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2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1节课时安排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1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
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ppt2(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
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
压强(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压强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以及压强的大小跟水的深度之间的联系;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科学、探索真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重点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由上一节我们知道固体会产生压强。
如图:当相互接触的海绵和小桌互相作用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压力,也就会存在压强。
那么液体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观察图片回顾固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液体是否会产生压强讲授新课一、液体的压强活动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出示图片:甲1. 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甲所示,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和2/3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没有水;水约1/3处;水约2/3处现象:没有水时,橡皮膜______;当倒入水时,橡皮膜_________,水的深度越深橡皮膜向下突出的程度————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横线上填上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二、压强计1.压强计压强计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压强计结构:刻度盘、0刻度线、橡皮管、橡皮膜、金属盒、U形管、有色液体。
3、原理(1)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力越大,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2)金属盒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出示图片:压强计三、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1、猜想①、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密度有关。
2、方法:控制变量法、各小组分工探究3、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水、酒精水、烧杯、刻度尺4、实验步骤(1)比较同种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踩在不同材质上的感觉、挤压肥皂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相同重量的物体,但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二)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重复教师演示的实验,验证实验现象。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环节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讨论。
环节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调查生活中与应用压强知识的相关现象,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压强公式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化学压强教案
初中化学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在不同温度下气体的容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压强问题;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压强的概念;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用实验装置演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容积变化,并引出气体的压强概念。
2. 讲解理论知识
介绍压强的定义和单位,然后讲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解题实例演练
让学生通过一些例题来练习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压强问题,加深理解。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更多关于压强的应用问题,拓展应用范围。
5. 总结课程内容
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评估方式
1. 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测验
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8-1 压强 (2)
§8-1 压强一、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方向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能够说出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记住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3、会利用公式p=F/S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够说出增大与减少压强的途径,并能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5、对控制变量法有进一步了解。
二、学习重、难点: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2、压强的概念及应用。
三、认知过程:认识压力1、任务一:阅读课本P136,明确压力的概念,(物重为G)同,填入下表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1、思考:课本P136图8—1中两手指用力相同,为何感觉不一样?在图8—2中,若不用滑雪板,运动员还能滑雪吗?2、请你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的多少不同感觉一样吗?觉得宽带子好呢还是窄带子好?为什么?★大胆猜想: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针对上面的事例,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探究: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比较课本P137图(a)(b)(c)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此实验中用到的物体实验方法是什么?(2)进行实验探究:(自己动手实验,参照图8—4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实验)(3)实验结论:★压强1、理解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思考: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那我们怎样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参照前面学过的类似的研究方法——速度)自学课本P137——138例题上边,找出压强的概念,交流讨论:“压强”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并由压强概念得出压强公式,知道各物理量的符号,及相互间的关系2、阅读“信息窗”了解帕斯卡及其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压强单位,并根据书中例子体会1Pa的大小。
3、压强的计算(1)分析阅读例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并写出已知条件。
(2)写出解答过程(可以单号组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双号组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做完后对照例题检查,组内交流“怎样计算压强”。
★组内完成P139上[交流与讨论]:根据有关数据估算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人站立时和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吗?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压强的增大或减小1、阅读教材找出所例举的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第5课时 气体的压强(2)》教学案
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天气的关系,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2、经过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会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课前预习:1、地球上的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高度的地方大气压不一样。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_____,那里的大气压越_____。
2、高山上的大气压比海平面要低。
在海平面处的大气压约为标准大气压,高山上的大气压比海平面的_____。
3、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的大小。
一般地,阴天下雨的大气压会_____,晴朗、干燥时的大气压_____。
4、我们通常把和叫做流体。
5、流体流速越大,压强。
学习过程:一、大气压的变化(1)与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与天气的关系大气压与天气有关:冬天大气压强,夏天大气压强,晴天大气压强,阴天大气压强。
(高、低)二、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学生阅读87页生活物理社会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气压增大,沸点。
例1:如图所示,图中注射器给盛有正在沸腾的水的烧瓶打气加压,水将________沸腾;如后来,熄灭酒精灯,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它将_______沸腾,用注射器抽气减压,水将__________沸腾,这个实验说明,气压增大时,沸点___________;气压减小时,沸点____________。
例2: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 100℃。
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些。
三、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观察现象,归纳结论(1)演示实验: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从一个漏斗的中间向下方吹气,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
(2)把气球悬挂起来,向气球一侧吹气,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实验:(3)两张纸条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条被(分开/靠拢)(4)把纸条的一端按在嘴唇的下方,向前吹气,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上列现象中,哪边压强大,那边压强小?哪边流速大,哪边流速小?压强大小与流速大小什么关系?总结:流体流速越大,压强。
高中物理压强教案
高中物理压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压强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压强的公式;
3. 能够应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压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压强及其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压强等于物体受到的力除以物体受力的面积,即P=F/A。
同时解释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3. 实例演练(20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学生计算压强,并解释计算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4. 拓展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压强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探索压强的更多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压强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I. 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能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II.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压力和力的关系;3. 压强的应用实例。
