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工)串讲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功和机械能 易错考点(知识串讲)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功和机械能 易错考点(知识串讲)

专题21功和机械能易错考点易错点1判断是否有力对物体做功易错力学里的做功包含两个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力不做功有三种情况:(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移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3)物体受到力,也移动了,但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例1】下列描述的体育项目的场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撑力做了功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冰壶在冰面上滑动的过程中,人的推力对冰壶做了功C.拔河比赛僵持不下,但运动员对比赛的另一方做了功D.小朋友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小朋友的踢力对足球做了功【答案】B【解答】解:A、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有力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A错误。

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冰壶在冰面上滑动的过程中,冰壶受到了力,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人的推力对冰壶做功,故B正确;C、拔河比赛僵持不下,没拉动,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足球由于惯性而运动,但是并没有力作用在足球上,所以小朋友的踢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选:B。

易错点2功和功率的计算易错做功的多少可由FsW 计算得出计算做功大小时,要注意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公式中FP 计算,公式中就用哪个力,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率可由定义式t W功W一定是对应时间t内完成的,功与做功的时间要对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功率可用推导式FvP 计算,运用该公式时要注意:拉力F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速度v跟拉力F必须对应,即v必须是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例2】如图所示,斜面长20m、高10m,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位同学用平行于斜面向上40N的拉力,在20s内把重6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至斜面顶端。

物理高中串讲教案设计

物理高中串讲教案设计

物理高中串讲教案设计教师姓名:XXX科目:物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能够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电阻。

3. 能够解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配问题。

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和联系。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

教学难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的应用。

2. 解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路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PPT。

2.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导线等。

3. 教材: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4. 作业: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引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路中不同元件的连接方式带来的影响。

二、讲解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

三、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观察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布情况,巩固理论知识。

四、解题训练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加深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

五、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电路连接方式。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堂反馈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解决学生的疑惑。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串讲教学,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计算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力学串讲教案模板范文

物理力学串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回顾和总结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力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动量等。

2. 力学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原理、动量守恒定律等。

3. 力学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刚体运动规律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串讲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a. 介绍力、质量、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强调它们在力学中的重要性。

b. 通过实例讲解力的单位、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知识。

2. 力学基本原理a. 介绍牛顿运动定律,讲解其内涵和应用。

b. 讲解功与能原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强调它们在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力学基本规律a. 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讲解其推导过程和应用。

b. 讲解圆周运动规律,讲解其推导过程和应用。

c. 讲解刚体运动规律,讲解其推导过程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建议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情况、讨论氛围等。

物理高中知识串讲教案及反思

物理高中知识串讲教案及反思

物理高中知识串讲教案及反思
主题:热力学
一、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 温度: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的大小。

2. 热量: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热量传递的形式。

3.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4. 内能:系统的所有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的增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减。

二、热力学过程:
1. 等温过程:系统温度不变,内能增加等于吸收的热量。

2. 绝热过程:系统不与外界交换热量,内能增加等于做功。

3. 等压过程:系统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热变化。

4. 等体过程:体积不变,内能增加等于吸收的热量。

三、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1. 卡诺定理:任何工作在两个温度之间的热机效率都不可能高于卡诺热机效率。

2. 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是具有最高效率的循环过程。

四、热力学中的公式:
1. Q = mcΔθ
2. ΔU = Q - W
3. η = 1 - Tc/Th
反思范本: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知识串讲的层次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
3. 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知识?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表现如何,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地方?
5.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互动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知识。

物理高中串讲教案

物理高中串讲教案

物理高中串讲教案
课题:光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2.学会计算光的折射角和反射角;
3.掌握光的成像规律,能够描绘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
4.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光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规律。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2.光的成像规律;
3.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教学难点:
1.光的计算问题解题;
2.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实验原理和规律。

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设备;
2.标准的光学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概念串讲(15分钟)
1. 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引导学生探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2. 光的成像规律: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成像原理。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通过实验仪器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利用实验仪器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问题解答与讨论(10分钟)
与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馈: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顾,确认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光学实验设计比赛,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和实践能力。

