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甘露饮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临床小结

合集下载

马淑霞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五脏病验案5则

马淑霞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五脏病验案5则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җ基金项目:河南省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豫中医科教 2018 16号):马淑霞,E -m a i l :m s x 1562@126.c o m第一作者:张雯,E -m a i l :1922767004@q q.c o m 马淑霞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五脏病验案5则җ张 雯1,周 怡1,张 骁2,马淑霞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2)ʌ摘要ɔ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属于温化寒湿方剂,有健脾温阳㊁化饮利水之功㊂马淑霞教授对苓桂术甘汤的见解独到,将其运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收效显著㊂该文简述苓桂术甘汤方义,例举马淑霞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疾病病案(重症肺炎反复咳喘痰浊不消案㊁小儿心悸案㊁小儿眩晕案㊁小儿燥证案及小儿遗尿案)5则㊂ʌ关键词ɔ 苓桂术甘汤;儿科疾病;咳喘痰浊不消;心悸;眩晕;燥证;小儿遗尿;马淑霞中图分类号:R 289;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425苓桂术甘汤源于‘伤寒杂病论“,其言: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㊂ 伤寒若吐㊁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㊂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㊂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㊂ [1]苓桂术甘汤多用于治疗痰饮病,医圣张仲景常用之作为温阳健脾㊁化饮利水的基础方,主治脾阳亏虚致运化津液不能而聚液为痰的痰饮病㊂在临证时,灵活运用此4种药加减治疗痰饮病[2-4]㊂马淑霞教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青苗人才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河南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分会委员㊂其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载,对于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深有研究㊂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苓桂术甘汤方义及马淑霞教授运用其辨治小儿疾病的5则验案分享如下㊂1 苓桂术甘汤方义茯苓为君药,可健脾化湿,甘淡利水,消已成之痰㊂痰饮实为阴寒之邪,需用温药以化之,故臣用辛温之桂枝,以温阳化饮㊂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培土制水㊁健脾祛湿,白术与茯苓相须为用,体现治生痰之源以治本;桂枝与白术同用,有温阳健脾之功㊂甘草味甘性平,有补气健脾之效,在本方起到3种作用:一是配伍桂枝辛甘化阳,以温补中阳;二是配伍白术益气健脾,培土以制水;三是调和诸药㊂合用此四药,温阳以化饮,健脾而利水,辛温而降冲逆㊂脾阳得之则健,痰饮温之则化㊂马淑霞教授在此方治疗基础上辨证加减,若兼风寒表证,症见流清涕㊁打喷嚏㊁舌淡者,多选用金沸草㊁紫苏叶㊁桂枝等;兼痰湿咳嗽,症见痰白痰多㊁舌淡㊁舌苔白腻者,多配伍茯苓㊁紫苏子㊁瓜蒌等;兼食积见舌苔厚腻㊁咽红㊁腹胀者,加焦三仙㊁莱菔子㊁厚朴等;兼肺脾两虚且气虚为主,症见面白㊁不欲饮食㊁消瘦㊁乏力者,选用太子参㊁五味子㊁白术㊁黄芪等㊂2 病案举例2.1 肺系病证 重症肺炎反复咳喘痰浊不消 患儿,女,11个月,2020年3月17日以 反复咳喘发作1个月余入院治疗㊂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未予重视治疗,1周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1ħ,伴有抽搐,意识丧失,双目上视,四肢僵直,急送儿童医院后又出现咳嗽加重,呼吸衰竭,诊断为重症肺炎㊁呼吸衰竭㊁中毒性脑病,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甲强龙㊁头孢他啶㊁利巴韦林㊁神经节苷脂治疗㊂治疗后,患儿热退,呼吸衰竭得到纠正,但咳嗽㊁痰鸣㊁喘息症状未消失,于3月15日出院㊂出院两日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喘,故收入我院㊂查体:面色白,呼吸急促,喉中痰鸣,三凹征阳性,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喘鸣音及大量痰鸣音,呼气延长,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滞㊂体质量10k g㊂辅助检查:白细胞4.67ˑ109/L ,血红蛋白123g /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2.0%,淋巴细胞百分比为74.1%㊂西医诊断:肺炎㊂予以头孢曲松㊁痰热清静脉滴注两日,仍有发热㊁咳喘㊂笔者诊患儿后,考虑其为痰浊阻肺,复感外邪,致肺闭化热,诊断为肺炎喘嗽,证属表寒里饮化热证,治以解表宣肺㊁豁痰化5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4热,拟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治疗㊂3剂,每日1剂,浓煎至100m L,少量频服㊂3月20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发热退,咳喘减轻,但痰声 噜噜 ,两肺痰鸣音,大便稍稀,出汗多㊂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味㊂方药组成:茯苓10g,桂枝6g,白术10g,甘草片3g,五味子6g,姜半夏6g,黄芪10g,桔梗6g,干姜6g㊂3剂,每日1剂,浓煎至100m L,少量频服㊂服药后患儿咳喘明显好转,痰声消失,精神转佳,三凹征阴性,两肺少量痰鸣音上方加川贝母3g,淫羊藿10g,继服3剂而愈㊂按语:小儿重症肺炎常由病毒㊁细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并有肺组织炎症㊁水肿㊁渗出等病理改变,通常采用抗感染㊁祛痰㊁止咳㊁退热等综合治疗7~10d,预后较好,但部分重症肺炎后期患儿可出现反复低热㊁咳嗽咯痰㊁纳差㊁精神疲倦等症状,对此西医的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而中医对此类疾病多从 热病伤阴 论治,采用滋阴清热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亦未能尽全[5-6]㊂除此之外,由于热极生寒,内伤阳气,马淑霞教授认为 热伤气 是重症肺炎的另一种表现, 热伤气 常见于重症肺炎后脾虚不运化,肺虚不宣,饮停胸胁,最终痰浊阻肺不消㊂此患儿复感外邪,内外合邪,闭阻于肺,郁闭化热,故出现热咳痰喘㊂治疗应先以祛邪,化饮兼清热,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邪祛后脾阳虚,水湿失运,痰浊阻肺,则发喘咳,故予苓桂术甘汤加黄芪㊂方中茯苓健脾渗湿,桂枝辛温助阳,白术补气健脾㊁燥湿利水,黄芪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㊂诸药共用,共奏温阳化饮之效㊂饮祛喘平,后期加川贝母润肺化痰㊁淫羊藿补肾纳气而愈㊂2.2心系病证 小儿心悸患儿,男,7岁,于2017年10月16日就诊㊂主诉:间断心慌乏力4个月余,加重9d㊂患儿平素经常反复感冒,每1~2个月即感冒1次㊂现乏力,多汗,心悸,憋气,活动后加重,自觉有气上冲胸之感,纳呆,体形稍胖㊂查面色苍白,精神一般,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结代㊂心率90次/分,律不齐,间歇9~10次/分㊂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㊂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略扩大,心律失常㊂查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 D