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最新模拟试卷作文审题立意集粹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6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6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6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遇到事情,有人喜欢往好处想,也有人喜欢往坏处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面对发生是事情有两种态度,一种往好处想,另一种是往坏处想。

具体看来,凡事都往好处想,体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凡事都朝坏处想,一种是体现出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另一种是体现出居安思危的心态。

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法。

把事情往最坏处想,可以提前想好对策,可以把最坏的情况想明白,看透彻,从而超然自在。

考生立意时,可以考虑积极人生观对人们的影响,不论面对人生困境还是坦途,都会勇敢面对,都会持有积极的态度。

只要有积极、奋斗的精神,只要凡事肯向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转难为易、转危为安。

比较来看,凡事喜欢往坏处想,这样消极的的人生观容易导致人们对生活的失望、怠倦、厌恶、憎恨,看不到生活的闪光点,这些人往往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或者感觉失去人生的意义,降低了生命的质量;也可以从对事情发展预判的角度去思考,强调应未雨绸缪,具有忧患意识。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乐观面对人生”的观点。

然后采用对比论证结构,先论述积极人生观的作用和意义,再论述消极悲观的危害。

接着分析如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一是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关键是观察的角度,因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

二是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保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

【立意】1.祛除悲观意识,葆有希望和热爱。

2.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3.保持积极的人生观,拥有美丽人生。

4.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例文】忧患意识成就发展将青蛙放在冷水锅中,初入水中的青蛙是快乐的;但把水渐渐加热,青蛙不会觉察水温的上升,因而放松警惕,被活活煮死。

专题05最新模拟题作文题九篇(审题立意+优秀范文)-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精选范文高分榜

专题05最新模拟题作文题九篇(审题立意+优秀范文)-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精选范文高分榜

2022年高三最新模拟题作文题九篇(审题立意+优秀范文)【题目】2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

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要求以“也说‘在途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中围绕“在途中”给出了几种看法,我们要学会辨析其正误。

第一种,“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佳景”是美好的景色,我们要学会去“领受”,也就是在奔赴目标的途中,我们不要因为急匆匆赶路而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享受“途中”的过程也很美好。

第二种,“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诱惑”是不好的东西,我们要坚决抵制,如何抵制?那就是“心无旁骛”,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前两种观点似乎相悖,其实也是辩证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辨别何为“佳景”,何为“诱惑”,然后采取不同的态度。

第三种“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诱惑与困惑”是阻扰我们前行的东西,或者以“糖衣炮弹”的形式诱惑我们,或者以困难、挫折的形式阻扰我们,但这些东西也有意义,就在于它可以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中途易辙”到底算不算“另辟蹊径”则需要我们去用理性辨别,如果“在途中”发现既定目标不适合自己,可以“另辟蹊径”;但如果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而“中途易辙”则不可取,还是应该像第二种观点一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9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9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9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空中课堂’充满书卷气”。

所谓书卷气,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笃定,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国忧民,是“和而不同”的君子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立志深学笃行,传承中华文化,涵养“书卷气”。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联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关键词是“书卷气”。

材料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解释了什么是书卷气,这里的“书卷气”不只是指读书人的气质,更包含了从容笃定、忧国忧民、君子品格等内涵。

第二层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注重深学笃行,注重传承中华文化,注重涵养自身的“书卷气”。

材料中提到的书卷气,是内涵丰富、修养深厚的表现,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追求的品质。

考生可以思考空中课堂的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空中课堂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如何让自己更具书卷气。

可以阐述自己是如何在空中课堂中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这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塑造。

可以思考涵养书卷气的途径:分享自己在空中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培养自己的书卷气。

可以联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论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通过深学笃行,传承中华文化,涵养书卷气,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还可以联系和而不同的君子文化,探讨空中课堂中所体现的和而不同的君子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自己人际交往和人格塑造的影响。

