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学科成绩统计————数据筛选和条件格式应用 (阿妮柯孜)
《数据分析实务与案例》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实务与案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0028英文名:Practice and Case of Data Analysis课程类别:专业分类选修课适用专业:管理科学前置课: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后置课:学分:2学分课时:34学时选定教材:米红,张文璋. 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SPSS应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课程概述: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离不开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数据分析的基础,本课程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从数量方面来认识客观事物,同时在教学中加入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使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乐趣。
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同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有关的统计计算和分析。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统计分析和SPSS概述、基本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统计SPSS制图过程等。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有关统计方法及其应用步骤的理解。
通过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的数据分析问题,可以找到科学认识事物数量规律的入门钥匙,并为学习其它知识以及毕业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要突出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并注意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把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贯穿在全课程中。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时分配: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统计数据的常见来源;熟悉统计数据的常见收集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描述。
了解统计数据的探索性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来源一、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收集一、问卷调查二、普查法三、抽样调查四、典型调查五、观察法六、实验法七、集体访谈法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一、统计分组二、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三、累积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四、SPSS 操作第四节统计数据的描述一、分布的中心二、分布的形状三、偏度与峰度四、SPSS 操作思考题:1. 简述整理统计数据的几种常见方法。
函授站在线课程成绩查询统计使用详解
进入后台,点开“统计”,可以看到三种统计方法操作界面。如图2和图3所示。
点击“统计”后,如下图:
图2
图3
一、课程统计功能
在此功能下,可按课程统计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较多时,可先按课程名进行搜索,找到想应课程后,点击课程后面的“查看”功能,则进入相应课程统计页面。以《采矿学》课程为例,如图4所示:
图7
同步完成后,显示“同步成功”,如图8所示。点击“确定”进行下一步操作。
图8
此时即可按照函授站点、入学年份、专业名称、班级和姓名组合查找最新学习结果了。
若要把查询结果保存到本地计算机,则点击下方的“一键导出”,会提示“下载”,如图9、图10所示。选择保存路径后,点“确定”开始下载。
图9
图10
下载完成后,会在你刚才选的保存路径中看到一个以课程名命名的excel文件,如图11
图15
图14
筛选完成后,可点击“一键导出”,方法与“课程统计”功能一样。
三、
打开成绩统计功能,则显示本站点学生的学习情况统计,如图15所示。通过设定筛选条件,可统计出需要的学生信息。若要最新信息,则需要点击“同步”,进行信息的更新。同步完成后可进行“一键导出”操作,把筛选出来的信息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注意:“同步”是对所有站点的学生信息更新。
图11
打开文件后,可看到按筛选条件统计出来的成绩结果,默认为以学号升序排序,如图12所示。
图12
二、访问统计功能
点击“访问统计”,右侧显示相应界面,显示的是站点整体访问情况,可进行时间段筛选。查看某一段时间内的访问统计,也可点击“详细”,具体查看到每个人的访问统计,如图13所示。
图13
以开滦站为例,点击“详细”后,显示该站点的访问统计。如图14所示,此时可以设定筛选条件,统计出某年级或班级或某一个人的访问记录。若不选访问时间,则显示至当前时间的访问统计。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听课记录一、导入一、教师行为:1.1 激发兴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们是一家公司的市场调研员,你们会如何收集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统计调查。
”1.2 引出主题:“统计调查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有用的信息。
那么,如何进行统计调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对统计调查的理解。
•认真聆听教师的导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和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引入实际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将统计调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2.1.1 讲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统计调查通常包括明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步骤。
”2.1.2 举例说明:“比如我们要调查同学们对课外活动的喜好,首先我们要明确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家的喜好;然后设计问卷,列出不同的课外活动选项;接着选择调查对象,可以是全班同学;然后发放问卷收集数据;最后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2.1.3 引导学生参与:“现在,请大家分组设计一份关于‘学生睡眠时间’的调查问卷,并讨论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
•分组讨论并设计问卷,明确调查目的和选项。
•讨论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调查计划。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和举例,使学生对统计调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分组讨论和设计问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教师行为:2.2.1 点评学生设计的问卷:“请大家展示自己的问卷,并说明设计思路和目的。
我会给出点评和建议。
”2.2.2 示范数据整理和分析:“现在我来示范如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绘制统计图来展示结果。
