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术语和相关技术;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和各层协议的功能;4. 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协议2.1 OSI参考模型2.2 TCP/IP协议族2.3 常见网络协议(如HTTP、FTP、SMTP等)3. 网络通信原理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 数据的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3.3 数据的传输单位(比特、字节、帧、数据报等)4. 网络硬件设备4.1 网络接口卡(NIC)4.2 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和区别4.3 网络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5. 局域网和广域网5.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5.2 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5.3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比较6. 网络安全6.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6.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6.3 加密和认证技术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网络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逐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协议解析:以TCP/IP协议族为例,讲解其体系结构和各层功能,重点解析其中的IP、TCP和HTTP协议。
4. 实例演示:通过搭建简单的局域网,演示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网络设备的配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
5. 课堂练习:开展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出示相关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6. 拓展延伸: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未来网络的展望和应用。
7. 总结反思: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顾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通信协议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相关工具和软件,具备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和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和常用协议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和技术3. 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管理的概念和目标•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网络维护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2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讲授、案例分析第3-4课时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讲授、实验演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5-6课时网络安全讲授、案例分析第7-8课时网络管理和维护讲授、实验演示第9-10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讲授、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法,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等,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专家和教授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网络课时数:2课时教案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通信方式;3.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网络技术;4.了解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特点;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硬件组成;4.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网络通信和互联网1.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互联网的发展历程;4.现代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3.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实践操作:通过网络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网络操作和应用。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提问和讨论,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作用;2.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示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硬件组成;4.练习:布置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让学生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硬件组成。
第二课时:1.复习:对上一次课的要点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2.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和拓扑结构,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3.示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4.讨论交流:以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分享对现代网络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案例;5.实践操作:通过网络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网络,并体验网络的应用。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情况;3.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网络操作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1.习题1-01
2.习题1-03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次课教学体会:
重点难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
§1概述
预习思考题:
1.你主要用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干什么?你认为计算机网络由哪些关键元素组成?你所知道的网络设备有哪些?你知道的连接因特网的方式(上网方式)有哪些?
2.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的核心功能是什么?与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七是网络安全。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在学生的知识空间中“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授课中应强调知识点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总结,每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将该章内容关联起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某一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放入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去,这样学完整个课程后在每个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技术原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优质)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层服务、路由算法、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
本节课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使学生了解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理解路由算法的原理,掌握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的技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层的基本服务,理解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路由算法的种类及原理,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路由算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的技术,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网络层服务、路由算法、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
难点:路由算法的设计原理、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拓扑图、PPT。
学具:笔记本电脑、网络实验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网络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层的作用。
2. 教材讲解:详细讲解网络层的服务、路由算法、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的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路由算法和拥塞控制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网络层服务、路由算法、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的技术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6. 网络实验:让学生动手进行网络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层服务、路由算法、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的概念、原理和流程。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网络层的服务。
答案:网络层的服务主要包括数据传输、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
2. 题目:请解释什么是路由算法。
答案:路由算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最优路径的算法。
3. 题目:请阐述分组转发与拥塞控制的技术。
答案:分组转发是指网络设备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将其从一个网络接口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接口。
拥塞控制是指通过调整网络中的数据流量,防止网络拥塞的发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5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协议。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与基础。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3、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
4、网络应用的安全与防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与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难点: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网络应用的安全与防范。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与幻灯片。
2、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设备。
3、教学软件:网络模拟器、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协议。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
