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同步原理
高中物理同步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恒定电流4 第2课时 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3)试触法:如图3,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c两点,观察两 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 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 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图3
例2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0 Ω,电压表 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 接方式如图4甲或乙所示,结果由公式Rx=UI 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 Rx1和Rx2,则__R_x1__(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 测量值Rx1__大__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 Rx2__小__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图4
解析 由题意知RRVx=2200000ΩΩ=10,RRAx=21000ΩΩ=20,RRVx<RRAx ,电压表的分 流作用较显著,故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即题图甲所示接法,Rx1 更接 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题图甲中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是 Rx 与 RA 串联后的 电阻值,故 Rx 真<Rx1,题图乙中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是 Rx 与 RV 并联后的电 阻值,故 Rx2<Rx 真.
第十一章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2课时 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并能正确选择和 应用.
2.认识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并能正确选择和应用.
【内容索引】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 对点练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JIUZHONGDIAN TISHENGSUYANG
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与运行特性
磁极旋转式同步电机
定子、转子、气隙
定子——定子铁心的内圆均匀分布着定子槽,槽内嵌 放着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三相对称交流绕组。这种同步 电机的定子又称为电枢,定子铁心和绕组又称为电枢 铁心和电枢绕组 转子——转子铁心上装有制成一定形状的成对磁极, 磁极上绕有励磁绕组,通以直流电流时,将会在电机 的气隙中形成极性相间的分布磁场,称为励磁磁场(也 称主磁场、转子磁场)。 气隙——气隙处于电枢内圆和转子磁极之间,气隙层 的厚度和形状对电机内部磁场的分布和同步电机的性 能有重大影响。
对励磁系统的要求
当电机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 能快速灭磁和 减磁,以减小故障的损坏程度。 对两台以上并列运行发电机, 能成组调节无 功功率,使无功合理分配。 其他:反映迅速,运行可靠,结构简单,损耗 小,成本低,体积小等
强励指标
励磁电流增长幅度
强励时顶值电压 强励倍数K = 正常工作电压
励磁电流增长速度
发电机原理示意
主磁场的建立:励磁绕组通以直流励磁电流,建立极性相间的励磁磁 场,即建立起主磁场。 载流导体:三相对称的电枢绕组充当功率绕组,成为感应电势或者感 应电流的载体。 切割运动:原动机拖动转子旋转(给电机输入机械能),极性相间的励 磁磁场随轴一起旋转并顺次切割定子各相绕组(相当于绕组的导体反向 切割励磁磁场)。 交变电势的产生:由于电枢绕组与主磁场之间的相对切割运动,电枢 绕组中将会感应出大小和方向按周期性变化的三相对称交变电势。通过 引出线,即可提供交流电源。 感应电势 频率: 感应电势的频率决定于同步电机的转速n 和极对数 pn p ,即
发电机的转速必须为某些固定值——同步转速。例如 2极电机的同步转速为3000r/min,4极电机的同步转 速为1500r/min,依次类推。只有运行于同步转速,同 步电机才能正常运行。
07第11章 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
−U SA −U SB −U SC
U GA U SC
U SA U GB ΔU3
电注意此处!
出现灯光旋转,说 明相序不对,绝对 不能并网。
9
现象:
U SB U GC ΔU2
注意此处!
z 电压大小且频率不等时,灯光
交替明暗。
并网时刻:A 相灯
z 仅电压不等时,灯光有明有暗。 光熄灭并且另两相
z 仅频率不同时,灯光交替明灭。 灯光亮度相同。
之间产生严重的功率振荡,
压频率可调节原
并且伴生较大的暂态电流。
动机的转速。
5
11.1.1 并网情况分析
(5)若仅三相电压相序不同
此时电压差为线电压,发电机绝对不能并网。
(6)若发电机输出电压波形非正弦
此时将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并增加发电机的谐波损耗。
11.1.2 理想并网条件
要求并网发电 机的机端开路 电压与系统电 压:
① 波形相同 ② 相序一致 ③ 频率相等 ④ 幅值相等 ⑤ 相位相同
由发电机的设计、 制造与安装保证。
由并网操作保证, 而并网操作的过程 称为整步或同期。
6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电机与电力电子教研室
1
《电机学》第11章
11.2 同步发电机并网操作的原理性方法