”2.2.3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这些数据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活动:•展示并说明自己设计的问卷,接受教师的点评和建议。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统计重点归纳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统计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从某网络平台推荐的影视作品中抽取400部,统计其评分数据,将所得400个评分数据分为8组:[66,70)、[70,74)、⋯、[94,98],并整理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评分在区间[82,86)内的影视作品数量是()A.20B.40C.64D.80答案:D分析: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可计算出评分在区间[82,86)内的影视作品数量.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评分在区间[82,86)内的影视作品数量为400×0.05×4=80.故选:D.2、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明同学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为了判断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他还需要知道13名同学成绩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答案:C分析:成绩由小到大排列,能否进入决赛就看小明成绩排名是否在第7以前即可得解.把13名同学成绩按由大到小排列,取成绩靠前的6个成绩进入决赛,即最中间一个数之前的6个成绩进入决赛,13个成绩按由大到小排列时,最中间一个数即是中位数.故选:C3、如图,是根据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的成绩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由直方图得到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分别为a,b,c,则()A.b>a>c B.a>b>c C.a+c2>b D.b+c2>a答案:B解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读出众数a,计算中位数b,平均数c,再比较大小.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众数a=70+802=75;中位数应落在70-80区间内,则有:0.01×10+0.015×10+0.015×10+0.03×(b−70)=0.5,解得:b=2203=7313;平均数c=0.01×10×40+502+0.015×10×50+602+0.015×10×60+702+0.03×10×70+802+0.025×10×80+902+0.005×10×90+1002=4.5+8.25+9.75+22.5+21.25+4.75=71所以a>b>c故选:B小提示: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估计出的几个数据:(1)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矩形的底边中点的横坐标;(2)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每组数值的中间值乘以频率后相加;(3)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两个面积相等部分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横坐标.4、抽样统计甲射击运动员10次的训练成绩分别为86,85,88,86,90,89,88,87,85,92,则这10次成绩的80%分位数为()A.88.5B.89C.91D.89.5答案:D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计算10×80%=8,得到答案.甲射击运动员10次的训练成绩从小到大分别为:85,85,86,86,87,88,88,89,90,92.=89.5.10×80%=8,这10次成绩的80%分位数为:89+902故选:D.5、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n的方差为0.01,则数据10x1,10x2,…,10xn的方差为()A.0.01B.0.1C.1D.10答案:C分析:根据新数据与原数据关系确定方差关系,即得结果.因为数据ax i+b,(i=1,2,⋯,n)的方差是数据x i,(i=1,2,⋯,n)的方差的a2倍,所以所求数据方差为102×0.01=1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方差,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6、某学校在校学生有2000人,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举行了跑步和登山比赛,每人都参加且只参加其中一项比赛,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参加跑步的人数分别为a,b,c,且a:b:c=2:5:3,全校参加登山的人.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次比赛的满意程度,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进数占总人数的14行调查,则应从高三年级参加跑步的学生中抽取()A.15人B.30人C.40人D.45人答案:D=1500,再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求解即可得答案.分析:由题知全校参加跑步的人数为2000×34解:由题意,可知全校参加跑步的人数为2000×3=1500,4=450.所以a+b+c=1500.因为a:b:c=2:5:3,所以c=1500×32+5+3因为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所以应从高三年级参加跑步的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450×200=45.2000故选:D7、根据气象学上的标准,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0℃即为入冬,将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记录数据(记录数据都是自然数)作为一组样本,现有4组样本①、②、③、④,依次计算得到结果如下:①平均数x̅<4;②平均数x̅<4且极差小于或等于3;③平均数x̅<4且标准差s≤4;④众数等于5且极差小于或等于4.则4组样本中一定符合入冬指标的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答案:B分析:举反例否定①;反证法证明②符合要求;举反例否定③;直接法证明④符合要求.①举反例:0,0,0,4,11,其平均数x̅=3<4.但不符合入冬指标;②假设有数据大于或等于10,由极差小于或等于3可知,则此组数据中的最小值为10−3=7,此时数据的平均数必然大于7,与x̅<4矛盾,故假设错误.则此组数据全部小于10. 符合入冬指标;③举反例:1,1,1,1,11,平均数x̅=3<4,且标准差s=4.但不符合入冬指标;④在众数等于5且极差小于等于4时,则最大数不超过9.符合入冬指标.故选:B.8、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下图是我国2014~2018年连续5年的GDP及增速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连续5年中我国GDP保持6%以上的增长B.2014~2018年我国GDP增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C.2018年GDP为这5年最高,GDP增速为这5年最低D.2018年GDP相对2014年GDP增长了一倍以上答案:D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得答案.解:根据表中数据,对于A选项,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低,为6.6%左右,故连续5年中我国GDP保持6%以上的增长,正确;对于B选项,根据增长率折线图可知,2014~2018年我国GDP增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故正确;对于C选项,2018年GDP为90万亿,为5年最高,GDP增速为6.6%左右,为5年最低,故正确;对于D选项,由表中数据,2014年GDP为64万亿左右,2018年GDP为90万亿左右,故没有增长一倍以上,故错误.故选:D多选题9、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掀起了一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战争.