写作时可以首先阐述什么是“书卷气”,然后分析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培养这种气质,再立足于新时代青年的身份,论述该如何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同时,要注意结合两个层面的内容来立意,不能孤立地阐述什么是书卷气,或者脱离书卷气的内涵去谈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行为。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作文练习十(审题+立意+范文)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作文练习十(审题+立意+范文)

根据要求写作。

不断怀疑自己以前深信不疑的东西,才能够成长为更新的自己。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一句话组成。

告诉我们要学会怀疑,才能成长。

怀疑可以促进探究学习,怀疑习以为常的知识,往往能有查漏补缺、去伪存真之效。

怀疑精神也让我们拥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怀疑精神带来的批判性思维更显重要。

学会怀疑,还能增强我们的认知适应性。

当我们懂得怀疑,便能预料到特殊状况必然存在,由此对新情况保持开放态度,适应新的信息和观点。

学会怀疑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懂得如何取舍,并能保持自我;学会怀疑让我们在泥沙俱下中萃取精华,为我所用,更好成长。

学会怀疑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从而成长为更新的自己。

同时,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深信不疑”,表现出怀疑的程度,我们怀疑的并非一些细枝末节之事,而是我们深信不疑的、认知的底色。

对于细枝末节之事想得再多,也得不出非常有价值的结论,甚至即使怀疑了结论依然未变。

事事怀疑,就会陷入“彻底怀疑主义”,纠结于鸡毛蒜皮之事,寸步难行。

写作时要注意辩证思考。

【立意】1.不断怀疑,成就更新的自己。

2.养成怀疑精神,不断探索前行。

3.拥有怀疑精神,保持独立思考。

【范文】“信”“疑”之辨,新“我”之赴奔赴更新的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我们会不断地怀疑、改造、甚至推翻往昔深信的事物或观念,这固然是不可避免的。

而若将“疑”作为推动自我成长的机械方法论,则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知丰富包含着渐进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前深信不疑的事物常常是非真理性的。

在客观上,社会提供的认知世界的工具与渠道处在不断地更新扩充之中,建立在局限的材料之上的“深信”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面临成为谬误的可能,故而我们需要不断地利用当下可得的材料去怀疑过往所“深信”之物。

在主观上,经验的匮乏与思维的限制会使我们在特定时空下的认知呈现不成熟的状态,故而,若用往昔之“深信”指导终生之行为,则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1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

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

“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审题时首先要对“点赞”和“差评”有恰当的理解,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

“点赞”代表着赞许、支持等;“差评”代表着不满、批评等,是消极负面的回应。

“点赞”与“差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差评都能带来进步。

其次,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材料可以分三层: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

//(通过网络现象,引出主话题:“点赞”与“差评”。

)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

//(通过网民的不同态度,引出作文思考:“点赞”与“差评”,孰是孰非?注意命题采用了惯用的方式,“有人……”“有人……”,对同一现象,提出两种相反的观点态度。

)“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提示语,引导考生由此及彼,展开思考。

网络上的“点赞”“差评”,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话题具有更深远的内涵。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2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2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2辑01【原题呈现】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垂柳婆娑起舞,青松迎风而立,自然万物呈现出不同的美,这启发我们去思考生命的独特性与丰富性。

请就此表达你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审题】垂柳婆娑起舞,妖娆多姿,温柔缱绻,青松迎风屹立,挺拔刚毅,正直飒爽,二者风姿不同,却各有其美,这体现了生命的“独特性”;二者搭配,相映成趣,和谐统一,而自然万物,千变万化,姿态万千,这体现了生命的“丰富性”。

独特性和丰富性是息息相关的,真是因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追求独特,世间的生命才能迥异不同,丰富多彩。

