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案例
土地权属纠纷复议案例
土地权属纠纷复议案例案例一:小李和小王争夺一块农田的所有权小李和小王是一对邻居,他们都认为一块农田是自己的所有权。
小李称此农田是他祖辈留下的,而小王则坚称他已经购买了这块农田的所有权。
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于是他们决定通过复议解决纠纷。
案例二:村民与政府争夺土地的归属某村民拥有一块土地,却被政府以征收的方式将其收回。
村民认为政府没有合法的理由征收其土地,于是他向法院提起了复议。
村民和政府的土地权属纠纷因此展开。
案例三:企业与居民就土地使用权发生争议一家企业租赁了一块土地用于建设工厂,但该土地上有居民居住。
企业认为他们已经支付了租金并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而居民则坚信他们是合法的住户。
双方对土地权属产生了争议,他们决定通过复议解决纠纷。
案例四:建筑公司与农民争夺土地的所有权一家建筑公司打算在一块农田上兴建一个商业综合体,但农民们坚决反对。
建筑公司声称他们已经购买了土地的所有权,并准备动工。
农民们对土地的使用权产生了质疑,他们决定向相关部门提起复议。
案例五:两个家族争夺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两个家族均声称拥有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之间的纠纷已经持续了多年。
家族成员们都提供了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但无法取得共识。
双方决定通过复议来解决土地权属纠纷。
案例六:农民与企业争夺土地的使用权一家企业决定在一块农田上兴建一个工厂,但农民坚决反对。
企业声称他们已经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并且支付了相应的租金。
农民们对这一情况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土地是他们的祖产,不应该被征用。
双方决定通过复议解决土地权属纠纷。
案例七:两个地方政府争夺土地归属权两个地方政府对一块土地的归属产生了争议。
他们都声称自己有权管理和使用这块土地,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双方通过复议来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并寻求一个公正的结果。
案例八:房地产开发商与居民争夺土地的使用权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打算在一个居民区建设一个商业综合体,但居民们坚决反对。
开发商声称他们已经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并且支付了相应的费用。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
1. 张三与村委会土地租赁纠纷。
张三是某村的农民,他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但在合同期满后,村委
会要求张三将土地返还,张三认为自己已经耕种了多年,拒绝返还土地。
最终,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纠纷,村委会同意继续将土地租给张三,并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做出了补偿。
2. 王五与邻村土地边界纠纷。
王五的土地与邻村存在边界争议,导致双方多次发生纠纷。
最终,通过法院的
调解,确定了土地的确切边界,并由相关部门进行了测量和划界,解决了纠纷。
3. 李四与村民土地承包纠纷。
李四在村里承包了一块土地,但在承包期间,村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产生了争议,导致了一系列的纠纷。
最终,村委会介入调解,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解决了纠纷。
4. 刘六与村委会土地征收纠纷。
刘六的土地被村委会征收,但在征收过程中存在赔偿不公等问题,导致刘六与
村委会产生了纠纷。
经过多次协商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解决了纠纷。
5. 赵七与乡政府土地征用纠纷。
赵七的土地被乡政府征用用于建设公共设施,但在征用过程中,赵七对赔偿金
额和方式产生了异议,引发了纠纷。
最终,乡政府重新评估了土地价值,并对赵七进行了合理的赔偿,解决了纠纷。
通过以上5个农村土地纠纷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需要各方的理性协商和合理的法律程序。
希望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能够更加公平、合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土地矛盾纠纷调解案例
土地矛盾纠纷调解案例
以下是一个土地矛盾纠纷调解案例:
某村庄的吴某与桑某因一块地农村承包土地归属问题起了纠纷。
经村干部协调,双方在村干部的见证下签订了一份附条件的书面协议:桑某同意将亩耕地转交给吴某耕种,但如果2020年生产小组内的农村土地没有进行再调整,则吴某须将这亩土地再归还给桑某。
后该土地一直由吴某耕种。
但2021年10月份,桑某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夜间对这块土地进行了翻犁,强行向
吴某要地,吴某知晓后寸步不让,两个家庭之间再起纷争。
村委和司法所立即介入调解,但在多次调解后,双方并未能达成和解。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农村土地流转仲裁案例
农村土地流转仲裁案例案例一:甲乙双方土地流转纠纷甲乙双方是山村的农民,甲方拥有一块200亩的土地,并向乙方出租该土地用于种植水果。
双方的租约签订了5年,每年租金为5万元。
然而,在第三年的租期结束后,甲方希望将租金提高到8万元。
乙方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且种植效益未达到预期。
双方无法就租金问题达成一致,最终决定寻求仲裁解决争议。
仲裁过程:1.双方选择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
2.仲裁委员会在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基础上,进行听证会,了解双方的主张。
3.双方分别提出自己的主张:甲方认为租金的提高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发现了租地的潜力,还需要更多的租金用于土地改良和农业设施建设;乙方则主张租金的提高不合理,因为他们的投入和劳动力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
4.仲裁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发现甲方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良和农业设施建设,并通过这些改进提高了土地的产出。
然而,对于乙方来说,土地的产出无法满足他们所期望的利润。
5.仲裁委员会考虑双方的主张和证据,下达了仲裁决定:租金每年增加3万元,并确保乙方在租约期间内享有正常的农业生产条件。
6.双方对仲裁决定均表示接受,并依照仲裁决定履行义务。
案例二:承包地转让引发的纠纷甲方是一位年迈的农民,不再具备耕种的能力,决定将自己的承包地转让给乙方,乙方愿意接受承包地并支付转让费用。
双方签订了一份转让协议,约定了承包地转让的价格、时间和其他相关事宜。
然而,在转让完成后,甲方未按照约定将土地交付给乙方,这引发了一场纠纷。
仲裁过程:1.乙方向当地农村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解决与甲方的纠纷。
2.仲裁委员会依法成立仲裁庭,申请双方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文件。
3.仲裁庭进行听证会,双方在庭上分别陈述自己的案情和主张。
4.甲方辩称自己之所以未能按时交付土地是因为发现乙方未能履行承包协议的相关义务。
5.仲裁庭要求双方提供证据证明各自的主张。