下侧的图表展示了2月14日至29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情况,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6天中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在下降且19日的降幅最大B.16天中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中位数小于新增疑似病例的中位数C.16天中新增确诊、新增疑似、新增治愈病例的极差均大于2000D.21日至29日每日新增治愈病例数量均大于新增确诊与新增疑似病例之和答案:BCD分析:根据折线图,中位数、极差的概念,判断各选项.20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比19日多,A错;新增确诊病例的中位数小于新增疑似病例的中位数在21、22日左右,比较可得B正确;新增确诊极差>2500−500=2000、新增疑似极差>2300−200>2000、新增治愈病例的极差>3500−1500=2000,均大于2000,C正确;21日至29日每日新增治愈病例数量均大于新增确诊与新增疑似病例之和,D正确.故选:BCD.小提示:本题考查统计图表,考查折线图,中位数、极差等概念,解题关键是正确认识统计图,能从图表中抽象出所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10、已知一组数据为-1,1,5,5,0,则该组数据的()A.众数是5B.平均数是2C.中位数是5D.方差是325分析:计算数据的众数为5,平均数为2,中位数为1,方差为325,对比选项得到答案. 数据为-1,1,5,5,0,的众数为5,A正确;数据的平均数为−1+1+5+5+05=2,B正确;数据的中位数为1,C错误;数据的方差为(−1−2)2+(1−2)2+(5−2)2+(5−2)2+(0−2)25=325,D正确.故选:ABD.11、在某次高中学科竞赛中,4000名考生的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60分以下视为不及格,若同一组中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绩在[70,80)内的考生人数最多B.不及格的考生人数为1000C.考生竞赛成绩的平均分约为70.5分D.考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为75分答案:ABC分析:读懂题目提供的直方图,根据图中的数据逐项分析即可.对于A,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成绩在[70,80)内的面积最大,因此考生人数最多,故A正确;对于B,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成绩在[40,60)内的频率为10×(0.01+0.015)=0.25,因此不及格的人数为4000×0.25=1000,对于C,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平均分约为:45×0.1+55×0.15+65×0.2+75×0.3+85×0.15+95×0.1=70.5(分),故C正确;对于D,因为成绩在[40,70)内的频率为10×(0.01+0.015+0.02)=0.45,≈71.67,在[70,80)内的频率为0.3,所以中位数为70+10×0.5−0.450.3故D错误;故选:ABC.填空题12、在某网店购买之前未曾使用过的商品时,先翻看该商品的相关评价.从统计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抽样调查,这种抽样调查______.(填写“具有代表性”“不具有代表性”)请说明理由.答案:不具有代表性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抽样调查具有的性质去分析判断作答.这种抽样调查是对愿意写评价的购买者的调查,或者是对这个商品有强烈意愿(喜爱或憎恶)的购买者的调查,不具有广泛性,不具有代表性.所以答案是:不具有代表性13、《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百人团”由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年龄段的选手组成,按照年龄分组统计如下表:6人参加挑战,则从年龄组[7,20),[20,40),[40,80]中抽取的挑战者的人数分别为______.答案:1,3,2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直接计算即可.“百人团”的总人数为18+54+36=108,则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挑战者的年龄在[7,20)的人数为6×18 108=1,年龄在[20,40)的人数为6×54108=3,年龄在[40,80]的人数为6×36108=2.所以从年龄组[7,20),[20,40),[40,80]中抽取的挑战者的人数分别为1,3,2.所以答案是:1,3,2.。
统计学调查问卷模板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统计学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解我校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本问卷旨在收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为我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我校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3. 分析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需求。
4. 为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调查对象本调查对象为我校全体统计学课程的学生。
四、调查内容1. 基本信息(1)性别:□ 男□ 女(2)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3)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学习态度(1)您对统计学课程的兴趣程度如何?□ 很感兴趣□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2)您认为统计学课程对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如何?□ 非常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3. 学习效果(1)您认为自己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如何?□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2)您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的掌握程度如何?(可多选)□ 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 统计软件应用能力□ 统计学理论掌握程度□ 统计图表制作能力4. 学习需求(1)您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以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可多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实践环节□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希望统计学课程增加哪些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您希望统计学课程采用哪些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本问卷共包含20题,预计填写时间为5-10分钟。
六、调查时间本次调查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
七、调查结果处理本次调查结果将严格保密,仅用于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部分习题解答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4.7067
取a 1 A1( (1) (2) )
d
1 65 1381
3323 ,
则aAa
1,
且a满足 : Ba Aa ( d 2 ).
12
第五章 鉴别分析
判别效率(a) aBa 4.7067.
aAa
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为u( X ) aX
1 89765
(32
X1
33X
2 判别准则为 判X G1 , 当W ( X ) 0,
判X G2 , 当W ( X ) 0, 试求错判概率P(2 |1)和P(1| 2).
解 : 记a 1 ( (1) (2) ),W ( X ) ( X )a是X的
线性函数,当X
G1时,W
(
X
)
~
N1
(1,
2 1
), 且
20
第五章 鉴别分析
20 20
时,
u
(
X
(1)
)
1 89765
(32,33)
20 20
4.3390
因u( X (1) ) 4.3390 u* , 判X (1) G2.
当X (1)
15 20
时,
u
(
X
(2)
)
1 89765
(32,33)1250
3.8050
因u( X (2) ) 3.8050 u* 判X (2) G1.
其中W ( X ) a( X *)
( X * )1( (1) (2) ) ,
* 1 ( (1) (2) ).
