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7课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神经系统
作,如肌肉与腺体。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神经系统
知识回顾
9.冲动传导方向: __感__受__器____→_传__入__神__经___→_神__经__中__枢___→__传__出__神__经__ →___效__应__器___。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神经系统
热点聚焦
热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提示】 本考点一般考查的内容有:反射和反射弧的
(2)_传__入__神__经__:传递信息,将神经冲动传向神经中枢。 (3)_神__经__中__枢__:信息处理,接收并分析处理传来的信
息,存在于脑、脊髓中。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神经系统 8.反射弧:
知识回顾
(4)传__出__神__经__:传递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传向效应器。 (5)_效__应__器___:转化信息,将神经冲动转化为相应的动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神经系统
知识回顾
5.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包括__大__脑____、__小__脑____ 和__脑__干____三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运动的_协__调__性___,协调肌肉的活动, 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__脑__干____: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 吸、心跳、咳嗽等。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神经系统
知识回顾
6.__脊__髓____: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答案
1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 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 脑( √ ) 18.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 衡调节的中枢( √ ) 19.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多种病原体起 作用( × ) 20.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细胞 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效应B细胞等( × ) 21.白细胞介素-2、抗体、溶菌酶及抗原等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 )
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
长抑制剂( √ )
29.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动植物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
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
答案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练规范 强素质
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如图所示
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 )
4.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才能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
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 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 )
答案
6.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 ) 7.正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会持续发挥作用( × ) 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 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 的内流( √ ) 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 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 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 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 ) 11.人在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 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 )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总复习 7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2讲 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课后限时训练(时间:30分钟)【学考题组】1.(2017·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人体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液解析细胞外液是身体的内部环境称为内环境。
答案C2.(2017·嘉兴选考测试)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位于()A。
性腺B。
肝脏C.甲状腺D。
全部组织解析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答案C3。
(2016·绍兴嵊州中学第一次质检)给正常大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其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失水减少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
肝糖元的合成减少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解析红细胞失水增加,A错误;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错误;肝糖元合成增加,C错误;给正常大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迅速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D正确。
答案D4.(2016·义乌市苏溪中学月考)下列不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O2和葡萄糖 B.抗体和胰岛素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乙酰胆碱、血红蛋白解析O2和葡萄糖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抗体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后,直接排入内环境,属于内环境;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后,直接排入内环境,属于内环境,B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人体内环境,C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答案D5。
下列由腺垂体分泌,并能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激素解析促甲状腺激素由腺垂体分泌,并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
答案B6。
(2017·嘉兴选考测试)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B.生长激素分泌进入血浆C。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
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导读】1.知道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2.了解若干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3.知道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功能,列举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5.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识精讲】一、植物的感应现象:如向光性、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等。
二、动物的行为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又称后天行为。
2.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
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1.达尔文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温特实验说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
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因为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命名为生长素。
2.向光性实质:植物受但测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
四、人体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1.感官和感受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能将刺激的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1)人体的主要感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2)主要感受器,如各种皮肤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等)、大动脉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以及其他各种内脏器官里的感受器,通过它们能感受各种环境的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2.眼是视觉器官,它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所构成。
眼球中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8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浙科版
)
√
(5)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
(6)所有的抗原均来自体外( )
√
(7)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2.通过表格比较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 称
来源
造血干
功能 吞噬并消化病原体,使
巨噬细 胞
淋巴干
胞
抗原降解为多肽并与 细
MHC蛋白结合形成抗 原—MHC复合体呈递
答案
4.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2)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 巨噬细胞 便会将其吞噬。 (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 抗原分子 被降解成肽。 (4)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 MHC蛋白 结合,形成 抗原—MHC复 合体 。 (5)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 抗原—MHC复合体 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
胞毒性 细胞或记
效应
T细胞 忆T细胞
答案
返回
题组精练
题组一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 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1 234