独特决定差异,差异则产生丰富。

追问现实,我们才能明白“独特性”和“丰富性”的可贵。

社会上逐渐趋同的审美观——白幼瘦、A4腰,模糊了美的概念,引起了畸形的审美和容貌的焦虑;逐渐趋同的成功观——有钱有权,有房有车,婚姻幸福,儿女双全,阻碍了追求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愿望;逐渐趋同的价值观——不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不接受不同角度的思考,使网络上人们陷入集体无意识,从趋同变成了盲从,坚持变成了偏执。

材料强调了定语“生命的”,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从植物联想到人的生命,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超离“生命”的范畴去直接谈“文明”“文化”的美美与共。

写作中,我们既要立足于材料,紧扣“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作文,但又不能仅限于材料所说的表层意思,对材料进行扩写和演绎,而应该深入挖掘材料,去深入思考和联系现实追问,如“独特性指的是什么”“丰富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生命需要独特”“生命的丰富性有什么意义”“追求独特的前提是什么”“当今社会有什么不符合独特性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追求独特”等等。

【例文】展独特之姿,呈丰富之美南雅中学K2113严晨曦垂柳婀娜多姿,婆娑起舞,青松苍劲挺拔,迎风而立,生命有万千姿态,自然万物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美,这彰显了生命的独特与丰富。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2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2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2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古语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社会也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每天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那社会就会没有活力,显得单调乏味。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多元时代,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何相处,都值得深思。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审题】关键信息归纳:1. 古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人“堆积”到一定数量,就会彰显差异化、个性2. 社会也是多元的3. 社会单一人就单一,社会没活力,整体单调乏味4. 我们处在多元时代,人与人国与国都要思考处理好单一和多元思维,才能促进彼此相处信息并不复杂!写作脉络整体基本清晰!我们要思考几个小问题:1. 多元会不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如何避免坏的影响?2. 尊重差异性鼓励多元要做出怎样的牺牲?3. 单一会乏味,但单一没有一点好处吗?4. 人与人国与国社会与社会如何链接单一与多元的关系?【立意】1. 多元时代已然到来,多元价值观并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2. 单一必然导致单调乏味,但取代单一的绝不是群魔乱舞3. 鼓励多元并进,不过分苛责单一,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参考标题】《鼓励多元,拒绝单一》《单枪匹马不如团结共生》《多元并进,命运共同》《拥抱多元,不困单一》《一花独开不如百花齐放》《从单一走向多元》《拥抱多元,告别单一》【教师下水文】告别单一,拥抱多元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横空出世,她带给人美的震撼无与伦比,与她对视的人都仿佛被子弹击中,油画之美令世人癫狂,仿佛这就是油画的全部!当莫奈带着破坏了线条和轮廓的作品向人们走来时,法兰西画院的老爷爷们立刻判定莫奈的作品根本不是油画,审美的单一与多元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告别单一拥抱多元后的人们终于拥抱了莫奈与梵高,油画又美出了新的高度不是吗?多元时代已然到来,多元价值观并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9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9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9辑01【原题呈现】阅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中有这样一段话:“自然的东西大都是缓慢的。

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

花一朵朵地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

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

”所以你只管定好目标,做好眼前的事,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已经来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欲速则不达。

2.不要急于求成。

3.慢慢走,欣赏。

4.慢工出细活。

【例文】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众所周知,“快”的理念似乎不知不觉跑进了生活中,我们无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快”的时代——快餐、快递、快车,衣食住行无一不快。

当年令人惊叹不已的“深圳速度”而今早已是见怪不怪,曾经的沧海桑田在现代人的弹指一瞬间天翻地覆。

快,成了时代的代名词诚然,快,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可生活在这样一个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里,压力、烦躁,甚至于“过劳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机体以如此快节奏运作,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可扪心自问,我们有多久不能在繁忙中抽身给自己的心灵以小憩了?我们有多久为了工作而不能看望亲人以共享天伦之乐了?我们又有多久不为了“以后”拼命工作而尽享当下的欢乐呢?没有时间。

