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场排烟策略分析
地下建筑排烟技战术关系研究
69X I A O F A N G J I E 2017年第1期1.排烟技战术的目的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中第69条将排烟列为一种灭火战术方法。
在实际排烟中,火场指挥员对排烟战术运用的好坏,与现场参战消防官兵对排烟技术全面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参战消防官兵对排烟技术的组合运用能力有密切关系。
反之,参战消防官兵对排烟技术的组合运用能力再强,没有火场指挥员胸有成竹的战术,也是无用武之地。
排烟对地下建筑火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火灾初期,其内部排烟设施的正常运行结合排烟战术的正确使用能够使排烟及灭火救人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火场排烟技战术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利于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
火场排烟战术的有效实施的首要目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展开救人行动。
(2)利于灭火战斗的开展。
排烟战术本身就是灭火战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灭火战斗的展开而制定的。
排烟战术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灭火作战环境,为战斗员内攻等战术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3)利于人员安全。
排烟战术的有效实施能够达到排烟降毒、增加能见度的效果。
不仅为被困人员逃生提供安全保障,也为参战消防官兵救人、内攻等作战环节提高效率。
同时,排烟战术能够降低火场平均温度,能够减轻对地下建筑建筑构件的损害,保障地下建筑内部相对安全。
2.熟练的排烟技术是战术运用成败的基础排烟技术是由参战消防官兵对烟气蔓延规律的认知能力和对排烟车、移动排烟机等其他排烟设施的熟练掌握能力,以及对排烟车和移动排烟机等的组合运用能力三部分所组成。
这三个能力将直影响排烟技术效果发挥的好坏。
(1)参战消防官兵对烟气蔓延规律的认知能力,就是要其知道烟气产生后是如何蔓延的,简单而言就是,烟气蔓延就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方向蔓延,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蔓延,从风速高的向风速低的蔓延,这样参战消防官兵就比较容易理解,就理解了为啥要从上风方向正压送风排烟,在下风方向进行负压排烟。
当然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蔓延更为复杂,由于排烟口少,排烟过程还有可能产生紊流,导致烟气无法排出,这些还需要参战消防官兵进一步加强学习,认识地下建筑烟气的蔓延规律。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探究实践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探究实践摘要:近几年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规模和功能得到完善,地下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当火灾发生时,大量的浓烟会影响救援工作,严重危害建筑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
地下建筑施工困难,而且宽度、高度较小,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应控制烟气危害,通过有效防排烟措施,防止火灾蔓延,提高地下建筑的安全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探讨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详细分析地下建筑火场排烟技术。
关键词:排烟技术;烟气;地下建筑;危害引言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在火灾事故发生中绝大部分人员是由于火灾中的烟气导致死亡的。
由于地下建筑人口流动大、出入口较少,当发生火灾时大量的浓烟会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烟气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排除,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新时代背景下,在地下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考虑防排烟措施,必须要深入分析地下建筑的烟气危害,科学合理的有效采用排烟技术,防止火灾蔓延。
一、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分析(一)烟气温度高地下建筑具有较强的密闭性,而且空间较为狭小,散热条件差,当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高温烟气难以有效排出,使热量集聚在一起,造成空间温度急剧上升,烟气温度也随之增加,很容易进入全面燃烧阶段,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得不到及时控制,甚至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
而且随着烟气温度升高,产生的火风压会进一步增大,反过来火风压又会推动烟气向其他空间蔓延,造成火灾危害区扩大,火势严重,再加上地下建筑空间通风条件差,建筑空间能见度越来越低[1]。
(二)毒气重地下建筑通风条件较差、出入口较少,当发生火灾时,物质燃烧生成的烟气和热量会滞留在建筑内部,得不到有效的排出,大量烟气弥漫,地下建筑封闭较好,使得火灾时的新鲜空气得不到补充,空间能见度大大降低,增加了疏散困难,而且也会形成不完全的燃烧,不完全燃烧又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使烟气充斥在整个地下空间,物质燃烧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严重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
一一 一一一一- 一-月 M M 皿画四 一一 y UjW -A I "
地下建筑起火后 ,地下的有限空间压力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加大 ,当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 ,会形成一种 附加的自然热风压 ,即火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地