高中人教版物理串讲教案

高中人教版物理串讲教案

高中人教版物理串讲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
题求解。

一、导入
老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思考运动是什么、如何描述运动,并提出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二、概念讲解
1. 回顾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并介绍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描述方法。

3. 介绍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及描述方法。

三、示例演练
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推导,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练习与讨论
1.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

2. 给学生布置作业,提醒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做好复习准备。

六、拓展
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拓展知识,如相对运动、圆周运动等,让学生了解更多
关于运动的知识。

七、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做好预习。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运动的描述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运动有关的
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公式串讲

高中物理公式串讲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知识串讲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知识串讲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知识串讲课程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物理知识串讲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对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 帮助学生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进行整合和串联。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确定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点。

2. 整合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综合应用训练。

教学难点:1. 整合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复习已学知识,准备问题和疑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解释知识串讲的意义和目的。

2. 提问学生已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点,并简要回顾。

二、知识串讲(30分钟)1. 教师按照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知识,串讲各个知识点。

2. 在串讲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三、问题解决和综合应用(25分钟)1. 学生提问已学知识中的问题或疑惑。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综合应用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自我评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高中物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实验设备。

3. 相关案例和实际应用材料。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和指导。

物理做工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物理做工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做功的概念,能够区分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

2. 学会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做功的概念,区分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

2. 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物理实验器材(如:弹簧秤、滑轮、小车等)3. 做功相关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做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做功的现象?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功?二、新课讲解1. 做功的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做功的条件:做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 做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力与距离的夹角余弦值。

4. 功的单位:焦耳(J)。

5. 做功和不做功的判断: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或者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0,那么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三、实验演示1. 利用弹簧秤、滑轮、小车等实验器材,演示功的实验过程。

2.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做功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 呈现一些做功的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做功。

2. 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做功概念、计算公式等。

2. 引导学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物理知识判断做功?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做功的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做功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高中生物理串讲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理串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高中生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串讲,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总结和归纳物理知识点;(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生物物理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生物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高中生物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物理学;(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串讲内容(1)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动量守恒等;(2)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平衡等;(3)电磁学:库仑定律、电磁感应、电磁波等;(4)生物物理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显微镜、电镜、分子光谱等。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总结生物物理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复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高中知识串讲教案

物理高中知识串讲教案

物理高中知识串讲教案【教学内容】: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3. 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分类和描述方法;2. 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义词匹配: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近义词,选出与之对应的物理概念。

1. 物体:A. 力2. 运动:B. 速度3. 动量:C. 运动4. 加速度:D. 物体二、展示1. 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转动运动;2. 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3.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三、练习1. 真空中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做恒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否相同?2.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外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应用1. 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理现象可以用牛顿三定律来解释?2.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五、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2. 牛顿三定律分别是什么?3. 机械运动如何描述和分析?【教学反思】:本节课紧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牛顿三定律展开了串讲,通过导入、展示、练习、应用和总结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异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功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

- 能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 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 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例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关于“功”的词语,如“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等。

- 提问:在力学上,什么是功?2. 新课教学- 讲解物理学中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称这个力做了功。

- 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其中θ是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 讲解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 = 1牛顿 × 1米。

3. 实例分析- 展示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引导学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 分析实例中的力、距离和功的关系。

4. 练习与讨论-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和展示性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006版物理(工)串讲资料第六篇

2006版物理(工)串讲资料第六篇

2006版物理(工)串讲资料第六篇第六篇专题选读
 好了,恭喜你,经过了五篇的学习,物理学的理论基本学习完了,也就是说考试重点涉及的五篇内容就结束了,接下来的第六篇整体是扩大知识面的,是物理学进一步学习可能涉及的科学研究领域,都是些非常初等的概念,所以在考卷中,这一章的考点集中于填空的第二部分,形式上和考文科概念题没什幺两样,比较容易,所以关于这一章的讲解只是知识骨架的介绍,最佳方法是课后仔细阅读本章就可以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骨架内容。