H)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32U/L㊂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㊂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水气凌心㊂治以温阳化饮,健脾祛湿,活血化瘀㊂拟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5g,桂枝6g,白术9g,防风10g,黄芪20g,太子参15g,丹参15g,炙甘草10g㊂6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㊂10月22日二诊:患儿自觉心慌乏力症状明显减轻,无憋气及气上冲胸之感,舌质暗淡属瘀邪未祛㊂以上方加当归10g,桃仁9g㊂14剂,煎服法如前㊂服药后,患儿症状较前好转,面色渐红润,舌质淡红,脉象较前有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㊂继以二诊方化裁调治约半年余,无感冒发生,期前收缩基本消失㊂按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归属于中医 心悸 胸痹 等范畴[7]㊂马淑霞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由正气不足,加之感受外邪,内及于心,心阳耗损所致㊂心阳虚损则运血液无力,瘀血阻脉,故出现乏力㊁心悸㊁气短㊁多汗㊁脉结代等症㊂本案患儿平素反复感冒,心脾两虚,时有憋气及气上冲胸之感,符合心脾阳虚㊁水气凌心之证,故采用苓桂术甘汤配伍玉屏风散加减以温通心阳㊁化湿利水㊁益气固表,加太子参㊁丹参活血化瘀,收效良好㊂2.3肝系病证 眩晕(前庭神经炎)患儿,男, 12岁,于2013年4月16日以 头晕乏力㊁恶心呕吐两日 入院㊂患儿5d前曾患有感冒㊁发热症状,在当地医院诊为感冒,予以静脉点滴药物(具体不详)治疗两日,热退㊂继续上学1d㊂两日前出现头晕乏力㊁恶心呕吐,由其父背入病房,查面色萎黄,精神差,不能睁眼,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纳呆,脘腹胀满,舌质红,舌苔白厚腻,脉滑㊂查心㊁肺㊁肝㊁脾无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眼球震颤阳性;闭目站立试验阳性;血常规㊁血生化功能㊁心肌酶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前庭试验阳性;脑电图㊁心电图㊁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正常㊂余诊患儿后,考虑此病由痰湿内盛㊁阻滞阳气㊁清阳不升所致㊂西医诊断:前庭神经炎㊂中医诊断:眩晕证(中焦湿阻证)㊂治以健脾除湿,升清降浊㊂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㊂方药组成:茯苓15g,桂枝9g,白术10g,半夏10g,天麻10g,蔓荆子10g,甘草片5g㊂水煎400m L,分3次口服㊂连服5剂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出院㊂按语:眩晕可由痰饮导致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㊂ 后世医家朱丹溪创立 无痰不作眩 的论述㊂本案患儿感冒后出现眩晕症状,属感受外邪之后,损伤脾阳,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饮内阻,脾胃升清降6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浊功能异常,痰浊上扰,蒙蔽脑窍,而发为眩晕㊂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减㊂方中茯苓利湿健脾;桂枝温阳化水,折饮邪上冲之势;白术与甘草合用,补益脾气,培土以制水;蔓荆子升阳,清利头目;半夏燥湿化痰,天麻息风止眩,二者合用,主治昏眩㊂全方升清降浊,标本兼治,则脾健湿除,痰浊消,清阳升而眩晕止,病自痊愈㊂2.4 脾系病证 燥证 患儿,女,7岁5个月,2020年10月12日初诊㊂主诉:口唇干裂1个月㊂患儿口唇干裂1个月,伴眼干㊁阴部干燥1个月,时伴有眨眼,并用唾液抹眼及阴部,不发热,在外院查红细胞沉降率㊁C 反应蛋白(C R P )均正常,抗S S A 抗体阴性,诊断排除干燥综合征㊂服药(具体不详)无效㊂查体:口唇干裂,唇周皮肤淡红,身体瘦弱,面色微黄,双手不温,舌质淡红,苔少水滑,脉沉滑㊂西医诊断:内分泌失调㊂中医诊断:燥证㊂辨证:脾肾阳虚,水津不布,失于荣养㊂治当温阳化气,利水升津㊂方拟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㊂方药组成:茯苓10g ,桂枝3g ,白术10g ,猪苓9g ,泽泻10g ,黄芪10g ,干姜3g ,炙甘草5g ㊂7剂,水煎服㊂服药1剂后症状减轻,服5剂后诸症皆消失㊂按语:马淑霞教授认为,本案患儿虽出现唇㊁口㊁眼㊁阴部等干燥症状,形似阴虚燥热,但结合中医诊断根据症状分析,应属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津失气化,无以上荣口唇㊁眼部,无以下润阴部,故出现上述症状㊂根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予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以化气温阳㊁布散水津,加干姜温中化饮,再配黄芪健脾益气以升清㊂全方共奏温阳健脾㊁化湿布津之功,患儿服药5剂后而愈㊂2.5 肾系病证 遗尿 患儿,女,6岁8个月,2021年5月8初诊㊂患儿近5个月来每日入睡后遗尿,每晚1~3次,夜睡较深,不易唤醒,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后疗效不佳,患儿现面白,神疲,形寒肢冷,动则汗出,大便调,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㊂查血常规㊁尿常规㊁尿培养㊁肝肾功能及骶椎X 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㊂中医诊断:遗尿,脾肾阳虚证㊂治以温肾暖脾,固涩止尿㊂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㊂方药组成:茯苓12g ,桂枝10g ,白术15g ,益智仁12g ,金樱子肉12g ,桑螵蛸12g ,甘草片6g 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隔姜艾灸神阙穴㊂嘱患儿睡前少喝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㊂服用7d 后,患儿精神可,晚间遗尿次数减少,唤时即醒㊂继续上述治疗7d 后,患者遗尿未再发作㊂守原方加减继续服用1个月停药,后随访半年未见遗尿再发㊂按语:马淑霞教授认为,本案患儿遗尿的发生与脾㊁肾两脏有关㊂肾者,主水,主闭藏,司二便;脾主运化水液㊂脾肾对水液代谢起到重要的作用㊂若小儿脾肾虚损,则易发为遗尿㊂本案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下焦虚寒,脾肾阳虚,膀胱不温,膀胱气化功能异常,水道不约,闭藏失司,发为遗尿㊂治疗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方中茯苓利水祛湿;桂枝温阳化水;白术补脾燥湿;甘草助脾化阳;金樱子㊁桑螵蛸温阳补肾,固摄止尿,协桂枝温下焦之阳㊂脾肾之阳得补,下焦虚寒得温,则遗尿止㊂3 讨论马淑霞教授认为,小儿素来脾虚,加之饮食不节,导致脾常虚,不能运化水湿,而痰湿聚集㊂故小儿系疾病多责于脾,常责于痰㊂苓桂术甘汤主治脾阳不足㊁痰饮内聚之证,以温补脾阳㊁健脾利水为治则,可用于治疗各种痰饮病㊂以上病案虽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探其机制,皆为脾气虚损㊁痰饮内停,故治以健脾助阳㊁利水消痰之法,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减㊂此方可治疗相同病机的不同疾病,恰为 异病同治 之体现,体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核心理念㊂参考文献[1]姜德友,张宛秋,韩洁茹.苓桂术甘汤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21,36(12):2562-2567.[2]孙利利.‘金匮要略“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理论及实验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3]江泳,陈建杉.苓桂术甘汤理论与临床研究述要[J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04-1506.[4]李莎莎,李兵,刘思鸿,等.经方 苓桂术甘汤 古代文献研究[J ].中华医史杂志,2018,48(1):17-20.[5]孙绪丁,卓琳.儿科危重病症防治手册[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351.[6]郑义,赖芳,张燕,等.从少阳论治后期重症肺炎[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5):865-867.[7]赵述强,李翔宇.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8):2115-2118.(收稿日期:2022-04-23)7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