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较易出现 “ 轰然”现象 ,且出现 时间较早。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承担的 “ 九五”国 家科技公关课题 “ 地下商业街烟气流动特性研究”,
k, 0 , ( : 1 9 . s 031 4 4 一4 7 2 5 )8
计的时候很少综合考虑应用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协 议存在一些安全方面的漏洞。因此,如何改进这些协 议或者设计新 的安全协议 ,使传感器 网络安全性更 高、可靠性更强 、可伸缩性更好将是我们下一步的主
45 23 9 %) } 32 (8%) } 11( . 38 6. 8
30 7 . ) 37(0 % 2
30 7 . ) 3 8(00 %
6. 3 (7 %) 一 0(1) 7 28 1 1 2 % }95 3 0 7. 46 } 4 ( 1 } 1 8 . 8 0 %)
4 2 7 3
1 128 I 3. ) 3 ( . 2 1 7%)1 1 ( % 02
烟气致死 3 1 5 .% ) 5 5( 86 3 0 6 .% ) 5 1( 1 4 3 4 6 .% ) 2 5( 44 3 1 6 .% ) 3 1( 69 2 4 3 .% ) 0 8( 59
1 81 5 9 9 6 7 18 9 2 18 9 3 18 9 4
182 4 (石%) 102 4 (名%)
上冷空气的混人, 促成烟气温度下降, 浓度降低,同
时向水平方向移动。烟气温度越高 ,烟气流动速度越 快,和周围空气的混合作用就越弱;反之,烟气温度
浅析地下建筑中消防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对策
用功能可 分为 : 地下汽车 库 、 地 下
设 备用房 、 地 下商业 、 地 下 歌 舞 娱
乐 场 所 等 其 都 具 有 以 下 共 同 特
征。 2 . 1 火灾 荷载 大 、 人员 密度 大
3 地 下建 筑 消 防 防烟 、 排 烟 系
统 设计
3 . 1 合 理划分 防火及 防烟分 区
要 的排 烟 方法 . 对火 灾 区域 进 行排
直 接威 胁人 的生 命安 全 。
2 . 3 能见 度 低 、 疏 散 时 间长 、 极 易 发 生拥 塞现 象
地 下 建 筑 基 本 不 具 备 自然 采 光条件 . 发生火灾 时 . 主要 依 靠 建 筑 自身应 急 照 明系 统 . 规 范要 求 应 急 照 明照度 要 达 到 0 . 5 1 x 。 但 大 多建 筑 由于 维 护保 养 不 到位 . 基本 到实 际运 用 中难 以达 到 规 范照 度 。 在 此 条 件 下 发 生火 灾 .人 员容 易 恐 慌 , 极 易 造 成 疏 散 出 口拥 塞 或 找 不 到 疏 散 出 口的现 象
行 是 争 取 消 防 队 员 救 援 时 间 的重
摘 要 : 文章 针 对地 下建 筑特 征 , 分 析 其 消防 防烟 、 排 烟 系统在 火 灾中 的重要 性 , 从 而 对地
文 献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4.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4 . 0 3 . 0 4 1
设计中 . 通 常是 以换气 次 数 6 ~ 1 0次/ 4 , 时 .来 计算 设计 通 风 排气 量. 担负 1 个 防 烟分 区 时 . 以6 0 m3 /
地下室防火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案
地下室防火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案一、引言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地下室作为公共建筑的一部分,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施工方案。
二、设计原则1. 防火性能提升地下室作为密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的速度较快。
防火性能的提升是设计的首要原则,包括采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等措施。
2. 安全疏散通道地下室的人员疏散是防火排烟系统设计的重点之一。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的宽度和长度符合相关规范,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
3. 检测与控制系统通过安装火灾探测器和温度感应器等设备,及时监测地下室内的火势和温度变化,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实现系统的自动启动和控制。
4. 排烟系统设计地下室防火排烟系统的核心就是排烟系统,它能有效排除烟雾,保证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救援的畅通。
排烟管道的布置要合理,且与风机的数量和容量相匹配,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主要组成部分1. 防火门与防火隔离带在地下室的入口和出口设置防火门,能够有效切断火势的扩散。
同时,在地下室内部设置防火隔离带,将地下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2. 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通过在地下室的各个关键位置安装火灾探测器和报警器,能够实时监测火势,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迅速疏散。
3. 排烟系统地下室的排烟系统主要由排烟风机、排烟口和排烟管道组成。
排烟风机能够将地下室内的烟雾抽出,并通过排烟管道排到安全区域外。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明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术和安全培训。
2. 安装防火门和防火隔离带根据设计方案,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安装防火门和防火隔离带,确保其正确运行和使用。
3. 安装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根据地下室的具体结构和布局,安装火灾探测器和报警器,并进行联动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火场排烟在建筑灭火救援中的应用分析