解析答案
题组二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 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
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课件 专题7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类的识别技巧——“三看法”
[备考备查] 1.免疫过程 (1)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细胞毒 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2)体液免疫的过程
B淋巴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_B__淋__巴__细胞
_T_淋__巴__细胞
对于细胞外的抗原,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 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 关系 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 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3.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的特点:迅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 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比普 通的B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 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结合抗原。 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比普通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更快地分裂、 分化出新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 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使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3.特异性免疫 (1)免疫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起源
____淋__巴__干__细__胞_____
发育场所 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__胸__腺____
分化条件
受抗原刺激
受抗原刺激
分化结果
形 成 效 应 B 细 胞 和 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__记___忆__B__细__胞_____
和__记__忆__T__细__胞____
5.(2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浙江杭州七校期末联考,2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 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8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1年最新整理)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全部内容。
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纲要求1。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必考(a)、加试(a)]。
2。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必考(a)、加试(a)]。
3.特异性免疫[必考(b)、加试(b)]。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必考(a)、加试(a)].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a)]。
6。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必考(a)、加试(a)]。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必考(a)、加试(a)].8。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必考(a)、加试(a)]。
考点一非特异性防卫和特异性反应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3.特异性免疫(1)免疫细胞的分化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起源淋巴干细胞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胸腺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2)抗原与抗体①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第7单元第24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C.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加试)
1.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连线)
知识梳理答案ຫໍສະໝຸດ 2.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特点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 信息传递的作用。 (2)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 、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 浓度 等。 3.植物生长调节剂: 天然的植物激素 和 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 的 合称,又叫植物生长物质。 4.植物激素的应用(连线)
移植类 旋转类
12345 6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a=b+c, b>c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③向小孔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12345 6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 横
①中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 置
②中a<b,c<d,a、c、d起促进生 类
长,b抑制生长
12345 6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
知识梳理
不生长不弯曲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 苗尖端 是感光部位。由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可推测, 有 某种化学物质 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答案
(2)波森·詹森的实验 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
解析
12345 6
2.(2016·鞍山质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苗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 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 照(如下图①所示)。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苗尖 端和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甲、乙所示琼脂块放在三 个切去苗尖端的幼苗的切口上(如图②)。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第七章知识点填空一、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结构包括和2、神经系统由和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和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和组成。
脑主要分、、等3、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其中特别发达,分左右两部分。
4、大脑表面称为,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大脑皮层是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
对和发生反应,具有抽象、慨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
5、小脑:位于背侧,大脑的,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6、脑干:在下面,主要控制,如:、心跳、咳嗽等。
它能保持功能的正常运行。
7、脊髓: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形。
由许多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2)脊髓里的,一般。
8、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包括:9、缩手反射是由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人的感觉是,。
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10、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的功能是否正常。
11、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一般为,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等12、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由控制,通过学习的来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能更好的环境。
注:反射建立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故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及部分低等动物反射。
二、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13、内分泌腺:分泌,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外分泌腺:导管,如:唾液腺、汗腺地方性缺碘:(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胰岛素:由中的分泌,能。
糖尿病:中有。
三、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6正常人体内体温:。
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人的体温不随之发生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
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4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科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特点
b
b
植物激 (2)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c
c
素调节 (3)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
a
(4)植物激素的应用
b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考点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考点三 五大类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考点四(活动)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练出高分
1 234
解析答案
题组二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实验验证 3.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234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 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
1 234
由图乙可说明_该__强_度__的__单__侧__光__与__重__力__(_引__起__生__长__素__横__向__运_输__)_的__作__用__效__果__相__同_。 假如降低单侧光的强度,图甲②可能出现的变化是_开__始__向__上__弯__曲__生__长___;假