2 10
第五章 鉴别分析
5-4 设有两个正态总体G1和G2,已知(m=2)
(1)
1105, (2)
新疆和田地区全员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培训结业测试答案
1.数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 也可以在课后, 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下载、缓存, 更灵活, 方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 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3分)对2.精准D课堂的课中课后需要借助上城课堂观察室形成数据、分析数据,反刍课堂改进。
(3分)对3.“双减”工作强调要科学利用课上时间,开展阅读活动。
(3分)错4.智慧教育云平台最核心的模块是数字教学空间,数字教学空间与物理教学空间教学活动一体化设计正在成为常态对5.教育与游戏历史上一直处于分离状态,难以融合。
错6.美国新媒体联盟是一个关注新媒体、新技术在各类教育中应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非盈利机构,致力于为学习、研究和创新来探索和开发新兴技术。
对7..人工智能时代,学生才是综合评价的主体。
错8.广义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将游戏尤其是数字游戏用到学习中,狭义上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将游戏元素和机制应用到学习情境或学习过程中。
(错)9.教育部发布哪个行业标准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专业发展的具体指标(3分)《教师数字素养》10.当下应用最广泛的游戏一般式较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戏,因为这类游戏趣味性、参与度更强。
错11.数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 也可以在课后, 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下载、缓存, 更灵活, 方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 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错12.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通过创设智慧场馆,形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的学习方式。
对13.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借助技术开展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对14.互补型混合式教学基本模式是指线上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学,线下个别化辅导。
错15.数字化课程可以按目标、内容、功能分类。
对16.国新媒体联盟是一个关注新媒体、新技术在各类教育中应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非盈利机构,致力于为学习、研究和创新来探索和开发新兴技术。
使用条件格式使不及格的成绩呈绿色底纹红色字体突出显示
.使用条件格式使不及格的成绩呈绿色底纹红色字体突出显示。
操作:选中学生的成绩,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选择“单元格数值”、“小于”,并输入“60”。
在条件格式中选择字体颜色“红色”字形“斜体”和图案→单元格底纹“绿色”,点击“确定”。
我回答的是 成绩表及使用函数公式方式统计表1, 新建一个Excel 工作表,在工作区内创建本学期的成绩汇总表。
2, 在表格中输入各年级各班的成绩及科目,然后计算出总分数3, 点击输出成绩的单元格,然后在“插入”菜单下选择“函数”,平均分使用=A VERAGE(),最高分数使用=MAX(),最低分数使用=XIN(),标准差使用=STDEV(),运用各种公式计算出结果。
班级 学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 总分 1班2101 85 67 91 88 331 1班2102 90 79 67 86 322 1班2103 67 54 60 59 240 1班2104 66 77 59 55 257 1班2105 72 60 89 71 292 2班2201 76 78 64 90 308 2班2202 78 80 68 88 314 2班2203 57 80 76 79 292 2班2204 63 75 58 70 266 2班2205 80 68 83 71 302 2班2206 57 84 75 64 280 2班2207 75 89 68 47 279 3班2301 64 72 82 68 286 3班2302 58 84 71 50 263 3班2303 68 82 84 90 324 3班2304 94 85 74 66 319 3班2305 75 74 83 68 300 3班2306 73 84 58 96 311 3班2307 57 75 85 75 292 3班2308 67 75 85 77 304 3班2309 75 85 80 88 328。
对学生的每门课中最高分以粗体、蓝色字、%灰色底纹显示。使用条件格式
对学生的每门课中最高分以粗体、蓝色字、%灰色底纹显示。
使用条件格式标题:对学生的每门课中最高分以粗体、蓝色字、%灰色底纹显示。
使用条件格式引言概述: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在每门课程中的最高分,我们可以利用条件格式功能,将最高分以粗体、蓝色字和%灰色底纹的方式进行显示。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条件格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正文内容:1. 使用条件格式功能1.1 打开Excel表格并选中需要设置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1.2 在Excel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并点击“条件格式”按钮。
1.3 在条件格式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规则”选项。
1.4 在弹出的“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选项。
2. 设置粗体和蓝色字2.1 在“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的“公式”输入框中,输入以下公式:=A1=MAX($A$1:$A$10)其中A1为当前单元格的地址,$A$1:$A$10为需要比较的单元格区域。
2.2 点击“格式”按钮,选择“字体”选项卡,在字体设置中选择粗体和蓝色字体。
2.3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3. 设置%灰色底纹3.1 在“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的“公式”输入框中,输入以下公式:=A1=MAX($A$1:$A$10)其中A1为当前单元格的地址,$A$1:$A$10为需要比较的单元格区域。
3.2 点击“格式”按钮,选择“填充”选项卡,在填充设置中选择灰色底纹。
3.3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4. 应用到其他课程列4.1 将设置好的条件格式应用到其他课程列。
4.2 选中设置好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4.3 复制选中的单元格区域。
4.4 选择需要应用条件格式的其他课程列。
4.5 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粘贴格式”。
5. 调整条件格式范围5.1 如果需要调整条件格式的范围,可以选择已设置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5.2 点击Excel菜单栏中的“开始”选项卡,再点击“条件格式”按钮。
冀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14.数据筛选教案
4. 创新意识: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其他数据处理功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数据筛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七、重点题型整理
一、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利用数据筛选功能查找特定数据
题目:在销售数据表格中,筛选出销售额超过10万元的月份。
解答:
Step 1: 选中包含销售额的数据列。
Step 2: 点击“数据”选项卡,选择“筛选”按钮。
Step 3: 在筛选条件中设置大于10万的条件。
Step 4: 点击确定,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十.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 提问: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学生,以了解他们对数据筛选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例如,我会问学生如何筛选出销售额超过10万元的月份,或者如何按多个条件筛选数据。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掌握了数据筛选的方法和技巧。
2. 观察:在学生进行实例练习时,我会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应用数据筛选。我会注意他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数据列,是否设置了正确的筛选条件,以及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筛选后的数据。通过观察,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 通过实例练习,熟悉并掌握数据筛选的步骤及技巧。