火场排烟在建筑灭火救援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各种高层、超高层、地下建筑以及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对于这种结构复杂、通风口少的建筑群体,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迅速蔓延,难以排除,为火灾救援增加了难度。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火场排烟工作的目的,然后对多种建筑场景的排烟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火场排烟;建筑;灭火救援;应用一、火场排烟工作的目的火场排烟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增加救援人员的光照度;(2)降低毒气对救援人员的干扰;(3)对可能继续出现的火情达到可控、在控目标;(4)提高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效率。
二、多种建筑场景排烟方法1.高层建筑的火场排烟措施高层建筑起火,建筑物内浓烟排出困难。
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首先应找到消防控制室,定位起火部位,判断浓烟范围、火势蔓延方向。
下一步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系统,启动防火卷帘,开启排烟系统进行机械排烟。
在进行机械排烟的同时,应打开浓烟聚集的楼顶上层窗户及高层顶部排烟口辅助排烟,加快排烟速度。
打开燃烧层方向的窗口及通风口会大概率引发火势向上扩大并迅速蔓延情况发生,因此不可轻易打开。
起火层及以上窗口可视情况打开。
在不会引起火势扩大蔓延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排烟机、排烟车对着火层浓烟大的房间和窗口进行重点排烟。
电缆井和电梯井等属于高层建筑易燃处。
在该处排烟,要将楼顶上部的井盖打开,同时还应打开内部机械排烟口进行排烟。
2.地下建筑排烟(1)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方式是指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气流的浮力与外部的气象状况,借助建筑物的向外开口将烟气排放至室外,或者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排烟竖井、通道或者普通的电梯间,从顶部排烟口把热气流排出的方式,使用这种排烟方式要具备冷空气进口与热烟气排出口,也就是要有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
烟气的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外窗,也可能是设置侧墙上的排烟口。
在火灾初期,由于烟气和外部空气温度差比较小,自然排烟进行得比较缓慢。
在火灾发展阶段,由于温度差和密度差太大,自然排烟进行得比较快。
建筑工程中的地下空间通风与排烟
建筑工程中的地下空间通风与排烟地下空间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还是地下仓库,通风与排烟都是极为关键的问题。
良好的地下空间通风与排烟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空气质量,保证人员的安全与舒适。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中的地下空间通风与排烟问题进行探讨,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通风与排烟系统。
一、地下空间的通风重要性地下空间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与地上的建筑相比,地下空间的通风条件更加复杂,缺乏自然通风。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消除潮湿、异味及有害气体,减少空气污染,提供健康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地下空间通风的设计原则1. 空气流通地下空间应设有适当的通风口和通风道,确保空气能够流通。
通风口的位置要合理,以利于污浊空气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补充。
2. 风向控制通风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地下空间的特点,合理控制风向,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地下空间。
3. 空气净化适当的过滤设备和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去除地下空间的灰尘、颗粒物等污染物,提供清洁的空气质量。
4. 能源节约通风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能源的利用和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结合,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三、地下空间排烟的设计原则1. 烟气控制地下空间排烟系统的设计要保证烟气的控制,将烟气迅速排出,避免烟气聚集和蔓延。
2. 烟气流向控制排烟系统要合理控制烟气的流向,避免烟气对人员和建筑结构产生危害。
3. 安全通道排烟系统要设有应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撤离,并避免烟气对人员造成伤害。
4. 自动监测与报警地下空间排烟系统应配备自动监测与报警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烟雾及相关异常情况,并触发相应的排烟措施。
四、地下空间通风与排烟的常见系统设计1.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是利用风力和气压差来实现空气流通的通风方式,常见的自然通风系统包括通风口、风口等。
但受制于地下环境等因素,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大多数地下空间的通风需求。
2. 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是通过风机或风扇等机械设备来实现空气流通的通风方式,常见的机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风机等。
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研究
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地下建筑的应用已成为解决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地下建筑由于其具有的隐蔽性、节能环保性以及对城市景观的美化效果,得到了广泛采用。