11.2.1 准整步法
ΔU
Z
′′
S
≈
jxS′′
US
力(3)若仅电压大小不等或仅相位不同
ΔU = UG −US = IC (zG′′ + zS′′)
IC
=
ΔU zG′′ + zS′′
≈
ΔU j(xG′′ + xS′′)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Communication Principles”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学时数:84学分数: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年9月3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
高斯过程。
窄带过程。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章信道与噪声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分集接收。
信道的加性噪声。
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幅度(AM、DSC、SSB、VSB)、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
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章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抽样定理。
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增量调制(△M)。
PCM系统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
大学电子电路基础 第十一章
二.触发器的分类
I. 从电路结构不同分 1).基本触发器 2).同步触发器 3).主从触发器 4).边沿触发器 II. 从逻辑功能不同分 1). RS触发器 2). JK触发器 3). T 触发器 4). D 触发器
11.1 基本触发器
11.1.1、 基本RS触发器
1.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1).电路结构(以与非门构成为例) Q 端、Q 端为两个互补的输出端 ; Q = 1、Q = 0 , 定义为 1 态; RD、SD 端是触发信号引入端。 非号表示“0”触发有效, 脚标“D”表示直接触发 SD 端 是 置 1 端(置位端), RD 端 是 清 0 端(复位端), &
Q
Q ┌
Q ┌
Q ┌ C1 1T
当T触发器的输入控制端为 T=1时,称为T’触发器。
┌
1K C1 1J
CP
T
4.主从JK触发器存在的问题——一次变化现象
例 已知主从JK触发器 J 、 K 的波形如图所示,画出输出 Q 的
波形图(设初始状态为0)。
解:画出输出波形如图示。
CP J K =0
Q
由此看出,主从JK触发器在 CP=1期间,主触发器只变化(翻转)一次,
t D 0 0 设初态Q=0 t
触发器保存下来的状态是CP 作用沿到达时刻的输入状态。 特别注意:当 D 端信号和 CP 作用沿同时跳变时,触发器存 入的是 D 跳变前的状态。
Q
t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仿法
本节只讨论有时钟控制的触发器。
有时钟控制的触发器,从功能不同分:
RS 触发器、JK 触发器、T 触发器、 D 触发器等。
n+1 Q = D D=0 0
D = 1 1 D = 0 D=1
同步原理PPT课件(通信原理)
m = 0 只有1个( )码组
m = 1 有 码组
类推,可被判为同步码组的组合数为
假同步概率
28
平均建立时间ts
设漏同步和假同步都不发生,在最不利 的情况下,实现群同步最多需要一群的 时间。
设每群的码元数为N,每码元时间为T, 则一群的时间为NT,出现一次漏同步或 假同步大致要多花费NT的时间才能建立 起群同步,故,平均建立时间为 ts = NT(1 + P1 + P2)
m12
≈ 3 m-1
≈ 扣 相位推后1/m周期(除360°/m)
≈ m1 2 4m1
≈ 附 相位提前1/m周期加
b路
c位同步 m
d 超前
e分频器输出 2
f 滞后
g分频器输出
位同步脉冲的相位调整
19
11.4 群同步(帧同步) 给出帧的开头和结尾的标记
起止式同步法
被传输的单位是字符,每个字符可由5~8 位码元组成,每个字符前面加一位起始 位,用“0”代表,在字符后加1.5位停止 位,用“1”代表,不发信号时,一直发 送停止位。
j=1
j = 2,3,…7 R(j)分别为-1, 0, -1, 0, -1, 0
当j为负值时的自相关函数值, 与正值对 称,自相关函数在j = 0 时出现尖锐单峰。
22
R(j) 7
-7 -5 -3 -1 1 3 5 -1
7j
23
“1”存入移存 器
1端→ +1 0端→-1
判决
“0”存入移存 器
1端→ -1 0端→+1
同相正交环法(Costas环)
输入
V3
×
LPF
输出 V1 VCO
90°相移
11-同步原理
则同步码组码元n中所有不超过m个错误码元的码组都 能被识别器识别
未漏概率为 漏同步概率
m
cr n
pr (1
p)nr
r 0
m
p 1
1
cr n
pr (1
p)nr
r 0
假同步概率
在信息码中也可能出现与所要识别的群同步码字相同的码 字,这时识别器会把它误认为群同步码字而出现假同步
若二进制消息码元出现“0”,“1”的概率相等,则n位 码组所有可能的码组数为2n个,其中能被判为同步码组 的组合数为:
0或 1 0
j 0 0 jn
jn
巴克码
+++--+-
j 0, j 1,
7
R( j) xi2 7 i 1 6
R( j) xi xi1 1 1 1 1 1 1 0 i 1
j = 2,3,…7 R(j)分别为-1, 0, -1, 0, -1, 0
4
4
对残留边带信号,单边带信号,相位误差不仅引起信噪 比下降,还引起信号畸变.
位同步
基本要求 码元速率相同,码元相位对准
作用 判决器的抽样脉冲;解码脉冲;PCM系统;帧同步的基准;
分类
自同步和插入导频法
位同步
插入位定时导频法
P(f )
P(f )
(a)
(b)
f
1
2
3
Tb
Tb
Tb
f
1
1
2Tb
Tb
位同步
F0
tc
1 F
K
或
1 F
tc K
同步带宽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恒定电流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一、认识多用电表 如图1所示是一种指针式多用电表外形图,表的上半部分为表盘,下半部 分是选择开关,开关周围标有测量功能的区域及量程.
