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研究
【政治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和目标
【政治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和目标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
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
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
1.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让不同年龄段的所有的人过上健康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福祉;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实现性别平等,保障所有妇女和女孩的权利。
2.创建和平和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加强执行手段,恢复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活力。
3.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每个人都能获得价廉、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
4.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促进人人有体面工作。
5.建造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社区。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6.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提高生物多样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态和人文的共同的发展
生态和人文的共同的发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和人文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之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态指的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人文则指的是人类的文化、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生态和人文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各个方面。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日益增加,导致了森林砍伐、河流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而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海洋污染和空气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使贫富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维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和人文的共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我们应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重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我们也需要改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和垃圾产生。
我们还需要增加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校和媒体应该加强生态知识的普及,引导人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只有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共同努力,为生态和人文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也是实现生态和人文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协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
只有各国团结一致,形成全球性的生态保护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和人文的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影响研究
生态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影响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生态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环境意识、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首先,环境意识的形成和提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意识的提高促使人们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转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注重追求物质消费和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简约生活和低碳出行。
这种转变促使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例如共享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交通工具的普及。
人们越来越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友好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文化传承也在塑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影响中扮演重要角色。
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环境保护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将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视为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形成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以前,人们将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无论环境代价如何。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把这些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推动了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方向发展。
这种转变反过来也将刺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影响不可忽视。
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都在推动经济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文化生态学是关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的一种研究分支,它将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结合在一起,旨在探讨文化如何在不同环境中发展和适应的现象。
文化生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整合了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文化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说,人类文化的发展和适应与环境的特性有密切关系。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资源、动植物、人口密度等,对人类的文化发展和适应有着深刻的影响。
同时,文化又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技术和社会结构等方式来引导或改变环境,形成互动循环。
文化生态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文化适应性。
文化适应性是指一种文化是否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文化适应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资源利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
文化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探讨文化适应性的机制和过程,即文化与环境协同演化。
文化生态学从文化与环境协同演化的角度探讨了许多文化现象,比如农业、畜牧、狩猎、渔业、居住形态、食品制作、服饰习惯等。
在早期人类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在相对固定的生态系统内逐渐形成聚落和城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使得文化适应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文化生态学在学科交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研究历史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对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文化适应性的研究也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出更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的来说,文化生态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人类文化和环境的关系有着深邃的思考和研究。
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中将产生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一、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现在就全国而言,北京、上海、江苏等一些发达大城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很好,理念也很先进,而河北省相对比较滞后,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更是才刚刚起步。
