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分析 构建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的五个要素
有效课堂的五个要素程根木导论一、学情分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二、基于学情的课堂五要素(一)目标明确(二)思路清晰(三)讲解精准(四)训练到位(五)激发有方三、备课备什么、教案怎么写?结束语思考题------------------------------------------------- 导论●“把课上好”是我校各个方面最大的公约数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高境界是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然而,这对我们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是梦想。
当下,最现实可行、最具潜力从而也最能大有作为的事,就是把课上好,把课上得受学生欢迎、有效率。
做好这件事,对学生有好处,对学校有好处,对我们教师个人也有好处,所以这是学校各个方面最大的公约数。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自己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抓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研究学生身上,直面“青草之问”抓教学,我们从来都是只知道抓教师,强调教师的作用,这当然有道理,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性因素。
但教学质量好不好最终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如果学生厌学,即使有再努力的教师,再好的教学资源也是白搭。
因此“抓教师”,不能撇开学生孤立地抓,而应该强调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那把能够吸引学生的“青草”,这才算抓到点子上。
(注:所谓“青草之问”是指:“牛对琴声没有兴趣,但对青草有兴趣,我们该从何处寻得那把青草?”)●原先的版本(初级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概括为“四有”: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有逻辑;契合所授内容的案例、故事层出不穷----有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训练学生-----有收获;结合所授内容讲点文化和思想-------有启迪。
一、学情分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学情即学生的情况,其内涵十分丰富。
从教学视角看,主要应分析如下三个方面:意愿、能力、方法。
即愿不愿意学习、学习能力如何、会不会学习。
运用学情分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学情分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应该说,无论是传统课程所强调的因材施教,还是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都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不少教师对如何进行学情分析感到比较迷茫,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学情分析简单化,将学情分析看成学生的考试成绩,以班级均分在年级排名定等级,以学生个体分数在班级的排名将学生分层次;二是分析经验化,进行学情分析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界定教学重难点。
那么,学情分析究竟该如何进行呢?一、注重学情分析的全面性要注重全面性的发展,就要注意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
起点能力是指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及思维规律等。
例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以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操作也有利于学情分析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想,一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怎么可能主动参与学习?一个不能主动参与的学生,又如何去体验和感受?新课程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维度,对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
因此,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做好学情分析,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做好学情分析,打造有效课堂教学作者:王子辉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年第03期什么是学情分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学生信息。
下面我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联想,想想哪些内容是学情分析应该关注的,一一列出来:“备学生至少要考虑以下十个方面:(1)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2)学习兴趣:按照产生时间,兴趣可分为当前兴趣与长远兴趣,按照兴趣的持久程度,兴趣分为有趣(刺激、好玩)、乐趣与志趣三个层面;(3)学习需要;(4)学习方法:包括时间管理、考试技巧、高效记忆方法、制订学习计划、学会阅读及做笔记等;(5)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否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学习方式等;(6)学习态度;(7)学习环境;(8)学生情绪以及自我状态;(9)学生文化: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偶像与爱好等,理解学生的独特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与整个文化;(10)学生生活。
”学情分析的方式多种,例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等,在进行本次教学设计前,本节课教师综合运用了几种方法做了学前调研。
如何做好一节课的学情设计呢?在实践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有效学习的学习点,使得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学生的提升点,促进学生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
而这次我所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做好学情分析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下面我将结合外研版教材五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You should tidy your toys”一课进行说明。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Book 9 Module 10 Unit 1 You should tidy your toys学科:小学英语年级:五年级教材:新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本模块的单元话题为“Talk about obligations”,本课分为两个单元:Unit 1“You should tidy your toys”,Unit 2 “You shouldn’t be late”。
