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4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1

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1

专题二第一讲大气的运动(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从垂直方向看,气温应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 000 m,温度降低6℃,从图中可以看出5时、20时气温为越向下越低,出现了逆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气温上高下低,空气层较稳定,而12时、15时,气温上低下高,空气对流旺盛;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从图中可知,垂直方向的温差应是下大上小。

答案:A(2010·桂林模拟)下图是“2008年全球不同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热力过程明显增强的是()A.A1和B1B.A2和B1C.B1和C2D.A2和C23.图中显示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比重较大,以下国家林业排放量较大的是()A.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B.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亚寒带国家C.美国、日本等经济最发达国家D.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解析:第2题,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空气增温,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增强。

第3题,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热带雨林面积大,森林破坏严重,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比重大。

答案:2.C 3.D图1为我国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4~5题。

4.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5.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且下图为该环流的近地面分布状况,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4题,根据图2可以看出,甲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大,甲近地面为高压;乙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小,近地面应为低压。

2011年江苏省高考二轮冲刺试卷地理(三)

2011年江苏省高考二轮冲刺试卷地理(三)

2011年江苏省高考二轮冲刺试卷地理(三)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2分、西经177度20分地点。

这是考察船到达的纬度最高的地区。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科考队员分两批乘直升机成功到达北极点。

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在北极点冰面上飘扬。

“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

”“雪龙”号船长沈权说。

据此回答1—4题。

1.科考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时,新旧两天的比例约为A.9:l B.9:2 C.9:3 D.9:42.从考察船到达的纬度最高的地区到北极点的最短距离大约为A.160千米B.180千米c.200千米D.220千米3.在考察船到达纬度最高的地区时,船上的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为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4.在北极地区“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氯氟烃破坏臭氧层B.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C.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D.工厂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2010年,甘肃、四川、青海各地相继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读我国某地区日雨量等值线与泥石流分布图,回答5—6题。

5.与图中泥石流分布点密度关联度不强的事物是A.河流B.公路C.降雨量D.地形6.图中泥石流分布最密集的地方A.日降雨量最大B.位于平原地区C.植被覆盖率高D.日温差较大2010年夏季我国高温频发,尤其是南方地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高温。

读图回答7—8题。

7.导致图示区域高温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8.下列省区中气温没有达到370C高温的是A.黔B.豫C.闽D.鄂读某区域地形图,回答9—10题。

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本卷分为第Ⅰ卷(挑选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挑选题共50分)一、挑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林线是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林线海拔散布。

读图完成1~3题。

1.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A.1 800~2 000米B.800~1 000米C.1 200~1 600米D.1 000~1 200米【答案】 C【解析】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F地林线海拔为4 400~4 600米;E地林线海拔为3 000~3 200米,交叉相减得到结论。

2.导致D地林线比E地海拔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 B【解析】D地纬度低,气温高使其林线较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3.G地实际林线较低的原因是()A.纬度低,林线低B.坡度陡,林线低C.降水多,林线低D.降水少,林线低【答案】 D【解析】G地位于滇南,海拔较低,降水较少,导致实际林线较低。

读某国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回答4~5题。

4.已知该国同纬度樱花开放日期的不同主要是地势导致的,据图判定该国平原地势主要散布在()A.东部B.西部C.北部D.南部【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该国的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在西部偏向高纬度地区,这说明西部的温度偏高,即西部的地势较低,故该国的平原最可能散布在西部。

5.影响该国樱花开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除了地势外还有()①降水②太阳辐射③洋流④土壤A.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答案】 A【解析】由图可知,该国的樱花开放日期整体上自南向北推迟,由于越向北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少;另外,该岛东部沿海地区易受沿岸暖流的影响,樱花开放日期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早。

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0

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0

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0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专题: 天气与气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1~2题。

1.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2.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

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示地区()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B. 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4.当前()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B.乙地受锋面影响,阴雨连绵C.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D.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2010·南宁模拟)图1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

回答5~6题。

5.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中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6.与图1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图2中的()下图是影响我国某地比较稳定而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8.当图中AB一线位于珠江流域时,雨带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中下游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2010·苏锡常镇模拟)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2011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次调研检测试题

2011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次调研检测试题

盐城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右图中,实线表示一段纬线,虚线表示晨昏线,据此回答第1—3题。

