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麦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甘肃省优质冬小麦良种产业化发展战略

甘肃省优质冬小麦良种产业化发展战略
业 发 展 的 必 要性
11 科 学 用 好 优 质 专 用 型 冬 小 麦 良 种 符 合 国 家 整 .
体利益
冬 小 麦 是 我 省 市 县 人 们最 重 要 的粮 食 作 物
买 卖 。 方面 . 种者 辛勤 劳 动的成 果得不 到应 有 的回 一 育
报: 而另 一方 面对新 品种 的跟 踪服 务也做 不 到位 . 因此
专 论 题 述
寸 舯业 国
甘 肃省优 质冬 小麦良种产业化发展战略
王 选 明
( 肃 省 康 县 种子 管 理 站 .4 5 0 甘 760 )
摘 要 :从 加 强提 升 现 代 种 业科 技 新 成 果 快 速 转 化 为 第 一 生 产 力 、 合甘 肃优 质 冬 小 麦优 势 资 源 、 整 引育 推 广 用 好 我 省优 质 冬
环 生态农 业 商品经 济竞 争也将 日益 激烈 。城 乡人 们 生 活水 平不 断提 高 . 群众 的各 种 消费 . 别是 饮食 品消 费 特 己经 向名 、 、 、 优 特 新全 方 向转变 , 社会 供需 总量逐 年 增
加 , 我省 、 县农 业 优质 优 势农 产 品 精深 加 工 , 化 对 市 强 生产 增值 , 着力 促进延 长现 代农业 科学 发展 产业链 条 . 提 出 了更 高要求 为全 面适 应建设 有 中 国于 我 国对小 麦商 品粮 收购 实 行优 质优 价政 策 .积极 实施 开发优 质优势冬 小 麦是我 国西部广 大农 民的最佳 选择 。 但是 , 质冬小麦 品种 必 优 须 按 照本 地 自然 气 候 和 土 壤 条 件 进 行 生 态 区域 化种
小 麦 良种 及 优 越 生 态 资 源应 用 3个 方 面 .分 析 了农 产 品 和 实施 工业 化 系列研 发 加 工 营销 体 系中存 在 的 内在 联 系问题 :研 究 了 农 村 、 业 、 民 的 增 产 增 收 和 财 政 增 资 、 食 安 全 以及 种 子 产 农 农 粮 业发 展 问题 . 对如 何 解 决 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对 策 。 并

甘肃省粮食稳步发展分析及对策

甘肃省粮食稳步发展分析及对策
- 总产量 ・ 播种面积 + 单产
图 1 甘肃省 20 2 1 0 3— 0 1年 粮 食 总产 、面 积 、单 产
甘 肃 省 粮 食 总 产 实 现 “ 连 增 ”,登 上 1 0 八 00
万 t 台 ,创造 了甘 肃省 粮 食 生 产 的辉 煌 篇 章 ,实 践 高 了在农 业生 产条 件严酷 的西北 干旱地 区粮食 持 续 大 幅
条 件没 有发 生 根 本性 变 化 的前 提 下 , 自 2 0 0 4年粮 食 生 产实现 恢 复性增 长 以来 ,粮食 总产 加速 增长 ,实现 “ 连增 ” 。分析 显 示 ,甘 肃 省粮 食 总产 从 19 八 94年
的 7 0万 t 长 到 2 0 0 增 0 4年 的 8 0万 t 0 ,用 了 1 0年 时
甘肃 省 粮 食 稳 步 发 展 分 析 及 对 策
杨文雄 ( 肃省农 业科 学 院小麦研 究所 甘 甘肃 兰州 70 7 ) 300
摘 要 :在 党 中 央一 系列 强农 惠农 政 策 的 支持 下 ,甘 肃 省 通 过 增 加 粮食 种植 面 积 、调 整 粮 食 内部 种 植 结 构 以及 大
力推 广先进 实用科 学技 术,粮食 总产实现 “ 八连增” ,登上 1 o o万 t o 高台,创造 了甘肃省粮 食生产的辉煌篇章 ,实践
了在 农 业 生 产条 件 严 酷 的 西 北 干旱 地 区粮 食 持 续 大 幅度 增 产 的成 功 探 索 。通 过 分 析 甘 肃省 粮 食 “ 连 增 ” 的 主 要 原 因 八
2 2 2 大力推 广玉 米全膜 双垄 沟播 技术 .. 玉米 全膜 双垄 沟播技 术 是甘肃 省农 技人 员 经过 多 年研 究推 广 的一项 新型抗 旱耕 作技 术 ,该技 术 集覆 盖 抑蒸 、垄 沟集 雨 、垄 沟种 植技 术为 一体 ,实 现 了保 墒 蓄墒 、雨 水 富集 叠 加 、保 水保 肥 、增加 地表 温度 及 提 高肥水 利用 率等 的有 机结 合 J 。一般 比常规 半覆 盖种 植 每公 顷增 产 粮食 2 2 0 g 右 ,增 产 3 % 以上 。这 5 k左 0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甘肃农业调研报告