当我们吐出这句话时,请不要忘了,时不待人,错过的美好也就没有时间去回味。

我们都行走在各自的旅途中。

人生这场旅行,没有回头路。

为了终点的美好,埋头匆匆赶路的人错过了多少沿途的风景,没有人知道。

而我们是来领悟山河秀丽感怀人生际遇的,不是走马观花为赶路而行走的,何必太匆匆?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走得太快的人反而容易弄丢自己的心。

不如停一停,放慢匆匆的脚步,寻一处桃源,沏一壶清茶,从容地坐下,敬循“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听耳畔昆曲婉转慰人心,赏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任东风融日消解心头的熙攘纷杂,凭清溪流水洗涤沾染浮尘的心境,以期一份心灵的从容与淡定。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1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暑假,高考成绩676分,湖南省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因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

钟芳蓉表示,选择该专业是因为自己从小喜欢历史和文物,希望将来能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对于她的选择,有人为她浪费了高分而感到惋惜,担忧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经济状况;也有人支持她的选择。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自主选择一个身份,给钟芳蓉写一封书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湖南省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钟芳蓉因为个人的喜好,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有人支持她,有人对她感到惋惜。

从材料来看,明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审读这则题目时首先要注意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文材料:可以通过驳斥网友们过于功利的“热议”,赞扬钟芳蓉的淡泊名利,能够在喧嚣的环境下保持内心的纯净、沉静,选择考古这样的冷门专业,甘于坐冷板凳,一心从事研究;可以通过对钟芳蓉语言的解读赞扬她的不忘初心,勇于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守理想,目标明确;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赞扬她能够一心研究中国历史,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针对这些角度,既可以选择一各方面深入挖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总之,在分析时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物,切中肯綮。

其次,这则作文题明确规定了一个写作任务,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大二学生身份给钟方蓉写一封信。

考生一定要注意到这个身份,也就是他或她是钟芳蓉的师哥或师姐,你们将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所专业就读,可以从亲身体验出发表达对她的这一选择的看法。

比如肯定她淡泊名利,以兴趣为导向的择业原则,表达要与她一起共同为祖国考古事业尽一份的理想和决心等。

最后注意书信的格式。

【立意】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3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3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3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李大学毕业后想在北京发展,参加了几场大型招聘会,却毫无所获。

等到他准备回老家时,已经过了就业分配时间,只得当上了“无业游民”。

在名牌大学学了四年生物的小徐,年底到一家餐厅连锁店当经理助理。

虽然他也为找到这个不错的职位而庆幸,但放弃原有的专业还是让他惋惜。

选择一种工作,就是选择一种人生,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

大学毕业生应做怎样的职业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顺个性还是逆个性?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假设陷入职业选择困惑的大学毕业生写一篇公开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写作此文,首先理解材料,然后分析立意。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

材料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讲小李、小徐在大学毕业后职业选择上的遗憾,前者高不成低不就,后者所用非所学;第二层次讲核心话题,在众多选项面前,应进行怎样的职业选择。

不少毕业生没有长期就业规划,随波逐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宁为牛后,不为鸡首”,把留大城市、进大公司作为唯一选择。

其实,不管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对于刚迈出校门又迈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深入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深入的了解。

当对就业规划举棋不定时,不妨将注意力转移到完善自己上,相信自己,并从小事做起。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

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这两则材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二元关系思辨类材料作文题,所写文章必须顾及两者关系,不可偏废。

这两则材料的关键词分别:第一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宁拙勿巧”,其“巧”取投机取巧、虚浮不实之意,“拙”可以理解为“踏实”“诚实”;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巧胜于拙”,“巧”可以理解为做事讲方法、技巧、技能,“拙”则指蛮干。

“宁拙勿巧”和“巧胜于拙”中,“拙”与“巧”文相同,意有异,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灵活选择,取二者之长、做到综合运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构思:1、对大众观点的“拙”与“巧”的误解进行逐一辨正,也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