 这一章共包括六个专题,激光技术、原子核、宇宙学、超导粒子物理、半导体物理。

 关于激光技术
 和发光相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激光器中发的光主要是受激辐射,所以激光要想产生必须首先实现粒子数反转,所谓粒子数翻转就是使高能级的粒子数大于低能级的粒子数,能实现这种反转的物质称之为激活介质,所以一般激光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激活介质,激励能源和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是激活介质两端平行放置两块的反射镜之间。

《物理(工)》串讲讲义

《物理(工)》串讲讲义

物理(工)串讲讲义第一讲 力学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按内容可分为运动学与动力学。

运动学研究的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运动及其变化的原因。

第一章研究质点的运动状态描述和牛顿运动定律,第二章进一步研究力的时间累计效应和力的空间累计效应,以及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的重点是位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是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熟练应用。

第二章的定理、定律公式很多,理解三个定理(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和三个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熟练地应用它们解决力学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而动量定理、功能原理、刚体定轴转动定律是本章的难点。

力学的常见考点有: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几个物理量,几种常见的力(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及其综合应用,动量、冲量与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功与动能定理,保守力与势能、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一、质点运动学1、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这方面的考核要求是领会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置矢量 )(t r r =或 )()()(k j i r t z t y t x ++=描述质点在空间的位置。

位移矢量概念 r r r )()( 12t t -=∆或 k j i r z y x ∆+∆+∆=∆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速度 d d tr =v 或 d d d d d d k j i k j i x z y t zt y t x v v v ++=++=v 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加速度 d d d d 22tt ra ==v 或 k j i k j i a z y x z y x a a a t t t ++=++= d d d d d d v v v 描述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初中物理专题串讲教案

初中物理专题串讲教案

初中物理专题串讲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专题串讲,使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巩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浮力、压强等内容。

2. 电学部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内容。

3. 热学部分:包括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如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浮力、压强等。

2. 复习电学部分的知识点,如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

3. 复习热学部分的知识点,如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机等。

二、专题串讲(20分钟)1. 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举例说明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运动等。

(2)功和能量的变化: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功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如物体下滑、抛物线运动等。

(3)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讲解浮力的实质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如船只、潜水艇等。

(4)压强的计算和应用: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坝、轮胎等。

2. 电学部分:(1)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分析,如灯泡亮度、电路故障等。

(2)欧姆定律的应用:举例说明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设计、电器维修等。

(3)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如电风扇、电饭锅等。

3. 热学部分:(1)温度、热量的关系:讲解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如热传递、热平衡等。

(2)比热容的应用: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如水冷却、暖气等。

(3)热机的原理:讲解热机的原理和分类,如内燃机、太阳能热机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力学部分:(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其落地时的速度。

物理力学串讲教案

物理力学串讲教案

物理力学串讲教案教案标题:物理力学串讲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力学中的力、运动、牛顿三定律等基本知识。

3. 能够运用物理力学的原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物理力学中的力、运动、牛顿三定律等基本知识。

3. 运用物理力学的原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教学难点:1. 物理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物理力学的原理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物理力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力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和接触过的力学现象。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力学的研究对象。

2. 详细讲解物理力学中的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

3. 介绍物理力学中的运动的概念、描述和运动学方程。

4. 解释牛顿三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

5. 引导学生理解力学中的惯性、摩擦力、重力等概念。

三、示范与实践(40分钟)1. 进行力学实验,如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实验、弹簧拉伸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 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力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力学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分享实验和问题解决的经验。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力学问题。

五、课堂反思(5分钟)1. 学生和教师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物理力学教材,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2. 学生可进行力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策略第一篇范文在深入探讨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策略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教育的核心目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物理课程的串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知识组织的逻辑性有效的知识点串讲策略应从逻辑性出发。

初中物理课程涉及力、热、光、电、声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知识都需条理清晰地组织起来。

教师在串讲时,应确保学生能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一个统一的物理知识体系。

力的概念与作用首先,力的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从牛顿三定律到摩擦力、重力等力的具体形式,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基本性质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串讲时,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出发——如推门时的推力与拉力——逐渐过渡到更为复杂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热现象的理解热现象作为初中物理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涉及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