甘肃农业调研报告

甘肃农业调研报告甘肃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面积。

为了了解甘肃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甘肃农业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甘肃农业的生产状况,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等方面。

2.研究甘肃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其原因。

3.提出改进甘肃农业发展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我们深入甘肃农村,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考察田地情况、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畜牧业发展情况等。

2.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农业统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甘肃农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四、调研结果1.农作物种植方面:甘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其中小麦是主要经济作物。

然而,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甘肃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且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

2.畜牧业发展:甘肃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养殖厂商普遍面临饲料供应不足、疫病防控不力等问题。

3.农业发展问题:甘肃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调研建议1.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作物,并加大对新品种的科学研发和推广力度。

2.畜牧业发展:加强畜牧业科学管理,提高饲料供给,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3.农业机械化推进: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

4.提高农民收入: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六、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了甘肃农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改进种植结构、加强畜牧业管理、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措施,才能实现甘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甘肃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武威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武威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抗耐 根病 能力差 , 仍在超 期服 役 , 但 生产上 严重 缺乏 适应 性
广、 综合 性状 良好 的优质 专用小 麦接 班品种 。 2 武威 市优 质小 麦的 生产优 势 21 自然优 势 . 我市各类灌区土地集中连片 , 地势平坦 , 土层 深 厚, 土质壤 土或沙壤 , 无地球化学 自然污染 , 工业污染很 轻 , 土 壤肥力较高 , 灌溉条件 良好 。在小麦生长期间光照时间长 , 辐射 量高, 昼夜温差大 , 十分有 利 于干 物 质合 成 及 积 累 , 虫危 害 病
种力度 , 实行种 子 的统繁 统供 , 优质 小麦 品种 的质 量 。 确保 3 优 化 品 种 布局 , . 2 良种 良法 配套 , 挥 规模 效 益 发 实践 证 明 ,环境 条件 及栽 培措 施对小 麦 的营养 品质 和加工 品质
均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 , 要依据全市 的不 同生态环境 , 合
麦面积 达到 5 6万 h , . 2 m。占到 7 .2 96 %。
1 存 在 问题 . 2
左右着西北的面粉市场。 这些强势龙头企业的崛起 , 不仅促
进 了我 市优 质小麦 产业 化格 局 的形 成 ,而且促 进和 带动 了
周 边其 它地 区甚 至新疆 的优 质小 麦生产 。
1 . 优质 不优 价 ,影 响 了农 民种 植优 质小 麦 品种 的积极 .1 2 性 一般 优 质 小 麦 品 种 产 量低 于 普 通 型 品种 ,98年 8 19 月, 国务院 出台了粮食收 购优质优价政 策 , 在具体 操作 中 , 但 因基层 收购部 门很难 进行 品质 分析 , 只能按外观质 量进行 分 级定 价 , 至依 种皮颜 色作 为评价 品质优 劣 的指标 , 甚 这样 就 难免 发生主 观臆 断 , 质优 价政 策很难 落到 实处 , 优 使种 植 优 质小麦 的比较 效益下 降 , 了群众 的种植积 极性 。 挫伤 1 . 种植 品种分 散 , 混贮 , 有形 成规 模优 势 .2 2 混收 没 全市 目 种植 的优质小麦主要为 中筋力的适宜于制作馒头及面条 前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经济相对较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现状上,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甘肃省属于中国的内陆省份,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对外交通相对闭塞。

甘肃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畜牧业也相对发达,以养殖牛、羊为主。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工业方面,甘肃省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的能源工业为主导。

甘肃省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和石油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除了能源工业,甘肃省还有一些轻工业和冶金工业,但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甘肃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条件,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

同时,甘肃省还将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球粮食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也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麦生产的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市场的需求,小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攀升。

