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语文》课程说课稿 2008 08 doc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
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富有创意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文字表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如何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创作动机等进行系统介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答疑、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讲授新知: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大专语文老师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语法点。
- 分析并解读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 掌握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 分析文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 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作品概述。
-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2. 课堂讲授(25分钟)- 分段讲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 结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背景。
-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相关作品,拓展知识面。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读书笔记。
- 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改进:- 结合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语文》2. 多媒体课件3. 课外阅读推荐:《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读书笔记、读后感等。
3.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职高语文说课稿
职高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职高语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职高语文》是专为职业高中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它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学作品欣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现代职场的实用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实用写作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语文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文。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课文学习: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跟读,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文学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鉴赏。
4. 应用文写作:讲解应用文的写作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写作练习。
5. 口语交际: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说课稿(绝对实用)
语文说课稿(绝对实用)语文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识和人物形象塑造,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古代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他们对《红楼梦》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古代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与《红楼梦》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注意。
2.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描绘《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插图中的人物并分析他们的特点和形象。
3. 阅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并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教师示范朗读,并解读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4. 分析语法和修辞手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文中出现的句式、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并如何诠释其中的深意。
5. 学习古代文言词汇教师介绍并讲解古代文言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6.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读课文,提高彼此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 创作小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对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阐述和解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8.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9. 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反思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对《红楼梦》中的一段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的学习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古代文言词汇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专语文老师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授课对象大专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 掌握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2. 重要作家、作品及其特点。
六、教学难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2. 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学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先秦文学:诗歌、散文、寓言、神话传说等。
- 汉魏六朝文学:辞赋、骈文、乐府诗等。
- 唐代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
- 宋元文学: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等。
- 明清文学: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
2. 重要作家、作品及其特点:- 举例介绍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诸子散文的特点。
- 介绍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 介绍唐诗的繁荣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如杜甫的《春望》。
- 介绍宋词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介绍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简要介绍一位古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让学生分析一首古代诗歌的主题思想。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性。
(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二)讲授新课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 分析古代文学家的思想倾向。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大学语文课程,课程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探讨文学作品与个人成长、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选取的教材是《大学语文》第五单元中的《红楼梦》节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封建社会。
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节选内容,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节选文本,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4. 主题深化: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老师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
专科大学语文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专科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和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 阅读技巧: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 阅读技巧的运用:指导学生将阅读技巧应用到实际阅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新课讲授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专语文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专语文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及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及写作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选定的课文或主题]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课文的主旨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3.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思考问题。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和思考。
3.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三、写作手法分析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讨论与交流1.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五、写作实践1. 布置写作任务,如作文、诗歌创作等。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3. 教师批改作文,给予学生反馈。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学习。
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 教学内容是否深入浅出,学生是否理解。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 完成课后阅读任务,撰写读书笔记。
3. 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篇作文或诗歌。
备注:1.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语文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
3、素质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如《诗经》《论语》《红楼梦》《哈姆雷特》等,让学生领略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魅力。
2、语言文字基础包括汉字的构造、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规则、修辞的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能力。
3、写作训练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写作指导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4、口语交际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重要的知识点和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作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大专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编号:XXXXXX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安排:[课时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本节课涉及的基本文学知识、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
-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
- 熟悉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写作背景、主题等。
2. 文学鉴赏:-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 探讨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价值。
3. 阅读指导:-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文本的内涵。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二、课文分析1. 文本解读:逐段解读课文,分析文本的结构、内容和语言。
2. 鉴赏评价: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课文的艺术价值。
三、课堂讨论1. 提出问题: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形成共识。
四、写作练习1. 选题: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写作题目。
2. 指导: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文。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
2. 网络资源:相关文学作品、作者生平介绍、文化背景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大专语文老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难点。
2.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当前时事或社会热点,引出课文主题。
2.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三、深入讲解1. 分析文章中的难句、难点,讲解相关文学常识。
2.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课堂互动。
四、课堂练习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启示,激发学生思考。
3. 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
六、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 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语文》2. 教学课件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专语文老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红楼梦》阅读与鉴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红楼梦》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二、阅读指导1. 学生自由阅读《红楼梦》第一章至第三章,了解故事梗概。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大观园”、“通灵宝玉”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总结《红楼梦》的主要特点。
2. 让学生选取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在《红楼梦》中,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二、阅读指导1. 学生自由阅读《红楼梦》第四章至第六章,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红楼梦》中的经典段落,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篇与《红楼梦》相关的作文。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作文,评价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阅读、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大学语文的一篇课文。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 分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接下来,我们的教学重点是:1. 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在全文中的体现。
2.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讲授1. 课文朗读:由教师或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 语言分析:深入探讨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文化背景:介绍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
2. 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五、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对文中某一观点进行论述。
六、结束语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课文的知识点,更能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集合3篇)
语文说课稿(集合3篇)1.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语文新教材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心灵诗语》中第五篇。
从内容上来讲,新教材在思想教育上突出了育人的特点,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习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共编集了九首诗歌。