关注学情分析,提高课堂实效
关注学情分析,提高课堂实效作者:李东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7期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教学也是一样。
要想在教学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取胜,仅仅了解自身还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
学情,是课堂教学的晴雨表,是课堂效能的温度计。
脱离了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学讲无以达成春风化雨,无法收到累累硕果,因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没有学生学情这一基石,课堂教学讲成为空中楼阁。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要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年龄特点、生活经历、活动范围等。
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的教学,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提高课堂实效。
1、通过经验预测了解学生的学情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我们要引导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就必须先知道,他现在到底在哪里。
”作为一名成功的德育教师,不仅应对自己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同时应对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充分预测,考虑周全。
教师不仅应预测学生个体的学情,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感兴趣,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和解决能力究竟有多大;同时,更应预测学生群体的学情,如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基础有多少距离,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有可能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等。
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预测分析,科学合理地预设教学,为提高课堂实效找到立足点。
每次担任新生班德育课任课教师时,我基本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上课玩手机的有之,讲闲话的有之,睡觉的更是家常便饭,这一切都在告知我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德育课在他们看来更是无用,没有学习的必要。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这些学情势必要提早了解,并尽早做出预案。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都会针对可能出现的学生问题提出新学期要求:如发言是我的课堂考核的重要评分依据,让闲话变为发言是大家可以考虑的谈话方式;针对手机控,可以在课前把手机交到讲台,欧宁日成绩可以酌情加分;每学期可以有两次的课堂睡觉机会,因为人总有情绪低落或者生理病痛的时候。
关注学生学情分析、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做有底蕴的教学设计,建构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注学生学情分析、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做有底蕴的教学设计,建构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关注学生学情分析、实现教与学的左右逢源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备学生,但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还应关注、了解学生的其他需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之间达成默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应是紧密配合、紧密联系的,应是很有趣味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一种情感动力。
第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
在进行知识教学当中,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需求,老师要有一定的预见,并且把这种预见纳入到我们的备课过程当中去,然后在课堂教育当中给予体现,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的知识需求的一种满足。
第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设置的问题情境要通过克服定势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造成隐患。
老师在教学中不要留给学生一个认知定式、一个认知误区,而要让他觉得世界上的事情是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死的。
第五,关注解决问题的需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老师设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
第六、关注隐性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隐性需求,就是学生明明应该有这个需求,但是他就是说不出来这种需求,这个必须靠老师去发现,靠老师去预见,是很重要的。
二、走进数学,感悟生活,实现社会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统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关注学生学情 构建高效课堂
体性 在课 堂教学 中凸现 出来 ,这样才能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打造 高效课堂 。
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 实践 业字迹潦 草 , 不按时完成作业 , 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这就说 明他 的学
怀和帮助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
解 学 生 的学 习动 态 和 思 想 情 况 ,从 而 根
排在体育课 的后面 ,每次上完体育课 ,
他们都大汗淋漓 ,基本上是不能静下心 来听 课的。针对 以上学生反映 出来的问 题 。我不 断地调整在 1 班 的上课策略 , 尽馈在 1 班 设计比较有趣 的问题和学生 讨论 ,吸引学生。 自从 我在 1 班 的教学 策略发生 改变之后 ,1 班 学生的课堂效 葺 曩 提高了不少 ,我也倍 感欣 慰。
习状态很不好 ,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 的 内容 。
( 3) 通过调查问卷 _ r 解 学 生 学情 。
( 1)观察学生 的课堂 行为 了解学 生学情 。课堂行 为观察是教师在教学实 践中了解学生 的一种信息反馈 的方法和
途径 。 教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要有一对 “ 会 听话 ”的耳 朵 ,一 双 “ 会 看 人 ”的 眼 睛 ,
J I 课 堂 广 角¨ 一 ¨ . -
3班 的语 文课是早上第一节课 。全
在课 堂上 得 到 关 照 和呵 护 ,让 学 生 的 主
这就说明没有很好地掌握 内容 。还有一