III. 教学难点1. 压强与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压强的应用实例的掌握。
IV.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两个字,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概念。
将一个带有铅笔芯的宝特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压住宝特瓶,让学生感受一下指尖的力量对于面积的影响。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了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同时,引入力的概念,阐明了压强和力的关系。
3. 应用实例(30分钟)教师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杯底部会容易破裂,或者介绍水泵的原理等等。
4. 实验探究(40分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探究物体受力的变化及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你要为一辆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应该如何选择打气筒的头部?V.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了一些相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VI.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压强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生活实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如两个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为什么体重差不多的人会有不同的陷落情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2. 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蚊子能刺破皮肤,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3. 生活实例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学会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2. 生成新知:-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总结。
3. 应用拓展:- 教师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现象。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教师总结并强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3. 撰写一篇关于压强的科普文章,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压强,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压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2
1压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压强》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使用多媒体操练教学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学生总结为主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三、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引入课堂导入本节课内容实验,采用投影放大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回答橡皮膜凹下去了,因为小钩码对橡皮膜有压力通过简单的实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压力压力的概念图片、实物演示(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产生?大小方向?(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并举出其他例子。
被动的知识远没有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记得牢大小方向作用点图片、画板提问:压力是一种弹力,指向使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初中化学中的压强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中的压强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常见的压强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念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压强的概念理解;
2. 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
1. 压强的概念及单位;
2. 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压强以及它的作用;
2. 讲解:介绍压强的概念和单位,并讲解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压强,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验证;
4. 练习:布置一些压强计算题,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5. 拓展:讲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相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
1. 实验表现;
2. 课堂表现;
3. 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料;
2. 实验器材;
3. 计算题材料。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念和实践能力,但是在课堂上仍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3大气的压强(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压强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和原理。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分析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气压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拓展要求
(1)阅读拓展: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材料,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阅读材料,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大气压强的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大气的压强(2)”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制作简易气压计的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3)视频学习:学生可以观看拓展视频,通过直观的演示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视频资源,解答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4)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中的收获和心得,共同探讨大气压强的应用和意义。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 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了解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4.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及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 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4. 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球、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或导学案,自主学习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演示实验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压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导学案。
2. 实验器材:如气球、压缩空气等。
3. 动画、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2课时 压强的综合运用(教案)
第2课时压强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2.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好习惯.2.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重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钉、细绳、橡皮泥、钩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实验1: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木板.(如图甲)实验2:挂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如图乙)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丙\,丁,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丙:铁轨铺在枕木上丁:书包带上有个较宽的垫肩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大,产生的压强小.师你们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师这就是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一起来继续探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新课】知识点1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师从上面甲、乙两个图中,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方法,大家归纳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增大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举例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分析、按不同的方法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例如,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不使拖拉机陷进泥地里,便要设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请大家再就上面的丙、丁图中的方法,分析归纳减小压强的办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力.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减小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表扬,并分析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实际的需要,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请看例题.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答案:C知识点2 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师播放课件1:(视频)视频:(1)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喙叮咬树木中的虫;(2)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的情景;学生欣赏,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自然选择了生理器官,以适应生存的环境.类似的还有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鹰有锋利的爪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捕捉猎物.师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欣赏课件2:(视频)视频:(1)锯、剪刀、斧头等用了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2)儿童玩具、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棱角尽量要做得圆滑些,以防伤及别人.学生思考、分析哪种方式是为了增大压强,哪种方式是为了减小压强,并积极回答.师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思考以下情景:(1)当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冰窟窿中,采取怎样的方式营救?