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中日关系看2世纪80年代 后期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走向
3、日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a.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
b.钓鱼岛问题
c.中日贸易问题
d.台湾问题
4、日关系发展展望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导,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a.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篡改侵华史,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否定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而且关系到中日友好合作的前途,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用确凿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对待过去那段历史,这是中日关系中重大原则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有关方面在这次教科书上始终未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

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

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

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

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

近期,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安倍内阁重提钓鱼岛问题,模糊侵略历史,甚至意图修改和平宪法,这都给中日关系蒙上了阴影。

三、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中日关系未来走向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

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

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分析

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分析

当前中日关系摘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由于地缘战略冲突,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中日关系几起几落。

最近中日关系因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陷入低谷。

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两国之间的持续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全面战略互惠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恶化;钓鱼岛争端;日本反华自从2008年胡锦涛主席的出访日本的“暖春之旅”以来,中日关系忽如一夜春风来,似乎有转暖的痕迹,但近段时间随着中日围绕钓鱼岛争端问题激化,中日关系再次恶化。

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表明,中日关系的好坏与日本当政者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

敢于承认侵华事实,勇于反省历史责任往往带来的是中日关系良性迅速发展;相反,百般否认歪曲历史事实,致以继续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则导致中日关系停滞不前甚至恶性发展。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关系几起几落。

在老一辈政治家构建的中日关系“蜜月期”后,极端右翼分子独处心裁,借助历史、领土等搁置问题,以及“中国威胁论”,推行霸权外交,制造出“政冷经热”的怪局。

其实,个人认为,我们与日本的关系从二战以后总体是向前推进的,但我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注定是要在曲折中前进,中日关系也将在起起伏伏磕磕碰碰中向前发展。

但是短暂的蜜月期并不代表中日友好关系的增强,接近冰点的中日关系也不代表着中国和日本必定要成为仇人。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中日之间历史矛盾重重我国与日本的历史矛盾根本没有解决,问题不在我们身上,相反,我们是很宽容的,比如战后赔款,我们只字未提;而日本呢,它首先根本没有意思到自己的历史错误,不断歪曲自己的侵略行为,一再的参拜靖国神社,伤害我国及其他亚洲人民的感情;试想,一个无法意识到自己错误,或者说它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却根本无心改正的国家怎么能让人信任?人与人之间,交往在于知心,而国与国之间,更在于诚信!关于这点,日本更应该多像德国学习。

如果日本一直不敢正视自己对中国造成巨大伤害的历史罪行,那么中日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地好起来!对中国来说,谋求中日友好从来就不成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及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及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及发展06历史本(2) 第一组王思雷王艳韦启师彭冬龙徐世天眭玉梅傅小娟摘要:中日之间的关系发展微妙,中日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构筑21世纪中日两国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中日关系;正确认识;发展进入新世纪的五年来,中日关系受到十数亿人的热切关注。

中日两国及人民,以至于东北亚、东亚诸国及人民均在热烈议论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网上的贴子更是铺天盖地。

中日两国关系怎么啦,中日人民情绪及相互认识怎么啦?既有悲观的议论,亦有乐观的议论,甚至发生了一系列不够冷静的、盲目的过激事件。

有的说是“政冷经热”,有的说走入了“死胡同”,是无法解开的“死结”,各有理由,莫衷一是。

以下则是我们对中日关系的理解。

一、近代日本侵华的“前事”,不应忘记,不能不说,但绝不会报复日本。

近代时期的中日关系史,主要是非友好史,是日本70年侵华史和15年侵华战争史。

从1874年日本侵我台湾开始,经1894—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4—1905年在中国领上进行的日俄战争,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德国手中夺取胶州湾权益,继而于1931年制“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发动了侵华战争,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从此,日军攻城掠地,铁蹄践踏了我国半壁江山,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凶残屠杀,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直至南京,使我70万同胞血染长江,仅南京一地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杀我30万同胞的南京大屠杀;烧杀劫掠,蹂躏沦陷区数万万同胞;丧尽天良,实行毒气战和细菌战,731细菌部队甚至用活人做试验,进行“活体解剖”;公然在中国多处种植鸦片,贩卖毒品,进行“鸦片战争”;无视国际法规,对我和平城市狂轰滥炸;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暴虐坑杀,制造80多个“万人坑”;实施“猎兔作战”,抓捕中国劳工4·2万人到日本服苦役,伤亡逾1·4万;恶魔淫暴,强奸凌辱数百万中国妇女,违反国际法和人道,强迫20万中国妇女做性奴隶、“慰安妇”,供日军群体施暴,等等。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程、现状与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程、现状与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程、现状与发展摘要:近年来,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形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回顾邦交40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

