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人教版)第十三章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三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三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 版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吉林大学附中模拟)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新区设立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中央决定将国家级新区建在容城、雄县、安新附近的主要原因是()①距离北京较近,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②人口稀少,尽可能地减少拆迁补助③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开发程度较高④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⑤纬度更低,气候条件优越A.②③B.②⑤C.①④D.①⑤2.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意义包括()①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②促进北京市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③有利于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④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的中心位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六大优势。
雄安新区虽然靠近京津地区,但开发程度并不高,产业基础并不优越。
第2题,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作为首都的副中心,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对促进北京市区三大产业均衡B.核心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C.面向南亚的省区有甘、青、宁、陕和滇D.向北开放的窗口是黑、吉、辽、津和内蒙古6.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了()A.四大高原和三大盆地B.黄河、长江和闽江流域C.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D.常绿硬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解析:第5题,结合图示内容可知,云南(滇)、青海(青)、甘肃(甘)、宁夏(宁)、陕西(陕)都面向南亚地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涉及西南的全部省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向北开放的窗口不包括天津(津),应包括北京(京)。
2019版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共72张PPT)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
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 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
3.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 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 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2017·高考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 经长江入海❶;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 多座长江大桥❷。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 分❸(下图)。据此完成(1)~(3)题。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 城市
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 交通
通达度等差异
[拓展延伸]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第二、
海拔较高,差别显 海拔高,第
三级阶梯有三大
地
著,第二级阶梯, 一级阶梯,
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农业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南高北低
大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 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2)问题:泥沙淤泥。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 积。
考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的事
件为情境,考查“3S”技术应用。 -
形式探究: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分值一般在4~6分,难度系数在
- 0.6左右。 热点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地
- 区;尼罗河流域农业生产与地理 环境。
-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区域的含义。 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
__黑__土__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
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__石__油___等矿产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要素
区域 耕作类型
长江三角洲 _水__田___耕作业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
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 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 燥,所以选B。
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2015·江苏地理,14)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
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 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好题精选)(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好题精选)(图片清晰版)(含参考答案)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答案 D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答案 D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 B.cabC.cba D.bac4.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
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
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精品-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点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6-1)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图26-2),归纳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图26-1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6-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单位。
如,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③区域既是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
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长江三角洲图和松嫩平原图(图26-3),完成表格内容。
图26-3 长江三角洲图26-4 松嫩平原(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30°N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大致位于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 条件 地处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处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 条件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等矿产(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 耕作业 耕作业主要作物 、油菜、棉花等 玉米、、大豆等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其他 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续表)区域 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图26-5),完成表格内容。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箭头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②:代表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
箭头④:代表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2.主要环境问题类型主要表现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原因类型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污染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演绎法学习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3.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与对策表现分布成因危害对策全球变暖全球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酸雨(pH<5.6) 西欧、北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对燃料脱硫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鼓励使用新能源臭氧层破坏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上空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等制冷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致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全球变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和排放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人类占据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立自然保护区国际水域污染北海、地中海;国际河流上游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水域;海上油轮石油泄漏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水产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石油泄漏要及时治理生产和生活命题点全训题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区域调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精品】人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套练习(36份有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上海卷,1~2)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解析:1.D 2.C 第1题,月球表面无大气层,失去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白天气温很高,夜晚气温很低,过大的昼夜温差,使月球表面岩石风化严重,形成厚厚的月壤。
第2题,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密集,且突发性强,对人类威胁大。
(2017·河南中原名校模拟)我国拟在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在此之前,“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发射窗口期: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解析:3.B 4.D 第3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海上交通更方便;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正确。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三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讲义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季部风__区______的平原地区
不
位置
北纬30°附近,东部 北纬43°~48°,地
沿海地区的中部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同
亚热带季风
气候 _____________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点
土地
水为积稻水少土田为,主人,均耕耕地地多面黑石土_旱_油_地__,为人主均,耕耕地地面多积为
矿产
贫乏
