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一、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6、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7、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一、四则运算1. 加法:两个数的和是它们的总数。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3. 乘法: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积。
4. 除法: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得到商。
二、数字与数的认识1. 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
2. 十以内数的认识:认识0到10之间的数字,并能进行排序。
3. 十之内的数的组成:由个位和十位组成。
4. 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两个数之间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2.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四、数的展开与合并1. 数的展开:将一个数按位展开,如将19展开为10+9。
2. 数的合并:把展开的数按位合并,如将10+9合并为19。
五、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六、数的估算1. 数的估算:通过对数的大小、数位的特点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估算出一个适当的结果。
七、数的整体与部分1. 数的整体:认识两位数,并能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表示一个两位数。
2. 数的部分:根据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八、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九、数的相等与比较1. 数的相等:理解相等关系,并能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2.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运算。
十、数的连续与间隔1. 数的连续:理解数的连续关系,能够在一系列连续的数中找出给定的数。
2. 数的间隔:理解数的间隔关系,能够找出一系列数中的间隔数。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例:45-30+25 320÷5×93.两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16+30×5 20-2×8 60+200÷4 90-150÷3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例:9×(35+25)40÷(70-65)5.小括号的作用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6.在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
关于“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
2.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在观察物体时,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2.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时,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
3.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4.从相对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正好是相反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1.三位数连加(1)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例:456+204+96=456 +(204+96)2.三位数连减(1)在计算三位数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3)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例:456-204-96=456 -(204+96)3.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的运算1、元、角、分与小数的初步认识2、元、角、分背景下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两步混合运算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4、在元、角、分背景下,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常见的量年、月、日与24 时计时法图形的认识1、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2、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测量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三位数连加运算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三位数连减运算)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1.数的认识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组成和拆分
2.加法运算
•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的口算和列竖式
3.减法运算
•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减法的口算和列竖式
•减法的借位和退位
4.乘法运算
•乘法的概念和符号
•乘法口诀
•乘法的列竖式
5.除法运算
•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除法的口算和列竖式•除法的余数和商
6.分数
•分数的概念和符号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7.小数
•小数的概念和符号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
8.时、分、秒
•时、分、秒的概念和符号•时、分、秒的换算•时、分、秒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 数学 知识点 归纳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写数字是人类语言中表示数量的符号,阿拉伯数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这些数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来进行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2.数的比较数的比较可以通过大小关系来进行,可以用<、>、≤、≥来表示。
例如,3<4表示3比4小,4>3表示4比3大。
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排序,比较大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数字的逆运算数字的逆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整体,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相等。
4.数字的应用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温度、长度、重量等各种量。
数字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的研究都需要数字的支持。
二. 量的认识1.长度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长度的单位有厘米(cm)、米(m)、千米(km)等。
2.重量重量是指物体的重或轻,可以用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重量的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等。
3.容积容积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容积的单位有毫升(ml)、升(L)、立方米(m³)等。
4.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可以用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等。
5.时间时间是指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时长,可以用时钟、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min)、时(h)等。
三. 数的运算1.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例如,3+5=8,表示将3和5相加得到8。
2.减法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7-2=5,表示将7减去2得到5。
3.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教育部审定201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9、经过时间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钟面上数格子;二是用减法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的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成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①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②也可以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③还可以在头脑中想竖式,再算出得数。
3、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根据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根据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
结
本文将总结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
1.数字的概念
数字是用来记数和度量的符号,由0至9这10个数字组成。
2.数字的读法
研究数字的读法,包括个位数字、十位数字和百位数字。
3.数字的比较
研究数字的大小比较,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第二单元:数的合与分
1.数的合
研究数的合并,包括数字相加的概念和方法。
2.数的分
研究数的分拆,包括数字拆分的概念和方法。
第三单元:数字到100的加减法
1.加法
研究数字到100的加法,包括进位的概念和方法。
2.减法
研究数字到100的减法,包括退位的概念和方法。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简便算术
1.个位数的加法与减法
研究个位数的加法与减法,掌握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十位数的加法与减法
研究十位数的加法与减法,掌握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第五单元:几何图形
1.点、线、线段和射线
研究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及区别。
2.角的概念
研究角的概念,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区别。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1. 数的认识:教授学生认识自然数,包括1到100的数,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的比较: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数
的大小关系,并学习使用比较运算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3. 加法和减法运算:教授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及运算技巧,例如数的加减法口诀、进位和退位。
4. 位置与顺序:学习数的位置和顺序概念,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5. 组合数和分数:介绍组合数和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用组合数表示物品的数量,以及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 乘法和除法:初步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7. 数量的估计:教学生使用估计法判断数量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量估计解决问题。
8.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介绍长度和重量的单位,并教学生使用尺子和秤量测长度和重量。
9. 数据统计:学习观察和记录数据,了解数据的图表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10. 计算的策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计算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
能力,如找规律、反推等。
11. 空间与图形:认识二维和三维图形,包括直线、曲线、长
方形、正方形、圆等,以及学习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等运动。
12. 日期和时间:学习如何读取和使用日期、时间,了解一周
和一年的划分。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书中的内容,文中并未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篇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览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学习的知识点为算术运算、数字排列、长度、面积和容积等。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求掌握加减法的进位退位、乘法口诀和小学除法术式。
2. 数字排列: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符号的使用。
3. 长度:了解直线的概念、边长的概念,掌握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
4. 面积: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用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等单位表示面积的方法。
5. 容积: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用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等单位表示体积的方法。
以上就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学习这些知识点需要我们多做练习题,掌握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让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常见考试题型解析三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重点是考查基本的算术运算、数字排列、长度、面积和容积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下面介绍常见的考试题型及解答方法。
1. 选择题:多数为四个选项。
解题时,应先把所有选项都看一遍,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
有些题目以“最多”或“最少”为条件限制,应注意理解条件。
2. 填空题:可以直接计算填写答案,也有些题目可以通过推算获得答案。
在填写答案前,应先算好,再填写。
3. 判断题:通常要求判断对错。
在做判断题时,应注意答案的书写,就算是一字之差也会影响答案的正确性。
4. 应用题:以实际问题为依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前,应先看题干,理解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拓展,详细计算。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考试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和解答各类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除了做好复习和准备,考试时还要注意心态,保持平静和沉着,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小学数学三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小学数学三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极客数学帮整理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在开学前了解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有哪些,提前预习做到开学有方向,学习不迷茫。
下面就和极客数学帮一起看看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有哪些吧。
一、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加法结合律:a+b+c=a+(b+c)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长、正方形的对比中找出图形边和角的特征。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网格纸上画矩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意:学生在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它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渐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说出估计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人教2013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2013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本文简介:本文系一线教师整理,通过梳理本册知识点,从整体到每个例题,都进行了整理,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把握所教内容,深度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能帮助教师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一、本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包括下面的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引人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必要分段进行教学。
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习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
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
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小学数学三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0毫米=1厘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公里=1000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米=10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1米=10分米 1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 10 0000厘米= 100 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9、经过时间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钟面上数格子;二是用减法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的时间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②也可以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③还可以在头脑中想竖式,再算出得数。
3、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4、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5、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可以把每个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稍微粗略一些,也可以看成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稍微精确一些。
选用哪种方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结果合理就行。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1米=1000毫米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①估算: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大约是多少;
②笔算:个位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数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两次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任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3、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三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时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再减,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和十位数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5、减法的验算,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
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减数加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