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回顾。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美国从繁荣到危机的表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知道经济大危机出现的原因,导火线、表现;概括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特点。

(重点、难点)目标3: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并说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出哪些内容说明revival (复兴)relive(救济)reform(改革)这三方面的内容?评价罗斯福新政。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教学视频:罗斯福视频中提到罗斯福曾连续四年当选美国总统,为什么罗斯福会有这么大的威望?他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美国从繁荣到危机的表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概括美国20实际20年代经济大危机出现的原因。

并说出导火线是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讲解。

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的5%的最富有者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三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

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缓解经济危机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美国历史和经济危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美国经济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PPT,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例如:“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教材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美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2.案例分析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用品:准备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美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如经济危机、政治腐败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本学期的一篇重点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一系列新政措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样的复杂历史事件,仍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经济概念和政策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政策调整的认识,理解政府在面对危机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效果。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历史教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影响,然后重点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中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新课导入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拯救危机的措施?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是,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下的产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学生识记此次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开始地点和特点。

多媒体呈现第59页的“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图表和第60页的“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表,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破坏的相关材料。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政府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本课重点介绍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以及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同时阐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认识经济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应对、勇于创新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及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出本课的主题——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措施、特点及其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面对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4.对比分析:将罗斯福新政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突出其特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3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课内容重点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认识其在缓解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罗斯福新政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能力,认识其在缓解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关注现实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及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与以往政策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细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斯福新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3课,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如银行改革、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案、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及新政的评价和启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影响产生兴趣,但也存在对复杂经济政策理解困难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对新政进行客观评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掌握新政的评价和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政府在应对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政的具体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3.讨论素材: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和启示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政的原因和目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如银行改革、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案、社会保障体系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新政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设计.docx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般禽今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微芳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屮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g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图解实+质生产相对过剩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展示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14.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5.展示图片和材料,分条讲述新政的内容和作
用。

16.介绍“3R政策”,提问:这些新政措施都是
由谁实施的?
17.归纳新政的作用。

18.展示材料,提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分析出
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
19.提问: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
机?讲述新政的局限性。

20.归纳有史以来著名的经济危机。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部分借鉴苏联
的做法。

课堂小结从经济的虚假繁荣到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的发展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像前
苏联一样高度集中。

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
的关系,结合本国国情的历史条件,我国的
改革应该吸取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调整
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板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制作时间:2019年月日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不会,因为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能力下降,造成生产过剩。

(表面危机)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隐藏的危机)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提问:找到经济危机开始的时间、地点和标志:1929年;美国;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概括危机的表现与特点表现: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锐减,物价上涨,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增加。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所谓“广”就是这次危机既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过去危,又波及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另外,这次危机同时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

所谓“时间长”就是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所谓的“破坏性大”从其表现可以看出。

例如: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讨论:“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减少产品,维持价格,保持利润;解释:如果把它分发给需要的民众,需要的人的需求满足了,就不会掏钱买产品,资本家就没钱赚,如果销毁产品,暂时损失,但是需求还在,过一段时间,新的需求增加了,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可以赚钱了。

所以,在经济危机来临时,资本家宁可销毁产品也不把它分发给需要的民众。

从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资本家的唯利是图、残忍和虚伪,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因此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经济危机就一定会爆发。

过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什么措施?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⑴、读“罗斯福就职演说词”回答罗斯福是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形势需要: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无能为力,人民不满情绪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改善经济状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于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学案设计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基本史实(原因、特点及其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知识框架】【学习过程】自学导读(知识点在课本上做标注)一、阅读“从繁荣到危机”文字,了解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小思考:胡佛政府认为应当如何修复?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1930年12月2日胡佛第二个国情咨文1.背景(1)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2)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也怀着发财的梦想,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股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2/3。

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二、阅读“罗斯福新政”文字,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作用。

1、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保护农产品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5)发展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手段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罗斯福的故事,引导学生感知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排队购买食物及大批失业人员找工作的图片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

然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物资短缺、大量人员失业。

那么,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场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对策或措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从繁荣到危机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

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影响等史实。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效果,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认识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的杰出总统,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新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该运动在印度历史上有何影响?2、导入本课:有谁知道“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故事?请给大家讲讲。

待学生讲完后,教师小结: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此转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3、罗斯福上台是怎样应对经济大危机的?4、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有哪些?(二)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探究一经济大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图2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材料二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

(1)两则材料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引发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析,这次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3)面对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材料二中的资本家为什么还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灾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0年12月2日胡佛第二个国情咨文
2、寻道图强——罗斯福新政
1、试着为美国在大危机中受到的经济创伤,开出治疗方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活动1,想一想,这些新政措施都是由谁实施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三、大道行思——反思危机与新政
1、从下列材料中你能分析出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
材料一生产恢复图失业率下降图(见PPT)
九年级(下)历史科教学案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教学案编号:初历九下13号
课题:13、《罗斯福新政》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师生随堂笔记
授课人:陈审核:时间:2018.12.27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观察图表(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阅读文字材料,你发现美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则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罗斯福传》
2、苦难的三十年代:经济泡沫的崩溃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第13课,教学案“课后作业”
2、背诵: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预习第14课
(1)阅读教学案第1页正文,归概括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提示:可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社会原因、导火线等方面分析)
(2)材料归纳:阅读教学案第2页正文,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3)体会危机带来的……影响
(4)找出关键词:胡佛政府认为应当如何修复?
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预习指导】
完成练习册P48-49“新课探知”
【学习模块】
一、危机重重
1、飞扬的二十年代:相对稳定的繁荣
(1)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说一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
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1949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
据此材料,找出新政的实质和目的。你发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敲富人竹杠”和“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前总统胡佛还指责罗斯福是个共产主义者。
有人说,“新政”会把美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你怎么看?
【拓展延伸】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