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水平层次不齐,但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已进入一个内涵发展极高的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全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必将掀起更将轰轰烈烈的校园文化建设。
现在我校作为张北县基础教育的窗口单位,作为全市的重点文化建设校,代表张家口市参与了许多省、市大型活动,并都作了典型发言。
再过几日,我校要代表张家口市小学参加全国校园文化论坛,并作典型发言,我校的经验介绍材料已被辑印成册。
现在,我校发展势头良好,局面喜人,这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校一定会在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爱下,打造成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示范校,为张家口其他县区,乃至全省、全国贫困县区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政府的大手笔、专家的大支持,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活力四射、魅力无限!1、教育局对我校的发展特别重视,正在尽全力打造,县委、政府投资较大。
从2009年建校到现在校园静态环境布置已投资100多万。
以后我们还会争取部分资金,并用好这些资金,尽最大限度达到研究目的。
2、在争创全国一流教学水平,打造省级名校活动中,我校作为全市的重点小学被市基教科直接承保,并且长期派专家入住学校,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给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3、我校现代化教学配备比较先进,全部装有班班通,专业教室29个,功能完善,在全省来讲硬件都是一流的,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现代化基础保障。
4、我校现在与张家口市内名校、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建立了合作帮扶关系,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许多共识,进行着优势互补。
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探索
及其技术措施 、 具体的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 、 有关法 对的独立性 , 并且直接妨碍了发展 。 只有转变发展的观 制保障、 新的社会关系和消费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 和 念 , 彻底改变发展的性质 , 才能解决两者之间的深层次 发 展 , 需 要 一 个 内在 的道德 文 化机 制 的导 引 , 更 即人 矛盾 。这 就要求赋 予 “ 发展 ” 以生态伦理 的 内涵 。 与环 境相 和谐 的文 化 、 的价 值 观 、 的 伦理 道 德 和 新 新 “ 发展 ” 的生 态 伦理 内涵强 调发展 中人 与 自然 、 人 新 的人 文精神 等 “ 软件 ” 持 。 支 这个 “ 软件 ” 支持 就 是指 类与生 态 环境 的和谐 协 调 的重 要性 , 把它看 作 是可 并 可持 续 发展 思想 所体 现 出来 的生 态伦 理 思想 , 用 生 持 续发 展 的根本 前提 条件 , 所 追求 的 “ 展 ” 利 其 发 是可 持 态伦理 的原则和规范来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续发展 , 所追求 的价值 目标是 经济 、 社会和生态环境 实施 。 的持续协 调发展 。这包 括 两个 方 面的意思 : 一 , 展 第 发 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 而是经济增长 、 社会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态伦理 向度 以及人与 自然 、 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协调这三 人类 者 的有机 统一 ; 第二 , 展 不是 一 时 的经济 繁荣 , 发 也不 可 持续 发展 已成为一 种学术 范 式 和思维 方 式 , 引 只是当代人需要的满足 , 而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发了人们无数的思考和探索。 但不管对可持续发展作 不对后 代人 满足其 需要 的机会 和能力 构成威 胁 。 在可 哪一 种 理 解 , 总 是 在生 态 危 机 的历 史 背 景下 , 生 持续发展思想看来 , 它 在 只有 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态 伦 理 的语 境 下 , 获得 其 历史 和现 实 意义 的 ; 管 它 的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 , 不 虽然可持续发展 的最终 目的是什么, 它总是试图解决或缓和人与 自 然 思想 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的经济 、政治、 文 关 系 的断 裂或 紧 张 的。 因此 , 可持 续 发展所 具 有 的生 化 、 科技 、 教育、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各个方 态 伦 理 向度 ,是 任 何 可持 续 发 展思 想 都 不 能不 考 虑 面 , 但它最为关注的还是 如何实现人与 自然 、 人类与 的 。生 态 伦 理 作 为 可持 续 发 展 的价 值 基 础或 哲 学 基 生态 环境关 系 的和谐协 调 问题 。“ 发展 ” 的生态 伦理 内
生态和人文的共同的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态和人文的共同的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篇文章将探讨生态与人文的共同发展,并旨在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挑战与价值观的碰撞。
因此,探索生态与人文的共同发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生态与人文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态环境提供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然而,人类的活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人文因素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生态的发展。
人类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人文素质的提升与环境意识的培养,对于实现生态和人文的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与人文的相互促进是指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人文素质的提升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提供保障。
同时,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推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更加尊重与关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相关理论和政策,深入探讨生态与人文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推动其共同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通过系统地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和人文的紧密关联性,并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论点。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生态和人文的共同发展进行概述,明确本文的目的,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生态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促进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3 0
基金项 目: 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 会科学项 目 研 究成果之一 ( R Y 2 0 1 1 1 0 ) 。
作者简介: 邵红( 1 9 7 8 一 ) , 女, 吉林汪清人,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思
生 态文 明在刘惊铎 的《 生态体 验论》 中定 义为 : 从 自然生态 、 类 生态和 内生 态之三重生态 圆融互 摄 的意
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 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
的生存 方式 。 … 生 态文 明是人类 文 明发 展 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 是T业文 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 它是 以尊重 和维护生态为基础 , 以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特征 , 以可持续作为发展道路 的一种全新的发展 模式 。它克 服 了工业 文明对资源掠夺 的缺陷 , 用知识 经济代替资 源经济 , 主张人 与 自然 的共生共荣 。在人与 自然物 、 能
一
源 和信息交换 中, 主张主要以信息交换 为载体 , 反对物
质的贪欲, 对资源的疯狂掠夺。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
产生生态危机 的根源 。‘ ’ …… ( 三) 生态文明与 可持续发展的关 系 诚然 , 生态文 明建设是可持续 发展战 略发 展到一 定 阶段 的必然产物 , 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内容 , 对 于二者 的关系可 以理解为 : “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 可 持续发展 的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兼顾生 态
马 克 冕 主 义 中 国 化
3卜Z 0 o 三 l 鼍 三 》 Q一 挺∞
可持续发展视域 下 的生态 文 明建设研 究
邵 红, 李爱芳
( 牡丹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 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 5 7 0 1 1 )
人文视野下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人文视野下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两个话题,它们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生态可以理解为文化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它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可持续发展则旨在为人类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不会损害未来世代生活质量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人文视野出发,探讨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类如何在这一关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承和表达的方式,更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基础。