1.图示纬线所在地区的陆地景观最可能是A.苔原B.落叶阔叶林C.常绿林D.雨林2.若图中两线逐渐接近并相切于P点,且Q点正在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发生极昼B.南极圈内全部极昼C.北京昼长夜短D.南京昼长渐长3.过后几天,P地日落的方向是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

甲图为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乙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图,据此回答第4—5题。

4.若乙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则图中虚线位置最可能修筑长城的是A.①B.②C.③D.④5.游玩长城时,游客利用手中的GPS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A.了解古长城的地理位置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C.确定行进方向D.测量古长城的长度阅读下表,回答第6—7题。

6.对表格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随着高度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小B.7月份,在海平面上海陆热力差异最大C.7月温差大于1月,夏季风强于冬季风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高度上总是存在的7.下列等压面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高空海陆差异的是A.①B.②C.③D.④右图是某生态工业园内部产业链示意图,实线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过程,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过程。

据此回答第8-10题。

8.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化工厂、电厂、盐场9.该生态工业园最不可能位于A.辽南B.粤南C.冀东D.台东10.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山东肥城被誉为中国的“桃都”。

【高中地理】山师附中2011级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人教课标版

【高中地理】山师附中2011级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人教课标版

山师附中2011级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2013.12 第I卷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1.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

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

这说明“青岛号”( )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B.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D.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7时B.6 时C.5 时D.4 时4.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南非开普敦温和多雨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C.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D.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回答5~6题。

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小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6.如果遮阳板安装高度变低或者加长遮阳板,该设计适合的地区是( )A.40°N B.20°N C.20°S D.40°S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

据此完成7~8题。

7.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B.南太平洋C.北印度洋D.南印度洋8.若考察船观测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 时15分,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B.东南C.东北D.西北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专题三大气陆地与海洋突破专题冲刺演练

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专题三大气陆地与海洋突破专题冲刺演练

专题演练三大气、陆地与海洋(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5×2=50分)(2010·XX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XX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XX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据图完成1~2题。

1.“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X裂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及其地貌成因,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由于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地堑,渭河平原地势较低,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

答案:C2.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解析:本题考查森林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与地理原理的分析理解能力。

渭河位于秦岭以北,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产业活动的发展,人类毁林开荒,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渭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古长安“陆海”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答案:A3.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建坝前,三峡水流湍急,较小颗粒物易被侵蚀;建坝后,丰水期上游来水减少,带来的泥沙少了,进而露出大颗粒。

答案:A(2010·市期末)读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水循环( )A.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B.②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③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④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解析: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夏季风是其主要动力;②表示降水,亚洲东岸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③表示地表径流,它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最典型的是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④表示蒸发,海洋蒸发的水汽有一部分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2011届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复习题及答案与解析

2011届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复习题及答案与解析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1 届高考地理第二考点复及答案与分析三大气性和运一、考展 1 .大气的成和垂直分(1)大气的成。

干空气( N2、O2、CO2、O3⋯⋯)、水汽、固体(2)大气垂直分及各人活的影响。

分依照:大气的温度垂直律及大气运方向分:流(下上冷,直接源是下面,空气流运烈,水汽和固体含量高,有复多的天气象,人生生活影响大,和人关系最亲近,流的厚度从低向高减小,赤道周边的流厚度 17-18 千米,两极地区 8-9 千米,中度地区 12 千米)平流(量来自于太阳,平流中的臭氧能汲取太阳紫外,下冷上,空气以平流运主,大气能度高,是行的理想次,平流中的臭氧通汲取紫外,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的害,形成一道保)高大气(空气特别稀疏,离位于高大气中,因为温度高空气分子呈离状,离能反射无短波,地面无短波通讯影响大)2.流大气的状况和大气的运(1)大气的受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大地。

大气通反射、散射和汲取等方式,削弱太阳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射量减少,从而使得地面白日的温度不致于太高。

大气通大气逆射将大部分量返地面,使地面但少,夜晚的温度不致于太低,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的存在使得地面周边日夜温差小。

(2)气温的日化和年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律气温的日化和年化取决于其量收支状况,一天中间,地最高温出在 14 前后,地最低温出在日出前后,两个刻恰好于一天中间量进出均衡的刻(海洋上相向后推一个小)。