比如:杨振宁院士说的“拙”是坚持与实干,“巧”是弄虚作假想走捷径。

而俄罗斯的谚语“拙”是蛮干,“巧”是技巧。

2、对“巧”与“拙”进行辩证分析。

提出新的观点,即“巧拙相生,相辅相成”,将巧拙的互补关系论述充分,体现思维的深度。

比如:拙以造路,巧以明途;巧拙相济,方能远行。

“巧”与“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行文辩证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度。

3、对如何更好地做到“拙”与“巧”进行分析。

做事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既要有拙的态度,也要有巧的方法。

“拙干”并非蛮干,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与踏实的做事方法。

巧并非投机取巧,而是说做事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4、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都对“拙”与“巧”有过思考和探究。

如:老子的“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曾国藩的“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雷诺兹的“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给我们以构思上的启迪和素材方面的借鉴。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辑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辑01【原题呈现】【来源:网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报道,有些孩子在暑假期间沉迷于短视频等无法自拔,甚至有个别孩子因此不想学习而想当“网红”,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使用过短视频软件的未成年人占总体的65.6%。

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你看那些‘网红’,他们没读过什么书,个个受人喜欢,挣的钱是大学毕业生的几十倍、几百倍,我现在学着他们拍视频、做直播,将来肯定要比读书强得多。

”中学生陈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不少同学也是这么想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认为,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可以作为某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长期沉迷于短视频难免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你如何看待“青少年网红热”这件事情?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

本题是一篇现实性材料作文,文字材料首先展示了调查结果:一些青少年沉迷短视频无法自拔的现象。

由此看来,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此。

第二段表明很多孩子都认同把“网红”当成以后的职业取向。

文字材料的末尾,是有关教育专家对短视频的看法,认为优秀“短视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期沉迷于此则会带来不利影响。

题目的任务指令相当明确,要求考生回答如何看待青少年“网红热”这件事情,根据材料阐述看法和理由。

就本题而言,任务指令作文这一作文题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恰恰体现在这条要求语中。

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此点要求进行立意,脱离了这些要求的立意,便是偏题、离题立意。

另外,要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不仅要吃透材料的含意,更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

学生的立意可以是反对“青少年网红热”,也可以是理性对待“青少年网红热”。

高考作文模考范文写作练习二(审题+立意+例文)

高考作文模考范文写作练习二(审题+立意+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材料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上述经典名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请你思考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试题围绕“有用”与“无用”这一组核心概念,给出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首先引用《〈老子〉四章》第十一章中关于“有”与“无”讨论的名言。

这一则内容的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中而造车,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可乘坐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内的虚空,才有了器皿可容纳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了房屋能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体现出来的价值,是由“无”而生成作用的。

这也正是试题引导语中所分析的意思:不能“无”,则不能“有”;用好“无用”之用,方能成其有。

材料二是庄子的话:“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是说世界上的人都只能了解到“有用”的事物,而不了解“无用”的事物。

两段材料都是关于“有用与无用”的阐述,并且都偏向于引导人们关注到“无用”之用的价值。

对此,先要明确什么是“有用”和“无用”。

生活中人们所谓的“有用”,是指事物具有物质层面的价值,能给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益处。

所谓“无用”,是指事物不具备这种实用性,起码在当下不能给人带来实惠。

然而,某些“无用”的东西,却能带给人精神层面的享受,给心灵以滋养,给生命以满足。

比如文学、艺术、世间的温情等等。

还有一些东西,在眼下“无用”,但是放在长远的将来,却可能产生很大的实用价值,比如一条数学原理,或者一个物理公式。

总体来说,“有用”是必要的,因为谁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性的东西。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4辑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集《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4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4辑01【原题呈现】【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好的表达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好的表达要符合情境,恰到好处。

好的表达能够彰显一个人的学识和高度,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唤醒沉睡的人,能够营造温馨的氛围,能够增强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话语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材料分为两层。