图1
二、使用多用电表
1.使用前应先调整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到零刻度. 2.使用时应先将 选择开关 旋转到与被测物理量对应的位置上并选择合适 的量程. 3.不使用的时候应把选择开关旋转到OFF 位置. 4.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1)测电压: ①选择直流电压挡合适的量程,并将选择开关旋至相应位置. ②将多用电表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注意红表笔接触点的电势应比黑表 笔接触点的电势高.
解析 欧姆表读数:对应最上一行刻度值为15,倍率为“×100”,读数 为1.5×103 Ω;测2.0×104 Ω的电阻时应选“×1 k”的欧姆挡.
(2)用此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当选用量程为50 mA的直流电流挡测量电流 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 30.8(30.7~30.9都正确) mA;当 选用量程为250 mA的直流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 测电流为 154 mA.
表笔 e.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交流500 V挡,并拔出两表笔
根据图2所示指针位置,此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 1.5×104 Ω. 图2
(2)下列关于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测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角过大,应将选择开关拨至倍率较小的挡位, 重新调零后测量 B.测量电路中的某个电阻,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 C.测量阻值不同的电阻时都必须重新调零 D.测量结束后,应把选择开关拨到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1234567
3.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 (1)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3所示. ①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直流电流挡,此 时测得的是通过 R1 的电流;
第十一章 V带
0
包角
α1 =180 − 2θ
1
很小时: θ很小时:
2
d2-d1 180 θ ≈ sin θ = × 2a π
o
o
d2-d1 α1 =180 − ×57.3o a
第十一章 带传动
第二节 一、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1.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1.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2.紧边拉力 紧边拉力、 2.紧边拉力、松边拉力和有效拉力 二、 带的应力分析 带在传动时,将产生三种应力: 带在传动时,将产生三种应力: 1.由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1.由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2.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2.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3.弯曲应力 3.弯曲应力 弹性滑动、 三、 弹性滑动、打滑和滑动率
第十一章 带传动
第 一 节 3.带传动的类型 3.带传动的类型 按带的形状分: 按带的形状分: 平带 扁平矩形) (扁平矩形)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工作面: 工作面: 与带轮相接触的内表面
结构简单、带轮易制造、传递功率小。 结构简单、带轮易制造、传递功率小。 V带 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
第十一章 带传动
圆带 牵引能力小。常用于仪器、家用器械、 牵引能力小。常用于仪器、家用器械、人力机械中
第十一章 带传动
第 一 节 3.带传动的类型 3.带传动的类型 按带的传动形式分: 按带的传动形式分: 1.开口传动 1.开口传动 2.交叉传动 2.交叉传动 平带 3.半交叉传动 3.半交叉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第十一章 带传动
第 一 节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1.组成: 1.组成: 组成 固联于主动轴上的带轮1(主动轮) 固联于主动轴上的带轮1(主动轮); 1(主动轮 固联于从动轴上的带轮3(从动轮) 3(从动轮 固联于从动轴上的带轮3(从动轮); 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2 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2。 2.工作原理: 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带与带轮接触弧的摩擦传递 运动和动力
通信原理的讲义第十一章复用
故,在乘积之后,信号的带宽便拓宽了, 这就是扩频。
可见,扩频后信号的功
率在原信号带宽的功率
原信号频谱
内低于原信号。
扩频后信号频谱 这对于军事上的应用非
常重要,即使得我方的
通信信号不易被敌方检
W频率
测到。
扩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抗干扰:
窄带噪声
扩频后信号
W频率 经过解扩之后
原信号
窄带噪声带宽展
W频率
i 为第i 路信号及特征波形的时延参数, i 为第i 路信
号的相位参数, wc 为载波频率。 现考虑用 ck (t ) 特征波形对第k 路信号实现解扩,可
认为此时在第k 路上,接收端已实现同步。即此时可认 为, k 0 , k 0
用2ck (t ) cos( wct ) 去乘s(t ) 得
第十一章 复用
复用又称多址或多路。
通信中复用的本质是:在同一信道上允 许多路信号同时传输。
目前复用技术主要包括:FDM/FDMA频 分复用/多址(波分复用)、TDM/TDMA 时分复用/多址、CDM/CDMA码分复用/ 多址。
11.1 频分复用/波分复用
所谓频分复用,就是用不同的频率传送 各路消息,以实现通信。
滤 去 2wc 信 号
r1 ( t )
dk
(
t
)
c
2 k
(
t
)
N
d i ( t i ) c i ( t i ) c k ( t ) cos( i )
i1,i k
将 r1(t) 在(0,T)上做积分,得 T 时刻接收机输 出为
T