一年中间,地最高温北半球是 7 月份(南半球是 1 月份),地最低温北半球是 1 月份(南半球是 7 月份),海洋上相向后推一个月。

气温分布的一般律:在不考地形的影响下,等温大体和平行,从低向高减;考到地形和洋流的影响,海拔高的地区,等温向低突出,海拔低的河谷地区,等温向高突出;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突出的方向和洋流流向一致;在大气中,垂直方向上,同一高度上气温偏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空突出,气温偏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空突出。

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

2010—2011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全真模拟考试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 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A.11℃ B.9℃C.7℃ D.5℃2.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A.1月 0~6时 B.3月 7~l2时C.7月 9~15时 D.10月 12~18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9月10日发表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下图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我国2000~2009年就业人员从事产业的比例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均衡B.我国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人数最多C.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例将继续降低D.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下列关于导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B.我国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C.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耕种单位面积耕地所需劳动力减少D.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

某品种菊花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才进入开花期。

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回答5~6题。

日期日出时间日落时间3月1日6:48 18:216月1日5:21 19:209月1日6:00 18:465.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A.2月 B.5月 C.8月 D.11月6.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石家庄、武汉、郑州、长沙B.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C.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D.郑州、石家庄、武汉、长沙下面左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

三维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二(精)

三维设计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二(精)

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 跨国公司在珠三角设立高档家具分 长途运输需要接近市场 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的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 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 市场 是水源
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 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
基地属原料指向型
为了接近市场
三、工业结构的变化
要结合其具体的地域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指向型特别明显的,如甜菜制糖、甘蔗制糖等。 2.地域不同区位不同的,如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 指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市场指向型。灵活 应用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又如佳木斯发展实木家具
制造是原料指向型,在广州市发展实木家具制造则属于
市场指向型。
土地: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 自然因素 水源:是否丰富、近便
政策:国家政策扶持 社会因素个人偏好:是否是著名的侨乡 社会协作:设施是否完善、协作能力强弱
[例1]
(2010· 全国卷Ⅱ)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
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
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 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完成(1)~(3)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地 C.劳动力价格 B.消费市场 D.交通运输
)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C.利用廉价劳动 B.接析
一般原则 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劳动力 具体条件 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
指向型
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 指向型 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 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

南通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南通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

读图完成1~3题。

1.该图的指向标是A B C D2.河流XO段的流向为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西南流向东北C.由西北流向东南D.由东北流向西南3.该日之后的一周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D.图示O城日出时间逐渐提前图2为“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季节降水量(单位:m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季节,该市城区的降水量最可能在A.390 mm 以下B.390 mm ~400 mm之间C.400 mm 以上D.410 mm以上5.下列有关该市城区降水量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距海近,水汽多,降水多B.尘埃多,雾天多,降水少C.气温高,气流上升,降水多D.植被少,水汽蒸腾少,降水少6.此季节,该市最易发生的灾害是A.春旱B.台风C.沙尘暴D.城区内涝图3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7~9题。

7.北半球最有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哦、季8.甲地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甲地A.气候温暖湿润B.河川冰封未开C.草木葱绿茂盛D.驯鹿大量北迁图4为“江苏沿海海岸线变迁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造成江苏海岸线古今位置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海垦殖B.泥沙淤积C.气候变化D.地壳抬升11.跟踪研究江苏海岸线变迁,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应A.围海造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B.兴修水利,建设旱涝保收农田C.营造红树林,保护滩涂生态D.发展滩涂养殖,打造湿地经济图5为“我国冬春季节干旱分布示意图”。

2011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模拟试题11

2011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模拟试题11

选修三旅游地理1.(2010·长沙一中模拟)读“青岛市旅游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青岛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2)青岛在北京奥运会后,又被称为“帆船之都”,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青岛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2.(2010·陕西宝鸡质检)读“我国境内两名山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幅景观图,表示具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景观的是图,其山地名称是;表示雄伟奇险的名山景观的是图,其山地名称是。

(2)一般来说,甲、乙两地景观的最适宜观赏季节在。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著名旅游景点分布图材料二敦煌研究院作过统计,每年从5月到10月份,莫高窟每天的游客量平均保持在3 000人到5 000人。