如三组实验处于失重状态下,那么三组芽的弯曲状态分别为 _向__上__生__长__、__向__下__生__长__、__水__平__生__长___。 解析 由图乙可以看出,①在重力和该强度的单侧光共同影响下,燕麦向上
1 234
解析答案
方法技巧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分析方法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 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一定要区分清 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 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4讲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而影响激素的分泌, A 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
素的浓度下降, B 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
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C 项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 β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是由胰岛 α 细胞分泌的, D 项错误。
B
的分泌,不进入细胞内, A 项错误;图中抗体与激素 B 空间结构相似,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
激素的受体, B 项错误;根据试题的分析,可知 Graves 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图中抗体作
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
C 项正
确; Graves 病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
控制下的激素调节。
(3) 参与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与后两者之间是拮抗作用,后两者之间是协同作
体液运输 (2) 通过体液传送:从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 靶器官 ) 。 (3) 激素在完成调节作用后被灭活。 (4) 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而在功能上则称为信息分子。 (5) 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够识别并接受信息改 变代谢。 (6) 含氮类激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内受体 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
1. 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1) 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2) 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调节垂体,垂体调节相关腺体,这种分层调节的方式称为分级调
节。
(3) 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4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特点[必考(b)、加试(b)]。
2.活动:探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必考(c)、加试(c)]。
3.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加试(a)]。
4.植物激素的应用[加试(b)]。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②实验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由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可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2)波森·詹森的实验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②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3)温特的实验①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②实验结论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上述实验中使用“无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作为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自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表明实验差异是由于琼脂块内所含的“苗尖物质”所致。
2.生长素的本质及作用特点 (1)生长素的本质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而且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
思考诊断1.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作出总结总结⎩⎪⎨⎪⎧①外因:单侧光照射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填写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的相关结论 (1)幼苗感光部位——苗尖端。
(2)幼苗弯曲生长的部位——苗尖端下面。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苗尖端。
(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5)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苗尖端。
(6)幼苗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幼苗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情况,下列①~④中哪些实验结果是正确的?提示只有图③所示结果正确(①应直立生长,②应向右弯曲生长,④应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相关曲线分析(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对应图甲)①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
专题09 生命活动的调节-2018年浙江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浙江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 (2018 嘉兴 2)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
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2. (2018 衢州 12)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二.填空题3. (2018 杭州 21)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1)乙曲线 BC 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在该时间段进行剧烈,容易影响胃肠器官的功能,理由是。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CD 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3)甲曲线中 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原因是_________。
4. (2018 台州 11)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
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
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A. 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B. 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C. 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D. 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5. (2018 台州 12)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某同学利用动物肝脏研究酶的某些特点,实验记录如下表: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过氧化氢酶()A. 具有专一性B. 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C. 具有高效性D. 活性受温度影响6. (2018 台州 25)19世纪末,班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尸体的胰腺中布满了岛屿状的暗点,但在糖尿病人尸体胰腺里的暗点明显缩小。
于是,他推测糖尿病可能与这些暗点的缩小有关。
班廷取狗的胰腺切成碎片,研磨并加入生理盐水拌匀,制成提取液进行实验。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
(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
提示 由于脊髓中的反射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 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 提示 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2.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②③,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①__④__⑤__。 (填序号) ①望梅止渴 ②膝反射 ③眨眼反射 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⑤学 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 去极化 反极化状态: 内正外负 (Na+内流,K+通道关闭)
↓复极化 极化状态:外正内负( K+外流,Na+通道关闭)
形式:局部电流 (2)传导 途径:神经纤维
特点:不衰减性、绝缘性 、双向性
知识梳理
答案
2.突触的信号传递 (1)辨析图示填出①~⑤名称。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化学递质
突触后膜 受体
解析
1234
2.(2016·东阳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元一般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B.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只涉及3个神经元 C.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
答案
1 2 3 4 解题探究
题型一 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及特性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课件 专题7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错误的是( )
A.皮肤是重要的散热器官
B.出汗可加快散热
C.高温环境中需要增加产热
D.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
解析 人体要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实现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散热器官,出汗可以加快散热,高温环
境下尤其需要增加散热,而剧烈运动下产热增加,C错误。
答案 C
2.(2017·温州市选考模拟)冬泳爱好者跃入冰冷的河水后,机 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 ) A.汗液分泌增强 B.皮肤血管舒张 C.产热量增加 D.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解析 冬泳爱好者跃入冰冷的河水中,散热量增加,所以为 维持体温稳定,产热量也会增加。 答案 C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a)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神经调节 ___反__射__弧____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 反应速度