D (T ) t 0 r1 (t )dt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下面以 DSB 为例来说明插入导频法实现载波同步的基 本方法。图 11.2. 5 ( a )是基带信号的频谱,(b )是其 DSB 信号 的频谱及插入导频的位置(虚线所示)。导频插在 DSB 信号 频谱为 0 的地方,即导频的频率为 f c ,且与调制用的载波信号 正交。插入导频法发送端及接收端的方框图如图 11.2. 6 所 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有时,位定时误差也用相位来表示,称为相位误差,即
当位定时有偏差时,会使信号的取样值下降,而取样值的 下降最终导致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的上升。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以 2PSK 信号为例,当位定时无偏差时,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 为
而当位定时偏差为 t e 时,经推导误码率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图 11.3. 2 位同步信号相位调整过程示意图(图中设 n =4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如果鉴相器的比较结果是 n 次分频器输出信号(即位同 步信号)相位超前于接收码元相位,如图 11.3. 3 ( a )所示,鉴相 器就向控制电路输出误差信号,使控制电路从其接收到的脉 冲序列中扣除一个脉冲,这样分频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就比原 来正常情况下的脉冲序列滞后一个 T s / n 时间,如图 11.3. 2 ( c )所示。到下一次鉴相器进行比相时,若分频器输出脉冲序 列的相位仍超前,鉴相器再输出一个代表超前的误差信号给 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再扣除一个脉冲,直到分频器输出脉冲 序列的相位不超前为止。如果鉴相器的比较结果是 n 次分频 器的输出脉冲序列相位滞后于接收码元相位,如图 11.3. 3 ( b ) 所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需要说明,在图 11.3. 1 所示的数字锁相环中,相位比较器 是一个关键部件。没有相位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控制电路既 不会扣除脉冲也不会附加脉冲,也就意味着无法调整位同步 脉冲的相位。而相位比较器是根据接收基带信号的过零点和 位同步脉冲的位置来确定误差信号的。当发送长连“0 ”或 长连“ 1 ”信号时,接收基带信号在很长时间内无过零点,相位 比较器无法进行比较,致使位定时脉冲在长时间内得不到调 整而发生漂移甚至失步。此即采用 HDB3 来代替 AMI 码的 原因。
通信原理 同步
通信原理同步
通信原理是指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中,同步是通信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通信中,同步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钟信号保持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同步可以分为硬件同步和软件同步两种方式。
硬件同步通常通过传输中的特殊信号来实现,例如串口通信中的RTS(Request to Send)和CTS(Clear to Send)信号线,
以及以太网通信中的同步帧等。
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的同步信号来确定数据的传输时机,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
软件同步则是通过通信协议或者算法来实现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预先约定的规则来保持同步,例如在通信协议中规定每个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位,接收端根据这些标志位来判断数据的边界,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步在通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并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话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等领域都有同步的应用。
总之,同步是通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时钟信号、特殊信号或者通信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接收端的同步,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通信原理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滤波法原理图
r (t)
波形 变换
ui(t)
窄带带通 滤波器
u0(t)
脉冲 形成
移 相
cp(t)
接收码元相位的获得方法
基带信号 a 接收
码元
微分
b
整流
c
单稳脉 冲形成
e
a t b t c e t
t
运用微分电路,从基 带信号(a)的过零点处 提取接收码元相位 (b)(代表码元起 始相位),再对微分 信号进行整流(c), 最后脉冲形成。
基带信号 a 接收
码元
微分
b
整流
c
单稳脉 冲形成
e
a t b t c e t
t
运用微分电路,从基 带信号(a)的过零点处 提取接收码元相位 (b)(代表码元起 始相位),再对微分 信号进行整流(c), 最后脉冲形成。
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环
采用微分、整流步骤获得接收码元相 位后,画出图11-16中的相位比较器,就 得到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环系统图,如图 11-18所示。
几种同步概念 帧同步:若干码元组成“字”,若干字 组成“句”,接收这些数字流,接收端需产 生与字、句起始时刻一致的定时脉冲序 列,即所谓帧同步或群同步。 网同步:为保证通信网内各用户之间 可靠的进行数据交换,使得在整个通信网 内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节拍标准,在整个通 信网内建立起网内的一种同步。 以下逐一进行学习
a
接收 码元
微分
整流
单稳4
e
超前 脉冲
晶振 整形
b路 a路
A
单 稳 3
单稳1
f
位同步脉冲 脉冲 形成 b
B
滞后 单 脉冲 稳 g
11.2 载波同步
继电保护第11章自动重合闸
第十一章自动重合闸第一节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故障中,大多数是送电线路、特别是架空线路的故障。