游客接待量节节攀高,对莫高窟文物保护提出了巨大挑战。

“最多时,莫高窟一天涌进七千名游客,洞窟内温度迅速蹿升,二氧化碳急剧增加,对洞窟壁画构成严重威胁。

”而科学的测算结果表明,合理的游客承载量应该是每天2 900多人。

为了合理利用莫高窟文物资源,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潜在破坏。

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窟顶设置了窟区环境监测站,并为开放洞窟安装了温湿度自动监测探头。

与此同时,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开始实施干预。

目前对每天的游客实行窟内分流,将开放的50个洞窟划分为10条参观路线。

材料三甘肃酒泉附近的黑河沿岸是三大胡杨林分布地之一。

(1)试对图中所示的甘肃省旅游景观进行分类?(2)要观赏黑河沿岸至纯至美、层林尽染的金色胡杨之美和夕阳霞光,应注意什么问题?其原因是什么?(3)敦煌附近有莫高窟、玉门关、月牙泉等著名景观。

试评价敦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2010·江苏苏北四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右图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成都市2011届高三二诊地理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1届高三二诊地理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地 理第I 卷 选择题(44分)下面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于A .30 °N ~40 °N 和105 °E ~125°E 的地区B .30 °N ~40 °N 和105°E ~120°E 的地区C .20 °N ~40 °N 和110°E ~120°E 的地区D .20 °N ~40 °N 和105°E ~125°E 的地区 2.导致图中P 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交通B .土壤、矿产C .地形、矿产D .地形、交通 下面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例中①、②、③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 .地下水、雨水、积雪融水 B .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 .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D .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4.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A .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B .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C .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D .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5.图中M 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 .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B .大牧场放牧业和种植园农业 C .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 D .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20304050纬度(度)经度(度)<1011~20 21~30 31~40 41~50 >503545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可能是A .秦岭B .天山山脉C .南岭D .祁连山脉 7.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A .1000米以下B .1000米至1500米C .3500米以上D .2000米至2500米 8.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 .从东向西水汽增加B .从西向东温度降低C .从东向西海拔降低D .从西向东风力增大在下面的一段晨昏线中,M 、N 位于赤道,P 点为晨昏线与70°S 纬线的切点,O 点在P 西北且相差50个经度, OP 间的日期为11月21日,且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9~11题。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2 海洋地理2011年贵州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2 海洋地理2011年贵州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011年贵州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第I卷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读图1,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轴”相交处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地处东部经济地带②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③位于大河干、支流交汇处④是中国内陆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以下属于“西南轴”的“基础设施束”有A.南水北调工程 B.西气东输工程 C.青藏铁路工程 D.成昆铁路线3.沿“西北轴”自然环境的特征,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向内陆逐渐增大 B.降水的年际变化向内陆逐渐减小C.地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D.地跨黄河、长江、塔里木河流域图2示意经m点沿经线87°E和纬线47°N所作的实际距离相等的地形剖面。

读图2,完成4~5题。

4.若a、b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为A.太行山脉 B.横断山脉 C.阿尔泰山脉 D.天山山脉5.有关m点附近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B.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C.河流均不能流人海洋 D.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图3中点虚线表示40°纬线,L示意某低压中心且正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匀速向丙地方向移动。

读图3,完成6~8题。

6.如果图中河流的径流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盐度夏季大于冬季B.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大陆沿岸有暖流流经D.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7.如果图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乙地最适宜种植的水果为A.香蕉 B.柑橘 C.菠萝 D.苹果8.下图中能反映未来24小时内丙地气压变化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图4中的P、Q分别示意某日晨、昏线与南半球a纬线的交点。

读图4,完成9~ll题。

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8

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8

2011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18专题三第一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运动(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图是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高潮和低潮时的等盐度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不变,造成此处盐度在河流枯水期某一日内周期性差值变化的原因是()A.径流B.降水C.洋流D.潮汐2.图中b、c两点盐度差异的产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B.径流C.光照D.盛行风4.海水的密度()A.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5.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南极海域B.红海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解析:第4题,注意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

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

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第5题,在四个海域中,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答案:4.C 5.C(2009·安徽高考)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6~7题。

6.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判断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各纬度间热量不均)和地球运动(地转偏向力等)。

