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学期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和克(课时1)》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千克和克word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千克和克word教案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目标:知识: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教学准备:(教师用)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2分硬币弹簧秤、电子秤、台秤、地秤(学生用)六人一组:准备自己喜欢吃的零食。

(任意重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发给学生每组以每2分硬币,一袋盐,用手掂一掂。

说说你的感觉。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1.师: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一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板书:千克和克字母表示kg g2.同学们带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你在包装上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生思考)(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㈠感知1克的质量1.设疑想想:你知道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吗?(生:一粒花生米,几颗黄豆,两个曲别针……)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3.总结:在我们量质量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常使用“克”作为单位。

4.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5.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掂一掂这些1克的物品,感知一下1克的质量。

㈡感知1千克的质量师:现在谁还能从自己小组的物品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1.例:盐(或其他1千克的物品)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1千克比1克重的多)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2.认识1千克=1000克例:(生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①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②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③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④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3.例:一袋苹果一袋土豆怎样知道哪个重?掂一掂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那一袋土豆,感觉他们一样重)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这时,用手掂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秤”。

《千克和克》教案(公开课获奖)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千克和克》教案(公开课获奖)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认识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37~40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知道1千克=1000克。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过程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情感态度: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1千克=1000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师:谁想上来掂一掂?学生可能说: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三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师:刚刚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拟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方法知道吗?学生可能说: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学生汇报可能说: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师:刚刚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二、探究体验:〔一〕认识秤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方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有多重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质量可以用秤来称。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组织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学生可能说出:生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认识千克和克-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千克和克-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掌握使用千克和克表示物品重量的方法;3.培养学生感知重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千克和克的实物,如5千克的大米袋、100克的秤砣等;2.教师准备有关千克和克的图片、视频或PPT等教学辅助材料;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看到大米袋上写着多少重量的吗?–学生:看到了,比如5公斤、10公斤等。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5公斤是多少克吗?–学生:我不知道。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克和克,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2.观察图片–教师:请看下面的图片。

这是5千克的大米袋和100克的秤砣,请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大米袋比秤砣重多了。

–教师:对,大米袋的重量是100个秤砣的重量之和,所以我们用千克来表示。

操作实物1.实物体验–教师:我这里有几个实物,请你们分别称一下它们的重量,看看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学生:(称重)这个是35克,那个是500克,这个是2千克。

–教师:不错,我们用千克表示2千克,用克表示小于1千克的重量。

2.实物比较–教师:我这里还有两个实物,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重量。

–学生:(比较)这个重一些,那个轻一些。

–教师:对,然后我们可以用秤把它们的重量都称出来,用千克和克来表示。

巩固练习1.知识运用–教师:请你们完成一下题目,然后用笔写下答案。

1.成人体重可以用千克来表示,那么45千克等于多少克?2.蔬菜称出来是320克,那么它等于多少千克?3.一只猫的重量是2千克380克,它称出来的重量应该写成多少千克加多少克?–学生:(完成题目)答案是……2.反思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这两种重量单位,并且掌握了使用它们来表示不同重量的方法。

那么你们觉得这个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我们可以用它们来称物品的重量,方便比较大小。

–教师:对,而且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这些单位的使用,所以今天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认识千克和克1-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认识千克和克1-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认识千克和克1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1. 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特别是1千克=1000克这一换算关系。

2. 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千克和克的砝码,天平,挂图。

2. 学具:小物品(如苹果、铅笔、书本等),小袋子,标签。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物体的重量是怎样称量的吗?”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展示千克和克的砝码,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

3. 活动一:小组合作,用天平称量预先准备的小物品,记录下它们的重量,并讨论如何用千克和克来表示。

4. 活动二:每组选择一个小物品,用千克和克来表示它的重量,并与其他组交流。

板书设计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1千克=1000克3. 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家长协助,用天平称量家里的物品,记录下它们的重量,并用千克和克表示。

2. 选择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来表示它的重量,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单位。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良好。