运行经验表明,架空线路故障大都是“瞬时性”的,例如,阴雨天气由雷电引起的绝缘子表面闪络,大风引起的碰线,通过鸟类以及树枝等物掉落在导线上引起的短路等,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以后,电弧自行熄灭,外界物体(如树枝、鸟类等)也被电弧烧掉而消失,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
这类故障称为“瞬时性故障”。
此时,如果把断开的断路器重新合上,即可恢复正常供电。
此外,也可能发生“永久性故障” ,例如由于线路倒杆、断线、绝缘子击穿或损坏等引起的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之后,故障仍然是存在。
此时,再合上电源,故障依然存在,线路将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不能恢复正常供电。
由于送电线路发生的故障具有以上特点,因此,在线路被断开以后再进行一次合闸,则有可能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若由运行人员手动进行合闸,则由于停电时间过长,用户电动机多数已经停止运转,因此,效果不甚显著。
为此在电力系统中采用了断路器跳闸之后,能够自动地将断路器重新合闸的自动重合闸装置ARC ,提高送电线路工作的可靠性。
由于设重合闸装置不能判断线路上是瞬时性故障还是永久性故障,因此,在重合以后可能成功恢复供电,也可能不成功。
重合闸的成功率用重合成功的次数与总动作次数比来表示,根据运行资料的统计,成功率一般在60%~90% 。
在微机保护中重合闸装置应用自适应原理可在重合之前先判断是瞬时性故障还是永久性故障,可以大大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一、电力系统中采用重合闸的技术经济效果主要地可归纳如下:(1)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特别是对单册侧电源的单回线路尤为显著;(2)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重合闸,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可靠性;(3)在电网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有些情况下由于考虑重合闸的作用,即可以暂缓架设双回线路,以节约投资;(4)对断路器本身由于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也能起纠正的作用。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恒定电流4 第1课时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表的改装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0.05 Ω 0.05 Ω
解析 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通过分流电阻 R′的电流IR′=I-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 R′=IUR′g≈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 RA=RRg+gRR′′≈0.05 Ω.
图3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并联电路干路上的电流一定比通过某一支路的电流大.( √ ) (2)电路中电阻的个数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大.( × )
(3)多个电阻串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也随之增大;多个电阻
并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将减小.( × )
(4)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并联电路中通过各
图9 答案 20 Ω 180 Ω
解析 设I1=1 A,I2=10 A,则公共端与“1 A”端
接入被测电路时,电阻R1和R2串联,再与表头内阻Rg
并联,由并联电路特点有(I1-Ig)(R1+R2)=Ig·Rg
代入数值可得R1+R2=200 Ω
①
当公共端与“10 A”端接入被测电路时,电阻R2与表头内阻Rg串联,再
4.由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 RA=RR并并+RRg g=Rng(其中 n=IIg)可知,电流表的量 程越大,其分流电阻 R 并越小,电流表的内阻 RA 越小.
例3 如图9所示,有一个表头G,满偏电流Ig=500 mA,内阻Rg=200 Ω, 将它改装为有1 A和10 A两种量程的电流表,则R1、R2的阻值各为多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 I=UR11=160 A=0.6 A, 故 A 正确; 根据欧姆定律得 R2=UI2=01.26 Ω=20 Ω,故 B 正确; 电阻R3两端的电压U3=IR3=0.6×5 V=3 V,总电压U=U1+U2+U3=6 V+12 V+3 V=21 V,故C正确,D错误.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I=
=
A=3 A,即为通过 R1、R2 的电流。
设通过 R3、R4 的电流分别为 I3、I4,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
得 I3R3=I4R4,又 I3+I4=3 A,解得 I3=1 A,I4=2 A。
?
处理简单混联电路的方法
1.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R2=4 Ω,R3=6 Ω,R4=3 Ω。
(1)求a、d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把42 V的电压加在a、d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
是多少?
答案:见解析
?
解析:(1)由题图可知
Rcd=
+
=
×
+
Ω=2 Ω。
故 Rad=R1+R2+Rcd=8 Ω+4 Ω+2 Ω=14 Ω。
各参量都不变,故D正确,A、B、C错误。
?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三个电阻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
其阻值之比为R1∶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通过三个电
阻R1、R2、R3的电流之比I1∶I2∶I3为(
)
A.6∶3∶1
B.1∶3∶6
C.6∶2∶1
D.3∶2∶1
答案:D
解析:R2与R3并联,两电阻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故
中的总电阻为9 Ω,故应选C。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问题引领
右图为一个满偏电流为3 mA,电阻为100 Ω的表头。现在欲
用它作为电压表测量3 V的电压,能直接测量吗?若不能,应采
取什么措施?