班 同学在我 的引导下认真地听讲 ,课 堂 活跃有序 。一节 课下来 ,我对学生的表
现特别得满意 。我 又用 同样的方式给 4 班学生上 课,他们 的反应也是和 3班学 生一样 奇 的好 。可是上午的第 5节课 是 1 班 的语文课 ,学生 的反应与 3班和
做好学情分析 打造有效课堂
就 本课 而言 ,一方 面一 年 级 的 学 生年 龄 小, 认 知水 平 低 , 知识储 备 薄弱 , 他 们 的知 觉 、 记忆 方 面有很 大 的直观 性 、 形 象性 , 抽 象性 思 维较弱 , 思维必 须借 助事物 的具体 形象来 实现 抽象 逻辑 思 维 , 所以 , 教 学应 以具体 形 象 思维 为主 。另一方 面一年 级 的学 生 年龄小 , 教学不
小组 回答 问题 的情况进行学生评价 : ” 答对 的小
教 学 的前 提 和保 证 。
组得 2分 ,第三小组 的学生答得不顺 畅 , “ 我们
给这小组 打 1 . 5分 , 同学们说好不好 ?” 学 生没有 反应 , 热 闹 的教室 一下 子安 静 了 许多 , 老师 在黑板上 写下 了 1 . 5分 。我也一愣 。
的时间 、 吃饭 的时间 、 睡觉 的时间 , 进 而 引 出对
忽略 了, 因为 自己是新招聘不 到两年 的教师 , 以
前在私立教 高中了。我想老师你面对 的是一 群 白纸一样干净 的小学生 , 他们没有小 数知识 , 全 班学生满脸 的茫然 和沉默你读懂 了吗 ,如此 随 意 的数字评价方式 在一年级课堂上实在不应 出
须依 照 自然 法则和教 育规律 进行 。
关 键词 t 小 学数 学 ; 学情 分析 ; 有效教 学 ; 有 效课 堂
中图分类号 : G6 2 3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0 1 0 X ( 2 0 1 5) 2 9 — 0 0 5 3 — 0 3
( 时间已经过 去十分钟 ) 笔者 也 在 积极 思考 到 底 世 界 上 什 么最 重 要 。此时授课教师开始着急 …… 师说 : 老 师告诉你们答案 , 世界 上最宝贵 的 是时 间 , 因为 ……( 老师对着学 生说 了一大堆 时 间宝贵的原 因) , 今 天我们就学 习“ 时间的认识 ” 沸腾 的课堂一下子安静 下来 ,我也 长 出了
做好学情分析,构建有效课堂
你还希望了解什么?” 或者“ 对上述 内容 , 你想对 哪些 内 容作深入 了解 ? 请举 出 2 — 3 个 主题 。 ” 以此来了解学生的 自主行为能力 、 兴趣点 、 学习动机 等等 。从 教师层 面来
情分析 , 了解 学 生 的学 习需 要 , 从 学 生 的需 要 、 可 能 和 实 际 出发 进 行 教 学 , 给 学 生 创 设 自主 探 究 空 间 . 这 样 才 能 更 大地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热 情 , 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二、 明确 学情 分 析 内容 。 课 堂 教 学 有 的 放 矢 1 . 了解 学 生在 接 受 新 学 习任 务 前 的 预备 状 态 。 高 中生 物 学 的很 多 知 识 点 是 初 中生 物 学 知 识 点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实验 ) 》 中指 出“ 课 程 的 内容 标
准 有 较 大 的灵 活 性 , 以适 应 不 同
学 校 的 条 件 和 不 同 学 生 的学 习
做好学情
需求 , 促 进 学 生有 个 性 的 发 展 ” 。 学 情 分 析 是 落 实 这 一 教 学 理 念 的基础 , 缺 乏 学 情 分 析 或 者 分 析 不 透 彻 学 生 就 无 法 开 展 有 效 性 教 学 ,因 此 只 有 重 视 学 情 分 析 。 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 才 能 提 高 课堂教学效率。
过交 流 、 访 问、 调查 、 检测和观察等方法研究 、 把握学情。
入 学信 息调 查 开学初不久 , 教 师 可 以通 过 让 学 生 填写家庭情 况表 , 了解 其 家 长 的 文 化 层 次 , 通 过 家 长 的 调查反馈 , 研 究 学 生 在 家 长 眼 中 的状 况 , 看 出 家 长 对 学 生 的 求 知态 度 的期 望值 , 从 侧 面 了解 学 生 的学 习 品质 。 课 前信 息征 集 在课前 。 可 以 根 据 学 生 的 认 知 能 力
做好学情分析,构建有效课堂
做好学情分析,构建有效课堂作者:陆敏刚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年第08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学情分析是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基础,缺乏学情分析或者分析不透彻学生就无法开展有效性教学,因此只有重视学情分析,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观念,增强尊重学情的意识关注学情的理念应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能学好的,每位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认知基础和现实状态下,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亲身体验,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教师要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独立学习。
同时教师在研究和尊重学情的基础上,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要通过课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可能和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明确学情分析内容,课堂教学有的放矢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高中生物学的很多知识点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点的系统化拓展或提高,所以教师要确定学生将要掌握哪些内容、已经具备哪些生活经验,要了解学生为学习新任务已经做了哪些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准备,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起点,找准其知识基础和能力起点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样做一方面便于确定学习任务的起点、范围、性质、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有利于把因人施教和因学科内容差异施教落到实处,减少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如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章时,就要了解学生是否能初步解决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是否具备比和比例、二次幂等必要的数学知识。
构建学情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
构建学情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作者:江剑鸿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5期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
“构建学情课堂”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相应素质,增强学生的相应学力。
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掌握学情、分析学情、成就学情,这样才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校开展“构建学情课堂,关注学生的学”的课题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互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扎实、有序、深入地开展此课题研究。