目前,我国每年小麦的总产量已经突破1亿吨,占据了全球小麦市场的一席之地。

2.品种不断丰富我国是一个小麦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全国各地都有各自适宜的小麦品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品种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目前,我国的小麦品种已经发展到了第十代,在品种的稳定性、抗逆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3.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生产已经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机械化播种、化肥施用、农药防治、机械化收割等为主要内容的小麦生产体系,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小麦生产的未来发展1.品种改良众所周知,品种是农作物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

未来,我国的小麦品种将不断提高品种稳定性和抗病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越来越重要。

在小麦生产中,科技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小麦生产将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增加产量。

3.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农业结构调整也变得越来越必要。

未来,小麦生产也将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

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小麦生产也将不断发展。

在未来,小麦生产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提高甘肃小麦种子统供率的对策分析

提高甘肃小麦种子统供率的对策分析

种子科研 、 生产、 营体系脱节 , 经 新品种不能 大幅减产 的深刻教训 。98 中央提 出了“ 17 年 四化一供 ” 种 积极性不高。
子方针 , 打破 了“ 家家种 田、 户户 留种” 的局面 , 地纷纷 满足生产需要 ,良种繁育生产规模较小 ,更新换代速度 各
种子包装 落后 , 品标识不规范 。有 的企业繁育 的种 商 建 设 原 ( 种场 统一 繁 种 , 良) 国营种 子公 司实行 统一 供 慢 , 发芽率很难达标 , 品粮区别不大 , 与商 既损害种 种, 小麦产量大幅提高 。00年 以后 , 20 随着 国营种子公司 子纯度 、
的经 营管理下 , 小麦种子 统供率保持 了较 高水平 。 自从 品种即杂又多 的现实 。品种 杂又多 , 种子统供 工作力 度
国营种子公司与种子管理 站职能分离 以后 , 由于政策 的 不够 , 成主导 品种不 明确 , 审定 的优 良品种 推广 不 造 新 应淘 另 农 不 完善及 管理措施 的不 到位 , 我省小麦种 子统供率不 断 顺 , 汰的老 品种退 而不 出。 一方 面 , 民受经济 条 下 降并长期徘徊 在一个 较低水 平。 良的品种推 广速度 件限制和保守思想 的制 约 ,习惯使用 6 0 —3O0 就必 须依靠科技 , 主攻单 产 , 实行小麦种 子统繁统供 , 提 汇之处 。东西横跨 1 5 k 南北海拔高差 8 0 0 m, 小麦产 区分属冬 、 春两个麦 区 , 高 统供率 , 有效解决混 杂退化 , 品种更换更 新 的问题 , 达 地理气候条件极其 复杂 , 到增产增 收的 目的。19 9 0年 以前 , 国营种子公 司( ) 而小麦又是地域适应性 较差的作物 , 在 站 这在 客观上形成 了
2 1 年第 7 01 期

甘肃创新的旱地小麦种植技术让单产大幅提高

甘肃创新的旱地小麦种植技术让单产大幅提高


7 ・ 9
种酵母 , 最终培育 出了能 同时 发酵葡 萄糖和 木糖 的酵母 菌 , 且使木糖 发酵的效率 比 目前 已知 的酵母 菌 至少提 高 2 % 。 0
新研发出的酵母菌 的 乙醇 生产效 率远远 高于 天然菌株 。大
多数微生 物并不具备 同时发酵这两种糖 的能力 , 以前培育 出 的很多转基 因酵母尽管也具备发 酵木糖 的能力 , 但效率非常
据 中国军 网 2 1 1 0 0年 2月 2 8日援 引新华社华盛 顿 2 1 00 年1 2 2月 7日, 国伊 利诺 伊大 学等 机构 的科 学 家在 2 1 美 00 年1 2 2月 7日出版的美国《 国家科学 院学报》 上发表 文章介 绍, 他们利用转基因工程培育出了可以较高效率同时发 酵葡 萄糖 和木糖 的酵母 , 有望应用于生物燃料工 业。 研究人 员先将某 种对纤维 二糖 ( 葡萄糖前 体之一 ) 用 利 率 高的真菌 中的 2种 蛋 白质基 因通过 转基 因技 术植 入酵母 中, 然后把来 自某种能发酵木糖的 3种蛋 白质基因也植 入这
行 了一项试验 , 其中一半人通过静脉输 液的方式向血液 中注 入了名为英脱 利匹特的药 物; 另一 半人 没人注 入药 物, 随后
实施 了人 工授精。实验结果显示 , 注入药物组 妇女 中最终有 [ 动物繁育技 术 ]
西北农 林大 学奶 山羊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体 系建设 研究成果有力推动我 国奶山羊产 业化 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军网 2 1 年 1 l 01 月 8日援 引新华社西 安 2 1 0 1年 1月 1 8日电, 由西北农 林 大学 主持完 成的 国家公 益性行 业 科研项 目“ 山羊 良种繁育及产业 化技术 体系建设 ” 日在 奶 近 陕西杨凌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组织 的验收 。 我 国奶山羊数量 居世 界之首 , 但长期以来我国奶 山羊单 产低 、 良种数量不 足 、 良种繁 育体 系 不健 全、 产业化 程 度不 [ 因组研 究] 基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包括:
1. 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非常大,高温、干旱和洪涝等天气极端事件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影响其增产和抗性。

