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1)

合集下载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2)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2)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春日五首》其一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______晓枝。

【注】霁:雨过天晴。

(1)下列诗句中,与“一夕轻雷落万丝”所描绘的雨的情态最相近的一句是______ A.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为诗句空缺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诗歌加以说明。

A.憩 B卧。

2.归次汉中境上陆游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踏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日夜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找出诗中表现诗人情感变化的词语,并说说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诗歌阅读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本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______、青蛙鸣叫、花草繁茂、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的感情。

(2)赏析“烂醉东风野草花”中“烂醉”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______”是中秋,“______ ”是“月”。

(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5.送万巨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9)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9)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

(2)诗歌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②羁思③共凄凄,春半④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

②宦情:做官的情怀。

③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

④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诗中的“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完成第7题。

谷口①春残黄鸟②稀,辛夷③花尽杏花飞。

始怜④幽竹窗下,不改清阴⑤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

②黄鸟:即黄鹂,叫声婉转悦耳。

③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④怜:喜爱。

⑤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扣“暮春”来写,通过写______、______、杏花纷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了春光已逝、凋零空寂的氛围。

(2)请结合诗句,刻画“幽竹”形象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至少要说明两种理由)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宋•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诗歌展现了幽静怡人的湖上夜景,从恬风、______、______等景物可以看出。

(2)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5.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手法作简要赏析。

6.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7.诗歌阅读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20)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20)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春江晚景唐·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____”和“____”。

2.《定林所居》①【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 、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残之雪等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去住:走的人和留的人。

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描绘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一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讲解和练习(共8首)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讲解和练习(共8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讲解和练习(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练习】1.对本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对本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B“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小见大,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5)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5)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真州①绝句清•王士祯②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注释】①真州,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市;②王士祯,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清初诗坛的领袖。

康熙元年,作者任扬州推官,路过真州时所见所感。

(1)作者捕捉了哪些具有江村特征的景物?(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天平山①中[明]杨基细雨茸②茸湿楝③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离杨基家很近。

②茸(rò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③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班开展了“诗词中的壮景”的专题研究活动。

请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的是“壮景”,下面这首诗中的“________ ,________ ”两句写的也是“壮景”。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①。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①汉阳:即湖北武汉。

郢门山:在今湖北江陵县。

两地相距千里。

请再推荐一首与此专题相符的诗词,并简要说明理由。

(推荐的作品写出题目、作者等信息即可;本卷中出现过的诗词除外)4.秋浦途中(唐)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释)①秋浦:唐朝时是池州州治所在地,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8)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8)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树荫满地、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于炎炎夏日的心情。

3.新凉徐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②田畴:田野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的景象。

诗人借“黄莺也爱新凉好”间接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4.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陂bēi:池塘。

(1)发挥想象,描绘一二句所呈现的画面。

(2)“牧童归去横牛背”,体会句中“横”的妙处。

5.折杨柳①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在古代诗词中,“杨柳”经常用来借表离别伤感之情,例如本诗就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B. 我们学过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此夜曲中闻折柳”,表达的也是离别之伤感。

C. “春风”在古诗词中经常用来表欢快的场景,所以,本诗中也有欢快愉悦的情感存在。

D. 在古代,“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

E. “惟有春风最相惜”中的“惜”是“哀伤”的意思,与“落叶而惜秋”中的“惜”意境一致。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6.画眉鸟欧阳修百啭①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③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啭:鸟婉转地叫。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0)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0)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从这首诗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_ _2.《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江上往来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

③但:只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沧浪亭怀贯之①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

②悰còng:快乐。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诗题中“怀”字的?4.纳凉[北宋]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前两句中的“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

“倚”字写出了诗人的________ 一种心境,这种心境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__________。

“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摊破浣溪沙①南宋·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玄都观桃花(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十年后第一次被召回京时(815年)所作。

新栽桃树喻攀附新当权者的新贵,刘郎因此诗再次遭贬。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寻贬为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时太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这首诗是刘禹锡再度被贬十三年后第二次被召回京时(827年)所作。

从第二首诗的序可以看出,诗人的再次被贬可能与第一首诗歌的内容有关,请你试着分析一下,第一首诗为什么会触怒当时的当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说一说第二首诗歌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所含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秋山居【唐】温庭筠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霜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不能体现“早秋”之“秋”的一项是______A.霜气B.树凋C.果落D.泉清(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调动触觉和视觉来描写早寒和霜晴以传达诗人早秋山居的生活感觉。