但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教学难点详解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1. 千克的定义: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克和克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克和克
(3)讨论:如何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
(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
三、专项练习
学生小组中用天平比较梨和苹果的轻重。
1.学生先把自己准备的梨和苹果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哪个轻?
2.放到天平上验证一下。(教师深入小组内部和学生一起活动。学生中如果有梨和苹果相等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此时天平的现象,如果没有,教师出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两个相等的砝码,学生操作观察汇报,总结什么时候两个物品相等?)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用手掂一掂,说一下不同的感受。(学生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凭借感觉和生活经验判断出面包比饮料轻,饮料比面包重。)
2.教师出示天平,学生先预测一下把面包和饮料放到天平上会有什么现象?
3.教师演示
(1)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汇报现象。
(2)教师质疑: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用天平可以比较两个哪个轻,哪个重。)
3.每组拿一组实物板前演示并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演示,如果有相等的,重点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两个物品相等,没有的教师要演示,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小结
五、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做,全班核对。
2.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自己怎么想的。)
教学内容
千克和克(教材73页--74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物体轻重。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具准备
天平、面包、饮料、苹果、梨
一、创设情境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判断物品的轻重,想一想有两个物品你会怎样判断谁轻、谁重?(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73页说一说的主题图,学生判断。)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判断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出示面包、饮料(面包的体积要比饮料大很多)。这两个物体谁重,谁轻呢?学生先猜一猜,到底大家猜的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教案(冀教)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教案(冀教)

《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一年级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多媒体课件、天平、梨、苹果、玻璃弹球、文具、台秤、食盐、苹果、鸡蛋、花生米、5分的硬币等。

(一)用天平比较轻重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西瓜和气球哪个轻,哪个重啊?学生争抢回答:西瓜重,气球轻。

师:今天我们在比轻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玻璃球作单位测量常见物品的质量。

2、探索新知。

(1)掂一掂,感受物体轻重。

出示面包和饮料。

师:它们两个哪一个轻,哪一个重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学生讨论交流比较方法。

指名汇报:放在手里掂一掂。

师:那我们的感觉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

(2)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

A.教师出示一台天平,向学生介绍天平的结构特点,然后把饮料、面包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引导学生发现面包比饮料轻。

B.比较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

师: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那我们谁说得对呢?怎样判断呢?我们可以用刚才的测量工具一一天平来帮忙。

师生共同动手操作,观察天平是平衡的,从而得出结论:苹果和梨同样重。

3.测量1个鸭梨有多重。

师:1个鸭梨有多重呢?用天平和玻璃球怎样称出来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克和千克 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克和千克 冀教版

---------------------------------------------------------------最新资料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克和千克冀教版认识克与千克学习目标 1、在具体物品出示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经历算一算、称一称、读一读三种方式探讨与对比,知道 1 千克=1000 克。

4、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能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密切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生活中我们用称来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的单位克与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一)活动一: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记录卡,跟老师一起来记录一下。

谁能说说你的发现,同学们记录了这么多的质量。

说一说它们一样重吗?哪些较轻?哪些较重?学生说出:一包口香糖、一包面条、一瓶护手霜比较轻,一桶洗衣液、一箱苹果比较重。

2、师:1 / 4同学们记录的真仔细,观察能力也很强。

知道了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那么 1 克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二)活动二:1、认识天平。

2、演示天平称 1 个 2 分硬币的质量的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得知 1 个 2 分硬币的质量为 1 克。

3、小组活动:活动目的:感知 1 克。

活动要求:①、自己掂一掂、估一估。

②、前后两人相互说一说。

③、个别同学汇报感受。

活动内容:①、掂一掂一个 2 分硬币有多重?②、估一估我们学校一个队徽的质量够不够 1 克。

③、说一说 1 克的感受。

师:同学们这是 1 个 2 分的硬币,每人在桌上找到 1 个 2 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认识千克和克|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认识千克和克|冀教版

第1课时认识千克和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超市,出示主题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看看李阿姨和两位小朋友在超市买了什么东西?分别有多重呢?出示方便面100克,食用油5千克,大米25千克的照片。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表示板书课题:认识克和千克二、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观察下面三样物品,口香糖3克,菊花茶12克,美味瓜子100克。

它们分别有多重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学: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板书: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2.什么东西重1克?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生活中已经很少看到2分的硬币了,一个塑料雪花片也重1克。

同学们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

掂一掂1克有多重。

3.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讨论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4.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 估一估,下面哪些物品比1克轻。

一根羽毛,一根红头绳。

6.认识天平,用天平秤1克的黄豆有几粒?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kg)1.教学例2,比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做单位,那比较重的物品呢?我们用什么做单位呢?出示5千克的洗衣液,一箱苹果25KG的图片,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

