义,关于人的价值、本质、需要和交往等,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任务 1.丰富和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体系2.促进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本土化实践任务: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4.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形成和发展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所在。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社会关系网络层次:存在着至少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层次。
1.生产关系。
是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基础2.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3.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一、1.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是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际关系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决定的。
4.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3.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表面接触到亲密融合等发展阶段。
分为三个阶段:1.注意阶段。
即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2.接触阶段。
即由注意阶段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3.融合阶段。
即由接触而产生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分为冷漠、疏远和终止三个阶段。
1.冷漠阶段:即指交往的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
2.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一种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
3.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便是结束这种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
●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成人感”的出现,使少年的人际关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表现出新的需求:1.获得威望与尊重的需要。
2.强烈的独立和自主需要。
3.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友谊的需要。
●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使命感”或社会责任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青年交往的内容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化,人际关系也由玩伴向志同道合的生活之友发展。
●20世纪20年代。
●人际关系行为模式:1.由一方发出的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尊敬、服从等反应。
2.由一方发出的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等反应。
3.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反应。
4.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求援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等行为。
5.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屈从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等反应。
6.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等反应。
7.由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不友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等反应。
8.由一方发出的激烈、拒绝、夸大、炫耀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不信任、自卑等反应。
●莱维斯为了探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于1951年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
提出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1.圆形传递。
特点:没核心,各成员处于平等距离。
优点:能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缺点: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领袖人物或领导者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2.轮式传递。
特点: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
优点:解决问题的速度快,领导者发挥作用,正确性高。
缺点:各个成员积极性很难发挥,整个群体士气较低。
3.链式传递。
特点:信息一个接着一个传递。
优点:解决问题速度快,领导者效能显著,正确性高。
缺点:成员士气低,成员的反应是被动作出的。
4.Y式传递:特点:先进行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
优点:工作效率高,速度快。
缺点:抑制了个体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认为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应采取轮式传递的交往模式;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应采取圆式交往模式。
●戴维斯对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存在四种交往模式:1.单线型:特点: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
优点:传递速度快,容量大,个体的主观影响明显。
缺点:容易发生信息失真,从而影响传递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集中型:特点:是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一种藤式的沟通传递。
优点:信息量大,渠道宽,速度快,对信息有选择性。
缺点:主观色彩浓厚,受个人情感影响很大,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3.偶然型:特点: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
优点:传递面积广,信息量大。
缺点:手机遇影响大,个体不易掌握,交往的主体不能发挥作用,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4.流言型:特点:是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
优点:速度快、面积广。
缺点:信息不可靠,容易受主体传播者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戴尔曾对口头交际、书面交际,及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结合的交际效果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构表明: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结合效果最好,口头交际次之,书面交际较差。
●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5类:1.生活型:以共同生活的标准来组成2.劳动型:以共同工作的标准来组成3.休息型:以休息的标准来组成4.学习型:以共同的学习来组成5.活动型:以共同活动的标准来组成。
●人际关系中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在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方面,照明等劳动条件远非人际关系来的重要。
2.福利实验: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人际关系的好坏比福利措施的改善显得更为重要。
3.群体实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比物质利益对人更加重要。
4.态度调查:管理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比人为的措施显得更为有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1.霍桑认为人是社会人。
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为明显。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
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评价:1.霍桑实验存在缺陷:对实验的理论假设不全面、不完整,在实验方法上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解释没有科学的公正感,在实验过程中有政治和阶级的偏见。
2.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石。
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有裨益。
●人际交往理论大致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场合交往论、自我呈现论、社会交换论和T组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
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美国学者米德是这个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家和奠基人。
有《思想、自我和社会》一书。
观点如下:1.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的符号和语言的作用。
2.米德最感兴趣的是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号、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一种刺激)。
在交际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
3.米德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受行为主义心理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
米德强调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相互作用,强调语言与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换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是对符号的统一理解为基础的。
4.米德认为人与人相互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
他认为一个人在产生某仪行为时,作为行为的中介过程必须估计到他人对此的反应。
符号互相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叫色来行事,并注意行为效果的反馈,认为客观显示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来源和内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