2. 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污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也非常大。

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被破坏,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3. 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导致小麦的生产成本增加。

应对策略包括:
1. 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种植时间:在不同的地区合理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控制小麦的生长周期,减少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依靠绿色生产技术,如有机化肥与植物保护剂的配合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量。

3. 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4. 加强土壤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方法,如地膜覆盖、点挖沟、氮磷钾合理施入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对小麦育种、栽培、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小麦产业的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甘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甘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甘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甘肃省在将农产品加工业列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和政策扶持,使马铃薯、生物医药、啤酒原料等加工农产品在深加工上形成优势,有效的提升了本省农产品加工业在国内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甘肃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着力于加工农产品业的优化发展,将有效促进甘肃省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

(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良好近年来甘肃省粮食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农产品加工业加速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处于不断优化发展的状态,带动就业的同时,促进了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新型经营主体支撑产业融合甘肃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得到不断壮大。

在大宗农产品生产供给、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使得甘肃省农产品加工业在市场竞争力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二、甘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 SWOT 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分析表明,应充分利用甘肃地处西部地区独特的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提升甘肃省农加工产品质量、服务,促进甘肃省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单一离散状态向集群式发展。

三、对策建议(一)研究财政新机制支持现代农业加大与国家扶持政策衔接力度,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重点落实甘肃省的土壤、水、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甘肃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甘肃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农 作 物 种 业 发 展 现 状 和 存 在 的 生产基 地管理 办法》 《 甘肃 省农作 物种 和 田间管理的积极性降低 , 供种保 障压
问题
子条例 》 《 甘肃 省人 民政府贯 彻 国务院 力增大。二是育种创新能力较低 。种业
( 一) 种 子优势产业集群 初步形成 。 关 于加快 推进现 代农作 物种 业发 展意 基础性 、 公 益性研究 薄弱 , 科研 单位 与 我省 已建成 全 国最 大 的杂交 玉米种 子 见 的实施 意见》及 1 7项相关 配套 管理 企业缺乏有效协作 , 种业科研成果评价
f A z H A N ・ F A z H A N L U N T A N
发 展 论