3、学生活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实践、网络安全防范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举例说明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与基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示范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模拟安装和配置网络操作系统,以及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2、对学生进行口头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课文,总结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与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在模拟器上实践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3、搜集资料,了解网络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写一篇短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和协议的概念。
3、理解TCP/IP协议栈的结构和作用。
4、能够运用常用的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和协议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以及网络性能与管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包括网络节点、数据通信、协议等;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客户-服务器模型、对等网络模型等;3. 熟悉网络协议的分类与功能,包括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等;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管理,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与安全问题;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与项目合作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节点及其功能1.2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1.3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客户-服务器模型2.2 对等网络模型3. 计算机网络协议3.1 传输层协议3.1.1 TCP协议3.1.2 UDP协议3.2 网络层协议3.2.1 IP协议3.2.2 路由协议4. 计算机网络性能与管理4.1 网络性能的度量与评估 4.2 网络故障排除与调试4.3 网络安全与防护5. 实践与项目合作5.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践5.2 网络项目设计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协议等内容,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深入理解。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包括网络设置、配置和故障排除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项目实施: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网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3、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4、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资源共享和远程访问。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
2、难点网络协议的理解和应用。
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的应用和工作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网络,如互联网、家庭网络等,引出计算机网络的主题。
举例说明网络在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重要性。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0 分钟)定义:解释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组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计算机、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等)和软件组成(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
功能:阐述网络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等方面的功能。
3、网络拓扑结构(30 分钟)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分别讲解每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如总线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可靠性较差;星型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应用场景。
4、网络协议(30 分钟)引入网络协议的概念,解释协议是网络中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重点讲解 TCP/IP 协议:包括其层次结构(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和各层的主要功能。
举例说明网络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如 IP 地址的分配和数据包的封装与解封装。
5、网络应用(20 分钟)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如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远程登录、电子邮件等。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4.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相结合,讲述概念和原理,并配以实际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通过网络工具进行设置和故障排除。
【教学资源】1. 计算机网络教材。
2. 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3. 网络工具软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三、网络组成与工作原理(20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模块。
2.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四、局域网与广域网(20分钟)1.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
2.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协议。
五、实践操作(30分钟)1. 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设置。
2. 使用网络工具进行故障排除。
六、网络安全与管理(10分钟)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
2. 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并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实践操作的结果。
3. 课堂讨论和学生提问的质量。
【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实验或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和管理的深入研究,拓宽知识面。
(2024年)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最新版
提供Web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包括网站文件管理、日志管理、性能优化等,并给出常见 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介绍如何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以实现动态网站功能。
29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3/26
30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网络协议与层次结构
TCP/IP协议族及其各层功能, HTTP、FTP等应用层协议原理3来自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地理上分散的、 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 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支持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从ARPANET、 NSFNET到Internet的发展历程,逐渐 从单一的数据通信网发展为全球性的 信息基础设施。
。
2024/3/26
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WiFi等局域网技术原 理及组网方法,交换机、路由 器等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广域网技术
Internet接入方式,VPN、 NAT等广域网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
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 等网络安全原理及技术。
31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2024/3/26
学习成果展示
01
。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提供同步和对话控制机制。
表示层
负责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加密 等处理。
应用层
提供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包 括HTTP、FTP、SMTP等协议
。
2024/3/26
9
TCP/IP协议族及其关系
TCP/IP协议族是一组网络通信协议的 集合,包括TCP、UDP、IP、ICMP、
5
教材及参考资料推荐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5.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1.计算机网络的构成要素2.网络节点和网络连接的概念3.物理网络和逻辑网络的区别三、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1.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原理2.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呈现信息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的网络协议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五、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问题及解决方法1.网络连接问题:无法连接、连接速度慢等2.网络安全问题: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3.网络拥塞问题:网络负载过重、带宽限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5分钟)1.引入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部分(60分钟)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使用图示和实例进行讲解。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基本功能。
3.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的网络协议,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网络进行分类和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部分(45分钟)1.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和解决网络问题。
3.汇报和总结: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练习部分(20分钟)1.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选择题练习,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目 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通信基础 •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 局域网技术 • 广域网技术 • 网络互联技术 • 网络管理与安全 • 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地理上分散的、 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 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支持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02
环型拓扑
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环, 数据在环中单向传输。优点是 数据传输方向一致,缺点是任 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会导致整 个网络中断。
03
总线型拓扑
04
