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影视感想探究影视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影视感想探究影视美学
【摘要】何谓美?美有很多种。
心灵美,外形美,美是源于大自然的。
自己,不是很懂美术的时候,启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自然是最美的。
”起初的自己并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突然间自己发现原来树叶的颜色很美,花的颜色很美,沙滩的石头很美,贝壳的形状,颜色很美····我渐渐的能够感受到老师话的含义,也感叹大自然这么可以这么美。
想要作出美得作品,脱离了自然美就变得不自然。
美是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
关键词:美学探究影视
美是生活。
美是现实。
美是影视捕捉真实的镜头。
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以情感人,并且有助于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阿甘正传》《孔繁森》等励志片,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
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惟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
人们甚至是在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在向它们学习的。
百年沧桑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电影主要分为三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个重要时期:三四十年代,社会大环境:内忧外患,母题:批判黑暗政治,讴歌民主自由,鼓舞人民大众抗日救亡等。
《保卫我们的土地》、《万家灯火》等电影反应的都是这个时期的景象。
第二个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1949-1966。
现实性,时代感。
美学基调:崇高壮美。
《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电影所反映的也均是一些崇高壮美的景象。
第三个重要时期:“新时期”中国电影:其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潮流:对民族现实和历史的文化反思。
代表电影有《巴山夜雨》、《湘女潇潇》等。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尤其是以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为主,并且注意创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而民族性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格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
中国影视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在血缘宗族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特定的国家民族所固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通过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积淀在人们的深层精神世界中,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重视家庭亲情的伦理意识,始终在中国影视艺术史上占据着主流地位。
中国电影《小城之春》被称为很中国化的一部电影。
初看这部电影,对于不懂电影文化的我来说一切都觉得接近可笑,片子很老。
仔细回味之后《小城之春》确实其中有很大的中国元素,电影中人们的服装,旗袍是中国典型的服装。
发型,还有戏中人物所表达的一种含蓄的感情的透漏,也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内敛;房屋的构建,虽然已经破烂不堪,不是什么亭台楼阁,花园几乎称得上是废墟,男主
人公在花园晒太阳说白了可以说是在一片废墟上晒太阳。
但正是这种破烂的感觉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
90年代以来,影视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着大众化转型,“政治”因素逐渐减弱与淡化,“伦理”因素不断增加与强化。
影片《渴望》在当时万人空巷。
体现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刘慧芳的形象更是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
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注重探讨东方式的家庭伦理亲情和人际关系,并且着重剖析和展现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对立、渗透与和解,擅长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表现伦理道德问题。
由陆川导演拍摄的《南京南京》,以真实的镜头表现了慰安妇的情景,看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唤醒了人们对灾难的重新省事,在心的震动之余。
渐渐的感受到了这部电影其本生的精神、个性。
导演没有像以往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样以屠杀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性的升华。
每个人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国军将领陆建雄誓死抗敌不屈不挠;姜淑云竭力保全难民营所有生命的女教师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中国女性。
唐先生由懦弱走向坚强从贪生怕死走向英勇就义更是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蜕变。
妓女小江一展名族大意,最终被摧残致死,震撼人心。
日本军人角川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角色,因无法忍受屠杀的生活在放走两位中国俘虏之后,感叹“在这样的社会或者比死更需要勇气”。
最终以自杀结尾,使得灵魂得以解脱。
影片最后小豆的笑脸是发自内心的,看了却让人心酸痛楚,以小豆的笑脸结尾预示着新的开始,言有尽而意无穷。
影片以一位日本军人的视野出发,真实的记录了他由人蜕变为野兽,又由野兽恢复为人的震荡和拷问。
人与兽之间仅一步之隔,电影《南京南京》通过查证众多资料,其中包括日本军人的日记,拉贝日记等,再现历史,解剖真相。
黑白片的效果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为中国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影视正在不断的成熟,无论从它的规模,真实性的再现,还是从它电影本身的个性,内在的思想,都在成长更加的中国化,正以更快的步伐与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