板书: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

2.感受1千克有多重?一袋洗衣粉,一瓶洗衣液,2袋盐重1千克。

出示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感受1千克有多重?教师拿出1瓶1kg的洗衣液,2袋盐。

冀教版 小学二年级 数学下册 认识千克和克 优质教案

冀教版 小学二年级 数学下册  认识千克和克 优质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克和克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课件,盘秤一台,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陪家长去超市采购:糖果、水果等食物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师:过年你们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些什么?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经历。

师:怎样知道西瓜或苹果有多重呢?(同学们说到什么物品,就问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磅秤。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认定问题阶段。

教师启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丫丫和聪聪去超市购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交流。

生1:有的用千克做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

生2:我发现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生3:第一个秤上,“10”下面写的是“kg”,第二个秤上,“100”下面写的是“g”,怎么不一样?师:兔博士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预备起。

生:“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

师:这么细微的不同都能发现,同学们真细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三、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千克和克 》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千克和克 》教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课题千克和克单元第四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看、估、掂、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2、在认识质量单位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克、千克的认识难点能正确运用克、千克表述物品的重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物品有轻有重,该怎样表示物品的质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和克。

观看超市购物图,思考物品的重量。

从学生熟知的购买商品引起对重量的认识。

讲授新课1、认识质量单位。

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物体的质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单位:千克(kg)、克(g)2、认识称。

1)生活中我们常用台称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有多重。

你们都看见过什么样的称?2)观察称上都有什么?指针数字刻度质量单位3、读出质量。

3、称一称。

(1)1袋食盐有多重?学生回答,教师启发。

小组交流:观察称上都有什么?自主思考,指认台称上的质量。

让学生了解用称来称量物品的重量;并了解克与千克的轻重;知道1千克的物品大约有多少。

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的认知。

读出数字环节是让学生加深对台秤的认识。

(2)2袋食盐有多重?3)知道1千克=1000克或1kg=1000g 4、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

1个2分硬币重约1克,一袋精制盐重1千克。

5、小组活动:称出1千克的物品。

1千克大约是5个苹果的重量。

1千克大约是15个鸡蛋通过看称了解到2个500克凑成1千克。

大胆猜测,动手掂量,亲自实验。

先估一估,再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的重量。

称量1千克的物品。

动手实践感受重1千克的物品。

从熟知的物品入手初步感知1千克的重量。

从触觉上体会克与千克的不同。

强化对1千克的认识。

巩固提升1、用克和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一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重多少千克?500+500=1000克1000克=1千克3、一袋食盐1千克,一个苹果500克,食盐比苹果重多少克?1千克=1000克1000—500=500克解题关键是要把1千克转化成500克,然后再进行计算。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千克与克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千克与克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水果、蔬菜、调料等,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并尝试用天平进行验证,以增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3.设计一道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作业中详细说明解题思路和过程。例如:小华家的水果店有一箱苹果,已知这箱苹果的总质量是20千克,如果每个苹果的平均质量是200克,那么这箱苹果大约有多少个?
-例如,通过超市购物、水果称重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的应用。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如使用天平称量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理解千克与克的关系。
3.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安排充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创设互动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7.注重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反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关注学生在质量单位认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吗?”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质量。
2.学生猜测苹果的质量,教师记录不同学生的答案,激发学生对质量测量的好奇心。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质量比较、换算练习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千克教学设计 冀教版千克与克课件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千克教学设计 冀教版千克与克课件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千克教学设计冀教版千克与克课件【篇一】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千克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千克教学设计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生:牛奶!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学生活动)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学生猜)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生:500克。

新冀教版二下数学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

新冀教版二下数学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
师:同样是两袋盐放在不同的秤上称一个是1千克,一个是1000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1千克等1000克
教师完成板书: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四、拓展练习
1、提出:一个苹果是200克,几个这样的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回答。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及时进行扩展练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师:一个西瓜重3千克,那么这个西瓜多少克呢?说说你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生:西瓜重3000克。因为1千克等于1000克,3千克就是3个1000克,也就是3000克
师:一个西瓜和多少苹果同样重呢?
让学生充公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先让学生看书,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找代表发言。
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用秤称物品的质量。
学生完成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早上买的西瓜,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西瓜有多重。让学生充分发言。
猜老师买的西瓜有多重,花了多少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的学习。
师:今天早上老师买了一个西瓜,(把瓜举起来)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西瓜有多重?老师花了多少钱?
3、教师提出“在什么情况下有千克作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测量较重物品时用千克做单位,测量较轻物品时用克作单位。
通过讨论,了解两个质量单位的不同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两种台秤认识了千克和克。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前段时间,在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认识千克和克1-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认识千克和克1-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认识千克和克1-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2.掌握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灵活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2.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学生练习册;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想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包括元和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观看课件(10分钟)老师将相关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20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对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换算关系进行梳理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4. 练习(15分钟)老师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加深对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