土地管理纠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村,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村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2010年,该村村委会决定将一块集体土地出租给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
然而,在土地租赁过程中,部分村民因利益分配问题与村委会产生纠纷,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争议。
二、案件事实1. 2010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向某村村委会提出租赁该村一块集体土地的申请。
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一份为期3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
2. 土地租赁合同签订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租金。
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部分村民认为土地租赁收益未合理分配给全体村民,遂与村委会产生纠纷。
3. 2013年,部分村民联名向某市国土资源局提出投诉,要求对土地租赁合同进行审核。
国土资源局经调查,认为土地租赁合同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租赁合同未明确约定土地用途、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2)土地租赁合同未履行法定程序,未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3)土地租赁收益未合理分配给全体村民。
4. 针对村民的投诉,某市国土资源局向某村村委会下达了整改通知,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
但村委会未予理睬。
5. 2014年,部分村民将某村村委会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土地租赁合同,并要求村委会返还土地租赁收益。
三、法院审理1. 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以下事实:(1)土地租赁合同存在未明确约定土地用途、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的问题;(2)土地租赁合同未履行法定程序,未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3)土地租赁收益未合理分配给全体村民。
3. 法院认为,某村村委会在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时,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且合同条款存在明显缺陷,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判决如下:(1)撤销土地租赁合同;(2)某村村委会返还土地租赁收益。
四、法律分析1. 土地租赁合同未明确约定关键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当事人、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1. 村民因土地流转问题发生纠纷。
在某个村庄,由于土地流转问题,引发了一起纠纷案件。
村民甲和村民乙就土地流转的具体范围和使用权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了双方的对立。
甲方认为乙方越界使用了自己的土地,而乙方则认为甲方在土地流转协议中存在违约行为。
双方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将纠纷案件提交至当地法院进行处理。
2. 村庄拆迁引发土地纠纷。
在某个村庄的拆迁过程中,由于土地补偿等问题,引发了一起纠纷案件。
部分村民对政府的土地补偿方案表示不满,认为补偿标准过低,不符合实际情况。
他们要求重新进行土地评估,并提出了自己的补偿方案。
而政府方面则认为补偿标准已经合理,并不同意重新评估。
双方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将纠纷案件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3. 农民因土地承包纠纷起诉村委会。
在某个农村地区,一位农民因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将村委会起诉至法院。
农民认为村委会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
他要求村委会重新进行土地承包协议,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而村委会则辩称自己的操作合法合规,不认同农民的诉求。
最终,法院将双方传唤到庭,进行审理和调解。
4. 农民因土地流转纠纷与土地经营公司发生争执。
在某个农村地区,一家土地经营公司与农民因土地流转问题发生纠纷。
农民认为土地经营公司在土地流转协议中存在违约行为,未按照约定方式使用土地,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
而土地经营公司则辩称自己的操作符合协议要求,并不认同农民的指控。
双方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将纠纷案件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和处理。
5.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引发社会关注。
某个农村地区发生一起土地承包纠纷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这起纠纷案中,农民与地方政府就土地承包补偿标准等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演变成一场公开的纠纷。
双方在舆论的压力下,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并解决了纠纷。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社会对农村土地问题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地承包等政策的落实和监督。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逐渐增多。
下面将以一些典型案例为例,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案例及其解决办法。
案例一:村民甲拆除了村直接生产的土地上的房屋,并自行转让了这块土地。
该村的村民乙认为甲的行为违法,要求恢复土地的原状。
解决办法: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是国家所有,并且不能买卖,只能出租或者承包。
因此,甲的行为是违法的。
村民乙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要求甲将土地恢复原状,并追究甲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村民甲和乙争夺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权,双方为了争夺土地,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导致人员受伤。
解决办法:首先,应该立即报警,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并及时带伤员就医。
同时,村委会可以介入调解,调查事情的经过,并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土地承包权属。
如果无法调解,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村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审判解决纠纷。
案例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到期,承包人拒绝放弃土地,而村委会有其他安排,导致冲突加剧。