串讲时,应强调实验观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如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来理解吸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光与电的神奇光与电的知识点串讲,应着重于让学生感受科学与自然的交融。

从光的传播到光的折射、反射,再到电荷的产生和电场的概念,教师需要用生动的实例来诠释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

声学的重要性声学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串讲声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演奏乐器或进行声波实验,来增强他们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理解。

教学方法的人性化教学方法应人性化,这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串讲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例如,在串讲力的作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摩擦力与拉力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互动式教学在热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热传递实验——如热水传递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热量如何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串讲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串讲,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框架。

第一章:力学基础1.1 力与物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密切相关。

1.2 重力与摩擦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3 压强与浮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

第二章:运动与力学2.1 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

2.2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如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

2.3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第三章:声与光3.1 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3.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3.3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以及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第四章:电与磁4.1 静电:静电是指物体带电,包括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4.2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包括直流电和交流电。

4.3 磁场: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物质,磁铁的极性和电流的磁效应。

本文对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串讲,希望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框架。

在学习过程中,请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作为特级教师,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以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一课为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一份示范课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即折射现象。

自考物理(工)串讲笔记

自考物理(工)串讲笔记

自考物理(工)串讲笔记第一篇力学1.1基本概念1.2 守恒定律这一篇主要包罗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运动学部分,一部分是力学部分,下面首先为同学们介绍第一部分内容:运动学部分首先要了解运动学主要包罗哪些物理量及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次要了解运动学中主要的几种运动类型,运动学中都包含哪些物理量呢?正如上面方框图中简单介绍的运动学包罗的物理量主要有三个,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是一个矢量,表示的是质点位置的变更,等于质点质量,在某段时间内位置矢量的增量,提到位移要注意两点:(1)它是矢量,和路程的定义不同,路程是标量;(2)它和位置矢量有关,位置矢量和质点在空间的位置有关,它和时间t的函数称之为质点的运动标的目的。

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以往高中我们计算速度大小时通常利用位移除以时间,这种计算方法算出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由于物体运动的多样性及运动过程中受力的复杂性,物体运动速度是每时每刻改变的,这就需要知道物体在某一时刻点对应的速度也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为位置矢量对时间的—阶导函数。

其物理意义又指瞬时速度是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而与速度的标的目的无关,它是一个标量其大小即质点运动轨迹中弧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s=s(t)为质点运动轨道的弧长函数。

以上解决了速度的大小,速度是矢量,因此还要明确速度的标的目的,关于速度的标的目的是这样确定的,质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标的目的总是与该时刻质点所在处的轨道曲线相切,并指向前进标的目的。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样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标的目的,在数值上等于速度增量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同样的这样计算得出的加速度为平均加速度,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上述比值的极限值我们称它为瞬时加速度。

即由于速度是位矢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所以加速度是位矢对时间二阶导数,关于位矢形成的运动方程和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导数关系必然要重点掌握。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质点运动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比力简单,其运动方程为特点是速度为常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年版物理(工)复习串讲资料第一篇-自考串讲笔记第一篇力学1.1基本概念1.2 守恒定律这一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运动学部分,一部分是力学部分,下面首先为同学们介绍第一部分内容:运动学部分首先要了解运动学主要包括哪些物理量及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次要了解运动学中主要的几种运动类型,运动学中都包含哪些物理量呢?正如上面方框图中简单介绍的运动学包括的物理量主要有三个,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是一个矢量,表示的是质点位置的变动,等于质点质量,在某段时间内位置矢量的增量,提到位移要注意两点:(1)它是矢量,和路程的定义不同,路程是标量;(2)它和位置矢量有关,位置矢量和质点在空间的位置有关,它和时间t的函数称之为质点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以往高中我们计算速度大小时通常利用位移除以时间,这种计算方法算出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由于物体运动的多样性及运动过程中受力的复杂性,物体运动速度是时时刻刻改变的,这就需要知道物体在某一时刻点对应的速度也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为位置矢量对时间的—阶导函数。