B.颔联描写了阳光照进窗户,一池安静的秋水的景象。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 (2)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 (2)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早作裘万顷(宋)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2)缄:包藏。

(3)斗:北斗星(4)河:银河。

诗中“井梧飞叶”与“”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宋代】赵令畤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

3.绝句[ 元] 赵孟頫①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②。

【注释】①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

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

元代官僚,书画家。

赵孟頫出身于宋朝宗室(宋太祖第十二世孙,宋太祖第三子秦王赵德芳后代),宋亡后,在家闲居,程巨关推荐他,出仕于元朝,官至翰林学士,死后晋封魏国公,故颇受后人非议。

②后庭花: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本诗善于___________(填一种绝句与律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暗用了俞文豹《清夜录》的一个故事:“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6)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6)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一)新晴(4分)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本诗中“偷”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结合全诗,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阅读杜审言的《送崔融》,完成问题。

君王行①出将,书记②远从征。

祖帐③连河阙④,军麾⑤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⑥,秋风古北⑦平。

【注】①行:将要。

②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③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

④河阙:河,黄河。

阙,宫殿。

指京城。

⑤军麾:军旗。

⑥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烟尘:这里指战事。

⑦古北:指北方边境。

(1)颔联中加画线的“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结合链接以及本诗的尾联作简要分析。

【链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完成1—2题。

【甲】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乙】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梳洗罢”和“倦梳头”这两个细节所蕴含的人物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2)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_______4.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落叶唐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首句写“惊落叶”,也是写“作者之惊”,那么作者“惊”的原因有哪些?______(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

3.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②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③夜榜:夜航。

诗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颔联中的“闲”、“偶”富含深意,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 欧阳修清明上巳①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②。

游人日暮相将去③,醒醉④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①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②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③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④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有一个词语贯穿这首词的首尾,表现颍州西湖的热闹繁盛,这个词语是。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游人之多,游人之欢的?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年级下册课外8⾸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部编版语⽂⼋年级下册课外8⾸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寺后禅院》《送友⼈》《⼘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算⼦咏梅》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注释①式:语⽓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之中。

1.内容主旨:本诗描写家⼈盼望服役在外的亲⼈回家的急切⼼情。

诗抓住天⾊将晚这⼀瞬间的感触,⼀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这是⼀⾸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了什么修辞⼿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问,⽽是故意设问,采⽤这种虽⽆疑⽽故作有疑的设问⽅式,使诗篇显得宛转⽽有情致,同时也引⼈注意,达到了“不⾔怨⽽怨⾃深”的效果。

3.这⾸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受奴役者的⾮⼈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式微》中借⼥⼦之⼝道出诗⼈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地在野外⼲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的怨⾔的句⼦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衿《诗经·郑风》青青⼦衿,悠悠我⼼。

纵我不往,⼦宁不嗣⾳①?青青⼦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不见,如三⽉兮!注:①嗣⾳:传⾳讯。

②挑兮达兮:独⾃来回⾛动的样⼦。

1.内容主旨:这是⼀⾸古⽼的恋歌,写⼀个⼥⼦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细腻地描写了恋⼈不⾄时⼥⼦的⼼理活动,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性所具有的独⽴、⾃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2.这⾸诗采⽤了怎样的叙述⼿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倒叙⼿法。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4)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4)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清平乐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请你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2.行香子•树绕村庄(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①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②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

②飏(yáng):飞扬,飘扬。

这首词描绘_________(季节)的田园风光。

这首词围绕作者的游览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如梦令·春思①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词中前四句写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用是什么?这首诗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4.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____派。

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有人评价下阕“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两字用得极有韵味,请结合全词说说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9)

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9)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阅读下列诗句,完成下列各题【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甲、乙分别通过“______”和“______”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

(2)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

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2.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___________ ,这从“ __________ ”一词可以看出。

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①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②粉黛临窗懒,梁广③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携觞:带着美酒。

②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

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③梁广:唐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丽花,情不自禁饮酒赋诗。

B.颔联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动生命活力。

C.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D.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B.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1.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①,遗恨失吞吴。