解决办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有期限的,合同到期后,承包人需要将土地退还给村委会。
如果承包人拒绝放弃土地,村委会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首先,可以通过调解,协商承包人放弃土地的问题。
如果无法协商,可以通过法院途径,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承包人放弃土地。
案例四:农民甲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而村委会认为土地流转违法。
解决办法:农村土地流转需要经过村委会的批准,如果甲未经村委会批准,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则违法。
村委会可以要求甲将土地流转的问题立即停止,并追究甲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案例多种多样,解决办法也各有不同。
对于这些纠纷,可以通过调解、协商以及法律途径来解决。
通过加强对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土地承包纠纷。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力度,及时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承包纠纷案例 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
土地承包纠纷案例农村常见纠纷解决100例土地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妥当科学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稳定和发展之本。
自从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以来,土地承包纠纷越来越多,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土地承包纠纷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篇1金某系巫溪县城厢镇门洞村板棚社农民,20________1年举家迁往巫溪县城居住,同年11月,金将自家房屋出售给同村村民谭某,并将承包的土地、山林无偿、无限期地转包给谭某。
20________3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金又将转包的部分山林收回。
20________6年,因该县修建五溪口电站需征用谭转包的耕地和林地,双方就征用耕地和林地补偿费的归属发生纠纷,金某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土地、山林转包关系,收回土地、山林的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篇2王女是王村人,26岁嫁到赵村,在出嫁之前王村村委会分给王女承包地2.3亩,双方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
王女出嫁后一直居住在赵村,但没有在赵村承包土地。
王村村委会以王女已经出嫁且已不在本村居住为由,口头通知王女她所承包的2.3亩土地已被村里按照规定收回。
王女多次同王村村委会交涉,要求继续承包王村的土地,遭王村村委会拒绝。
最后,王女将王村村委会告上了法庭。
法院判决:王村村委会强行收回王女承包地的行为无效,该2.3亩土地由王女继续承包,并由王村村委会赔偿因此给王女造成的损失。
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篇3王村村民王男一直做小本生意。
6年前,他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村民张三。
合同约定,转包费每年1000元,转包期限___年,转包费1.5万元,一次性付清。
20________7年王男在市里买了房子,一家三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村委会认为王男迁出户口后,就不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应该再收取土地流转费,要其将2021年以后剩余的土地转包费用返还村委会。
王男却认为,自己转包土地在先,迁出户口在后,收入应该归个人所有。
双方争执不下,村委会将王男推上被告席。
十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例分析[整理]
十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例分析(一)【案例一】陶某3年前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但近两年陶某一直在县城做生意,没有时间管理土地。
今年春天陶某与邻居李某协商后,签订了土地转包协议,将承包土地转包给李某经营。
村委会得知后,以此事没有征得村委会同意为由,认定转包协议无效,并说陶某要不承包土地,村委会就要提前收回承包土地。
双方争执不下,陶某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保护其承包土地的转包权。
法院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判定:陶某与李某签订的土地转包协议不需经村委会同意,只要到村委会备案即可。
【评析】可以明确,陶某与李某签订的土地转包协议是有效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第三十四条又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根据上述规定,陶某与邻居李某签订的是土地转包协议,不必经原发包方即村委会同意,只要报村委会备案即可。
村委会以陶某不承包土地就要提前收回承包地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
【释义】为了保证当事人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书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也是一份重要的证据,可以作为处理当事人纠纷的依据。
但在实践中,当事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在没有签订书面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情况下,已经实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了。
于此情形,可以认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成立。
但是,应当有第三人为证。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1. 2018年,某省农村发生一起土地纠纷事件。
一家农村家庭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与流转方产生了争议。
双方对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期限等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引发了暴力事件。
2. 2019年,某县农村发生一起农户之间的水资源纠纷事件。
由于农田灌溉用水不足,一些农户在抢夺水源时发生争执,最终演变成群体冲突。
该事件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隐患。
3. 2020年,某村庄发生一起农民工工资纠纷事件。
一家建筑公司在完成工程后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集体维权。
双方在争议解决过程中产生了冲突,最终需要相关部门介入调解。
4. 2017年,某村民因流转土地时未能得到公平补偿而发生纠纷。
村民认为土地流转方违反了合同约定,未按照约定支付流转费用。
双方在协商过程中产生了争执,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5. 2016年,某乡村发生一起因土地承包权纠纷引发的冲突事件。