甘肃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晨现状及 对策建议
口 常 宏 吕小 瑞
近年来 , 甘肃 省委 、 省 政府 把现代 共选育审定 ( 认定) 农作物新 品种 1 4 6 9 的跨越 。 全省 已基本建全省 、 市、 县三级 制种业 作为全 省重要 的特 色优 势产业 个 , 其 中审定玉 米 品种 1 7 5个 、 马铃薯 种子质检体系 。 建立健全 了省 、 市、 县三 来培育 ,充分 发挥得 天独 厚 的 自然优 品种 4 7 个 ;种 子企业单 独选育审定 的 级种子管理体系 ,并通过竞争上 岗、 择 势、 区位优 势和技 术优 势 , 强化 工作推 新 品 种 数 量 占省 级 品 种 审 定 总 数 的 优 录用 、 分次分批 培训等措 施 , 建设 了 动, 使我省农作物 种业 得到健康快速发 7 0 %以上 , 尤 其是从事玉米育 种的企业
制 约 了我 省农 作 物 种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 基 麻品种及一大批抗锈冬小麦 、南瓜 、 番 应 。 一是供种保障能力不强 。 我省种子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深耕深松优点:
一是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 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 动和养分释放。 二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三是对于深松作业,耗费动力大,农耗时 间短,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土壤 结构不易打破,松土深度深。
利用深耕或深松犁深翻土 壤,耕深达到23cm-25cm, 打破犁底层,深耕地块随 耕随耙,耙细耙透。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缺苗断垄、疙瘩苗
部分地缺苗断垄
两种播种机播种的麦田苗情效果
播种质量差 播种不匀,深浅不一, 播种落空,播后不镇 压。 缺苗断垄,麦苗吊根, 透风多、失墒快,受 旱受冻病虫害重。
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弱苗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4解决的措施 一是及时秸秆还田,还田后立即耕作。
二是粉碎严格掌握在8厘米左右,不能超过 10厘米,操作手应控制好速度。 三是底肥增施氮肥,增施尿素20斤/亩左右
四是造成的土壤暄松问题,可在耕作时精 细整地,耕后镇压,压严压实,还可在播 种时,最好用带镇压器的小麦精量播种机、 圆盘开沟式播种机。
三是大力发展农场主、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四是适期播种,减少播量。
适期播种是小麦实现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 的先决条件。
适期播种是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提出的,有 科学的依据。小麦冬前形成壮苗的标准(16—17 万基本苗,5个左右分蘖,80万群体)。
一、小麦生件的限制 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水源条件是影响我县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影响 1.2存在的问题 一是秸秆还田时间偏晚 二是秸秆粉碎过整,抛撒不均匀 三是秸秆覆盖不严 四是争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带病菌和虫卵秸秆还田 看一下图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

在这样的地区,农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改善当地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牧业发展现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农牧业以小麦、青稞、牛羊养殖为主,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地处高原,土地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加之气候条件恶劣,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农牧民的收入依然较低,生活水平较为贫困。

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为了改善当地农牧业发展和提高农牧民的收入,甘南自治州积极开展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目前,该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并在推动当地农牧业发展,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组织形式多样甘南自治州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多样,既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合作社,也有以畜牧业为主的合作社,同时还出现了以农牧综合为主的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农牧民的需求。

2. 经营范围广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种植、养殖、加工等层面的经营,也有涉及销售、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业务,在为农牧民提供就业机会的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 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极大地鼓励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虽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甘南自治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 组织管理不规范一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

需要加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 专业技术不足一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不足,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甘肃省小麦生产及新品种选育繁育问题探析

甘肃省小麦生产及新品种选育繁育问题探析

植面积 的下降和 自然条件的不可控性 , 甘肃小 麦总产 从 19 年 的历史最 高点逐年下 降,04 20 97 20 — 09年小麦 总产又 连续增 加。面积的 变化主要依赖 于 国家政 策 的指导 , 产的变化 主要依靠科技投人和生产条件 的 单 改善 。20 年产量 比 19 年减少 了 16 t降低 了 08 91 0万 ,
全 问题 的关键 途 径 。
肥 的以肥调墒 ; 地膜为主 的覆盖保墒等节水 栽培措施 促 进 了甘肃 小麦 生产 。
2 小麦 生产发展 的主要对 策
甘肃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 国水平 , 总产 尚不能 自 给, 在面积不能增加 的情况下 , 提高单产仍然是甘肃省 小麦 生产 中面 临的突出问题。应用 良种 , 改进栽培技 术, 提高小麦单产是解决甘肃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
性 、 病 性 等 方 面 均 比新 中 国成 立 初 期 种 植 的 品种 有 抗 很 大 的改 进 和 提 高 。通 过 育 种 家 的努 力 , 肃 省 小 麦 甘 总体 上 经 历 了 6次 品种 更 换 , 经历 了农 家 品种 一引进
品种 一自育 品种 一高产 品种 的 4 阶段 , 小麦生产 个 使 水平得 到不断提高 。抗病品种的推广 , 有效地控制了 条锈病等病 害的流行 ; 品种 丰产性 的不断提高对甘肃 小麦生产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 抗寒 、 抗旱品种 的育
成, 实现 了小 麦 的稳定 增产 。
以内蒙古 、 甘肃两省区面积最大 , 新疆单产最高 。甘肃
从 东 到西 都 有 小麦 种植 。 由于甘 肃 气候 复 杂 多样 且 多
变, 冬季严寒 、 春季气温回升过快、 后期高温干旱 , 生育
期 降 水 少 , 机 质 含量 在 1 25 土 壤 肥 力 不 高 , 有 %~ .%, 农 田质 量 差 异 较 大 , 壤 有 机 质 矿 化 消 耗 大 、 利 积 累 ; 土 不 小 麦 产 量 在 20 g67 2 0 k/6m 以下 , 于全 国平 均 水 平 , 低 产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甘肃张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不断支持,甘肃张掖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现状、政府支持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甘肃张掖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甘肃张掖的农业现状,该地区农业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种植业方面,甘肃张掖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等,其中小麦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在养殖业方面,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养殖种类有牛、羊和猪等。