[ZT]苓桂术甘汤的一点临床体会!

[ZT]苓桂术甘汤的一点临床体会!

[ZT]苓桂术甘汤的一点临床体会!苓桂术甘汤的一点临床体会1、病机分析: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

从方测证,当有①阳虚②水饮。

从条文看,“冒眩”“气上冲胸”知该水饮非蓄水,而是因阳虚不能制水导致的水饮内动证,是水动的特点。

2、桂枝用量:原方桂枝用3两,主治水逆头眩。

临床如用于心阳虚水肿,动而喘息证(西医心功能不全),桂枝用4两。

当然用3两也有取效,用4两是尊古义。

经方中桂枝甘草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味甘汤中桂枝用4两,是温心阳。

3、方证舌象:苓桂术甘汤证经典舌象:舌质淡,苔水滑。

但临床所见不限于此,笔者所见有舌红赤者,肺心病心衰病人多见此类舌象。

此时就需抓方证病机了,病人双下肢水肿,水肿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既然水肿产生了,必有阳虚的内在机制。

这就是应用苓桂术甘汤的指征。

笔者从前治疗此种舌象病人用猪苓汤,舌红赤少苔,水肿,考虑阴伤水热互结,亦有效,但对疾病病机认识欠缺。

4、头眩:笔者初接触头眩这类疾病,跟从西医后面学习,多用扩管药物,临床并不都见效。

现在回顾起来,扩管药物对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血瘀证型头眩效果好,对水逆上冲头眩疗效差,或急性期稍缓解,但反复发作,后用竟而无效。

现在,每遇这类病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扩管,而是首先考虑有无水逆上冲。

5、水饮上冲:水饮内动上冲临床不限于“气上冲胸”这样的描述,病人的主诉多种多样。

有诉头眩时颈侧胀痛,有诉头眩每次发作前,感头面肿胀,要炸开一样,颜面潮热者,有诉平日睡眠醒后颜面、手足肿胀,后自行消退者。

临床抓住阳虚水动的病机,不难明了。

6、水蓄与水动:疾病的病势发展虚实进行转化,从单纯阳虚发展为阳虚水动,再到水饮内蓄的邪实证,一虚一实成为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

针对阳虚水动,用苓桂术甘汤;针对蓄水水动,用泽泻汤。

非有掣肘一说。

7、振水音: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皆可治胃肠振水音,从方测证,苓桂术甘汤重于茯苓甘草汤证,且伴见头眩。

此外,振水音,也是苓桂术甘汤和半夏泻心汤合方应用的切合点。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饮
Hale Waihona Puke 用药要点以清解暑热药与祛湿 药相用,以解暑湿,尤其 是治湿既重视燥湿,又重 视利湿,更重视温化 。
桂苓甘露饮
用方要点
以身热肢困,口渴为 辨证要点 。
王付
制作
桂苓甘露饮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桂苓甘露饮
组成
石膏二两(60g) 寒水石二两(60g) 滑石四两(120g) 泽泻一两(3g) 猪苓半两(15g) 茯苓一两(30g) 白术半两(15g) 官桂二两(60g) 甘草一两(30g)
桂苓甘露饮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 调下,新汲水亦得,生姜汤 尤良。
桂苓甘露饮
功用
清解暑热, 化气利湿。
桂苓甘露饮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菌、抗炎、 抗脂肪肝、利尿、降血糖、 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桂苓甘露饮
中医证
暑湿证:
证候
桂苓甘露饮
西医疾病
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 肠胃型感冒,急性胰腺炎, 中暑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 者。
桂苓甘露饮配伍
方解
石膏→清解暑热。 寒水石→清泻暑热。 滑石→利水清热。 泽泻→渗利清热。 猪苓→利湿清热。 茯苓→渗湿健脾。 白术→健脾燥湿。 官桂→温阳化气。 甘草→益气化气。

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

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苓桂术甘汤,源于《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

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痰饮内阻、心悸、眩晕、胸痹等病症。

本文将针对苓桂术甘汤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方剂组成及药理作用1. 方剂组成苓桂术甘汤由以下四味中药组成:(1)茯苓:味甘、淡,性平。

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清热解毒等功效。

(2)桂枝:味辛、甘,性温。

具有温经散寒、温阳化饮、活血通络等功效。

(3)白术:味甘、苦,性温。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4)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解毒等功效。

2. 药理作用(1)茯苓:具有利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

(2)桂枝: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3)白术: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4)甘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三、治疗病症及适应症1. 治疗病症(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等。

(2)痰饮内阻:咳嗽、痰多、胸闷、心悸等。

(3)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等。

(4)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5)胸痹: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

2. 适应症(1)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脾胃虚弱性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饮内阻性疾病。

(3)心律失常、心悸等心血管疾病。

(4)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5)胸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四、治疗方案1. 药物剂量(1)茯苓:10-15克。

(2)桂枝:6-10克。

(3)白术:10-15克。

(4)甘草:3-5克。

2. 煎煮方法(1)将药材洗净,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3)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30分钟。