短暂 __快__速____
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 较__广__泛___
比较长 较缓慢
3.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a/a) (1)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 树突 轴突
(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 可兴奋 细胞,即 冲动并沿 轴突 传送出去。
4.体温恒定的意义 正常体温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4.(2017·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胞体位于大脑 B.发出的轴突支配感受器 C.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动作电位 D.可接受其它神经元树突的支配 解析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发出的轴突支配效应器。 作为神经最基本的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兴奋。 答案 C
[选考题组]
3.关于大脑皮层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区域的皮层功能是有所分工的 B.言语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 C.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形成的场所 D.人的冷觉、热觉形成于下丘脑,痛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解析 所有的感觉中枢均形成于大脑皮层,冷觉、热觉也不 例外。 答案 D
第2018年浙江新中考7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 能 产生了某 种物质 能促使 胚芽鞘的 生长 (或胚 芽鞘尖 端产生的 某 种物质与胚芽鞘的生长有关)。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 作是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 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自主解答:
宇轩图书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当堂达标训练 能力评估检测
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 组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
宇轩图书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当堂达标训练 能力评估检测
宇轩图书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当堂达标训练 能力评估检测
知识点三 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激素: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经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 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 正 常 人体 产热 与 散热 保持 动 态平 衡时 , 体温 一般 维 持在 37℃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 枢控制。
(2)根据有关酶的知识,简述持续高烧带来的危害: 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 因此持续高烧往往伴有消化不良。
宇轩图书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当堂达标训练 能力评估检测
宇轩图书
浙江新中考
科学
宇轩图书
第7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配套训练 专题7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课后限时训练(时间:30分钟)【学考题组】1.(2015·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期末)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会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解析由于Na+内流,使神经纤维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正确;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错误;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错误;膜内外电位发生了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错误。
答案 A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当环境温度达到40℃时,人体散热的有效途径是()A.传导B.对流C.辐射D.出汗答案 D3.(2016·浙江湖州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B.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钾离子通道开放导致反极化状态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答案 A4.(2016·湖州市期末调研)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C.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D.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答案 D5.(2016·嘉兴期中)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答案 A6.(2016·温州月考)如图是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坐骨神经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B.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以将神经冲动传至腓肠肌C.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D.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即可形成动作电位解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是反射,A错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以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不能传至腓肠肌,B错误;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形成动作电位需要适宜的刺激,且刺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局部电流,D错误。
2018版浙江省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阶段检测 第七单元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学考必做·演练]1.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A.停止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背向光源生长答案 C解析单侧光照射可引起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则幼苗可呈现向光弯曲生长。
2.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此浓度对小麦生长起抑制作用B.此浓度对杂草生长起促进作用C.两者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两者都起抑制作用答案 C解析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相对于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3.在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B.2,4—D溶液的浓度C.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D.插枝生根的总长度答案 D解析实验中需人为控制的量是自变量,在本实验中A、C是无关变量,B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受人直接控制,生根的总长度是因变量。
4.(2015·嘉兴一中期末测试)植物具有向光性。
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答案 C解析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A项错误;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的结论,B项错误;由实验结果罩住尖端的幼苗直立生长,罩住尖端下面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可知,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C项正确;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的结论,D项错误。
浙江2018届高三生物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热点专题三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分析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热点专题三 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分析考情分析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表格和图像、实验设计等为载体考查,多为选择题,也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查角度有以下三个方面:(1)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实验探究。
如2016年浙江10月选考,27T 。
(2)高等动物激素的作用及实验探究,如2015年浙江10月选考,9T 。
(3)通过不同设置的对照实验来验证外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①处⎩⎪⎨⎪⎧ 观察A 的反应测②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 A 有反应: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A 有反应:②处电位未变→单向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①处,测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①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 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单向传递2.常见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1)常用方法①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
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②饲喂法:在饲料中添加激素。
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③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
(2)示例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a .饲喂法b .摘除法和注射法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小白鼠――――→注射大剂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 ――――→注射葡萄糖溶液低血糖症状消失――→结论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3.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分析(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实验组:取放置过苗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幼苗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苗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幼苗一侧(如图乙)。