这些诗作长短不一,中外兼有,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祖国,对母亲深沉情感的表达,这充分体现了《两纲》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民族教育”的要求。
而且,这些诗作想象丰富,情感澎湃,言语形式自由,契合青少年多梦而富于诗情的年龄特点。
所以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首《仿佛》在教材编排时尽管是泛读篇目,但鉴于以怀念母亲、赞颂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学生已多次学习,已有相关的学习体验,而现代诗歌的教学刚刚起步,为此,我们备课组对本节课(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它作为精读篇目来进行教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结合课题说学情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五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并不活跃,但对于新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平日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喜欢说,其他同学比较安静。
他们对于写作有一定的兴趣。
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以及考虑到诗歌教学的整体性,我们备课组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泛读改成精读。
希望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很快地进入到诗歌情境中去,深刻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并能结合自身情感体验,化所学为所用,进行小诗或诗歌片段的的创作。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在此之前,已学过几首近代诗或现代诗。
比如本册第7课《我爱这土地》,8课《乡愁四韵》,以及第六单元的《短章一束》、学生对诗歌已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于诗歌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又富于音乐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思念母亲的主题学生应该不陌生,这样有利于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
我们知道,主体性学习一方面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人文性创设愉悦的氛围培育学生群体,真正使学生个人、群体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社会与科学系的&&&,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最普遍的公共课,如何来教,如何教好,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今天在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门课进行阐述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
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高职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职语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高职语文课程,课题为《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这节课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现代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XX》,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主题、精巧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
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但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还缺乏足够的训练和指导。
因此,本节课将重点放在文本的深入解读和鉴赏技巧的培养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主旨,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多维度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
3. 案例教学法:选取与文本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文本做好铺垫。
2. 阅读指导:教师首先对文本进行整体介绍,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细读,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人物、情节和主题。
3. 文本解读: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和社会价值。
4. 鉴赏实践:通过对比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鉴赏能力。
高职教师语文说课稿
高职教师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为大家说课,课题选自《高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文章立论明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严谨,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高职学生阅读和学习。
文章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高职教育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然后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和补充。
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辩论赛,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强调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高职教育的短文,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
一、说教材我教的这门课程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选编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
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教材的优势本教材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选篇。
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陈情表》与《祭十二郎文》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骨肉亲情这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
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
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
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让学生从人文角度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专语文说课稿文法系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大专语文》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文法系的教师×××,欢迎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说课”进行批评、指正。
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专语文》,我将从课程概述、课程教学大纲、教法、学法、改革与创新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程加以说明。
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五年制大专语文属于公共课,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提高思想道德与文化科学素质,适应今后就职岗位的需要,对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养目标(我将从知识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技能教育目标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知识教育目标: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并能对其中的社会语言现象正确辨别和对待。
思想教育目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技能教育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语言,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能通过网络、影视、书报、杂志等各种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
3、与相关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分工在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它与《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及其它文化课或专业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学科。
二、说教学大纲1、课时分配本课程是面向我院大专班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为考试课,总学时256学时,分四个学期完成。
各学期具体课时分配如下:2、教材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陈银梅主编的高职高专《语文》,该教材获2006—2007年廊坊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本书是在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按需施教”的原则编写的。
全书分上、下两册,每册均由阅读、应用写作、口语交际三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序列清晰,组合灵活。
本教材在编排上将阅读、应用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排,又相互渗透,紧密配合。
经典实用,讲求实效。
阅读部分选文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兼顾时代性、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应用写作部分遴选大量写作案例及点评;口语交际部分列举大量社交实例作为示范,训练内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
淡化理论,注重操作。
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阐述言简意赅。
但本教材也存有一定不足,具有时代性的范文较少,案例选择没有贴近学生生活。
为了弥补本套教材的不足,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教科书《语文》、张德实主编的高职高专《应用写作》、傅春丹主编的《案例式演讲与口才》等相关教材。
3、重点、难点本课程涉及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和选择教学内容,对于与学生专业职业方向联系密切和将来工作普遍需要的内容就要多讲、精讲,其他则少讲或不讲,优化了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部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赏读;应用写作部分为读书笔记、演讲稿、计划、总结、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求职信的写作;口语交际部分为心理、态势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难点: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体会其意境美;文言文的特殊用法及特殊句式;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不良交际心理的调适及交际技巧训练。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我们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第一,调整学时比例。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精讲理论知识,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将大量时间用于实践教学。
第二,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及环节。
例如口语交际部分依次是语音训练、朗读训练、态势语训练、倾听训练、心理训练、交谈训练、劝说拒绝训练、演讲训练、论辩训练、求职训练等。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以外、还采用了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优化评分标准。
变传统的“闭卷笔试”为笔试与口试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其中笔试考核占40%,口试考核占60%。
评分标准客观、透明、公开,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感知经验告诉我们:“久闻鲜花而不香,久立暗处而不黑”。
同样道理,作为传授知识技能载体的教学方法,如果缺乏变化,只单一的使用某一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在这种单调的、缺少变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也是无法激发和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变换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点,才能使学生精神和情绪始终保持在亢奋的状态。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
我们特别强调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在教学中实践中,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导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揭示重点,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文言文串讲,叙述教材基本事实,阐明事物和事理等。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一些经典演讲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更加强调实例和练习作用,以讲带练,以练促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我们多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感受各个文种的格式、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3、直观演示法利用音像手段等进行直观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口语交际教学中,对于那些没有理论深度,一看就明白但又难以准确地把握的内容,我们利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训练要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做法:一是利用音像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二是师生课堂情景表演。
比如社交礼仪中站姿、坐姿、走姿训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阅读教学中,首先导其入境,接着激其情感,最后领其评价。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四、学法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较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3+2大专班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
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朗读法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
离开了朗读 ,语文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1)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首先,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展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其次,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2)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3)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比如集体读、分小组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等。
(4)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
2、讨论法讨论法是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
教学中我们大都按照以下步骤组织讨论:营造氛围;探索目标;落实目标;反馈学情。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学生学得主动、轻松,真正把传授知识过程当作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获知过程。
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多元评价法多元评价是在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与加德纳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旨在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评价项目多元。
在应用写作和作文教学中,我们较多采用这一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
例如口语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学生自主确定微型课题展开研究,最后以论文、演讲、辩论和专题研讨等形式体现和检验学习效果。
五、改革与创新1、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
大学阶段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重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体系。
2、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优化语文课程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当前应着力纠正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的片面倾向,加强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交谈积累知识、发展思维能力。