(4)煎煮完成后,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服用。

3. 服用方法(1)餐后服用,每次1剂。

(2)若病情较重,可适当增加剂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当代人的饮食结构有非常大的转变,病症的产生也愈来愈经常,产生的影响十分不太好,那麼怎样才可以提升大伙儿的免疫能力抵御病症呢?实际上除开预防各种各样病外,还能够根据饮食搭配开展调养,中医学给大伙儿强烈推荐了一款饮食疗法药方加味桂苓甘露饮,一起来瞧瞧吧。

特异药方生产
桂苓甘露饮加山参、香薷、甘草。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伏暑渴饮,腹胀霍乱。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水煎服。

特异摘抄生产
《伤暑全书》卷下
以上详细介绍的加味桂苓甘露饮这类中医药方,早已历经临床实验应用,并获得了很高的高效率,有有关病症的盆友何不试一试。

桂苓甘露饮·清络饮

桂苓甘露饮·清络饮

桂苓甘露饮·清络饮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卷六·伤寒门》一名桂苓甘露散,一方甘草一两半。

治伤寒中暑,冒风饮食,中外一切所伤,传受湿热内甚,头痛口干,吐泻烦渴,不利,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湿热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

茯苓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白术半两泽泻一两桂半两,去皮石膏二两寒水石二两滑石四两猪苓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新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小儿每服一钱,同上法。

此药下神金丸,止泻痢无不验也。

并解内外诸邪所伤湿热。

又一方,却不用猪苓,或日三服,不计时候。

功效:祛暑清热,化气利湿主治:中暑并水湿内停证现代运用:夏月中暑、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汤头:桂苓甘露猪苓膏,猪泽寒水滑石草;祛暑清热又利湿,发热烦渴吐泻消。

清络饮《温病条辨·上焦·暑温》二七、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之。

邪不解而入中下焦者,以中下法治之。

既曰余邪,不可用重剂明矣,只以芳香轻药清肺络中余邪足矣。

倘病深而入中下焦,又不可以浅药治深病也。

清络饮方辛凉芳香法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

功效:祛暑清热主治:暑热伤肺,邪在气分证现代运用:夏月中暑,小儿夏季热汤头: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翠衣添;鲜用辛凉轻清剂,暑伤肺络服之安。

清暑益气汤《王孟英·温热经纬·卷五方论·103》人参黄芪白术广皮神曲泽泻各五分苍术升麻各一钱麦冬炙草葛根当归黄柏各二分青皮二分半五味子九粒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证现代运用: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汤头: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苓桂术甘汤的应用心得

苓桂术甘汤的应用心得

苓桂术甘汤的应用心得#家庭健康守护官#苓桂术甘汤的应用心得本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组成《伤寒论》用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金匮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水气凌心射肺的病症,要如何使用好苓桂术甘汤,首先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望色:多见面色黎黑,此为“水色”。

病重者,在额、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

2.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3.辩证:①有水气上冲之候。

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

②胸满,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

③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

④短气。

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治疗水气上冲之“水心病”,首选苓桂术甘汤。

本方《伤寒论》用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金匮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水气凌心射肺的病症。

苓桂术甘汤有两大作用:一是温阳下气而治心悸,胸满;二是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痰饮咳逆。

方中获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水,二是养心安神,三是助肺之治节之令,四是补脾厚土,为本方之主药。

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温复心阳,二是下气降冲,三是通阳消阴,亦为本方之主药。

桂枝与获苓相配,则温阳之中以制水阴,利水之中以复心阳。

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白术补牌,助茯苓以制水,炙甘草温中助桂枝以扶心阳。

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

本文章旨在科普中医学知识,文中所提到的药物,切勿擅自服用,如有必要,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也可评论,转发或留言,。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1.神经系统疾病本方主要用于证属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内耳性眩晕、梅尼埃综合征等病。

曾氏用本方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

药物组成:茯苓20g,桂枝15g,炒白术10g,炙甘草6g。

眩晕重、呕吐甚加泽泻15g,法半夏15g,生姜10g,心悸加浮小麦30g,远志6g,柏子仁10g;纳呆加鸡内金15g,焦山楂12g,神曲15g。

临床治愈3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

王氏等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2g,泽泻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钩藤30g,丹参15g,川芎12g,甘草9g,生姜10g。

水煎分3次,温服,治疗美尼埃综合征86例,痊愈74例,好转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6.5%,疗效满意。

2 心血管系统疾病从临床有关文献报道来看,本方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有较好的疗效。

辨证属于脾肾阳虚,痰湿阻滞,水气凌心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运用本方辨证加味,可收到满意疗效。

周氏治以温阳利水,益气活血为主,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药物组成:茯苓30g,白术15g,桂枝10g,甘草10g,黄芪20g,丹参15g。

并随证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

治疗后停服西药4例,将西药减量21例。

其中停用利尿剂11例,停用强心剂8例,患者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谭氏以本方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药用:茯苓30g,桂枝15g,白术25g,甘草10g,丹参25g,半夏10g,鸡血藤25g,黄芪30g。

水煎服, 1剂/d,结果服药10剂,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者12例;服药15剂,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示缺血改善,室早减少者7例:服药20剂以上,症状心电图无改变者1例。

叶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人参、葶苈子、泽兰)治疗水气凌心证的心衰患者60例,显效率明显高于纯西药对照组,并提示本方有较好的改善心功能作用。

苓桂味甘汤上冲和冒,自觉有气上...

苓桂味甘汤上冲和冒,自觉有气上...

苓桂味甘汤*上冲和冒,自觉有气上...
苓桂味甘汤主冶上冲和冒,只要具有自觉有气上冲所造成的一切疾患,均可应用该方予以治疗,无论是面部的烘热潮红、耳呜眩晕头痛,还是耳鸣、中耳炎以及咳嗽、口糜、心悸气短甚至是肾结石引起的上攻样剧烈疼痛等皆然;
苓桂味甘汤的方证表达(1)甘草证:其人瘦弱。

(2)茯苓证(水证):面部浮肿;眼袋大;水舌。

(3)桂枝证(气上冲):心悸动、脐动悸、汗出多。

(4)五味子证:虚喘、气短。

苓桂术甘汤:
涤痰轻剂:健脾祛湿,温化痰饮
除了痰饮上冲的症状之外,最好还要明显见到“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的症状
运用范围:
1. 胸部痞满,滞泻久不愈,里虚者
2.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3. 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脸浮肿者
以苓桂术甘汤治疗多年眩晕及小儿麻痹案
苓桂味甘汤的方证表达
(1)甘草证:其人瘦弱。