答案:D7.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解析: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海洋输送的热量小,且北纬60度附近为低气压带,以北来自寒冷地区的极地东风带,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热的气流不能越过,所以向北热量输送应该为负值,故海洋输送对应①曲线。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4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4 Word版含答案

跟踪强化训练(四)一、选择题(山西临汾三模)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

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千米/日。

据此完成1~2题。

1.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A.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B.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C.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D.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解析]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

故D正确。

[答案] D2.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C.空气辐散,静风D.空气辐合,静风[解析]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 B(山西名校联考)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

下图是流域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上游城市( )A.资源的集聚效应强B.彼此联系能力强C.多分布在沿边地区D.与海洋联系密切[解析]从图中可知,“上游城市”城市潜能小,城市间联系强度弱,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因此多分布在沿边地区,故选C。

[答案] C4.从要素流动和产业链来看,中游城市( )A.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工业制成品B.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工业制成品C.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初级原材料D.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初级原材料[解析]要素的流动多从城市潜能较小的上游城市向城市潜能较大的下游城市汇集,中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故选B。

[答案] B(陕西西安月考)读图,a、b、c分别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第二讲文化与旅游(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能够体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域文化特色的是()A.a B.bC.c 月D.d2.最能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1题,b图是我国的江南园林,以“粉墙黛瓦,竹影兰香”为建筑特色。

第2题,d图为我国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的,也适应降水少的气候特点。

答案:1.B 2.D(2010·豫南九校联考)牛仔文化是19世纪60~80年代美国西部“畜牧王国”的衍生物,是一种多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牛仔精神、牛仔音乐、牛仔舞、牛仔服饰等。

据此回答3~4题。

3.在牛仔文化的诞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是()A.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B.地广人稀,商品率高C.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D.水利工程量大4.今天,美国的牛仔文化已通过电影、电视、商品贸易和时尚流行等,融入世界,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牧牛文化区与美国温带草原地带完全重合B.美国牛仔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主要依靠迁移扩散C.在我国,牛仔裤的接受人群从城市到乡村,属于等级扩散D.美国知名牛仔服品牌在中国投资设厂,主导因素是原材料解析:第3题,牛仔文化产生在美国西部大牧场放牧业地区,这里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第4题,牧牛文化区与温带草原地区不完全重合,A项错误;牛仔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除了迁移扩散,还有传染扩散、等级扩散等,B项错误;牛仔服品牌在中国投资建厂,主导因素是廉价劳动力和市场,D项错误。

答案:3.B 4.C5.下图中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A.政治制度的差异B.自然条件的差异C.地域文化的差异D.发展历史的差异解析: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特殊差异的重要原因。

答案:C6.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门票。

这表明了() A.市场距离远,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不高B.旅游地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D.旅游活动的经济半径是有限的解析: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旅游景点的空间有限,环境承载量较低。

预定门票可以分散客流,使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答案:C7.读图,游览下列景观需要把握的要领分别是()A.选择观赏角度适当距离仰视把握观赏时机掌握景观特点B.适当距离仰视选择观赏角度把握观赏时机掌握景观特点C.适当距离仰视选择观赏角度掌握景观特点把握观赏时机D.把握观赏时机适当距离仰视选择观赏角度掌握景观特点解析:第一幅图是瀑布,要在适当的距离进行仰视,方能显示其壮观。

第二幅图的景观,要在特定的角度观察,才能看到巨蟒出山的形象。

第三幅的云海要在夏季的雨后才能看到,要把握观赏时机。

第四幅图中的苏州园林要根据其不同的配景特点而选择观赏方式。

答案:B8.(2010·襄樊模拟)下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t0为庐山所在的位置。

读图分析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正确的叙述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客源数量规模大,占来庐山总人数的70%B.庐山以东地区的客源市场范围大于庐山以西地区C.从t0→t1再由t1→t2来庐山的旅游的人数总体上随经济距离增加而增加D.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匀地分布在以1 000米为最优吸引半径的范围内解析:根据图示数据可以算出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客源占总客源人数的59.1%,A项错误。