1 关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只有深入到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
1.1 营造氛围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爱学生。
1.2 运用多媒体将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整合教学资源,变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构建“情境探究”“主体合作”“网络自主”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运用媒体创设意境、激发情态、启发想象等。
1.3 借助移情角色往往决定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
根据教学活动进展的需要,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分析角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设身处地去感受、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真实地感受。
1.4 快乐评价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价。
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关注学生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学习者会以其自身的非正规的学习前经验和日常概念来理解、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
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一、分析同学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预备水平是同学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技能的须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断了教学的成效。
例如了解同学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以推导出还没有掌控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老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同学的认知水同等等。
二、分析同学的心里需求。
试想,一个对学习缺乏爱好的同学,怎么可能主动参加学习?一个不能主动参加的同学,又如何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学情分析需要充分关注同学的心理需求,着重激发同学的内在学习动机,这对促进同学的进步和进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认为,老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同学的精神世界。
同学的进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的心里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分析同学的“可能”进行猜测。
新课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宽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尽可能对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进行精确全面的猜测,同时细心做好应对相关“可能”的预案分析,以便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做出合理的处置和有效的'引导。
四、分析课堂效果。
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通过仔细的观测和倾听,实时了解同学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和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要亲密关注同学的学习状态,精确了解同学的体会和感受,从有利于同学全面进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同学,每个同学都是完整、鲜活的个体,教学中同学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根据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
五、分析课后效果。
对同学课后的联系也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从同学对待练习的热忱,可以感知同学对所学内容的爱好;从同学完成练习的质量,可以看出同学对课堂的接受技能和学习立场,这对确定同学再学习的起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注学情,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注学情,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摘要】学情分析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才能有效设计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
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注学情不仅是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
只有紧密关注学生的学情,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将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学情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能力水平、认知特点、多元化教学方法、学习潜力、教学氛围、优化、关键、探索、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1. 引言1.1 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情分析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特点都有很大的差异。
对学情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关注学情分析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推动他们的学习,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情关注程度不足、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学进度和内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普遍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摘要】音乐课堂在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情的不同却常常影响到教学效果。
为了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情,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创新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提高学生成绩和音乐素养。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未来音乐教育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学情对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学情、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学习效果、学生积极性、教学创新、音乐素养、评估机制、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教学重要性。