5. 讲解练习(10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对难点和易错的问题进行强调和解释。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题,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记录和评估。

七、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有一些难点,例如难以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这方面,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4.1千克和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4.1千克和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精品】

千克和克(1)教案教学过程1.图1中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2.图2中1个梨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3.用玻璃球测量语文书和铅笔盒,它们各有几个玻璃球重?先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再比较哪个轻哪个重?(设计意图:自学6分钟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组交流)。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展示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不仅可以凭生活经验,用手掂一掂,还可以用天平来比较)。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组小对子汇报展示得最精彩,能评为今天的“最佳小对子”。

动手测一测语文课本和铅笔盒各有几个玻璃球重?再比较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汇报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其他组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教师要适时引导,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通过用手掂一掂可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倾斜时,向下的托盘里的物体比向上的托盘里的物体重;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个托盘里的物体一样重。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

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设计意图:师生合作,使学生掌握新知)四、学情展示: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看图填一填,再比一比。

(展示要求: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1)1瓶墨水和()个玻璃球同样重。

(2)1个苹果和()个玻璃球同样重。

(3)1瓶墨水和1个苹果谁重?1瓶墨水比1个苹果重。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五、归纳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换算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换算

本次的数学教案主题是“克和千克的换算”。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有关于“克”和“千克”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使用及换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老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克(kg)和千克(kg)”,并且介绍其概念及使用方法,供学生了解。

2.知识讲解阶段,老师将自己的笔记板放在课桌上,好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有关于“克”和“千克”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老师将讲解“克”的概念及它的使用方法,接着是“千克”的概念以及使用方法。

老师将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这里,老师可以先简单地介绍,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至于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再后面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

3.巩固练习在知识讲解过后,老师将会交给每一位学生几个实际问题以进行巩固练习。

- 问题1:“小明身高1.5米,体重40千克,他的体重是多少克?”- 问题2:“这个箱子有10千克重,它是多少克?”- 问题3:“这个苹果有100克重,它是多少千克?”这几个问题也是以实际问题作为例子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和操作。

可以让学生们自行在笔记板上完成这几个问题,再及时地交给老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总结课程在所有问题都完成后,老师将分别给学生讲解问题的答案及操作方法,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及掌握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老师将在黑板上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认真复习巩固,以便在以后的实践运用中能够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

五、教学后记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实例和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千克和克|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千克和克|冀教版

《千克和克(课时1)》参考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感受物品轻重的过程,知道可以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经历用选定的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简单使用天平秤。

教学难点:称出两种物体的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猜测、动手感知、天平验证。

教学准备:天平、玻璃球、苹果、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看看我们班的两名同学他们在做什么游戏?(电脑出示两个学生玩跷跷板的情景图)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轻重)师:你是怎么发现的?明确:一个同学被跷了起来,而另一个同学在下面,所以我知道小男孩重,小女孩轻。

师:你真棒!通过看一看就知道谁轻谁重。

二、探究与体验。

1、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师: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师:这样子天平是平的时候,说明天平两端的物体的重量是一样的。

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2、分析用天平秤东西的结果师:我们刚刚看到秤完苹果和梨,,天平的指针正好的中间。

说明两端的物体一样重。

师:如果指针偏右呢?左边的物体和右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师:如果指针偏向左边呢?师:非常好。

看来大家都已经会用天平来判断物体的轻重了。

3、感受苹果的轻重,然后放在天平的一边,给天平的另一边放弹球,边放边观察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

看一看放了多少个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称一称苹果有多重?师:你们先用手掂一掂。

今天我们就用玻璃球来测量梨的重量。

师:我们应该怎么放。

(学生谈认识并操作)师:现在天平是一高一低怎么办才能使天平平衡?放几个玻璃球呢?4、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千克和克学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千克和克学案