从t0→t1再由t1→t2来庐山的旅游的人数总体上随经济距离增加而减少,C项错误。

根据图示,很明显庐山的旅游消费市场不是均匀分布的,D项错误。

答案:B阅读材料,回答9~12题。

材料1:“丝绸之路”是横跨亚欧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有48处文物点被列入申遗名单。

材料2:“丝绸之路”路线图。

9.下列不是“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著名文化景观的是()A. 敦煌莫高窟B. 秦始皇兵马俑C. 长城嘉峪关D.龙门石窟10.沿线常见的地质地貌景观是受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A. 流水作用B. 风力作用C. 海浪侵蚀D. 岩浆活动11.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不包括()A. 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B. 景点分散,地域组合、集群状况差C. 沿线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影响游客人身安全D. 经济距离远;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12.为了安全,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前应该提前做好的准备有()A. 带好防雨用具B. 带好防止野兽侵袭的工具C. 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食品D. 注意台风的防御措施解析:第9题,龙门石窟在河南省,不属于丝绸之路沿线范畴。

第10题,沿线常见的是沙漠,是在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第11题,沿线气候干旱,滑坡、泥石流较少发生。

第12题,这里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人口稀少,应充分准备好饮用水和食品。

答案:9.D10.B11.C12.C二、综合题(共3大题,52分)13.(2010·海南高考)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

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12分) 解析:这和宁夏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关,降水少,多大风,冬季气温低等。

答案: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14.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

下图反映了近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26分)(1)“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它主要是在地貌和气候类型的基础上不断演化的结果。

(4分)(2)读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4)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下表资料)。

请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

(12分)答案:第(1)题,桂林最典型的旅游资源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第(2)、(3)题,观察比较两图中的曲线变化和差异可直接得出答案。

第(4)题,桂林旅游资源的重新定位扩大了资源范围、挖掘了资源内涵,使其审美、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等均有了提升。

答案:(1)喀斯特亚热带季风(2)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

(3)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

(4)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

科学价值:“漓江山水”等喀斯特地貌景点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

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

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旅客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

15.阅读资料和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分)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北京为中心已经形成1~7小时交通圈。

2008年12月,京、冀、津、辽、鲁、豫、晋、陕、内蒙古等九省区市签署协议,成立环渤海旅游产业联盟,打造旅游共同市场,携手应对风险。

在联盟体内,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避免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同时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投诉受理平台。

为方便游客,联盟还将探讨实行区域内旅游护照制度和自驾车、旅游大巴车高速公路过路费减免等优惠措施。

(1)三幅图中属于自然和人文双文化遗产的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依据资料,概括说明该地区联合打造旅游产业联盟的好处。

(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区域旅游产业联盟建立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变化。

(8分)解析:第(1)题,锡林郭勒草原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云冈石窟是人文旅游资源;泰山是世界自然和人文双文化遗产。

第(2)题,整体上可以增加旅游优势、降低风险。

第(3)题,针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泰山(2)资源、客源共享;节省投资,降低风险。

(3)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更好;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更好;经济距离缩短;交通通达度提高。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读下列有关青藏铁路通车前后旅游业发展变化图(上)及游客月份分配图(下)。

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B.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C.高山峡谷,冰原广布D.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2.下列有关西藏旅游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1990年前旅游者很少,且基本无变化B.地广人稀,游客承载量大C.游客集中在4~9月(或夏半年)D.1990年后国内旅游者数量逐年增长,且有加快增长趋势解析:第1题,高原上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峡谷仅分布在东南部,冰川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C项叙述错误。

第2题,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游客承载量较小。

答案:1.C 2.B雾凇通称“树挂”,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湿度比较大,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空气中的水分在白天形成雾,而接近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和水汽遇冷凝华在枝叶上形成冰晶。

读图,回答3~4 题。

3.图中最易出现“雾凇”美景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在著名的雾凇的观赏胜地,当地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

这说明()A.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B.观赏“雾凇”须选择观赏时机C.正午时分,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D.只有有雾的夜晚才能形成“雾凇”解析:第3题,从松花湖流出的水,水温较高,遇到冷的空气和树枝,凝华形成雾凇,丁地容易出现雾凇。

第4题,夜晚欣赏雾,早晨欣赏雾凇,临近正午可以看到纷纷落下的冰凌,说明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不同的景象,因此观赏雾凇要选择观赏时机。

答案:3.D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