然而,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环境,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难度大,给消防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地下建筑的排烟模式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的概念与意义排烟模式是地下建筑消防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火灾等紧急事故发生时,通过设备和通风管道将浓烟废气排放到室外的具体方案。
排烟模式的要求是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将浓烟废气排放出去,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和事故现场的能见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的类型1、自然排烟模式自然排烟模式是指通过建筑内外的自然通风进行排烟,通常的方法是在建筑顶部设置天窗或排烟口,并在建筑底部设置进风口,通过天窗或排烟口使室内的浓烟排放到室外。
自然排烟模式具有安装简便、能耗低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是排烟效果不够理想,在一些密闭的地下建筑中,自然排烟模式不适用。
2、机械排烟模式机械排烟模式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建筑内的浓烟废气排放到室外,并通过通风管道从建筑内部抽走新鲜空气。
机械排烟模式具有排烟效率高、排除烟气快速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能耗较大等缺点。
机械排烟模式适用于一些大型地下建筑,如商场等。
3、混合排烟模式混合排烟模式是将自然排烟模式和机械排烟模式相结合的排烟方式。
混合排烟模式既保留了自然排烟模式的简便性和低能耗,又克服了自然排烟模式在密闭空间内的缺陷,可以提高排烟效率。
混合排烟模式使得排烟效果更好,但设备成本比自然排烟模式高,同时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三、地下建筑排烟模式的设计方案1、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火灾的危害等级确定排烟模式的类型。
2、确定排烟区域和通风管道的位置。
3、设计排烟控制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口等设备,同时考虑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源、灭火器等设备的保障。
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研究 蒋兰
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研究蒋兰摘要:虽然地下建筑有着很多的优点,然而其在消防安全方面也有很多隐患,也就是说它的火灾危险性非常大。
烟气浓度大,不易扩散就是最显著的一个,这也是引发其他危险的根源。
由于烟气不易于排出到室外,致使能见距离缩短,一氧化碳含量升高,影响自救,温度上升迅速,这都会使火灾中的受困人群产生恐慌,窒息死亡。
所以研究地下防排烟的意义不言而喻,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从而使地下建筑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为城市为人类造福。
关键词: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1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特征地下建筑从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地下汽车库、地下设备用房、地下商业、地下歌舞娱乐场所等几类,其都具有以下共同火灾危险特征。
1.1火灾荷载大,人员密度大目前,地下空间大多被用作地下车库以及百货、餐饮、娱乐等商业模式,其存放、销售的产品大都为可燃物、易燃物,燃烧速度快,发烟量大,燃烧产生烟气温度高、毒性大,烟气难以排出。
当其作为商业、歌舞娱乐场所、超市时,人员密度指标远远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规》)关于地下一层人员密度的规定。
1.2密闭性高,疏散条件、通风条件差地下建筑疏散出口大多不能直通室外,通风、采光极差,建筑密闭性高,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的大量烟雾将从起火部位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处扩散,并呈现聚集不散的状态。
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相比较,不利于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是人员的疏散方向与烟气的蔓延方向相同。
烟气向上流动的速度为1.5~7.5m/s,人上楼的速度最快为0.6m/s,烟气流动的速度方向导致人员难以疏散。
1.3能见度低,疏散时间长,极易发生拥塞现象地下建筑基本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发生火灾时,主要依靠建筑自身应急照明系统,规范要求应急照明照度要达到0.5Lx,但大多建筑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实际运用中难以达到规范照度,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容易恐慌,极易造成疏散出口拥塞或找不到疏散出口的现象。
地下建筑的防排烟研究
地下建筑的防排烟研究1、前言众所周知,地下建筑,尤其是地下商业建筑,其火灾特点为“三多”即可燃物多、流动人员多、引起火灾的火源多。
一旦起火,呈现出火烟扩散快、火势蔓延快、火烟温度高、毒性大,从而造成地下人员安全疏散难、地面消防人员灭火扑救难,即“二快、一高一大、二难”的火灾特性。
势必造成地下人员“坐以待毙”和地面人员“望火兴叹”的危险局面。
所以,地下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地下建筑火灾的特征2.1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危害性地下建筑内可燃物多、引起火灾的火源多,发生火灾后,将产生大量剧毒、刺激性、窒息性烟雾。
使人们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另一方面,烟气排不出去热量积累,加上地下建筑散热缓慢,发生火灾时烟气冷却程度小,烟气温度上升较快,火烟温度高,这种高温气体的蔓延,加剧了火灾的发展。
2.2 人员疏散的困难性(1)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少,几乎没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