4. 掌握如何利用数据筛选功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数据处理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数据筛选的方法,能够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快速筛选,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 信息素养: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筛选的概念及意义,认识到数据筛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信息处理的重要性。
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的SPSS分析报告
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的SPSS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中,极课大数据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技术工具,正逐渐改变着班级教学的方式和效果。
通过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极课大数据为教师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本报告旨在运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极课大数据在班级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对教学的影响和潜在价值。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_____学校_____班级在一个学期内使用极课大数据系统所收集的学生学业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日常作业、测验、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的信息。
在数据处理阶段,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理和筛选,去除了无效和缺失的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了编码和标准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一)学生成绩分布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班级学生的成绩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趋势。
其中,平均成绩为_____分,中位数为_____分,标准差为_____分。
这表明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较为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二)学科成绩对比对不同学科的成绩进行比较,发现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的平均成绩相对较高,而物理、化学等理科的成绩差异较大。
这可能与学科的难度、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方法等因素有关。
(三)学生个体表现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部分学生的成绩波动较大,而有些学生则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进一步分析发现,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
四、相关性分析(一)作业完成情况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时间、正确率等)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作业完成质量高、时间短的学生,其考试成绩往往较好,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75,p < 001)。
(二)课堂参与度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发言次数、小组讨论表现等)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高校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
高校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作者:***来源:《数字教育》2024年第02期摘要: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高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当前高校缺乏对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科学评价与有效管理,难以为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精准服務。
本研究阐述高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进行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字化教学活动,讲授、小组讨论和在线教学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水平呈正相关,数字素养、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政策和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等因素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水平有显著关系。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开展高水平、情境丰富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数字技术;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数字素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4)02-0040-07引言当前我国基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数字化转型即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变革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1]。
在数字化教学活动设计中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因为高校教师单纯使用数字技术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把学生的学习产出作为高校数字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需要高校教师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启动学习活动,并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活动[2]。
创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情境可用于评价高校教师开展的数字化教学活动及影响因素。
目前学界对高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技术素养以及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对影响教师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结论也未达成一致[3]。
数字化教学活动是影响学习者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参与数字化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教师、设备以及机构等影响因素。
加工数据(课件)—2025学年高教版(2021)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
4.2.2 加工数据 21
【问1】什么是数据排序?排序分哪些类?如何进行排序? 【问2】什么是数据筛选?筛选分哪些类?如何进行筛选? 【问3】什么是数据分类汇总?分类汇总分哪几类?如何进行分类汇总?
复习导入 学习新知 实战演练 总结作业
作业布置
4.2.2 加工数据 22
1. 完善本次课的任务; 2. 按学习任务单要求平台预习“4.3分析数据”学习资
=函数名(参数);求和SUM、求平均值AVERAGE、计数COUNT、最大值 MAX、最小值MIN、条件IF、RANK排名次
条件函数IF(条件,返回真值,返回假值)
复习导入 学习新知 实战演练 总结作业
问3 如何计算扣发工资、实发工资、平均工资等?
扣发工资=请假次数*10+迟到次数*5; 实发工资=基本工资+销售提成-扣发工资; 快速计算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复习导入 学习新知 实战演练 总结作业
4.2.2 加工数据
讨论1 什么是数据透视表?如何完成数据的透视分析?
一种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方法,使用数据透视表可以深入分析数据, 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查询数据、汇总数据、动态查看数据,对最有用和最 重要的数据子集进行筛选、排序、分组和有条件地设置格式,突出重要数 据信息,提供带有批注的联机报表或打印报表。 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条件:数据众多、结构复杂的工作表
显示记录:数据→筛选→清除 取消筛选:数据→筛选
复习导入 学习新知 实战演练 总结作业
4.2.2 加工数据
问3 什么是数据分类汇总?分类汇总分哪几类?如何进行分类汇总?