1. 引言1.1 音乐课堂的重要性音乐课堂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教学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并帮助他们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音乐课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2 学情对音乐课堂的影响学情是指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对音乐课堂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学情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可能对音乐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音乐并不感兴趣,需要额外的激励和引导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情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学习方法不当而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
对于音乐课堂来说,教师应该通过关注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注学情,构建有效课堂1
• 生:浮力的大小可用称重法测出。 • 师:那怎么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呢? • 生:可以用量筒先测出一定量水的体积,再将物体浸入量筒内 的水中,计算出量筒读数的增加值,再根据这部分体积计算出 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 师: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来知道排开的水的体积? • 生:先将一容器中装满水,再将物体浸入其中,并将溢出的水 全部收集起来测出体积。 • 师: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值准确吗? • 生:不准确,因为有部分液体要留在容器外壁上。 • 师:展示并介绍溢杯。 • 生感叹:这种仪器设计得真有创意! • 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需要根据排开的水的体积来计算这部 分水的重力,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 生: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排开的这部分水的重力。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
教学时,忽有一学生举起了他带有疑问的手:“老师,前几天我买了一 个氢气球,不小心氢气球飞上了天,在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了, 那么这份增加的机械能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一石惊起千层浪,又有 一同学站起来证明说:“老师,前几天我也看到了一份资料,资料中说气象 站中要每日发放探空气球,球下要吊一测量仪器,在浮力作用下气球与仪器 一起匀速上升,它们的机械能增加了(因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它们上 升的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这份增加的机械能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 呢?” 。 教师做了一个木块上浮的实验,同时分析了木块在水中上浮的情况。 将木块M压入水底静止,设木块在杯底的重力势能为零,则木块此时的机械 能为零。当撤去对木块的压力,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时,木块升高了,机械能 增加。但这时,其它部分的水就会填充木块原来占据的空间。从效果上来看, 这相当于木块所占据的上、下两个空间的水互换了位置。此外,因为上浮木 块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木块的体积,故水面还有所下降,所以水的重力势能减 少。可见木块增加的机械能来源于水的机械能的减少,得出能量守恒定律。 那么此例子与气球升空有无共同之处呢?学生恍然大悟:气球升高跟木块在 水中上浮属于同一类型问题。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气球的升高必导 致一部分空气的降落,故气球增加的重力势能,是由于空气的重力势能的减 少转变来的。同样也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最终学生满意地笑了。
关注学情变化,打造高效课堂
关注学情变化,打造高效课堂一、活动学科:数学二、活动主题:关注学情变化,打造高效课堂三、活动时间:2013年3月21日星期四下午1:20—下午3:20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下午1:20—下午3:20四、活动地点:瓯海区实验小学南瓯校区四楼多媒体教室五、活动对象:三年级部分学生,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主题确定的理论依据教师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教师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不能为了教材而去教,更不能为了教案而去教,那样的课堂教学是照本宣科,是低效的。
我们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出发,才能及时高效的去发展学生。
关注学情可以在课前,可以在课中,同样课后也需要关注学情。
现在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能做到一定的学情观察,分析预测等,对课堂教学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
在课后也有许多练习反馈,批改,目标检测等关注学生的学情发展。
但是课中的学情关注却较少,这往往制约每个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其实课前的学情往往只是静态的,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情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行为。
每一个学生因为不同的年龄性格特点,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造成丰富个性变化,个别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随时注意学生的学情,抓住学情的动态变化,对教学做相应的变动,实现“以学定教”,生成高效的课堂学习活动。
那么如何在课中关注学情呢?怎样根据学情的动态变化适时引导教学的变化呢?那么从下面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好一些学情的关注。
1、针对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做好课中学情关注。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的分层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环节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优势。
如有些学生长于抽象思维,对规律的发现能力很强,在课堂教学处于观察发现或者小结时,他们表现特棒。
也有些学生平时综合评测较差,分析能力较差,但对计算能做的又仔细、又快速,那么在教学中碰到计算时,他们会展现出优势。