此外,甘肃张掖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苹果、葡萄、核桃等,在储备粮食和食品产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政府在推动甘肃张掖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政府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的趋势将持续向着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将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引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通过精确施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巡检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将成为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传统农业模式已难以持续发展。

未来,甘肃张掖农业将积极倡导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政府将加大对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

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

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11月刊15产 业 发 展DOI:10.16815/ki.11-5436/s.2021.32.008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杨小江,杨 波*,王凤林,赵新兰,王素琴(甘肃省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陇南 746000)摘要:该文介绍了目前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分析了陇南市小麦生产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改变生产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强化政策扶持和激励保护等优化措施,以期为推动陇南市小麦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优化措施;陇南市杨小江,杨 波,王凤林,等. 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2):15~16.小麦是陇南市主栽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海拔800~2500 m 区域内。

近年来,陇南市小麦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抓好小麦生产工作对促进陇南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冬小麦生产现状1、播种面积和产量根据表1可知,陇南市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47万亩,总产量约37.5万吨;2017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47万亩,总产量约38.3万吨;2018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27万亩,总产量约29.4万吨;2019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25万亩,总产量约29.5万吨;2020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24万亩,总产量约29.9万吨。

近5年,陇南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去气候影响外单产并未降低,这主要是由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1]。

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治。

近几年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依托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统防防治。

二、存在问题1、耕作管理粗放陇南耕地以山地为主,小麦种植区域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地面坡度较大,播期降水偏多,土壤黏度大,机械耕作困难,大多以撒播为主。

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ppt

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ppt
覆膜覆土
(1)全地面平铺地膜。不开沟压膜,下一幅膜与前一幅 膜要紧靠对接,膜与膜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
(2)覆膜时地膜要拉紧,以防苗穴错位,膜面要平整, 地膜紧贴地面。
(3)膜上覆土厚度1cm左右。 如果覆土过厚,不仅降低降水利用效率,也影响播种
深度(穴播机的播种深度4-5cm),播种时易出现浮子或 种子播在地膜上,影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如果覆土过 薄,风吹雨淋会使地膜外露,地膜经阳光曝晒后会自然风 化,达不到一次覆膜多茬种植的效果;同时,覆土过薄, 压膜不实,容易造成苗孔错位影响正常出苗、大风揭膜、 播种孔钻风失墒。
4、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浅耕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
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 kg喷施。杂草为害严 重的地块,结合浅耕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施, 喷完后及时覆膜。 5、 地膜选择 选用厚度为0.008mm~0.01mm、宽140cm、120cm或80cm的抗老化 耐候地膜,每亩用量6kg左右 。 6、品种选择 选择抗旱、抗倒伏、抗条锈病等抗逆性强的高产、矮秆小麦品种。 主要有:兰天26号、兰天27号、兰天17、兰天19、陇原034、西 峰27号、西峰28号、庄浪9号、陇鉴301、陇鉴386、中梁25、天 94-3、天863-13、静麦1号等。 7、种子处理 地下害虫为害时,可选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即 50kg种子用药100g,兑水2-3kg,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 量的0.3%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利用15%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拌种,预防早期条锈病、白粉病。
三、主要技术创新点
1、全膜覆土较常规地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抑制地表 蒸发,实现膜面雨水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实现有效 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本报告旨在对甘肃农牧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甘肃农牧业现状分析1. 农业现状甘肃省农业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等。

同时,甘肃还是中国的重要葡萄、水果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甘肃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

2. 畜牧业现状甘肃省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以肉牛、绵羊等畜产品出产闻名。

然而,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草原退化、饲料短缺等困难。

三、甘肃农牧业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甘肃位于中国西北,与多个省份相邻,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场优势。

2. 资源优势甘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3.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的扶持农牧业发展的政策,为甘肃农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甘肃农牧业发展方向1.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草原生态恢复、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保护农牧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甘肃农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1. 自然环境不利因素甘肃地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严峻,降水不足、气候多变。