不同文化对环境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例如,一些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规律,注重生态平衡的维护。
而另一些文化则忽视环境保护,过度开发资源,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因此,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文化,人类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二、文化生态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促进。
首先,文化生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维和智慧。
不同的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因此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和创新。
其次,文化生态还能够扩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通过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和社区活动等形式,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和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全民共识和行动。
此外,文化生态也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当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人们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并对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监督与制约。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选择一条符合人类进步和生态平衡的发展路径。
首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关键。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在可持续发展中应重视其保护和传承,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资料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资料
一、引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资料,指的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资料。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资料对于我们了解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上的人类与自然环境
1.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演化
2. 古代文明与自然环境
3. 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现代社会中的人类与自然环境
1. 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3. 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
四、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
1.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共生和拮抗关系
3. 生态位和资源分配
五、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
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2. 生态城市建设
3. 绿色生产和消费
六、结论
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资料是我们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资料,它帮助我们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文文化与生态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今 教 育 生 态 的 不 良状 况 是 由于 我 们 对 人 文 文化的不够重视引起的 , 视人文文化 , 忽 产 生 了 “ 视 ” 、 现 实” 、 实 用 ” 教 育理 近 的 “ 的 “ 的 念 与 投 机 的 急 功 近 利 的 教 育 方 法 , 而 近 从 忧远虑 一起涌来 。 生 态 大 学 处 在 当 今 教 育 体 系 中 , 得 不 不 审 视 人 文 文 化 对 生 态 大 学 教 育 生 态 良性 发 展 的 意 义 , 出 自 己 的 健 康 可 持 续 发 展 走 之路 来。 文文 化可使教 育管理者 、 师、 人 教 学 生 对 教 育的 目的 与意 义达 成 共 识 有 一 个 深 刻 长 远 理 解 , “ 视 ” 、 现 实 ” 、 实 从 近 的 “ 的 “ 用 ” 教 育 现 状 中突 出来 。 人 文 文 化 的 高 的 对 度 重 视 , 使 教 育 管 理 者 , 识 到 教 育 是 长 可 认 久事业 , 是三五年之功 , “ 年树木 , 不 对 十 百 年 树 人 ” 更 确 切 的 理 解 , 而 对 人 才 鉴 有 从 定 、 学 效 果 的 评 价 有 更 科 学 合 理 的 认 识 教 与 方 法 , 分 数 、 学 率 、 业 率 有 客 观 的 对 升 就 认 识 , 而 制 定 更 加 合 理 的 管 理 制 度 。 人 从 对 文 文 化 的 重视 , 使 教 师 在 教 育 理 念 上 , 可 对 当 下 教 育 与 长 远 效 果 有 深 刻 的 理 解 , 以 不 教 会 学 生 某种 具 体 技 术 而 放 弃 对 其 人 格 的 培 养 与感 召 , 其 教 育摆 脱 功 利 主 义 , 学 使 使 生 明 白什 么是 “ 用 ” 什 么是 “ 用 ” 从 对 有 , 无 , “ 用” 东西趋 之若鹜 , “ 有 的 对 无用 ” 东 西 的 对 1 人 文文化与 生态大学 的教育生态 置 之 不 理 的 怪 圈 中 走 出来 。 人 文 文 化 的 可 真 “ 态 大 学 ” 教 育 生 态 , 不 能 独 立 重 视 , 使 教 师 在 教 育 方 法 上 , 正 做 到 生 的 并 不 不 , 渔 而 于 世 , 与 整 个 社 会 大 教 育 及 社 会 的 时 代 “ 愤 不 启 , 悱 不 发 ” 授 之 “ ” 不 是 它 鱼 , 的 要 求 息 息 相 关 。 生 态 大 学 ” 建 立 良性 “ ” 使 学 生 变 被 动 学 习 变 为 主 动 学 习 而 “ 要 对 可 循 环 是 “ 态 大 学 ” 持 续 发 展 的 教 育 生 成 为 一种 习惯 。 人 文 文 化 的 重视 , 使 教 生 可 精 创 态 , 须 深 刻 理 解 教 育 的 真 正 意 义 和 当 今 师在 教 学 内 容 上 , 心 准 备 , 造 性 地 处 理 必 培 的教 育理 念 及 方式 , 二 者 之 间 , 过 人 文 教 材 积 极 发 挥 个 人 的 见 识 与 研 究 , 养 学 在 通 而 文 化 的 引 导 来 建 立 合 理 的 教 育 理 念 寻 找 合 生 的 研 究 能 力 动 手 能 力 , 不 是 照 本 宣 科 , 贩 卖 知识 。 人 文 文 化 的 重 视 , 使 学 生 树 对 可 理 的教育 方式 。 价 从 我 们 古 老 的 教 育 理 念 是 “ 成 人 , 成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值 观 , 根 本 上 懂 得 先 再 有 的 “ 与 惑 并 才 ” 弟 子 规 》 : 弟 子 规 , 人 训 。 孝 “ 用 无 用 ” 辨 证 关 系 。 句 读 ” “ ” 。 云 “ 圣 首 而 句读 之 不 知 ” 道 要 学 习 , 惑 知 “ 悌 , 谨 信 。 爱 众 , 亲 人 。 余 力 , 学 重 , 不 是 “ 此 泛 而 有 则 而 通 。 文 。 在 这 样 的 教 育 理 念 之 下 , 成 自然 和 之 不 解 ” 不 知 道 “ 达 ” 懂 得 人 文 文 化 , ” 形 学 谐 的 教 育 生 态 , 识 与 修 养 及 人 格 在 日积 可 使 学 生 有 发 奋 自 强 的 态 度 来 学 习 , 习 知 对 月累言谈 举止 中慢慢渗入 孩子 的身心 。 孔 的 目的 也 不 以 考 试 过 关 为 目 的 。 人 文 文 可 善 美 子 就 是 在 风 和 日丽 的 春 天 带 着 他 的 学 生 们 化 的 重 视 , 使 学 生 懂 得 对 真 、 、 的 追 有 羞 不 恻 自由 自在 地 学 习 的 , 暮 春 者 , 服 既 成 , “ 春 冠 求 , 仁 爱 之心 、 耻 之 心 、 忍 之 心 、 隐 从 者五六人 , 子六七人 , 乎沂 , 童 浴 风乎 舞 雩 , 之 心 , 而 养 成 高 尚的 人 格 。 咏 而 归 。 当今 的教 育理 念 则 不 同 , 是 “ ” 不 成 人 ” 先 了 , 是 “ 才 ” 先 了 , 理 念 从 在 而 成 在 此 胎 教 幼 教 一 直 贯 穿 到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生 教 育 。 这 样 的 教 育 理 念 之 下 形 成 的 是 从 娘 在 胎 里 就 开 始 的 激 烈 竞 争 到 竞 争 之 后 疲 惫 不 堪 一 落 千 丈 厌 倦 读 书 的 不 良教 育 生 态 。 当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文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选题1.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人文生态属性2. .........................................................................................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考量3.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人文生态内涵4. .........................................................................................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5.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生产可持续发展思想6.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可持续发展思想7. ......................................................................................... 人文生态危机的成因8. ......................................................................................... 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态的核心9. .........................................................................................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实践10.........................................................................................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建设要求:可以选1-2篇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在当今的社会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许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认为这是我们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事情。