一家农民因与村委会在土地承包期限和承包费用等问题上意见不合,双方因此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冲突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6. 2015年,某村庄发生一起因农村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事件。
流转方在流转土地后未履行承诺的发展承诺,导致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发展机会。
农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发生了与流转方的冲突。
7. 2014年,某县农村发生一起因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事件。
政府为了开展农村改革项目需要征用土地,但在补偿标准和安置政策上与农民产生了争议。
农民为了争取更好的权益,与政府发生了冲突。
8. 2013年,某村庄因农户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不公引发争执。
由于供水量有限,一些农户在争夺水源时发生冲突,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采取了多种措施解决该问题。
9. 2012年,某农村因农田流转引发纠纷。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在土地流转费用和流转期限上产生了分歧,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争议。
邻里土地纠纷调解案例
邻里土地纠纷调解案例某小区内,张先生和李先生之间因为一块共用的院子土地发生了纠纷。
张先生认为这块土地应该划分为两份,一份归他所有,另一份归李先生所有。
而李先生则认为这块土地应该完全归他所有,因为他平时都是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蔬菜和养花草。
双方对土地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争执,关系到双方的利益,因此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决定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
他们找到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工作人员首先听取了双方的陈述,了解了纠纷的起因和双方的主张。
然后,工作人员组织了一次调解会议,邀请了双方当事人以及相关的证人一同参与。
在调解会议上,工作人员首先向双方解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双方了解到土地归属的相关规定。
然后,工作人员让双方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对方的意见。
在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后,工作人员对双方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双方观点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在讨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双方的纠纷主要是因为对土地使用权的理解不同所致。
张先生认为土地应该按比例划分,而李先生则认为自己一直在使用这块土地,应该归他所有。
在明确了双方的诉求后,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双方进行妥协和让步。
经过一番讨论和沟通,最终双方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达成了一致意见。
根据双方的意愿,他们决定将土地划分为两份,一份归张先生所有,另一份归李先生所有。
双方还签订了书面协议,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和归属问题,以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纠纷。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调解,张先生和李先生成功解决了土地纠纷,并且双方都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这次调解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矛盾,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时,社区居委会的调解工作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调解在解决邻里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调解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还可以促进双方的和解和友好相处。
希望社区居委会能够继续加强对邻里纠纷的调解工作,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纠纷十大典型案例
土地纠纷十大典型案例省农委积极探索土地纠纷调处办法,实施了专项案件集中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帮助各地化解土地纠纷,近期从省农委等部门接待处理的土地信访、上访案件中,选择10起不同类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土地纠纷案例作简要介绍.蒙城县板桥镇刘圩村民刘某某反映:二轮承包不公平别人地多自家少主问题著2005年3月15日,刘某某赴省上访反映:本村1994年土地二轮承包时分配不公,自家应享有6人口承包地却只分给3个人口土地,而同村村民刘建魁、刘建河却按实有人口分了土地.现查明:刘某某大女儿1992年已经嫁到濉溪县陈集乡,在陈集村余庄组已经分得一口人的土地,二女儿1994年分地时已在婆家濉溪县双濉镇刘庙村小吴组分得土地2.6亩,因此刘家两女不应在娘家再分配土地.方某1993年2月与刘某某的儿子同居,7月回到娘家久居不回,9月县法院判决解除同居关系,此间刘圩村并未调整土地,且方在娘家仍有一份土地.现方某已另嫁他人.反映本村刘建河多分1人土地问题,经查属实.刘建河大女儿1994年调地期间出嫁,在婆家和娘家都各分到一份地.根据《土地承包法》规定,要求刘建河退出一个人口土地.反映刘建魁计划外生育却按实有人口分地问题,经查:该户计划外生育已经处罚过.1994年二轮承包时,按照村民讨论通过的方案,凡在当年阴历八月十五以前出生的人口一律凭实有人口分地.鉴于这种分地“剃平头”的做法在当地非常普遍,为保持刘圩村的稳定,调查组认为1994年以前计划外生育人口分得的土地不宜收回.蚌埠(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淮上区吴小街镇吴兆昌反映:强迫农民流转土地主问题著2004年8月,吴兆昌赴京到国家农业部上访,反映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强迫农民大面积流转承包地,转包单位违规在农田里栽树.调查组核实:蚌埠某某有限责任公司与6个村委会分别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以每亩每年300元价格租赁农民土地4670亩,租期10年.当年种粮收益低,2101户农民只有12户不同意租赁.吴兆昌共租赁出土地2.08亩,并连续两年领到流转收入.吴上访的直接原因是:2004年6月,在领到当年租赁费后,吴私自在已流转的土地上种上了黄豆,镇村干部赶到现场批评教育后,吴也知道自己理亏,同意不种,但要求某某公司补偿其种子等成本费用1000元.经商定:某某公司补偿他1000元成本费用,已经播种的黄豆交给某某公司.8月,看到黄豆长势好,吴又要求收割黄豆,某某公司遂用除草剂将豆苗清除.此举导致吴赴京上访.关于在农田栽树问题,据农业部和省农委专人到现场查看,此事不存在.为此,淮上区和吴小街镇召集群众代表、村干部和企业代表三次召开协调会,提出处理意见:每亩土地租赁价格提高至430元,此后每三年依粮价调整一次;想要回土地的农户,各村统一集中连片划回;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流转合同.最终,有43户农民依法收回承包地自种,各方群众对处理意见都表示满意.