(2)验证感光部位是苗尖端a .实验操作b .实验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苗尖端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装置a 中幼苗直立生长;装置b 和c 中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纲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必考(a)、加试(a)]。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必考(a)、加试(a)]。
3.特异性免疫[必考(b)、加试(b)]。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必考(a)、加试(a)]。
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a)]。
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必考(a)、加试(a)]。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必考(a)、加试(a)]。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必考(a)、加试(a)]。
考点一非特异性防卫和特异性反应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3.特异性免疫(1)免疫细胞的分化(2)抗原与抗体①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
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 MHC。
②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3)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①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②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③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
④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⑤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
4.免疫接种(加试)(1)概念: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疫苗种类: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
(4)预防接种时常采取两次或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增强效果,使免疫持续时间延长甚至终生保持免疫力。
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白细胞介素—2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思考诊断1.通过表格比较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2.如图为两类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思考:(1)填写图中A~G依次代表的细胞:A为巨噬细胞,B为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D为记忆B细胞,E为效应B细胞,G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F为记忆T细胞。
(2)图中⑨、⑩分别为何类免疫?它们分别属于人体第几道防线?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其中的哪种类型发生排斥反应?提示图中⑨、⑩分别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二者均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⑨)发生排斥反应。
3.完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1)细胞免疫的过程(2)体液免疫的过程4.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请思考判断:(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提示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
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
(2)方法①与方法②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提示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题型一非特异性免疫1.(2016·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巨噬细胞的胞吞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 B.④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答案 C解析③属于第二道防线,⑥属于细胞免疫,⑦属于体液免疫。
2.(2015·浙江温州二模)人体免疫过程中存在许多细胞识别的现象。
下列组合中,错误的是(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内环境中细菌B.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内环境中病毒C.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的巨噬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异体移植细胞答案 B解析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直接识别内环境中细菌,A正确;内环境中病毒需要巨噬细胞吞噬呈递才能被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B错误;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能识别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的巨噬细胞,C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异体移植细胞并进行细胞免疫,D 正确。
归纳整合1.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1)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2)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题型二 特异性免疫3.下图是细胞免疫的概念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 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 复合体B .虚线部分只发生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C .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 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 细胞D .②过程中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 C解析 分析题干与图示可知X 细胞为巨噬细胞,其表面嵌有抗原—MHC 复合体;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 细胞受抗原—MHC 复合体上的抗原刺激活化后,分泌多种蛋白质增强细胞毒性T 细胞的增殖分化;②过程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快速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变短。
4.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C.④是T淋巴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答案 D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
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是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⑤致敏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效应B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效应B 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
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方法技巧“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题型三二次免疫应答的曲线分析5.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淋巴细胞答案 A解析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应答,bc段属于初次免疫应答,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6.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 )答案 B解析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促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并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
同时一部分B淋巴细胞成为记忆B细胞,由于经过免疫的生物体中存在记忆B细胞,所以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后,记忆B细胞会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迅速将抗原杀死,所以第二次接触抗原产生的抗体快而多,患病程度也比第一次弱,因此B项不正确。
归纳提升二次免疫应答过程的解读(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
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题型四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7.免疫接种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注射疫苗;②注射抗体。
下列关于免疫接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①预防一些传染病B.接种“甲型流感疫苗”能引起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方法②不能提供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只能保持短暂的免疫力D.对易感者接种治愈者的血清进行预防的方法属于主动免疫答案 D解析对易感者接种治愈者的“血清”,因血清中含有特异“抗体”,故该类免疫应属于被动(而非主动)免疫。
8.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1992年在印度又发现了一个新型菌株,该菌产生蛋白质类的霍乱肠毒素。
从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血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免疫过程相同B.如果该菌侵入人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的体液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C.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D.病人痊愈后,记忆细胞会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答案 A解析利用血清进行治疗是直接注射抗体,一般不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属于抗原,可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故A项错误。
易错辨析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白细胞介素-2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考点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过敏反应由致敏原引起的强烈的免疫应答,可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分为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