出人口发生火灾时可能是排烟口,高温浓烟的流动方向与受灾人员的疏散方向是一致的,而烟气的流动速度往往比人们的疏散行进速度快,使人们逃不脱高温浓烟的危害,给疏散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2)地下建筑无自然采光,平时安全靠灯光照明,发生火灾时,正常电源中断,加上浓烟的烟涩,整个地下建筑内漆黑一团,现代地下建筑虽设有应急照明,但由于浓烟严重影响可见度。
使人们的视程大大缩短,严重时将失去辨认逃离方向的能力。
(3)地下商业建筑,一般处于各大城市比较繁华的地带,其流动人员多。
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心理行为受地下建筑特点的影响,从众心理、趋光心理比地上更易发生,而且易惊慌失措。
特别是顾客,加之对环境不熟悉,导致逃生困难。
2.3 火灾扑救的困难性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出入口少,无孔洞,所以灭火进攻路线少,特别是高温浓烟大量涌出的情况下,扑救人员很难进入建筑物并接近起火点,地下建筑中的可见度也是有限的,扑救人员行动困难,由于屏蔽作用,地下建筑对通讯设备干扰大,给火场指挥通讯联络造成困难t地下建筑一般结构比较坚固,难以采用破拆等战术措施,影响灭火救援进度。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文章简述了地下建筑的火情危险性,分析了其现场的排烟科技相关的内容。
标签: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排烟当火情发生的时候,物质燃烧就会出现烟雾,同时其中还有毒素,都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在火情之中,烟雾是最为严重的要素,在众多的实际案例中,我们发现,导致人死亡的要素中,以烟雾居多。
如某国从1979~1990年对火灾死亡人数有着较详细的分类统计,详见表1。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所有的死亡中,由于烟雾导致的大约占到十分之七,同时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上升。
我们都知道地下的区域不同于地表,它存在于岩体中,首先不论是其构造亦或是空间等都不如地上的条件好,其次,其受到建筑布局的影响,进出口的开口很麻烦。
第三,不具有优秀的自然通风特征,一般是借助设备来进行。
最后,无法实现自然采光,一般是借助人工形式的。
所以,当其出现火情之后,其烟雾的影响要较地表更为严重。
1 此类建筑中烟气的严重性特征1.1 这类区域非常的窄小,而且是密闭的,使得火情出现的时候,其烟雾量非常大,而且烟雾会在短时间中充斥在整个区域之中。
在这种情况中,材料燃烧出现的热量以及煙雾会因为空间是闭合的,而使得烟雾留在建筑中,不能够扩散掉。
而且,也因为其空间是密闭的,当灾情出现的时候,外在的气体无法进入其中,此时燃烧不充分,就更加的容易导致烟雾现象。
因为空间封闭,同时面积不大,烟雾在短时间中就会充满整个房屋,较之于地上的空间来讲,危害性更加的严重。
1.2 由于其相对闭合,而且规模不大,使得其自身的温度会在短时间中上升烟雾无法释放出来,容易导致热量积累,气温增加的非常迅速,会非常容易的就开始大规模的燃烧。
当灾情出现之后,其室温会快速的增加。
而火灾后,产生的火风压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反过来火风压又会推动烟气流动,造成火灾危害区域的扩大,导致火势加剧。
分析发现,这种建筑比地表的更加的容易发生轰燃反应。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承担的“九五”国家科技公关课题“地下商业街烟气流动特性研究”,在进行等值500kg火灾荷载的实体火灾实验中均出现了“轰然”现象;其中一次实验在点火后不至7分钟就出现了“轰然”,造成火灾房间空气体积积聚膨胀,CO、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火灾温度上升很快。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作者:饶俊翟帅来源:《消防界》2022年第02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流动特性及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几种解决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所带来问题的方法,使之向灭火、疏散、救援等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下建筑;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从近年来的火灾事例中可以发现,烟气是阻碍人员逃生,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地下建筑而言,一旦发生火灾,温度上升很快,火灾蔓延迅速,由于缺氧而呈现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的浓烟,特别是当地下建筑机械防排烟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时,使大量浓烟聚集于室内,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甚至使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因此,应该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和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的特点,采取措施使其在火灾中有利于烟气的排出和人员的安全疏散。
一、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成分(一)烟气成分烟气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时的温度、氧的供给等燃烧条件,由极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后的成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烧分解产物所组成。
含碳量多的物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时,有大量的炭粒子产生。
通常,烟雾在低温时,即阴燃阶段,以液滴粒子为主,烟气发白或呈青白色。
当温度上升至起火阶段时,因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大量的游离碳粒子,常呈黑色或灰黑色。
在地下建筑火灾中,由于供氧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有毒气体增加,烟气浓度增加。
(二)烟气生成量和烟羽流火灾中地下建筑的烟气生成量取决于烟羽流的流量,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由于浮力的作用上升,并在火焰上方形成的烟羽流。