(2)茯苓证(水证):面部浮肿;眼袋大;水舌。

(3)桂枝证(气上冲):心悸动、脐动悸、汗出多。

(4)五味子证:虚喘、气短。

苓桂术甘汤:
涤痰轻剂:健脾祛湿,温化痰饮
除了痰饮上冲的症状之外,最好还要明显见到“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的症状
运用范围:
1. 胸部痞满,滞泻久不愈,里虚者
2.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3. 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脸浮肿者
以苓桂术甘汤治疗多年眩晕及小儿麻痹案。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特效新发现+如何选用止咳药物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特效新发现+如何选用止咳药物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特效新发现+如何选用止咳药物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特效新发现 +如何选用止咳药物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今天北京的天气终于暖和了,我出门的时候,看到很多花都开了,绿草也长了出来,觉得心中感慨万千啊!那天,在吃饭的时候,听到了一首歌,觉得真好听啊,就问服务员,是什么歌,服务员告诉我,是一位叫李健的歌手唱的《传奇》,我听了,当时有种心中震动的感觉,确实好听啊,词也好:“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好了,下面谈论正题。

我现在发现很多人体内的水湿都重,昨天有几位朋友约我见面,我帮助他们诊断了一下,发现大多体内湿气很重,大家都很奇怪,说为什么湿气这么重呢?我说: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决定的啊。

大家都不运动了,都开车,开空调,喝冷饮,当然会导致体内水湿严重了。

那么,水湿重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怎么调理呢?医圣张仲景为我们早就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们讲述一个症候,这个症候就是水湿严重导致的,我管这种情况叫:“乌云蔽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图像:雾气越来越重,最后居然遮蔽了太阳,导致天空一片阴暗。

这个图像大家可以记住,然后对照我们身体。

我们身体中的太阳就是心脏,如果水湿严重,遮蔽了太阳,那就是水湿之气影响了心脏的运行。

在中医里面,心脏为阳中之太阳,居于胸中,震慑下焦之水寒,如果心脏的阳气受伤,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心阳被伤到,比如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伤害了心阳,也有可能是水寒之气太盛,遮蔽了心阳,不管原因如何,总之是我们身体中的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很多人会有眩晕的感觉,您想啊,本来人体的上部应该都是清阳之气,所以头脑才会清醒的,此时水寒之气上升,这是阴中之浊气啊,所以这叫清浊逆乱,本来人体应该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现在浊气都上逆了,那头还能不晕?很多人干脆被西医给带上了“眩晕症”的帽子,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人,就是眩晕,一站起来就不分东南西北,天旋地转,不明原因,什么核磁共振都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自己负担很重,总是觉得脑血管出了问题,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看,原因是很简单的,就是水湿把心阳给蒙蔽了。

王邦才苓桂剂应用述要

王邦才苓桂剂应用述要
包某 ,女 ,58岁 。2017年 11月 25 El初诊 。主诉 :反 复 气喘 、咳嗽 、咳痰 l0年余 ,再 发 3天 。患者 10年来上述症 状反 复出现 ,每于受 冷或季 节变化 时加剧 ,曾至 当地 医 院就诊 ,诊 断为支气 管哮喘 。现症见 :气急 ,喉 中有哮 鸣 声 ,咳嗽 、咳痰 ,痰 色 白,质 黏 ,偶有 胃中有寒气 上泛 ,背 微恶寒 ,大便微 溏 ,日 1~2次 ,眼 睑水 肿 ,胃纳 尚可 ,夜 寐安 ,查舌质淡 苔 白滑 ,脉沉 。西 医诊断 :支气管 哮喘。中 医诊断 :哮病 ,证 属肺脾 阳虚 ,痰饮不化 ,浊气上逆 。治 拟 温化寒饮 ,化 痰平 喘。方用苓 桂术甘 汤加减 :桂 枝 、炙麻 黄 、苏子 、浙 贝 、杏 仁各 lOg,炒 白术 20g,茯苓 、姜半 夏 、 桑 白皮各 15g,炙甘草 、细辛各 3g。7剂 。水 煎服 ,E l 2次 分服 。二 诊 :2017年 12月 3 E l。服药 后 ,咳喘 、喉鸣 、气促 缓解 ,咳痰减少 ,大便难 ,舌淡苔 白,脉细 。上方加莱菔 子 20g。7剂 。药后 病平 。
王 邦才系浙江省宁波市 中医院主任 中医师 ,浙江省 名 中医 ,第二批全 国优秀 中医临床人 才 。王 师行 医近 40 年 ,临证 擅用经方 ,疗效 良好 ,笔者跟师侍诊 ,颇受启发 。 现将王师 对《伤 寒杂病论 》中苓 桂剂 的应用 经验作 以下 阐述 。
苓 桂剂是 以茯苓 、桂枝 为 主药 的一 组方剂 群 ,以苓 桂 术甘 汤为其代 表方 ,同类还有 苓桂 枣甘汤 、茯苓 甘草 汤和 五苓 散 。王师认 为 ,苓 桂剂 化裁 组方 虽 变化 万 千 , 但 温 阳 、化 气 、行水 ,三者 缺一 不可 。其 中茯 苓 为主药 , 味甘人 心 脾 ,培土 渗湿 而养 心 神 ;性 平 归肺 。肾,调气 治 节 而利 水道 。桂 枝有 三 功 :人心 经 以平惊 悸 ,温 中 阳 以 散寒 饮 ,平 冲逆 以降水气 。苓桂合 用 ,相 辅相成 ,故 为基 础用 药 。 1 苓桂 剂拓展应用 1.1 苓桂 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 剂 的代表方 ,治疗 水气上 冲 ,痰饮 内停证 。王师运 用苓 桂术甘汤 ,除治疗 常 见 的眩晕综 合征 、耳鸣 、慢 性 胃炎 等 ,还 用于 治疗哮 喘 、 失 眠 、腰 痛 、关节痛等凡见脾 阳虚衰 、痰饮 内停这一证 型 的疾病 。用于治疗哮喘常合用定 喘汤 、三子汤 ;用 于治 疗 失 眠常合用 半夏秫 米汤 ;用于治疗 关节 痛 、腰 痛常合 用 黄芪 防己汤。 1.2 苓桂 枣甘汤 :苓桂枣甘汤 中重用 桂枝 、茯苓 以振 奋 心 阳 、平 冲降逆 ,加入甘草 、大枣顾 护脾 土 ,取 其培土 制 水之意 ,用以治疗“脐下悸 、欲作 奔豚”的心脾 阳虚 ,肾水 上 泛之 证 。王 师在 临床 上应 用该 方 多重 用桂 枝平 冲降 逆 ,或加用 白芍 化裁此 方 ,取桂枝加桂 汤之意 。 1.3 茯 苓甘草 汤 :桂枝 、茯苓 的基 础上重 用茯苓 ,加 生 姜 、甘 草 ,则 为茯苓 甘草汤 。生姜 与桂枝合 用 ,一 为温 中 散寒 ,再 为平 冲降逆 ;甘草 与桂枝 同用 ,辛 甘化 阳 ,入心 经 、平惊悸 ;重用茯苓 亦取其安神平悸 之功 ,故可见该证 的辨证要点在 于“心下悸”。临床上王 师对 “心下悸 ”的拓