40年来,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造福了两国人民,这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两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心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

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连日来,日本政府对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损坏了两国关系。

总的来说中日关系经过了一下几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的“蜜月期”、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摩擦期,“政冷经热”为主要特点、21世纪头十年:中日关系的“冷却期”、2010年至今:中日关系严重受损。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第一,领土争议存在。

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

特别是近来的钓鱼岛问题,更是将中日领土争议推向了高潮。

第二,历史问题仍未解决。

日本国内出现反对在外国压力下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的民族主义情绪。

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是权宜之计还是要彻底解决问题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潜在障碍。

形势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形势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摘要: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一、背景近年来,中日关系陷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潮时期。

彼此误解与猜疑显升,导致两国间出现“经热政冷”的反常局势。

“经热”乃是中日30 余年来经贸发展积累的业绩,理当继续发扬光大;“政冷”则可视为日本政局全面走向右倾保守化所反映出的必然产物的一个侧面,尤其小泉内阁一意孤行,在取得经济大国地位之后,推行走向政治大国与军事大国战略,实为导致日本现实政局演变的深层根源。

现实的“经热政冷”局势,可视为21 世纪中日关系发生转型而出现的一个过渡期,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妥善的途径、手段与方式方法,双方彼此明智地采取“冷处理”而不是“热处理”的妥善举措,以谋求化解乃至解决此种反常事态。

当前安倍晋三新内阁访华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明确表示要改善中日关系;对其侵略亚洲造成的巨大损害与痛苦深表反省。

谨寄希望于双方以史为鉴,尽快地全面改善政治与经济关系,将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进一步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创建与维护21 世纪的新型中日关系。

二、历史回顾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后, 两国政府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 直到1978年才由邓小平副总理和福田赳夫首相果断决策, 实现缔约, 并经两国最高立法机关批准, 成为正式法律文件。

该条约确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 它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及“不谋求霸权”的原则。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最新精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各简况

【最新精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各简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各简况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二战后,世界就形成了三类国家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体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及新崛起的第三世界体系,随着国际舞台上国际组织不断增多和壮大,新产生的国际组织逐渐取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趋势。

国际关系的重点也逐渐转变为以经济为主。

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关系以此为基础,具体体现如下:一,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的新态势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到了八十年代,这种情况完全彻底改变,美国对苏联的态度重新强硬起来,此转变是从卡特上台后开始的,其政策可概括为"卡特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苏联的全球攻势是对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的一个极大的挑战;2、强调地区性安全结构,主张东欧、中东和远东联合起来建立相互协作机制;3、下决心扩充军力,调整核战略,重新取得对苏优势。

卡特之后上台的里根在其政策上体现出与卡特一脉相承的特点,里根对苏政策被称为"新遏制政策",重点如下:1、扩充美国的军事实力,谋求打破与苏联的战略均衡状态;2、组建阻截苏联的战略防线3、以实力为后盾,执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4、开展对苏联的经济攻势;5、与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战。

该政策的最突出体现即"星球大战"计划,它正式名称叫"战略防御计划"原始目的是准备将"战略防御弹道导弹"拦截在到达美国之前,达到消除核威胁的目的。

里根认为:"战略防御计划"需要调动一切盟国的力量。

该计划出台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是美国推行强硬的军事新政策的反映,标志着美国核战略的思想的转变,寻于苏联而言,该计划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诱饵,正是该计划是苏联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里根之后的乔治﹒布什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它是里根战略的继续和发展,它强调谨慎、考验、渐变。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日关系直接反映出我们的综合实力,至少我是这么看待中日关系的。

中日关系呢,客观上讲,自唐时日本相对于中国来说是附庸,之后随时间推移关系变淡,自1840年中国的古老朝贡体系崩塌,以及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实力一跃超过曾经的老师并且进行军事扩展,至此中日关系交恶,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系跌入低谷;冷战至今,中日关系逐渐缓和,但仍然处于矛盾状态。

以上是至今的中日关系大体变动。

至此,接下来说现今的中日关系:利益,老生常谈了。

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与中国关系较好,主要是存在北方的共同敌人苏联。

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开始紧张,毕竟中国的崛起分走了一部分日本的利益,先将其定义为“利益挤压”。

这种“利益挤压”会越来越强,随着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至现在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多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开,中国建立亚投行对日本的“经济挤压”在程度上非常大,并且在今后的三十年里,中日关系会越来越差。