烟羽流的质量流量主要是由可燃物的质量损失速率、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及上升过程中卷吸的空气量三部分组成。
(三)烟羽流的质量流量计算在进行排烟问题计算时,首先应知道保持着火房间冷空气层高度不变时的羽流质量流量,在考虑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条件下,对烟气流动问题进行适当简化,从而得出烟气排放的质量流量与通风口面积、烟气温度、房间高度及冷空气层高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用地正在逐渐的紧缺,人类在不断的拓展生存空间,一方面向高层空间发展,建起了许多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另一方面又向地下空间发展,建起了各种用途的地下建筑。
两类特殊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表一给出了2001和2002年高层建筑与地下建筑火灾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
由表可知,地下建筑火灾次数虽然只是高层建筑火灾次数的1/8,但是死亡人数却是高层建筑的近1/4,火灾损失达到高层的1/5,可见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更大。
本文在分析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点地下建筑,其概念一般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低2m以上的建筑。
一般可分为附建式、单建式和隧道工程等。
附建式是指建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的地下(如:地下商场、旅馆、电影院、停车库等),有单层和多层之分,甚至多达四层;单建式地下工程主要是人防工程;地下隧道主要为地下铁道和公路隧道。
一是火灾烟气大,具有阴燃性。
地下建筑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畅,出入口少,供气不足,发生火灾后大量的物质在燃烧情况下得不到充足的空气,使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由于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气程度有关,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因此阴燃时间较长,故发烟量较大。
2002年4月智利北部卡第 2 页共 8 页拉马城的一座地下建筑发生阴燃,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
二是烟气的窒息性、减光性、恐怖性。
地下建筑内各种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难以排出,热烟气流错综复杂,不仅严重遮挡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疏散速度,还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物复杂度的提高,火灾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火场排烟技术尤为重要。
排烟技术是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然而,火场排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挑战和管理维护挑战。
本文主要探讨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以及应对这种危害的火场排烟技术。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烟气危害;排烟技术地下建筑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环境特性,在火灾发生时可能面临更大的烟气危害。
烟气中的有毒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
因此,有效的火场排烟技术对于保护人民安全和减轻建筑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危害(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烟气中的有毒物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地下建筑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物等。
这些物质被吸入后,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氧气运输能力,导致窒息。
氰化物和硫化物则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停止。
2、烟气中的有毒物质对视觉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烟气中的有毒物质还可以影响人的视觉和认知功能。
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可以刺激眼睛,导致视力模糊,严重时甚至失明。
此外,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进入血液后,可以影响大脑功能,导致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和死亡[1]。
3、烟气中的有毒物质对皮肤和其他器官的影响烟气中的有毒物质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例如,烟气中的多环芳烃等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性,长期接触可以增加皮肤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
此外,烟气中的有毒物质还可以影响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导致器官功能下降或失效。
(二)对建筑结构的危害1、烟气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地下建筑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如硫酸、氢氯酸等。
这些酸性气体与建筑材料接触后,会引发化学反应,导致建筑材料腐蚀、破裂,严重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排烟的重要性及常见办法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排烟的重要性及常见办法摘要:随着我市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地上建筑可用空间逐步减少。
