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黄金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黄金产业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传统的全封闭式黄金管理体系明显暴露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黄金金融性的弱化也明显受美元的牵制与影响。我国的黄金业要求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应当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供需,形成市场价格。黄金市场应该是黄金生产者、经营者、个人持有者和居民与非居民都可以参加的交易市场。它可以弥补官方管制市场的不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黄金黑市交易,平衡市场供需,并可作为由官方管制黄金价格向浮动金价过渡的桥梁。
鉴于黄金的特殊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绝大多数产金国家都对黄金的生产、销售、流通进行过管制。建国以来,黄金始终是我国国家控制的特种货币,对之进行严格的货币性管理。我国的金银管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统购统配体制。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黄金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仅山东省共支持黄金矿山开发、基建技改累计贷款22亿元,建设黄金矿点500多个,分布在6个产金市地。自19 8 2年恢复黄金饰品市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山东省黄金饰品内销生产企业及境外来料加工企业13家,年产金饰品15吨,金饰品零售单位400个,营业额约为90亿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行业体系。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政策的扩大,这种传统的全封闭式的管理体系明显暴露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一是黄金生产、加工、流通分属黄金公司、工商、银行等多个系统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责权虽清,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
二是国家对黄金统购统配价格,即不体现生产价格,也不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致黄金流失严重。尽管国家在此期间采取了各项保护措施,尽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彻底解决根本问题;
三是国际黄金市场对国内的准黄金市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一种形态,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即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政治新秩序、经济新秩序、安全新秩序,黄金金融性的弱化主要表现是金价明显受美元资产的牵制与影响、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技术以及投资产品的巨大跃进与转变。在这一时期内黄金作为“避风港”的作用也黯然失色。例如:发达国家抛售黄金后,换取现汇或直接购买高新技术发展生产,使黄金投资领域和储备观念愈加窄小。黄金作用逐渐弱化,金价日趋疲软。迫切需要变革。
传统黄金购销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延续了数十年的黄金计划管理体制
表现出明显弊端,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难以保持供求关系平衡,引致黑市猖獗。在严格管理黄金产供销的体制下,由于不允许黄金市场的存在并严格控制黄金制品经营企业的数量和经营活动,导致供需双方严重不对称,形成供需缺口。尽管中央银行为弥补这一缺口作出了努力,但作为唯一的黄金批发供应商,政府事实上不可能随时掌握和处理大量的市场零售信息,因而也就不可能灵活和有弹性地调整市场供给,尤其在当时外汇长期短缺的条件下。这样,大量黑市交易的产生就成为合乎逻辑的结果,而中央政府对黑市的无奈和地方政府对黑市的纵容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违法违纪行为盛行。1993年以来,民营黄金市场开始出现,这些市场明为经营黄金饰品,暗地里大多又在从事地下黄金交易、成为黄金生产者、走私者和黄金饰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纽带。根据有关方面的估计,前几年全国个体采金的产品中,由国家收购的不足1/3,其余部分大多进入了民营市场,如果加上走私部分,这类市场的年黄金交易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二)价格僵化且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诱发严重走私活动。在计划体制下,国内金价与国际市场完全脱节。为保护黄金生产企业,黄金收购价格很少进行调整,而国外黄金市场的价格却是在不断的变动。这种僵化的价格机制所造成的国内黄金价格与国际市场价差,必然引发以套利为目的
的走私活动,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同时加大中央银行的经营风险,给国家带来损失。有资料透露,仅1997年就有17亿元人民币流入境内外走私者的口袋。此外,由于人民银行一身兼二职,既承担对黄金购销系统的管理,又负有改善经营的责任,因此在黄金定价问题上,必然要兼顾自身利益,造成定价机制的缺陷。
(三)与中央银行职能不相符合,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的职责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值的稳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督管理。而目前人民银行在黄金领域中的交易主体和风险主体地位,不仅超越了该法规定的职能范围,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本应减少货币供应量以维持币值,实际操作中却可能会通过黄金收购渠道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尤其在国内金价高出国际市场价格、人民银行收多售少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四)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扭曲生产者行为。由于以保护价无条件地收购黄金,黄金生产企业往往陷入资源争夺战而不是围绕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展开竞争,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外延式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众多小矿山素质低下,管理落后,成本居高不下,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传统购销体制也扭曲了生产企业的行为,黄金生产企业长期习惯于
向人民银行交售产品,根本不具有市场运营能力,生产者既不能自主选择产品销售的种类、时机和客户,又无法有效地进行控制,严重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不利于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和金融机构改善经营。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在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开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除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外,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在发展之中,唯有黄金市场仍处于严格计划管制之下,由于这种管制所产生的规模可观而地下黄金市场又处于失控状态。显然,黄金市场开放已明显滞后并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
(六)黄金市场改革滞后影响金融机构经营活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商业运作客观上需要开放的金融市场和尽可能广阔的经营范围,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有可能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结构,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效益和降低经营风险。由于严格禁止金融机构从事黄金业务,目前即便是大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也毫无操作能力,更谈不上开发和运作黄金衍生商品。
计划经济管理限制了黄金市场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国家指令性计划大幅度减少,资金市场、外汇市场、物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