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 线上,数据在总线上双向传输。 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 是总线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且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性能 会逐渐下降。
特点
令牌环网具有高速、低延 迟和确定性的优点,适用 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 用。
无线局域网技术
定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一种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网络。
标准
无线局域网主要遵循IEEE 802.11系列标准,如802.11a、 802.11b、802.11g、802.11n等。
网络管理工具
包括网络管理系统(NMS)、网 络监控工具、网络配置工具等, 用于实现网络管理的各项功能。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
网络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网 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 用于实现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 管理。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 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教学难点: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使用的互联网是如何连接的呢?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等内容。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通信链路、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等。
3.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远程登录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以互联网为例,讲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分析互联网在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步骤四】讨论交流(20分钟)1. 让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步骤五】小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 教师强调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思考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撰写一篇小论文;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在部分学生的回答过程中,语句表达并不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层结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熟悉计算机网络常见应用及其原理;
-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服务
-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性能指标
2.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结构
-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簇
-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协议
3.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 网络接口卡(NIC)
- 网络交换机(Switch)和路由器(Router)- 网关(Gateway)和防火墙(Firewall)
4. 计算机网络常见应用及其原理
- 电子邮件
- 文件传输协议
- 远程登录和虚拟专用网络
- 万维网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5. 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
- 网络配置和管理
- 常见网络故障排除
- 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相结合,以案例为主要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
四、教学评估
- 作业评分占总成绩40%
- 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30%
- 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30%。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3、帮助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协议,如 TCP、IP 等。
(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方法。
2、难点(1)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功能和协议的理解。
(2)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应用和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上网、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简单的局域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性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分别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讲解 TCP/IP 模型的四层结构,以及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4)网络协议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
- 掌握 OSI七层模型,复用/分用技术等。
- 理解网络编程,设计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 知道最新网络技术和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分类与重要性。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通信方式和分类。
- OSI/RM和TCP/IP网络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物理层概述,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 传输介质,数字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
- 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 信道复用技术,传输介质的高级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概述,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 帧的概念,MAC协议,CSMA/CD协议和轮流协议。
- 环路拓扑结构,ATM网络,令牌环网技术。
-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与错误控制。
第四章网络层- 网络层概述,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 网络层的组网方法,IP协议,路由选择算法和协议。
- 网络地址层次结构,子网化,NAT技术。
-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第五章运输层- 运输层概述,运输层提供的服务,运输层实体间的逻辑通信结构。
- TCP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可靠连接实现、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原理。
- UD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运输层拥塞控制与质量服务(QoS)。
第六章应用层- 应用层概述,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程序的体系结构。
- 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 分布式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
- 构建网络应用程序模型和实践。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自学,研究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
- 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搭建、网络安全实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理论课48 学时,实验课16 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及网络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2.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拓扑结构的选择与设计原则3.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设备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数据帧格式5. 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协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熟悉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编程技术。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计算机网络》(第几版),作者:X。
2. 辅助教材: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几版),作者:X。
3. 网络资源:介绍一些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设备:网络实验箱、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软件工具:Wireshark、Packet Tracer 等网络分析与模拟软件。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课: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
3.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4.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
5.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OSI七层模型2.2TCP/IP协议栈2.3网络层协议2.4传输层协议2.5应用层协议3.数据通信基础3.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传输介质3.3网络设备3.4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4.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4.2路由器与交换机4.3网络地质转换(NAT)4.4虚拟专用网络(VPN)5.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5.1网络诊断的基本方法5.2常用网络命令与工具5.3故障排除的步骤与技巧6.网络安全与防护6.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6.2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6.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6.4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网络环境进行讲解。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原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定期进行课后练习和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2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第3周:数据通信基础4.第4周: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5.第5周: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6.第6周:网络安全与防护7.第7周:复习与实验8.第8周: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IEEE、ACM、中国知网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等4.辅助软件:Wireshark、GNS3、VMware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原理、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常见网络设备,具备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端到端通信与分层设计原则3. 网络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PPP等网络层协议:IP、ICMP、IGMP等传输层协议:TCP、UDP等应用层协议:、FTP、SMTP等4.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作用和配置5. 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需求分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设备选型和配置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实验:操作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验证理论知识。