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
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加味桂苓甘露饮,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桂苓甘露饮加人参、香薷、甘草。

【功能主治】
伏暑渴饮,腹胀霍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伤暑全书》卷下
以上介绍的加味桂苓甘露饮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饮【组成】茯苓一两(30g)甘草二两(60g)白术炙,半两(15g)泽泻一两(30g)官桂去皮,二两(60g)石膏二两(60g)寒水石二两(60g)滑石四两(120g)猪苓半两(15g)【用法】为末,每服三钱(9g)温汤调,新汲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小儿每服一钱,用如上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脂肪肝、利尿、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暑湿证。

身热头痛,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脉浮数。

【西医病】急性肠胃炎、肠伤寒、急性胰腺炎、中暑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暑湿证者。

【方证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暑热侵袭,湿热蕴结所致。

暑热盛于外,则身热;暑热上攻于头,则头痛;暑热伤津,则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短少;暑湿壅滞气机,则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脉浮或数,皆为暑湿内扰外斥之征。

治当清热解暑,化气利湿。

方中石膏、寒水石清解暑热,生津止渴,为君药。

湿阻气机,以滑石、泽泻、茯苓、猪苓清热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去,与石膏、寒水石相用,增强清解暑热利湿,共为臣药。

脾主化湿,以白术健脾益气燥湿,以使脾能运化水湿;湿得温则化,以官桂温阳化气,使湿得阳而化,兼防寒凉药凝滞,共为佐药。

甘草清解暑热,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

诸药配伍,以奏清热解暑,化气利湿之效。

配伍特点:清热之中以利湿,分清化浊;健脾之中以温阳,化气治湿。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暑湿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身热,烦渴引饮,肢体困重,舌红,苔黄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暑热明显者,加黄连、竹叶,以清泻暑热;若口渴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若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气虚者,加沙参、党参,以益气养阴等。

3.注意事项:阳虚者慎用本方。

【方论选录】张秉成:“石膏、寒水石大寒质重,直清肺胃之热;滑石寒能清热,滑能利窍,外开肌表,内达州都;猪苓、茯苓、泽泻导湿于下,从小便而出;然湿为阴邪,无阳不能化,虽利湿而湿亦不能尽除,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散阴邪;加白术扶土和中,安内攘外。

?94.桂苓甘露散详解研讨

?94.桂苓甘露散详解研讨

94.桂苓甘露散详解研讨94.桂苓甘露散详解研讨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桂苓甘露散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组成;茯苓6克炙甘草12克白术3克泽泻6克桂(去皮)3克石膏12克寒水石12克滑石24克猪苓3克加减;1.若暑热亢盛,舌苔干燥者,肉桂当去;2.若湿盛者,加厚朴、扁豆等苦温燥湿3.;若暑热伤气者,葬加人参,重用白术以补气。

本方常用于治疗夏季急性胃肠炎、霍乱、中暑等属暑湿为患者。

1.霍乱 2.内伤霍乱 3。

霍乱变证 4.泄泻5.洞泄6.痢小儿湿热泻[功用]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 1.暑湿证。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2.霍乱吐下,腹痛满闷。

3.小儿吐泻,惊风。

本方清暑利湿之功较强,多用于既受暑热所伤,又有水湿内停,证情较重者。

临床以发热,烦渴引饮,上吐下泻,小便不利为证治要点桂苓甘露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6)[异名] 桂苓白术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6)、桂苓甘露饮('《伤寒直格》卷下)。

[组成] 茯苓一两去皮(30g) 甘草二两炙(60g) 白术半两(15g) 泽泻一两(30g) 桂半两去皮(15g) 石膏二两(60g) 寒水石二两(60g) 滑石四两(120g)猪苓半两(15g)(一方不用猪苓)[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9g),温汤调下,新汲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tJ~JL每服一钱(3g),用如上法(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1.暑湿证。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2.霍乱吐下,腹痛满闷。

3.小儿吐泻,惊风。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既受暑热所伤,又有水湿内停之证。

“夏月火土当令,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湿与热蒸,或成暑气,暑者,热之兼湿者也,故曰:暑必挟湿”(《伤寒指掌》卷4)。

刘渡舟时方集锦——桂苓甘露饮

刘渡舟时方集锦——桂苓甘露饮

刘渡舟时方集锦——桂苓甘露饮高某某,女,37岁。

1999年7月22日初诊。

患“甲亢”,总出汗,急躁,心烦,乏力。

舌胖大、偏红,苔黄白相兼而腻,脉沉滑,寸无力。

用桂苓甘露饮。

处方:生石膏15g、寒水石10g、滑石10g、白术10g、茯苓30g、猪苓20g、泽泻10g、桂枝12g、甘草6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

7剂。

1999年7月29日二诊。

头晕,心悸,汗出,心烦,四肢无力。

舌胖大、偏红,苔白腻滑,脉沉细弱。

用泽泻汤。

处方:泽泻30g、白术15g、当归15g。

14剂。

1999年8月26日三诊。

头眩、心悸、汗出等症痊愈,最近睡眠不佳,口疮,腰疼。

舌胖大、偏红,苔黄白相兼而腻。

用温胆汤。

处方:半夏12g、陈皮10g、竹茹20g、生姜3g、茯苓30g、枳壳6g、苍术5g、白术10g、藿香4g、佩兰4g、砂仁6g。

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在夏暑季节,抓主证汗出多、心烦、急躁,辨为桂苓甘露饮证;据汗出、乏力,辨为生脉散证。

用两法合方。

二诊抓主证头晕、心悸、舌胖大苔滑,辨为泽泻汤证,用泽泻汤。

从方中加当归来看,其证当有肢麻、头晕等证。

三诊抓主证失眠、苔腻,辨为温胆汤证。

苔腻,为脾湿盛,加苍术、白术、藿香、佩兰砂仁以芳香化湿。

本案摘录张文选《跟刘渡舟学用经方》青龙点评:桂苓甘露饮来源《素问黄帝宣明方论》,实际是刘完素在经方五苓散基础加三石,滑石寒水石石膏而成,由温阳化气利水,增加了清热祛湿功效;治疗中暑并水湿内停证。