三十年后的中国会控制南海,甚至会伸张琉球群岛的主权,当然,中国要先挺过去当下的经济转型困难期和人口危机。

此时的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差距将大大减小,日本会随之失去非常大一部分中国市场,其他地方的市场在商品价格上又竞争不过中国,这些都将中日关系推向紧张的极点。

至于之后么,变数太大。

另外说到抵制日货,那就再提一句,最好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科学技术超越。

如今我们的身份证都是邻居帮的忙,根本抵制不了。

只有科技超越日本才能真正的抵制日货,设想一下我们技术做工都不输给邻居,而且成本和价格还比对岸低,日货就自然而然的抵制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中日之间肯定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

现在已经很清楚,阻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这三大问题由来已久,并非今天才构成了中日友好的重大障碍,为什么现在会愈演愈烈,似乎成了缠绕中日关系一个打不开的死结?而第一个原因是时代变了,以前中日关系只限于在政府层面展开,在高层中进行,几个高级领导人个人之间的交往就可以决定中日关系的走向,比如田中外交就可以一举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现在这样的外交方式不行了,因为时代条件变了,互联网所创造的信息充分交流的条件让政府原来独享的信息,不得不进入到公众领域,少数人的外交成了公众普遍关心的事情,民意成了外交的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古代,继徐福以后,中日两国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不断,谱写许许多多友好交流的佳话。

到了近代,这种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遭到了破坏。

1871年,是中日关系史学者公认的中日古代关系史和近代关系史的分期界限。

这一年,日本和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

这是自徐福东渡日本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上两国政府间的第一部条约,建立了近代国家正式外交关系。

但是,随后的1874年4月,发生了日本出兵台湾,开始侵略中国的历史。

20年后的1894年又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又出兵2万多人参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1904年又发生了争夺在中国利益的日俄战争,紧接着,便发生了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在70年的时间里,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严重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中日关系上一段不幸的历史。

回顾过去,中日交往源远流长,只是在近代以来有了一段惨痛的历史,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两国领导人,从世界大趋势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于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共同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又于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这是2200年中日关系史上第一部和平友好条约,高屋建瓴,标志着开辟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那么,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呢?1、经贸关系发展较快。

目前,中日两国互为主要贸易伙伴,2002年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日本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还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如1979年以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了总额为29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551亿元)的ODA开发援助,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关系是最为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领域,两国经济依赖性和互补性进一步增强。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历来就有比较深的渊源,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然而中日关系问题也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形势,中日两国在世界发展过程中,逐渐起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日关系的发展关乎整个亚洲经济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两国的友好发展不仅是两国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形势下,中日两国摩擦矛盾不断,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的纷争,使得两国的政治关系陷入危机,为此两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领导互访。

希望能够缓解两国的政治危机。

中日的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也是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两国引发矛盾的关键。

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中国政府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

日本对中国侵略造成严重危害。

然而日本对待该问题却有偏颇,但总的来说有所进步。

我们一直认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军国主义分子来负,广大日本人民同样也是受害者,应同他们和睦相处,发展世代友好。

这一既定政策不会变化。

但是,在历史问题上须是正视和承认历史。

中国人需要日本人承认历史,深刻反省,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日本政府在对待历史问题在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出现严重倒退。

他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他对邻国的反对一意孤行。

严重地伤害了中国及亚洲所有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自己的国际形象。

日本始终不肯正视侵略中国的不光彩的历史,篡改教科书,为历史翻案,美化侵略罪行。

日本的这种倒退遭到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除此之外日本制造舆论,其目的是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并为其扩军找借口,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在暗中采取行动支持“台独”。

日本和美国签署的“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协议”将台湾纳入其防卫范围。

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的争端,阻挠中国的统一。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从中日历史现状谈中日未来

从中日历史现状谈中日未来

从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谈中日未来中日间的历史认识:中日间的历史摩擦在复交谈判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至今30多年过去了,中日之间依然“吵个没完”,而成为中日政治摩擦的中心问题依然是当年周总理与田中首相最初“争吵”的那个问题──历史问题。

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表现虽然常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应该说是有所进步的。

不过,自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明显倒退,其表现之一是小泉首相固执地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与之相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曾根康弘和桥本龙太郎也曾经作为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但由于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反对,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

与前任首相对比,小泉却采取了很不一样的做法,他对邻国的强烈反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这反映了他坚持错误历史观和藐视周边邻国的顽固立场。

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明显倒退的另一表现是给日本右翼炮制的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所谓“新编历史教科书”大开绿灯,“审定合格”。

特别是在最近,对右翼通过修改、变本加厉地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再次“审定合格”。