_____等矿产丰富
6.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7.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 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8.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的主导因素是( )
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 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 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发 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在地势 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偏 低,主要靠河流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考向2 区域差异分析 1.自然环境要素的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①地形起伏:内力作用,外力侵蚀。 ②地势平坦:外力沉淀。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 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 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湟水谷地
D.三江平原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 由。
[图形解读]
[尝试解题]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 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 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 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①航运 ②发电 ③防洪 ④灌溉 ⑤拦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渔梁古镇的兴起是因为( )
A.古镇附近水域港阔水深
B.古镇上游通航能力提高
C.古镇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
D.古镇属于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第 1 题,渔梁坝较为平缓,可蓄上游来水,可泄流向下 游的水,起到防洪、灌溉作用;坝体平缓,对行舟、放筏可兼 而有利;没有发电和拦沙功能。选 C。第 2 题,渔梁古镇位于 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 路,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水运交通便利。选 C。 答案:1.C 2.C
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
晚期 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 三、二、一
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
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考点一
考点二
[考法体验] 考法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重庆模拟)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❶某地近三十年来土地 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❷图。读图,回答 1~2 题。
考点一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考点一
考点二
[问题探究]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松嫩平原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 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第13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十三)(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
干燥谷中有冰层厚达数米的盐湖。
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
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而冰层下的湖水温度却高达25 ℃,其主要原因是(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2.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是(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B.该地多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D.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解析:第1题,南极洲夏季时,昼很长,阳光透过冰层,使下面的湖水升温,数米厚的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加上冰层产生逆辐射,冰层下的“温室效应”显著,水温较高,选项C正确。
第2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该地为干燥地区,没有冰雪覆盖,基本无冰川作用。
7月是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无法看到“血瀑布”现象。
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干燥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在风力作用下可能形成沙丘,选项D正确。
答案:1.C 2.D(2018·赣州十四校联考)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
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
读表回答3~5题。
A.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B.水能资源丰富C.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D.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出地4.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我国棉花主产区B.我国重要商品粮产区C.水能丰富地区D.西电东送输出地5.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A正确;第2题,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选B正确;答案读下图,完成3~4题;3.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4.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A.以面状为主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同时,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答案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5~6题;5.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6.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6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7~9题;7.影响图中1月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地形8.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A.R1B.R2C.R3D.R49.下列关于图中四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④两地区B.①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C.③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D.②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解析第7题,图中的1月份的0℃等温线是位于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即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导致秦岭以南地区的1月份平均气温大于0℃,所以影响图中1月份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8题,河流落差大,则流速快,图中的R1、R2、R3三个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显区,说明该河段的落差较小,而R4河段位于③沉积区域的上游河段,靠近秦岭山脉,河流落差大,所以流速快;第9题,早期的聚落一般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或者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图中的①③两地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便于农耕、取水便利、水运发达,故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③地区,④位于河流上游,聚落的形成会晚一些;①沉积区为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地区,适宜冬小麦种植,春小麦分布在中温带地区;③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同时比②、④地势要低,热量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④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比②区的海拔高,②地区沉积作用弱,是因为此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答案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题;10.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答案 B11.读“印度、美国示意图”,回答下题;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A.印度耕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D.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解析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对;与印度耕地分布位置无关,A错;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大,C错;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与灌溉面积比重小无关,D错;答案 B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13题;12.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13.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第13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和江苏较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项错误;答案a、b、c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下图回答14~15题;14.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A.a—①、b—②、c—③B.a—②、b—③、c—①C.a—③、b—①、c—②D.a—②、b—①、c—③15.如果①②③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②时期该城市可能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B.GDP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解析第14题,根据城镇空间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b、c、a,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③①②,因此对应关系是b—③、c—①、a—②;选B;第15题,②时期的功能区布局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企业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时追求的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此时最可能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选C;答案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6~17题;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17.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16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17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C;答案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8题;18.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产业结构层次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地区是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所以选B;答案 B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0.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解析第19题,由图可知,Ⅰ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为城市化地区;Ⅱ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应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该主体功能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Ⅲ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0题,安徽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A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区大于平原,B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C项错误;城市化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D项错误;答案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21~22题;2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2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解析第21题,由①、②、③分布图判断,不同类型餐馆分别集中分布在四川、湖南和广东,故①、②、③分别是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④类餐馆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应为西餐馆;第22题,图中各类餐馆的分布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散分布会增加原料的运输成本;餐馆数量的增加会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稳定,不会因餐馆的布局而加速转变;餐饮属于文化现象,餐馆的分散布局会促进地域文化的扩散;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十六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