症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

刘老一诊抓汗出急躁心烦舌苔黄腻,结合时令考虑暑湿相兼,因此选用桂苓甘露饮,又见乏力寸脉无力,结合生脉饮,益气生津,攻补兼施。

二诊热去湿存改泽泻汤加加当归化饮利水养血扶正。

三诊效果显现,但是又有口疮失眠苔厚,从痰湿考虑改用温胆汤加减继续治疗。

本方临床应用:本方为清热祛暑,化气利湿之剂。

以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为据。

适用于暑湿俱盛,证情较重者。

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

桂苓甘露饮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桂苓甘露饮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桂苓甘露饮治疗呢?桂苓甘露饮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肉桂(半两)白茯苓(去皮.二钱)白术(二钱)猪苓(二钱)滑石(碾.二钱)寒水石(碾.一两)甘草(炙.一两)泽泻(一两)【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吐泻。

皆治。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入蜜些少,热汤冷水任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桂心1两,人参1两,黄耆1两,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1两,葛根1两,泽泻1两,石膏1两,寒水石1两,滑石2两(火燃,另研),木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伏暑发渴、脉虚。

湿热下痢,小便涩少,口渴脉洪大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调下。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引河间方【别名】桂苓甘露散【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猪苓1两,甘草(炙)1两,泽泻1两,寒水石1两(别研),桂(去粗皮)半两,滑石2两(别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流湿润燥,宣通气液,解暑毒,兼利小水。

主饮水不消,呕吐泻利,水肿腹胀,泄泻不能止者。

【用法用量】桂苓甘露散(《御药院方》卷二)。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处方】泽泻1钱2分,猪苓1钱2分,寒水石2钱,桂枝8分,苍术1钱,滑石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伏暑,饮水过多,肚腹膨胀,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玉案》卷二通过上面对桂苓甘露饮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

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

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中医《方剂学》祛暑剂(祛暑利湿)——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

中医《方剂学》祛暑剂(祛暑利湿)——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

中医《方剂学》祛暑剂(祛暑利湿)——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一、组成茯苓一两(30克)、甘草二两(6克)、白术炙,半两(12克)、泽泻一两(15克)、官桂去皮,二两(3克)、石膏二两(30克)、寒水石二两(30克)、滑石四两(30克)、猪苓半两(15克)。

二、用法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新汲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小儿每服一钱,用如上法(现代用法: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服)。

三、歌括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清暑泄热又利湿,发热烦渴一并消。

四、功用祛暑清热,化气利湿五、主治中暑受湿。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下。

六、方解本方即六一散合五苓散(见祛湿剂)再加石膏、寒水石而成。

主要用于既受暑热所伤,又有水湿内停之证。

暑热伤人,故见发热头痛;热盛伤津,故见烦渴引饮;湿盛于里,阻滞气机,故见小便短少;暑湿俱盛,内伤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下”之证。

治法上,既要清解暑热之邪,又要助膀胱气化而利小便。

故方中用六一散祛暑利湿,配伍石膏、寒水石之大寒,以加强清解暑热之功;再用官桂助下焦气化,合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去湿,白术健脾,使升降之机得以恢复正常,则使暑消湿去,诸证自愈。

本方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对暑湿俱盛,证情较重者适用。

《儒门事亲》)以本方去猪苓,减三石用量为一半,加人参、霍香各半两,葛根一两,木香一分,亦名桂苓甘露,主治伏暑烦渴,脉虚水逆,以及大人小儿暴注泻水不已。

八、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暑湿一证,有伤于表者,有伤于里者。

在表者邪留经络,当因其轻而扬之;在里者邪留脏腑,非用重剂清热利湿,终归无济。

石膏、寒水石,大寒质重,直清肺胃之热;滑石寒能清热,滑能利窍,外开肌表,内达州都;猪苓、茯苓、泽泻,导湿于下,从小便而出;然湿为阴邪,无阳则不能化,虽利湿而湿亦不能尽除,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散阴邪;加白术扶土和中,安内攘外。

此方用三石以清上焦,五苓以利下焦,甘草以合上下,亦治之大法耳”。

桂苓甘露饮■解暑五苓散和生石膏的结合治疗多汗生脉饮■抗暑清暑

桂苓甘露饮■解暑五苓散和生石膏的结合治疗多汗生脉饮■抗暑清暑

桂苓甘露饮■解暑五苓散和生石膏的结合治疗多汗生脉饮■抗暑清暑五苓散还有一个功效,解暑。

现在暑天非常难熬,经常发热,汗多热不退,恶风,口干,小便黄短,有些人甚至会小便疼痛,或有头痛,或有腹泻,这种情况非常多。

用银翘散之类都不行,唯有一张方可以——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饮是五苓散的一个加味方,是“金元四大家”刘河间的方子。

五苓散加生石膏、六一散(滑石、甘草),再加上寒水石。

我想寒水石的药证不清楚,但是石膏证基本清楚,就是治疗多汗的。

汗出不止,汗出如洗,脉部浮滑,所以五苓散和生石膏的结合能够治疗多汗。

六一散,滑石,甘草治疗暑天汗多,小便黄短。

因为尿太浓缩以后,小便时尿道就会有一种刺激感、疼痛,这个要用六一散。

寒水石估计和生石膏作用差不多。

这张方也很有意思,治疗夏天的诸热证,很有效,往往一两剂下去就解决问题。

所以提示大家这是一个夏天常用的方。

另外,五苓散可以作为一种解暑茶。

你们开诊所,到了夏天你要给人家喝茶,五苓散加点薏仁米做成的茶,这是解暑用的,吃了以后小便畅利,头不胀不昏,汗也少,而且人舒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茶饮,而且味道很好。

我在日本进修时去过日本京都一个著名的诊疗所——细野诊疗所,他们到了夏天给病人喝的就是五苓散的茶,味道也很好,里面有肉桂,很香,而且吃了以后小便畅利,仅供大家参考。

★运动和吃补气药(生脉饮)抗暑抗消耗清暑之剂五苓散加滑石、寒水石、生石膏、甘草,是刘完素的苓桂甘露饮,治疗暑天发热、多汗(生石膏、寒水石);烦渴、多汗、头痛、便稀、水舌(五苓散);小便涩少(滑石、甘草)(抓药证)。

清暑之剂四味香薷饮(散暑和脾)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生脉散(保肺生脉)六一散(利水泻火)缩脾饮(理脾清暑)消暑丸(利湿清暑)大顺散(温中散暑)五苓散(暑湿相搏,方见利湿门)人参白虎汤〔太阳中暑,方见泻火门〕治太阳中暍,身热汗出,足冷恶寒,脉微而渴。