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我们也应该从人性角度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环境保护与人性关怀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各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污染不断增多。
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并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环境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生活方式、价值观的重大问题。
这也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该被看作是人文关怀的问题。
人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解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将失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有人性化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在解决环境问题中,人们需要在技术、产业、政策、自然环境等方面积极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
但如果我们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修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种植人文根基。
开始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尝试重新定义成功和幸福,重新构建我们的社会意义,这是人民之间关心和人文关怀的一个点。
对于尝试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很多人了解“绿色”概念,例如重视“低碳生活”和“环保消费”。
虽然这是可行的,但它并不足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深层次的绿色意识,这个意识将带来一种人文关怀。
客观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环境和资源的差异。
而对于这种差异,人类需要去尽可能地理解和尊重它。
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应该把自身的环境问题及特点和本地文化进行紧密结合,深化推动社区环境护理、本土生态文明建设,搭建环境保护与社区关系之间的桥梁,让社区居民获得参与感和满意度。
人文生态学视角下的经济发展研究
人文生态学视角下的经济发展研究近年来,人们对于经济发展背后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关注。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目标,并忽视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然而,随着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平等逐渐加剧,一个新的学科——人文生态学逐渐崭露头角。
人文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它的研究视角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中吸取,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
在人文生态学视角下,经济发展不再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相结合。
在这个框架下,经济发展被视为一种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方式,致力于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首先,人文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传统的经济学往往将自然资源看作无限可替代的,忽视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人文生态学指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合理的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经济活动将难以可持续进行。
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人文生态学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平等加剧。
人文生态学认为,经济发展应当追求公平和公正,确保资源和利益的平等分配,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人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而在推动人文生态学视角下的经济发展研究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推动经济活动向生态友好型转变。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公正和公平,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经济发展研究中,人文生态学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启示。
它不仅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不足,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环保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环保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人类社会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给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失调,人类社会也越来越直面着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
从石油泄洪到全球变暖,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环保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危害子孙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一种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正确路径。
如果我们无休止地割林、烧草、捕捞、疯狂开采地质资源等,这样的发展方式就会进一步破坏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环保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
推动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政策支持。
政府应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污染治理、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具体的、可执行的政策。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发布污染排放限制标准并监督执行情况。
此外,政府还需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民普及环保意识。
环保工作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公众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人们要尊重环境自身的生态平衡,革新现代文明习惯,如拒绝一次性餐具,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等;他们可以通过保护野生动物、进行垃圾分类、少使用不可降解物品、节能等等,以个人行动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再次,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企业要推崇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自身绿色发展。
企业要不断改善生产技术,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广绿色产品和生产方式,促进工业的无害化与资源的循环利用。
只有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社会的有机结合。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全球变暖与环境问题紧密相连。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工业和交通的运行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尽可能地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
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我们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而生态环保则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渐凸显,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文关怀成为了生态环保的必然选择。
人文关怀指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关怀,包括对弱势群体、社会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关怀。
在生态环保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公正、社群参与和文化保护。