第一层讲“好的表达”的评价标准:“言之有物”指表达要有思想、有内容;“言之有序”指表达要有逻辑性;“言之有理”指表达要有道理,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支撑;“言之有情”,指表达要真诚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好的表达要符合情境,恰到好处”,指表达要符合身份,场合,谈话对象等情境因素,分寸掌握恰当。

第二层从多角度分析了“好的表达”的意义。

可以围绕好的表达的标准去写,也可以分析好的表达的意义,也可以阐发如何才能表达好,或者兼具几个方面。

写好这个作文需要广泛联系生活,从中寻找到具有启示意义的材料,写出独特感受和理性思考。

从课本中挖掘材料,提炼对话题的认识,是写好此次作文的重要途径。

【例文】良言如春,慧语生花:探究良好表达的魅力与价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好的言语却可横跨时空,流传千古。

何为好的言语?好的言语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它能在合适的情境中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人的所思所想,它能在关键的时刻如春日的阳光,驱散阴霾,启迪人心。

好的言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强大工具。

好的表达可以凝聚人心,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昔日曹操破吕布,归咎于刘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之言,挑拨吕布与刘备之间的关系,试图离间二人。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01【原题呈现】【来源:网络】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女孩要保护好皮肤,清洁时要掌握好“度”,过度清洁就会损伤皮肤。

的确如此,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材料先由语言文字运用Ⅱ中过度清洁会导致皮肤损伤后果的现象,总结出“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的道理。

然后一转,又提出“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的观点。

这两句话并不难理解,第一句强调做事要有“度”,否则过犹不及,后果严重;第二句强调打破“度”的限制,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材料中的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各有各的道理。

第一句话重在告诉人们要理性、恰当地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分昼夜地苦学,超出了身体承受的“度”,不但不会提高成绩,反而还影响了身体健康。

第二句话重在激励人们要有一种挑战精神,将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运动员哪一个不是在打破“度”的限制而挑战极限呢?正因为运动员有了挑战极限、突破极限的精神,体育运动才异常精彩、夺人眼目。

写作时,两者可以并重地进行论述,但最好突出其一,这样更能集中笔墨,更好地展开论述。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不能厚此薄彼,即立其中一个,一定就要驳另一个;宜采用“……固然重要,但……更能……”的逻辑步骤,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确立的观点,也避免了走向极端。

【立意】①“度”固然重要,突破极限却更加精彩;②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③是守住“度”还是打破“度”,不同情况不同选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考真题作文写作练习三(审题+立意+素材积累+范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考真题作文写作练习三(审题+立意+素材积累+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

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

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

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

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

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

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

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

任务提示明确了写作主体,厘清了作文的写作范围。

“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再次圈定写作内容,并强调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

“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是该作文题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话,按照其话语指向,此处的“方面”指作文材料的论述角度,“选好一个方面”也就是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来写。

【立意】阅读场景变化,先贤哲思永恒;阅读形式虽异,哲思底色不变;时代在变,底色不改;逐梦方向在变,价值追求不变;变的是交流方式,不变的是真挚情谊。

福建模拟预测考试作文练习(审题+立意+例文)

福建模拟预测考试作文练习(审题+立意+例文)

一、(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修改”的力量。

修改有时会使得文章整体变得更加优美,但有时也会使得原意偏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的“修改”的力量。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修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文章结构,提升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完整、合理。

然而,修改也需要适度,过度修改可能会导致文章原意的偏离,甚至使得文章失去原有的魅力。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和写作:一是修改的重要性:阐述修改在文章写作中的作用,如提高文章质量、优化表达效果等。

二是修改的适度原则:讨论在修改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度,避免过度修改导致原意偏离。

三是修改与创新:探讨在修改过程中如何保持创新,使文章既符合原意又具有新意。

四是个人经历与感悟:分享自己在写作或修改文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处理修改与保持原意的关系。