第二种情况是有些学生羞涩保守;有些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很差。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学校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如何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谈谈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第一,课前准备一个成功的音乐课堂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
1.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期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
音乐课堂需要丰富多样的音乐乐器、音乐器材和音乐绘画等教具,这需要提前准备好,并在课前做好相关的检查和调试工作。
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准备一些音乐欣赏和乐谱等教学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参与和实践。
3.教师需要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每一课时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都比较广泛。
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掌握教学要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设计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需要合理的课堂设计。
1.教师应该设计富有创造力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应该充满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唱游结合、合唱合奏、舞蹈和戏剧表演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2.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
音乐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和答案进行评价和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3.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课堂评价方式。
音乐课堂评价不仅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及时的激励和指导。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摘要】现今音乐课堂面临着学生学情多样化的挑战,关注学情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如何关注学情、设计高效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化教学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关注学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高效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注重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强调了关注学情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实现途径,并指出了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音乐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课堂、学情、关注、高效、教学活动、学习兴趣、个性化教学、现代科技、实现途径、持续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音乐课堂的现状音乐课堂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扮演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角色。
当前的音乐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感,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不高。
许多学生将音乐课堂视为填鸭式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与,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传统音乐课堂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缺乏个性化定制的教学模式。
与此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音乐教学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才能有效地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资源和智能设备,可以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注学情,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也有助于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2 学情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是一门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学科。
浅谈如何做好学情分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做好学情分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这里我查阅了部分资料,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想谈谈如何分析学生学情。
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预测学生发展可能的基本手段。
能否正确把握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
因此,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如同一位优秀的歌手在歌唱前确定好音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生物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既要分析出学生的一些共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要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
1.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
(1)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大致相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体验、情感需求和学习动机。
(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需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想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下苦功夫仔细研究自己所要实施教学的学生集体的特征。
(1)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