其物理意义又指瞬时速度是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它是一个标量其大小即质点运动轨迹中弧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s=s(t)为质点运动轨道的弧长函数。

以上解决了速度的大小,速度是矢量,因此还要明确速度的方向,关于速度的方向是这样确定的,质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总是与该时刻质点所在处的轨道曲线相切,并指向前进方向。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样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数值上等于速度增量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同样的这样计算得出的加速度为平均加速度,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上述比值的极限值我们称它为瞬时加速度。

即由于速度是位矢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所以加速度是位矢对时间二阶导数,关于位矢形成的运动方程和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导数关系一定要重点掌握。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质点运动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比较简单,其运动方程为特点是速度为常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加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程值得一提的是自由下落过程,竖直上抛,竖直下抛,运动均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公式在高中学习过,书上也有详细列出,请大家参阅教材。

2.抛体运动从地面上某点把一物体以一角度投射出去,物体在空中的运动就叫做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时候抛出角度也就是初速方向通常和水平是一定角度,因此抛体运动通常可以将速度分成水平和垂直方向两个分量,相应位移也分为水平、垂直两段位移,其运动方程和其速率公式如下3.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曲线运动,什么是圆周运动呢?简单讲质心绕某一参考点沿着圆的轨道运动,比如手里拿根绳子,绳子一端系一小球,以手为参考点,将小球摇起来,使它在一个垂直于地面的面上绕手作圆的运动,关于圆周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率圆周运动和变速率圆周运动。

匀速率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恒定,速度方向则不断变化,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方向的改变意味着必有加速度,其加速度为其方向指向圆心,与速度垂直,所以是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对于变速率圆周运动,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因此它的加速度往往有两个,一个切向加速度,一个法向加速度,前者改变速度大小,后者改变速度方向。

计算公式此外和圆周运动还有关系的两个物理量角加速度和角速度。

角速度是指质点沿圆周运动时,假设走过一段弧长为S,相应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为θ,设角度随时间t的变化率就是角速度通常用ω表示,即因为角速度的存在,为了避免混淆,我们通常将前面的速度称为线速度4.相对运动(简单介绍)下面介绍本章节的第二部分“力”,自然界力的形成很多,比如,物体由于接触而产生的压力、拉力、摩擦力,又如带电体在电场、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等,我们在本章节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力:A.万有引力:自然界中的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这种力我们称之为万有引力。

比如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

那么万有引力如何进行计算呢?量化万有引力的定律我们称它为万有引力定律,其中r表示两物体质点间距离,、为两物体质量,G为任何物体质量均适用的普遍常量,被称作万有引力常量,G的取值是P28.F为两物体质点间产生的万有引力。

值得说明的上述定律仅对质点才成立,比如如果计算两球体物之间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指两球心间距,B.重力:地球对其表面附近的物体的引力,称之为重力,物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加速度我们称之为重力加速度,重力实质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其大小计算公式M为地球质量,r地心到物体距离,m为物体质量。

由此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可见重力加速度和物体本身质量无关,但实际计算过程中g通常不用计算,直接取值9.81m/s2,一般取9.8m/s2C.弹性力:什么是弹性力呢?所谓的弹性力就是指当具有弹性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发生形变时,物体总是对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性力,典型的弹性力主要有:1.弹簧的弹性力:弹簧弹性力是大家熟悉的,弹簧弹性力的量化也就是计算公式:这是R为劲度函数,其单位为N/m,x为位移式中负号表明力和位移方向相反。

2.正压力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接触,比如一个物体静止摆放在桌面上,由于重力作用,它将对桌面产生一个压力,这个压力就是一种正压力,它通常没有明确的计算公式,而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受力分析计算。

通常和物体质量有关系。

3.绳中张力当绳子受到拉伸的时候,它会因为略有伸长而形成弹性力,这种拉力的方向沿绳长方向,这种弹性力不仅作用在绳子的两端连结的物体上,同时也存在绳子的内部。

我们把这种拉紧的绳中任一截面两侧的两部分通过截面的相互作用力称之为该截面处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绳子可以忽略质量的话,则不论绳子静止还是运动着的,绳中各处张力相等并且等于绳子两端所受外界给予的拉力的大小。