竹叶石膏汤〔伤暑发渴,方见泻火门〕治伤暑发渴脉虚。

防暑养心茶:麦冬10克,淡竹叶10克,太子参10克,乌梅20克,煎水代茶,不拒时段,一天1服,也可酌加少许冰糖、桂花、干荷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肌瘤生长所依赖 的雌激素 。 严令耕等通过动物实验 亦证明桂枝茯苓是治疗雌二醇和黄体酮水平异常升高致
( 本文校对:吴琴娟)
桂苓甘露饮治疗, J 中毒性消化不 良临床小结 JL x
郭冬 元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例小儿中毒 6 0
3 讨论
要的手术治疗 , 轻病人痛苦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保 减 守治疗 方法 ,值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
雌激素药物治疗 , 但其价格 昂贵 、 副作用较大, 且易 出
目前, 医对子宫肌瘤的治疗 仍多采取手术和抗 4 参考文献 西 [] 林巧稚 . 科肿瘤 学 [ 】 北 京:人 民卫生 出版 1 妇 M.
“ 重症 腹泻 ” 畴 。 范 本人在 临床 中应 用桂 苓甘 露饮加
如下 。
减 治疗2 6 小儿 中毒性消化 不 良疗 效较好 , 0例 现小 结 3 体会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均年龄 2 5 . 岁。 中男 1 1 ,女 7 例 , 3例 5 年龄最大 4 , 小8 岁 最 个月 , 平
国际 医药卫生 导报 2 0 年 第 l 09 5卷 第 1 期
I MHG N,J n a y2 0 ,V 1 5 N . a u r 0 9 o. o1 1
表 1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 的疗效观察 [ () n%]

] 9 . 8 ,8 3 7 % 7例浆膜下肌瘤总有效率 为 9 . 5 ,4 子 宫肌瘤 的有效药物口。本 次研究结果显示 ,子宫肌 19% 6 大 例粘膜 下肌瘤 总有效 率为 9 . 8 ( 4 % 具体见表 1 。 瘤 患者经予桂枝茯苓胶囊 治疗后 , 部分患者症状可 3 )
性 消化 不 良在桂苓甘露饮方剂 的基础上 ,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 减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26 O 例小儿 中毒
性 消化 不 良患者治愈 13 8 例,占8.% 88;好转 l 例,占77% 6 .6;无效 7 ,占 33% 例 .9;总有效率 9.% 平 66 , 均疗程 3 。结论 应用桂苓甘露饮 治疗小儿中毒性 消化 不 良,配方精练 ,疗效很好 ,久用不衰 ,具有 天
38 5 例患者 中仅有 2 例患者在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时有 缓解 ,子 宫肌瘤可缩小甚至消失,临床疗效可靠,不 5 尤其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 妇女能避免不必 胃脘不适,多表现为 胃部隐痛 ,嘱患者饭后半小时服 良反应 小, 用或减量为 2 / 粒 次后 胃脘不适可消除。治疗过程中 未发现 其他 明显 副反应 。
辽宁中 医药大 学学报 , 0 , 1 :3 . 2 81 0 0( ) 2 [】 严令耕 ,陆建 , 精 制桂枝茯苓胶 囊对子宫肌 3 等. 瘤 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 究 【 ] 云南中医中药杂 J.
志 , 0 , 8 ( :3 . 2 72 1 0 2) 4
( 稿 日期 :2 0 一 1 06 收 08l— )
如舒缓;泻者 ,势 以直下 …… ” 《 , 幼科发 挥 》 说: 又
本 组 2 6例均来源于 门诊病例 ,其 “ 0 泄者 ,谓水 谷之 物 泄 出也 ;泻 者 ,谓肠 胃之 气下
陷也 ” 内经 ・ 问 ・ 。《 素 阴阳应 象人 论》说:“ 气在 清
1 2 临床表现 .
下, 则生殄 泄… …湿胜则 濡泄 ” 所谓湿 性则濡 泄 , 。 外 d J 中毒性 消化不 良,发生在每年 因人淫之湿邪 和 内因脾 失健运 , ,L 水反为湿都可损伤脾
国际 医药卫生 导报 2 0 年 第 1 卷 第 1 09 5 期
I MHGN,J n a y 2 0 ,V i 5 N . a u r 0 9 o. o1 1
小儿脾 胃薄 弱 ,特别 是婴 幼儿 ,无论是 外感 邪 检 查无 白细 胞 ,共 1 , 占 8 . % 3例 8 8 8 。好 转 :临 气, 内伤乳 食 , 脾 胃虚 寒 , 或 都可扰 乱脾 胃功 能而 引 起 泄 泻 。中医将 泄泻 分 为风寒 泻 、 湿热 泻 、 食泻 、 伤 床症 状显 著减轻 ,大便 溏泻 ,大 便检 查未正 常 ,共
皮等浓缩而成 , 能活血化瘀 , 消肿块 , 缓 具有抗炎、 缓 解 子宫痉挛 、 镇痛 、 调节 内分泌、 调节免疫等作用, 能 够抑 制 L R H H引起 的 L 和 F H H S 水平 的提高 ,抑制 下丘
脑一垂体 一卵巢轴功能, 降低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 素的分泌 , 并进一步影响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 , 抑制子
中医药传统的科 学价值 ,值得推广。
【 关键 词 】 小儿 中毒 性 消化 不 良; 中医药; 辨证论 治
D : 1 . 7 0 c a j i n 1 O 1 4 . 0 9 0 . 3 0I 0 3 6 / m . . S . O 7 2 5 2 0 . 1 0 7 S
作 者单位 :4 5 0 常宁 市官岭 医院中 医科 l 0 2
社 , 2 0 : 3 — 2 . 0 1 39 0 7
现停药反跳现象 。 近年来, 我们使用中成药桂枝茯苓胶 囊 治疗本病 。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源于汉代 张仲景名著
《 匮要略 》中的桂枝茯苓丸方 ,由桂枝 、 金 茯苓 、 牡丹
【 】 张要 栋. 2 中医药治 疗子宫肌瘤近 况及展 望 【 ] J.
胃, 也就 是说 , 凶时气所 犯 , 外 内因则与脾 虚关 系密
1 , 占 7 7 %。无效 :临床 症状 及化 验 检查 无 6例 .6
疗程 最 短 2天 ,最 长 4天 ,平 均 3天 。 《 台 医 案 》 说 :“ 者 , 如 水 之 泄 也 ,势 丹 泄
脾 虚泻几 种类 型 。 儿中毒性 消化不 良, 中医 学上 改变 ,共 7例 , 占 3 3 %。总 有 效 率 为 9 . % 小 属 . 9 6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