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298fd73c1ec5da50e270a0.png)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部编版 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全
![部编版 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742d60ce2f0066f433222b.png)
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zhò童孙未解供(ɡònɡ)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ɡ)。
ē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n 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n敲成玉磬(qì村晚[宋] 雷震y,山衔落日浸寒漪(ī)。
)ē草满池塘水满陂(bi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鸟鸣涧维王]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è)上摩天。
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n)岳(yu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ɡ)。
chtj剑外忽传收蓟(ì)北,初闻涕(ì)泪满衣裳(án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n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ɡ)阳向洛阳。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李]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w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 ú)能应也。
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详细讲解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2305a2866edb6f1aff001fce.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1、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0005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5.png)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及注释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和必背课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和必背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975f9881c758f5f61f67b1.png)
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②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③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⑥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⑦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⑧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⑨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⑩观书有感【宋.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1.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生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4.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6.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含注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含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b1782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1.png)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翻译: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长歌行
汉乐府【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村居
[清]纸鸢。
翻译:阳春二月,青草渐渐开始生长,黄莺飞来飞去,堤岸边的杨柳随风摇晃,好似要沉醉在那雾蒙蒙的春色中。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赶忙借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https://img.taocdn.com/s3/m/662eb92402768e9951e7387e.png)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79d94c76c66137ee0619c8.png)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翻译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备古诗、日积月累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备古诗、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df5527bac1c708a1284a44a5.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汇总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日积月累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七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四单元《爱国》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人寿年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多事之秋兵荒马乱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第六单元《舐犊之情、爱与温暖》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5657d6fab069dc5022016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必背)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乞巧》(必背)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必背)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必背)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必背)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居秋暝》(必背)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必背)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必背)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必背)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观书有感》(必背)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部编版五年级(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必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稚子弄冰》(诵读)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必背)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长歌行》(必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汇总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2f8b7aeba1aa8114431d9d5.png)
上册
下册
目录
一、《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一、《望洞庭》
二、《游子吟》
二、《浪淘沙》
三、《山行》
三、《枫桥夜泊》
四、《清明》
四、《滁州西涧》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塞下曲》
六、《渔歌子》
六、《忆江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下册
谢谢聆听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上册
《望洞庭》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22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22首详细讲解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61c2f4526fff705cc170ad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22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 (1)1、蝉 (1)2、乞巧 (2)3、已亥杂诗 (3)4、题临安邸 (4)5、示儿 (5)6、长相思 (6)7、枫桥夜泊 (8)8、山居秋暝 (10)9、渔歌子 (11)10、观书有感.其一 (12)11、观书有感.其二 (1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1首 (14)1、村晚 (14)2、稚子弄冰 (15)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7)4、游子吟 (18)5、鸟鸣涧 (18)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9)7、凉州词 (20)8、乡村四月 (2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3)10、从军行 (25)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1、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五年级上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注音加注释
![五年级上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注音加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a2ddd5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a.png)
五年级上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注音加注释这里为您提供五年级上下册中部分必背古诗词,带有拼音和注释,供参考:1.《泊船瓜洲》(bó chuán guā zhōu)bó chuán guā zhōng lǐ shuǐ tōng泊船瓜洲泊船停cǎo mù zhī biān huà kōng hǎi草木之边画空海yīyuè guīlái zhǎng fú róng一月归来涨幅容bù zài huái shībàn gǔ lǐng不在淮诗伴古领注:该诗描写了诗人停船在瓜洲岸边,看到草木丛生,遍野鲜花,春水上涨,春光融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绪。
2.《春晓》(chūn xiǎo)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fēng qiáng春眠不觉小风墙huā zhīlíng yǔ zhuǎn fāng shuāng花之凌雨转方双qíng què sōng qiáng cái duò lǜ情雀松强才堕绿chūn chūn yòu bèi yǔ dī shuāng春春又被雨低双注:该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儿啼叫,风雨交加,落花满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感慨。
3.《回乡偶书》(huí xiāng ǒu shū)shào xiāng féng xiāng lǎo dào huán少相逢乡老道还bái fà dēng kōng gǎn jiù yán白发登空感就言wú yì xiāng féng shuí wéi gǎn无易相逢谁为感qīng shān xiàng jiù bù xiāng jiàn清山向就不相见注:该诗描写了诗人回到故乡,看到物是人非,感慨万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岁月的感慨。
部编版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课文、名句全汇总
![部编版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课文、名句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487c1839ec3d5bbfd0a74c2.png)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 青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 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 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 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 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 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 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 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 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 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 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 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7fcf5d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8.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必背课文内容汇总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XXX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XXX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XXX: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XXX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XXX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XXX穿XXX,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XXX: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现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吊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XXX,其实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XXX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解释⑴陂(bēi):池塘。
⑵衔:口里含着。
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XXX:带有凉意的XXX(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简直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XXX的落日,一同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烁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慢地把家还。
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日积月累一游子吟XXX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⑴游子:现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XXX:小草。
五年级语文必背内容:部编版上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
![五年级语文必背内容:部编版上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3f5699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4.png)
五年级语文必背内容:部编版上册古诗、
文言文、日积月累
在五年级语文研究中,我们需要背诵部编版上册的古诗、文言文,并且进行日积月累的积累。
以下是必背内容的简要介绍:
古诗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文言文
1.《孔子家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学而篇》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日积月累
在语文研究中,日积月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每天坚持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多写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必背内容的简要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背诵古诗、文言文,并且坚持日积月累的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e57f20abb7360b4c2f3f643a.png)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古诗释义】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
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童虽不知道却也跟着一同耕耘。
傍晚在桑树下学种瓜。
【古诗赏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做一做】1、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题目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所展示的画面。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注释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瓈):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22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22首详细讲解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61c2f4526fff705cc170ad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22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 (1)1、蝉 (1)2、乞巧 (2)3、已亥杂诗 (3)4、题临安邸 (4)5、示儿 (5)6、长相思 (6)7、枫桥夜泊 (8)8、山居秋暝 (10)9、渔歌子 (11)10、观书有感.其一 (12)11、观书有感.其二 (1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1首 (14)1、村晚 (14)2、稚子弄冰 (15)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7)4、游子吟 (18)5、鸟鸣涧 (18)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9)7、凉州词 (20)8、乡村四月 (2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3)10、从军行 (25)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1、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必背)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乞巧》(必背)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必背)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必背)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必背)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居秋暝》(必背)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必背)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必背)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必背)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观书有感》(必背)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部编版五年级(下)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必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稚子弄冰》(诵读)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必背)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长歌行》(必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鸟鸣涧》(必背)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凉州词》(必背)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必背)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必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诵读)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蝉》(诵读)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寒菊》(诵读)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乡村四月》(必背)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