提示:不能。因表头的满偏电压Ug=IgRg=0.3 V,不能直接测
同步器工作原理动画
同步器工作原理动画
一个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从以下动画中了解:
动画开始时,我们有两个线程(线程A和线程B)正在尝试
访问一个共享资源(在动画中用一个方形表示)。
这个共享资源是一个临界区,只能同时由一个线程访问。
线程A首先尝试访问共享资源,发现它已经被线程B占用了,因此线程A进入等待状态并阻塞。
线程B获得了访问共享资
源的权利,开始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线程B完成对共享资源的操作后,它释放资源并通知等待
的线程。
线程A接收到通知后,重新尝试访问资源,这一次
成功了。
线程A获得了访问共享资源的权利,开始执行相应
的操作。
动画通过不断循环上述过程来模拟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它展示了两个线程交替访问一个共享资源的过程,确保只有一个线程能够同时进行访问,从而避免了数据竞争和不一致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动画中没有显示具体的同步器实现细节,而是侧重于展示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不同的同步器实现可能有不同的细节和机制,但它们的目标都是确保共享资源的安全访问。
同步器工作原理
同步器工作原理同步器是一种用于控制多个执行器或机械装置同步运动的装置。
它可以确保多个部件在不同的速度和位置下保持同步,从而实现精确的协调运动。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同步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线和机械设备中。
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传感器获取各个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执行器进行精确的调节,以确保它们保持同步运动。
具体来说,同步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通信系统。
首先,传感器是同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安装在各个执行器上,用于实时监测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
传感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如光电传感器、编码器、霍尔传感器等,用于感知执行器的运动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其次,控制器是同步器的大脑,它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运动规划,对执行器进行精确的控制。
控制器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PLC等技术,能够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调节执行器的运动状态。
然后,执行器是同步器的执行部分,它们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进行相应的运动。
执行器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机械装置,如电机、气缸、液压缸等,用于实现工件的定位、传送、夹持等功能。
最后,通信系统是同步器的重要支持部分,它用于传输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以及控制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控制信号。
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各种工业总线或现场总线协议,如PROFIBUS、CANopen、Modbus等,用于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高速、稳定的数据交换。
总的来说,同步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通过控制器对执行器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多个部件的同步运动。
它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2届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3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学习目标] 1.掌握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思路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电路,如图1,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电路中,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 、长度l 和直径d (S =πd 24),由R =ρl S 得:ρ=RS l (用R 、S 、l 表示)=πd 2R4l (用R 、d 、l 表示),从而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图1二、物理量的测量 1.电阻的测量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思想:用电压表测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电阻丝中的电流,读出多组电压、电流值,通过U -I 图像求R . 2.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电阻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l .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 3.电阻丝直径的测量电阻丝比较细,所以我们采用累积的方法测量,或选取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来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在不同位置测量三次,取平均值d 后,根据S =14πd 2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 .三、数据分析 1.数据处理(1)公式法求电阻:测量多组电流、电压值,求出对应的电阻后取平均值,不能对电流、电压取平均值.(2)图像法求电阻:作出U -I 图像,由图像的斜率求出电阻值,在设定标度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3)计算导体的电阻率:将三个测量值代入公式ρ=RS l =πd 2R4l 即可求电阻丝的电阻率.2.误差分析(1)电阻丝通电时温度升高,使所测电阻率比常温下电阻率略大. (2)电阻丝长度及电阻丝直径测量不准确.一、实验原理和操作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 =________ mm.图2(2)请根据如图3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b 端时接通电路后的电流最小.