分析学生笼统的年龄特点之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剖析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挖掘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优势,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地教学。
(2)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难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学生不好理解同时又是教学重点的内容上,做到让学生最好、最快地获得新知。
(3)分析学生真正的知识储备。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不同,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
如果误认为他们之前的学习可以为下面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话,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知识迁移,甚至会影响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4)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
很多时候教学内容是和生活内容相关的,这时候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它包括课前 的学情分析 , 课 堂中即时的学情分析 , 以及课后的 学情分析 。我将结合课例谈一谈通过关注学情 分析的过程性 , 提
针对前测卷进行 了分析 : 获得的学生情况分析 如下 : ( 1 ) 学生对于一元 一次方程 的基 本概念掌握较好 ; ( 2 ) 对等式
案例 3 : 在设计全等三角形 的复 习课 时 , 采用 了课堂 观察 、 访 的基本性 质 已经遗 忘 ; ( 3 ) 不 能准确运用适 当方法解一 元一次方 谈及作业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对学情进行分析 : ( 1 ) 在新授课学习中 , 程; ( 4 ) 一 部分学生 不能正确 画出数轴 , 并用数轴表示 点 的位 置 ; 对在简单背景 中判定 全等 比较熟悉 , 所以, 回顾梳理相 关性质和 ( 5 ) 实验 1 班运用 所学 数学 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能力较差 。 判定方法并不 困难 ; ( 2 ) 在 复杂的背景下识别并判 定两个三角形 分析结果对教学设计 的指导 : 由于实验 1 班运用所学数学知 全等的能力仍较 为薄弱 ; ( 3 ) 学 生可能会在寻找三 角形 全等的条 识解决实 际问题能力较 差 , 因此 , 在本章第一课 时“ 不等关系 ” 的 件 时遇到困难 , 但更大 的困难 在于当背景复杂 时 , 学生 意识不到 建立 中 , 将教学 目标 中感 受“ 生 活” 中存 在着大量 的不等关系 , 依 用全等 图形去解决与线段 、 角相关的问题。 因此 , 教学设计将重点 据学情调整为感受“ 身边 ” 存在着大量 的不等关 系 , 由此 了解不等 放在 培养学生用全等图形去思考解决相关 图形 问题的意识 。 由于 式的意义 , 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 画量 与量 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 追 溯 的 反 思 , 教师对学生情况 有了更清晰 、 更 深 刻 的分 析 理 解 和 一; 将 经历 由“ 具体 实例” 建立不等式模 型的过程 , 调整 为经历 由 整体把握 , 从 而使本节复 习课更加具有针对性 , 提升了复习效率 。 “ 数学情境 ” 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 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 总之 , 学情 分析绝 非是静 止 的 , 它 应该是动 态 的, 富有 变化 数学化的能力 。 关 注学生差异 , 从而为顺利开展本节课打好基础。 的。 综合课外 、 课前 、 课堂等全方位获取 的信息 , 动态地构建“ 学情 又如 , 基于 以上两点 的分析 , 在一 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的教学 中 , 实 地 图” 是学情 分析的必然要求 。新 课程改革倡导 “ 以学 生发展为
X ( 一 3 ) × ( 一 3 ) X ( 一 3 )
( 2 ) 一 ( 3 x 3 x 3 x 3 )
 ̄4 ( 4
、
( 3 ) 4 x 4 x 4 一
)
4 x 4
) )
,
3
、
教 学设计 时深入 研究学 生 。 课前 的学情分 析能使教师 对
然 后再 进 行小 组讨 论 : ( 一 3 4 与一 3 表 示 的意义 是 否相 同? ( ) , 与 表示 的意义是否相同?课堂上无需教师讲解 , 学生辨
)
学生各种可能 的选择仔细地思考 , 找准教学起点
案例 1 : “ 一元一 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 ” 这一章 的教 析得非常好 , 调整后 的设 计体现 了知识 的“ 生成过程 ” , 加深 了学 学, 无论 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建立 、 解法还 是应用 , 都是类 比 生对乘方概念本质 的理解 , 从 而取得 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元 一次方程来 学习 的, 因此 , 学生对一 元一次方 程的掌握程 度 可见 , 动态把握课 堂中转瞬 即逝 的学生信 息 , 可以更准确地 将直接影 响学生学 习本章 的知识 。为 了更全 面细致地 了解学 生 把握学生 的思维 脉搏 , 发 现学生存在 的问题 , 及 时进行 学情分析 的真实状态 , 我设计 了前测卷 , 问卷 中的题 目依次 为着意理解学 并作 出相应调整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学篇 ・ 高效课堂
关 注 学 情分 析 构 建 有 效 课 堂
张 辉
( 河北省保定市竞 秀区江城 中学)
这些 源 自学 生 的 问题 正 是 教 师备 课 选 择 教 学 在特别强调“ 关注学生” 的今天 , 在不断追求教学有效性 的现 问 题 开 展 学情 分 析 ,
在, 所谓的“ 备学生 ” 也就必须进化到“ 学情 分析” 。而我们 目前许 内容 、 组织教学活动 、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 。 多教师尽管也强调备课要 “ 备” 学生 , 但是对学生 已有知识 的分 析 却很少考虑 。 正因为只考虑了学生“ 应然状态 ” , 而忽视 了“ 实然状 案例 2 : 在学 习“ 有理数乘方” 时, 为 了突破难点 , 在课 堂上采
只是来 自于教材 的编排体系 , 而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具备这 些知 识 取先 让学生 自己做 两组题 目, ( - 3 ) 与一 3 、 ( ) 与 , 做完后小
然后教师讲 解。用了十分钟 的时间 , 通过课堂观察 , 大部 态” , 使分析学生流于形式 。因此 , 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从教材 理 组交流 , 分 学 生 还 是感 觉 茫 然 , 没 有理 解 。 经过分析 , 我 认 为 此 处 的 设计 很 解上准确把握学生 的逻辑起点 , 更要依据学情分析确定学 生的现 明显高估了学生的原有经验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 , 在 实起点 , 才能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形成生长点。
一
生 的以下情 况 : 一元 一次方 程 的定义 、 等式 的基 本性 质 、 方程 的
三、 行 动 后 的 反 思 是 非 常 必要 的
解、 函数 图象 、 在数 轴上表示点 、 解 一元一 次方程 、 一元 一次方程
应用 。
课后 , 教师及 时地总结 与 反思 , 回忆 学生 在 课 堂教 学 中 的 状 态和 表现 , 分析学 生 的作业完成情况 , 再次对课前的学情分析 进行评估修改 , 改进 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