2. 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现有投入水平较低。

3. 技术水平不高农牧业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发展。

六、发展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农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农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引导农牧业产业投资通过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在农牧业领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结语综上所述,甘肃农牧业在发展中面临机遇和挑战。

只有紧密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摆脱困境、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小麦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杨文雄,杨长刚,王世红,柳娜,张雪婷(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甘肃省作为中国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11个省份之一,其小麦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但相比其他10个省份仍有较大差距。

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期间甘肃小麦产业在优良品种选育、抗旱栽培技术研发以及综合技术集成等方面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甘肃小麦产业生产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麦;生产技术;建议;甘肃省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s of Wheat Production Technologyin Gansu ProvinceYang Wenxiong, Yang Changgang, Wang Shihong, Liu Na, Zhang Xueting(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730070)Abstract: As one of the 11 provinces that have the wheat farming field of over 1000 mu, the wheat industry wheat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ansu province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yet there is still a great gap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10 province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fine varieties selection, the research of draught-resis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wheat industr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of Gansu wheat industry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Key word: Wheat;Production technology; Suggestions; Gansu province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口粮作物,种植面积曾多年维持在133.3万hm2左右[1-3]。

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其种植面积不断压缩,已低于100.0万hm2[1,2]。

“十二五”期间甘肃各地认真贯彻国家及省上文件精神,加大小麦种植技术投入,积极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以“稳面积提单产”的策略来确保主粮安全[4]。

目前,甘肃省小麦单产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受种植规模制约,总产仅约250.0万t,而甘肃省每年小麦需求量约450.0万t,自给率不到60.0%,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2]。

总结甘肃小麦“十二五”生产技术投入水平、分析“十三五”生产技术需求态势对持续保障甘肃口粮供给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1 甘肃小麦生产特点1.1 甘肃小麦产区生态生产条件甘肃小麦种植区域大体可划分为陇东、陇南、中部以及河西等四大片区[3]。

其中,陇南麦区年降水量550~650 mm,年均气温8.9~11.7℃,降水和热量条件较好,但地块小,坡地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机械化水平低。

锈病和冬春干旱是限制其产量的主要因素。

陇南是中国著名的条锈病的策源地和重发区,该区域条锈菌源头控制对保证中国麦区安全具有战略意义[5]。

陇东麦区属黄土高原一部分,年降水量多为500~550 mm,年均气温8.5℃,≥10℃活动积温2600~3300℃,土层深厚、蓄水保墒性能好[6,7],地势较平坦,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小麦返青至抽穗需水最多的3~5月降雨较少,越冬死苗较普遍。

该区域晚春霜冻危害几率大;条锈病在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红矮病、黄矮病、暴雨、冰雹也时有发生。

中部麦区冬、春小麦兼种,面积各约占一半,年降水约400 mm,年均气温7.3℃,旱情严酷,旱薄相连,旱寒同驻,山地比例也较大,机械化程度低,1/3的小麦可以利用黄河水、洮河水、井水灌溉。

但旱地麦田产量低而不稳,一般年份单产仅1800 kg·hm2-左右。

主要灾害是干旱、干热风和蚜虫危害。

河西麦区降水仅有36~200 mm,主要依靠祁连山雪水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5-1)作者简介:杨文雄(1964-),男,甘肃会宁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栽培方面的研究。

E-mail:yang.w.x@灌溉,属绿洲灌溉农业区,以春小麦为主。

该区域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机械化程度高,技术集成和规范化种植水平较高,是我国小麦高产地带,属于高产稳产区。

主要灾害是干热风和蚜虫危害。

1.2 “十二五”甘肃小麦产量特点“十二五”期间,甘肃小麦生产的总体特点是:面积在波动中下滑、单产在波动中提高、总产基本稳定。

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压减了浅山易旱低产区、南部条锈病核心越夏区以及河西走廊灌区种植面积。

“十二五”期间,小麦占甘肃粮食作物的面积比例为29.3%(27.9%~31.3%),总产比例为24.3%(22.3%~25.8%)。

“十二五”期间,虽然全国小麦实现“十一连增”,但甘肃省上年和下年相比,5年中单产表现为“四年增、一年减”,减产年份为2013年。

甘肃小麦75%分布在旱地,年际间单产的波动起伏首先与年际间的降水差异密切相关、其次与年际间气温、病虫发生情况、技术因素有关[7,8]。

甘肃省地理气候复杂多变,同年份不同产区间气候条件也相差较大,因此引起年份间单产差异的气候因素较其它省份更为复杂[8]。

“十二五”期间,甘肃小麦平均的面积、总产、单产分别为:80.1万hm2、269.4万t、3366.0 kg·hm2-。

其中,面积以2011年最大(84.0万hm2),2013年最小(78.6万hm2),面积最大缩减率6.9%;单产以2011年最低(3171.0 kg·hm2-)、以2015年最高(3525.0 kg·hm2-),最大增产率11.2%;总产以2013年最低(258.0万t)、以2015年最高(277.0万t),总产最大提高率为7.4%。