对数据量较大的表格按照一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汇总,以增加表格的可 读性,提供结果进行分析。
《统计》课标解读——胡小妮
第一章《统计》课标解读(胡小妮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统计学作为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学科,其教育价值是明显的.在中学教育阶段,统计学知识就被给与了充分的重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成为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必修部分,通过必修模块3第一章约16课时的教学,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统计知识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学生关于统计的知识,增强其统计的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1.统计的应用价值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决策都离不开统计,18世纪英国政府为了确定如何开展人寿保险业,对每个年龄阶段人的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进而为后来人寿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再如,生物学上孟德尔遗传学理论的建立就有赖于统计分析,在长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为以后的遗传学提供了科学的思考方法.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各行各业更是离不开统计学,生物学上有生物统计学;经济上有数量经济学,用以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产品的质量检查以及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质量控制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都是统计学再起作用;在医学上,为了评估有争议的医学报告,也常常少不了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与论证;在天文学上,需要对大量的而天文观测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可靠的结论.2.统计的教育价值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纷繁复杂的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玄机,挖掘出其表达的深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在高中阶段,《标准》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学生统计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使得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处理数据,领会统计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3.教学内容简介及课标解读本章作为《必修3》第一章,呈现的是必修模块的统计教学内容.本章将通过约16课时的教学,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统计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下面将具体地阐述和解读《标准》对本章教学内容提出的要求:(1)随机抽样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标准》中这条学习目标的提出呼应了高中课标的理念,就是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该目标强调了统计问题的来源和统计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意识.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例如:一批产品的合格率,电视台的收视率,商品的销售量状况等等,使学生明确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人曾这样形象地比喻随机抽样,我们要想知道一碗均匀汤的咸淡是否合适,我们没有必要将整碗汤都喝掉,而只用尝一勺就可以了,这个比喻就形象地描述了随机抽样的特点.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主要用于社会、经济、农业和人口等领域;被调查的总体通常是有限的,它的个体可以辨别.抽样调查就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借以获得对整个总体的特征的了解.简单随机抽样是随机抽样中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抽样放啊,它使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去,能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所以,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要求更高些;系统抽样比简单抽样更容易实施,应用范围更广,但所得样本的代表性和具体的编号有关,如果编号的个体特征随编号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可能会使系统抽样的代表性很差,如果充分利用了已知的总体信息,分层抽样得到的样本会有更好的代表性,所以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也是两种重要的抽样方法,不过操作有些复杂,教学时,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了解系统抽样的和分层抽样方法.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高中学生应当从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一些最基本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好地运用统计知识打好基础.这里所提的实验、查阅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手机数据的方法.这条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的统计活动的设置.(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统计学中,分析总体分布情况往往是通过分析抽取的样本数据而进行的.而在数据分析中,首先要将统计对象中的某些数量用比较直观地图表表示出来,便于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我们通常要将样本的分布情况用图表表示出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实例,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高中阶段还将通过一些统计案例进一步学习上述的统计图表,除此之外,还将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表—茎叶图,并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能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地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针数据.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对数据的刻画一方面是数据的集中程度,一方面是数据的离散程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等数字特征,对标准差也做了简单的提及.在这一章将重点学习标准差,因为标准差满足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的理想形式的三条原则:●利用全部数据计算得到;●仅用一个数值刻画了数据相对于均值的平均的平均偏离程度;●对于不同的数据值,当离散程度变大时,该数值亦变大.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在要求学生会解释实际问题中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数据的数字特征是重要的反映数据信息的工具,掌握数据的数字特征的计算方法和分析对于挖掘数据信息非常重要.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统计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利用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有关信息,这样才能体现统计的作用和价值所在.主要表现在:●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利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相关数字特征,比如平均值、方差等.另外,要上学生明确样本的信息与总体的信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样本所提供的信息知识总体的部分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总体的有关特征,但不完全确定,也就是说,按照同一个规则进行抽样,每次抽样所获取的信息都不能保证是完全一样的,是一个变化的量,这是抽样的随机性所确定的.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这是对学生学习统计后在应用意识与能力方面提出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后,能够解决简单的饿利用随机抽样来解决的问题;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学习与体会.