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大男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大男孩”

关键词:焦仲卿;孝;爱情;不成熟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形象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有认为他软弱,说“他(焦仲卿)和兰芝不同,所受的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又是个府吏,因此性格比较软弱。”有人宣扬他“并不懦弱,反而很坚强”;也有人赞美他“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坚定反抗者”;还有人干脆中和两种观点,说他“既软弱又坚强”,并认为正是焦仲卿具有“孝顺与叛逆、软弱与坚强并存的性格,才让读者觉得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的、丰满的。”但笔者认为,焦仲卿的性格既非软弱,也非坚强,而是幼稚冲动,或者叫心智不成熟,所谓软弱和坚强其实都统一在这一性格特征的基础之上,是这一性格特征的外化表现而已。

细读文本,长诗一开头是刘兰芝向焦仲卿抱怨,这本是夫妻之间非常正常的交流,而不是婆媳之间剑拔弩张的直接对立。作为丈夫,焦仲卿该做的事情是安抚妻子,并与妻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但焦仲卿却冲动地直接跑到母亲面前去为妻子叫屈,质问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等于把自己摆到母亲的对立面。如果焦母性情温顺柔弱,焦仲卿这样“逼宫”式的质问或许有用,偏偏焦母是一个蛮横无理、性情暴躁之人,所以焦仲卿的“逼宫”质问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激起焦母“槌床”“大怒”,并责令他“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而这时,焦仲卿还不知避其锋芒,反而以“终老不复娶”来威胁母亲,最终导致刘兰芝被遣回家,乃至最

后夫妻被迫自绝于幸福路上。

这既是当时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家庭悲剧,也是焦仲卿性格的悲剧。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两汉时代,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在政治制度上,“举孝廉”是选拔官员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汉代的“七出”之条把“不顺父母”放在首位,所以家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焦母的言行,符合封建礼教道德规范,所以她是理直气壮的。焦仲卿殉情之前对母亲的温顺,也是符合封建礼教道德规范的,他要做一个孝子。但是,当焦仲卿顺着“孝子”这条路走下去时,他发觉,这条路与他追求爱情、忠于爱情的信念是相违背的,是与他追求幸福生活的合理人性相违背的:他要拥有爱情,违背母亲意愿与刘兰芝在一起,就是不孝,这是当时社会所唾弃的;要是他失去了刘兰芝,只活在母亲的阴影里,他将没有爱情,没有心灵的自由,没有灵魂,这种木偶般的生活是他不能忍受的。活着,只有这两种情况,但无论是哪一种,他面临的都将是痛苦、黑暗和不堪忍受,所以他只能到另一世界去。

从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分析,无论是和母亲的斗争,还是在爱妻被遣后的种种表现,都表现出他的心智是不成熟的。

一、他对母亲是“不孝”且“无礼”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他没有子嗣,这在当时是“不孝”。《礼记·内则》中有“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这样的训诫,焦母已表明自己“不悦”刘兰芝,但焦仲卿还一再表示自己“甚宜其妻”,甚至还以“终老不复娶”来威胁母亲,这是“无礼”。所以,

不论是论“孝”还是讲“礼”,焦仲卿都不占理,更不看对象,他完全是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只“跟着感觉走”。

二、他有誓言而无行动

与刘兰芝告别时,他一再表示“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负”。可一赴之后,再无音讯。兰芝早已亲口告诉他“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很明显,兰芝回家后的处境将会很不妙,但焦仲卿却既无行动也没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兰芝完全陷入困境,他冲口而出的居然是“吾独向黄泉”,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个丈夫的担当,其表现出的强硬也给人感觉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绝非成熟男人所为。可与之相较的陆游,虽因母命难违被迫把妻子唐婉送回娘家,可他却又悄悄另筑别院,继续与唐婉享受甜蜜的爱情。虽然最终还是被陆母发现而再次棒打鸳鸯,但陆游的行动无疑更具积极意义。

三、他对爱妻缺乏坚定的信念

当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时,他不能理解妻子的难处,也没有坚信妻子的坚贞,而是醋意十足地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样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话语,哪里是一个深爱妻子的人所能道出?哪里能看出他对妻子的理解,对爱情的坚定?

在殉情这一行为上,更能看出焦仲卿的左右摇摆,优柔寡断。先是“上堂拜阿母”告知母亲自己要去寻死,等着母亲来劝,再“长叹空房中”,直到听到刘兰芝已经自杀而亡的消息,还要“徘徊庭

树下”,犹豫不决。虽然焦仲卿的孝心可以理解,左右为难也可原谅,但是与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决绝果断相比,焦仲卿的被动、迟缓、矛盾就更为突出。我们可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如果刘兰芝不先自杀,焦仲卿会选择自杀吗?回答是否定的。焦仲卿既没有对“孝”的坚定信念,亦没有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可是焦仲卿最后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自挂东南枝”来殉情,一下子变得如此勇敢呢?笔者认为并非某些资料上所说的“以死表达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坚贞爱情的忠诚”,而是他的性格使然。兰芝的死使他心灵受到震动,激起了要践行两人誓约的冲动。再加上即使他以死相逼,母亲也丝毫没提到刘兰芝,还要继续为他求“东家贤女”。践约的神圣感和对未来的无望感主宰了他的情绪,使一个平日优柔寡断、懦弱无能的男子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举动。

综上所述,焦仲卿出场时的冲动,结尾时的勇敢,只是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与情感的反映。诗中显露出的他的软弱或坚强,应是其幼稚冲动、心智不成熟的性格决定的。这种人,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因其不成熟、不冷静、不理智的性格而四处碰壁。所以,焦仲卿对焦母所说的“儿已薄禄相”绝非谦词,至少可以推断得出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如果考虑到他的家世“汝是大家子”,而在官场上却只能做个小吏,这样的推断更显合理了。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97.

[2]周辉.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形象的再审视[j].沧桑,2007(06):

221.

[3]肖振宇.焦仲卿别论.张家口师专学报,1999(06):28.

[4]刘大印.徘徊在孝道与爱情之间的人物形象:焦仲卿[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2):53.

[5]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244.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编辑谢尾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