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著名的战士闻一多。
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民族的命运,勇敢地站在讲台上,用他的智慧和激情唤起民众觉醒,为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闻一多坚定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的精神,体会演讲稿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对演讲稿这一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运动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前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闻一多和本文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闻一多和本文的背景知识,课文内容的理解,演讲稿的特点。
2.难点:对闻一多爱国情怀和精神的深入理解,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闻一多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展示: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和演讲,展示学习成果。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2、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3、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4、探究分析本文语言特点;5、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2.写作背景,大屏幕展示: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3.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代表作有《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自主探究检查预习一、给下列加红色的字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痛斥、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号召人们斗争,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1)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3)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使情感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选择性笔记。
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 和蔼(ǎi) 舆论(yú)
2、生词积累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笔记。
积累字词
(4)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
(庄—桩 锤—捶 布—怖 陪—赔)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 )
(3)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品味课文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学会欣赏和创作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词汇和成语的掌握:如“殉国”、“忍辱负重”、“昂首挺胸”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口语、书面语中的应用。
-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教学难点
-对讲演语气和情感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讨论,把握讲演中的情感变化,理解演讲者的激情和决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讲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讲演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1.理解课文背景,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其贡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讲演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作者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如:“殉国”、“生提出疑问,发现他们对于讲演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如撰写简短的讲演稿、模拟讲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最终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于叙事作文和议论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和演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演讲法:教师学生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教师准备演讲题目和评分标准,以便在演讲环节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演讲稿。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激情,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精神风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生平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可能对演讲稿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帮助他们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精神风貌。
2.辅助难点: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他的教育理念。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体会演讲语言爱憎分明的特点。
2.熟读课文,梳理本次演讲的思路、结构,把握情感起伏的脉络。
3.明确句式变化、修辞等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并运用文中表情达意的技巧。
4.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受演讲强大的艺术魅力,体会爱憎,领会前辈们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2.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优质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最后一次讲演中,向学生们传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学生们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课文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背诵课文《最后一次讲演》。
2.能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最后一次讲演》。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卡片: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们介绍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文本,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就课文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们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01)
13《最后一次演讲》一、教课目的:1.认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闻一多先生泾渭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敬品行。
2.在朗诵中领会本文演讲语言锋利有力的语体特点。
3.在赏析中领会对照,反问,频频,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二、教课要点:1.认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敬品行。
2.领会演讲词的特点。
三、教课难点:将本文大方昻的朗诵出来,表现出本演讲词的语体特点。
四、教课过程:(一)忆往昔,巧引入:抗日战争在1945 取获成功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通,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企图使中国永久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这类倒行逆施,自然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专制”的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盛行。
公民党反动派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力攻击,另一方面,在他们临时统治的地区里制造白色恐惧,甚至采纳暗害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 年 7 月 11 日,有名的爱公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 月 15 日,云南大学召开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因为混入了公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告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谈笑取闹,搅乱会场,使大家深恶痛绝,当李夫人刚走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义愤填膺,满腔悲忿地发布了这篇演讲。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款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了。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板书课题:最后一次演讲)(二)说事迹,悼英烈。
1.介绍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有名诗人,学者,爱公民主战士。
身世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第一版诗集《红烛》《死水》。
1943 年,目击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但是起,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 年为中公民主联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对讲演中所蕴含的情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教师需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等,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情感。
-创作与实践: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讲演稿时可能会遇到无从下笔的难题,教师应提供指导,如选题、构思、表达等,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讲演激发听众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语音、语调等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讲演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然而,我也意识到在难点解析部分,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存在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分析课文结构: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把握讲演的整体框架。
-掌握词汇与短语: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口语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口语表达技巧:培养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节奏和表情来传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模仿并创作出自己的讲演。
举例: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通过对比“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和“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民族,因为这是我们的自信心的源泉!”两句,让学生感受设问和强调在表达上的差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他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以及学术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既有学术性,又有政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有益读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历史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的学术术语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可能还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和立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闻一多先生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3.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风格。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闻一多先生的语气和表情。
4.巩固(20分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a.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讲演?b.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有何批评?c.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界的一些现象有何看法?5.拓展(15分钟)学生查找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进一步认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即兴讲演。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公朴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作坚决的斗争。
全文措辞慷慨激昂,讲演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2)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2.难点:理解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1.背景介绍(创设情境听演讲)1945年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卑劣的特务暗杀。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
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2.感悟演讲(听录音,创设情境学生全体起立把自己当做听众,找三、四个学生扮演便衣特务混在听众中捣乱。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以爱憎分明的感情,犀利的语言揭露(反动派),赞扬了(烈士李公朴先生),鼓舞了(人民),同时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观点鲜明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重点】1.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变化、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变化、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情境导入】“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写的歌。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给这篇讲演词划分结构层次。
学生读文,明确: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质。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 ~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演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伪本质,赞颂革命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3.教师小结:二、合作探究——理解内容1.闻一多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课题名称最后一次讲演周次计划课时1 课型新授班级本课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利的口头语体特色。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体会、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等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过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语:吴晗曾在《谈骨气》一文中例举了三个例子,其中的一个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程2、作者介绍:生交流借助互联网和阅读文章课下注释了解到的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知识。
3、生齐读教学目标4、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认读字音并检查对词语的理解字:蔑miè劣liè捶chuí赋fù诬wū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赋予——给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介绍讲演词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并思考:①、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②、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痛斥——罪恶行径: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偷偷摸摸地暗杀;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③、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赞扬——李先生光荣:争取民主和平,献出生命;留给昆明的光荣;昆明人的光荣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加以归纳概括,并由此形成板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13最后一次讲演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1.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教案.doc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重点)2.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重点)3.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人物简介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
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字词学习污蔑()屠杀()捶击()赋予()卑劣()卑鄙()蛮横()毁灭()挑拨离间()wū miètú mán hènɡchuí bǐ tiǎo bō lí jiàn fù yǔbēi liè huǐ词语解释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最后一次讲演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表达强烈的爱憎感
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
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是好汉的站出!你出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
“……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
“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
“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
“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
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
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临:完了,快完了。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第
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
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省力,听起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