含山县林头镇隐龙村郭庆芳反映:村干占我的承包田主问题著2004年9月,郭庆芳反映村委会强行转包自家的承包田搞退耕还林.隐龙村民兵营长兼出纳郭庆海与郭庆芳同住郭巷组.在2003年退耕还林工作中,隐龙村退耕还林计划91亩,由郭庆海个人承包经营.含山县经管站和林头镇经管站经查,认为郭庆海与隐龙村委会之间有退耕还林承包合同,存在承包与发包关系;隐龙村与郭巷组村民之间为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关系,有农户与行政村签订的《自愿转出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协议》为证;郭庆海本人也与村民签订了《退耕还林协议书》.涉及到郭庆芳家承包地 1.17亩,郭庆芳既没有和村委会签订《自愿转出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协议》,也没有与郭庆海签订《退耕还林协议书》.含山县农委经管站和林头镇政府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提出处理意见:退耕还林所占用的土地,承包者郭庆海与被占土地农户协商,不得强迫.郭庆海将1.17亩土地退给郭庆芳户,并恢复耕地原状.当涂县姑苏镇焦家村陈海名反映:土地补偿款分配不公主问题著2004年10月,陈海名反映村委会土地补偿款分配不公. 焦家村靠近县城,人地矛盾突出,村规民约规定“家里有儿子的,不准招亲迁入户口;家里都是女儿的,只安排一个女婿户口迁入.”陶开凤上有两个哥哥,不符合招亲迁入户口条件,但考虑到陶开凤智力有些问题,村民们勉强同意陈海名到焦家村落户,但明确提出陈海名有些利益分配不能完全享受.2003年,由于企业征地,确定分配方案时,一字河组户代表会讨论决定:陈海名耕种的承包土地的人口补偿和土地补偿全部到位,集体所有的荒地、水面补偿陈不能全部享受.荒地和水面补偿款人均8512.5元,陈海名的爱人如数分到,女儿分了一半.姑苏镇政府经过调查认为,户代表会议讨论的意见比较合理、妥当,应维持这一决定.但考虑到陈家经济困难,镇村干部又做通村民工作,在企业新增的土地补偿款中给陈分一些.涡阳县龙山镇大高村高金强反映:村干强行转包荒地主问题著2004年7月,高金强赴省上访,反映该村村干部没有经群众同意,强行将160亩荒地转租给他人.经过调查:大高村为开发盐碱地,多次商谈后,和外商达成开发160亩土地的协议.青苗补偿费每亩100元,租金平均每亩120元,期限为20年.村委会与农民签订了土地转租协议,荒地租金每年每亩50元,耕地租金每年每亩150元.考虑到开荒户已经投入的现实,镇政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与村委会达成了如下协议:补偿荒地开荒农户租金5年,5年后土地的租金由所在的村民组所有,补偿的土地租金为每年每亩50元.对不愿意转租的承包农户,村委会对其承包地进行了调换.目前,这起土地纠纷案已妥善解决.萧县王寨镇河也村朱广路反映:村民不守规矩占地不愿出让主问题著2004年,朱广路反映同村村民朱广法没有按照“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规矩退出一个人口的承包地.朱广法、朱广路同为萧县王寨镇河也村宋庄二组村民,1992年,在大多数村民的同意下,这个村调整了土地,并制定了“接班制”的“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办法,1994年土地二轮承包时,这个村没有搞,因为土地是“活地”,合同书也未发放到户.当时,朱广法分得六口人的承包地.1998年,朱广法的妹妹出嫁到外村,而同年朱广路结婚,按“接班制”规定,朱广法应让出一口人的承包地给朱广路,但朱广法称“已经在地里施了化肥、种子”,不愿把承包地让出.后经村干部调解,两户形成口头协议:让朱广法再种一年就让出一口人的承包地给朱广路.1999年秋,朱广路从朱广法手中接到了这份承包地,种了一年.2000年,朱广法向朱广路要回原来的承包地,朱广路不同意,两家发生纠纷.朱广路起诉到王寨法庭.法庭判决:朱广法限期让出,并负担诉讼费用.经法院强制执行,现在,这份承包地由朱广路耕作.(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市霍里镇笪圣西等反映:强行收回良田主问题著2003年3月,霍里镇吴庄村借退耕还林之名将120亩良田强行收回,转包给外地人改种经济作物.花山区农委和镇政府联合调查,并多次专题会议协调,现查明:农民反映问题不实.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吴庄偏远岗地干旱缺水,农民纷纷抛荒,农业税难以收缴.村民组牵头,村民自愿与外地人韩召瑞签订租赁协议,韩每亩每年缴70元给村民组,除用来缴税外,余款用于本组公益事业.此外,本组农民方宗前和汪荣民2002年从农户转包58亩耕地种苗木.近年来粮补款等惠农政策的推行,才引发16户村民上访要地.村民与韩召瑞签订的合同具备法律效力.提议韩将承包费全部发放给村民.方宗前和汪荣民转包土地因无书面合同,重新签订合同,租赁费提高到140元/亩.不愿再转包的农户,归还土地,但要赔偿承包户损失380元/亩.对处理意见上访农户不愿接受,调查组多次做工作无效.目前,笪圣西等人已经诉至法院,依法解决.颍上县江门(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镇下门村江洪启反映:强占耕地植树农民无地可种主问题著2004年9月23日,江洪启等农民赴省上访反映:江店镇政府和下门村委会把村民70亩承包地占用植树,植树后不予管理,群众要求退还土地,并赔偿损失.颍上县农委会同镇政府查明:2002年秋,粮价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低,镇村干部在三个村的坡地退耕还林,其中占用下门村55户农民60.01亩耕地种上意杨.2003年5月,该村为便于管理,动员农户将树木统一发包给邻村董方管理,村委会与董方签订了承包合同.规定:期限10年,土地税费由董方缴纳,期满卖树收益农户与董方各得50%.村委会遂与每户又签了转包合同.处理意见:一、继续履行合同,但是粮补款等各项补贴发给农民,重新签订发包合同.二、废止合同,分户管理.按照先前签订的有效合同,村民单方违约应赔偿对方实际损失,损失由镇、村干部负责评估.对上述两种意见江洪启等几户农民均不接受,目前承包人董方已经到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县乌江镇人民村余正柱等反映:千亩责任田村民要不回主问题著2004年5月,余正柱等5位农民赴省上访,反映该村村干部没有经群众同意,将二轮承包土地强行给外地人承包.村干部将1000多亩承包地转包给外地人种水稻,将500多亩丘岗地转包给外地人栽杨树.而村民即使想包10至20亩,也必须从外地承包人手中转包.和县农委和该镇政府经调查:人民村有4000多亩承包地,前几年,因本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种田效益较低等原因,土地抛荒问题严重,2002年底抛荒面积达1000亩.2003年8月,根据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村“两委”按照“依法、自愿、连片”的原则,在转包土地的村组召开村民会议,调出2020亩丘岗地和土质差的土地.村里将调出的耕地1390亩绝大部分包给外地人耕种水稻,极少部分发包给本地群众耕种,村委会与外地人承包户签订承包协议,并收了承包户预交的承包金.2003年冬,村委会将570亩丘陵岗地发包给与一位江苏(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人,并签订了植树合同,植树土地分别属于六个组的农民承包地、开荒地.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在逐户征求本村原承包户意见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重新归还给农民耕种;对村发包给外地人栽杨树的570亩丘岗地,凡属基本农田植树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予以废止,限期将树移植到非基本农田.对部分农户不愿承包的剩余耕地,按照程序依法对外公开发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包给本村农户耕种.宿松县千岭乡日新村王正开反映:千亩河滩地归属权不明主问题著2004年9月,王正开反映千亩河滩地没有明确归属,因为种粮效益提高,村民们正在围滩建堤造田.王正开所指1000亩沿湖河滩,坐落在千岭乡日新村“通心港”圩内.1992年,该村经县政府批准,依靠群众投工投劳、社会集资等方式对“通心港”进行建圩,根据湖水水位时种时养,无固定收益.事发后,宿松县水产局、千岭乡经调查后决定:一是停建正在进行的非法建圩行为;二是该面积所有权归国家,日新村对通心港圩依法只有经营权;三是对圩内千亩面积根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自主经营,但不得建圩种植,为保护种植户利益,确需要建坝可依法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并不得超过通心港现有坝圩高程.目前,上述意见已逐条得到落实.。