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自我评价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在统计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初步评价的意识,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对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统计的过程、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3)变量的相关性①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变量之间除了函数关系之外,还有相关关系,即就是从总的变化趋势来看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又不能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散点图在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判断是用函数模型还是随机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散点图来进行分析.在实际运用中散点图非常简单易行,在图像中只要将所采集的数据用描点的方法描绘出来就行了.②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回归分析或相关分析,在回归分析中,一个变量视为自变量,另外一个变量为因变量,可有研究者决定,因变量被假定为随机变量,通过抽样得到.于是如果多次重复研究,自变量的取值可保持不变,而因变量的值在抽样过程中将会发生变化.回归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给出一个描述二者关系的数学方程.这个方程可以用来当已知自变量的值时,预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要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就是用一条直线来拟合两个变量y, x之间的关系—y a bx求所有点相对于该直线的偏差平方和尽可能达到最小.在教学时,可以不向学生讲述具体的推导过程,但要求能够用图像直观地说明最小二乘法的思想.4.《标准》突出的要求和教学建议4.1强调体会统计的作用和基本思想《统计》一章的设置,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和基本思想.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分析部分数据(样本数据)来推测全体数据的性质.应当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特征,统计推断可能是有可能错的,这是由统计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统计是为了从数据中提取信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合理地选取样本,并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字特征.不应把统计处理成数字运算和画图表.对统计中的概念应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描述性说明,不应追求严格的形式化定义.4.2强调学生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统计内容的设置,特别强调学生对统计过程的参与性.要是学生真正地理解统计的思想和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统计的实验过程中.这就是所谓的“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所以统计的内容的教学必须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中应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处理,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并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和结果,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与改进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以数据说话的说理有据的理性精神.4.3 提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统计分析时,数据往往是比较复杂和繁多的,如果仅仅借助笔算,这无疑影响效率和正确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学会有效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通过使用这两种工具可以大大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既直观又不易出错.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计算器、计算机来整理和分析数据.该文对(与《统计》相应的)课标的分析与解读全面、深入、透彻,并紧扣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新)
15
组织协调能力
教师评价+互评+自评
较强
强
较弱
20
合计
100
九、学习情境设计
项目编号:1
学时:4
项目目标:
掌握Excel的工作环境和基本操作和函数、公式的基本使用
项目任务:
完成Excel基本模式、名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与函数的设置、使用和编辑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能清析准确地讲授工作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工作表名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熟练进行常用公式与函数的设置、使用和编辑
Excel基本操作
1.建立Excel基本模式、名称的定义
2.Excel的基本使用、公式与函数的设置
3.函数的使用与编辑等内容
1.掌握Excel的工作环境和基本操作
2.掌握函数、公式的基本使用
8
2
数据分析的基础
在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
1.文件格式的转换
2.文本导入
3.与HTML之间的文件
4.转换和导入外部数据
项目编号:2
学时:6
项目目标:
掌握Excel与其他常用软件的交换;掌握文本数据的导入;掌握与HTML之间的文件转换和外部数据的导入和转换
项目任务:
完成在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学习和训练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能清析准确地讲授Excel文件格式转换;掌握文本数据的导入;掌握与HTML之间的文件转换和外部数据的导入和转换
1.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流程
2.掌握问卷的制作、整理、编码
3.掌握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与分析的方法
8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高职高职优秀教材或自编教材
教学设计模板(哈尼克孜·艾尔肯)
问题五:
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解析式的区别在哪里?图象有什么不同和联系?
问题六:
1、你知道下列函数:
第一组,,(1)y=log2x (2) y=log33x(3) y=log4x
第二组,(1)y=log1/2x (2) y=log1/3x(3) y=log1/4x
, 图象吗?观察并回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前面的函数性质、指数函数学习的基础上,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但只要让学生体验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受 中, 不同的值时反映出不同的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出图象的共同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进而探究学习对数函数的性质。最后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比较,以便加深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教学作准备。
2、你能思考并归纳出y=logax
(a>0且0<a<1)
中,当a>1和0<a<时,两种图象的特点吗?
教师板书
例2: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log23.4和log28.5;
(2) log0.33.4与log0.38.5
小结:若底数相同,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比较大小.
三、课堂反馈检测
1、求函数(1)y=log3(1-x)
获得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明确底数a是确定对数函数的要素,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通过对数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对数函数的性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
初一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教案学习数据分析方法