图3(3)若通过测量可知,金属丝的长度为l ,直径为d ,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为I ,对应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为U ,由此可计算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题目所给字母和通用数学符号表示)答案 (1)0.384(0.383~0.385均可) (2)见解析图 (3)πUd 24Il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示数为零,可动刻度示数为38.4×0.01 mm =0.384 mm ,故d =0.384 mm. (2)接法如图所示.(3)根据欧姆定律有R x =U I ,又R x =ρl S ,S =πd 24,联立可得ρ=πUd 24Il .二、实验数据处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4(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3 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 (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按照图5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图5次数 1 2 3 4 5 6 7 U /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 /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3)图6是测量R 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图6(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7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A.1×10-2Ω·m B.1×10-3Ω·mC.1×10-6Ω·m D.1×10-8Ω·m答案(1)0.398(0.397~0.399均正确)(3)见解析图(4)见解析图 4.4(4.3~4.7均可)(5)C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39.8×0.01 mm=0.398 mm.(3)实物图如图甲所示(4)图线应过原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如图乙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R x≈4.4 Ω.(5)根据R x=ρlS 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R x Sl=πR x d24l=3.14×4.4×(0.398×10-3)24×0.5Ω·m≈1.09×10-6Ω·m,故选项C正确.针对训练(2020·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二期中)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小张同学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当金属丝的左端与毫米刻度尺的“0”刻度对齐时,右端如图8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用伏安法测得多组U、I 数据,作出该金属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图8(1)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 为________ cm ,直径D 为________ mm ,电阻R 为________ Ω. (2)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ρ=________,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第(1)问给出的字母表示]答案 (1)98.70 5.780 6.5 (2)πRD 24L解析 (1)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 ,需要估读到0.1 mm ,故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 为98.70 cm.直径D 为5.5 mm +28.0×0.01 mm =5.780 mm 电阻为R =U I =2.60.4 Ω=6.5 Ω.(2)根据R =ρL S =ρLπ(D 2)2得ρ=πRD 24L.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图9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再旋动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到“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图9(2)选择电阻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图10甲中R 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图10(4)为测量R x,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像如图11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U2/V0.50 1.02 1.54 2.05 2.55I2/mA20.040.060.080.010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1中方格纸上作出U2-I2图像.图11(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阻值R x=________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答案(1)C(2)不同(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5)23.5(23.0~24.0均可)解析(1)A起固定作用,便于读数;B为粗调,调节B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然后调节C,C起微调作用.(2)电阻丝电阻R=ρlS,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S为这段电阻丝的横截面积,而不是某位置处的横截面积,故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以减小误差.(4)把U2和I2的数据在方格纸中描点,用过原点的直线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5)结合题图中图线的斜率可知R0+R x+R A=49.0 Ω,R0+R A=25.5 Ω,解得R x=23.5 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VSB(t)=m(t)cos[ct+c+t+(t)] +m(t)sin[ct+c+t+(t)]
~
SVSB(t)
BPF f1 BPF f2 × LPF f2-f1
×
a —cos[ct+c+t+(t)] P6(t)= 2
P1(t)
P2(t)
BPF fc
P3(t)
×
移 相
q分频
群同步 11-8, 11-9,11-10。
第11章 同步原理
完 课件制作 李果
2003/12
F D D D D D D S
起止式同步法 连贯式插入法 间隔式插入法
64kb/s
帧标记位
状态位
连贯式:PCM30/32, 偶帧ST0插入*0011011。
间隔式:PCM24,
125s 193bit=24×8+1