3. 讨论: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案例,提高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著。
2.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3. 辅助资料:教学PPT、实验指导书、网络技术文档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每周4学时,共计12周,完成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
2. 实验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6周,完成实验技能的培训。
3. 课外作业:每周安排一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期中考试:在第8周进行,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5. 期末考试:在第16周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教案苏继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为今后从事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训练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二、教学对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他们具有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接触和使用过不少网络应用。
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方面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44学时)和实践教学(12学时)两部分。
理论教学借助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讲授各层内容,最后教授与以上各层都相关的网络安全。
一是概述。
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构成有一个整体粗略的了解。
了解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是物理层。
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层能为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理解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是数据链路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是媒体访问控制和局域网技术。
四是网络层。
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掌握网络层是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关键,要掌握IP地址、分组转发、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概念。
还要掌握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以及将网络虚拟化链路的概念。
五是运输层。
理解运输层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和TCP的工作原理,掌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是应用层。
由于学生对网络应用的使用较为熟悉,应用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应用层是如何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解应用层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
理解典型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七是网络安全。
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
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
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五、课程教学模式设计采用以讲授原理性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自底向上”的方法,逐层讲授各层内容,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结构。
着眼原理知识,使学生获得长“保质期”的知识,同时关注目前流行的技术,将这些技术作为网络原理的应用实例来学习。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每层协议的原理时,主要按照“问题→方法和原理→具体技术实例”的思路讲解:先分析该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与上下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先讲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然后介绍在因特网中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协议或网络设备。
例如,网络层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条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即路由选择问题。
先讲授基本的原理性选路算法,如距离向量选路算法、链路状态选路算法,然后再介绍因特网中分别采用这两种算法的选路协议:RIP和OSPF。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在学生的知识空间中“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
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授课中应强调知识点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总结,每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将该章内容关联起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某一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放入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去,这样学完整个课程后在每个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技术原理。
在教学方法上,由“单一的教员讲解”转变为采用引导、启发、研究、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结合。
强调课前预习,先以预习作业的形式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利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进行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学生充分课前思考的基础上,教员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思维方法最终将要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
通过课后开放性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针对学生不会看书,不会学习,课堂互动深度不够,研究讨论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部分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根据教员给出的学习要求、学习资料和启发性问题在课前自学,课堂通过有深度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深度互动,迫使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幻灯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特点,多用图例来描述网络原理和系统结构,用动画来描述协议交互过程和设备工作的流程。
同时用板书记录关键性概念,并利用板书灵活动态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对幻灯内容进行灵活扩展和发挥。
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可靠传输协议可靠传输协议上层用户上层用户(a) 无差错情况A 发送数据确认B 确认确认A B 超时重传确认丢弃有差错的报文(b) 超时重传t t t t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发送数据A 发送M 1B超时重传M 1发送M 2丢弃重复的M 1重传确认M 1 (a) 确认丢失确认M 1t tA 发送M 1B超时重传M 1发送M 2丢弃重复的M 1重传确认M 1(b) 确认迟到确认M 1t t ?)可靠通信的实现A D D T T T U ++=RTT预习讨论题:能否找到一种方法使得多台计算机连接在同一条电缆上可以互相通信?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主要论述一种。
参考资料: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本次课教学体会:通过图例说明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太低引出连续ARQ协议布置预习讨论题,并让学生开展分组合作设计解决方案,准备在后面的课堂中进行研讨交流(五)PPP协议的工作状态(课后自习)简单介绍四、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1、局域网特点2、局域网拓扑3、媒体共享技术[课堂讨论] 引出静态划分信道和动态划分信道,以及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的概念。
讨论广播信道带来的问题,引出静态划分信道和动态划分信道,以及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的概念。
静态划分信道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如以太网如何减少冲突,冲突后如何办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五、CSMA/CD协议先介绍以太网环境:总线、广播方式,提供不可靠服务和曼彻斯特编码介绍CSMA/CD概念,强调多点接入、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
分析CSMA的碰撞现象,讨论如何尽可能的有效利用信道资源。
此处板书此处板书此处板书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思维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较为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媒体访问控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提出方案的问题此处板书通过幻灯分析碰撞过程,讲解载(一)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转发器扩展和光纤扩展结合例子,解释在物理层上扩展以太网时,碰撞域的变化情况。
总结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的优点和缺点并引出数据链路层上扩展局域网的方法。
(二)在数据链路层上扩展局域网网桥的内部结构、并图示工作过程。
网桥能够隔离碰撞域分析网桥的好处和缺点介绍广播风暴的概念。
(三)透明网桥1、透明的含义2、网桥的自学习转发表的过程结合幻灯片简单介绍一下以太网帧格式此处板书此处板书分析碰撞域的变化情况此处板书用图示的方法介绍网桥的工作过程。
此处板书比较网桥和集线器的区别。
回顾与小结:1、以太网的拓扑、MAC地址和帧结构2、以太网的扩展方法:物理层扩展和数据链路层扩展。
3、冲突域、广播风暴。
作业与思考题:3-32作业与思考题:参考资料: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本次课教学体会:根据网桥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透明”用动画图示的方法介绍透明网桥学习转发表的过程。
强调: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逻辑上仍然是一个总线网VLAN的实现方法:VLAN的以太网帧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VLAN的以太网帧格式:二、高速以太网(1)100Base-T以太网(2)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三、无线局域网(一)无线局域网的组成1、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2、移动自组织网络此处板书幻灯并讲解:以太网交换机和虚拟局域网此处板书此处板书图示讲解重点是接入点的作用。
(二)802.11的MAC层提问思考:考虑到无线信道的特点,CSMA/CD协议能否直接用于无线局域网?1、隐蔽站问题2、CSMA/CA协议分析IEEE 802.11多路访问特殊性,引出CSMA/CA协议概念和避免碰撞的关键思想。
3、确认与帧间间隔介绍站点在进行数据收发之前需要分别等待一个时间间隔,以图示说明帧间间隔的作用。
4、利用退避避免碰撞为避免碰撞,如果要发送数据的站发现信道忙在信道恢复空闲时并不是立即发送数据,而是要退避一段随机的时间(大此处板书图示讲解介绍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军事应用此处板书以图示说明为什么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碰撞检测此处板书于DIFS)若信道仍然空闲才能发送数据5、利用预约避免碰撞讲解802.11协议中预约机制的工作原理及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