五是通过列举具体的文章修改案例,阐述修改的力量以及如何避免过度修改。

写作时,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借修改的力量,创造新境界。

然后展开论述,先阐论其重要性,再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实例论证和理论分析,阐述对“修改的力量”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语言的准确表达,以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三、立意:1.运用修改的力量,改出新天地。

2.修改让事物焕发新的生机。

3.合理的修改为生活增添色彩。

四、例文:去旧存新,改出新天地在文字的世界里,修改如同匠人的巧手,能够在文章的画卷上添彩增色,甚至使之焕发新生。

然而,这种力量的双面性常常引发人们的深思:它既能提升文章之美,也可能导致原意的偏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智慧和勇气去旧存新,就能在修改中开创新天地。

修改具有魔力,能让一篇文章从平凡变得引人入胜,能让一个人的思想从狭隘变得深邃。

高考作文模考范文写作练习五(审题立意+参考立意+范文)

高考作文模考范文写作练习五(审题立意+参考立意+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朝背井离乡去,故乡再无春夏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教考衔接:故乡情怀本题给出的材料“一朝背井离乡去,故乡再无春夏秋”,以凝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离乡与思乡情感的共鸣。

这句话表面上描绘的是一个人一旦离开故乡,便仿佛失去了故乡四季更迭的体验,实则深刻揭示了离乡之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

从立意角度来看,可以深入挖掘以下几个方面:乡愁与记忆:探讨乡愁作为一种文化情感,如何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印记。

故乡的春夏秋冬,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变换,更是个人成长记忆、家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离开故乡,意味着这些珍贵的记忆只能在心中回味,成为永恒的乡愁。

离别与归来:分析离别与归来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

背井离乡是出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多种原因,但无论走得多远,对故乡的思念始终如一。

这种思念促使人们寻找归途,即使最终可能无法真正回到原点,但心灵的回归同样重要。

时间与距离:思考时间与距离如何影响人的情感与认知。

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乡的面貌可能已发生变化,但记忆中的那份纯真与美好却永不褪色。

同时,物理上的距离虽远,但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又让人们感觉彼此近在咫尺,这种矛盾与统一进一步丰富了乡愁的内涵。

根与归属:探讨故乡作为人的根与归属地的意义。

无论身处何方,故乡都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是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的源泉。

离开故乡,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挑战;而心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则是对自我根源的确认与坚守。

综上所述,本题要求考生从材料出发,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与阐述,展现对乡愁、离别、时间与归属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参考立意:1.故乡——我心安处是此乡。

2.故乡,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

3.努力学习,回报故乡。

4.故乡滋养了我们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最新模拟试卷作文审题立意集粹新高考新作文2009-04-03 1617全国各地模拟试卷作文审题立意集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宁夏银川一中三次月考测试)“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指某些素养或特征,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岳飞抗金,“气吞山河”。

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这句俗语中的“气”,仅仅是指空气吗?请根据以上提示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题目中必须包含“气”字;。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寓意色彩的话题作文。

文章的引题说“‘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指某些素养或特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或品格”,由此可见,命题者将“气”着重定位于“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

为了强化这一命题要求,下面又举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和岳飞抗金中的“气吞山河”为例来说明。

最后用“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这一俗语进一步作出解释,还用反问句“这句俗语中的‘气’仅仅指空气吗”来收结。

命题者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

由此,我们可以将思路拓展开去,可以谈骨气、气节、意气、义气、正气、志气、勇气……写议论文时,要紧扣“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地分析;写记叙文,叙述要生动感人。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河北省正定中学第二次月考)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

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

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

狐狸回过头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以下为切合题意①做事要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

②不要盲目信任他人,要善于思考。

以下为符合题意③要信守诺言(讲诚信要看对象)。

④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⑤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蒙骗。

⑥山羊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以下为基本符合题意⑦为人要诚实,不要过河拆桥。

⑧不要被利欲驱使。

⑨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等待机会。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南省“三市七校”第二次联考)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