注:①石不转:八阵图由细石聚集而成,无论水淹水退,石堆依然如故,六百年岿然不动。

这首诗中咏的是哪位古代军事家的事迹?请说出你的理由。

本诗中哪一个句子集中表达了杜甫对该人该事的评价?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

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

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诗人通过最后两句写溪水表现出什么感情?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送万巨①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①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失落怅惘的。

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②纵观全诗,诗人的“难堪”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因素?4.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桃红元代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传。

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注:横练:横铺着的白绢。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线句子展现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6.伊州歌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①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送邢昂处士南游范仲淹落落崆峒②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复③,万里清风去不孤。

[注释] ①荡子:指丈夫。

②崆峒:山名。

③林君复: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伊州歌》中千言万语的临别赠言化成三个字“”;《送邢昂处士南游》中“”二字道出作者对友人南游并不担忧。

_____________两首诗都借“清风”带来的感受抒情,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7.诗歌鉴赏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8.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

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结合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创作此诗的目的。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诸葛亮,八阵图为诸葛亮所作,诗中的时代为三国时期。

【小题2】遗恨失吞吴。

刘备想要报仇吞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首先要理解诗词大意,然后要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特点、人物的喜怒等等。

根据“三分国”“八阵图”“失吞吴”可知,这首诗中咏的是诸葛亮,八阵图为诸葛亮所作,诗中的时代为三国时期。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重点语句含义的分析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做题时应先结合课下注释把诗歌翻译为现代汉语,把握主要内容和主题,再根据问题分析判断。

“遗恨失吞吴”集中表达了杜甫对该人该事的评价;刘备想要报仇吞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2.【答案】(1)此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理解.“乱”既写出了山的错落有致,又暗示了诗人的心绪烦乱.(2)此题考查了对诗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把握,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第四句中的“愁”字是关键字眼,可见诗人的内心忧愁烦乱.答案:(1)“乱”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山的错落有致,又烘托出诗人的烦乱心绪.(2分)(2)诗人通过对溪水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以抒发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扣住“愁苦”)《再宿武关》译文:远远地离开了京都长安,踏上了漫长的旅途.高低起伏的山峦一直绵延到商州城外.武关的大门锁不住寒冷的溪水,一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我无尽的离愁别绪载到远方.【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再宿武关》是唐代诗人创作李涉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写他再宿武关时的见闻感受,以抒发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诗歌情感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重点句子或词语体会感情.3.【答案】①无风、不雨②深秋萧索苍凉的凄清景色带来的惆怅;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不雨”。

(2)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和内容的把握。

把握诗中诗人的内容和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答案有三点。

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表现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

4.【答案】【小题1】①侧面烘托的手法;②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小题2】(1)喜爱之情。

五月里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

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

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2)怀才不遇。

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来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

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人才而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两种回答都可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诗句采用的手法技巧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了解诗歌的采用的手法技巧,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通过分析可知,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然后做出个性化解答。

作者做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而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五月里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

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

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诗人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来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

因此,也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人才而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5.【答案】【小题1】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小题2】表达了对湖上采莲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画线句子,感受其句意;最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即可。

本题示例: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能力。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文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这首小令表达了对湖上采莲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答案】【小题1】数附书不孤【小题2】第一首,用乐景衬哀思,表达了女子对远征丈夫的苦苦思念。

第二首,友人远行南游,清风给人带来慰藉,也暗示友人自由、孤高的志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诗歌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关键词。

《伊州歌》中千言万语的临别赠言化成三个字“数附书”;《送邢昂处士南游》中“不孤”二字道出作者对友人南游并不担忧。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第一首,用乐景衬哀思,表达了女子对远征丈夫的苦苦思念。

第二首,友人远行南游,清风给人带来慰藉,也暗示友人自由、孤高的志趣。

7.【答案】(1)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词人上阙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

下阙描写了此时“功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秦关的生活处境。

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痛苦感伤。

(2)本词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曾经意气风发、慷慨豪迈(或拥有豪情壮志)而今失落苦闷沉痛的爱国词人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做此类题,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再精读涉及到的诗句及诗歌内容,从诗句的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情感导尿管方面分析。

结合诗歌内容,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词人上阙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

下阙描写了此时“功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秦关的生活处境。

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痛苦感伤。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