为满足城市居民愈发丰富的生活需求,地下建筑呈现埋地深、面积大、功能复杂等新增特点。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地表面以下或岩石中的建筑物,包括地下商业综合体、地铁车库、人防工程、交通隧道等工程设施。
地下建筑因其特殊的结构环境,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其大,而其中地下建筑火场排烟便是关键任务。
笔者结合地下建筑火灾发生特点,烟气的危害性及蔓延规律,地下建筑火灾排烟方法及注意事项,就做好地下建筑火场排烟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字:扑救难点;地下建筑;烟气;火场排烟1 地下建筑物火灾扑救难点1.1有效排烟困难地下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由于含氧量不足,可燃物极易发生阴燃,能够迅速积聚大量烟气。
地下建筑大多结构复杂,相较于地上建筑门窗、洞口较少,自然排烟困难。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消防救援队伍对排烟战术运用比例不高,缺乏理论指导和针对性训练。
1.2内攻疏散困难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内部烟雾浓度高、温度上升较快,高温烟气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地下建筑因其结构封闭,采光面少,能见度低,内攻时容易迷失方向。
地下建筑出入口少,逃生通道单一,被困人员无法迅速逃离现场。
1.3通信联络困难地下建筑一般埋地很深,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讯信号会因其封闭性强等特性而受阻严重。
地下建筑空间复杂,障碍物多,参战人员之间联络不通畅。
内部作业指战员因佩戴空气呼吸器且受空间环境等因素叠加影响,相互之间通讯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较差。
1.4安全管控困难地下建筑使用功能广泛,对于可燃物性质、有无危险品、建筑结构很难把控。
地下建筑火灾中作战区域大,进攻阵地和布防力量点位多,人员易分散。
加之地下建筑内的高温有害烟气无法有效排出,给安全管控工作无疑增加了难度[1]。
2 地下建筑火灾中排烟的重要意义地下建筑火灾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遇难者是因为吸入了有毒有害的气体而导致。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许多地下建筑应运而生。
在各种地下建筑形式中具有很高的火灾危险性。
地下建筑烟气控制研究是当今消防领域的热门课题。
文章首先阐述了烟气的基本知识,然后又研究了烟气的危害,最后介绍了控制烟气的方法。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防排烟1. 引言地下建筑是在地面之下通过人工挖掘而获得的建筑空间。
由于它的外围是土壤或岩石,没有门窗之类的通风口,是经由竖直和倾斜通道与地面上部的空间相连通。
与地上建筑相比,这种通风口的面积要小得多,建筑结构的封闭性较强。
另外由于地下大空间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人流密集、影响力高的特点,超出了现有防火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疏散困难,从而给判断其是否真正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所有火灾都会产生烟气运动,由于火灾过程中其燃烧通常是不完全燃烧,一般都会伴有大量可见的浓烟。
火灾烟气通常包括两部分:(1)燃烧所生产的气体、悬浮固体和液体微粒;(2)燃烧所卷吸的空气。
火灾烟气通常含有有毒和有害成分,火灾的高温环境,对人民生命财产甚至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很大危害。
特别在建筑火灾中,烟气窒息和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因素。
另外,火灾中高温烟气的迅速流动,也很容易造成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2. 烟气的产生与危害2.1 烟气的定义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给烟下的定义是:某种物质在燃烧或分解时散发出的固态或液态悬浮微粒和高温气体。
NFPA92B 则是在上述定义之外,加了“以及混合进去的任何空气”。
概括起来,烟气由三类物质组成:燃烧物质释放出的高温蒸汽和有毒气体;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物质;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气流中的大量空气。
2.2 烟气的产生烟气的产生是衡量火灾环境的基本因素之一。
产生烟气的燃烧状况,即明火燃烧、热解和阴燃,影响着烟气的生成量、成分和特性。
明火燃烧时,可产生大量元素形态的炭,即炭黑,以微小固相颗粒的形式分布在火焰和烟气之中。
由于热量作用于可燃物表面,使之温度升高并发生热解。
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研究
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研究发表时间:2016-03-22T12:00:53.3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作者:熊国晓[导读] 身份证号码:45222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因而促进了地下建筑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452226************ 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地下建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研究表明安全问题成为了地下建筑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本文首先阐述了地下建筑防排烟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地下建筑防排烟控制的原则,最后对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因而促进了地下建筑的发展。