其中,民间提交的某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关“独岛(日方称其为“竹岛”)问题在日韩之间存在争议”的表述,竟被官方强制修改为“竹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显然,中日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发生摩擦的责任在日本方面,无论是修改历史教科书,还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内阁成员及右派政治家频频失言等,都是日本方面首先挑起的。

日本有些人倒打一耙,说中国打“历史牌”,老揪住日本的“历史辫子”不放,把历史问题的责任推到中国方面,这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对待历史问题,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弄清楚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方面的实际情况。

应该承认,广大日本人民并没有故意否认、美化侵略战争历史。

过去那场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他们亲身体验到的是战争接近结束时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特别是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所造成的悲惨后果,对日本军队在中国、朝鲜等地如何加害于当地人民,日本人民既没有亲身感受,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他们对这场战争在认识上和感情上很难达到中国人民那样的水平,而且在一部分人们之间虽然不否认历史却存在着“厌烦提历史”、“不愿多说前辈的错误”的情绪,十分缺乏对受害国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加之战后日本长期轻视正确的历史教育的结果,在年轻人中间形成了一种“这是前辈干的事”的“无责任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

从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至今,中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和转变,这些事件和转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中日两国的关系一度陷入紧张,但也有很多积极的因素在推动着中日关系向着更加稳定和友好的方向发展。

回顾这段时间,我们可以从中日两国的政治互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进行思考和总结。

中日关系在政治互动方面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在政治领域的互动渐趋频繁。

1980年,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是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邦交国首脑互访。

90年代初,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结束了两国长达6年的无正式外交关系期。

2001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华,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一项立法,规定两领海交界一定范围内划定专属经济区,引发中日两国关系再度陷入僵局。

直到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中日两国关系才逐渐回到正轨。

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日两国间的政治互动经历了明显的波折,但总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

中日关系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也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国的经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市场对于日本几乎所有的产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给日本的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有目共睹。

而且,在地区框架内,两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除了经济领域,两国在文化、扶贫、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密切合作,这为两国的关系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中日关系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

近40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多,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有所加深。

尤其是青年一代,通过学习、交流和旅游,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中日关系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中日关系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中日关系的回顾与现状摘要:中国和日本同是亚洲东部国家.中日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日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中日关系先后经历了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和平建交的历史时期。

而现在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空前突出,中日关系正处在紧张的局势中,其中的原因有待考究。

关键词:中日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回顾与现状Review and current situation原因reason正文: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焦点问题。

中日同是亚洲东部的国家,两国的领土隔海相对,两国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国的经济紧密相关,两国的政治也相互影响。

中日关系不仅在空间上有着复杂的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诲相望,有史以来,日水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1]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浅析中日关系

浅析中日关系

浅析中日关系作者:高新星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3期当今世界,对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以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70年代,中日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与合作,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当代中日关系的“蜜月”。

期间出现了影响中日关系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

当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通过规定有关“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的诸原则,为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件是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该条约使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内涵得到深化。

第三件是日本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

该决定为中日关系以政府间经济合作为核心全面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80年代中日之间的摩擦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第二次是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及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战后40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日间的摩擦有所增多,日方的挑衅行为有逐步升级的趋势。

除了极少数议员和阁僚继续歪曲历史、否认侵略外,日本政府还以中国进行核武器试验为由冻结对华日元贷款,并纵容少数右翼分子在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挑衅。

日方的这一系列做法,引起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因此,对于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来讲都是很受关注的,不管是树敌还是友好相处,对两国以及世界来讲,都是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对于有着这样关系的中日两国来讲,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提到中国关系史,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虽然,在中日关系上存在着五十年对立的可耻历史,可是,对于中日关系来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而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来讲,在整个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两国现在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而且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中日关系存在着两方面的联系,首先就是不断发展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中日两国分别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其次就是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的明显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而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当代中日关系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当代中日关系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当代中日关系[摘要]:当今社会,对各个国家来说,最主要问题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各国不能正常的发展自己的经济。

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

从近代到当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

日本和中国是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近年来,中日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

两国的关系对世界各国有着很大的影响。

很多人谈到日本时就愤愤不平,而我觉得,中国应该记住历史和耻辱,再去和平发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

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收益,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主导地位,对中日的整体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发生了许多事件。

而许多事件也使中日关系发生着变化。

例如:1871年9月,清朝和日本在天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正式确立了对等的国家关系,中日关系也从此进入近代新阶段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合并琉球。

1874年,以台湾原住民杀害琉球人的牡丹社事件为由,日本出兵入侵台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