千 克 和 克项目 内 容1.要知道物品的轻重,要用( )来称,来认识一下下面的各种秤。

2.阅读教材第37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1)梨和苹果分别放置天平两侧后,天平平衡,说明梨和苹果( )重。

(2)天平左侧放置一个梨,右侧放置一个玻璃球,放置玻璃球的一侧高高翘起,说明( )重,( )轻,当右侧放置6个玻璃球后,天平平衡,说明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 )重。

(3)用玻璃球的质量测量语文书和铅笔盒,它们各有( )个和( )个玻璃球那么重,因此语文书和铅笔盒比,( )重些。

3.生活中我们常用( )和( )来测量物体有多重,用( )和( )来作质量单位。

千克可以用( )来表示,克可以用( )来表示。

1千克=( )克或1kg=( )g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当天平平衡时,说明两侧物体的质量( )重,如果天平不平衡,高高翘起的那边物体就( )些。

(2)生活中我们常用( )和( )来测量物体有多重,用( )和( )来作质量单位,千克可以用( )来表示,克可以用( )来表示。

1千克=( )克或1kg=( )g 。

5.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小明的体重是25( )。

一只鸡重2( )。

一个乒乓球大约重3( )。

一袋味精重100( )。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生活中与质量相关的知识。

学具准备:天平、苹果、梨、玻璃球若干、 500克食盐两袋、1千克的其他物品和弹簧秤等。

答案:1.秤2.(1)同样(2)梨玻璃球同样(3)略3.台秤电子秤千克克kg g 1000 10004.(1)同样轻(2)台秤电子秤千克克kg g 1000 10005.千克千克克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闫里学区段村学校闫为敏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

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

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

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

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克和克(课时1)》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感受物品轻重的过程,知道可以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经历用选定的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简单使用天平秤。

教学难点:称出两种物体的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猜测、动手感知、天平验证。

教学准备:天平、玻璃球、苹果、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看看我们班的两名同学他们在做什么游戏?(电脑出示两个学生玩跷跷板的情景图)
生:他们在玩跷跷板。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轻重)
生1:我发现了他们一个同学在上面,一个同学在下面。

生2:我发现他们一个轻,一个重。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看见一个同学被跷了起来,而另一个同学在下面,所以我知道小男孩重,小女孩轻。

师:你真棒!通过看一看就知道谁轻谁重。

二、探究与体验。

1、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
师: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天平没有偏向某一边。

师:恩,真好。

这样子天平是平的时候,说明天平两端的物体的重量是一样的。

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
生:一样重。

2、分析用天平秤东西的结果
师:我们刚刚看到秤完苹果和梨,,天平的指针正好的中间。

说明两端的物体一样重。

师:如果指针偏右呢?左边的物体和右边的物体,谁轻谁重?
生:右边的。

师:如果指针偏向左边呢?
生:左边的物体重。

师:非常好。

看来大家都已经会用天平来判断物体的轻重了。

3、感受苹果的轻重,然后放在天平的一边,给天平的另一边放弹球,边放边观察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

看一看放了多少个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称一称苹果有多重?
师:你们先用手掂一掂。

今天我们就用玻璃球来测量梨的重量。

师:我们应该怎么放。

(学生谈认识并操作)
生:一端放鸭梨,一端放玻璃球。

师:现在天平是一高一低怎么办才能使天平平衡?放几个玻璃球呢?
4、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小组成员包括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师:先让我们猜一猜?
生:5个。

生:6个。

生:8个。

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放一放。

【有针对性的指导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可以在学生们操作结束后,组织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充分听一下操作错误的同学到底错在哪里,也可以把学生中
操作正确的一组叫到前面进行示范,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自己的做法。

重点让学生边放边观察天平的变化,让每个学生都亲眼看到放玻璃球和天平逐渐平衡的过程。

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以分组测量,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培养学生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5、测量学习用具。

师:拿出自己的语文书和铅笔盒。

师:自己掂一掂,初步感知语文书和铅笔盒的重量。

用左手或右手。

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测量。

师:先猜测语文书大约和多少个玻璃球同样重。

铅笔盒大约和多少个玻璃球同样重。

【应充分给学生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在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后,放手大胆让学生自主操作。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自己填。

然后与同学展示自己的结果。

2、练一练第2题。

测量:在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时,我觉得要先让学生估测,再实际测量。

(在结束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家中与自己的父母做游戏,选取家里的较小的物品进行估测,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实际的测量。

还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小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