国内外许多地下建筑火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在地下建筑设计中,对防火设计缺乏考虑或考虑不周密,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大多是由于管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加强对地下建筑防排烟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地下建筑防排烟概述1.1地下建筑防排烟的概念为使地下建筑达到安全目的所采用的措施很多,从防火的观点来看,要求思想上重视,在物业管理中,加强火灾的防范措施。
在地下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物、空间设计,建筑用材料等的非燃化和疏散性。
对可燃物加以妥善处置也是保障安全措施之一。
此外,地下建筑设计时考虑疏散通路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建筑物防火排烟的概念如图1所示。
1.2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危害概括起来看,烟气主要危害如下:(1)烟气的毒性。
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研究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约有一半是由于CO中毒引起的,尽管现有火灾数据还无法提供其他有毒气体对人员死亡的可能影响,但大多数研究机构已达成共识,即火灾燃烧的副产物能对人产生极大危害,且多种气体的共同存在可能加强毒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地下建筑 ; 火灾; 排烟 ;DS建模 F S theAn ls fU d rr u dBuligFr m0 e wa ayi o n eg o n i n ieS k s d
ZHAO o -bn H ng i
( oieF r ia e L a y n i , i o a g L a u n , 1 0 0 P l i Br d , io a g C t L a y n io g 1 1 0 ) c e g y i
科技信 息
0消 防与安全0
S IN E&T C N L G I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 N O M TO
21 年 01
第 1 期 9
地下建筑火场排烟策略分析
赵 宏斌 f 中国人 民武 装警 察部 队 辽阳市 消 防支 队
辽宁
辽 阳 1 1 0 ) 1 0 0
【 b tatUn egon uligfe Ru u es k ss o ec ew rest ne ef eivsi t n rsu ,v cai n r e A src] drru db i n r, b o th moei mot rsu okr e tr r et ai ,ece eaut na df e d i t h o h t i n g o o i t h
【 e od ] n e r n nt c o ; i ; m k ; D o e n K yw r sU d r o d o s t n F e S oe F S dl g gu c r i u r m i
0 引言
后, 受到通道内风流的影响而形成了紊流状态。
地 下 建 筑 火 灾 中 , 于 充 满 浓 烟 或 有 毒 气 体 , 援 人 员 难 以 接 近 2 地 下 建 筑 内 的火 势蔓 延和 排 烟 的重 要 性 由 救 或 进 入 , 救 援 活 动 难 以展 开 。 时必 须 利 用 科 学 、 效 的手 段 帮 助 救 致 这 有 21 火 势 蔓 延 形 式 . 援 人 员 进 入 火 场 顺 利 地 进 行 侦 查 、 援 、 散 和 灭 火 等 。因此 , 除烟 救 疏 排 在 实 际 火 场 中 , 小 型 地 下 建 筑 和 大 型 地 下 建 筑 火 灾 蔓 延 形 式 不 中 尘就显得至关重要 了。 下建筑 , 指建造在岩层或土层中的建筑。 地 是 地 同。在 中小型地下建筑 内 , 当风流动速度不大时 , 火势迎着风蔓延。在 下 建 筑 具 有 良好 的 防护 性 能 , 好 的 热 稳 定 性 和 密 闭 性 , 及 综 合 的 较 以 大 型 地 下 建 筑 内 , 风 流 动具 有相 当 大 的速 度 时 , 势 一 般 顺 风 蔓 延 , 当 火 经济 、 社会 和环境效益 。地下建筑 包括的范 围很 广 , 主要有 地下建筑 或 同 时 向 通 道 两 端 出人 口蔓延 。 由 于 烟 气 和 火 风 压 及 高 温 的 作 用 , 产 ( 业街 )地下娱乐场所 、 下旅馆 等人员密集场 所 , 商 、 地 以及 地 下 仓 库 、 生再生火源 , 远离火源处产 生多个火 源。地下封闭空 间内 , 在 由于 高 地 下 设 备 机 房 、 下 停 车 场 等 易 燃 易 炸 场 所 , ( ) 隧 道 等 交 通 设 地 公 铁 路 温 、 氧 , 生 大 量 不完 全 燃烧 产 物及 热 分解 产 物 。 缺 产 施 。 地 下 建 筑 火 灾 扑 救 中排 烟 已成 为 当前 研 究 的 重 要 的 课 题 。
F (i DSFr eDy a cSmuao) 件 . 立地 下 建 筑模 型, 地环 境 下 三 种 排 烟 策 略 的 排 烟 效 果 , nmi i ltr 软 建 对
为 地 下建 筑 火 灾决 策 提 供 有 力 的 依 据 。
【 摘 要】 在地下 建筑灭 火实战 中, 排除烟 尘是救援人 员进入 火场顺利地进行侦查 、 救援 、 疏散和灭 火的前提保证 。本 文通过研 究了地下建 筑的 火 灾的 烟 气流 动 特 性 、 下 建 筑 火 灾 蔓延 特 点 及 排 烟 的 重 要 性 、 究 了各 种 排 烟 策略 。 文采 用 美 国 国 家标 准 和技 术 研 兖 院 ( s 开 发 的 地 研 本 NI
p e s h t h p p r tde e u d rru d c n tu t n o h ue g s l w haatrsis o r.fr p e d u d r o n c n t cin rmie t a.T i a e su is t n ego n o sr ci f te f a f c rceitc f e i e s r a n eg u d o sr to h o l o f i r u c aa trsis a d t e i otn e fs k ,s k fa v rey fsrtge .I h s a e,NI T d v lp d te DS sfwae h rce tc n mp ra c o mo e mo e o ait o tae is n ti p p r i h S e eo e h F ot r .Esa l h n f tbi me to s u d rr u dc n tu t nmo l tefl c l n ego n rs n ego n o srci de,h u lsaeu d rr u df e.Byc mpa n i ee tsmuain srtge n rte tree h uts k fe t n o i o i r gdf rn i lt tae isu de h e x a s mo eefc,a f o h u d r o n u ligfr r vd to gb ssfrd cso — kn . n eg u db idn iep o iea srn a i o e iin ma ig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