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能忽略,则张力还和绳子的加速度有关,这一点要注意,尤其是在解有关张力的计算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中条件。

D.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两物体没有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例如静摩擦力可以是从零到某个最大值之间的任一数值,我们将这个最大值称最大静摩擦力,其计算公式H0—静摩擦系数,N—正压力注意:该式只计算的是最大静摩擦力,对其它处于最大值和零之间静摩擦的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受力分析确定。

当物体之间因为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我们称之为滑动摩擦力,其计算公式H滑动摩擦系数。

上面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力和常见的几种运动,那么物体受到的力和物体的运动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么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定律呢?这就引出了牛顿三个重要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近改变这种状态”这一定律的实质是告诉我们力的作用能够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那么这一关系如何得到量化呢?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外力相同,其数学表达式这一定律将力和运动学中物理量加速度联系在一起,明确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是我们习题求解时常用到的。

牛顿第三定律讲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又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定律若物体A以力F1作用于物体B,则同时物体B以力作用于物体A,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F1、F2之间中有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关于牛顿第三定律需要强调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力守恒定律这部分主要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首先我们来介绍动量守恒定律,从四个方面来介绍:1.质点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质点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物理量主要有两个“动量”“冲量”什么是物体的动量呢?物体的质量m和其速度v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表示,动量是一个矢量,单位kg.m/s,冲量是指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

通常用I表示,单位N?S.这是一个矢量,其计算公式牛顿第二定律指明了受力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关系,但是这里的力是瞬时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该瞬时的变化趋势,那么假使力不是瞬时的而是持续作用一段时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根据推知左右积分容易观察等式左侧为冲量定义,右边为状态改变前后动量差值,这说明力在时间上累积效果是使受力物体获得了动量变化,这就是动量定理。

2.质量系数的动量定理首先要正确理解质点系的概念,上面介绍的动量定理通常以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得出的,假如说现在有若干个物体,它们存在相互作用,不言而喻,对这若干个物体中的每个物体单独而言,上述动量定理是适用的,如果现在我将这若干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动量定理对这个整体是不是还成立呢?如果成立,满足什么条件?这就是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所谓质点系就是指将相互作用的若干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当每个物体被看成质点时,这个整体就是质点系,亦称系统。

系统中质点与质点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系统外的其它物体对系统任一质点的作用力称为外力,有了这些定义就可以明白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点系动量定理: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的总冲量等于系统总动量的增量,系统总动量增量等于系统中所有质点的动量增量的和。

当质点系所受外力为零或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3.质点绕某一参考点转动时动量定律在这种情况下的动量定理一般被称为质点的角动量定理,相应的动量守恒定律被称为角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注意质点绕某一参考点转动的条件。

首先我们要学习两个新的物理量,角动量和力矩。

角动量定义为:位矢和质点动量的向量积大小:;方向:垂直于和决定平面,指向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当质点作圆周运动时,R为园周半径力矩定义为:位矢和力的向量积数值方向垂直于和决定平面,指向按右手螺旋定则,单位N.m有了上面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了解质点绕某一参考点转动的条件下的角动量定理了,“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矩等于质点角动量的变化率”如果质点或质点系所受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则此质点系或质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质点绕某一参考点转动的条件下的角动量定律。

4.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条件下的动量相关定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刚体?刚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但不发生形变的物体,特征是刚体内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刚体不能简化为质点虽然刚体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正因为如此,刚体条件下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在形式上的表达式发生了改变,为了了解刚体条件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形式,同样要先学习几个新的物理量。

①转动惯量:想象一下,将刚体分割成无数个小块,每个小块运动规律可以适用质点的运动规律,这样的小块我们称它为质元转动惯量是各质元质量和其到转轴垂直距离平方的乘积之和②刚体角动量Iw,w为角速度,不同于转动质点的角动量;③冲量矩:力矩和其作用时间乘积,刚体在合外力矩M作用下获得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大小成正比,并与转动惯量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