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并且材料中没有主旨句,审题难度比有主旨句或提示语的单则材料更大一些。

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题干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材料的含意是什么呢?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

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笑容缺失”,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

转换成话题,可以是“笑容缺失”或“微笑”。

作文中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偏题错误:一是以“表情”为话题,范围过大。

“表情”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有惊讶,有恐惧,有严肃,有轻松……三则材料显然只说了代表乐观、喜悦、轻松的“笑容”;二是以“笑”为话题,范围照样过大。

“笑” 有大笑、微笑、苦笑、傻笑、憨笑、假笑、赔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三则材料中第一则说微笑;第二则说要有惬意的笑,“惬意的笑” 应指微笑,因为其它如大笑都不切合;第三则表述为“醉人的笑”那也是指微笑,所以三则材料都只说了微笑。

三是以“职业微笑”为话题,则是明显偏题。

也许有人说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抨击干部、售票员、护士、教师等对群众、对乘客、对病人、对学生冷若冰霜、缺少热情的现象。

其实三则材料不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笑容缺失的,而是说公共场合人们缺少微笑让人感到压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所以与原有材料不切合。

当材料作文被转化成话题作文后,相信大家写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写记叙文,可以写公共交往中一个“微笑”的故事,写出生动细节,再现现场情景,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出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或的感悟;也可以写几个微笑的片断,夹叙夹议,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话题通过发问开拓思路:微笑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微笑缺失有什么危害?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绽开如花的笑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紧扣材料含意的作文。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审题立意】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

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看话题,注意话题中每一个词语。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

如果写散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

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五、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南京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审题立意】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

“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

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

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③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六、阅读下面材料,以“心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

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

人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

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

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审题立意】许多的失败,看似偶然失手,其实是必然的。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心态和情绪的人,纵极富才华,在人生的关口处,却注定也是要失败的。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应将心放宽些,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总觉得自己输不起。

始终保持一颗平和、淡定之心,竭尽全力追求成功,但不要将成功看作自己唯一的归宿,要敢于为失败做一份心理准备。

把心台筑高些,目光放远一些吧。

不要过分地看重一次的成败,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不要让“目的颤抖”断送了我们的成功,以一颗平常心冷静、沉着的迎接挑战,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样,我们才能不带一丝遗憾,斗志昂扬地继续我们的人生之路。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广东省惠来一中月考试卷)人生其实需要不断地储蓄。

储蓄金钱,储蓄学问,储蓄感情……储蓄人生,就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的东西。

请以“储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生命银行广告本银行自创办以来,经营顺利。

现为了壮大规模,扩大客户面,新增业务如下:(1)亲情储蓄本业务为长期永久性储蓄,储蓄项目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心血。

该项目的收入来源为每个人的父母,且自客户出生日起,即每时每刻拥有此项收入。

其表现形式极其多样,如盖被子,喂饭,辅导功课甚至唠叨,打耳光等等。

由于内容琐碎,很容易为人所忽视。

但是积少成多,这笔收入无疑是每个人最大的一项收入细水长流且源源不断,最为珍贵。

银行新增该项储蓄项目,正是本着积少成多的精神。

将这一项最容易被人忽视却最为珍贵的收入存入本银行。

到老时每个客户将会发现:原来自己如此富有。

(2)爱情储蓄:本储蓄项目的收益性接近于亲情储蓄,前期多为试验性投资,二十岁左右正式储蓄。

该项目的收入来源要求为每个人的配偶对其所倾注的感情,该收入的表现形式亦极为琐碎,如做饭,洗衣服,铺床养家糊口甚至吵架,回娘家等等,但收入亦极为可观将这笔收入存入本银行,可作为养老金使用,且年岁越长,安全性越大。

注:由于特殊原因,本项目对未成年人有极大风险,二十岁以下请务必三思而后行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