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例5篇
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例5篇篇1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愈发凸显。
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推动集体土地租赁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纠纷案例,其中不乏因合同内容不清晰导致的纠纷。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案例描述:某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集体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
村民小明租用了一块村集体土地,签订了租赁合同,约定在合同期限内种植蔬菜。
然而,在合同生效后不久,小明发现该土地存在较大的排水问题,导致蔬菜无法正常生长。
于是他向村委会提出更改土地租赁合同,希望能够将土地转种蘑菇。
然而,村委会认为合同中并未约定更改作物的事项,拒绝了小明的要求,双方陷入了僵局。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找到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合同内容不清晰;二是双方对合同解释有异议。
为了避免类似的纠纷再次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解决:一、制定明确的合同条款在签订集体土地租赁合同时,双方应当注意明确约定租地用途、租金支付方式、租赁期限等相关条款。
对于可能发生的变更情况,也应当在合同中作出相应规定,避免出现类似的矛盾。
二、加强合同解释的沟通当双方对合同内容有异议时,应当及时沟通协商,寻求统一的解释。
同时,可以考虑邀请第三方中立机构参与协调,帮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避免纠纷扩大。
三、依法维护权益如果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以保护自身的权益。
总结而言,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合同条款、加强沟通与协商、依法维护权益等措施来预防和解决。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避免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
【2029字】篇2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例一、案情简介:某地村民李某向当地村委会租赁了一块村集体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租期为五年。
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例分析
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例分析土地使用权纠纷是指在土地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使用权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所以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屡有发生。
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件属于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一些典型的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例。
1.案例一:农民自建大棚种植水果引发土地使用权纠纷某市某村农民小王在自家耕地上自建大棚种植水果。
由于该地区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并且没有经过土地流转手续,村委会认为小王的行为违反了土地使用权规定,并要求小王停止种植并清空大棚。
小王认为自己是在自家耕地上种植并且能够为村里带来一定的收益,拥有使用权。
随后,小王起诉村委会,要求维护自己的土地使用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王和村委会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村民集体所有。
村委会有权对土地进行管理,但也应当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而小王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在不违反土地使用权规定的情况下,有权利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并获取收益。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案件中的法律问题。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个人在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可以通过转让、出租、抵押等方式流转土地。
而根据小王的说法,他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水果只是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没有侵犯他人的土地权益。
因此,小王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最后,对于这个案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
如果小王的行为没有侵犯村委会和其他村民的利益,他应当可以继续种植水果,并且应当得到一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
但如果小王的土地使用行为严重威胁到村委会和其他村民的利益,他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停止相应的行为。
2.案例二:城市开发商私自占用耕地建设项目引发土地使用权纠纷某市某地城市开发商私自占用农民的耕地建设住宅小区。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农民的耕地被城市开发商非法占用,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抗议。
农民起诉开发商,要求恢复土地使用权和进行赔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市开发商占用耕地的行为。
土地纠纷调解案例点评
土地纠纷调解案例点评
最近,笔者在媒体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土地纠纷调解的案例,觉得
非常值得点评。
案例中,某村两家人因为一块土地发生了纠纷,其中一家人在土
地上盖了房子,另一家人则主张该土地是自家祖传土地,应该由自己
来使用,而且已经种植了很多庄稼。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两家人长期
对峙,甚至有过多次的打架斗殴事件,也曾向法院提起过官司,但是
都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一位老干部主动出面,召集了两家人以及
相关村民代表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根据协议,另一家人
同意放弃该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归还给原来的业主,自己则可以在
村里申请分配土地来使用,同时,两家人还同意彻底解决过去的恩怨,共同建设和谐的村庄。