2 “十二五”甘肃小麦生产技术发展2.1 优良品种技术“十二五”期间甘肃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0个,而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达120个,但年种植面积超过0.67万hm2只有8个。

其中,陇南麦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兰天、中梁、天选和川麦系列,陇东麦区主要有陇鉴、陇育、平凉和西峰系列,中部麦区主要有西旱、定西、永良、临麦和银春系列,河西麦区主要有永良、武春和陇春系列。

冬小麦应用范围较大的是以兰天19、26为代表的兰天系列,春小麦则是以宁春4、39号为代表的宁春系列灌区品种和以西旱1号、2号为代表的西旱系列旱地品种。

在优质品种方面,“十二五”重点推广应用的冬小麦品种有陇鉴301、兰天10号等,春小麦品种有宁春39号、武春3号等。

甘肃是中国气候类型最丰富的省份,因此需要适应性多样化的品种支持,其当前种植品种推广中的突出问题为:品种多乱杂、利用技术体系不健全,加上受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生产上仍以种植中筋或不能归类的品种为主,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不到30%[9,10]。

2.2 栽培技术2.2.1 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十二五”期间,甘肃在小麦抗旱防旱技术上,主要推广了各种覆盖技术、耕作纳雨蓄墒技术。

主要技术如下:(1)覆盖保墒栽培技术。

在地膜覆盖栽培方面,主要在旱地应用推广了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全膜双垄沟二茬种植小麦技术和膜侧沟播技术。

每年地膜小麦种植面积约20.0万hm2,其中2/3为全膜覆土穴播。

在秸秆覆盖栽培方面,主要有休闲期阶段性覆盖技术、全程覆盖技术以及由甘肃农业大学于2013年研发的“秸秆带状覆盖技术”[11]。

该技术利用玉米秸秆整秆、采取“种的地方不覆、覆的地方不种”,不减少播种量、局部密植,适用于年降水250~550 mm、一年一熟的广大旱作区冬小麦和马铃薯种植[11,12]。

(2)工程抗旱技术。

主要在旱地推广应用“梯田+水窖集雨+地膜+结构调整”的工程抗旱技术,通过拦水、蓄水、保水、用水等四大技术环节,形成了雨水拦蓄入渗、覆盖抑蒸、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等一套比较完整的旱作技术路线,更加增强了应对干旱的主动性。

全省工程抗旱技术应用面积约13.3万hm2。

(3)灌区节水灌溉技术。

灌区小麦在节水灌溉技术上,主要推广了免冬灌免耕覆盖节水灌溉、垄种沟灌、微垄沟灌、隔沟交替灌溉等四种节灌技术。

“十二五”期间,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区渠系水利用率由55.4%提高到61.6%,灌溉水利用率由48.2%提高到53.6%,灌溉定额约降低600.0 m3·hm2-,产值提高15.9%。

2.2.2 播种技术广泛宣传“七分种、三分管”理念,提高播种质量。

主要推广了精量半精量机条播、宽幅精播、适期晚播、抗旱播种及穴播等技术。

具体在水肥条件较好、群体较大、个体和群体矛盾较突出的高产麦区重点推广了精量播种技术和宽幅精播技术;在气候不稳定、土壤水肥和耕作整地质量较差的旱地麦田重点推广了半精量播种技术。

宽幅精播技术较传统机条播技术普遍增产8%以上。

而在山旱地用穴播代替条播和撒播,可抢时播种、提高出苗率,较条播和撒播增产5%~10%。

此外,针对近年来秋冬季气温偏高,冬小麦冬前旺长影响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的实际,推广了适期晚播,有效降低了条锈病秋苗发病和越冬死苗率。

2.2.3 科学施肥技术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等重点环节,做到了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6.7万hm2,氮肥后移面积达到18.0万hm2,同时,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高温堆肥等方法,努力增施有机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