初一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教案学习数据分析方法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分享一下关于初一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教案学习数据分析方法的内容。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学生学习数据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
我们可以利用调查问卷、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观点。
对于初一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方面的教学,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收集学生在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点所在、学习兴趣等信息,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表格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二、数据分析方法1. 数值分析:通过对学生在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方面的得分情况进行数值化处理,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计算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来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从而找出学生掌握的较好的知识点和需要加强的知识点。
2. 图表分析:利用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得分情况、学习成绩排名等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更加清晰地观察和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找出问题所在。
3. 文本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的文字回答进行文本分析。
通过词频统计、关键词提取等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以及对学科的理解等内容。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于数学与信息技术与劳动学习的态度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三、数据应用与教学设计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加工数据练习题及答案
加工数据练习题及答案1. 公式中可以使用多个运算符,运算符的优先级别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算术运算>文本运算>关系运算>圆括号算术运算>圆括号>文本运算>关系运算圆括号>算术运算>关系运算>文本运算圆括号>算术运算>文本运算>关系运算(正确答案)2. 某工作表的单元格人A2值为“北京”,单元格B2值为“欢迎你”,若要在单元格F2中显示“北京欢迎你”,可以使用公式()。
=A2&B2(正确答案)=A2+B2=A2:B2=A2B23. 在公式中如需引用工作表Shet1中的单元格区域A2:B2,则该区域应表示为()。
Sheet1.A2.B2Sheet1:A2.B2Sheet11A2:B2(正确答案)Sheet1$SA2:B24. 在电子表格软件中,求平均数的函数为()。
SUMAVERAGE(正确答案)MAXMIN5. 在电子表格软件中,当鼠标指针为黑色十字形时,表示()。
自动填充(正确答案)选择单元格移动单元格删除单元格6.在电子表格软件中,复制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时,会出现一个闪动的虚线框,关于该虚线框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该框无法取消,进行其他操作后会自动消失②按Esc键可以取消该框③按Enter键可以取消该框④取消后无法进行粘贴⑤取消后不影响粘贴操作1个2个3个(正确答案)4个7. 在单元格E2中计算B2:D2三个单元格数值的总和,可以使用公式“=B2+C2+D2”,也可以使用函数“=SUM(B2:D2)”,如果在B列和C列之间增加一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公式会自动更新为“=B2+C2+D2+E2”函数会自动更新为“=SUM(B2:E2)"(正确答案)两种方法都不会自动更新两种方法都会自动更新8. 在“成绩表”中,如果英语成绩大于60分,则在指定单元格中显示“通过”,否则显示“不通过”,可以使用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周课时一
授课时间:2018年8月1日
课题:第五课学科成绩统计————数据筛选和条件格式应用
课型:操作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排序和筛选,关键字的概念及意义;
2.发挥动手能力,利用Excel,灵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格。
过程与方法:利用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方法,让学生对有关数据进行排序、筛选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培养互帮互学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排序,筛选的操作
多个条件和区间条件筛选时与,或关系的确立;文本筛选时的通配符应用。
教学难点:数据筛选的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2.打考勤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测验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平时看到利用Excel的其他功能来处理的各种表格,比如(内初,内高,高考学生成绩表,产品销售表,旅游费用表的总分,总额及名次);如何把成绩表中60分以上的数据用蓝色表示?那我们进行怎么操作?老师当时演示已准备的课件;你们也想做这样的表格吗?那你们如何求出在学生成绩表里内初班学生的数学课的总分及名次呢?老师趁热铁打得提出把课题。
2.大家都知道,学生本月的月考成绩已经出来了,教师现在给同学们发,同学们看了自己的成绩以后统计一下,哪几个同学本月的考试合格或不合格?(提问方式来导入新课)
3.如何用自动筛选筛选出本次考试中,语文,数学,都在80分以上的同学信息。
三、教授新课:
1.教师让学生抽出2分钟时间,先打开上一节已经准备的”学生月考成绩表”,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观摩自己准备的素材与使学生安排制定一个明确目标.
{老师操作的主要步骤使学生一边讲解,一边组织学生写记录并安排使学生操作.}
筛选的分类: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用自定义条件筛选:
与:表示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成立。
或:表示两个条件之一成立即可。
数据排序:排序的两种方式:升序和降序-----
------
经典菜单:
3、单关键字排序
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根据总分递减排序)
提问:如何实现根据总分从高到低排列?
一、排序简单排序(升序、降序)二、多关键字排序三. 多关键字排序(高级排序)四.“序号”由高到低排列
五.引导学生思考排序的特殊意义:分类举例说明筛选的目的和意义
六、数据筛选(1)自动筛选举例演示分数段自动筛选的方法及多个条件的设置,说明自定义筛选的意义(重点、难点)提问:如何讲筛选还原并演示?。
(2)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演示筛选结果,分析高级筛选的意义指出条件区的意义和建立方法(重点)根据学生建立的条件区演示筛选过程,引导学生演示完成练习并给予指导。
(3)条件格式的应用:现在运用条件格式把不及格和95至100分的成绩,名次都标记出来。
序号各科成绩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总计平均名次
1 司然江.赛孜古尔50.5 81.5 91 67 84 374 53.43 6
2 赛买提60 96 95 78 76 405 57.86
3 7 古再丽努尔65 100 65 65 95 390 55.71 5 3 艾力65 95 65 65 8
4 374 53.43 6
5 布合里其母95 65 98 95 95 448 64 1 4 阿里木95 95 65 84 65 404 57.71 4
6 阿依努尔100 95 95 45 95 430 61.43 2
四、课堂小结
1.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知识点,然后对重点难点作突出提示
2.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3.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收获了什么?
5.哪位同学简单的说一下邮件合并的操作步骤?
五.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与预习新课
2.你们再思考利用数据筛选和条件格式来还有处理什么样的表格?
板书设计:
第五课学科成绩统计————数据筛选和条件格式应用
一、排序简单排序(升序、降序)二、多关键字排序三. 多关键字排序(高级排序)四.“序号”由高到低排列
五.引导学生思考排序的特殊意义:分类举例说明筛选的目的和意义
六、数据筛选(1)自动筛选举例演示分数段自动筛选的方法及多个条件的设置,说明自定义筛选的意义(重点、难点)提问:如何讲筛选还原并演示?。
(2)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演示筛选结果,分析高级筛选的意义指出条件区的意义和建立方法(重点)根据学生建立的条件区演示筛选过程,引导学生演示完成练习并给予指导。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