这个案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土地纠纷,有时候涉及到的问题非常
复杂,处理起来很难。
但是,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用心
去做、下足功夫去调解,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化解纠纷,使
双方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土地纠纷调解的重要性,
并且应该向村里的老干部学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营造和谐的社
会氛围,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
邻里土地纠纷调解案例
邻里土地纠纷调解案例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邻里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其中土地纠纷更是常见的一种。
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个成功调解邻里土地纠纷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这起案例发生在某小区内,两家邻居因为一块共用的土地发生了纠纷。
据了解,这块土地原本是一片荒地,两家邻居在购房时都被告知这块土地是共用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邻居对土地的使用和界限产生了分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纠纷。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起纠纷的起因。
据了解,纠纷的起因主要是因为当初在购房时,双方并没有对土地的使用和界限进行明确的划分和协商。
双方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产生了分歧,导致了后续的纠纷。
在纠纷爆发后,双方曾试图通过私下协商解决,但由于双方立场坚决,一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最终,他们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但是法律诉讼的过程漫长而繁琐,双方都感到非常疲惫。
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工作人员介入了这起纠纷案件。
他们首先了解了双方的诉求和分歧,然后通过多次的沟通和协调,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纠纷的方案。
他们建议双方可以通过土地的重新测绘和划分来解决纠纷,同时也建议双方可以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土地的使用和界限,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和努力,最终双方接受了社区工作人员提出的方案,重新测绘了土地,明确了界限,并签订了书面协议。
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纠纷,恢复了邻里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对于共用土地的界限和使用权,双方在购房时就应该明确协商,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其次,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应该尽快寻求社区工作人员或调解机构的帮助,通过协商和沟通解决纠纷,避免进入法律诉讼的漫长过程。
总之,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是时常发生的,但只要双方能够理性协商,寻求适当的帮助,往往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和谐美好。
土地边界纠纷调解案例
土地边界纠纷调解案例在农村土地所有权界定不清晰的情况下,土地边界纠纷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解成为了解决土地纠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土地边界纠纷调解案例。
案例描述:甲、乙两村相邻,两村之间存在一块土地边界不清晰的山地。
甲村的村民认为这块山地属于自己村的土地,而乙村的村民则坚称这块山地是属于他们村的。
由于双方无法就土地归属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双方村民之间产生了矛盾,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调解过程:1. 调解员介入。
当地政府派出专业的调解员介入此事,首先与双方村民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双方的主张和诉求,并听取了双方的证据和理由。
2. 实地勘察。
调解员组织了实地勘察小组,前往争议土地进行勘察。
通过勘察,调解员发现该块土地上存在着一些界碑和界桩,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
3. 调解协商。
在对土地进行勘察后,调解员召集了甲、乙双方村民代表进行了调解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调解员耐心倾听了双方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4. 辅助证据。
为了更好地解决土地纠纷,调解员还邀请了地方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土地进行了测绘和评估,以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证据。
调解结果:最终,在调解员的协助下,甲、乙双方村民达成了一致意见。
根据测绘和评估的结果,双方同意将该块土地按照测绘结果进行划分,并在土地边界处重新设置了清晰的界碑和界桩,以示土地的清晰界定。
结语:通过调解,甲、乙双方村民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土地纠纷,缓解了双方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调解员的专业介入和耐心调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类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希望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土地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视,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多的贡献。
村民矛盾纠纷案例
村民矛盾纠纷案例
村民矛盾纠纷案例是农村社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也给村庄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案例,如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一起发生在某村的矛盾纠纷案例,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某村的村民小张和小李因为一块土地发生了争执。
这块土地原本是小张的祖上留下来的,但因为历史原因,小李的家族也对这块土地有所主张。
在农田流转政策的推动下,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成了村民们争夺的焦点。
双方在土地权属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终演变成了口角争吵,甚至手起争执的局面。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委会立即介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经过多次协调,最终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小张和小李在村委会的见证下签订了一份协议,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并约定了双方在土地使用上的一些规定。