首先,环境公正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环境公正强调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洁净健康的环境,无论他们来自何处或是社会地位如何。
这意味着在环境治理中,应该坚决反对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环境不公平现象。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往往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受害者,过度开采和污染往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环境公正,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洁净的环境。
其次,社群参与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工作不仅仅依靠政府和专业人士,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
社群参与鼓励人们关注身边环境问题,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一些城市会组织志愿者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清理,这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感受到共同责任。
同时,社群参与也促进了市民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价值认同,形成了人人争当环保卫士的良好氛围。
最后,文化保护是人文关怀在生态环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生态环保来说至关重要。
文化保护可以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共同保护,促进地域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一些古村落和历史建筑通过保护,成为了旅游景点,不仅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人们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认知和保护。
总的来说,人文关怀是生态环保的重要理念和实践。
基于人文因素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人文因素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转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国家仅仅关注了经济发展,对于人文因素的重要性则未能充分重视。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人文因素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并探讨其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经济的定义和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型经济模式。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基础。
生态经济的关键在于找到人与环境的平衡点,尊重自然规律,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人文因素对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1.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人文因素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文化传统的保护对于生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文化以及传统节日都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有助于塑造人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
2. 教育与绿色创新教育是推动人文因素的重要手段,有质量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有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生态经济模式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绿色意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潜能,并将绿色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要素。
对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未来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三、1. 加强文化保护与生态融合加强文化保护与生态融合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将人文因素与生态经济模式相结合。
通过合理利用民间文化、传统技艺等,将其融入到生态经济产业当中,使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有效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遗产的双赢。
2. 设计教育与创新在研究中,还应加强设计教育与创新的研究。
设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而生态经济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来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
通过将设计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培养出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开发出更多环保产品和服务,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
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然而它们实际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而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怀也反映出我们对人类价值的追求和关注。
本文将通过探讨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的相互关系,来展示它们的重要性和互相促进的价值。
首先,人文关怀与生态环保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保护人类福祉。
人文关怀强调对他人的关注和照顾,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生态环保则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和清洁的空气和水源来维持人类的生活。
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让人们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
其次,人文关怀和生态环保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人文关怀的实践可以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当我们关心他人时,我们会更加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会关注他人的健康和福祉,从而关注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我们会更加关注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会避免使用对他人有害的化学品。
这种关怀和意识最终会促使我们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同时,生态环保也能够促进人文关怀。
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
例如,通过保护森林和湿地,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给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这不仅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同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会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和渔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粮食供应。
这种生态环保的努力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另外,人文关怀和生态环保也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接触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
通过与自然互动和享受自然美景,我们能够放松身心,提高幸福感。
人文关怀同样也对个人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当我们关心他人和参与公益活动时,我们会感到满足和有意义,这可以增强我们的自尊和幸福感。
因此,人文关怀和生态环保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为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生态研究摘要:1.走进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2.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六个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全球水资源问题、全球健康问题、全球人口问题、全球贫困问题、全球粮食安全问题;3.我国将在六大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能力建设;4.推进千年发展目标,全球必须在一下八个领域迈出重大步伐,取得突出进展:1)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2普及初等教育;3)促进那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4)降低儿童死亡率;5)改善产妇保健;6)与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和其他疾病做斗争;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力8)球合作促进发展;5.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关键词:1.绿色投资----绿色GDP----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绿色壁垒2.低碳经济---- 两型社会3.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正文: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必须得说,虽然,“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我们耳濡目染,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听到,但是我所知甚少。