F 偶数帧F=0 奇数帧F=1
一、连贯式插入法 在每帧的开头集中插入帧同步码组。优点是同步建立时间短。 1.帧同步码组特征 “具有尖锐单峰特性的局部自相关函数”。
第11章 同步原理 11.1 引言
• 同步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 • 当采用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最佳接收时,接收端需要提供
一个与“发送端”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个相干载 波的获取就称为载波同步。
t
t
•
在数字通信解调后判决时,常需要提供抽样脉冲信号。这
个抽样脉冲信号的频率要等于发送码元的速率,这个抽样 脉冲信号的前沿位置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普通接收,抽样脉冲信号的前沿位置在码元的中间。 最佳接收,抽样脉冲信号的前沿位置在码元的结束时刻。
与 门
真同步码 识别输出
正在识别的帧同步信号与先前“确定”建立的帧同步信号同时 出现为真同步码,否则为假。降低了P2。
先前建立的帧同步信号一但被确认,适当降低识别门限,可 使P1减小。
第11章 同步原理习题
载波同步 11-2, 11-3,11-5。
位同步 11-6, 11-7。(改错图11-25)
帧定时序列(帧同步信号),这个过程称为帧(群)同步。 所有同步都是使收端要与发端“步调一致”。同步信号是一种 时间信息,可以由发端专门发送,也可以不专门发送从接收的 信号中提取。 插入法 专门发送同步信号 同步方式有
直接法 不专门发送同步信号
11.2 载波同步的方法 一.插入导频法 1. 单导频插入[在DSB(SSB)这类信号中均可采用] 以DSB为例。
a P6(t)= —cos[ct+c+t+(t)] 2 :往往是通信收发系统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
频移。
二. 直接法(不发导频,发送效率高) 1. 平方变换法 平方器部件 恢复载波输出
2fc窄带滤波
2分频
接收信号 m(t)cos(ct+c) 输入 平方器输出
2 2 1 m (t)+— m (t)cos(2 t+2 ) 1 m (t) cos (ct+c)= — c c 2 2 2 2
分频器的分频比
fm +f1 ) q= (1+ fr + f2
P4(t)=Acos[2(fr + f2 ) t+ q]
P5(t)是P2(t),P4(t) 两个信号的差频分量,即 a P5(t)= —cos[ct+2+t+(t)-q]
2
移相器使P5(t)的相位移动
c - 2 + q ,
m
r r C n P (1-P) n-r
m
漏同步概率P1为
P1=1-
0 r=
r r C n P (1-P) n-r
m越大(门限值低)漏识别越少,P1越小。
假同步概率P2 信息流中能被错识为帧同步码组的组合数 P2=
m
n位所有可能的码组数
P2=
0 r=
2
r Cn
n
m=0,n=7, P2=1/128 m=1,n=7, P2=8/128
n-j
R( j ) =
xi xi+j i =1
=
最大值 最小值
j=0 0<j<n的整数
R( j )码组移动j位的局部自相关函数值,j>0左移,j<0右移。
xi 码组中第 i 位码元,取值为+1或-1。
n为码组中码元的位数。 常见的具有这种特征的码组有巴克(Barker)码组见P371。 威拉德(Willard)码组。
p’
b p
p
鉴 相 器 超
n 次 分 c 或 门 频 器
与 a 与 b 整 形 晶 振
p’
滞
c
p’
c
p’
11.7 群(帧)同步
• 帧同步信号的频率是位同步信号频率的1/N倍。 • 帧同步信号的起止时刻(帧标记)是帧同步的关键信息。
插入法 帧同步的方式有 直接法 起止式:9.6kb/s, 4.8kb/s, 2.4kb/s 数据封装格式:
•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接法按巴克码 •当数据“1”存入寄存器,1端输出+1,0端输出-1;
数据“0”存入寄存器,1端输出-1,0端输出+1;
•识别器对巴克码进行相关运算 •相加器输出b= R( j )+j •判决器在b>门限值时输出帧同步信号
相加器输出b= R( j )+j j
bmax
0
7
1
1
2
1
3
3
时间和保持时间都与Q呈正比。一个时间要短,另一个时间 要长,Q的取值只能兼顾,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对于锁相环,建立时间=捕捉时间,保持时间=同步时间。 11.4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载波相位误差 = + 将使解调输出信号幅度下降 cos倍,信噪比下降 cos 倍。
2
1 误码率的计算为 — erfc ( cos 2
影响精度的两个因素是
稳态相差。 随机相差n。(随机相位抖动。)
当滤波器为普通谐振回路时 =2Q/0 当滤波器为锁相环时 =/Kv 随机相差n的方差为 随机相位抖动=
n2 =1/2r,
n2 = 1/2r
影响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是:滤波器的品质因素Q。建立
2分频器输出 1 m2(t)cos( t+ ) — c c 2 2. 平方环法 (用锁相环代替2fc窄带滤波,使恢复载波幅度更稳定)。
3. 同相正交环法(科斯塔斯法)
v (t)=m(t)cos(ct+) v1(t)=cos(ct+) v2(t)=sin(ct+)
1m(t)cos v5(t)= — 2
巴克码,一种非周期序列{x1 x2… xn), 它的局部自相关函数为
n-j
xi=
1 -1
“1” “0”
R( j ) =
xi xi+j i =1
=
n 0或-1 0
j=0 0<j<n的整数 j ≥n
R( j )
j
n-j
R( j ) =
xi xi+j i =1
7
R( 0 ) = xi xi =7 ( x1x2x3 x4 x5x6x7 ) ( + + + - - + -) R( 1 ) = xi xi+1 =0 i =1 ( + + + -- + -) 5 ( + + + -- + -) R( 2 ) = xi xi+2 =-1 i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1 x2 x3x4 x5x6x7)
m越小(门限值高)假识别越少,P2越小。 m的选取是矛盾的。此问题通过帧同步保护解决。
平均建立时间的计算与帧同步的方式有关,还与帧结构有关。
PCM30/32路帧同步的建立时间至少2帧时间。连贯式插入的
平均建立时间比间隔式插入的平均建立时间短。 4. 帧同步保护的基本思想 先前“确定”建立的帧同步信号 正在识别的帧同步信号
•
接收端产生与接收码元的频率相同且满足相位要求的定时 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位同步。
t
• 几乎所有的数字数据流都具有一定的帧结构或都有TDM结构。 • 数字流总是用“字”、“句”、“分组”组成。在接收这些数字
流时要知道它们的起止时刻(起止标记)。这些信息都包含在
帧结构的规定中。
• 接收端正确识别数据流中的帧同步码,建立与发端相一致的
×
LPF
v5(t)
LPF ×
v1(t) VCO v (t)
2
v7(t)
LPF
v7(t)
× 1 v6(t)= —m(t)sin 2 2 2 1 1 —m(t) sin2 — m(t) 2 v7(t)= 8 4
v2(t)
v6(t)
1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高效率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要求是: 高精度 建立时间短 保持时间长 插入法的效率肯定低于直接法。
4
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法
2. 锁相法 同相正交积分型数字锁相法
利用数字锁相环产生位同步信号的基本原理
Ts/n
滤波法提 取的位同 步信号作 参考信号
p’
p
鉴 相 器 超
n 次 分 c 或 门 频 器
与(常开) a 与(常关) b 整 形
a
b
p p’
滞
c
晶 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