通过调解,小张和小李的矛盾得到了化解,村庄的和谐稳定也得到了维护。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处理村民矛盾纠纷时,及时介入调解是非常重要的。
村委会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应当发挥好调解作用,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村庄的和谐稳定。
同时,也需要引导村民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避免因矛盾纠纷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村民矛盾纠纷案例的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区。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也希望能够借此案例更好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纠纷小案例
农村纠纷小案例
农村纠纷是指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包括土地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
这些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农村纠纷的小案例。
小李和小王是同村的邻居,他们之间因为一块土地发生了纠纷。
这块土地原本是小李家的,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小王家也有一些土地权益。
一天,小王家的一位亲戚来到村里,声称这块土地是他们家的祖产,要求小李家将土地归还给他们。
小李家不同意,认为这块土地是他们的合法所有权。
于是,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闹上了法院。
在这个案例中,农村纠纷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村里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应该及时介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调解双方的矛盾,避免矛盾升级。
其次,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法院的裁决来解决土地归属的问题。
最后,村民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不轻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小失大。
通过这个小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纠纷处理的重要性。
只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农村纠纷,才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希望村民们能够增强法律意识,理性处理矛盾,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因为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
盾和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土地、水源、道路、噪音、家庭矛盾等方面,给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农村邻里纠纷的案例。
案例一,土地纠纷。
在某个村庄,村民小张和小李的土地相邻,小张的地里有一块枣树,但枣树的
树枝却长到了小李的地界上,小李认为这影响了他种植作物的正常生长,要求小张修剪枣树。
小张认为枣树是他祖祖辈辈种植的,不应该被砍掉。
两人因此产生矛盾,最终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口角冲突。
案例二,水源纠纷。
某村庄的居民因为水源问题发生了纠纷。
由于村庄地势高低不一,导致山上的
水流经过几家村民的地盘,最终注入下游的水塘。
在干旱季节,水源变得更加宝贵,一些村民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私自改道水流,导致下游村民的用水困难。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口水战和争吵。
案例三,家庭矛盾。
某村庄的两家邻居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纠纷。
一家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打碎了
邻居家的花盆,邻居家主人要求赔偿,但孩子家长认为是邻居家的花盆摆放不当,不应该要求赔偿。
于是双方发生了口角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家人的不和。
以上案例仅仅是农村邻里纠纷中的冰山一角。
农村邻里纠纷的发生不仅仅是因
为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更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
解决农村邻里纠纷需要村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协调。
希望农村社会能够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邻里纠纷问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谁能帮我解决分析,一下一个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案子.
是我的一个亲戚家出现了拆迁纠纷
具体我所了解的情况是:
我那个亲戚村是在城郊,这里的政策是征用土地和房屋,政府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开辟一片农民新村的宅基地给被征地农民,同时原被拆迁的房屋按政府标准补偿现金.按有关文件标准执行。
宅基地的补偿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户里有三口以上的人,那可以补偿到125平的宅基地,如果一个家里只有两口以下的人,只能补偿到90平;如果是孩子,满23岁,可以单独补偿一个90平的宅基地。
我亲戚的妻子是外省人,她是二婚,之前与前夫有一个儿子,已经满23岁了,不是浙江省。
然后我亲戚他有一个女儿,是从外省领养,暂时也没有办理浙江户口。
那个时候征用前,如果是我亲戚和他老婆两个人的话,只能分到90平的宅基地,为了多争取利益,当时他们想到两个方法:
1、把领养的女儿的户口迁入本村,这样一家三口就可以分到125平的宅基地.
2、把我亲戚的老婆在外省的儿子户口迁入本村,因为她儿子23岁,这样就可以分到两个90平的宅基地,加起来是180平。
然后,最后的做法是第2种方法.
现在纠纷的就在我亲戚的老婆在外省的儿子的90个平的宅基地。
从法律上讲,现在这块宅基地的户主是亲戚的老婆在外省的儿子,但是现在对这块地的权属以及带来的收益,大家起了纠纷:
1、我亲戚的老婆认为,这块地是她外省的儿子的,所以,理所当然这这块地收益应该属于她和她儿子.
2、我亲戚认为,这快地的名字虽然写的是他的老婆在外省的儿子,但是当初是牺牲了他的养女(才5岁)的利益才换来的这块土地,况且当时办理户口迁入的时候需要我亲戚的同意以及全村认得签名才可以,并且手续相当烦琐.我亲戚也认为这块地是可以给他带来收益,才允许他老婆在外省的儿子户口迁入本村,因此现在收益要平分起码.
然后,还有补充一点就是,在我们这里的话宅基地在小范围内允许被交易,由于地段不错,这里的90平的宅基地如果转让给其他人,可以换来70万左右的收益。
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亲戚追回最大可能的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