(2)当列车出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工具如何敲打玻璃窗爬出来?学生思考、讨论: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设法减小压强,以防施救者也被陷入其中,因此,往往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冰面上,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抢救.第二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玻璃窗,如选择锋利的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注意:增大或减小压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例如:重型拖拉机安装两条履带,原因是拖拉机重力很大,对地面的压力大,要减小压强,不能减小压力,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板书: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1)压强与生物生理器官的自然选择密切相关.(2)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3)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下列给出的动物器官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A.啄木鸟的嘴B.老虎的牙齿C.骆驼的蹄子D.蝙蝠的耳朵解析:A项中啄木鸟的嘴,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树的压强,容易啄开树皮.B项中老虎的牙齿,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肉的压强,容易撕开肉.C项中骆驼的蹄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沙漠的压强,不容易陷下去,符合题意.D项中蝙蝠的耳朵是起着收集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不符合题意.答案:C例题 3 (用多媒体展示)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重2t的6轮汽车,标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g取10N/kg)(1)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危害.分析:(1)由p=F/S计算轮胎对路面的压强,压力F等于总重力G,受力面积S为6个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然后与规定的压强要求比较即可判断;(2)超载即是汽车的总质量增大,那么车的惯性增大了,不容易操纵,出现紧急情况时,刹车难以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压力增大,对路面的压强增大,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增强,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解:(1)p=F/S=mg/(nS)=(2+8)×103kg×10N/kg÷(6×0.02 m2)=833kPa>700kPa.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载货车辆轮胎对地面的最大压强,因此该货车超载了.(2)超载造成的危害很多,如:车辆对路面产生巨大的压强容易使路面变形,从而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超载汽车质量过大,惯性大,不易操纵,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例题 4 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10N/kg)(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m2.(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解析: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人的重力,所以计算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时,首先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先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强,计算时要注意用双脚的着地面积等.测算鞋印面积时,可以把填满的沙子看作柱体,然后结合密度公式来计算推导.答案:(1)1.52×10-2(大约有38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S=2cm×2cm=4cm2)(2)王丹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p=F/S=G/S=500N/2×1.52×10-2m2=1.64×104Pa.(3)鞋印坑的体积:V=m/ρ鞋印的面积:S=V/h=m/ρh【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熟悉了压强的定义式,知道了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同时,还明白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在应用压强的知识,总之,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观看课件,然后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分类整理,归纳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进一步强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式,为运用定义式进行压强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起到双重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在探讨压强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将压强的应用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思考,感受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与压强密切相关,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坏.教育我们必须爱护公共设施.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关注到学生生活,关注了自然,关注了社会.我国古代对压强的研究固体、液体、大气所产生的压强,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运用的实例和记载.在建造宫殿、庙宇、楼阁、宝塔以及都江堰、大运河时,我国古代工匠们都考虑了底基、围墙、堤坝所能承受的压力问题.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记载着建筑堤坝、围墙等应具有一定的形状,提出了在施工中应考虑大底部与小顶部的合理比例.“凡为防,广为崇方,其叁分去一,大防外”.这就是说在筑堤坝时,要考虑底宽与顶高的比例,顶方比底要减少三分之一(为削减的意思),这样的堤坝才能保证下底部的稳定性.还记载了“囷、窌、仓、城,逆墙六分”.这里的“囷”是圆形粮仓,“窌”是房屋.意思是在建造“囷、窌、仓、城”时要考虑底宽大于顶宽,高为墙厚的6倍.这些都是工匠们在施工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圆仓装满时底面的侧压力大于上面的侧压力,因此底部宽才能承受住底面的侧压力.。
压强教案2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系;在压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
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二、压强
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用与速度做类比,用比值定义 让学生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计算
法给出压强的概念,得出压强计算公式、单位. 公式、压强单位的推导过程.
举出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强单位的大小.
关?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 设计实验,分组完成实验
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
给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
并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设计时教师给予适当 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
提示和点评,确立统一的实验方法:在受力面积不 面积有关”.
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
体会出怎样估测鞋底的面积?”,启发 分组讨论,用“分割法”求鞋底 算公式进行简 学生在白纸上引出鞋印,用画小方格的方法,求 鞋 面积.领悟到用“分割法”求鞋 单的计算. 底面积.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做,然后老师讲解. 底面积的方法.在讨论基础上,
进行计算.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g 的钩码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 压强 一、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压强 1、 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公式: P=F/S 4、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1 帕=1 牛/米 2,表示“每 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 牛顿”.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1、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 2、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
大气的压强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六)教(学)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
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
再看覆杯实验:(如图1)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
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如图2。
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4、小结: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由图3覆杯实验的启示,我们将盛满水的可口可乐瓶去盖倒插在水槽中,发现瓶中的水仍不下落(图4),把水改变成水银,瓶子用试管代替,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如图5,用此实验可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2、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边讲边做演示,完毕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
(提示水银柱上方是真空)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学生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
由P=ρgh,算出得:P=105帕。
(教师板书这个值),简要说明不同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4、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
三、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拉动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处(想想为什么?)。
再将注射器倒置过来后,在活塞上挂3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
请同学们讨论这又是为什么?
2、演示如图6的实验:将细玻璃管插入烧瓶的软大塞小孔中,用两用气筒抽去烧瓶中的空气后,迅速把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会看到烧瓶中有小喷泉出现。
讨论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解释此现象的要点。
3.学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常见的大气压强现象。
四、课外作业
用刻度尺测你手掌的长和宽,粗略计算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八)说明
1、课文中摸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在生活资料商店有售,这样的皮碗是金鱼缸中固定水草用的。
这个模拟实验效果好。
2、采用覆杯实验引伸出托里拆利实验,这样的过渡比较自然,效果好。
做托里拆利实验的关键是让玻璃管内装满水银,(要注意排出管内的空气),然后将水银管倒置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徐徐下落,上部变为真空,这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着的。
3、用注射器做活塞拉动后返回实验,活塞挂重物实验和用烧瓶作喷泉实验。
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现象。
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