②可变性即有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边界,有的边界 ___过__渡______性质,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是逐步过渡的。 ③_差__异__性______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 ④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个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 相互制约的关系。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如下表所示:
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过程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 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 域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 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 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 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 分析。
4.(2016·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解析:要注意材料中有“登上大别山主峰……‘山之南 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从大别山所在地理位置及 南北坡的气温不同等角度分析。 答案: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 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分析
要素
关键词
满分术语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
纬度位置、海
地理
(或××带);距海较远(近);
陆位置、相对
位置
于××大陆××部、××大洋
位置
××岸
要素
关键词
满分术语
气候类型、气 位于××半球,夏季××,冬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作业手册-详答
课时作业(二十六)1.A 2.D[解析] 第1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A项正确。
各区域内部的特点性质相对一致,但并不完全一致,B项错误。
图中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不相当,C项错误。
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D项错误。
第2题,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
a→b→c→d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a→b→c→d冬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小,夏季气温普遍较高,考虑到冬季避寒和夏季散热,传统房屋窗户应是越来越大;现代楼房的高度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小;墙壁厚利于防寒保温,墙壁薄利于散热通风,所以a→b→c→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
D项叙述正确。
3.A 4.B 5.A[解析] 第3题,地坑院是当地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其修建的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室内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首要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
第4题,当地降水较少,但降水集中,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院里,当地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
第5题,由上述分析可以推知,该地区既不位于降水丰富的福建和黑龙江,也不位于降水非常少的新疆,而应该位于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地区,A项符合。
6.C7.C[解析] 第6题,2013年,三省级行政区中辽宁增速最快,①错误;2013—2015年,黑龙江的排名先下降,后上升,④错误。
第7题,经过多年的开发,东北地区的许多矿产资源已日益减少,工矿城市面临着资源不足的严峻挑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8.B9.A[解析]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图中Y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显示山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值,湖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值,但远低于江苏的,故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的,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的,A、C项错误;图中X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其比值越大,表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X轴显示经济发展速度上海低于江苏,广西高于全国,故B项正确,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利,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D 2.C
(2017届河南六校联考)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
C.市场D.水源
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
C.多大风D.低温冻害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4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答案:3.A 4.D
(2017届益阳模拟)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6.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节省建筑材料B.防寒保暖
C.减少占用草地D.庇荫纳凉
解析:第5题,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南部地区常年盛行西风,图中树被盛行风吹向东方,据此可判读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东南方向。
第6题,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顺势而造,可以防寒保暖。
答案:5.B 6.B
(2016·齐齐哈尔质检)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完成7~8题。
7.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
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
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
8.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
A.东部冬季市场B.东部夏季市场
C.本地夏季市场D.本地冬季市场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水系形状特征判断,甲区域为洞庭湖流域,乙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
所以从自然条件看,甲是鱼米之乡,产业是水稻种植业;乙是独特的高原气候,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
第8题,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海拔高,但相对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作物生长期比东部平原地区晚,当东部地区进入伏季,蔬菜供应紧张,这些地区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供应东部的夏季市场;冬季气温低,该地不会有蔬菜生产;本地夏季市场供应不是反季节蔬菜生产。
答案:7.D8.B
(2017届湖北名校联考)国家创新指数是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人力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
读世界部分国家创新指数与人均GDP图。
回答9~10题。
9.国家创新指数高于冰岛而人均GDP低于冰岛的是()
A.瑞士B.加拿大
C.巴西D.以色列
10.图中A、B、C、D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A.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
B.澳大利亚、美国、印度、中国
C.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
D.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中国
解析:第9题,读纵坐标可知,四个选项中国家创新指数高于冰岛的有瑞士和以色列,读横坐标可知,这两个国家中人均GDP低于冰岛的只有以色列,故选D 项。
第10题,图中B、D两个国家人均GDP低,为发展中国家,且D国家人均GDP更低,为印度。
答案:9.D10.C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图中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解析:第11题,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第12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答案:11.A12.D
(2017届泰州质检)张家口和北京联合承办
2020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
雪上项目。
右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
度指数比较图。
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数量相关
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距离和城市等级相关
C.据港口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D.辖区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14.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
B.交通通达度好,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C.地形、气象条件比北京更适宜开展雪上项目
D.目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接待能力强
15.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合适承接的城市是()
A.廊坊B.承德
C.张家口D.保定
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有天津、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等,而这些城市等级较高,同时距离北京越远,强度越小,故B 项正确;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弱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第14题,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对地形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具有地形和气象条件上的优势;张家口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要落后于北京。
第15题,批发和物流业一般占地大,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分散北京的相关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
图中廊坊与北京联系紧密,距离较近,较合适。
答案:13.B14.C15.A
二、非选择题
16.(2016·北京西城期末)“盐地碱蓬”染红了半个中国。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地碱蓬,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节呈火红色,有很强的抗盐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
(1)结合图文材料,简述盐地碱蓬在我国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