我想这是我的一大不幸,但又是我的一大幸事,因为我借此机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并从中挖掘到快速提升自我的宝藏,这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会时时关注,认真践行。
一、走进可持续1.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和沿革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很长历史过程。
20世纪50至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推出了一部关于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毁灭性危害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书中所提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被人们接受。
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 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 Dubos)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地界。
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棗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
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经济议程的中心。
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
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和模式。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
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否有界限?发展的道路与地球环境的“负荷极限”如何相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如何规划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既保护人类,也维护地球的健康?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是一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
1972年他们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
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
这项报告发出的警告启发了后来者。
2.人类发展的历史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体现着对人类自身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反思。
这种反思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前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和抛弃,也反映了人类对今后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
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或至少是持续不够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的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的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得到共识和普遍认同的根本原因。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可以争取实现的目标,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投身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理论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
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21世纪议程或行动纲领。
尽管各国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类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人类在上个世纪中,对自身前途、未来命运与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最深刻的一次警醒。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成了当代企业发展的口号。
在能源领域,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技术重点转向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更新能源上;在交通运输领域,研制燃料电池车或其它清洁能源车辆已成为各大汽车商技术开发能力的标志;在农业领域,无化肥、无农药和无毒害的生态农产品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业中,尽量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同时也减少废水废弃物排放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房屋”已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建筑业的招牌。
3.思想认同后的实践分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认知层面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空前的一致,这也是上个世纪在所有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问题的讨论中所绝无仅有的。
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多地是在发达国家中得到实践和探索。
而在人类社会通往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实施依然面对重重障碍。
首先,南北不平衡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发达国家不仅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获得了经济上的优势,而且在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消费上达到了奢侈的境地。
发达国家享有工业革命的利益,却又力图回避与逃脱自身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
这也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4.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几类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或对相关问题有所侧重,或强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同属性从全球来看,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如下几类:A.着重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较早的时候,持续性这一概念是有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协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
该研讨会的成果不仅发展而且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定义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找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B.着重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在提出的可持续生存的就条基本原侧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里和生命多样性;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但是,只有在“发展”的内涵中包括有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获得必须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持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发展”只有使我们的生活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
C.着重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作者Edwaed Barbier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绿色经济”。
D.着重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益低的表现。
E.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布氏可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我认为这个定义虽不太准确,却意境深远,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5.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全球普遍认可的概念中,梳理出可持续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的丰富内涵:A.共同发展:地球上的每个国家或地区是地球复杂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系统的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是利益相关体。
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B.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C.公平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性若因不公平、不平等而引发或加剧,就会因为局部而上升到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